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日, 一月 06, 2008

政治腐败才是落后的决定因素

 
读者:柔石
2008年1月7日 星期一
 

FT中文网编辑:

朱教授的观点很鲜明:繁荣的经济和腐败的政治是中国挨打的原因,并没有说当时中国的政治不落后,科技不落后。

经济的繁荣,至少是使侵略者有利可图,是侵略的动力,腐败的政治,落后的军事,落后的科技,是侵略者能够实现目的的条件。而腐败的政治是落后的军事和科技的决定因素。而且,腐败的政治最终也必将导致经济的落后。侵略者之所以能在中国的土地上立足,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政治要比我们老祖宗的政治健康。

经过革命或改革产生的新的健康政治,必然促进经济的繁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流逝,政治也会衰老,死亡和腐败,腐败的政治所产生的毒素侵蚀经济的机体,使之走向没落。社会的进步人士发起新的革命或改革,便产生新的健康政治,落后的经济重新走向繁荣……

有位先哲曾经说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由于社会呈加速度发展,才人能领风骚的年数现在恐怕只能以数十或数几来计了。

中国目前的政治腐败如果得不到遏制,则终有一天会使繁荣的经济走向没落。落后并不一定挨打,而且是近似于一定不会挨打。曾闻富有财色被勒索,可曾见乞丐被劫财害命?

读者:柔石

东新跨国联姻背后有没有黑幕?

 

"东新恋"事件系列评论之四

 

在笔者前面写的几篇文章中,特别是在诸多媒体对"东新恋"事件的有关报道中,对于东航管理层"执著"甚至"顽固"地充当新航代言人,并以"毅然决然"的态度和颇有点"死而后已"气概地坚决维护新航利益的姿态及行为,已经说得太多了。

东航为什么一定要坚决维持以3.8港元的增发价格与新航合作?而且一定是3.8港元和新航,其它价格和对象一律不予考虑?难道换一个更合适(即便不是最好)的对象、谈一个更高的价格会对东航造成损害?恐怕找不出这样的理由。

首先说价格问题。

东航和新航,即卖家和买家,都异口同声地说3.8元的价格就是合适的、也是最高价格。这对于作为买家的新航来说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只能出这个价,也认为东航只值这个价。

但对于作为卖家的东航来说,却是非比寻常的:在商业领域,那个商家不想将自己(产品)卖个好价?大家见过现实社会中有卖东西的时候自己压低价格或者坚持低价而不愿获得更多利润的企业吗?我没见过。除非这些东西不是自己的,是别人的,并且压低价格对自己有好处!否则就是损人不利己,这样的事没人会做――当然,如果是傻子的话又另外一说。更何况,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中国自己的兄弟企业、国内最大和最好的航空企业中国国航曾经与国泰航空曾经提出过更高的收购价格――每股高1港元左右。

可是,这样的事偏偏不是出在老百姓身上,而是出在掌管一个大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身上――我相信,能够站上这个位置的,应该不是傻子和笨蛋,否则负责管理东航、任用和考核东航管理层的国资委官员也太无能了。

其次说对象问题。

东新恋不是一般的交易,而是一笔跨国交易――涉及到我们的民族产业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既然这是触及到民族产业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那么就必须考虑我们国家的战略利益,就必须要维护这样的安全――我不是说与新加坡航空合作就一定会危害我们的民族产业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侵蚀我们国家的战略利益,但不损害我们的安全与战略利益是有条件的。

请大家来看看媒体的公开报道:

"新加坡方面虽然仅参股东航24%,但按照'东新合作'一系列协议条款,新航对东航发展的几乎所有重大事项都拥有非常大的话语权。比如,新航对东航总经理,对分管规划、财务、运营、营销等方面的公司领导的聘任,拥有实际上的否决权。另外,新航直接派驻12名高管进入东航关键岗位,基本上取得了对东航的实际控制权。"

"另外,在'东新合作'协议中还规定了一些排他性条款,即:东航的股权不能转让给中国的航空公司,新加坡方面的股权也不能被摊薄。"

"对此,有民航业内人士对此感到忧虑:新航实际上阻止了中国航空运输业为提高国际竞争力进行进一步重组的可能性。因为,今后东航任何重大战略行动都要符合新加坡方面的利益,否则很难实施。这会使国内有关航空公司甚至是中国航空公司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固化,中国航空运输企业'诸侯割据'局面将更加严重,那样以后就根本无法从战略上进行调控。尤其是三大航空集团如果各自都引进一家外国航空公司做股东,中国航空运输企业之间的战略协同将变得更不可能,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最终中国航空运输市场的蛋糕将被有竞争力的世界级航空公司分而食之"

除此之外,我前面的文章还提到两点:一是新加坡航空与东航在行业资源和优势上并没有什么能够形成互补的东西,只是管理和服务上新航能够为东航带来一些好处;二是东新合作不仅仅涉及到一个新航,还有一个纯粹的财务投资者――淡马锡,淡马锡的入股又能给东航带来什么呢?仅仅是资金而已――可是我们的国家并不缺钱、我们的企业也不缺钱!

这样的一种联姻,如果出在无关国家战略利益的普通行业、出现在外资企业或民营企业,我们或许不能说什么。

可是,这样的事偏偏不是出在无关国家战略利益的普通行业中的民营企业,而是出在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利益的一个国有大型航空企业――这委实太可怕了。我相信,这样的一种合作,从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谁都能看得出,国航其实比新航更合适,而且是任何一个国内航空企业、甚至是其它行业的国内企业都比新航合适!

悲哀的是,东航的管理层并没有这样考虑。东航的决策及其言行表现,不仅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商业规则和价值准则,也背离了一个国民企业必须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起码责任和义务要求。无论在哪个国家,一个国有企业、并且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型航空企业,这样的行为与姿态都可以说得上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做一件事,对于行动者来说必定是有着巨大的诱惑的。否则,谁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又怎么会置国家和民族利益于不顾?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认为:东航为其向外资转让股权辩护,而且在近年的外资并购中间,可以看到并购标的公司宁向外资出售股权,也不向内资同行出售,无疑这种行为不符合国家利益……由于不熟悉中国情况的外资在收购中国股权之后,至少在初期必须高度依赖被收购企业原有的管理层,而国内同行熟悉国内市场情况,在收购之后可以不那么依赖被收购企业原有的管理层,所以一些被收购公司的管理层,为了个人利益,宁可选择外资收购。

中国有太多类似的外资并购案例足以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多半是外资方对中方的管理层有桌面下的巨额补偿! 这正是"宁让友邦,不让家臣"屡屡发生的根源!

那么,东新跨国联姻的背后有没有这样的补偿?如果没有,东航管理层为什么要处处为新航代言?为什么非3.8港元价格不行?为什么非新航不考虑合作?我觉得,无论是国资委还是民航总局,抑或是纪检监察部门,都应该就此展开调查了。

“东新恋”事件系列评论之二:

 

目前,对于东新恋,非议最多的莫过于是东航贱卖国有资产。

然而,针对3.8港元是否涉嫌"贱卖"东航认为:国航2006年的星辰计划中将其持有的港龙股份出售给国泰时,售价的市净率为3倍;国航与国泰换股时,国泰以每股净资产1.2倍的价格出售予国航,国航则以每股净资产1.4倍的价格出售给国泰;东航以每股3.8港元出售予新航的股份,其市净率已经达到了6.4倍,说明收购价格已经很高了。

东航董秘罗祝平:"2007年5月21H股的收盘价3.73港元;2007422-521东航H30天平均价溢价的35%东航每股净资产的6倍。至于现在东航的股价,是不能向前追溯的。定价不会改变,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的信誉。你变后,如果股价再涨,你是不是还要变?另外,你说每股涨到5元,是净资产的10倍,你有什么根据?商业价格,是要有规则的!"

东航总经理曹建雄:"现在我们的股票价格涨了,才有人说我们贱卖国有资产,假如现在东航H股价格在2港元以内,还会有人说我们贱卖吗?"

东航董事长李丰华:有关的谈判进行了两年了,当谈判开始之时,东航的股价仅为2.8元。以每股3.8港元向新航及淡马锡增发股份的价格是合理的。如果要改动作价,再经由国家部门批准,到时股价又可能会改变,将再次引来批评。

对于东航的解释,笔者感到非常的可笑,也感到极度的悲哀!

国航2006年的星辰计划,首先是当时的市场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那时的中国民航业还没有当前这样的发展环境,各大航空企业自身在赢利等各方面的实力也不能与今天同日而语,更何况目前马上就要举办奥运会了,奥运会过后又是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中国的航空企业目前面临的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其次,当初的星辰计划并不仅仅是从国航自身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考虑的,很大程度上是从国家利益的高度着眼于整个民航产业的布局,即实现南北航线大联动,有利于香港保持航运中心地位,对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来说是一个重要举措,同时,也有利于巩固北京和香港作为亚太重要航空枢纽的地位。第三,星辰计划涉及中信泰富、太古集团、国泰航、国航、中航兴业五家上市公司,是一个一揽子的股权交换协议,与东新恋中的单向引进投资具有重大区别,至少有一点,换股意味着国航能分享合作方的收益,可你东航能分享新航和淡马锡的收益吗?――更不用说东新恋一成交且在新航未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下就让人家赚走80亿港元!

因此,以星辰计划中国航与国泰换股的价格来同东航向新航、淡马锡定向增发进行比较,就好像将现在的普通人家子女正常婚嫁同过去没有良心的父母为了还债或享乐而把女儿卖给地主恶霸来进行比较,根本就不具备可比性――这样的比较,我想最普通的老百姓甚至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也会觉得可笑!

至于说现在东航的股价不能追溯到与新航谈判时的股价,这在表面上看确实是一个不错理由和解释。但坚决不能作为低价成交的理由。首先,为什么一定要卖给出不起价的新航?国航也好,国泰也罢,他们能够出得起更高的价格,为什么东航一定要抵制?老百姓在卖菜卖粮的时候,也知道要卖给出价高的买者呢――只要买者不是你的仇人。其次,谈判进行了两年,那么在谈判过程中为什么不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的发展变化情况来修正谈判条件而提高筹码?为什么要将刚开始谈判时的东航股价作为两年多时间里持续不变的谈判基础?难道这两年时间里你李丰华董事长和其他东航管理者都成植物人了?要不怎么会不知道这两年间东航亏损转为盈利、股价已经上涨了?要么就是你东航管理层成员的智商比普通老百姓也要差很多――即便是再笨的老百姓在卖东西时,尚且知道决不能买家说能出多少钱就接受多少的价格呢!

最可笑的就是东航总经理曹建雄,说什么"现在我们的股票价格涨了,才有人说我们贱卖国有资产,假如现在东航H股价格在2港元以内,还会有人说我们贱卖吗?"有这样假设质问的吗?我是否也可以来几个类似的假设和质问:现在以3.8元的价格卖给新航和淡马锡,大家都认为是贱卖国有资产,但你们却说没有贱卖、说是合理的价格,假如你们没有在这场交易中获得重大的私人利益,你们还会忽视常识地说这个价格合理吗?假如你们不把国航等国内航空公司当成敌人、仇人――至少不是亲人,你们还会置国家利益和民族产业经济的安全于不顾而崇洋媚外地将他国的外资企业拉过来与他们竞争甚至排挤、杀戮他们吗?假如市场环境和自身条件随着时间变迁而出现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你们现在可以让国内所有的肉贩们按一年前的价格向我们提供猪肉吗?可以让我们像原始社会一样不用付钱就能直接取用各种食品吗?

最后,笔者再来一个"曹"式假设质问以结束本文:

假如东航的管理层成员不是白痴,还会不知道中国股市的上市企业一旦出现并购、重组等题材股价就会上涨已经成为定律了吗?

谢国忠:华尔街危机的真相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walkalone2008周维律师的博客 by walkalone2008 on 1/5/08

谢国忠:华尔街危机的真相

2007-12-29 10:27:1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进入贴吧 共 3 条   黑马推荐

  次按风暴演愈烈。

  近日,随着各大投行年报的公布,巨额次按拨备出水,全球市场的神经已相当脆弱。而高盛(Goldman Sachs)最近发布的一则研究报告则更加重了市场的担忧。

  该报告预计花旗、美林、摩根大通等机构,将继续对次按资产进行巨额拨备,拨备幅度甚至高于预期。

  而被称为"股神"的巴菲特,最近在接受外电采访时亦直言,目前仍未见到这些金融机构具有投资价值,并预计不少大型银行的盈利水平,在未来几年内都难创新高。

  这边厢,股神巴菲特迟迟不肯出手,那边厢,包括中投在内的主权财富基金又在积极逢低买入,但究竟谁对谁错,目前仍无法回答。

  但可以确信的是,时至今日,美国次按已成为全球焦点,并且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关注还将继续。

  对于次按危机发生的根源及传导机制,每位专家都有不同解释。当然,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也不例外。

  次按谁之过?

  在谢国忠看来,美国次按不仅是一个金融衍生工具创新所带来的泡沫破裂,更是反映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转向标。换句话说,应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来看美国的次按危机。

  谢国忠对本报解释说,最近几年的经济全球化引起全球收入的重新分配,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全球工厂搬到中国,第二,国际油价涨了2-3倍。在这种情况下,参与重新分配的财富已经达到了全球GDP的3%。

  在这轮重新分配中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西方尤其是美国出现收入短缺,也就是如何维持消费的问题;另一个是,发展中国家得到分配后如何扩大消费的问题。到今天,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金融业不发达,将收入转成消费存在困难,于是大量的钱就转变成了外汇储备。而在西方比如美国,由于收入短缺,人们就有借钱的欲望,所以形成金融创新高潮,出现了各种金融产品。

  一般来说,在金融领域里什么新产品都很可能变成泡沫,要等过一段时间泡沫破裂之后,沉淀下来的东西才会形成新的成熟产品,而美国次按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美国次按为什么会变成华尔街的危机?

  早在12月21日大摩第四季度报亏35.88亿美元时,谢国忠就曾对本报表示,华尔街情形并不容乐观,尤其是对大摩来说,内部危机已经相当紧迫,次按仅仅是将危机暴露而已。

  此次谢国忠进而解释说,次按之所以最终转变成华尔街的危机,主要是由于华尔街有奖金制度。据华尔街的惯例,今年赚的钱今年就发奖金,所以管理层有巨大的动力把今年的盈利做大。

  结果往往出现,公司资产质量大幅下降时,管理层自己的奖金却在大幅上升。换句话说,华尔街在这个过程中,起了转换器的作用,就是把发展中国家的收入,通过复杂的金融创新,变成了美国家庭的债务。

  但是,由于美国有破产制度,因此,当美国家庭的债务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宣布破产,所以,华尔街就承受了比较大的损失。

  "在华尔街收入不足的情况下,美国变成缺钱的地方了,要钱就要找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巨额外汇储备都变成了主权基金,所以最终要钱就只能跟主权基金要了。"谢国忠认为,说到底,最近主权财富基金纷纷入股华尔街大投行,就是世界收入重新分配后带来的连锁反应。

  华尔街下一步?

  主权财富基金是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次按危机?

  谢国忠表示,次按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其实,如果按照市值计算的话,有的银行现在可能已经没有资本了,或者已经破产了。"

  他解释说,目前给华尔街带来的损失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现在已有的损失,另外一个则是明年盈利机会的减少。

  "很多投行现在报的盈利,其实都是虚的,都是通过购买高风险的资产,自己订个价,就报盈利了,这就好像买了房子,自己报个价就算是盈利了,其实根本是虚假的。现在情况看,明年这样做的机会没有了,所以华尔街要回到去年这么高盈利水平,可能是很多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谢国忠称。

  对于明年,谢国忠并未过分悲观。他认为,2008年华尔街的盈利虽然可能比2006年差很多,但会比2007年好一些。这是因为,目前外界看到的华尔街的损失,其实是以前虚假盈利的回吐,"而明年的盈利很可能就是原本正常的盈利,也就是扣除之前自营业务的虚假成分后的盈利。"

  至于牵动全球经济走向的美国经济明年将走向何方,谢国忠坦言,美国经济明年很可能走向衰退,由此一连串曾经被掩盖的真相都会重新暴露出来,所以,明年全球经济波动会比较大,甚至大过今年。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