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袁岳也经常上文学城 和多维网
今日感慨:香港是个好地方
http://blog.sina.com.cn/u/489548eb01000ax5我第一次去香港是1995年,发表我们与全国工商联合作的全国城市投资环境评价结果,从那以后,我每年总要去两次以上香港。2002年我应贾建民教授的邀请,去香港中文大学做过短期的访问学者。通常应香港贸发局的邀请会参加一两次他们的大型论坛做演讲嘉宾。现在去香港更加便利了,作为一个北京居民,办一次去香港的通行证大约也就只要三天。我不知道我心目中的香港代表了多少人的感受,但是对我而言,香港代表着一些特殊的价值。
――香港的时尚与世界同步,但是价格比世界其他地方有吸引力。我用前年女性鞋由尖头转化为圆头的时尚周期来估计,在巴黎、纽约、伦敦的时尚传到香港大概只需要半个月左右,而传到北京大约是两个月以后,所以在香港基本上可以接触到世界最新款的商品,并且由于是自由港,它的价钱要远远比世界很多时尚之都便宜,这在九龙尤其明显,所以就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与内地购物者。香港人的整体生活水平与素养还是高于内地,这使得世界时尚品在香港本身就有一个很大的本地市场。
――香港的信息丰富。到香港我就可以上到我最喜欢的中文网站,比如文学城、多维新闻网、雅虎台湾网,香港可以购买到各种流派与来源的媒体、书籍与电影光盘。其实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到成人电影也是在1997年的香港。
――香港交易便利。在香港我可以接触到我们行业大部分全球机构的分支机构。这里服务业发达,有很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在香港注册公司非常便利,你用任何名称都很少有对你的限制,而且享受优惠的税收待遇。内地很多的号称中心、集团、研究院、协会的机构都是在香港注册的。
――香港的西式体制。我们在电视剧里可以看到香港式的法庭辩论与审判。而在香港的街头则可以经常看到选举广告与街头示威游行。在回归以后的这十年中,香港的选举政治比港英时代更加走向常规,更多的政党政治家开始成为香港闻人。曾荫权先生是我在哈佛KSG的梅森学长;董建华先生原秘书、原特区驻北京代表是我的梅森同班同学。
――香港的流行文化。香港的流行娱乐文化与台湾的流行娱乐文化一样最早流行大陆,而就流行明星与作品的持续流行度而言,甚至超过了台湾。回归以后的香港同胞普通话讲得更好,以至上我头脑风暴节目也能相当流利。
――香港的经济地位。香港是世界级的服务业中心包括金融中心。如果我们看中国的投资来源地,香港是远列在世界很多国家第一位的,因为香港除了大量的本地资本之外,也是国际资本与台商资本的重要中转地。最近我们就要录一期有关港商台商在大陆发展之道的专门节目。
图片引自:http://bbs.59766.cn
本日场景:在万科总部演讲《生活方式的营销》和《时尚指数》一天,这是一个令合作者很受鼓舞的团队噢。
本日小诗
心程
独角连阵鼓天筝,
斜月冷悬照情程。
初遇不识君是梦,
我向明道同风行。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葱烤鲫鱼
三两重鲫鱼四条,刮洗净后抹盐少许,放在姜片热油中两面炸至微黄起锅放入盆中。香葱半斤放入余油中,再加骨汤酌量,老抽与食盐砂糖酌量,醋少许。放入鱼,水汁没至鱼身半,大火烧开,并接小火烧二十分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