70's

星期二, 九月 25, 2007

关于内贾德演讲的一点分析 / 毛茸茸

 

2007-09-26 00:19 | 阅读(13) | 标签: 偷换概念, 政治演讲, 同性恋

几经波折,内贾德如愿以偿在哥大做了演讲。

我一直关注这个新闻,可是在我仅有的看新闻的时段里,午间新闻凤凰卫视有一点介绍,其它各台欠奉,等到晚上,6点钟,ATV和TVB的新闻对此事只字不提,看来缅甸的游行和中秋的欢庆把内贾德扔在了一边,但我还觉得奇怪,这应该算是一条国际新闻吧,买了今天的报纸,一个字都没有,哪怕是夹缝豆腐块儿,这让我想起去年八月华莱士在伊朗访谈内贾德,《南方都市报》用整个版面刊登了几乎全部的对话。

不明白为何今年这件事就不是新闻了。

因为校长的开场白真够长,资料也够丰富翔实(可见也做了许多功课),态度过于鲜明,后来的提问者也气势逼人,使得这场演讲几乎变成了一场发言时间较长的电视辩论。

内贾德的主题演讲四平八稳,没象以往一样放什么狠话,只是谈谈宗教谈谈哲学甚至谈了科学,说的都是台面上的话,而且大段大段神神叨叨的长篇大论,我想要是我坐在听众席上,而对宗教那一套又不了解,听到这段儿可能会睡着的。

但是后来的部分就比较精彩了,他照例运用政客(此处政客并非单指内贾德)演讲那套法则---政治人物演讲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它们能把废话说的很有感情说到紧要处又模棱两可,比如他说到关于科学的两点认识时:

Unfortunately today we see that certain researchers and scientists are still hiding the truth from the people.

(很不幸的是,时至今日,某些研究者和科学家对公众隐瞒了事实)

scientists and scholars are misused for personal, group or party interests. So in today's world, ruling powers are misusing many scholars and scientists in different fields, with the purpose of stripping nations of their wealth.

(科学家学者常常被个人、团体或者政党利用,所以,当今世界,许多领域内的科学家被统治者利用来攫取国家财富)

这样空泛的话,其实是毫无意义的,既说不出隐瞒了什么(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隐瞒的东西怎么能知道并举出例子呢),也不会说出哪些个人团体政党又如何的利用了科学家,攫取了财富。

接着他开始举例子了,没有指明是美国,说某些国家,用高科技,窃听人们的电话,妨碍公民隐私,制造假想敌,营造不安的气氛。

这番批判,表面上看都能在美国找到对应的案例,但是有没有他说的那么严重,底下坐的美国人自然心里有数,这番说辞和迈克.摩尔在《华氏911》里的那段很相像,但是迈克.摩尔的侧重点在于媒体制造恐慌令人们生活在不安中,从而不得不支持反恐战争。

内贾德用这一招叫做以小见大,把个案说成是严重的普遍现象而且归咎于科学的不当使用,在说服力上,比起迈克.摩尔显然差了一大截。

然后,他又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些国家利用高科技搞意识形态渗透(其实就是听VOA,这在伊朗也是被禁止的,前面校长已经说到),他仍然说的很严重,诸如【切断别国文化历史,让人们片面追求物质消费】,这一点和我读大学时政治老师讲的很相像,他说美国正在对全世界人民实施意识形态渗透,用好莱坞大片等等给年轻人灌输美国文化和价值观,让年轻人沉迷于消费和享乐主义,我记得当时,我们还分小组展开了讨论,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拿出鲁迅的《拿来主义》回答,不忘记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但是又要吸取更先进的文化,对于过去,取精华弃糟粕,对幸福和先进的文化和体制的追求,不能算是忘本或者被判,是一种良性的发展。

接着他又说,制造核武器是某些Big Power又一个不当利用科技的罪状,我觉得这里他仍采用分化的方法,从头到尾都在强调Big Power这个词,用这个词来暗指美国,其实造原子弹这种不当利用科技的事情,不仅仅是Big Power才会做的,朝鲜一点都不Big Power,一样积极的在造核弹,这种东西但凡有机会,哪个国家不想拥有呢?

说到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他偷换了一个重要的概念,他说:

These catastrophes take place only when scientists and scholars are misused by oppressors

事实上,当时美国根本不是所谓的压迫者(oppressors),挑起战争的德国日本才是Oppressors的角色。

因为前面有一大段关于广岛长崎居民因为受核污染的悲惨生活的描述,到后面轻巧的就把同盟国换成了Oppressors。

谈到大屠杀,他旁敲侧击的说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就因为研究的角度不同而被判有罪,这又是一处偷换概念,关于大屠杀,后面COATSWORTH和他之间有精彩的PK,让他最终无法回避。

他一直用【研究角度不同】来替代【否认大屠杀】这个概念,然后雄辩滔滔的说上一番,后来被Coatsworth抓住不放,一直的问,他就一直回避,他回避的方式永远都只是那一个:让我问你一个问题吧,你能正面回答吗?(这次Coatsworth真的是寸步不让,他问了一个问题,Coatsworth直接回答Yes,他很尴尬)事实上这是他惯用的技巧,他从未正面回答过任何问题,而是非常善于把问题引开,借机把概念换掉,自说自话,说的很漂亮,后来Coatsworth说的关于大屠杀的史料已经足够充分的证明的确存在过,已有定案,这部分已经无需再研究,他就抓住【无需再研究】这几个字谈了两段,抛出【学科研究无极限】、【学科研究角度无极限】这样宏大的命题来,完全在谈研究无止境这件事,Coatworth不得不打断说,无止境的研究也要有一些基本的事实基础,这是学者做研究的常识!

这个问题到此为止,但是高下立判,没有再纠缠下去,底下坐的人大概也能明白这样鸡同鸭讲的争辩是无意义的。

接下来最搞笑的事情发生了,关于同性恋和死刑。

别人的问题是吊死同性恋者,他把问题岔到死刑上去,然后又滔滔不绝的讲了许多(这和后来岔妇女问题的回答一样),保卫国民生命财产安全啦,我们是有法制的,难道有人闯入民居夺其财物,害人性命,不该被吊死吗?你们用注射死刑或者安乐死刑和我们吊死结果都是一样的把人搞死,你们也有死刑,这样的说辞非常体面光鲜,可惜这次Coatsworth仍然步步紧逼说,我们现在讨论的不是死刑是同性恋被吊死。

他终于无法回避,抛出了那句搞笑的回答(我想应该入选年度语文):

我们国家不像你们美国,我们国家没有同性恋,是谁告诉你们我们有同性恋的?

听众都忍不住笑起来,我记得大概是在年初,我看到了伊朗绞死同性恋者的新闻,还配发有图片,是一对儿漂亮的小伙,在监狱时他们眼神很绝望和无助,当时看的心里特别难过,就因为性取向不同,不被认可和尊重也就罢了,竟然要被绞死.....

我记得我这个新闻是在CNN新闻网上看的,用内贾德的脑袋思考,这肯定是西方媒体对伊朗的蓄意歪曲。

我觉得这次的讲演他并未能达到目的,虽然他不停的强调伊朗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人们生活幸福,热爱地球上所有的国家,但仍然无法抵消开场时校长那番低调但是针锋相对的质问带来的影响,他说他会回答问题,其实,除了大屠杀这个话题他拐了九曲十八弯否认自己以前的话之外,其它的问题他都没有回答。他后来做的所有那些关于正面的演说,在校长的开场里都有反面活生生的例子的对应。

所以,政治家,其实就是这样一种人,它们在陈述任何和事实相悖逆的论断时都那么的自信、有力、雄辩滔滔;撒谎时脉搏跳动不会有任何变化,脸上依然能保持自信诚恳的微笑,这实在是一种需要严格训练的特质。

国际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再听到林肯《葛底斯堡公墓演说》那样简洁而有力的伟大演说,也听不到马丁路德金《I Have A Dream》那样的热情无私富有感染力的演讲,今天的政治人物,幕后有强大的精英团队去帮助他研究策划字斟句酌,他们的讲稿大都经过华丽包装,面对公众时已经武装到一根胡须,一幅笑容,要想从中弄清楚点事实或者他所持的观点,真是越来越难。

还有人记得小人书么?

感觉我们小时候还是有很多本土的连环画,现在却全是被日韩所占领。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在读物很匮乏的少年时代,小人书(连环画)是我最重要的阅读通道。

    那时候的连环画不像现在装帧那么精美,是真正的口袋书。神话、战争、英雄人物应有尽有。我大概是小学一年级开始接触到连环画,到了二年级开始疯狂的迷恋。上面的字根本认不全,就拣会的跳着读,一边对照着图看。一本薄薄的连环画能翻上大半天。慢慢就品出了味道。革命题材的《战旗永红》、《地雷战》、人物的《刘胡兰》、斗地主的《半夜鸡叫》,神话的《封神榜》。

    几个月后好象就消灭了生字。看连环画翻页的速度越来越快,围坐在我身边的小伙伴往往都会抗议,我等一会,看他们依旧一字一字的读,就有些不耐烦,再也懒得搭理他们,自顾看下去,然后大方的把连环画交到下一个人手里。

    小学阶段我积攒了不少连环画。印象中几乎没有课业的压力,课堂上学完,放学压根不留什么作业,课余时间除了玩游戏,看小人书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而且我对小人书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其他游戏。别人玩的时候,我安静地坐在一旁,沉醉在图文构筑的精神世界。

    母亲是我的小学老师,刚开始是十分支持我看课外书的。镇上新华书店的一个叔叔,每个星期会用自行车托着纸箱子到学校一趟,装着满满一箱连环画,每当这个时候,母亲都会给我几毛钱,去挑选自己喜爱的连环画。

    便宜得很,一本通常卖六分、八分钱、也有一角和两角的,最贵的好象也不过两角二分钱。渐渐地就积攒得越来越多,记得是用一个长方形的箱子装的,整整齐齐的码在一起,足足二百多本。

    在学校里见到同学拿着自己没看过的,就想办法换过来看。

    一直到五年级,母亲突然管理严格起来,严禁看课外书,因为要升初中了。但那种小人书的诱惑不是一下子可以抗拒的,看课外书的活动开始转入地下。一直很得意自己掩藏的很好,不料有一天却突然露馅。

    那天上午放学想同学借了一本,路上没来得及看完,进家门的时候就随手别到了大裤衩子上,用皮筋挡着。蹲着吃完饭,就匆匆往学校赶,到半路上一摸腰间,突然发现别在腰里的连环画不见了,我登时吓出一身冷汗。初时还祈祷是丢在路上了,还能捡到,直到一路找到家里,终于绝望。

    母亲果然阴沉着脸。我一见赶紧主动承认错误,并且做出保证。

    自此再也不敢将课外书带回家来。不过孩子的天性如此,仿佛愈是不让做的事情,愈是偷着接触。直到不知不觉间,母亲听说我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拿到各个年级去读,才渐渐不管束那么紧。

    此时,我的阅读兴趣,已经开始向更多的地方转移。

    而那些连环画,又成了我弟弟和他的同龄人的宝贝。经常在他和他的同伴之间传阅,一来二去,精心收藏的连环画就越来越少。直到它从我们的生活中彻底消失。
    记得读初中的时候,我把剪裁好的白纸装订起来,用尺子和钢笔描绘出连环画的格式,下面预留了文字的位置,把自己写的一个小侦破故事一页一页地写上去,然后对照着勾勒了一些线条画,成了自己手绘的连环画,一个玩得很好的坏小子看到后很是惊奇。若干年后的聚会上,他还提到我自己画连环画的事情,温暖的让人心醉。

    只是,我们都知道,那些纯真已经回不来了。如今偶尔路过古玩市场,看到标价数元出售的连环画,我都说不出什么滋味。

    曾经寄托着我们童年梦想的宝贝,沦落到了街头收藏的地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现在的孩子,早已经习惯了那种装帧豪华精美的大型画册,当他们捧着家长买来价值不菲的连环画,或者背靠着书城的书架,聚精会神地翻阅那些魔幻故事的时候,或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曾经拥有一个怎样完全不同的快乐世界。

来源: http://qzone.news.qq.com/622006303/blog/24.htm


 
 
 
 

期待内贾德的演讲(更新版) / 闾丘露薇

 

2007-09-25 00:52 | 阅读(1244) | 标签: 伊朗, 内贾德, 911, 美国, 纽约, 言论自由, 哥伦比亚大学

内贾德的演讲结束了,依然是争议很多,观点对错大家可以自己判断,不过在文章最后,先贴上哥大校长的开场白,美国的以色列人协会在内贾德的演讲结束之后,发出了一封只有一句话的电子邮件,就是"必须读这篇。"至于内贾德的全文,实在太长,大家可以去这里

http://www.azstarnet.com/sn/hourlyupdate/202820.php

--------------------------------------------------------------------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一点半,伊朗总统内贾德会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这一次,虽然也有反对的声音,但是没有像去年那样被取消。很期待,因为有直接的问答,校园里面的对话,应该要比电视台播出的采访精彩,因为很多时候更超出预期。

很高兴哥大这次把内贾德请到了校园,作为一个学术自由的地方,应该要有包容的心态,对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文化。被美国看成是敌人的人,毕竟只是美国自己的标准。对于学术来说,这不是唯一的标准。

美国既然标榜自己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如果一个大学都容不下一个在他们看来对美国不友善的声音的话,和美国宪法遵循的理念实在是相差太远。不过,个人觉得,这次哥大能够顶住压力,很大程度和目前布什政府的不得人心有很大的关系,正如有示威者说,内贾德虽然不好,但是布什更差,在左派当道的大学校园,这次当然是很好地体现它们自由派的作风和立场。

除了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内贾德还会透过视像,对总部在华盛顿的美国记者协会的成员进行演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在这里,他可以直接和美国各大媒体对话,接受提问,而他在离开伊朗前表示,他这次到联大的目的,就是要让美国民众听到伊朗的声音。

从他离开伊朗前接受CBS的访问,到在纽约的一系列的安排,可以看到伊朗政府花了很大的功夫,而且选择的对象,和场合相当的有效,完全能够进入美国的主流社会。而在这些公开演讲前,内贾德还在他下榻的酒店,特别邀请了一些在美国的伊朗人进行了闭门的交流,可以看到,伊朗政府在美国处处表现出敌意的情况下,摆出了一副开放的姿态。这一系列的,由内贾德亲自出面操持的公关活动是否能够赢得美国民众的心,还需要观察,最重要的,是要看这两天,美国媒体的报道以及有怎样的评论。

今天做总编辑时间,做了一个背景,那就是从1960年卡斯特罗到纽约参加联大,到今天的内贾德,对于这些有争议的政治人物,来到纽约开会,总是会受到一些刁难,于是需要自我来争取更大的空间。七十年代,阿拉法特到纽约,根据当局的安排,他根本没有机会看到纽约,因为出入都被建议用直升机,但是结果,经过交涉,阿拉法特是住在曼哈顿的豪华酒店,华尔道夫。还有查韦斯,去年九月参加联合国大会,公开把布什称为魔鬼,但是第二天在哈林区,他依然受到一些美国人的欢呼声。对于这些被视为不受美国欢迎的政治领袖来说,来到纽约,发现原来在这个城市,也有他们的支持者。

其实这才是纽约,一个能够包容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意识形态的城市,这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大都会。

-------------------------------------------------------------------

下面是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介绍内贾德的全文。

President Lee C. Bollinger's Introductory Remarks at SIPA-World Leaders Forum with President of Iran Mahmoud Ahmadinejad

Sept. 24, 2007

I would like to begin by thanking Dean John Coatsworth and Professor Richard Bulliet for their work in organizing this event and for their commitment to the role of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 and its role in training future leaders in world affairs. If today proves anything it will be that there is an enormous amount of work ahead for all of us. This is just one of many events on Iran that will run throughout this academic year, all to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is critical and complex nation in today's geopolitics.

Before speaking directly to the current President of Iran, I have a few critically important points to emphasize.

First, since 2003, the World Leaders Forum has advanced Columbia's longstanding tradition of serving as a major forum for robust debate, especially on global issues. It should never be thought that merely to listen to ideas we deplore in any way implies our endorsement of those ideas, or the weakness of our resolve to resist those ideas or our naiveté about the very real dangers inherent in such ideas. It is a critical premise of freedom of speech that we do not honor the dishonorable when we open the public forum to their voices. To hold otherwise would make vigorous debate impossible.

Second, to those who believe that this event never should have happened, that it is inappropriate for the University to conduct such an event, I want to say that I understand your perspective and respect it as reasonable. The scope of free speech and academic freedom should itself always be open to further debate. As one of the more famous quotations about free speech goes, it is "an experiment, as all life is an experiment." I want to say, however, as forcefully as I can, that this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 and, indeed, it is required by existing norms of free speech,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and Columbia itself.

Third, to those among us who experience hurt and pain as a result of this day, I say on behalf of all of us we are sorry and wish to do what we can to alleviate it.

Fourth, to be clear on another matter - this event has nothing whatsoever to do with any "rights" of the speaker but only with our rights to listen and speak. We do it for ourselves.

We do it in the great tradition of openness that has defined this nation for many decades now.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we live in, neither neglecting its glories nor shrinking from its threats and dangers. 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 that one should know thine enemies, to have the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courage to confront the mind of evil and to prepare ourselves to act with the right temperament. In the moment, the arguments for free speech will never seem to match the power of the arguments against, but what we must remember is that this is precisely because free speech asks us to exercise extraordinary self- restraint against the very natural but often counter-productive impulses that lead us to retreat from engagement with ideas we dislike and fear. In this lies the genius of the American idea of free speech.

Lastly, in universities, we have a deep and almost single-minded commitment to pursue the truth. We do not have access to the levers of power. We cannot make war or peace. We can only make minds. And to do this we must have the most full freedom of inquiry.

Let me now turn to Mr. Ahmadinejad.

THE BRUTAL CRACKDOWN ON SCHOLARS, JOURNALISTS AND HUMAN RIGHTS ADVOCATES

Over the last two weeks, your government has released Dr. Haleh Esfandiari and Parnaz Axima; and just two days ago Kian Tajbakhsh, a graduate of Columbia with a PhD in urban planning. While our community is relieved to learn of his release on bail, Dr. Tajbakhsh remains in Teheran, under house arrest, and he still does not know whether he will be charged with a crime or allowed to leave the country. Let me say this for the record, I call on the President today to ensure that Kian Tajbaksh will be free to travel out of Iran as he wishes. Let me also report today that we are extending an offer to Dr. Tajbaksh to join our faculty as a visiting professor in urban planning here at his Alma Mater, in our Graduat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Preservation. And we hope he will be able to join us next semester.

The arrest and imprisonment of these Iranian Americans for no good reason is not only unjustified, it runs completely counter to the very values that allow today's speaker to even appear on this campus.

But at least they are alive.

According to Amnesty International, 210 people have been executed in Iran so far this year � 21 of them on the morning of September 5th alone. This annual total includes at least two children � further proof, as Human Rights Watch puts it, that Iran leads the world in executing minors.

There is more.

Iran hanged up to 30 people this past July and August during a widely reported suppression of efforts to establish a more open, democratic society in Iran. Many of these execu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public view, a viol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to which Iran is a party.

These executions and others have coincided with a wider crackdown on student activists and academics accused of trying to foment a so-called "soft revolution". This has included jailing and forced retirements of scholars. As Dr. Esfandiari said in a broadcast interview since her release, she was held in solitary confinement for 105 days because the government "believe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 . . is planning a Velvet Revolution" in Iran.

In this very room last year we learned something about Velvet Revolutions from Vaclav Havel. And we will likely hear the same from our World Leaders Forum speaker this evening � President Michelle Bachelet Jeria of Chile. Both of their extraordinary stories remind us that there are not enough prisons to prevent an entire society that wants its freedom from achieving it.

We at this university have not been shy to protest and challenge the failures of our own government to live by these values; and we won't be shy in criticizing yours.

Let's, then, be clear at the beginning, Mr. President you exhibit all the signs of a petty and cruel dictator.

And so I ask you:

Why have women, members of the Baha'i faith, homosexuals and so many of our academic colleagues become targets of persecution in your country?

Why in a letter last week to the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UN did Akbar Gangi, Iran's leading political dissident, and over 300 public intellectuals, writers and Nobel Laureates express such grave concern that your inflamed dispute with the West is distracting the world's attention from the intolerable conditions your regime has created within Iran? In particular, the use of the Press Law to ban writers for criticizing the ruling system.

Why are you so afraid of Iranian citizens expressing their opinions for change?

In our country, you are interviewed by our press and asked that you to speak here today. And while my colleague at the Law School Michael Dorf spoke to Radio Free Europe [sic, Voice of America] viewers in Iran a short while ago on the tenets of freedom of speech in this country, I propose going further than that. Let me lead a delegation of students and faculty from Columbia to address your university about free speech, with the same freedom we afford you today? Will you do that?

THE DENIAL OF THE HOLOCAUST

In a December 2005 state television broadcast, you described the Holocaust as a "fabricated" "legend." One year later, you held a two-day conference of Holocaust deniers.

For the illiterate and ignorant, this is dangerous propaganda. When you come to a place like this, this makes you, quite simply, ridiculous. You are either brazenly provocative or astonishingly uneducated.

You should know that Columbia is a world center of Jewish studies and now,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YIVO Institute, of Holocaust studies. Since the 1930s, we've provided an intellectual home for countless Holocaust refugees and survivors and thei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The truth is that the Holocaust is the most documented event in human history. Because of this, and for many other reasons, your absurd comments about the "debate" over the Holocaust both defy historical truth and make all of us who continue to fear humanity's capacity for evil shudder at this closure of memory, which is always virtue's first line of defense.

Will you cease this outrage?

THE DESTRUCTION OF ISRAEL

Twelve days ago, you said that the state of Israel "cannot continue its life." This echoed a number of inflammatory statements you have delivered in the last two years, including in October 2005 when you said that Israel should be "wiped off the map."

Columbia has over 800 alumni currently living in Israel. As an institution we have deep ties with our colleagues there. I personally have spoken out in the most forceful terms against proposals to boycott Israeli scholars and universities, saying that such boycotts might as well include Columbia. More than 400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residents in this country have joined in that statement. My question, then, is: Do you plan on wiping us off the map, too?

FUNDING TERRORISM

According to reports by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it's well documented that Iran is a state sponsor of terror that funds such violent group as the Lebanese Hezbollah, which Iran helped organize in the 1980s, the Palestinian Hamas, and Palestinian Islamic Jihad.

While your predecessor government was instrumental in providing the US with intelligence and base support in its 2001 campaign against the Taliban in Afghanistan, your government is now undermining American troops in Iraq by funding, arming, and providing safe transit to insurgent leaders like Muqtada al-Sadr and his forces.

There are a number of reports that also link your government with Syria's efforts to destabalize the fledgling Lebanese government through violence and political assassination.

My question is this: Why do you support well-documented terrorist organizations that continue to strike at peace and democracy in the Middle East, destroying lives and civil society in the region?

PROXY WAR AGAINST U.S. TROOPS IN IRAQ

In a briefing before the National Press Club earlier this month, General David Petraeus reported that arms supplies from Iran, including 240mm rockets and 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s, are contributing to "a sophistication of attacks that would by no means be possible without Iranian support."

A number of Columbia graduates and current students are among the brave members of our military who are serving or have served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They, like other Americans with sons, daughters, fathers, husbands and wives serving in combat, rightly see your government as the enemy.

Can you tell them and us why Iran is fighting a proxy war in Iraq by arming Shi'a militia targeting and killing U.S. troops?

FINALLY, IRAN'S NUCLEAR PROGRAM AND INTERNATIONAL SANCTIONS

This week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is contemplating expanding sanctions for a third time because of your government's refusal to suspend its uranium-enrichment program. You continue to defy this world body by claiming a right to develop peaceful nuclear power, but this hardly withstands scrutiny when you continue to issue military threats to neighbors. Last week, French President Sarkozy made clear his lost patience with your stall tactics; and even Russia and China have shown concern.

Why does your country continue to refuse to adhere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uclear weapons verification in defiance of agreements that you have made with the UN nuclear agency? And why have you chosen to make the people of your country vulnerable to th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anctions and threaten to engulf the world with nuclear annihilation?

Let me close with this comment. Frankly, and in all candor, Mr. President, I doubt that you will have the intellectual courage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But your avoiding them will in itself be meaningful to us. I do expect you to exhibit the fanatical mindset that characterizes so much of what you say and do. Fortunately, I am told by experts on your country, that this only further undermines your position in Iran with all the many good-hearted, intelligent citizens there. A year ago, I am reliably told, your preposterous and belligerent statements in this country (as in your meeting at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so embarrassed sensible Iranian citizens that this led to your party's defeat in the December mayoral elections. May this do that and more.

I am only a professor, who is also a university president, and today I feel all the weight of the modern civilized world yearning to express the revulsion at what you stand for. I only wish I could do better.

为当学生干部请客送礼 社会"潜规则"入侵校园

校园净土看来早已不是一片最后的净土。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walkalone2008的博客 by walkalone2008 on 9/25/07

为当学生干部请客送礼 社会"潜规则"入侵校园

2007年09月25日 16:54:50  来源:重庆晚报

【字号 】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Email推荐:

 

任洁/制图

昨日(24日),西南政法大学的小王,正为收到一位新生的月饼发愁。小王说,这位学弟老乡送礼是有目的的,就是想进入他所在的社团有个"一官半职",而他正是社团负责招新的"领导"之一。记者在重庆市高校调查发现,目前是高校社团换届高峰期,这种请客送礼的社会"潜规则"正在入侵校园。

师兄是干部 师弟送月饼

小王告诉记者,自己来自河南。小老乡到学校报到时,就到他的宿舍来找他,"久仰师兄大名,听说你混得不错,兄弟今后跟着你混了!"小老乡见着他的第一句,完全像出社会很久的青年,把他吓了一跳。

军训结束后,小老乡又来找过他几次,提的都是想进学生会的事。"大哥一定要帮帮我!"小老乡一再请求他帮忙。小王一直没有明确答应。

昨天,小老乡突然给他送来一盒月饼,"是他父母从老家邮寄来的!"小王说,当时怎么都没拒绝掉。

"我想招几个真正能干的人进学生会!"小王说,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当干部,按照他的招聘计划,应聘者要经过笔试、面试、写计划书等环节,希望找到责任心强、热心为同学服务的接班人。小王认为,学生干部不是那么好当的。小老乡虽然热心,但能力一般。小老乡的"盛情",让他左右为难。

今年考入工商大学的新生小刘,最近很沮丧。她报名参加了学院团委宣传委员的竞选,笔试通过了,面试考官也觉得她不错,结果最后没选上她。通过熟人打听才知,录用了另外一名新生,是学院团委一学生干部的中学校友。

为什么要想尽办法当"官"?小刘说,既能锻炼能力,今后简历也有内容可写,据说在评奖学金算综合成绩时,还能加分。"高中时不想当学生干部,大学空闲多,有时间参加活动!"

家长忙请客 为孩子铺路

除了学生自己去找关系,家长也煞费苦心地为孩子铺路。前天是周末,记者在大学城重师校区采访时,就碰到一位专程从成都开车过来看儿子的家长。

这位郑姓家长说,专门过来拜访一下班主任或辅导员。郑先生从车里提出三四盒包装精美的月饼。闲聊中,记者得知,郑先生的儿子比较内向,平时只喜欢看书学习,对当学生干部并不感兴趣。

郑先生说,听人说,新生进校一般都先由老师指定班干部,同学之间熟悉后再重新选举。当干部对孩子是锻炼,容易搞好人缘,即便是今后选举也比较有优势。为让孩子能有表现机会,他的一个朋友在开学前就托人邀老师吃饭,酒桌上暗示"多关照、多锻炼孩子"之类的话,结果孩子进校就当上班长。

学生拉关系 表现不成熟

西南大学团委书记卢波坦言,多数学生干部是凭能力当选,但眼下高校中确实有"学生拉关系"现象。首先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交往和沟通能力,对今后进入社会有好处,但请客送礼的学生是不成熟的。

卢波认为,学生涉世不深,对自己认识不足,才会单纯地照搬社会上的一些做法进校园,容易受到浮躁功利思想侵袭。学生只看到了社会表面现象去模仿,忽略了评选背后的条件和规则,这正说明他们对自己缺乏了解,缺乏信心。

卢波说,新生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定位。人际关系固然重要,但如果没弄清楚自己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将来如何发展,仅为了时髦和新鲜而参加很多社团,即使当上干部也会一事无成,最终会感觉"当个干部也不过如此"。他认为,学校还是求学的地方,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人脉关系再好,学业一事无成也会得不偿失。(记者 何英)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傲慢的美国人

直率一点不一定不好,而且哥大校长能有这种气度邀请内贾德,本身这个行为就值得我们学习。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郭凯经济笔记 on 9/25/07

我私下里一直跟人说无论美国人看上去有多温和和友好,很多人其实还是存在一种傲慢。这种傲慢是来自于这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因而他们深信的是美国做的事情一定是正确的。
这种傲慢再没有比昨天哥伦比亚的校长对伊朗总统面对面的人身攻击更为明显了。这位校长竟然在介绍伊朗总统的时候竟然当面称他为"卑劣和残忍的独裁者"(petty and cruel dictator),这是在介绍他的时候,这个时候伊朗总统还一句话都没有讲。
我没有替伊朗总统辩护的意思。也许,他确实就是这样一个独裁者,这位校长说的也许就是事实。我惊讶的是,这位校长竟然连基本的礼节都不顾及。我明白,这位校长很可能承受了异常大的政治压力,因为邀请伊朗总统来演讲本身就是一件相当有争议的事情。但是,我还是很难理解,如果不是致命的傲慢,还有什么样的思维能让这位校长在介绍自己客人的时候当众的羞辱他,更何况这还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总统。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极度的愚蠢,不过,一个过度傲慢的人和一个极度愚蠢的人是很难区别开的。
还记得那位奉行单边主义的小布什称朝鲜,伊朗和伊拉克为"邪恶轴心"的事情吧,请记住,没有一个国家会愿意坐下来跟你真正的谈判如果你说人家是邪恶轴心。小布什后来当然学乖了,不再提这个词。不管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如果一个大学校长都敢当众羞辱另一个国家的总统,你是别指望通过外交的方式把伊朗核问题,伊拉克的恐怖主义问题给解决的,伊朗人是不会觉得美国人是有诚意谈判的,即便他们自己也未必喜欢他们的总统。
你也许会觉得这位校长很坦诚,可是我并不觉得。比如说,你介绍一个长得很难看的人讲话,你说下面我们邀请丑陋的xxx上台讲话,这是坦诚吗?不是。这就是傲慢,傲慢到完全不在乎对方的感受,对方国家人民的感受。
美国人完全有理由为自己制度感到自豪。但是,如果自己做的好就认为所有的国家都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做,那就是一种傲慢的无知。我对独裁者没有任何的好感,但我仍然对昨天哥伦比亚校长的言行感到发指。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美国"胡萝卜加大棒"直指排放大国 华尔街日报

看不懂,美国小布什一直是不同意减排的,而中国一直在拉美国签订减排协议。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货币战争 - 货币战争 - 和讯博客 by currencywar on 9/25/07

美国"胡萝卜加大棒"直指排放大国 华尔街日报 2007年09月25日 美国政府本周将亮出一系列外交牌,鼓励中国、印度、巴西和其他发展中大国加入一项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行动。在秀出"胡萝卜"的同时,美国国会也在研究如何挥舞"大棒":如果上述发展中国家到2020年仍未采取行动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排放,这些国家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可能将遭受经济惩罚。来自全球17个工业化和发展...
[阅读全文]
[和讯博客]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中美学生对比,谁更有社会责任感?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父女专栏--大小眼看美国 by 父女博客 on 8/21/07

(博主按:本博目前处于困难时期,文章接连被新浪管理员删除,搞得博主情绪低落,曾想就此休博。一些网友似乎看出了博主的心思,挽留的留言情真意切,令博主感动。今天,在网络上读到一篇署名"信力建"的文章--分析了中美学生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差异,觉得颇有同感。既然博主近来无心原创,那就转载这篇好文和各位分享吧!)

 一边是封神 一边是放任

                    信力建


李炜光先生在《我们的学生缺什么》一文中有如下记述: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期《对话》节目,邀请中美两国高中学生参加,节目中中美学生的表现呈现强烈的对比,读后令人深思。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一致选择了真理和智慧。他们是这样解释的:如果我拥有智慧,我掌握了真理,我就会拥有财富和其他东西。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了"美"外,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chinesenewsnet.com)

接下来的环节是制定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首先由中国学生阐述。我们的孩子从中国悠久的历史入手,歌颂了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郑和下西洋,然后弹古筝,弹钢琴,吹箫,三个女生合唱,一个人深情地朗诵,然后是大合唱。最后对非洲的援助计划则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只说组织去非洲旅游,组织募捐,还去非洲建希望小学。一位留美的华裔作家现场发问:你们募捐,要我掏钱出来,首先你的整个援助计划得打动我,我还要知道我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我捐出去的每分钱是不是都真正发挥作用了。我们的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面面相觑,谁也回答不出来。美国高中生的方案,则是从非洲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食物、教育、饮用水、艾滋病、避孕措施等,看起来都是一些很细小但又让人觉得肯定是很实际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每一项工作,做什么,准备怎么做,做每件事的预算精确到几元几角几分,都有细致周到的计算安排。分工明确,又融成一个整体,让人感到整个计划拿过来就可以实施。(chinesenewsnet.com)

差异是如此巨大,又是如此令人忧虑。在涉及价值观这样的核心问题上,中国学生选择直奔自认的主体----权力和财富,以致完全忽视了人生中更重要的东西。官文化在下一代中国人的头脑里已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似乎已经无法改变。在做事上更是差劲。与美国学生的成熟干练稳重不同,中国学生的表现与社会实际生活完全脱钩,眼界狭窄,缺乏整体意识,除了才艺展现,就是书本上的知识,好像有用的东西一点没学会。"(chinesenewsnet.com)

李先生所说的正是现在正在老去的一代中国人深沉的忧思。一句大家熟知的套话说,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怎样培养和教育下一代,使他们成为健康的合格的新型国家公民,关系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这话虽然陈旧并且了无新意,却偏偏道出了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一大危机,令人震动警醒。人们要问,我们的青少年和儿童在精神世界和生存发展能力上出现的这些问题又何由发生?毫无疑问,这一问题的发生有复杂的社会背景,但是,意识形态主管部门作为社会精神领域的指导者难辞其咎。而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主管部门的思想和履行其职能的方式未能与时俱进,一边是"封神",一边是放任,令年轻人无所适从,难以确立精神支柱。(chinesenewsnet.com)

若干年来,我们习惯的宣传方式是"树立典型",用以教育并引导人民包括青少年儿童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进步。这种方式的特点大致有:(chinesenewsnet.com)

第一,官方主导。在某一特定的时期选择宣传什么样的典型,要达到何种宣传目的,采用何种宣传手段,都由官方决定并实施。(chinesenewsnet.com)

第二,这种典型所反映的价值观主要为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型,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型,缺乏与中华民族"勤俭"、"孝悌"、"诚信"、"友爱"等传统美德的内在的有机联系,因而缺乏感召力。如果现实生活中拟作为典型的人与这一标准不完全相符,则"去粗取精",去低取高,塑低成高,必高大完美而后已,这种人为拔高的方式通常又会产生反作用。hinesenewsnet.com)

第三,这类典型大抵死人多、患绝症的多、健康的活人少。可能是以为从宣传角度看悲剧更容易感动得人流泪,而宣传死人则更为保险,人死了不会再"犯错误",不致因成为典型后出现新问题损害形象影响宣传效果。(chinesenewsnet.com)

这可以说是一种现代的"封神"法。既僵化呆板,又脱离实际。而所封之"神"大抵都是党员干部,恰与官场贪腐泛滥成灾的现实成为对照。突出此种方法教育和引导社会大众和青少年、儿童既不对路,又缺少说服力,效果如何,相信没有人会给出较高的评价。(chinesenewsnet.com)

除了"封神"和对某些敏感言论的"封禁"之外,官方在宣传教育方面似乎明显没有其他可用的导路,因而又出现另一极端即"放任"。在追逐金钱利益的狂热趋动下,铺天盖地的宣传产品倒以误导青少年和大众的占了主流,而意识形态主管部门却是放弃了过去一以贯之的坚定立场,采取了视而不见或干脆放任的态度。以最近几年热播的许多电视剧(包括不断创造新的票房记录的所谓大片)而论,即令是以严肃著称的中央台也常常播出令人始料不及的玩艺儿,到处弥漫"戏说"、"搞笑"和"荒诞不经",银幕上的红男绿女,凡属青少年的,大多染上流行病,不是疯颠,就是呆痴,肉麻翻为有趣,浅薄翻为时尚,这种传染病又在各种电视选秀等商业作行为中获得更大的流行,成为影响整个青少年群体的主要精神食粮。毋须多作分析,这些所谓"精神食粮"之中当然找不到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蛛丝马迹,同样也找不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因素,更无现代国家公民所要求的必备品质,甚至没有思想,有的只是引导人们逃避现实,不负责任,浑浑噩噩,唯有一个沉迷于幻想世界之中的"自我",或疯疯傻傻游戏人生,或机缘巧合一夜暴富。可以说,这类东西都应当归入精神鸦片类。这些鸦片类的精神产品在整个精神产品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给青少年、儿童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可低估。如同有些外国人看多了中国武打片一样,误认为"中国人会飞",处在成长期间的青少年和儿童缺乏鉴别能力,吸收的这些"鸦片"一多,难免昏昏沉沉,以为人生本当如此。若是将来他们以这种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将是什么灾难性的后果?刘国光先生最近提出设问,谁在占领中国的舆论阵地?他主要考虑的还是意识形态姓社或姓资的问题,并且对设问的问题似乎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所指的舆论阵地其实只是少数学者和刊物圈内,属于中国舆论阵地之小小一隅。依我分析,就舆论阵地的大局而言,当然还是意识形态主管部门在控制着中国的舆论阵地,但从目前的现状和实质上看,不如说是"金钱"在控制着中国的舆论阵地。(chinesenewsnet.com)

参加中美对抗赛的中方学生都是在这样的精神产品哺育下和氛围中长大的,他们的表现正是这种哺育和氛围所产生的必然结果。chinesenewsnet.com)

很难揣测在宣传方面如此放任的原因所在。但有一点可以看得比较清楚,这就是由于精神产品产出方面的若干禁忌,使得回避现实成为一种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源于当代生活并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震撼人心的作品难以问世,而追逐商业利润和票房价值的考虑又使作品制作者将追求生活的真实和高尚审美情趣的要求搁置一边。这些年来相声和小品的由盛而衰,只靠远离实际生活的"逗你玩"、"忽悠"苟延残喘,便是众目共睹的典型例证。可见,宣传主管部门在作为与不作为之间造成了目前的现状:精神鸦片泛滥成灾,真正扎根于现实生活、具有教育意义能感动人心的作品极其稀少。在电视剧方面,这几年我们进口了不少韩片,反映韩国人的家庭、爱情生活,尽管我并不喜欢看这类题材,但客观地说,这些影视剧无不在着力表现韩国人内在的精神风貌,孝悌,友爱,忠诚,追求上进等等,即使仅从服装打扮、环境布置来看,也尽力给人以清新可喜的感受。反观我们一些电视剧,人物之鄙陋,品行之低下,行为之轻佻,环境之污浊,都形成鲜明对照。但奇怪的是,从时下的趋势看,似乎这正是制作者所追求的东西。(chinesenewsnet.com)

给人的感觉是,我们的宣传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共产主义道德的一套不适合作为全社会公众的精神食品,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批判打击之后又已凋零得不成模样,造成几代人的精神营养严重缺失。不要说现在的少年儿童,即令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人,若是告诉他们"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业维艰","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慎独","修身"之类,他们听来已象是外星人语言。何况到他们的子女一代,自然犹有过之。(chinesenewsnet.com)

这确象是悲观论调。中国人在近六十年的期间内精神领域始终处于颓势,六十年中又以近三十年为甚。邓小平先生曾说过,改革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大概是在1988年前后讲的。不幸的是,这一判断对整个三十年完全适用。而我们在宣传教育方面的对策至今仍在走着两个极端,"封神"和"封禁"之外,干脆放任。这种情况应当引起深刻的反思。(chinesenewsnet.com)

反思之一:人民群众在精神家园方面的进步,主要应当是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改造自己。因为这种进步只能是一种立足于传统而又高于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弘扬和升华,源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如雨露阳光潜移默化,不能由外界强行输入或一厢情愿地拨苗助长,更不能背离现实生活的基础。因此官方主导不如民间主导。官方所要做的是,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上真正体现高尚的、与时俱进的法治品格和新型道德形象,如新加坡政府以其清廉以及对社会和人民的高效率服务,引领了全国人民的清新和健康风尚。(chinesenewsnet.com)

反思之二:必须明确区分党员教育与国民教育、党内教育与社会教育,二者不可混同。党员教育与党内教育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事,目标可以是"培养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国民教育则应当以培养现代法治国家的合格国民为目标,党员必须是合格国民,而合格国民未必要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所以社会宣传应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的思想。对普通国民而言,脱却人性的神让人顶礼膜拜而不可学习模仿,因而"封神"的方法就失去了宣传教化的意义。(chinesenewsnet.com)

反思之三: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需要树立更为丰富多样的、植根于民族传统而又具有现代气息、现代民主与法治理念并具于开拓创新精神的榜样。这些榜样充满个人魅力和不同寻常的丰富内涵,同时又是平常的凡人。人类的精神家园本是无限丰富生动的领域,揭示这种真实、丰富和生动,不是从教条出发通过人为的拔高和概念化去塑造高大全,而是通过表现真实深入挖掘,于细微处见精神,展现鲜活的生命及其感人内涵。过去的"封神"方式决定了所推出的典型品类单调形象单薄,有的明显透出"假大空",神圣的光环使之于人民大众相距甚远,几乎遥不可及。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各类媒体真正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发现和展示这些普通人生活中的闪光点。工人,农民,知识份子,企业家等等,都是着眼的对象;每一个村、镇、市县,都应当有群众津津乐道的普通人的传奇。这需要社会各界、新闻媒体来共同推动。(chinesenewsnet.com)
其实,"封神"方式带来的不仅是效果不佳,还有其他弊端,突出的就是助长"言行不一",造成虚假和虚伪的流行,败坏社会风气。许多地方的官方"封神"造就的先进模范人物及其演讲,成为一种闹剧:台上由播音员表演声情并茂甚或涕泪滂沱,台下窃窃私议,只因离实情太远。这样的"封神",不封也罢。(chinesenewsnet.com)

核心问题是要杜绝"假大空"和"假恶丑",提倡"真善美"。而"真善美"三者之中,应以"真实"为第一位,这是在精神领域追求真理的前提。唯有撤除各种禁锢,才能解放思想,引导青少年直面历史,直面人生,从中吸取营养,学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前不久,温家宝总理探访了几位老一辈科学家,其中有九十六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季先生送温总理一句话:"假话一句不讲,真话不全讲"。这是季先生的诤谏,集九十六年之经验智慧,深知"求真"为所有人的立身之本,社会正气赖之树立,诚为人生格言。假话一句都不能讲,讲了有损人格,真话不全讲因为有例外,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当然无可奉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拨乱反正,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全体国民包括青少年的精神境界的提升,都要从一个"真"字入手。(chinesenewsnet.com)

随着"封神"方式从现代宣传阵地的退出,宣传部门也要有自己的变革。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除真理标准的讨论由邓小平同志强势推动以外,宣传部门在若干年中与时俱进并由"人治"转向法治的动作屈指难数,难免有僵化、保守、古板之嫌,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若干宣传领域放弃规范引导的应有责任。而宣传教化工作责任至为重大,不进则退,则沦为社会发展的阻碍。宣传部门要适应形势,必须从天上走到地下来,走到老百姓之中来,真正沉下去听取反映百姓的声音,解放思想,撤除各种禁忌的藩蓠,求"真"杜"假",加强引导,放手而不放任,才能创造出中国人精神家园百花齐放的崭新局面。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缅甸 僧侣 抗议

群众的掌声应该足以说明民心所向。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by inn6 on 9/25/07


缅甸上万名僧侣23日在仰光发起游行抗议军人统治(图)--转自网易等

首次有150名尼姑加入抗议

历史重现,军政府遭遇20 年来最大统治危机 / 纵横周刊

9月24日:上万名缅甸僧侣上街游行反对军政府的统治,
沿途有上万名群众加入游行队伍。(路透社)

9月24日:缅甸仰光的民众拍手鼓掌支持僧侣的游行抗议行动,
民众加入了僧侣的反政府游行队伍,是近二十年来规模最大的
反政府示威行动。(AFP - AFP/Getty Images)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真正的国产大片:赌之害

 


moogee  2007-09-25 14:48:28  


香港经济日报
金里仁 特约记者  2007-09-24 
京城内望  十七大前 京防官员赴澳豪赌 大案震惊胡温 下令干部齐观教育片

中共十七大召开前夕,京城官场「外弛内张」。据悉,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近日都对「防赌教育」进行了直接批示。相关部门也在重新制定纪律,防范官员干部成批到澳门等地赌博。

中央各大部委,最近纷纷排出时间,组织党员干部进行集体学习,学习教材不是胡锦涛的「六.二五讲话」(今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一方面要坚决惩治腐败,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对腐败的预防和制度建设。惩治、预防、教育三者必须并重),而是「警示教育片」《赌之害》。由于这部教育片披露重大案情,各大机关集体学习,出席人数前所未有的齐。

《赌之害》披露重大案情

本月新鲜热辣出版的《赌之害》,出版社是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部的御用音像出版社华方音像出版社。

这部片子被中央各大党政机关大量购买,集体收看,首先是因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下发了「中纪办发(2007)13号文件」,要求各部委,包括中央大型国企和大型金融企业等,都要认真组织观看这部片子,展开党风党纪的深刻教育。

这部片子是由中共中央纪委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办公办公厅5部委联合制作的,这5个部门联合制作片子并作为党纪政纪集体教材,可谓前所未有。

据悉,这部片子作为中共全党教材的决定,来自最高领导层,是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等人,针对有关党员领导干部赌博等重大案件,特别是高级官员境外赌博的重大案件,作出了批示。批示中具体要求公开部分案例,拍成片子,教育党员领导干部。

有关批示中显示,数字中共最高领导人都对赌博,特是境外赌博的案件,十分震惊,认为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社会风气,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治理党员干部参赌的问题。

各部门研措施切实防赌

《赌之害》包括现状、危害、治理3大部分内容,其中有一系列重大赌博案件,涉案人包括林龙飞、李树标、金鉴培、李为民、吴华立等人,其中包括因赌博令大批国有资产损失的,也有涉赌后大肆贪污、受贿索贿的。

中纪委方面消息说,除加强警示教育,按中共领导人要求,各主管部门正在研拟切实防赌措施,中共中央纪委方面,巳由中纪委第三纪检监察室,专责严办党员干部参赌大案要案。稍后其它部门,各省级地方,也要在加强警示教育的同时,研究如何防赌。

在党员干部防赌中,境外参赌是主攻方向,而所谓境外,主要是澳门。对于党员干部赴澳门,未来可能有相应的收紧规定,一些特殊部门,也将受命参与对官员防赌工作。近期北京中央各机关,已没有人向港澳办提交赴澳门的申请。

如何建设“和谐网络” 之 国际经验


moogee  2007-09-25 15:48:30  


缅甸:网络管制最严,百密终有一疏


撰文 Shawn W Crispin


仰光---作为全球互联网管制最严厉的国家之一,缅甸经常封锁国外新闻网站和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网站。然而,在军政府上月取消官方补贴而导致燃油价格暴涨时,大批市民随后在仰光街头示威游行的消息和片断却恰恰是通过互联网传遍世界的。

倍感�尬之�,缅甸的最高权力机构"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SPDC)加强了对本地与境外传媒的监控,禁止它们报道政府镇压示威活动的新闻。本土记者和摄影师还受到了亲政府团体的骚扰与威胁,有些人的手机服务也暂停使用。

虽然缅甸要求所有国内媒体噤声,并在官方传媒上刊登了谴责此次示威活动组织者的文章。不过,在互联网这片战场上,军政府却败得一塌糊涂。记者与异议者们丝毫不理会政府的禁令,不断地把有关抗议活动的新闻和视频短片通过网络寄给境外新闻社。

借助这一方式,海外媒体对缅甸政府的镇压进行了详细报道。就连著名的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也出现了不少平民记者上传的抗议活动短片;更可趣的是,其中一位上传者竟自称是"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SPDC)主席丹瑞(Than Shwe)。由流亡人士在泰国创办的刊物Irrawaddy,更是号召更多国民去扮演平民记者的角色,积极提供新闻线索。

既然缅甸官方的互联网管制手段非常了得,为何偏偏无法堵截这类敏感信息呢?军政府使用了多种软件过滤技术,对国民在上网时可接触的内容进行了层层限制。

缅甸的大部分互联网用户,原本只能使用国内网;连最受欢迎的Gmail与Hotmail等电子邮件服务,也被禁止。开放网络促进会(OpenNet Initiative)称,缅甸2005年已是全球"最广泛"使用互联网屏蔽手段的国家之一。开放网络促进会,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多伦多大学、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共同组建的,以研究各国政府的互联网屏蔽行为。

开放网络促进会说,缅甸政府能对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进行监控,并使国内的互联网用户无法�览那些主张民主改革的反对党派的网站。2005年,该组织对一些含有敏感内容的网站进行了测试,发现缅甸屏蔽了其中84%的网页。另外,缅甸还过滤了85%的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商,"以便更好地监视国民的通讯行为及控制异议者与反对派的活动。"

缅甸的技术封锁能力,全仗购自美国网络安全公司Fortinet的软件与设备。开放网络促进会表示,缅甸在2005年时仍不失时机地去购买更先进的网络封锁软件,�管其能力并未降低。

过去两年来,多亏了代理服务器、代理网站、加密电子邮件、Http通道等技术的日益兴盛,缅甸的互联网现状才不致於象开放网络促进会所预测的那般可悲。

事实上,缅甸的互联网渗透率相当低,因为不但上网价格不菲,而且还需跨越重重政策障碍,如用户只有提供了由网络服务提供商签发的、确认使用者"於政治无害"的文件,才可以接入互联网。

互联网渗透率低,恰恰掩盖了缅甸网吧多如牛毛的事实。特别是在仰光,开设在隐蔽的居民住所中的低级网吧越来越多。笔者近几个月所去过的网吧,均设置了境外代理网站或代理服务器:在网吧服务员的帮助下,上网者可轻�避开政府的网络防火墙,从而进入无拘无束的互联网世界;被政府过滤的敏感网站,网民均可自由访问。

Glite.sayni.net(很多人简称为Glite),是在缅甸网吧使用最多的代理网站。该网站在印度的网管说,由於可帮助用户使用政府试图封锁的Gmail,Glite程序在缅甸已被网吧用户和居民下载了数万次。

Glite已有三种版本被缅甸政府屏蔽,但这位网管说,他已设计并建立了更多站点。由於一些版本以难以搜索和封锁的形式藏身於支持网站的论坛中,他估计目前可用的至少仍有11种版本。

他指出,在设计过程中便给Glite加入了不被搜索网站列出的特性。这样,缅甸的网吧用户有了自己隐蔽且安全的接触渠道;而同时,政府的搜索引擎过滤器又很难�确发现含有Glite的网站数量。这位网管直言"不喜欢参与政治",但他说缅甸军政府试图封锁互联网的努力无异於飞蛾扑火。

在仰光的网吧里,Your-freedom.net 与Yeehart.com这两个代理网站同样颇受欢迎。包括Hushmail.com在内的�多加密邮件服务网站,也拥有不少支持者:不少当地记者与流亡记者都学会了使用这一技术。技术专家称,缅甸政府目前还没有破解此招的手段。

在如今的动�时期,面对这类技术广泛传播而束手无策的缅甸政府,乾脆一不做二不休 ― 切断国内网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最近,仰光的网吧下午常常无法接入万维网;而这正是记者们向海外发稿的时间。

在上月取消燃油补贴后,缅甸政府截止今日仍不愿再出�新政策,担心会进一步冲击国民的生活,特别是那些城市里的商人。为了节省通讯费用,他们越来越依赖仰光的网吧。当然,这一情形也会发生变化,前提是街头示威在未来几周里持续升级,而军政府实施了更严酷的铁腕手段。

在此严峻形势下,有关缅甸局势的详细报道依然能流向海外;这不能不说是一场打破政府对互联网封锁的全球性胜利。当游行示威告一段落,不管局势如何发展,这场以信息主导的运动将来都很有可能被称为"Glite革命"。

作者Shawn W Crispin是亚洲时报在线驻东南亚的新闻编辑。

《平型关战斗的经验》----林彪1937年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walkalone2008的博客 by walkalone2008 on 9/24/07

《平型关战斗的经验》----林彪1937年

2007-02-14 17:00:37 来源: 林彪军事文选 网友评论 33 条 进入论坛

平型关战斗的经验

林彪

原文发表于1937年11月

第八路军终于在九月中旬开到了晋北的前线,它开始执行它在抗日战争中的神圣任务了!

在全国同胞热烈的期望下,我们于9月25日在平型关与日军接触了。不负全国民众与友军的期望,不负第八路军十年来的荣誉,我们这次的第一次交战获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一仗的确给了日军以重创,提高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的信心,特别是更加提高了第八路军的威信!

在这次初步与日寇交锋的战斗中,我们更获得了不少抗战的经验。这不但值得第八路军全体指战员与战斗员学习,我也愿意把它贡献于全国的抗战的"友军"与一切抗日的民众,作为对今后抗战的认识。据我个人在这次战斗中所感觉到的是:

一、一到山地战,敌人的战斗力与特长均要大大降低,甚至于没有。步兵穿着皮鞋爬山,简直不行,虽然他们已爬到半山,我们还在山脚,但结果我们还是先抢上去,给他一阵猛烈的手榴弹,他们只好像滚罗卜一样地滚下去了,炮兵则难于运动与找阵地。坦克车呢,有些地方简直使它英雄无用武之地。飞机的作用也不大。

二、敌人轻视中国军队,成了习惯,便由骄矜而疏忽,不注意侦察警戒,不爱做工事,打起仗来,先让飞机和大炮显神通,等到猛攻时,他们的步兵连阵地也不爱占领,只荫蔽在沟内休息。这样的敌人,当然便利我们袭击,所以我们这次一切布置得妥妥当当,向他们开枪了,冲锋了,他们才知道。

三、敌人不仅是弹药要靠后方输送,连粮食都要靠日本送来。他们的后方线已扯长有千里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把他们后方线一切断,他们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可以弄得他们进退维谷。所以发展游击战在敌人后方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此次平型关战斗,我们正是派了一部分人在敌后路上阻滞其增援部队及粮食供给,最近又占了浑源、广灵等县。

四、利用敌人攻击友军阵地时,袭击敌人侧后方,这是最好的战法,比在其中和刚到阵地而未站住脚时去袭击还要好些。这次就是利用敌以全副兵力注意对付友军时,突然在他们的后方大打起来。

五、为了避免他们的炮兵和飞机,战斗开始后要迅速接近敌人,投入肉搏,连续冲锋,使敌人的炮不好放,要放就连自己的队伍也遭了殃。

六、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太差了。他们自定的出击计划,他们自己却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观,他们时常吹牛说要决战,但却决而不战;或向敌人打而又不坚决打,他们的部队本来既不充实,在一个突击中,却以区区的八个团兵力分成三大路,还留了总预备队,而每路又相隔十多里或二十多里,这样不仅缺乏出击力,而且连被我们打败了而退下的敌人他们碰着了,竟不但不能消灭之,反而被这些突围的敌人冲坍了,他们的指挥真笨极了,特别不能真正了解与运用在战役上与决战的地点与时机集中绝对优于敌人的步兵、炮兵、飞机以猛攻敌人。

七、敌人实在有许多弱点可为我乘,但敌人确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斗中还不曾碰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个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敌人尸体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荫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对此种敌人做战,如稍存轻敌观念,做浮躁行动必易受损失。我们的部队仍不善做疏散队形之做战,特别是把敌人打坍后,大家拢在一团,喧嚷"老乡!缴枪呀!"----其实对日本人喊"老乡缴枪",不但他们不懂,而且他们也不是老乡----这种时候,伤亡往往很多。在"抗大"的军事教育中,特别要教育干部了解正规战斗中的战斗队形之运用。

八、日兵之死不肯缴械,一来因日本之武士道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时也因他们对中国军民太残暴,恐怕中国人报复,但最主要的,是过去"华北军队"对日军俘虏政策之不正确,采用野蛮的活埋、火烧、剖肚等办法。故我们今后须加紧对日本士兵的日文日语的政策宣传与优待俘虏。

九、夜袭是战胜日寇的重要作战手段。敌怕夜袭,他们的技术威力一到夜间有的竟至全无作用。我们要努力,非常努力地去学习夜战,以此为特长以战胜日寇。

十、我八路军在目前兵力与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应以在敌后袭击其后路为主。断敌后方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如经常集中大的兵力与敌作运动战,是不适宜的。

十一、"中央军队"如果还是守着挨打战术,便真糟糕透了。他们对主要点应坚工固守,而不应到处守,应行决战防御与运动战,应集中优势兵力、飞机、大炮于决战点。至于他们军官的调动,政治工作的建立和对群众关系的改善,都是他们很重要的问题。

十二、我们的军事技术,特别是战斗员与班排连长的技术与战术教育,实在还须大大的努力。过去大半年,部队虽然得到了休息整顿的机会,在风纪、礼节与正规化上进步很多,但对战术训练还很差。今后应努力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经过这次的战斗,部队中的一般情形更加活跃了,战斗的情绪高涨万分。战地群众对我军与友军完全是两个态度。见友军就逃,见我军到了又转回。八路军所到之处,受群众热烈的欢迎与夸扬,不是无因的。

这一切经验与教训都值得我们虚心地学习,运用在今后的抗战中,这些都是我们争取抗战胜利的必要条件! (林彪军事文选)

关于 林彪 的新闻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市场需要体味伯南克回马枪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煮炭燃芋 by 煮炭燃芋 on 9/24/07

在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过去两个月后,9月18日当天美联储决定分别降低基准利率和再贴现率50个基点,并一改以往坚持通胀第一的立场,令市场一片哗然。为什么在次级贷款危机刚爆发不久的8月份,伯南克领导的美联储还仍然坚持通胀第一并维持基准利率不变,而在危机渐次过去、该注资的注资了、该救市的救市了之后,伯南克却领导美联储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大幅度地双管齐下采取所谓的激进降息?

这不能不令市场怀疑美联储对于危机的态度和把握,在3、4月份美国房贷企业大批倒闭破产之后,历经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和全球股市连锁暴跌,美联储却能够如此顽强地挺了半年之久,这是美联储最终最终拗不过降息的呼声向市场屈服了吗?如果这样的话,伯南克不是真的像一些评论认为的那样,像一个犯错改正的孩子了吗?

其实回顾2007年以来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不仅房贷企业大批倒闭纷纷破产,一些对冲基金也遭遇灭顶之灾,整个美国金融市场几乎经受了一次较完整的洗礼,这包括公司债券市场、机构债券和国债市场以及商业票据市场,甚至还有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在美联储立场坚定的这段时间里,市场泡沫几乎洗刷殆尽,风险因素也得以最大程度地释放,从这个意义来看,甚至可以说正是伯南克的坚执才挤出了泡沫。

但是伯南克也留下了货币政策灵活性的空间,像伯南克主动降低再贴现率,以及三巨头会晤后伯南克就通过多德向市场传达了"必要的时候动用一切可能的工具"这样的信息,并没有把后路堵死。不过我们由此也可以发现,伯南克这位"危机专家"和"反通胀斗士"对于泡沫毫不留情,毕竟他也明言,不会对因失误而损失的投资者买单,美联储直至9月才大幅降息,此时房贷企业所剩无几,大部分投资者也已经过大浪淘沙,正所谓泡沫已经基本破灭,而市场的动荡也基本熨平。

就在美联储大幅降息的当天,美国众议院也通过了联邦住房管理局改革法案,以帮助次级贷款借款人保住住房。这样从美国总统布什的一揽子拯救房市计划,到众议院的立法,再加上美联储的降息,就形成了重塑市场的完整架构。这个时候美联储大幅降息,就能够在尽量挤出泡沫的前提之下,快速重塑整个房产市场和房贷体系,显然伯南克的回马枪正是为了等待现在的最佳时机,以展现一个政府、国会和美联储精心筹划、深思熟虑的救市宏图。

对于美国国内来说,美联储选择的时机是恰到好处的,尽管市场还有一些不满和怀疑,但是在大幅降息的胡萝卜引诱之下,这些声音最终会平息下去的,最终市场将不得不认同伯南克长袖善舞、虚晃一枪的这种风格。那么对于全球来说,美联储此时有些意外地大幅降息有什么影响,伯南克这一回马枪的时机把握有什么独到之处?

次级贷款危机以来,我们看到全球各大央行紧紧追随美联储的步伐向市场注资,更有甚者日本还有时注资有时回收资金,完全被修缮市场的短期指标所困住,即使美联储于8月17日降低了再贴现利率,各国央行也仍然不敢妄动,直至英国诺森罗克银行发生挤兑风潮,次贷危机在全球的全面扩散显示出严重性来,各国央行仍然不肯动用利率政策,甚至也不敢像美联储一样果断降低再贴现利率,仅仅维持在注资修缮市场指标这样一种被动地位。

这时美联储的大幅股降息决定无疑对全球市场也是当头一棒。尽管各国央行仍然一边注资一边将通胀上升挂在嘴边,但是随着危机深层次地影响,也必然会经历泡沫逐步挤出、形势逐步严峻这样一个过程,尤其在房产领域必然也会遭受不同程度地冲击,实际上各国央行已经完全被美联储远远地甩在身后,伯南克的这一记回马枪,牢牢地掌握了影响市场的主动权,不仅让各大央行仍然陷入进退失据的尴尬境地,还会撬动整个全球金融市场的基础。

"虚则虚之,实则实之"。世界现在还不了解伯南克,正如美国市场对伯南克还颇有微词一样,但是无疑正是伯南克在虚实转变之间,轻松地撬动全球金融市场的基础,相比于格林斯潘式的绕口令般的对市场的"催眠",伯南克式的干脆利落地虚实转换是一个巨大的改变,还需要市场耐心地体味。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