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二, 十一月 03, 2009

钱学森病榻上坦陈教育弊病


人 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10月31日逝世。当晚,在钱老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两千多名同学自发聚集在闵行校区学森路上,举行了一场庄重而富 含真情的追思会――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的学森路命名于2007年,用以表彰钱学森学长的卓越贡献,激励学子见贤思齐,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日,西安 交通大学举行悼念会,学生们呼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继承钱学森的科学精神,继承交大的优良文化传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报效祖国"。


是的,青年学子当学习、继承钱学森的科学精神。可是,学习与继承从来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这两天来,翻阅钱老近几年见诸报端的消息,我一直在想,今天的大学 生们,有学习与继承的愿望,但有学习与继承的可能以及实际效果吗?换言之,今天中国的教育,能否再培养出钱学森一样的杰出人才?

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10月31日逝世。当晚,在钱老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两千多名同学自发聚集在闵行校区学森路上,举行了一场庄重而 富含真情的追思会――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的学森路命名于2007年,用以表彰钱学森学长的卓越贡献,激励学子见贤思齐,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日,西 安交通大学举行悼念会,学生们呼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继承钱学森的科学精神,继承交大的优良文化传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报效祖国"。 是的,青年学子当学习、继承钱学森的科学精神。可是,学习与继承从来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这两天来,翻阅钱老近几年见诸报端的消息,我一直在想,今天的大学 生们,有学习与继承的愿望,但有学习与继承的可能以及实际效果吗?换言之,今天中国的教育,能否再培养出钱学森一样的杰出人才? 不妨先重温一下钱老的话语。2005年7月29日,病榻上的钱学森向温家宝总理坦诚相告,"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 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他说,"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我忧虑的 就是这一点。"对于现行教育制度,钱老说:"现在的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老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教育是不行的,教材不是主要的,主要 是教师。" 四年转瞬即逝。钱老的话,要是放在当今任何一个论坛上说,都会成为"新闻",都会引来热议,都会被认为"切中时弊"、"说出大家的心里话"――这不是中国 教育的幸事,这只能表明,教育的现实没有发生好转:有不少大学领导在各种场合说,过去十年是大学发展最好的时期,可是,有一所大学像钱老希望的那样,"能 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
不妨先重温一下钱老的话语。2005年7月29日,病榻上的钱学森向温家宝总理坦诚相告,"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 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他说,"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我忧虑的 就是这一点。"对于现行教育制度,钱老说:"现在的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老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教育是不行的,教材不是主要的,主要 是教师。"

四年转瞬即逝。钱老的话,要是放在当今任何一个论坛上说,都会成为"新闻",都会引来热议,都会被认为"切中时弊"、"说出大家的心里话"――这不是中国 教育的幸事,这只能表明,教育的现实没有发生好转:有不少大学领导在各种场合说,过去十年是大学发展最好的时期,可是,有一所大学像钱老希望的那样,"能 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吗?那种被钱老明确指出"不行的"教育,有所改善了吗?是不是依旧是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老师教什么,学生 就学什么呢?


国之内,就只有了一所学校,也只有一个校长。大学千校一面,中学也是千校一面,学校办学没有特色,学生又何来个性与创见呢? 要回答钱老的"大问题",对新部长来说很难也很简单。所谓难,就是很多教育的问题并非一人之力可以改变,比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校领导级别问题;高 考改革打破集中录取制度问题;教育资源的配置模式调整问题;这需要面对既得利益的压力,同时需要构建新格局的智慧。所谓简单,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明确自 身的责任,不是牢牢掌握权力,并制造权力、变现权力,而是机智地放权,把办学权交给学校,把评价权赋予社会与受教育者,以及更充分的服务,信息公开、管理 透明。在这样的管理架构下,教育部门不那么繁忙地发通知、文件,召开会议,制造奇闻,让高校和教师、学生有多一点办学的自主空间、想象空间,教育也就"无 为而治"了。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真正以钱老为榜样,见贤思齐。

在这样的教育与大学环境中,我很想问大学生们,你们能学习钱老,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创见,敢于批评今天你所处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吗?再问 中学生,你可以不背标准答案,不按范文、不主题先行来写作文吗?当然,让学生们回答这样的问题实在难为他们了。这样的问题,更适合向教育官员和大学领导、 中小学教育者们提出,你们给学生们这样的教育环境了吗?


始于去年10月的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有很大一个责任,就是要回答钱老提出的"大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先后两次发表重要文章,谈 到教改的深层次问题,希望把学生从作业中解放出来,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教育要由懂得教育的人来办。可以说,我国接下来的教育发展,已经不能再满足于教育 规模的扩大,数量的积累,用简单的规模和数量指标,所谓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世界第五(对应能力也世界第五)、基础教育也列世界前 列等等来展示教育的政绩,而应该真正重视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

就在钱老逝世的当天,我国教育部发生重大的人事变化,袁贵仁接替担任部长6年之久的周济出任教育部部长。在坊间陆续传出教改纲要即将公布的消息时,教育主 管部门发生这样的人事变化,给予了公众很多的想象空间。过去多年来,我国教育部是十分繁忙的,大到全国各高校的办学质量,教育部要派专家一校一校亲历评 估,此谓声势浩大的本科教学评估;中到大学生就业,教育部门要出台规定,规定就业率不达到某个指标就将专业停办、减招;小到学生怎么上课,比如跳集体舞、 唱京剧、长跑,都要去指点。在这样的管理之下,有专家称,全国之内,就只有了一所学校,也只有一个校长。大学千校一面,中学也是千校一面,学校办学没有特 色,学生又何来个性与创见呢?


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吗?那种被钱老明确指出"不行的"教育,有所改善了吗?是不是依旧是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呢? 在这样的教育与大学环境中,我很想问大学生们,你们能学习钱老,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创见,敢于批评今天你所处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吗?再问 中学生,你可以不背标准答案,不按范文、不主题先行来写作文吗?当然,让学生们回答这样的问题实在难为他们了。这样的问题,更适合向教育官员和大学领导、 中小学教育者们提出,你们给学生们这样的教育环境了吗? 始于去年10月的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有很大一个责任,就是要回答钱老提出的"大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先后两次发表重要文章,谈 到教改的深层次问题,希望把学生从作业中解放出来,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教育要由懂得教育的人来办。可以说,我国接下来的教育发展,已经不能再满足于教育 规模的扩大,数量的积累,用简单的规模和数量指标,所谓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世界第五(对应能力也世界第五)、基础教育也列世界前 列等等来展示教育的政绩,而应该真正重视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 就在钱老逝世的当天,我国教育部发生重大的人事变化,袁贵仁接替担任部长6年之久的周济出任教育部部长。在坊间陆续传出教改纲要即将公布的消息时,教育主 管部门发生这样的人事变化,给予了公众很多的想象空间。过去多年来,我国教育部是十分繁忙的,大到全国各高校的办学质量,教育部要派专家一校一校亲历评 估,此谓声势浩大的本科教学评估;中到大学生就业,教育部门要出台规定,规定就业率不达到某个指标就将专业停办、减招;小到学生怎么上课,比如跳集体舞、 唱京剧、长跑,都要去指点。在这样的管理之下,有专家称,全

要回答钱老的"大问题",对新部长来说很难也很简单。所谓难,就是很多教育的问题并非一人之力可以改变,比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校领导级别问题;高 考改革打破集中录取制度问题;教育资源的配置模式调整问题;这需要面对既得利益的压力,同时需要构建新格局的智慧。所谓简单,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明确自 身的责任,不是牢牢掌握权力,并制造权力、变现权力,而是机智地放权,把办学权交给学校,把评价权赋予社会与受教育者,以及更充分的服务,信息公开、管理 透明。在这样的管理架构下,教育部门不那么繁忙地发通知、文件,召开会议,制造奇闻,让高校和教师、学生有多一点办学的自主空间、想象空间,教育也就"无 为而治"了。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真正以钱老为榜样,见贤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