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按:进去之前每半月我就会将推特三有语录发到敝博上,已达33期。今出狱已达三月,将上推特微博两个月的"三有"语录集起来,以便大家观看。所谓"三有"就是我所奉行的"有种、有料、有趣",怕才看的朋友不知道,故再重复一次。余世存兄编有纸本《非常道》之一、二集,我这算是在互联网上赓续"非常道"之遗风吧。2011年11月13日8:40分于成都
1:在王佩白板报里读到美国演员John Barrymore的话:"他不烟不酒,也不骑车,活得艰苦,拼命存钱,死得也早,身边围满了贪婪的亲戚。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教训。"让我想起在狱中读《吴宓日记》(1972至74)的情境,吴当然不算早死也不拚命存钱,但他那身边围满的贪婪亲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2:今年端午节(6月6日)我还在狱中,小女跟她妈妈及姑妈到芳草东街旁边的三重奏镜像书吧包粽子,事毕门口留言,目前都还在:"有些人在最难过的时候,还是会努力带给人快乐"。我感谢自己的女儿,她所做的一切是如此的意外又切中情理。
3: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利,高层(用牛博网提供批评平台而可能惹事)和底层(这两天与西门子争权利而遭遇一些"人民"的道德口水)都敢去批评,不会不问是非,而为讨好哪个阶层而活着。愚见以为,这就是独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就是我欣赏老罗的原因。
4:在回应别人说中国词汇里有许多是日本输入过来时, 学者 @北京刘柠 兄说,中国也有输入到日本的词汇,比如"维稳"。谁说中国对世界没有贡献呢?
5:出狱后看到还不是基督徒的女儿祷词(摘抄)让我酸楚和伤痛:我一直都知道爸爸是一位非常善良的人,在我看来,他一直致力于用自己的力量来使这个国家的未来更自由。主求你保守我的爸爸以及我的妈妈,特别是我的妈妈。求主在她心中播种上平和,并让它长大。求你保守我的爸爸,也让我们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6:帮 @张发财同学 提供点八卦:文革课本有《万岁,毛泽东!》一文吹牛皮全世界革命人民用各种语言喊毛泽东"万岁",老挝是"漫龄"、苏联是"乌拉",美国是"朗利夫"等,我认为最靠谱的是刚果"奥耶",直接开启了如今网络语言的先河。
7:据有网友告知,日语"万岁"是"棒灾",傣语是"蒙B"。上海市1969年8月《英语》第一册从第一至第六课分别是: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毛主席思想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工人阶级万岁!请朋友们回忆你语文第一课,让大家看你这张白纸是怎么被涂抹的?
8:陈道明沉痛劝告冯小钢:不说实话会死人吗?说不说都会最终死人,比如今天早逝的天才乔布斯,但他至少不是因说实话而死,这是世界逻辑。说实话死过人,但是不说实话死的人更多,这是中国逻辑。
9:有的时候说有人说当你进去时某人噤若寒蝉,出来后他与你称兄道弟。我说快别这么说,在这个国家恐惧是常态,至少我就常恐惧并怯懦。谁也不欠我几吊,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我深知人性的幽暗,并不绝望,我只记得别人的好,想起那些义薄云天的亲友,永远感恩不已,我只想要配得上他们这样的深爱
10:发旧推以答朋友之问:做事以自己的能量为限,做到问心无愧,不逾此律,必能持久而有寸进。做事时,并不是比赛谁更勇敢,而是谁更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于社会稍有助益即可。至于家人,我们应该常怀愧疚之心去爱他们,但并不需要放弃自己的理想。
11:用旧文《在不自由的时代如何互为异见者》里的一句话来回答 @Hernan_Li 兄所问家庭与社会追求之间的困扰:如果你想为社会公正做得更多,你就应该给家人做同样多或者是更多,而不是内外有别到于外面的公正之事做得很多,而对自己的家人关心得不够或者很少,这本身就颠倒了人性中的自利本性。
12:以旧推答朋友如何解决与家人的观念分歧(1):我们应该想想,如果我们跟至爱亲朋,都因观念之别,而无法友好相处的话,我们怎么与陌生且观念、利益相左的人相处呢?民主自由的精义肯定不只赞同某事,大家可能时常互为异见者。互为异见者,没有包纳的情怀,于大家都有害。
13:以旧推答朋友如何解决与家人的观念分歧(2):我从不主动向家人灌输自己的观点,更不需要他们遵从我的意见。当他们问我对某事看法时,我会坦诚以告,并准备接受他们的反驳,求同存异。在生活中尽量做到民主自由,特别是消极自由,可能比一味地向他们诉说某种理念更重要
14:有人问我进去之前近六年坚持每日一博,指陈社会之非,其动力何在?在这个充满焦虑的时代,我只想自求心安,能睡个安稳觉。正因如此,我睡眠超好。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子,当然不是我个人说了算,我只想以后无愧地面对自己的女儿,爸爸并非想把不自由的生活不负责任地传承给你。
15:每天都有人来信或转帖要求我就某事表达看法,我的意见是,凡是你看到的不公之事,你就努力去发表自己的看法。无论对错,这都是你作为公民的权利。凡事不依靠别人,各尽本份。在我比较自由的时候,坚持多年不停批评,从不去指责他人做与否,从改变自己开始,这就是我的人生态度
16:自己做,做自己。胡适、晏阳初、威伯福斯、史怀泽、德兰修女、曼德拉、图图等哪个是仅靠说出来的呢?自己倡导什么,自己就像那样去做,自己就是那种精神的体现,这样才不致于成为对他人的要求而自己成了例外。如行善而不市恩,正如刚多赛所说:做好事是不够的,还得用好的方式来做
17:我的批评顺序决定了,不把个人不越过做人底线的错误,当作批评的靶子,因为人是有局限的动物。把自私、麻木、胆小、没有公德等当作国民劣根性绝对是伪命题,事实证明,这一切不只是中国人才有。当制度变化的时候,这一切所谓的国民劣根性,就会逐渐消失,港台可以佐证。
18:鲁迅的政治学和胡适的经济学知识都非常欠缺,所以前者重道德评判,后者一度成为计划经济的赞美者。他们二位同是反孝道的人,但多是道德和情感批评,都没有认识到千年来政府何以倡导孝的金蝉脱壳之计,既让纳税人纳税,但从不为纳税人养老负担任何责任。鲁胡绝顶高人,但他们都有自己的死穴
19:人性之恶,任何制度都有,我们不可以期待一个完全剔除人性之恶的制度,那是通往如假包换的奴役之路。但好的制度总是尽量激发人之向善本能,而坏的制度则是把所有人性之恶全盘逼使出来。更有甚者,劣币驱逐良币,制度设计上专使好人出局,使恶行得以通吃天下
20:我是个自利的人,比较爱自己,每天都想如何使自己更心安一点。我是个写东西的人,所以对诸多社会问题,总是自己去写,不劳别人来代庖。改变世界改变社会这样宏大的愿望,非我能力所及,但改变自己却想得比较多。正如佛理所言,人需要从自己的废墟里站起来。
21:贝克尔的家庭生活和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使人看到貌似道德占领的地盘是利益盘踞的丛林。孝在中国几千年都是道德、社会批评,但至今没有像样子的经济研究。我觉得如有人用足够的经济史料来写《孝的经济学分析》和《阴谋的经济学成本》,不说得诺奖,至少为经济学领域添上了中国样本
22: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到小家庭的变化,其实在汉魏南北朝已有的变化,隋书地理志中批评成都淫佚佻放,"别财异居",可惜这样的经济史料,我们的经济学者注意的不多。陈志武先生的《金融的逻辑》承此书的责编送我一册,他对孝道有经济的逻辑分析,但没有史料支撑,不足以形成我所说的研究格局。
23:在中国所有给我思想沾溉的前贤中,为什么我特别感念胡适先生呢?民主自由理念之坚持和言说,不是胡适独有的贡献,但他那种宽容平和,不仇恨无怨毒的风度,使我这个从小接受非此即彼思维、你死我活斗争教育的人立马有一种脱离粪池之感。备受仇恨和恐惧所煎熬的心,从此得到较好的释放。
24:王小波说:"人生惟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面对残酷的现实,许多人被无力感所捆缚,一些人常想大而无当的一揽子解决计划,另一些则麻木而自欺,还有的微醒而急躁,但很少人以为日拱一卒,寸进可以达到自己的理想的。
25:我只是个写字的人,知道自己的能量有限,不敢说那些自己做不来的大话,想做到一定程度上的知行合一。即我所倡导的,便是自己能尽量做到的。我从来只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比如512救灾,要我长期待在救灾一线我做不到,但要比持续耐久地给各方提供灾后重建的信息,又很少有谁能与我相比。
26:在微博上看到有"老练世故"的人说林觉民、刘和珍、张志新等人,很傻很天真,这真是要有点想像力和勇气才能说得出来的判断。正如上午与流沙河先生聊天,他说中国人无信仰无主义,只盛产无穷无尽的市侩。什么是市侩呢?就是有奶便是娘,无底线的利益高过一切的工具主义,在社会中横冲直撞
27:上微博刚一个月的小观察,或许有误:一些专事为政府辩护,而毫无逻辑逻辑和事实可言、说话非常拧巴的人,在微博却有不少的跟随者,殆因一些人心智上有逐臭之好。但这样的人在推特上基本没有人理他们,处于自身自灭状态,恐怕是推特受人关注更靠言论的自由竞争和信息相对无碍流通所致。
28:我认为在写文章和说话时尽量用事实判断,而不用意识形态词汇来包装,以利清洗自己精神世界的污垢。有人认为这是小道 ,其实在事实与思维上与官方分道扬镳,是获得自由之始。比如不用旧社会新社会的称呼,只用四九年前四九年后;不用解放战争,只说国共内战;不说三年自然灾害,只说三年大饥荒等
29:启蒙和唤醒民众这这样的字眼,总是让人感到自己超乎民众之上,仿佛自己不是疾病的一部分。我对改造国民劣根性(更不用说知识分子改造、灵魂深处闹革命等)亦持有相当审慎的批评态度。我更愿学如胡适、晏阳初、陶行知他们那种身教胜过言传的做法,因为民主自由不仅是他们的理念,而是生活方式。
30:我还没读过钱穆先生的《中国政治的得失》,但就我所看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里谈中国政治,我认为他缺乏起码的政治学常识。他为中国政治制度曲为辩护到了荒唐的地步,他说"明代以前,宰相为行政领袖,与王室俨成敌体"、"君权相权有时互为轩昂,正如法国、美国总统制与内阁之互为异同"
31:我每日一博近六年来(包括现在推特和微博),从无删除任何对我批评谩骂的帖,没有拉黑任何一个无理的批评者。我倡导有理有据的辩论,但辩论一定不要臆想对方没有意思出来,以便自己挥拳方便,其实际效果却形同砸空气,浪费时日。辩论不在取胜不在说服对方,乃在提醒我们在浩瀚知识面前应有谦卑。
32:回复@kaka611的围脖:我意在健全自己,不在于改变社会改变他人,不在于能否说服或者启蒙民众,每日不停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虚耗时日。至于说别人受我影响而有所改变,我当然开心,没有的话我也不颓丧。正如维特根特斯坦所说的,改善你自己,那是你为改善世界惟一所能做的事
33:不用官方易容术的"新话",有人觉得说话和写字比较困难。语言即思维,不能脱离官方语言的污染,你思想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乏自净能力很强的作者,如王小波、林达、刘瑜等,更不用说港台作者了。如你能像 @王晓渔 一样把"维护文化安全"翻译成"思想控制",庶几自由矣
34:文盲给你谈文化,贪官向你作廉政报告,骗子跟你大讲诚信,自己冷漠无情却强要你捐款行善,无法无天的人立法惩治见死不救。这是继奥威尔、赫胥黎、扎米亚京之后,中国著名作家乌有之乡先生所写的反乌托邦小说《不许联想》。
35:我曾说过,不少国人三十岁就说自己老了,四十岁就可以抬出去埋了,那种被深深欺负的沦陷感和不曾反抗过的沧桑感,与陈丹青说美国人长着一张不曾被欺负过的脸,有很大的不同,这点值得你细细体味。这是拙文《为父示女儿书》中的一段话,今天全文刊载《南方周末》,现载于网易敝博http://t.cn/SvC9Ev
36:判定一个制度的好坏,有许多种标准。我曾说过的是否激发人之善和抑制人性恶,就是一种。还有另一种:我长期研读传统文化,当先贤们著作里出现制度演进(设计)有关的思想时,基本上都没有未来选项。坏的制度对未来充满恐惧,那是因为制度设计无法让人有理性预期,当下许多人失望与不安殆源于此也
37:我在2004年出版的拙著《庄子我说》中说过,我研读先秦诸子和其他传统著述,他们开了一辆有后视镜(至德之世、小国寡民、三代社会等)、却一直没有远车前灯的破车,白天(所谓太平盛世)还可以凑和着开。到了夜晚(末世),就只有用小概率事件来保佑你的性命了,因为不翻车简直是个奇迹
38:我对中国文化是有情感的,但情感却不能代替我对制度演进至今的重大缺陷作理性批评。若说一个制度是辆车,无论后视镜(至德之世等)多么精美,没有车前灯(制度演进给人比较安全合理的理性预期),或者在这辆车永不能驶达处有盏忽悠的灯(共产主义)在那里等着,不车毁人亡的概率无限趋近于零
39:我做事的原则是量力而行,别人都有热情的时候,我比耐心;有人行善喜毁家纾难,我却看重细水长流。我曾说一个人首先要爱家,"不要被大公无私所困扰,先私而后公看上去不够高尚,并且不具备在道德上的煽惑激情,但这个秩序却包含着天然的人事稳定准则,我们不能丢掉这样的常识。"
40:我对人性的幽暗有足够的认识,既基于理性亦基于经验:写了几年没进去,有人说你是官府的卧底;进去了有人说这傻逼我早就说过他要进去的;出来了有人说你看这么快出来了,不变节可能么?更有道旁儿,不仅以为你欠他几吊,你还应该重金请他来做你的人生导师。上天让我看到更多的人性,这是对我的成全
41:我从不担心下一代,就像老一代担心我们的时候,我虽然体察他们的好心善意,但总觉得他们饱嗝可能打得太多了一点。我从来只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去担心别人。自己做得一塌糊涂,却去担心别人,未免自己嘴臭,却天天考虑别人是否刷牙。——摘自我对中国新闻周刊的回答《我不雷锋的亲戚》
42:有人以为言论自由是一种抽象的权利,是一种与写作者才发生关系的权利。其实言论自由作为一项权利无所不在,因为言论背后事关许多利益,故言论是一种市场,应该自由竞争。旧文《维护反对者的权利》http://t.cn/SPc9gF《我并不因别人的反对而沮丧》http://t.cn/SPc9ez就论述这方面的问题
43:胡适的学问容或可商,胡适所讲道理你可以补充,胡适的写作可能有漏洞,但他与许多人如陈独秀、胡先骕等人,都可堪称"我们是两个互相反对的朋友",在二十世纪至今充满戾气的中国,我们应该用一种怎样的态度来赞美他这样对不同意见的包纳?
44: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都是言论上的"央企",它们所做的事情是垄断和单向度宣传,没有多元信息交汇和不同向度言论的竞争,最终造成洗脑的格局,洗脑导致民众利益全面受害。而微博是众多手工作坊式"小企业"的兴起,看似竞争力不大,但却具有改变信息源和流被"言论央企"垄断独大的局面。
45:以我十三年的网上经验,我是很感谢反对者对我的训练的。如文章一发表,就有赞赏有反对有修正,使得我发文章后就有了这几种心理预期。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对赞赏不致忘形,对反对不致失态,对修正心存感激。贴旧文《和互联网一起成长》http://t.cn/SPXvkY可以看出我被反对者训练的效果
46:没有谁不希望被人认可和赞赏,但世间之所以美妙,是因为他人与你不一样。即使你精彩到不可或缺,倘世间只有你这样的人,是不是也觉得无趣呢?如果你觉得玫瑰是最好的,满世界除了玫瑰外,再无其它花朵,这样的世界好玩么?讨论应该获得知识增益和人生的愉悦,而不是制造一个"马勒戈壁"的回音壁
47:有一朋友去国在美多年,用中国社会普遍的价值观来看也算世俗上的成功,但始终与美国处于水和油无法融合在一起的状态。以我对国人的了解,直接享受民主后,依旧在公民基本训练上有所欠缺,对社区事务不够关心,很少做义工等,当然无法感到舒贴。事不关己的风气是有侵入骨髓的蔓延性的。
48:我当然知道"为天下人谋永福"是林觉民《与妻书》中的话,这正是如今官方教育能暗渡陈仓,与自己的"革命先烈"和"高尚情操"勾连起来的地方。此处应与小女及众子特别探讨,没有任何人能谋到永福,何况为天下人谋?乌托邦和奴役之路的想法均应警惕。我讲古文会讲原意,但绝不将古人思想照单全收。
49:我教林觉民《与妻书》,固是赞赏他对妻子的深爱和"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但我不赞同他"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思想。世上没有任何伟大的人能谋到天下人之永福,这想法乃乌托邦,不必为其讳饰。不能因其是英雄,便让我们在他面前无条件缴械投降,这样跪下来的姿态是对英雄的亵渎。
50:@贝带劲 同学做了别人难为之事,但她在《一只虱子的心里话》一文里却说:"掐死一个虱子能治好皮炎吗?如果可以,我甘愿贡献,一只虱子的力量。"我越来越不喜欢嚣张鸡血的文字,深感最难得的是谦卑中的力量。什么是谦卑中的力量?这是因为她不需要号召别人去犯难,而是自己去践行。
51:尽管我受到的质疑乃至谩骂,不比许多人少,但我从不认为微博是网络大字报。为什么你看到那么多网络大字报呢?恐怕与你关注的人中过份情绪化和同质化有关。同时任何人的理性都有个训练的过程,反对者对我们的训练被严重低估。你关注什么,那就是你在微博上所看到的世界,但永远不是世界的全部。
52:晚间与手中拍摄有不少历史性图片的朋友喝酒,感慨世事沉浮,有如梦寐,忽想起仲甫先生的"坐起忽惊诗在眼,醉归每见月沉楼"。一代哲人,胡适有罗志田、鲁迅有王晓明作传,虽不称意处不少,但陈独秀先生海峡两岸均没有像样的传记,大陆不敢说,台湾不想说,真堪浩叹。
53:近日某次饭局我批评作为言论"央企"的央视确是糟糕不堪,有人辩护说其"感动中国"节目是如何感了他。我告知他这是一档利用道德蜡像,成功地偷渡了作案元凶且为其树碑立传的节目。请看我06年写的《政府越无耻,百姓越感动》http://t.cn/Shit9F
54:有许多人谈民主自由的理论很在行,可是很少人在民主自由的践行上能像胡适一样"道成肉身"。我非常同意 @Chocolat_Noir 兄的言论: "民主实际上是一种'爱的能力'。尊重他人,倾听对方,包容异己,理性克制,群己权界分明。…其实日常生活中更能体会到民主对人性潜移默化的影响。"
55:多年来我始终把批评政府和制度之恶,作为首选,对个体有同情之理解,除非这个人越过来了做人底线。在做圣人(英雄)的高线和做小人(狗熊)的底线之广阔地带生存的人,与其说是因我时间不够而没有批评,毋宁说我对人之局限的理解胜于对人之完美要求。我不是高高在上的医生,而是这个国家疾病的一部分
56:我认为很多朋友的无谓乃至伤和气的争论,是对中国现实的复杂性没有足够谦卑的态度和过于理性自负所致。这个国家怎么转型如何变化,所有人都应该有权利贡献意见。但在巨大的无知之幕和动态变化面前,惟一能做的是保持自己的思考,但你随时要准备接受反对者对你的训练。
57:朋友殷殷致问候意,各系诗词句一戏答之:狱中想火锅否?当时只道是寻常;尚能酒否?放翁五十犹豪纵;幽居读书乐否?微躯此外更可求;妻女好否?却看妻子愁何在;能来我处否?欲采蘋花不自由;不能放胆撰文难受否?伤心岂独息夫人!
58:中国古语及今语中一些说法,如"多难兴邦"、"清谈误国"、"等额选举"等,贻祸无穷,常人多因不谙逻辑,故昧于其害而不知清理其垢。清谈误国是对言论自由的最大绞杀,但臆逞此说者不知凡几。请看08年拙文《多难兴邦与脑子坏死》http://t.cn/Sh1G8o
59:读章太炎先生的书,想革命不如太炎,学问不如太炎;读 @土家野夫 兄的书,想壮举不如野夫,诗文不如野夫;读廖亦武兄的书,想野道不如廖秃,苦难不如廖秃。三人均遭囹圄累绁之灾,前者只可追想,惟堪告怀的是,后二者却是我的朋友。
60:看丁抒《阳谋》里说毛、周、邓等"职业革命家"于家人的寡恩,想起钟叔河先生曾说:"大凡真能爱国家、爱民族,真能为国家民族做出一点牺牲,而不是专门讲大话唱高调的人,于家庭骨肉之间,亦必有真感情、真爱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够有民胞物与的胸怀,有对国家民族的真正责任感。"
61:有些人出书是浪费纸张,有些人不出书那也是不负责任地鼓励乱草疯长,赵越胜先生若不出《燃灯者》,就是后一种情形。但要得出这样的感觉,恐怕非得读港版不可,我对大陆版的不信任是根深蒂固的。我理解我们的环境,但你必须实说所删多少,大陆出版者鲜有对知识的真诚的人,这一点已屡次被证明
62:四九年后,许多国人已经成功成了"自己反对自己的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比如为了占便宜却去赢来大损失,按理讲充满谎言的报纸只卖五毛钱,你也不应买它,因为这会把你带进无尽的深渊。正如拉波哀西《自愿奴役论》里所说的:好像他们不是丧失了自由,而是赢得奴役
63:周辅成先生回顾前尘,九一年寄文与赵越胜自责反省:"过去我们对这个世界没有好好地爱它,让它少受阴影的干扰,有负于它。更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竟然也随着阴影活动,作了它的顺民、奴隶、帮凶,有时自己还和他们一起,觉得自己了不起,自鸣得意,真是可怜可悯,又可耻!"
64:昨晚看了老罗的演讲,我实在搞不懂为什么有很多人烦 @罗永浩可爱多 指陈西门子电冰箱的不是,嫌涮屏就取消跟随。老罗这种热爱自己为权利斗争的精神,足可以使一些恶行相对敛迹,难道你没从中受益么?把烦老罗的精神分出一点来烦政府的恶行,这才会使你的生活有双重进益。
65:许多人貌似热爱自己,却一生都在反对自己。由于没有见过阳光,所以在他看来人生就是从深渊走向坟墓,并且自得其乐。作为人质,不反对绑架者,而是深感自己做人质还不够格,那是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周围还有个别不愿做人质的人,于是诋毁那些不反对自己却反对绑架者的人,就成了其一生的志业
66:我有理由相信一些人不热爱自己是根深蒂固的,除了一生都在反对自己外,当他知道某事应该且值得做的时候,总是希望别人去做。或许这事风险大,希望别人做而自己搭便车。这显然要做事的比你还傻而德行又比你高尚,其结果可想而知。不自爱的特征之一,就是喜欢责难别人没做或者指望英雄搭救。
67:赵越胜《燃灯者》:我们太放纵自己的懦弱,把本应该反躬自问的责任都推给了宾雁,让他一人去承担对集体罪行、犯罪共谋的良心拷问。而我们却躲在"民族良心"的浓荫下心安理得地品尝"人血馒头"。让我们把"民族良心"的重担从宾雁身上缷下来吧,把它交到每个人的手里,让个体的良心担起它的责任。
68:对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由于制度不良,对未来没有理性预期的流弊之大,那是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恐惧不安、短视实际、欲望泛滥,只有利害,没有是非等等,堪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的局面下,你固然要承担更多压力,但未尝不可以见证和参与时代之变,如果你有足够的韧性和践行
69:文革中各种稀奇古怪的罪行多至不可胜数,有"反革命寻欢作乐罪"等,荒诞莫明所以。钟叔河先生三位右派漫步长沙街头,"看到好几张'集中打击破坏春耕生产的犯罪分子'的布告,四五个罪犯的罪名都是'兽性大发,强奸母牛',还有'摧残耕牛身体健康'等字样"(《青灯集》)
70:有朋友问你课众子选何等文章?比如张君嗣《与所亲书》:"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宁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张君嗣附之,疲倦欲死。"让孩子学古文的同时,也清醒地知道在制度不良的情况下,还是有如此清醒理智的官员,认识到自己所得到的"尊敬"只不过附着在权力身上的一张皮
71:今天得伯林《扭曲的人性之材》、魏德曼《焚书之书》等书多本,唯独不见费恩的《尼采的锤子》。我问送货员尼采的锤子呢?他说,你踩的锤子,你好装怪哦。个人谨慎地认为:要是大眼 @李承鹏 的杂文集《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改名为《李承鹏的锤子》,以镰刀起家的审查人员和四川读者一定欢欣鼓舞。
72:储安平、罗隆基等人谈民主自由理念,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绝对少有人比,但四九后他们为什么选择留下来呢?陈寅恪、吴宓一样的文化守成理念显然不适合解释他们的选择。在诸多阐释之外,可不可以看作是"群体极化"影响他们的认知不协调,从而完成自我说服,最终做出如此悲剧性的选择呢?
73:有人问胡适在公共事务上颇有见地,但他的文艺鉴赏我却不喜欢,为什么?我说那是因为胡适把处理公共事务上的做法,一以贯之地坚持到文艺鉴赏去中了。杨万里《桂源铺》作为论述争自由时有其一定之价值,却算不上高明的文学作品。文艺欣赏应该有"趣味无争辩"的有限"独裁",公共事务则应反之。
74:不少人把时间拿来做充满智商优越和道德自负的无效争论,以制造一个"马拉戈壁"的回音壁为荣,只有像 @立人李英强 兄这样的人才真正知道从改变自己开始是多么珍贵:"我开始窥到了自由的一点奥秘:让自己像一个自由人一样生活,不受观念的束缚,知行合一,做自己喜欢做的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75:如新浪"微博辟谣"一样的机构硬是不信邪,以为自己是值得信赖的化身,哪知民众的不信任链条由于多次被骗已然固化,越辟越令人起疑,不可避免地产生"群体极化"。一如桑斯坦说:"如果一个不值得信赖的消息来源对某种观点加以否认而未遂,就可能被当作额外的证据,证明这种观点的正确性"
76:做人应当时常警惕自己的不完美,因为没有任何人没有局限。与人相交,只要其人不越过做人底线,多看他之所长必有益处。一如《智慧书》的作者葛拉西安所说:"一个人总能在某处上胜过别人,而在这一处上又总会有更强的人胜过他。…智者尊重每一个人,因为他知道人各有其长,也明白成事不易。"
77:清人李秀峰曾撰联反讽吕洞宾和范仲淹(范没到过岳阳楼,文中忧乐也少不了应朋友之景),联语你可以不同意,但对培养你"事情原来还可这样想"的思维不乏用处。其联文云:吕道人真无聊,八百里洞庭,飞过来,飞过去,一个神仙谁在眼? 范秀才更多事,五千年乡国,什么先,什么后,万古忧乐太关心!
78:思想市场的自由竟争目前还无法实现,但至少我们要习惯于不同言论的互相博弈,反对者于我们思维和心智的训练远被我们低估。一如哈佛法学院教授桑斯坦所说:"许多人所听到的是自己的观点的更多和影响力更大的版本,以致使通过接触相反的观点和被略的问题所获得的好处减少"。
79:香港制度五十年不变,其背后含意是什么?爱国诗人屈原的说法对于包括李杜在内的所有诗人意味着什么?科教兴国的逻辑基点稳固么?纳税的目的为了光荣么?多难的前提能得出兴邦的结论么?清谈若真能误国,其充要条件是什么?许多大学毕业的中国人恐怕不能完美地说清并论证如上问题
80:韦斯顿在《论证是一门学问》中说:"当你研究和推进你的论证时,你很有可能发现意外的事实或观点。做好大吃一惊的准备。做好论据和论证得出的观点让你不舒服的准备。真正的思考是一个没有既定结论的过程。"换言之,李敖那句:"我不骂你是王八蛋,我证明你是王八蛋",有可能不幸出现自我论证
81:从1901至1949年止,几十家出版社各逞其能,诸多教材编写专家各逞其才,各个学校各选所好,使得教材处于鲜活的竞争状态。更有甚者,不买部定和各家出版社的账,有老师自编教材以课学生。民国时代教育的多元化,是今天不可想像的。四九年后大陆教育出来的人成为大师的概率无限趋近于零。
82:解读林觉民先生《与妻书》袭其成句,得小文《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林先生这封家书,作为教材断续亦有一百年,简直堪称"经典"。中国人是世上的稀有物种,一方面大读为民主自由而死之先烈家书,另一方面却安于"何不幸而今日中国",如此"中国逻辑"哪是奥威尔的《1984》所能道尽?
83:李阳和杨武是中国男人的标本,名字看上去很阳刚,却都是十足的窝囊废。有那么多人跟李阳学英文,难道是打中国女人不过瘾,还要兼打外国女人才能逞国威么?后者的苦痛我很同情,但民主自由是公共利益,老婆孩子却是自己的,临难都舍不得一搏,活着虽然是你的权利,但活着也得找点更靠谱的理由吧
84:懦弱不可耻,爱上懦弱比较可耻,爱上懦弱将其合理化是耻上加耻,爱上懦弱并鄙视那些要保住做人底线的反抗者很可耻。做人质被绑架不可耻,爱上绑架者比较可耻,爱上绑架者并为自己的懦弱开脱耻上加耻,爱上绑架者且视那些不屈的反抗者为怪物很可耻。这与制度有关,但决定者还是人
85:做人底线就是我们作为人的一些公约数。比如震后豆腐渣校舍垮塌,你不能学余秋雨式的含泪劝告,你不能像郭敬明抄袭别人却拒不道歉(其粉丝还支持他这样做),任何人也不应例外。除此之外,我没有兴趣批评二人其他表现。不能因为某人没有道德品格,我们就应放弃道德标准,这是纵容而非宽容。
86:有人问你不删帖回骂拉黑,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我用卖油翁的口吻说:无他,唯训练耳。早年上网也跟人掐架,后每日一博发文章,一般即有三种意见:支持、反对、修正。如此这般的心理预期,使得你不为谩骂心烦。我读书写博极有恒,希望谩骂者能坚持数年每天复制某人是傻逼,我便佩服,有这样的人么
87:经济学家黄亚生在其新作《"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持?》一书P11中说:"有人说,中国政府是很关心民生的。这种说法的逻辑缺陷在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说自己关心的是'民死',追求的是'民死'。如果说所有的政府都关心民生,那就没有说的必要了。"
88:友人做培训常遇海龟学生,不少见识颇类五毛,问是何因?一来他们受制于早年洗脑,囿于自己的信息茧室,交往者同质,形成强大的群体极化;二来此中有学生之父母其"成功"本身便是官商贪墨结果,只有"爱国"才能保住其不当之利益;三来不少人或入藉,得了安全,来国内求无底线发展,所谓蚂蟥两头吸
89:我看过些王尔德先生的东西都搞忘了,不贤识其小,只记得他一些段子,比如"除了诱惑之外,我什么都能忍受得住"。今看派顿的《身边的逻辑学》一上来就引了他一条段子:"逻辑没有爱情一半重要,但它能证明事情"。你看,王尔德牛逼之处是总能用反对的态度来表达他对被反对者的尊敬。
90:我在博客和微博上都问过"爱国诗人屈原"这个说法有什么问题?很多读者不知道怎么回答。撇开屈时代尚无爱国之说,单看这种提法的逻辑缺陷就很明显,那就意味着有不爱国和卖国诗人。如果你说没有,大家都是爱国诗人。大家都是爱国诗人,一来叠床架屋,二来命名上就无法自洽。
91:费恩《尼采的锤子:哲学大师的25种思维工具》P61:"许多伟大哲学家认为世人多半愚蠢,但马基雅维利反而认为,统治者应该假定民众是邪恶的,运气好一点的话才会同时又是愚蠢的。"纵观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吾国统治者总体来说其运气实在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