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四, 七月 29, 2010

一篇有关工资收入的文章_刘植荣

美国各州2万亿美元养老金亏空 政府服务机构被爆抢钱者
[ 2010年7月18日08:06 ]   来源:[ 国际金融报 ]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巴伦周刊》封面文章认为,美国各州已做出承诺的公务人员的养老福利,现在看起来像是悬于空中,时时威胁着当地未来财政健康的庞然大物。

  在人们普遍对华尔街高管继续发放高额奖金的贪得无厌怒火中烧时,大多人忽略了自己不菲的养老金面临的危险。这就是2300万在职和退休的,从警察到垃圾清理工,从经理到教师等公共服务人员从纳税人身上谋取的财富。

  约80%公务人员是每月养老金必有保障的受益者。然而,大多数为公务人员提供退休保障的纳税人得到的确是雇主给予的并不丰厚的退休福利,同时还要遭遇因熊市导致401养老账户中资产缩水的打击。

  而若公务人员能熬到退休,他们在好年景时可获得相当于在职期间最高收入75%-90%的养老金。为提高公职人员退休前一年的收入,公共机构会让他们超 时工作,并将数年内未使用的病假和带薪休假一并计入最后一年加薪计算公式内,让他们中许多人退休后的收入甚至超过了在职期间的薪酬。

  据加州财政责任基金会(CaliforniaFoundation for Fiscal Responsibility)的调查结果发现,约1.5 万名加州公务员退休后每年可获10万美元退休金,而约200位警察,消防队和学校校长等高管每年甚至可得20万美元的退休金。

  如此高额退休金让许多州和市政府财政叫苦不迭。据非党派研究机构,佩尤美国中心(PewCenter on the States)上月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包括康州、伊利诺伊和堪萨斯等8个州所能筹措的养老金仅略高于养老义务的三分之一,而另13个州不足80%。

  一些地方政府虽可通过增加物业、销售和所得税来填补窟窿,但大多数仍会努力以平衡自己预算方式削平与财政收入的巨大差额。各政府有可能在警察、火灾防 护、医保开支、教育和完善基础设施等基础服务领域大幅削减开支,以保证持续膨胀的养老开支。总之,各州和市政当局必须采取措施,因他们都有支付退休养老金 的责任。

    今后可能会有更多债务偿还违约和申请破产登记出现,让规模高达2.7万亿美元的市政债券市场充满惊恐。纳税人对此感到厌恶和出现政府破产的可能性,已让投资者对政府债券的信心出现动摇。

  养老金窟窿的规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佩尤机构的报告称规模已达4520亿美元。但该报告只涉及整个欠债规模的85%,而且还只是使用2008年中期 数字,没有考虑2008和2009年上半年熊市的巨大影响。市场暴跌约毁灭了1万亿美元的公共养老金资产,使其总市值跌至约2.7万亿美元。

  有观察者认为,州政府的养老账单最终将是佩尤机构估计数字的若干倍。担任遭受重创,资金严重短缺的新泽西州养老体系主席的对冲基金经理OrinKramer认为,若资产以市值计算,并采纳与美国企业相同的会计标准,此差距至少是2万亿美元。

  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RobertNovy-Marx和西北大学金融学教授Joshua Rauh在他们的近期研究成果中称,仅州养老计划一项短缺的资金可能就超3万亿美元,因各州养老基金是使用不切实际的8%的长期年均投资收益在计算未来养老金的现值。

  使用像投资于无风险的政府债券这类收益很低的预期收益率,在降低满足义务能力的同时,还会极大提升养老金义务的现值。但以现代投资理论分析结果看,按 当前配置方式形成的各州养老基金在未来15年内满足养老金义务的希望只有5%。目前已有旧金山湾地区的瓦列霍市(Vallejo)因无钱偿还养老负债而不 得不在2008年申请破产。

  包括纽约、内华达和新泽西等在内的若干州试图采取提高退休年龄、削减养老受益规则、提高员工养老金缴纳比例、遏制退休前一年快速加薪,以及将公职人员 的养老计划转为成本较低的企业定期缴纳方式(defined-contributionplans)进行改革。但这只对新员工有影响,远水救不了近火。

  据联邦劳工统计局(Bureauof Labor Statistics)最新薪酬调查结果表明,州和地方政府公职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远超私营企业的 相对应者,两者为每小时26.11对19.41美元。在包括养老、医保等各种福利后的公职人员工资水平达每小时39.60美元,而私人业为27.42美 元。

  近期加州一位新闻记者撰写了一本名为《抢钱者(Plunder!)》的书籍,详细陈述了政府公共服务机构是如何利用各种手段盗取丰厚的退休受益,其最 简单易行的就是大幅提升欲退休者前一年的收入。加州警察、消防队员和狱警在退休前一年通常会开始逐级提高加班时间。他们在退休前一年的各项收入都会用在计 算未来每月退休金公式内。

  此外,退休公职人员以顾问身份重返原工作职位时仍可获得全额养老金。他们还可出任另一份公职,为另一份养老积攒数额。有关公共机构劫持经济的各种版本的故事在美国流传很普遍。(皖东)

美国各州2万亿美元养老金亏空 政府服务机构被爆抢钱者_保险新

美国各州2万亿美元养老金亏空 政府服务机构被爆抢钱者
[ 2010年7月18日08:06 ]   来源:[ 国际金融报 ]     双击自动滚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巴伦周刊》封面文章认为,美国各州已做出承诺的公务人员的养老福利,现在看起来像是悬于空中,时时威胁着当地未来财政健康的庞然大物。

  在人们普遍对华尔街高管继续发放高额奖金的贪得无厌怒火中烧时,大多人忽略了自己不菲的养老金面临的危险。这就是2300万在职和退休的,从警察到垃圾清理工,从经理到教师等公共服务人员从纳税人身上谋取的财富。

  约80%公务人员是每月养老金必有保障的受益者。然而,大多数为公务人员提供退休保障的纳税人得到的确是雇主给予的并不丰厚的退休福利,同时还要遭遇因熊市导致401养老账户中资产缩水的打击。

  而若公务人员能熬到退休,他们在好年景时可获得相当于在职期间最高收入75%-90%的养老金。为提高公职人员退休前一年的收入,公共机构会让他们超 时工作,并将数年内未使用的病假和带薪休假一并计入最后一年加薪计算公式内,让他们中许多人退休后的收入甚至超过了在职期间的薪酬。

  据加州财政责任基金会(CaliforniaFoundation for Fiscal Responsibility)的调查结果发现,约1.5 万名加州公务员退休后每年可获10万美元退休金,而约200位警察,消防队和学校校长等高管每年甚至可得20万美元的退休金。

  如此高额退休金让许多州和市政府财政叫苦不迭。据非党派研究机构,佩尤美国中心(PewCenter on the States)上月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包括康州、伊利诺伊和堪萨斯等8个州所能筹措的养老金仅略高于养老义务的三分之一,而另13个州不足80%。

  一些地方政府虽可通过增加物业、销售和所得税来填补窟窿,但大多数仍会努力以平衡自己预算方式削平与财政收入的巨大差额。各政府有可能在警察、火灾防 护、医保开支、教育和完善基础设施等基础服务领域大幅削减开支,以保证持续膨胀的养老开支。总之,各州和市政当局必须采取措施,因他们都有支付退休养老金 的责任。

    今后可能会有更多债务偿还违约和申请破产登记出现,让规模高达2.7万亿美元的市政债券市场充满惊恐。纳税人对此感到厌恶和出现政府破产的可能性,已让投资者对政府债券的信心出现动摇。

  养老金窟窿的规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佩尤机构的报告称规模已达4520亿美元。但该报告只涉及整个欠债规模的85%,而且还只是使用2008年中期 数字,没有考虑2008和2009年上半年熊市的巨大影响。市场暴跌约毁灭了1万亿美元的公共养老金资产,使其总市值跌至约2.7万亿美元。

  有观察者认为,州政府的养老账单最终将是佩尤机构估计数字的若干倍。担任遭受重创,资金严重短缺的新泽西州养老体系主席的对冲基金经理OrinKramer认为,若资产以市值计算,并采纳与美国企业相同的会计标准,此差距至少是2万亿美元。

  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RobertNovy-Marx和西北大学金融学教授Joshua Rauh在他们的近期研究成果中称,仅州养老计划一项短缺的资金可能就超3万亿美元,因各州养老基金是使用不切实际的8%的长期年均投资收益在计算未来养老金的现值。

  使用像投资于无风险的政府债券这类收益很低的预期收益率,在降低满足义务能力的同时,还会极大提升养老金义务的现值。但以现代投资理论分析结果看,按 当前配置方式形成的各州养老基金在未来15年内满足养老金义务的希望只有5%。目前已有旧金山湾地区的瓦列霍市(Vallejo)因无钱偿还养老负债而不 得不在2008年申请破产。

  包括纽约、内华达和新泽西等在内的若干州试图采取提高退休年龄、削减养老受益规则、提高员工养老金缴纳比例、遏制退休前一年快速加薪,以及将公职人员 的养老计划转为成本较低的企业定期缴纳方式(defined-contributionplans)进行改革。但这只对新员工有影响,远水救不了近火。

  据联邦劳工统计局(Bureauof Labor Statistics)最新薪酬调查结果表明,州和地方政府公职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远超私营企业的 相对应者,两者为每小时26.11对19.41美元。在包括养老、医保等各种福利后的公职人员工资水平达每小时39.60美元,而私人业为27.42美 元。

  近期加州一位新闻记者撰写了一本名为《抢钱者(Plunder!)》的书籍,详细陈述了政府公共服务机构是如何利用各种手段盗取丰厚的退休受益,其最 简单易行的就是大幅提升欲退休者前一年的收入。加州警察、消防队员和狱警在退休前一年通常会开始逐级提高加班时间。他们在退休前一年的各项收入都会用在计 算未来每月退休金公式内。

  此外,退休公职人员以顾问身份重返原工作职位时仍可获得全额养老金。他们还可出任另一份公职,为另一份养老积攒数额。有关公共机构劫持经济的各种版本的故事在美国流传很普遍。(皖东)

记者通缉门另有重大隐情:三亿元土地纠纷引发的硝烟_财经_凤凰

记者通缉门另有重大隐情:三亿元土地纠纷引发的硝烟

2010年07月30日 04:27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4

刘华,蒋慧燕

凯恩集团全国通缉记者案件,并未因7月29日上午10时,浙江省遂昌县公安局依法撤销对《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采取刑事拘留的决定而烟消云散。

相反,7月28、29日,本报记者连续采访了凯恩集团董事长王白浪及弟弟王静波、线人翁安余家属、王白浪神秘合作伙伴周京长及哥哥周雪长等多位此案核心人物,发现“通缉门”事件另有重大隐情,且扑朔迷离。

在初步证实了王白浪存在部分问题的同时,记者发现,一个案值高达3亿元的商业纠纷案件,与凯恩集团、线人翁安余所在公司紫晶置业、王白浪合作伙伴周京长等,都存在种种微妙的争斗关系,这构成了“通缉门”背后幽深的巷道。

29日中午12时,凯恩集团董事长王白浪在此案之后首次接受本报的采访;下午14时,此案重要线人,杭州紫晶置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翁安余被遂昌公安局释放,但仍然处于取保候审状态。

“我们是在仇子明发表报道之前就报案了,并非是针对记者个人的报复行为。”王白浪如此辩解,同时提出此前媒体对凯恩的报道,与事实存有出入。他针对“侵吞国有资产”、“涉嫌操纵股价”、“涉嫌关联交易”等问题,提供了21份书证作为回应与澄清。

但事件的另一方,则有着完全不同的说法。

而一切真相的突破口,似乎都因为财务总监的重要位置,而集中于线人翁安余一身。

神秘的合作伙伴

除了被通缉记者仇子明外,线人翁安余的被捕,成为此事件最为重要的关键点之一。

记者了解到,翁安余是在此前的27日中午,因同样的“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在办公室被杭州小营派出所民警传唤,并于当天晚上带到遂昌正式刑拘。

翁安余的职务身份,是杭州紫晶置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也正是他,为仇子明提供了大部分凯恩集团的相关材料和举报证据。那么,周京长的杭州紫晶置业和王白浪的凯恩集团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翁安余为何要积极举报凯恩集团呢?

“周京长想抢走我们的一块地!”王白浪的胞弟王静波对记者说。

而周京长的哥哥周雪长,也向记者透露,两大家族企业的确存在严重的商业纠纷,但已经进入法律程序的事,不必细说。

本报记者经过深度调查发现,杭州紫晶置业有限公司与王白浪的凯恩集团,存在复杂的业务合作关系,也存在严重的商业纠纷。在这背后,是杭州紫晶控制人周京长和凯恩集团控制人王白浪两位商界大腕之间的恩恩怨怨。

实际上,周京长和王白浪,不仅同是丽水遂昌县人,而且也是多年的合作伙伴。

“他很聪明,人际关系非常厉害。”这是杭州房地产业对周京长的评价。周京长1964年出生于遂昌县石练镇,1983年中专毕业分配到遂昌县农业局工作,后调入县土管局,相继担任土地规划整理办公室主任和副局长等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1998年5月周京长因遭举报而被免职。同年8月,因指使他人胁迫殴打县国土局干部谢世俊被判处拘役6个月,缓刑一年。此后,周京长离开遂昌转战杭州,先后在杭雪房产、亚细亚房产等公司任职,并完成了初步资本积累。

2000年初,在周京长的促成下,凯恩集团和杭州滨江区政府签订了《总部迁建协议书》,凯恩以每亩30万元的价格,购买滨江区20号地块,作为凯恩集团的总部大楼用地,总地价为467.1万元。但后来,该地块因故迟迟未能动工。

五年之后,王白浪和周京长都想将此块土地盘活。于是,2005年的4月12日,王白浪安排弟弟王静波与周京长两人各出资1000万,成立杭州凯恩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凯恩投资)。虽然双方各占50%的股份,但由周京长出任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公司法人章和财务印章等也均由周京长掌控。

而王静波用于成立凯恩投资的1000万元注册资金,便是《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在报道中质疑的“收购款迷踪”事件。仇子明怀疑,王白浪通过张陆根、顾飞鹰等亲信的操作,将凯恩股份[12.90 -1.00%]的1100万元转到了王静波的银行账户上,并由王静波注资成立了凯恩投资。

2005年8月5日,凯恩投资与法国华[0.19 2.76%]侨程国良签订了《联合开发协议书》,约定由程国良出资3000万元,与凯恩投资联建滨江区20号地块。但没过多久,20号地块就因为闲置太久未动工建设,而被滨江区政府收回。

人脉深厚的周京长长袖善舞。很快,2006年7月,凯恩投资又竞得滨江区的杭储出(2006)第12号地块,每亩出让价格为338万。2007年1月11日,凯恩投资按合同支付了全部土地出让金近4000万元。

随着滨江地区楼市日趋火爆,该地块市值很短时间内已经悄然增值为3亿元。

3亿元商业纠纷案

然而,一件“偶然”事件,改变了王白浪和周京长原本良好的合作关系。

一家名为杭州市金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金座公司)的企业,向杭州市国土局申领了滨江区第12号地块的土地权属证书,而且取得了相关开发批文。

本来是凯恩投资的12号地块,怎么会突然归于金座公司名下?王静波紧急向有关职能部门了解核实,发现了一份《凯恩投资关于同意成立金座公司的股东会决议》。

该股东会议决议显示,2007年1月15日,凯恩投资王静波和周京长两位股东一致决议成立杭州金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其中凯恩投资出资额800万元占股80%,自然人许明出资200万占股20%,公司法人代表为周京长,并将12号地块项目开发调整至金座公司。

王静波发现,这位神秘的自然人股东许明,恰恰是周京长的秘书许以珂的父亲。而更蹊跷的是,作为股东,王静波并不记得和周京长开会成立金座公司的事,甚至股东会决议上“王静波”的签名,也是周京长私自伪造的。

据此股东会议决议,凯恩投资向杭州市国土局申请将12号地块调整至金座公司,并于2007年2月1日完成了相关的土地受让方调整手续。

王静波认为,该“股东会决议”上的也是周京长伪造的自己的签名。周京长自己给自己开了两次“股东会”,并炮制编造了纪要文书,将公司重要资产转移到自己名下。

然而,记者在周京长处,又听到了截然不同的说法。

“凯恩投资不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必须依法成立项目公司才能运作12号地块。”周京长对记者说,当初他邀请王家兄弟一起合作经营遭拒绝,但对方同意 出具公司决议时股东签名可让人代签。于是,他便邀请了朋友许明专门合资成立了项目开发公司金座公司,并将12号地块调整到金座公司名下。

“竞拍土地和成立金座公司,都需股东会决议。但两次会议王静波都没来参加,都叫别人代他签名的。可现在他却指责成立金座公司的股东会决议是假的。”在记者面前,周京长觉得自己有些冤。

谁是说谎者

此外,王静波向记者透露,他经过认真核查,又发现了一份签署于2005年8月15日的股东会议决议。在这份股东会议决议里,股东以表决的形式一致通过:同意公司将4500万元的资金无偿捐赠给紫晶投资公司,同意紫晶投资公司将4500万元转入“资本公积”科目。

而周京长则认为,是王白浪和王静波兄弟,在从凯恩集团抽资1000万元之后,很快就又将资金抽离。给凯恩投资的经营造成了很大不便。为此,他才利用自己的另外两个公司紫晶房产和紫晶投资进行运作,筹集了开发12号地块的所需资金。

据记者调查,周京长的紫晶房产,主要负责金座大酒店[12.40 0.98%]的基建项目。2005年8月15日一天之内,紫晶房产以往来款名义将4500万元划至凯恩投资,又将这4500万元迅速“赠予”紫晶投资。而这个无偿受赠4500万元的紫晶投资公司,系周京长与哥哥周雪长于2005年7月27日刚刚投资成立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00万元,其中周京长出资1800万元占90%,担任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2007年开始,杭州楼市迎来了一番暴涨,12号地块迅速增值。周、王之间的纠纷也由此爆发。11月份,王静波以周京长伪造股东会决议签名为由,向 上城区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要求法院判决金座公司的成立无效,停止将12号地块转移到金座公司的非法行为。此后,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以诉讼为由,冻 结了12号地块的一切开发手续。

上城区法院审理认为,本案所涉及的签名问题“存在瑕疵”,但从该公司股东决议的两项内容上来看,均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因此当庭驳回了王静波的诉讼请求。一审判决后,王静波不服,又向杭州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2009年5月12日,杭州市中级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法院认为,王静波关于“股东会在召集程序和表决方式上明显不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 不属于《公司法》意义上股东会决议的诉求”,无法依据《公司法》有关股东会决议瑕疵救济的规定对其效力作出判断,缺乏前提和基础,因而对王静波的上诉请求 不予支持。

紧接着,周京长向杭州上城区公安分局报案,称王静波抽逃1000万元注册资本。此事件,即为仇子明在报道中披露的—— “王白浪用凯恩集团的1000万元注册公司,又迅速抽离”的事件。但本报记者从杭州市上城区公安分局获得的一份“撤销案件决定书”显示,2008年6月 17日,公安机关经调查认为“王静波涉嫌抽逃出资案,因无犯罪事实,决定撤销此案”。

就在本报记者对王白浪、王静波的采访中,王氏兄弟告诉记者,这1000万元恰恰是周京长通过凯恩集团挪用的,因为当时周的资金不够,只能通过凯恩集团进行筹款。

“2005年4月25日,周京长先从凯恩投资划款500万元到了凯恩集团,然后凯恩集团应周京长的要求,凑齐了一笔2000万元的款项于5月11日划至周京长本人控股的杭州杭雪房地产有限公司账户。”王静波说。

“而这个杭州杭雪房地产公司,后来改名了,就是现在的杭州紫晶房地产有限公司。紫晶置业公司拥有紫晶房产57%的股权。”王静波说:“线人翁安余,现在就是杭州紫晶置业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他是周京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