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二, 二月 21, 2006

教育支出成中国居民致贫祸首 (网易新闻频道)

 
  本报记者陈黛发自北京  在GDP保持了二十多年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增大。零点调查公司与指标数据网近日合作完成的《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显示,

http://news.163.com/06/0220/09/2AD4FM630001124T.html

焦国标 :中宣部



2004 年三月底“讨伐中宣部事变”之后,中宣部还是老实、“谦虚”了一阵
子。最初,大约是 2004年五月份,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胡锦涛召刘云山
上殿熊了一顿,要中宣部检讨自己的工作。接着,大约到六、七月份,据《北京青年报
》一位记者告知,中宣部曾经在媒体中广泛征集对它的工作意见。“虚心求教,不耻下
问”,这在中宣部历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种种“ 遗迹”说明,中宣部可能夹了一
阵子尾巴。

但是“阶级敌人人还在心不死”,我相信它迟早要反扑。第一,行政学上讲,任何一个
机构都有追求部门利益最大化的本能。第二,中宣部作为一个最愚昧、最反动的机构,
它要过一种像流氓一样的生活,就必然要恢复对新闻界的绝对淫威(任何淫威的终端显
示器上只有两种图像:金钱和女人)。第三,只要胡锦涛不下彻底改革的决心,迟早他
要缩脖子,发还“中宣部可以在报界胡来”的令牌。中宣部的势力与反中宣部的力量,
对于胡主席来讲,前者是枕头风,后者是黄脸婆。耳根硬搁不住“枕头风”天天吹,何
况老胡耳根硬吗?中宣部部长随时可进中南海,可是反中宣部的力量能吗?信息不对称
,胡内心的压力也不对称,到时候天平不分金和铅,胡仲裁焉有不向烂铅倾斜成为胡斜
裁之理?

2005年三月,我前脚离开中国去美国(3月16日),后脚北京大学就把《自动离
职通知书》送到我家(17日)。到美三数日,我收到著名中国学家,乔治华盛顿大学
教授David Shambaugh(沈大伟)先生的电子邮件,说他写了一篇关于
中国宣传体系的文章,希望见个面,听听我的意见。记得我是在一个晴朗的午后,去位
于白宫西北角不远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拜访沈先生的。

他这篇文章的题目是Molding the Mind of China:
Reforming the Propaganda System,翻译成汉语大
约是“把中国人的精神放进模具――再造宣传系统”。其中“对中国宣传系统的挑战”
一节提到《讨伐中宣部》。他写道:“焦国标的文章是对中宣部恶意、冷酷的攻击,要
取消中宣部。令人感到诡谲的是,焦斜刺里发动的凶猛攻击却没有给自己惹上麻烦。一
个党员告诉我,宣传和意识形态领导小组讨论了他的案子,总书记胡锦涛个人也有指示
:看住他,但不要惩罚他,除非他坚持进一步的恶骂。”

原文如下: Jiao Guobiao's article is a vicious and searing attack on the
PD,
which calls for its abolition. Intriguingly, Jiao's broadside did not get
him in trouble ( I was told by one Party member that his case was reviewed
by the Propaganda & Ideology Leading Group, and on instructions from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 personally, it was determined that Jiao should
be watched but not punished unless he persisted in further such diatribes).

沈氏接近于一个红色中国学家,他告诉我,中宣部、中联部、统战部等都曾接受过他的
访问,相比林培瑞教授、黎安友教授不得到中国,这是一般中国学家难得的礼遇。在沈
教授给我的文章打印稿封面下边有一行字:Submitted to China
Quarterly,January 26,2005(2005年1月26日此稿
已投给《中国季刊》)。据此推断,此文当写于2004年下半年。翻阅了沈的这篇
37页长文之后,我心里明白了,北大做出“自动离职”处理这件事,对我个人来说,
意味着胡锦涛“看住他,但不要惩罚他”的指示已成老皇历了;对于中宣部来说,意味
着它对新闻自由力量的大举反攻倒算开始了。“自动离职”显然已经超过“
watch他”的程度,而属于“punish他”的范围。

反扑决不会止于满足北大开除“中宣部讨伐者”,它必然要恢复过去一年里失去的“所
有天堂”。如果说2005年春北大急不可耐与我撇清关系时中宣部还是幕后黑手,那
么2005年末整肃《新京报》和关闭《冰点》则分明是中宣部由幕后跳到了前台,正
告世人:“我胡汉三又回来了!我胡汉三还是我胡汉三!”

实际上“讨伐中宣部事变”之后,中宣部管辖的领地并没有缩小,甚至其说一不二的权
威程度也没有改变,只是在道义上谁也不把它当成正经东西看了,大家都在背后耻笑
它。它自己也一时觉得灰头土脸,没法见人,不敢再像过去那么神气活现了。现在它要
反扑,收复的是道义上的地盘,是“妄图”恢复它昔日的圣蛋样子,是企图继续拥有对
新闻界恣意妄为的跋扈特权,以达到无论它多么丑陋,即便背后大家也不敢耻笑它的理
想圣蛋境界。

――但是就像一个离开海滩 1000公里的螃蟹,你还能再横行几个时辰,多远呢?

李大同先生说,他要到中纪委申诉。我非常支持。应该多联络几个有类似经历的“苦主
”一起干,包括洒家。如果能在共产党党纲党章范围内找到一条收拾中宣部的路子,把
它装进魔瓶,那敢情好。兵不血刃而趟出一线新闻自由来,则“冰点人”功德大大的,
那将是比苏报案更加光辉灿烂的里程碑。李夫子,免乎哉!

我现在担心大同先生被收买,中宣部或共青团中央塞给他个甜枣核漱漱,就把嘴占住了
,一个嘴不可能边吹口哨边喝可乐,或者被它们的淫威由雄鸡吓成草鸡。此前多少被中
宣部收拾的总编、社长、记者、编辑,包括《新京报》的总编辑杨斌,不都是这个熊样
子吗?杨斌被“杯酒释兵权”,到现在连屁都不放一个,躲深圳是偷着乐还是生闷气儿
去了?乐不死你,闷死你活该。是条汉子你就给我站出来,把《新京报》那点破事儿抖
他个底儿掉,看它中宣部的黑手往哪里藏。

现在,你倒挺能配合中宣部工作的,它不让你公开你就私吞了,它不许你透明你就自觉
黑着。当年袁世凯拿二十万大洋买断一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梁启超都绝不出卖
,一定要发表,说他梁某不为一人一姓而生,乃为四万万人而生;你杨斌现在躲起来做
闷葫芦科算什么玩意?再看那些被病魔夺去生命的人,有的尚且愿意捐出遗体,以“肥
”后来;你被“宣魔”斩断新闻生命,却这般忍辱含垢,甘愿共谋,实在是一个未曾
“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哪。

你们这些总编、社长呀,叫我怎么说你们好呢!宣传部的人也是人,你们也是人,凭什
么就得听他的――错也得听他的?你比他弱智吗?他比你天生正确吗?即便是你亲爹错
了,你也不会听他的,莫非中宣部的人比你亲爹还享受你的“特供”?《南方周末》一
位记者告诉我,有一次中宣部向《南方都市报》“借”一大笔钱。报社的头头儿很清楚
,中宣部哪有还债能力呀,所谓借钱,还不是明勒索吗?最后说别借了,赞助你们五百
万吧。中宣部拿这笔钱盖了个楼堂馆所。

今年春节最走俏的一条短信是这样的:“在没有冰点的日子,浦志强在河北滦县老家给
您拜年,明年说啥也得跟中宣部算账!”中宣部乱来,也是你们这些新闻机构的头头们
惯出来的!站出来举报他们,跟他们斗啊,为子孙后代斗出一个新闻自由!

2006 年,合剿中宣部!

2006年 1月30 日,大年初二北京

博客让网络色情行业进入黄金时代 (Solidot - 奇客的新闻 重要的东西)

 
Sohu报道,Playboy英国版在其播客网站上发布了一段免费视频节目,女主角Carla虽然只脱了一点点,但仍然被众多观众追捧。现在色情行业最古老的品牌正在快速学习Web 2.0时代的相关课程。第一课:要在色情博客上面做色情影片的预映以获得更大成功。第二课:不要在你的网站上使用太多的弹出式窗口。第三课:如果你不掌握以上两课的内容,那你很快就会被网络色情市场淘汰。许多色情博客如sugarbank、podnography和PSP Porn本质上都是由大流量撑起来的免费网络,这里没有隐藏的病毒和木马。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色情明星像Luc Parry的博客,了解他们在色情行业的日常工作与生活。

http://solidot.org/article.php/20060221103816965

邓力群自述里有价值的历史材料 (★人类文明史★上最好Blog2)

 
邓力群的《十二个春秋》披露了很多重要的史料,有相当高的价值。这里稍微点一点有哪些重要的材料,而由于诸多的原因,就不说具体内容和细节了。?●??? 1975年国务院政治研究室的事情,如“三株大毒草”的撰写、“反右倾翻案风”中挨批的过程,包括胡乔木揭发邓小平和邓力群承担《论总纲》的责任。邓力群当时为研究室的负责人之一。这个研究室当时是邓小平的理论军工厂。邓力群提供的这部分的内容和信息,有很高的史聊价值,不过已通过一些其他渠道传播开来,在官方出版物上有比较详细的披露。●??? 李鑫是首个在华国锋面前提出要抓四人帮的人。●???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的“两个凡是”的社论,邓力群和王震向邓小平报告一事。●??? 1977年5月24日,王震和邓力群和邓小平的谈话,谈了胡乔木问题、“两个凡是”及对毛的评价问题、科教问题、企业规章制度问题、谈当顾问的问题、理论问题应允许争论的问题、国务院政治室等问题。比较详细,比《邓小平年谱》上全得多得多。●??? 1979年的理论务虚会问题,披露了当时一些情况,分析了邓小平讲四项基本原则的前因后果。●???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对是否进行陈云调整政策的争论。●??? 1979年,邓力群所支持的陈一谘和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小组一事;帮助郭崇毅递安徽肥西山南公社关于包产到户的材料一事。●??? 1979年8月,起草一个关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文件,化解胡耀邦和李先念的矛盾;重新评价了大寨。●??? 1980年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披露了《邓小平文选》上未选用的两次邓小平和邓力群等人的谈话。●??? 陈云提出要在《历史决议》上写解放前的党史一事。●??? 华国锋不同意在《决议》上加上对粉碎四人帮之后四年的评价一事。●??? 协助邓小平起草《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一非常重要的讲话稿。●??? 邓力群自述在1980年末到中央党校讲陈云的一事。●??? 1981年***做政府工作报告前后,胡耀邦到各部委谈话、谈经济的一事。●??? 邓小平对调整政策和保四争五的怀疑。●??? 胡耀邦和西藏问题、民族问题。●??? 批驳吴江说邓力群在书记处研究室里收罗造反派一事。●??? 王震当中央党校校长一事。●??? 1983年3月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胡耀邦,并决定改变经济决策程序,以后交由中央财经小组(***)组织实施。这部分的内容很重要,披露了一些争论。另外是邓力群自述在会后未经请示就向下传达会议内容一事。●??? 人道主义和异化讨论一事,有较长的篇幅。涉及很多人和事,这里不仔细说了。●??? 1983年邓小平十二届二中全会讲话前后:这个讲话是邓力群极其重视,视为最主要的政治思想资源的一个讲话。该部分还全文登出邓力群在会上批王若水一事。●??? 周扬自我批评的背景●??? 胡耀邦和邓小平就反/清除精神污染问题上的不一致,以及一些事件。后很多的内容。●??? 调王忍之去《人民日报》搁浅一事。●??? 胡耀邦就陈伯达递材料的问题指责邓力群一事。●??? 朱厚泽任***长一事前后。●??? 1985年胡耀邦撤销邓力群书记处研究室主任一事。●??? 1986年秋关于《中共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的决议》的争论一事,包括邓力群在北戴河会议长篇发言的全文,以及9月18日邓小平与邓力群讲话的全过程。这一部分是全书史料价值最高的一部分内容之一。●??? 1986年六中全会上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提法的争论一事。●??? 1987年1月胡耀邦问题的党内生活会。邓力群长篇发言的全文(里面实际上包括了很多回忆录前面部分对历史事件的叙述);胡启立、乔石、***的发言。这部分史料价值自然也极高。●??? 1987年传邓力群篡改胡耀邦《我的表态》一事。●??? 1987年夏***撤消书记处研究室一事。●??? 1987年***的5・13讲话前后●??? 1988年11月在长沙和胡耀邦的个别谈话●??? 1988年邓力群的得到陈云赞赏的对广东经济特区的一个调查。

http://jeune.blogbus.com/logs/2006/02/1953983.html

香港律政司长承诺保障新闻自由


> 香港律政司长黄仁龙今天表示,新闻界对政府运作有重要的制约作用,香港政府会致力保障新闻自由,让媒体可以继续合法地发表意见。
>
> 黄仁龙在报业评议会周年午餐会上表示,香港政府完全认同自由社会必须有适当
> 的制衡,新闻界对政府运作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可以让政府向市民负责。
>
> 他说,港府会致力保障基本法赋予香港的言论和新闻自由,在制定有关新闻自由
> 的立法建议时,也会确保新闻自由,让传媒可以畅所欲言,继续合法地发表意见。
>
> 不过,黄仁龙强调,新闻自由并非绝对的,在享有新闻自由的同时,也必须平衡
> 其它人和整体社会的利益。
>
> 他指出,世界各地都对新闻自由有适当的限制,例如出现恶意中伤或藐视行为,
> 都需要加以限制。
>
>
>
>
>

中国航母舰载机最终敲定沈飞造SU-33,J10出局

> ��Ҫ��ijЩҹ���Դ��̨�微���ǿ�������α�Ա档
>
>
> �й�ĸ���ػ������ö���SU-33ս��������졣��Ϥ�����й����Һ���ĸ
>
> �������Ŀ����ƽ�ʵʩ���Ї������ž���װ��������2007�꿪ʼ½��װ��
>
> ����˹�����SU-33����ս����������SU-33���ػ�����������ö���
>
> �����ڸ������SU-27ս����(�й�ƣ���-11)������ɻ����칫˾���������
>
> һ�����˹SU-33����ս�����������ɹ�װ���죬���ȫ��ʵ�ֹ��
>
> ĿǰSU-33�����ͼֽ�Ѿ��������.06������ɼ�������꣬Ϊ�����SU-33
>
> ���ػ���Ŀ����һ�����ͼ߻�������������񣬹�ҽ���16�ھ��ʣ�������
>
> ��������Ŀǰ���п���������칤�ռ�����ʩ����ʱ��ɵ��з�������f����
>
> �ߵ�һ��չ�µ�ˮƽ����Ϥ��07���Ї������ž�װ����SU-33����ս�����ܣ�
>
> ����ȫ�������˹�����ĸ��������ʹ�õ�SU-33ս�����ܣ��з����ı�
>
> ׼��SU-33���˱���ԭ�к�ĸ��ս��ļ��������⣬�����ս��������Ҫ��
>
> �ӽ�SU-35��������Ȩ���鱨�����Ϊ����Чȷ��SU-33���ػ����ս
>
> ��IJ�����f������ֿվ�սʱս�����֧Ԯ����ʱ��ž�վ�����5��
>
> SU-33���ػ�½��Ԥ���жӣ�����ձ���8��SU-33���ػ�½��Ԥ���жӡ�
>
> ƽʱ�ɶ�����[��|��]�Ͻ���ѵw���#���ͬ���ս��ֵ�ࡣ��Fisher��ƣ�2005
>
> �����༣����ʾ���й��½���⽨�캽��ĸ������ѧ��˵����ȥ������Ī˹��
>
> ����չ�У��й��������˹���۲ɹ���-33���ػ����ˡ���ѧ��˵����Ī˹��
>
> ����չ֮ǰ����½������ι۽��조��������򡱼�����ĸ�����촬�֣�����˹
>
> ��˾��Ա��֤ʵ����½�������⹺�����˹Kamov��˾�Ŀ�-31AEW�״�Ԥ��
>
> ֱ���
>
>
> --
> ����ǿ���ߣ���Զ���
>
>
>
> ---
> Posted via news://freenews.netfront.net
> Complaints to news@netfront.net

批冰点被关闭 毛泽东前秘书李锐:临终愿望是言论自由


>
> 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生前的秘书、88岁的李锐最近致函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希望看
> 到中共停止「以党代法」,以重建信誉。他同时也以两句话来评价中共,就是「没有威
> 信,没有真正的民主」。而他也自认时日无多,而的临终愿望是可以看到言论自由。
>
> 香港媒体引述李锐接受英国「泰晤士报」专访的内容说,对北京当局企图用审
> 查、过滤来限制网上言论,李锐认为,互联网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没人可
> 以控制得了它。
>
> 李锐近来多次发表批评中国当局的评论,日前就和另外12位退休中共高官,其中
> 包括前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朱厚泽与人民日报前总编辑胡绩伟,他们一同签署了致中央的
> 公开信,谴责当局关闭「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
>
> 据报导,李锐等人在公开信中表示,停刊是中国新闻恶性管理制度长期作祟的集
> 中爆发,为一「重大历史性事件」。「历史证明:只有极权制度需要新闻管制,妄想永
> 远把大众蒙在鼓里。」他们签署这封信的日期为2月2日,不过昨日才公开。
>
> 报导说,李锐近日又致函胡锦涛及全体政治局常委,敦促中共当局从马克思主义
> 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他说,在这世上的最后一个愿望就是中国可以有一个守宪的政府。
> 他认为,中国虽有宪法,却没有一个守宪的政府。
>
>
>
>
>
>

刘晓波:喝足**的中宣部


>
> 刘晓波更多文章请看刘晓波专栏
> 《冰点》被停刊,借口是发表袁伟时教授的文章《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1
> 月24日团中央的停刊决定指责所:袁文极力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罪行翻案,严重违背
> 历史事实,严重违背新闻宣传纪律,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严重损害《中国青
> 年报》的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中央有关部门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
>
>
> 我以为,除了这些欲加之罪,中宣部还有一个不愿明言的理由,也是该文中最刺耳
> 的声音:中国之所以遭受多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三大灾难,其根源就在于“我
> 们是吃狼奶长大。”引申开来,可以理解为中共教育的强制性意识形态灌输是“狼”,
> 受教育的孩子们喝的也就是“狼奶”。
>
> 尽管中宣部不愿意听袁教授的“吃狼奶”的批判之声,但不幸的是,整肃《冰点》
> 的行为却为中宣部仍然在“吃狼奶”提供了最新例证。因为,伪造历史和灌输狼奶是中
> 共的传统,甚至从1940年代的延安开始,就以歪曲和伪造历史来确立意识形态独裁,来
> 塑造中共及其各代领袖的“伟光正”形象。比如,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授意并主持重
> 写中共的历史,意在把自己塑造成惟一正确的领袖。
>
> 1949年中共掌权后,胡风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时间开始了》,似乎在此之前的中
> 国没有时间,自然也没有历史。然而,这样的开始,事实上是中共独裁的时间开始了,
> 对中国历史的全面窜改和伪造也开始了。特别是对近、现代历史的重编,完全是党权甚
> 至党魁个人的权力意识的脚注:毛泽东及其中共一贯伟光正,所有的功劳都归到中共的
> 名下,甚至敢于把中共还未诞生之前发生的“五四运动”,也算作中共的丰功伟绩之
> 一。同时,1949年后的历史教科书中,充满了仇恨灌输和暴力煽动,对国民党、对西方
> 列强、对阶级敌人、对美帝和苏修。
>
> 毛泽东时代结束和改革开时代到来,随着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中国史学界也开始
> 逐渐还原历史真相的努力,史学界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给一些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事
> 件和著名人物“翻案”,主要有两大事件和三大人物。事件是重新评价“太平天国”和
> “义和团”,人物是给清末封疆大臣曾国藩、李鸿章和袁世凯翻案。进入九十年代,翻
> 案风几乎刮进了所有人文领域,有两部书影响最大,一为唐浩明的历史小说《曾国
> 藩》,在1990-1992年间持续热销,可以说风靡海峡两岸;一为著名学者袁伟时的史学
> 著作《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1992年出版,该书不仅重新评价了曾国藩、李鸿
> 章、袁世凯和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中国改革者,而且重新评价了赫德、便威妥玛、
> 林乐知、李提摩太等洋人对中国改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之后,近现代历史人物的传记
> 作品,以这些人物为主角的历史小说和影视作品纷纷出现。
>
> 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即便中共的正统教育仍然占据大学课堂的主流,但民间自发
> 的思想探索、官方提倡的思想解放与外来思想价值大量涌进的合力,逐渐瓦解了毛时代
> 的单一性、封闭性和暴力性教育已经开始瓦解,相对开放的观念市场有力地冲击着大学
> 校园,多样性、开放性和人道性开始在大学生中流行,所以,改革开放时代的大学生得
> 以再次幸运地接受到多元化的、人道主义的、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的滋养,但中学教育
> 的“狼性”却很少改变。
>
> 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知识界才意识到了反思中国教科书的重要性,翻案文章由学
> 术研究领域进入历史教学领域。最初,反思的焦点集中在语文课本所选课文的内容上,
> 对几十年一贯制的内容陈旧、谎话连篇和意识形态化进行批判,与此同时,民间知识界
> 开始了“大学新语文”的编写工作。到21世纪初,专业杂志《历史教学》也曾发表了大
> 量文章,集中讨论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问题。2003年,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出长
> 篇电视剧《走向共和》,该剧吸收大量史学界的翻案成果,对曾国藩、李鸿章和袁世凯
> 等人有了比较正面的描写和评价。也就是说,学术界对李鸿章、袁世凯、左宗棠等历史
> 人物的重新评价,随着这部电视剧的热播而进入大众领域。比如,在中共主导的传统历
> 史教科书中,李鸿章是“昏庸无能、贪污腐败、卖国求荣”的卖国贼,而在《走向共
> 和》中却变成了才干卓越、高瞻远瞩、忍辱负重的爱国政治家。正是这部首播之后就被
> 封杀的历史剧,引发出一场中国近代史及其人物的公共讨论。
>
> 甚至,被视为中共对美政策高级智囊的社科院美国所所长王缉思先生也加入到对历
> 史教科书的反思之中。王缉思先生与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谢淑丽(susan shirk)进行了
> 一场关于公共舆论与政府外交政策的对话。在谈到中国的公共舆论与政府外交政策之间
> 的距离不断扩大的原因时,王缉思谈到了历史教科书的问题。他说:“我想从教材问题
> 入手谈这个问题。人们的政治观最初形成于学校,也就是教科书。以我自己的家庭为
> 例,我的儿子比我年轻32岁,他和我的学生时代反差很大,我们的国际环境、内外政策
> 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但是我跟他所使用的历史课本,在学校学到的有关国际问题的观
> 念和知识结构,差距可没有那么大。教科书中对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的描述变化很小。
> 现在,一般公众以及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很多历史方面的新文献和新解释,但
> 是,学校教育在反映这些新观点方面跟不上,特别是没有及时反映我们在外交方面的政
> 策调整和战略思维的变化。我们经常说要‘与时俱进’,我觉得教科书也需要‘与时俱
> 进’”。(《环球时报》2004年1月16日)
>
> 毫无疑问,在中国知识界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重新反思中,袁伟时先生对翻案史学
> 的贡献有目共睹,他所著的《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础,重
> 塑了一批著名历史人物的群像。所以,袁伟时发表在《冰点》上的文章,绝非一时的意
> 气之作或草率之论,而是出自他作为史学家的深思熟虑和负责精神。而袁伟时的文章引
> 起中宣部震怒,就在于该文触到了中共现行寡头们的价值观的最痛处。
>
> 袁伟时所言,显然是再次对今日中国的中小学历史教育提出警告:在毛泽东时代的
> 大规模阶级灭绝已经不再的今天,中共的宣传部和教育部主导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历
> 史价值观上仍然没有根本变化,小康时代的孩子们,在肉体上被添得过于饱胀,以至于
> 普遍地患有儿童肥胖症,但在精神上照样患有健康营养饥渴症,在人文价值的教育中,
> 孩子们喝下去的主要食粮仍然是“狼奶!”
>
> 换言之,在中共执政史上,只有在朱厚泽先生出任中宣部部长时期(八十年代胡耀
> 邦和赵紫阳主政时期),提出过“宽松、宽容、宽厚”的三宽政策,为中国的思想界和
> 新闻界创造过相对自由的政治环境。而在其他时期,中宣部的惟一职能就是充当独裁政
> 权的舆论杀手,它管制媒体、操控舆论、压制思想、扼杀学术,独裁制度犯下的所有罪
> 错都有中宣部的参与:阉割社会的舌头,扼杀那些向往自由的灵魂,囚禁那些新闻界的
> 良心。
>
> 在此意义上,中宣部是灵魂的杀手,是媒体的监狱,是喝足了狼奶的机构,它每一
> 次伸出魔爪,必有有良知的新闻人及其报刊被扼杀。现在,为了配合胡温政权的意识形
> 态左转,以刘云山为首的中宣部全神贯注于反和平演变和防止颜色革命,投入巨资大搞
> 马克思主义工程和网络长城;大幅度提高外国网络大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政治门槛,实
> 质上是就是变相的经济讹诈,致使雅虎、微软、古狗等美国大公司俯首称臣,民间网站
> 和个人博客也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对电视、报刊和网络实施空前严厉的控制,把正在
> 走上市场化、民间化和独立化的媒体市场化重新逼入喉舌牢笼,使刚刚有点起色的时政
> 新闻和舆论监督再次衰落;对自由知识界、开明媒体和政治异见的打击更是决不手软,
> 许多曾经活跃在时政评论界的自由知识人失去了发言平台,更多的持不同政见人士身陷
> 文字狱,所有开明媒体皆遭到不同程度的整肃,甚至不惜对团中央的机关报《中国青年
> 报》这样的党报痛下狠手。
>
> 然而,中青报同仁李大同、卢跃刚等人的公开反抗,国内外舆论对《冰点》同仁的
> 广泛支持,既有老中青各层次的体制内开明派,也有各个年龄层的民间反对派;既有流
> 亡海外的民运人士,也有多位港台香港新闻人;其中,龙应台直接叫板胡锦涛的公开信
> 影响最大,因为她由《冰点》被停刊联系到两岸关系的未来前景,结论是一个自由台湾
> 决不会与一个独裁大陆谈统一!
>
> 凡此种种,再次凸现了道义在民间而权力在官府的中国特征,权力是官权的阻塞自
> 由的堤坝,道义是民间的冲决堤坝的浪潮。而在自由民主已经变成世界主流的大势下,
> 阻塞者只能是自掘坟墓,冲决者却拥有汇入文明主流的希望!
>
> 或者说,今日中国的问题,已经不再是要不要自由制度的问题,而只有以何种方
> 式、用多长时间才能完成独裁向自由的和平转型的问题。
> 2006年2月1日于北京家中
>
> ――原载《动向》杂志2006年2月号 (博讯 boxun.com)
>
>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
>
> ----------------------------------------------------------------------------
> ----
>
>
>
>
>

冰点主编李大同:中宣部惹了大麻烦


> ����ְ�ġ��й����걨�����¦������־������ͬ��ʾ�������־�����¼��������ǿ�ҷ�Ӧ�����������˴��鷳�����¼������ô�󣬹��Ӱ����ô���ӣ�����һ��������Ҫ�����Σ�Ҫ��ù��
>
> ��㿯�ǹ�����ɽ��ѧ����Ԭΰʱ������ʷ�̿���ʷ�۵����£����й�������
> ��ͣ���������ͬ����ͺ��������۹㷺��ע�£��ر����й�����һ�����ݸ߹ٵ���Ԯ
> �£���������ĵؾ�׼����������һ�ո��������볷������ࡣ
>
> ���ͬ���ܡ�������ר��ʱ��Ϊ�������ɱ��㣬����˵�����Ԭΰʱ��
> ���£�����˵�ǶԱ�㳤�ڶԵ��֡��������ġ������㡹�������Ǵ����Ϊ��������
> ������1����������κβ����ý��һ�����ף�û�뵽���������˴��鷳����
>
> ��˵�����ͣ������������ⷴӦ֮ǿ�ң�����Ҳʼ�ϲ�������Ԯ�ĵ绰���ż�
> �����4����һ��༭����4��}���ˣ�������˵�ͷ��º��һ��Ǯ��ȥ������һ����
> ������г��ĸ߹٣���λ��������׬��Ǯ����˵��㱻�⣬������4һ��Ԫ��༭����
> �����
>
> Ϊʲô��㱻�������ô��ķ�Ӧ�����ͬ˵��һ����Ҫԭ���������������ڣ�
> ���ȥһЩ�����ͣ���ı�����ͬ������Щ����ı��£���������һ�����ܰ������#�
> ����㲻ͬ������û���뵽�����ǵ�����ܵ���ôǿf������
>
> ���ʾ���й�������ű����Ŀ��ŷ�չ����Ҫ�ǿ��������г�����ý���ͷ���
> ɱ��4�ģ�����¼���ʾ�������ڵ�ý��Ҳ���������Ź������Ʋ�������Ϊ������
> ��ɱ��ճ�4ʮ���죬���Ͼͳ���Ϧ�ģ�ֻ������j�뵽��������һ��4�Ը�ߵ��쵼
> �ˡ�
>
> ����Ϊ���¼���ӳ�й����Ź����ƶ������深�ٵ�������ҵ������Ӧ�ĵ��ͳ�
> ͻ��͸������¼���ϣ��������֪�#����е��ƶ��������ˣ�����ĸ͸��ĸ�����
> ��·���⿿ѹ���в�ͨ��
>
> ����ʮ�����й���������ͬ��ʾ�����ں���ְ����˵�������й����ŷ�չ
> ����о�����ôһ�������꣬���ҳ�Ϊ�����е�����Ѿ��㹻�ˡ�
>
>
>
>
>

冰点周刊》部分编辑记者的联合声明


>
> ��2��16�ջ�Ϥ���絳�顶���ڶԱ���ܿ���ٺ���ȡ���ո����Ĵ�����������
> ����˼������������˶�b��ѡ�񣬲������ˡ�j�������
>
> һ��2004��5�£�����������㡷)��ɡ�����ܿ���������Ϊ��ͬ�����������
> �롶����ܿ���������������ܵ���ǰ��δ�е�ְҵ�����С���������ͬ��¬Ծ��
> ���˲��ٵ�����ࡢ�����ְ������2006��3��1�ո����ġ�����ܿ��������ʵ
> ��Ҳ����������ֵ��Ϊ֮����������԰��
>
> �������ڱ��絳�����Ķ����ͬ��¬Ծ����ְ�ľ��������Ϊ�޷���⣬����
> ����ܣ�
>
> ����Ϊ���ˣ����Dz�Ը����ˡ��������ġ�����ܿ���������
>
> ��OO�������ʮ����
>
> ǩ�������ϱʻ�����
>
> ��h����������ơ��������ٿ¡����|ޱ
>
> ==================================
>
> ����¼����й�������������ѿ
>
>
> �������������) �������������Ľ�����㡱��������ͬ����������ְ���·ŵ���
> ���о��������������¸��£��Ÿ�������������������ı༭���й�13��
> ����Ѷ���ʵ��й�����������������������ɵĵ�4�����Կ�������й���������
> ������ѿ��
>
> ��ɼ�ʱ��17�ձ����� 13�ڶ���Ѷ���ʵ��й������θ�ڵĸı䣬�Լ�ð�ż���
> �ĸ��˷�����ս�ƶ�Ϊ�������ý��༭�������ͬ�͸����¬Ծ�գ������ּ�
> ����ʾ���й���������������ѿ��
>
> ��}λ���ܾ����뿪�������й�13�����ݸ߸ɡ���ʦ����ҷ���j������
> �����йز������й����걨����ܿ�ͣ����������а�(ë�󶫵�ǰ����ʹ���
> ��������
>
> �����й�������ʿͨ����ӡ���Ƕ2õĹ������Ŷ�11000�ҳ���̣�650��㲥
> ��˾��67�����վ�ľ�Կ��ƣ���������ʿ���Դ�һ�����ҲäĿ����ѭ����
> �������
>
> ���ͬ��1979������й����걨��1989��������������߶��찲����ѹ�¼�����
> ��������̸��֮������䶳����5�ꡣ�������1994���������й����걨���
> ��־��(Zhou Zhichun ����)�Ӵ����ͬ�����Ƿ�Ը��ص��༭�������
>
> �ӱ�㴴����ʼ�����ͬ��¬Ծ�վ�רע����������һ�����ڵľ��������
> ���һ����������������⣬������ҽԺ�ɹ��ĸ��ܺ�̨�������
>
> ��1990������ڣ����õĸı���ʹ��صĹ�Ӫ�����ҲҪ�����Ͷ���ά���
> ����2000��6�±��ָ�Ϊ�����������Ŷ���Ⱥ�ijɳ���2004��)�䡣
>
> �й�ý�����Ա���ٳ����ڱ༭��������͸��ÿ�����ʱÿСʱ�����ĵ绰����
> ������鶼���Ը������ǵĴ��ڡ�
>
> ���ͬ��ʾ�����ᱻͣ���ĵ�һ��������1��24�ŵ���׼����һ�ڵ����У��
> ʱ������ͬ�д�绰������˵���DZ�Ҫ��Ҫ������㷢������顣}��Сʱ֮
> �����֪��̨��
>
> ���й�󲿷ֵı༭�ᰲ������ʧ���������ͬ͸�������ý�巢�����֯�߲�
> ��Ա��Ԯ��غ�������
>
> �й�������Ҳ�ڱ�̬����������Ա���ţ����Ա�޷������������Ѷ��θ�ڣ�
> �й���������������ѿ��
> ---
> Posted via news://freenews.netfront.net
> Complaints to news@netfron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