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二, 十月 16, 2007

从输出通货紧缩到输出通货膨胀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郭凯经济笔记 on 10/9/07

日本人深陷通货紧缩多年,名义利率为0多年,就是不见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已经用到极限-降息再降也降不成负的啊。结果很多人高喊:流动性陷进终于出现了。货币政策无效,只能靠财政政策来救日本,彻底回到凯恩斯70年前开的旧药方上。

日本人有些人想来想去,觉得定然有人在捣鬼,然后看到了中国,然后高喊:是中国人使得坏,是中国人在向全世界输出通货紧缩。这后面的故事是:中国产品价格太低,导致世界商品价格走低,从而造成了日本的通货紧缩。

今年中国的猪肉涨价,中国有些人想来想去,觉得定然有人在捣鬼,然后看到了美国,然后高喊:是美国人在使坏,是美国人在向全世界输出通货膨胀。这后面的故事是:美国人利用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乱印票子,到中国大举用不值钱的绿纸换东西,中国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必须大举吃进美元抛出人民币,从而导致市场上人民币过剩。于是美国人多印票子的结果就是中国人跟着一起多印票子,于是猪肉就涨价了。这不就是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吗?资本流动,固定汇率和独立货币政策,三者只能有其二。既然要坚持固定汇率,又控制不了资本进出,货币政策只能是摆设了。我不知道因为这个说别人输出通货膨胀是不是正确。

我还没想明白的是:美国没有发生通货膨胀,它从哪里输出的通货膨胀?为什么就中国中招了,而且主要是猪肉中招?难道美国人多印的票子全跑到中国来了,而且大部分去买猪肉了?这种定向发射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就像中国当年输出通货紧缩的时候,就只让日本人中招一样牛。 如果中国当年不是定向发射,却只有日本中招,那估计应该是日本有问题,而不是中国有问题吧。同样道理,如果美国不是定向发射,却只有中国中招,那似乎应该是中国的问题,而不是美国的问题吧。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做算术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郭凯经济笔记 on 10/16/07

从中国的媒体到《纽约时报》都在报道十七大报告上"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的提法,这当然和过去只提整体GDP增长目标不太一样,但是究竟有多不一样?所以,算是为广大不太会为此事去按计算器的人做公共服务,我把数字算了一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翻两番的基数是2000年,也就是用20年的时间,使得人均GDP达到2000年的四倍。报告里没有说是用美元计算还是用人民币计算,所以我先算一个人民币的版本,然后讨论用美元计算会有什么不同。还有,这里说的全部指剔除价格因素之后的GDP,也就是真实GDP。

公式很简单,在2000年-2020年这20年间,中国整体GDP的增长率只要达到"7%+平均人口增长率",就可以在2020年达到用人民币计价的真实人均GDP翻两番。所以,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率,也就是1%左右,中国总体GDP只要年增长8%就足够了。如果中国的人口增长会逐步变缓,增长率还可以稍低一下。所以,这个目标,按照目前的GDP增速,听上去相当温和。2000年以来,中国的GDP增速可没有低于8%的,这几年都是两位数。

按照美元计算,事情稍微就复杂一点了,因为人民币相当于美元在升值。一个方法是用所谓的PPP美元,也就是购买力平价美元,那实际的增长率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如果有变化,也只是我们在计算CPI的时候和计算购买力平价美元产出时使用方法的差异造成的。

另一个方法就是干脆用官方的汇率计算。很明显,即使中国的真实GDP不增长,如果汇率升值了,中国用美元计算的人均GDP也会上升。这当然只是数字游戏,并不意味着真实增长。但是,这里面不同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的目标只是把,比如说,按官方汇率计算的人均1500美元的收入用20年的时间提高到6000美元,那增长率就远不需要那么高,新的公式会是"7%+平均人口增长率-平均汇率升值水平"。因此,如果人民币相对美元的汇率一年升值2%,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时1%,那用人民币计算的中国整体GDP只要达到年增长6%,就可以在2020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用美元计算)。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林毅夫教授将赴剑桥大学作马歇尔讲座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郭凯经济笔记 on 10/14/07

这对很多人而言已经不是新闻了,不过现在有了进一步的更新,演讲的题目已经定了:"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林教授将在这周三在北大用中文试讲一下,有兴趣的人可以去听一下。马歇尔讲座本身会持续两天,周三的试讲会也许会是一个浓缩版。暑期的时候,林教授把他部分的讲稿发给了一些同事和学生,整个讲稿是一本书,共有九章,因此马歇尔讲座本身又会是这本书的一个浓缩版。

在经济学领域,很多大学和机构都有荣誉性的讲座系列,比如说美国经济学会的Ely讲座,IMF的蒙代尔-弗莱明讲座,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的Olin讲座等等。能够被邀请在这样的讲座上演讲的经济学家,都是公认的对经济学或者对经济学的某一个领域做出了重要甚至是卓越贡献的专家,而剑桥大学的马歇尔讲座即便在这类已然很难得的荣誉性讲座系列中,也属于卓然不群的。如果让我想来,除去专属诺奖得主的诺贝尔讲座,也许只有美国经济学会的Ely讲座在荣誉上可以和马歇尔讲座相提并论。

林教授说,请他去讲马歇尔讲座,与其说是对他个人的肯定,不如说是对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成就的肯定。我非常同意。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08年普林斯顿美大学排名出炉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薛涌:反智的书生 by 薛涌 on 10/11/07

  【明报记者席芮芸报道】美国《普林斯顿评论(the Princeton Review)》2008年美国大学排名昨(9)日出炉。该调查就录取难度、就业率、师资力量、校园环境等11个类别,对全美290所商学院和170所法学院进行评定排名。其中就业率由高至低的商学院排名依次是史丹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达特茅斯大学等。最难获得录取的商学院为史丹福大学、哈佛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而法学院的就业率排名为西北大学、密歇根大学、芝加哥大学等。(chinesenewsnet.com)

美国大学排名评定权威机构《普林斯顿评论》昨日出炉2008年版美国《最好的290所商学院》和《最好的170所法学院》报告书籍。网上或书店有售,计价22.95元。也可登陆《普林斯顿评论》网站http://www.princetonreview.com查询。(chinesenewsnet.com)

普林斯顿评论》指出,该排名没有就各大学校进行综合排名,而是分为11个类别分别进行评定,每个类别评出10大上榜学院。这些类别包括录取难度、就业率、教授水准、校园环境、校园设施、校园管理、亲和力、少数族裔倾向、妇女倾向等等,本次排名还新增加了「课堂质量」这一类别。(chinesenewsnet.com)

部分类别排名为:(chinesenewsnet.com)

10大就业率最好的商学院:史丹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达特茅斯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密歇根大学、宾州大学、纽约大学、佛基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大学。(chinesenewsnet.com)

10大难录取商学院:史丹福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州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达特茅斯大学、纽约大学、西北大学和耶鲁大学。(chinesenewsnet.com)

10大录取少数族裔倾向的商学院:哈沃德大学(Howard University)、休士顿维多利亚大学、贝瑞大学(Barry Univeristy)、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宝林格林州立大学(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西乔治亚大学、得克萨斯农业与工程国际大学(Texas A&M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三藩市州立大学、得克萨斯圣安东尼奥大学及北阿利桑那大学。(chinesenewsnet.com)

10大就业率最高的法学院:西北大学、密歇根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波士顿学院、波士顿大学、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宾州大学、佛基尼亚大学和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chinesenewsnet.com)

10大录取难的法学院: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史丹福大学、宾州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密歇根大学以及乔治敦大学。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华尔街日报:中国股市飙升引发深层思考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薛涌:反智的书生 by 薛涌 on 10/16/07

  华尔街日报作者James T. Areddy/中国正在经历着股市狂热症带来的阵痛,这种狂热看来越来越难以为继。中国股市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已上涨了近五倍,周一再创历史新高,基准的上证综合指数首次突破6000点。(chinesenewsnet.com)

人们对中国股市依然难明就理。股市存在泡沫吗?如果存在,那么泡沫是否终将以破裂告终,使投资者大蚀血本?如果令股民痛心疾首的结局最终上演,那么这一泡沫又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chinesenewsnet.com)

当然,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明摆着的。但是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即使目前的股市繁荣像大多数泡沫一样最终以悲剧收场,中国此番投资狂潮仍将会留下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当前的繁荣有助于中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由市场推动的金融体系。(chinesenewsnet.com)

从流光溢彩的上海到武汉等粗线条的工业重镇,数千万中国人正在将自己的大量储蓄转投股市。其结果是,中国突然之间具备了一个与其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的实力相匹配的股票市场。对于仅仅三年前还被认为无可救药的中国金融体系而言,这真可谓一个令人惊奇的命运大逆转。(chinesenewsnet.com)

中国沪、深两市的股票总市值已达3.7万亿美元,至少相当于中国的年国内生产总值,这种现象美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今年中国的股票成交量已经位居世界之首,中国股市的新股发行融资规模也大有在全球市场中拔得头筹之势。(chinesenewsnet.com)

大量投资涌入股市正在产生一些可能意义深远的积极影响。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这是第一次出现了由民间投资而非政府资金在推动企业扩张的局面。这场投资热潮推动一批中国企业跻身于世界最有价值公司之列,其孕育出的金融服务业甚至使总部设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保德信金融集团(Prudential Financial Inc.)等外国企业也从中受益。(chinesenewsnet.com)

但中国目前也因此面临着一个"经典"问题:在从股市繁荣中收获幸福的同时,如何避免一场有可能危及经济增长的股市崩盘。人们愈发感觉到中国股市离麻烦已是越来越近了。上证综合指数周一上涨了2.2%,收于6030.09点。就在一年前还徘徊于2000点下方的上证综指在今年已是上涨了一倍有余。(chinesenewsnet.com)

27岁的上海电脑程序员Stephen Guo说,中国股市就像一个泡沫,但没人知道它何时会破裂。自去年起他从股市上赚的钱已经超过了他的工资收入。虽然只有两年的炒股资历,但Stephen Guo已在为朋友们管理投资了,他这么做是存在相当风险的,如果股市行情急转直下,那么这一投资模式注定会给更多人带来痛苦。(chinesenewsnet.com)

投资者纷纷涌入股市令人们对股市崩盘的恐惧日渐升温,当年美国、日本和台湾股市在经历大的繁荣后都曾出现过这种局面。人们越发想搞清楚的问题是,如果股市暴跌,中国刚刚萌芽的投资者阶层是否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以及这将对中国经济改革产生怎样的影响。多达5,000万的散户投资者是中国股市的主体,他们进行的交易约占股市总交易量的70%。这与西方国家的情况正好相反,后者是大公司在股市上说了算。(chinesenewsnet.com)

一旦公众的投资热情冷却下来(这一点无从避免),有些人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市场出现的根本改善是否能够得以维持。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的经济史学家理查德"悉拉(Richard Sylla)说,伴随金融市场的发展总会出现危机,真正的问题是这些危机是否会造成持久的伤害。(chinesenewsnet.com)

面对中国经济近年来无处不在的泡沫现象,包括胡锦涛主席在内的中国领导人都在反复敦促放慢发展脚步,实现稳定协调的增长。但这对放缓企业、地产投资的增速以及股市当前涨势都收效甚微。许多中国投资者认为,在本周召开中共十七大期间政府不会出台打压股市的措施。他们还断定,中国决策者希望在明年八月份北京奥运会闭幕前中国股市都能保持繁荣景象。(chinesenewsnet.com)

Stephen Guo几乎每天开始工作前都要在网上进行股票交易,他在买进前会研究上市公司的收益报告并观察反映股市行情的趋势图。他主要投资蓝筹股。在上证综合指数今年2月下跌8.8%之时,Stephen Guo向股市投入了4,000美元,而自那以来该指数已上涨了一倍。(chinesenewsnet.com)

他承认,自己从股市上挣得越多,他就越乐于冒更大的投资风险。如果股市行情出现逆转,那么他今年开始的代人投资业务就有可能使他陷入困境,因为一些委托他投资的人是用信用卡贷款作本钱的。"朋友们信任我。"他说。(chinesenewsnet.com)

随着一种投资文化在中国逐渐生根,许多人已开始采用更为老到的交易策略,但是真正有经验能判断出何时市场热度过头的人则少之又少。不久前的一个晚上,杭州有大约2,000人聆听了美国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的投资讲座,一张讲座入场券的价格竟高达800美元。更有甚者,有一位投资者更拍出5.3万美元,为的只是在第二天晚上单独与罗杰斯共进晚餐,谈股论市。罗杰斯在讲座上劝告投资者保持谨慎,称目前的中国股市是一个"潜在的泡沫",若是置之不理当前的大好局面很可能会毁于一旦。"你们必须保持谨慎,"罗杰斯这样说。(chinesenewsnet.com)

历史曾经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展示了泡沫的危险性。然而在泡沫破灭时的混乱局面中,那些起初推动市场繁荣景象形成的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却往往会被忽略,而这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就是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它所产生的影响常常要比危机的影响更为深远。(chinesenewsnet.com)

在引发美国经济大萧条的1929年股灾爆发后,经济学大师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曾驳斥那些所谓"经济滑坡只是前几年产出过剩的结果"的观点。他曾这样写道:"虽说世界上正在进行的一些投资笼统地讲无疑属于误判且不会结出硕果,但我认为,世界毫无疑问(因此而)获得了极大的富足。"(chinesenewsnet.com)

在著名驻泰国基金经理麦嘉华(Marc Faber)的眼中,今天的中国看上去很像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他说,就像眼下中国投资者对本国经济充满信心一样,当年的美国经济,面对诸如无线电等科技进步以及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也是一片繁荣景象。当时的美国股市充满活力,因为国家的前景一片大好。(chinesenewsnet.com)

当然,大萧条是美国经济有史以来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直到五十年代才完全恢复到大萧条之前的水平。但是股灾本身促使美国制定出基本的投资者保障措施,并因此使市场得到了加强,也许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措施,后来出现的市场动荡所产生的破坏力才受到了限制。(chinesenewsnet.com)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和台湾也都曾经出现过经济和股市过热的局面。据Thomson Financial的统计数据,日本股市在1986年一度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当时,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了日本和台湾股市的急剧上涨:土地价值的上升、公司业绩的强劲、货币的不断升值以及低利率、高储蓄率和有限的投资渠道等,而所有这些因素在今天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不缺。(chinesenewsnet.com)

到了九十年代,日本和台湾的股市崩溃了。台湾股市在一年内暴跌79%,而日本则步入了长期的低迷,日经指数(Nikkei Stock Average)直到13年后才触底,而此时的总市值只有当年峰值的五分之一。如果没有伴随股灾而来的经济萧条,日本的状况或许会比实际情况要好一些。但是股灾之前几年的繁荣已经使日本一跃成为了全球最大和最复杂的经济体。当初它若是能制定出更好的相关政策,或许本可以避免后来的经济低迷期持续如此长的时间。(chinesenewsnet.com)

直到最近,纳斯达克综合指数(Nasdaq Composite Index)仍未从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破裂所产生的沉重打击中恢复元气。然而,许多人相信,九十年代的科技泡沫加快了科技革新和互联网的普及,而且这场动荡还起到了优胜劣汰的作用。(chinesenewsnet.com)

如果历史可以为鉴,那么当前中国股市那些本应反映上市公司前景的股价水平现已发出了可能出现问题的信号。无论用怎样的标准来衡量,几乎结论都是中国股市股价偏高。以市盈率为例,按去年全年的每股收益水平计算,沪市上市公司股票的市盈率现已高达69倍,相比之下,Ativo Research LLC.的数据显示,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基准指数在1929年美国股灾发生时的市盈率是28倍,1987年股灾发生时的市盈率只有18倍。再要提到的就是,日本、台湾和纳斯达克市场崩盘前各市场基准指数的市盈率分别达到了71倍、100倍和123倍的高峰。(chinesenewsnet.com)

但鉴于上百万新股民目前仍在继续涌入市场的现实,中国股市还会进一步攀升。据美林(Merrill Lynch & Co.)的测算,目前证券在中国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只有22%左右,远低于美国52%的水平。(chinesenewsnet.com)

中国的广大百姓传统上都把他们的钱存在银行。武汉一位名叫许少松(音)的药品销售员今年8月把他银行存款的三分之一(折合1,300美元)取出来投进了股市。虽然此前从未做过投资,但29岁的许少松说,过去一年中眼睁睁地看着朋友们在股市中大把挣钱心中总是让他蠢蠢欲动。(chinesenewsnet.com)

身穿桃红色衬衫和黄褐色裤子的许少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股市目前的涨势他也心存顾虑,但自己和妻子近期想要个孩子,靠银行存款利率这种可以忽略不计的回报来攒钱实在叫他心有不甘。成百上千万的中国人正是出于和许少松同样的想法而作出了他们的决定:冒险把一部分存款投进股市搏上一搏,毕竟从2005年年中以来股市几乎每个月都在不断上涨。(chinesenewsnet.com)

但是许少松并没有决定自己炒股,而是选择了一条相对谨慎的路--买基金。他持有的是一只由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Prudential Financial Inc.)参与管理的基金。(chinesenewsnet.com)

许少松说,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都还达不到炒股的水平,所以才选择基金。正是因为有许多许多像许少松一样的投资者,保德信持股33%的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Everbright Pramerica Fund Management Co.)才能在短短一天之内为其基金募集到1.8倍于目标水平的资金。该基金原来的目标筹资规模是13亿美元。(chinesenewsnet.com)

最近的历史显示了中国庞大的储蓄人群如何能迅速地使经济发生深刻变化。过去,公有制下的中国人很少能做到居者有其屋。十年前当他们开始有了这种机会时,住市场还不成熟,法律也不健全。然而今天,中国的城市居民住自有率已达82%,中国还拥有了规模庞大的建筑、地产和装修行业。与此相比,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数据显示,美国住自有率从未超过70%。(chinesenewsnet.com)

股市也在经历着类似的迅速转变。中国政府于1990年建立了中国股票市场,当时还是作为试点在运行。那时候,由于受到各种限制、并且监管也不到位,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并不顺畅,股票交易被称为了"炒股"。到2001年股市大跌之前,大部分中国人对投资股市都是避之惟恐不及。(chinesenewsnet.com)

2005年,北京方面开始股市重建,暂停新股上市一年之久,并向重组和升级交易体系的券商提供资金支持。政府还跳出了社会主义旧的条条框框,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此前为了保持政府的控制权,占总市值约有三分之二的股票被列为了非流通股。(chinesenewsnet.com)

股市最终于2006年重新启动,并首次向投资者发行蓝筹股。政府鼓励一批大型中国公司在国内上市,而不是仅仅追求海外上市。首当其冲的公司有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td.)和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td.)等著名企业。中国最大的10家上市公司中的7家是在过去的一年中上市的。(chinesenewsnet.com)

Thomson Financial预测2007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将可能连续第二年位居全球股票融资额首位,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中国股市的首次公开募股金额已达620亿美元。(chinesenewsnet.com)

股市已迅速取代政府成为大型企业的资金来源,这些企业包括几年前还深陷巨额不良贷款泥潭的银行业。为挽救规模庞大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中国政府在几年的时间内向该行注入数百亿美元的资金,并于2005年初达到顶点,向该行一次性注入现金150亿美元。一年多之后,在迅速发展的上海股市中,投资者帮助该行筹集到了59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的首次公开募股达220亿美元,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IPO。现在,作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银行之一,中国工商银行已开始走上收购之路,现已收购印度尼西亚和澳门的银行,并计划在纽约开设分支机构。(chinesenewsnet.com)

从航运、保险到钢铁等其他行业的大型公司已利用从股市上筹集的资金来收购竞争对手和扩张业务。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是其中脱颍而出的一家颇具影响力的企业集团。该公司由几家中国煤矿企业组成,已成立三年时间。在9月份破纪录性的首次公开募股中,该公司筹集资金77.3亿美元。(chinesenewsnet.com)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说,现在的资本市场比三年前完善了很多,不同股民的利益得到了协调。中国股市缺少外国投资者这一元素。目前的一项配额限制海外资金管理机构最多只能持有约1%的市值;然而在别的方面,股市中的资金来自国内投资者。(chinesenewsnet.com)

然而,像英国保诚集团(Prudential PLC)这样的外国公司正在进军中国股市。大约60家面向中国个人的共同基金销售公司中有一半是中外合资企业,同时像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这样的外国银行也有基金发行业务。上海Z-Ben Advisors Ltd.称,截至目前,45只共同基金今年已筹集资金约540亿美元。这相当于平均每只共同基金筹集12亿美元,足以位居晨星公司 (Morningstar Inc.)所纪录的美国发行规模最大的22只共同基金之列。(chinesenewsnet.com)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商学研究生院教授罗伯特"艾力伯(Robert Aliber)说,中国公司最终能否如居高的股价所预示的那样实现出色的收益,这是个大问题。上海万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Shanghai Wind Information Co.)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了74%,但这个数字水分很大,因为这些公司净收入总额的38%左右都来自公司自身在股市上的投资,而并非来自其业务增长。(chinesenewsnet.com)

上海的那位投资者Stephen Guo说,他的逢低买进策略应能继续使他获利,至少到明年北京奥运会时不会有变化。他说,虽然他认为股价已经很高了,但数百万投资者在股市下跌之前还会蜂拥到股市中。他说,如果股市下跌,他会和朋友们分担损失。根据他们之间的协议,他必须分担一部分损失。但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赔过。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