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日, 十一月 11, 2007

张一帆:拉丁美洲的外交辞令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的伊伯利亚-美洲峰会上,发生了如下的一段外交对话:

委内瑞拉总统Chavez说西班牙前总统Anzar是法西斯:"法西斯不是人,蛇都比法西斯更像人。"

西班牙总理Zapatero回答说:"Anzar总统是西班牙人民选举出来的总统,是西班牙人民合法的代表。"

这个时候Chavez的话筒已经被关掉了,可是他还是在打断Zapatero的回答。

坐在一旁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看不下去了,插嘴说:"你为什么不闭嘴!"

周总理要是在场肯定就晕过去了。:)

comment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国资委持股或带风险 央企整体上市谁来持股合适

看来这是个难题。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walkalone2008周维律师的博客 by walkalone2008 on 11/11/07

国资委持股或带风险 央企整体上市谁来持股合适

2007年11月12日 07:15:1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两部委联手规范央企上市公司 严守三条"禁令"

    ·国资委:鼓励不代表所有央企都要整体上市

    ·证监会范福春:央企上市公司要对全体股东负责

    ·证监会官员杨华详解明年上市公司监管十大重点

    国资委副主任李伟日前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规范与发展大会上透露,随着现在央企整体上市的推进,"国资委下一步必然要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这难以避免"。

    应该说,近两年,国资委不遗余力地推进央企整体上市,并将其作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央企公司治理结构的较好办法。但整体上市也随即带来谁持有股份这个问题。

    目前,在实践中,实现整体上市的中央企业大都采取留有一个母公司作为持股机构的模式。比如在香港整体上市的中交集团,资产的99.96%都装进了上市公司——中交股份,但仍保留了中交集团,以作为大股东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对此表示,这种模式是一种过渡,时间不能太长。

    究其原因,有专家指出,作为一个空壳公司的集团存在,人为增加了上市公司的不透明性,不利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国资委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权,使得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直接浮现出来,对增加透明度是件好事。

    但一枚硬币总是有两面。国资委直接持有股权,首先将面临来自民事诉讼方面的风险。作为政府特设机构的国资委应属于公法人,属于行政诉讼法的调整对象,而作为上市公司的投资机构应属于私法人,属于民事诉讼法的调整对象。这个问题不解决,在实践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纠纷。

    国资委直接持股更大的挑战在于,它将直接带来同一股东关联交易、同业竞争和垄断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国资委同时持有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股份,这涉及大股东层面上的关联交易。再比如国资委同时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这就存在垄断。"一位专家指出。

    正是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很多专家表示,不赞同国资委直接持股。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曾表示,国资委支持持股在法律上没有障碍,但直接持股会带来很大风险,如何化解要有办法解决。

    其实,化解的途径有多种。其中,由国资经营公司来持股便是一个办法,国资委既可以成立新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也可以以现有的某个央企为平台,行使资产经营公司职能。一位专家指出,按照国资委规划,未来央企将主要分布在七大行业,那么在其他行业和领域要逐步退出的央企,都可以实行整体上市,股权由资产经营公司持有。再者,也可以采取类似中海油集团的做法,将公司旗下所有业务按不同板块分别上市,而集团作为一个持股公司,由国资委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能。(记者 郭凤琳)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交强险不公益不透明 合法性何在?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叶檀 by 叶檀 on 5/15/07

交强险不公益不透明 合法性何在?

    随着过低的赔付率与过高赢利浮出水面,从去年7月1号开始实行的交强险引起越来越多的质疑,法律界人士已通过司法途径寻求破解交强险中存在的不公。

    交强险存在两大弊端,公益险种不公益,决策过程不透明。

    交强险全称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一种非盈利的公益性险种,其目的是通过政府的强制手段,提高机动车第三方责任险的覆盖面,保证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一方能及时获得基本保障(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交强险承保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即无论被保险人在交通事故中是否负有责任,保险公司均将赔偿,实际上是对于驾驶者的强制责任兜底措施。其公益性质既体现在减少受害方损失减少社会矛盾方面,也体现在交强险的承保公司以非赢利体现公益性质方面。

    但交强险在政策制订过程中出现了极大偏差,出现了本不该有的受益群体,明显悖离公益原则与财务透明准则。

    据炮轰交强险、将保监会告上法庭的孙勇律师计算,交强险的费率为120元~5660元,平均在1000元以上。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48亿,按保守数字1亿计算,只要投保率达到80%,每年交强险的保费收入就能达到800亿元。而根据公安部公布的交通事故统计,赔付额最高每年也只有177亿元左右。余下的620多亿元,扣除税金、管理费、手续费(合计不会超过200亿元)后,还会有400多亿元的结余。

    上市公司平安保险与人保财险公布的2006年年报从侧面佐证了这一结论。人保财险2006年赚净保费556.16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增加了4.2%,该项增加主要是由于去年车险已赚净保费快速增长。同样,2006年平安产险业务实现净利润10.48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增长148.3%。车险令人瞩目的大幅增长,交强险功不可没。人保车险业务比例由2005年的72.9%上升到74.6%,平安则由62.2%上升到69%。

    与上海保监局交强险整体亏损这一不靠谱的结论相比,赢利的可能性显然更大。一个市场现象就是,一些保险公司为推销商业险将交强险打折出售,被保监会严厉呵止。可见交强险费率有下降空间,并且投保人积极性不高。

    不以盈利为目的就此成为一句空话。另一个受益群体是"保险监管部门核准的中介机构",交强险由这些特许机构开展,手续费比例每单不得高于4%。如果按交强险每年保费收入800亿元计算,每年从中提取的中介手续费就在32亿元以上。巨大的利益空间形成巨大的寻租空间,由此引发混乱局面,保监会不得不在5月14日发布的《关于开展对车险网上销售业务自查的通知》中,重申交强险每份保单代理手续费与商业车险每份保单的代理手续费(佣金)的上限标准。看来,交强险岂止不公益,其利益空间已足以生成完整的利益链条。

    交强险的不透明体现在公布之前对于民意的漠视,一纸公文昭告天下,便依此实施。其不透明还表现在利润的分配方面。据主管部门称,各保险公司从事交强险业务将实行与其他商业保险业务分开管理、单独核算的办法,无论盈亏,均不参与公司的利益分配,保险公司实际上起了一个代办的角色。这一措施是否落到了实处,交强险究竟有多少收益,这些收益是否分开管理没有计入保险公司利润,这些利润是否是为了解决几年前人寿保险公司"利率倒挂"形成的几百亿利差损,都应该给公众一个明白的交待。目前一笔糊涂帐在越来越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公众面前,恐怕难以瞒天过海,以公益的幌子食利以自肥更是对公益的亵渎。不公益与不透明,使交强险的合法性基础汲汲可危。

    有法律界人士因此提出召开交强险的价格听证会。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日前表示,在交强险经营业务完整年度以后,保监会将按照保险公司整体盈利和亏损情况,要求或允许保险公司调整交强险费率。对于费率调整较大的,保监会将进行听证。

    问题不是要不要听证,而是交强险应不应该存在。强制公益险种是为了防范巨大的社会风险,如各国普遍初实行的存款保险制度,是为防范金融机构破产产生社会风险而筑起的最后一道防洪堤坝。交强险是否具有同样的必要性,我国的交强险与商业车险外延存在重叠之处,已存在明显不公,交强险实际运作过程中的不公益不透明,更让人有理由质疑交强险出台的动机。(2007-5-16 三湘都市报)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这位律师说自己的最终目的是掀开整个保险行业的黑幕,为此他要开始“第四轮打击”


 

孙勇胸有成竹


  什么是比山西黑砖窑、郑筱萸案"更重大"的丑闻?
  律师孙勇说,是交强险的400亿暴利。
  "400亿暴利"成为一个新闻词语,有迹可寻是在4月13日的《北京日报》。这之前的一周,也就是4月6日,北京首信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勇向保监会提起行政复议,称交强险存在着每年400亿元的暴利,要求撤销最高6万元的责任限额。

"400亿"是怎么算出来的?
  按照孙勇的说法,保监会公布的交强险平均费用在1000元以上,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5亿,按保守数字1亿算,只要投保率达到80%,每年交强险的保费收入就能达到800亿元。以交强险的最高赔付6万元计算,除去每年不会超过200亿元的赔偿总额,以及不超过200亿元的保险公司经营交强险业务的成本,交强险至少有400亿元的"利润"。
  一个多月后的5月22日,保监会召开新闻座谈会,称"400亿"的计算方法不科学,因为"摩托车和拖拉机合计占机动车总数60%以上,车均交强险保费只有100元左右。"
  孙勇随后反击,"汽车的费率不应该按1000元算,按交强险费率汽车分为35类,其中只有一类低于1000元,其他34类都在1000元以上……"
  算下来,还是"暴利"。
  有媒体总结他与保监会的"交锋",从4月6日持续到8月13日。最新的一条是,他分别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继续坚持"400亿暴利"的观点,并指称保监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公众"。
  看起来"交锋"还会继续下去。保监会在沉默中等待即将公布的交强险年度财务报告及相关审计报告。而孙勇则忙着通过媒体提前给公众打预防针,他说,保监会在交强险中提取的责任准备金太高,"这会使年度财务报告显示不出多少'利润'。"

声东击西
  孙勇旺盛的"斗"劲让人印象深刻。
  谈致函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国务院,"应该说这是第三轮打击的开始……";
  谈之前的数月的经历,"第一轮打击进行了五次较量,第二轮……""我和他们(保监会)的战斗……";
  谈同样质疑保监会的同行刘家辉,"我4月份给她致函,但她执迷不悟……我针对的不是她这个人,而是她的这个事,对她这个事进行打击。"
  "这个事"说的是刘家辉在网上征集车主委托,起诉保监会"交强险不听证",要求公开费率厘定决策过程、取消财产无责赔付等。
  "这就等于让交强险的暴利合法化了。"孙勇说。
  "谈费率的结果就是认可现在的责任限额,现在关键问题是限额太低,8000元医疗赔偿限额,远远不够,做个全面体检还得几千块呢!"他指着桌上的录音笔说,"就像你这个笔,可能是花1000元买的,但只能录两分钟。如果只谈(降低)费率,就等于认可它这个录音两分钟了,你可能只需要花500,但减少得没有意义,你还得去买一个新的。所以现在是谈功能问题,不管多少钱,缺陷产品我不能要。"
  但他或许没有看到刘家辉7月31日的一篇博客:交强险责任限额的制定过程也存在程序违法,也应一并审查。
  "不合理的问题要解决,必须通过合法的程序,我们现在是能改的地方先改一下……法院不受理,只好再走行政复议,急也急不得。"刘家辉对记者说。
  如果说刘主攻"战术"的话,孙则在"战略"方面下了番功夫。
  他看央视谈《孙子兵法》的节目,自觉颇有收获,便也试着应用:
  "你们以为我的重点是'400亿暴利'?那是声东击西!我真正要提的是责任限额问题……先提暴利,更能引起媒体关注。"
  "第一轮打击"揭发"暴利",吸引眼球,成功了;"第二轮打击"要求提高责任限额,效果暂时未知,但保监会约谈孙勇,希望他不要再提责任限额的问题,让他感觉自己"抓到了交强险的要害"。
  那是5月16日,孙勇唯一一次走进保监会的大门。他见到了财险监管部门的四位人士,"有一个好像是什么处长"。
  在保监会的会议室里,双方隔着长桌相向而坐,意见也始终分歧,"最后不欢而散"。孙勇回忆认为,对方至少两次向他施压。
  一次是提到媒体炒作海南香蕉致癌,导致产业大萧条,另一次则是暗示,关于责任限额的问题,某教授已经改口了。"他以前和我是同一个战壕的,"孙勇说。


下战书
  他危机感很强。
  用他自己的话讲,"现在看整个保险暴利集团,也在招兵买马,动员各种势力,找了很多人出谋划策,对我施压。"
  如何施压?
  "它也是通过一些专家在制造一些舆论,指责我的说法不准确。"
  "这些专家总说我的算法不准确,为什么没人站出来算一下?不是要你决算报告,是要你估算,估算都不会算是什么专家?"
  他开始列举他认为属于利益集团的学者的名字,然后一个个念头衔: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大学副校长……
  "都是著名博导啊,是啵?……这才是大忽悠啊!"
  他的东北口音突出了"著名"与"忽悠"两个词,这让空荡荡的律师事务所会议室突然有了一丝寂寥的喜剧色彩。
  他给他们"下战书",邀请他们来事务所,当着大众媒体的面算一算交强险,没人理睬。
  一位学者说,费率如何定?主导者是行业协会,而这其中保险公司又起了关键作用,所以监管部门是  有被"俘获"的嫌疑的。
  但他对孙勇提出的"400亿暴利""责任限额大可以提到5000万元"也不以为然,"最大的问题还是程序,"他说自己站在一个"建设性的角度"上。
  另一位学者则在被"下战书"之列,他在谈到孙勇时略带着些不屑。在他看来,交强险最大的问题是定价体系不透明,"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讨论保费和限额大小是没有意义的。"
  这位学者在接受某网站采访时还强调,不能站在私家车的立场上来看保费问题,"孙勇律师一定是开私家车的,但比如拖拉机的保额是一样的,而保费是很低的。"
  关于孙勇个人,实际情况是,既没有车,也不会开车,"驾照都没有"。
  他的屋子在律师事务所一层的尽头,十几平米,和楼梯镶嵌在一起,两张铁床一横一竖占据了大半空间,一面墙壁上还挂着消防栓。
  "现在都没钱租房子,单位照顾我,给我安排了一间屋子,省了很大一笔开销。"


下一招
  和一般律师不同,他觉得"公益诉讼"不是个多好的词。
  "现在很多公益诉讼,只是针对一项政策而不是一个制度,有些干脆把重点放在知名度和轰动效应上,一个开瓶费,有必要打个公益诉讼吗?真正对行业进行打击的诉讼,没有!"
  他说,"我做了八年,决不能用一个'公益'就概括得了。"
  1999年,他离开煤矿工程师的岗位,下海当了一名律师。"全国既懂采矿知识,又懂法律的律师,这种'复合型人才'就我一个。"他一脸认真。
  他本来想利用这一点"发挥发挥",结果因为帮助一些交通事故受害者理赔"误入歧途"(此词重复不下三遍),走进了保险行业,"大好时光全没了"。
  "现在有人说我想出名,我如果想出名,我替那些有钱的矿难责任人辩护,我没有一千万,也有几百万!……现在陷入了这个泥潭,可以说是一无所获。"他的声音忽地低了下去。
  在孙勇久未更新的个人网站上有他对自己的简介,里面提到他"策划了我国首例假死纠纷案件,策划了我国首例交通事故逃逸案件受害人要求保险公司直接赔偿的案件,策划了交通事故受害人状告中国保监会行政不作为案。"
  为什么叫"策划"?
  "因为老百姓不知道有这项权利,甚至我找到他们,告诉他们司机肇事逃逸应由保险公司赔付,他们都不相信……我不仅仅是一个代理的角色,而是先促成这个案子,再给他们代理。"
  他说,接下来的"第四轮打击"或者说自己的最终目的是掀开整个保险行业的黑幕。
  "保险行业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应该像本世纪初整顿证券市场一样,现在交强险只是冰山之一角……比如代理中介的手续费可以拿到50%,这不是暴利吗?到时候我会出示证据的。"
  他说"兵非出奇不足以制胜",保监会"不知道我下一步出什么招"。
  他能成功吗?

谢国忠:A股年内或将下行至4500点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上周A股市场经历了大幅调整,周六央行又宣布本年度第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比率,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此举可能进一步冷却正在调整中的A股市场。不过,他还认为,A股市场还远未到最终的调整阶段。

  综观本年度前8次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只有一次产生冷却效果,当时沪指在宣布后下跌了2.16%,其余多次调整之后均上扬,涨幅在0.43%~2.16%之间。谢国忠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这次央行的政策有可能会令A股市场产生较大幅度的调整。他预测,在年底之前,A股市场很有可能比当前要跌价15%~20%,下行至4500点左右。

  "中国股市已经进入泡沫状态,这时候投资人的心态是很重要的,他们在贪婪与恐惧之间摇摆。"他同时警告,"下次的大调整幅度会比5月30日的更大,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中投机成分过高。"

  谢国忠认为,从目前的时机来看,几乎没有什么理由支撑投机者继续追捧指数。虽然还有一个奥运概念,然而奥运会距离现在太远,投资者在这段时间内很可能会退场。

  但是A股市场仍然有不少看好因素存在。比如人民币升值速度将加快,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发表的报告认为,预计今年升值幅度将达到6.5%,年底达到7.3元人民币兑1美元的水平;同时预计明年全年升值7%,年底达到6.79元人民币兑1美元的水平。此外,内地不少投资者认为,股指期货即将推出将有助于让股市回稳。

  针对外界对于人民币升值与A股市场的联想,谢国忠称人民币的升值对于A股的推动作用到目前来看已经较有限。"随着人民币升得越高,投资者会认为将来上升的空间将很有限。未来人民币即使再涨,对于A股的推动作用也不大。"他说。

  虽然谢国忠认为A股泡沫会大幅调整,但他并不认为股市泡沫会很快破灭。"还没有到要爆破的时候,因为目前在中国的热钱还很多,大家的预期位置尚未达到,老百姓的心态还是很强烈的,还远未到最终调整阶段。"他说。

  他认为,要实现最终的调整,要么资金面出现较大程度的撤离,以至于流动性不足;要么投资者开始回归理性——但这两种情况目前都不存在。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在市场上的多是年轻股民、新股民,他们没有经历过当年的"严冬",不知道熊市的痛苦,胆子还比较大,需要等这一批股民认识到熊市的严酷时,市场才会进一步趋于理性。

  谢国忠预测,年底前的调整很可能会被年后"两会"以及奥运会所带来的市场乐观情绪所终结,届时投资者又会满腔热情地投入股市。

  尽管认为股市会回暖,但是这位经济学家并没有开出理想的投资清单。"中国企业的市盈率已经太高。"他说,"中国的确有不少很赚钱的公司,如果说中石油30~40倍的市盈率让人相信的话,有些根本没有什么增长性的公司取得高达数十倍甚至200倍的市盈率,就很难让人信服了。就目前来看,中国没有估值便宜的股票。"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舒时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特别奉献《能否把县政府改成公司上市?》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walkalone2008周维律师的博客 by walkalone2008 on 11/11/07

特别奉献《能否把县政府改成公司上市?》

 

把政府上市 问:
 
有张老的理论依据,可否把中国的县政府当作一个分公司,他们分成固定,向世界招骋县长,甚至把政府上市?


答把政府上市:

问题有意思,但答案复杂,让我分点说吧。

(一)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今天中国的县是公司无疑问。有清楚的范围界定,干部职责与财政分成皆有规定,而县做的是土地与其它项目的生意。

(二)从法律的角度看,中国的县可不是西方的公司,不依照西方的公司法(corporate law)。

(三)西方的公司法,其实起于地区公司法律,起自英国,而今天美国不少城市是成立了地区公司的(incorporated)。

(四)西方地区公司的起因,可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为了两方面。其一是要成立一个法人,永远不死,作为信托之用。其二是成立了地区公司后,多多少少可以避去上头政府的侵犯。在法律形式上,这种不做生意的地区公司与今天大做生意的有限公司(corporation或limited company)没有什么不同。有法人,有股份,而又因为亏蚀是有限的,法人可以永远不死。

(五)原则上,中国的县当然可以成立地区公司,但因为大做生意,不少入不敷支的县,地点欠佳的,需要政府分配帮忙,有限公司于是不易成立。地区公司破产是很头痛的事。不是有限公司是不能上市的。

(六)招聘县长与今天由上头委任(其中有委员投票的决定)是有矛盾的,不能二者并存。我看不到今天的委员投票委任制有很大的不妥,更无从肯定招聘制度较为可取。我的立场永远是:一个事实证明可行的制度,效果不错的,不要乱动它。同学要明白,今天中国的地区制度是经过近三十年由经济压力逼出来的,绝对不是北京上头以独裁胡乱取舍。因此,虽然有不少问题看来不妥(所有制度皆可批评),我们只能衡量效果来作取舍。论经济效果,人类历史没有见过像今天中国的地区制度那么高明的。我知道有不少细节还要改进,但要想得相当肯定才敢提出建议。目前看,招聘县长不要考虑,因为会影响地区制度的整个结构。如果有朝一日,中国的县按西方的法律成立公司,这招聘是一个考虑重点。问题复杂,因为西方可行的不一定是较好的。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一个中国小孩被美国人收养之后(五)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薛涌:反智的书生 by 薛涌 on 11/11/07

  

最喜欢的帽子

两岁8个月大时候

2007年8月12日,3岁生日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一个中国小孩被美国人收养之后 (四)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薛涌:反智的书生 by 薛涌 on 11/11/07

  

吃番茄后

两岁生日时候

生日礼物

Hapyy birthday to you

生日上的小伙伴

射门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一个中国小孩被美国人收养之后(三)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薛涌:反智的书生 by 薛涌 on 11/11/07

  

20个月的时候

06春节时候,穿的皇帝装

喂鸽子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一个中国小孩被美国人收养之后(二)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薛涌:反智的书生 by 薛涌 on 11/11/07

  

17个月大的时候

18个月大的时候

19个月大的时候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一个中国小孩被美国人收养之后!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薛涌:反智的书生 by 薛涌 on 11/11/07

This set is dedicated to
our charming son, Zhong Snelson. Zhong became a part of our family when
we adopted him from Kunming in China's Yunnan province on the 25th July
2005. He is a wonderful, funny and special little guy!
  
  以上是这个美国人在这组相册里的开篇语!

父子在一起游泳

顺流而下

周末的时候,要去找小朋友玩,孩子很高兴

和小伙伴在一起

11个月大的时候

12个月大的时候

14个月大的时候

15个月大的时候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