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四, 二月 26, 2009

钱钟书的嫖与文怀沙的腥




李辉对于文怀沙劣迹的披露,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然而,此事件只是一个楔子,它
必将开启人们,对于"国学"和"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一系列批判性反思。
  
  不管李辉有没有做这篇文章,对于我们这个缺乏知识(学)传统和批判精神的社会,
这样的反思还是越早越好。李辉的幸运是,他找对了攻击的靶子:文怀沙。由于后者的特
殊历史背景(横跨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政治面貌(与之交往的多半是政要、名流,如
毛/泽/东、柳亚子、郭沫若、胡/耀/邦、钱锺书、陈省身等等)、学术地位(社会将其誉
为"国学大师")、个性特征(不甘寂寞、色心不死)等等,文怀沙造假事件也质疑了中
国社会的一个更大的问题:传统文化的"道统"、"学统"与"政统"究竟还有多少价值
?当前的知识分子究竟能够为我们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在对文怀沙造假事件的社会反应中,毁文者居多,誉文者寥寥。其中,本人比较赞赏
与文怀沙是好友的葛红兵教授的看法,他提出,对待文怀沙,我们需要宽容和忏悔,并坦
言: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罪的。然而,本人认为,更应该理性地对待,以便还原或者重新解
读历史的真面目。为此,我们需要像做学问那样抽丝剥茧,各个击破,从与文怀沙交往的
人群中发现一些其为人为学的真实面目。以下,就文怀沙的学品兼人品问题,与钱锺书作
个世俗的比较(因为高雅的本人不懂),谈些浅见。(所涉资料,均来自网络,恕不一一
注明出处。)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又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钱钟书与文
怀沙,两个人关系好起来的时候可谓形影不离,但是一旦坏起来就形同陌路。为什么会这
样?一定是由于共同的爱好和悬殊的志趣使然。
  
  能够交朋友的,往往是由于生活中有着世俗的"共同语言",关键不在于真才实学的
多少。钱钟书与文怀沙,都生于1910年――按照后者造假的说法,时代背景大致相同,两
人都在学术界"混"得了一定名声,具备了交朋友起码的条件。
  
  钱钟书一心做学问,因此桀骜不驯,蔑视权贵,比较理想主义,对于世俗多半持批判
态度。而文怀沙尽管是学问上的杂家,但是并不专精,且此人一向攀附权贵,他巴不得世
俗生活能够出现"腥臊并卸"、"阴阳易位"(屈原《涉江》)的局面,以便自己浑水摸
鱼。
  
  此公是钻营高手,一方面以屈子自勉,一方面却蝇营狗苟,且擅长巴结逢迎。这样的
人尽管张狂而且人格分裂,但却往往"朋友"很多。人格分裂的人,往往在说话的时候灵
光乍现,听起来好像亦不乏思想。这对于清高孤傲,尖酸刻薄,不喜交际,曲高和寡的钱
锺书来说,正是他所需要和弥补的。因此,钱钟书曾经赠给文怀沙一首诗,诗中有"非陌
非阡非道路,亦狂亦侠亦温文"一联,这算是对文怀沙某方面比较确切的刻画。据说,此
联现在仍然挂在文怀沙的家中。
  
  为此,我们可以简单地初步概括钱锺书与文怀沙交往的共同起点:喜欢骂社会、讥讽
人物,尽管两人的动机和出发点不尽相同。然而,两个人之间能够建立起亲密关系,一定
还有更多的生活细节上的联系。男人之间在一起,往往谈女色。对女色的关注是人性的体
现,也是进一步交往最好的桥梁。它可以在人性的表面上,填平高雅与低俗的鸿沟。
  
  钱锺书与文怀沙都是"春药大师"。文怀沙已经被曝曾经"给高层卖春药",而"一
位文坛耆宿"则很钦佩钱锺书"深谙炮制春药的配方"。我们可以猜测,钱锺书与文怀沙
在炮制春药上一定是棋逢敌手,曾经私下里切磋过很多回合。然而,两人毕竟是不一样的
好色。钱锺书好色是社会的、向下的、干净的,而文怀沙好色则是政治的、向上的、淫乱
的。
  
  钱钟书对淫书有特别的兴趣,他读过的淫书远不止40本,而且经常为别人开具淫书书
目。钱的手稿《容安馆札记》"涉及的性话题是空前的"。在河南信阳干校的时候,钱钟
书常在晚饭后开设讲座,叙述他在巴黎嫖妓的种种风情,以及如何让夏娃坐在透明的玻璃
马桶上,侧目观赏她的下身。本人的一个经商的朋友曾经在本地接待过钱锺书,某晚给他
安排了两个女孩子留宿,钱锺书笑纳。看了更多的资料,印象是钱锺书乃"性情中人"而
已,无他。
  
  文怀沙则不一样。他是见缝插针的"老色鬼"。借着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获取女色
,就是玩弄。1964年文怀沙被关进监狱,其罪详情为:自五十年代起冒充文化部顾问,称
与周/恩/来、陈/毅很熟,与毛/主/席谈过话,以此猥亵、奸污妇女十余人。因此,周/恩
/来曾经怒叱其为"文化流氓"。下面的两件事可见一斑:(1)1996年的时候,北京的一
个玩旧体诗的小女子把她的半裸照送给了文公,文公放在枕边,以为入梦之媒。97年,天
津一个玩旧体诗的小女子来京索字,文公又垂涎三尺,谈不多时便要佳人留宿。(2)梅兰
芳的高足言慧珠出访日本,从日本给文带了一双袜子。文怀沙在办公室里却大声对所有人
说:"言慧珠言老板,从日本给我带回了一双袜子,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蹂躏
我吧!你践踏我吧!"
  
  文人一旦好到了"色"的程度,就会忘乎所以地相互吹捧。首先,钱锺书罕见地赞誉
文怀沙。据说,钱这样高度颂扬文:"腹中空空的人,因你不留情面而恨你,有真才实学
的人,因你的举荐和点化而感激你,才学的高低与赞毁你的程度成正比例。庸人骂你什么
也不是,能人大贤就把你比做圣人,他们说的都不对!你是一块石头――是试金石!你名
怀沙,眼中却不揉一粒沙子。"在《文怀沙先生像赞》中,钱锺书写道:"文子振奇越世
,范生超诣传神。画品居上之上,化人现身外身。"
  
  因此,钱锺书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文怀沙说:"读书人分为四种,一是从不通到不
通;二是从通到不通;三是从不通到通;第四种最罕见――是从通到通,天纵之资是也,
钱默存其学也博。"文怀沙这样"夸奖":"《谈艺录》是《管锥编》的先驱之作,我们
可以领略著者钱锺书先生学贯中西之学。他被视为20世纪的一代硕儒是毫不奇怪的。读钱
先生书最令人受益的是:使人感到'学,然后知不足'。默存公其'学'也博。""钱对
我维护备至,劝我要慎蓄锋芒……"
  
  据说,钱锺书及其夫人杨绛二人一度引文怀沙为知己。1963年2月27日杨绛写给文怀沙
的信云:"锺书每日必念你至少三遍,「爱而'打彭'之」……"。(注:"打彭"即"
开玩笑"。)这种"友谊"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很多人都知道,文怀沙曾经是钱锺
书府上的常客。钱先生身边的人都有印象,当时钱老对此公奖许有加。
  
  然而,好景比较不能长久,因为"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人的一生中,真正的知己
是可遇不可求的。没有共同的志趣,友谊一样要破灭。钱锺书是一瓶醇厚甘冽的老酒,而
文怀沙却是半瓶荤腥的水醋。文先生肚子里的货色倒空之后,钱锺书也就不肯再同他交往
下去了。于是,文公立刻转过头来说钱先生的玩意不行,最终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作践
他人。
  
  于是,文怀沙搬出自己杜撰的"学兄"鲁迅贬抑、攻击钱锺书。文怀沙说:"鲁迅既
有学问也有见识,而不是有学无识。"他认为,"中国有许多饱读诗书的文化人,虽然读
破万卷书,但并无见识,而鲁迅把学和识结合得完美,并把它变成行动。"此公直截了当
地说:"我所说读破万卷书,但并无见识的文化人是指钱锺书。"
  
  类似的说法还有:"我和钱锺书是好朋友,我很了解他,他书读得很多,很博学,但
缺少见解,他总是客观的,带点讽嘲性,却没有爱得那么深沉。""钱锺书的主要学术著
作《管锥编》又是拉丁文,又是希腊文,运用了几种语言,读者就算全部读下来也不一定
看得懂。鲁迅被一些人评为刻薄,是因为他爱得深沉,他爱自己的民族,恨铁不成钢,他
看问题很尖锐,尖锐得叫人受不了。钱锺书是博学,读得很多,但他像图书馆一样,卖弄
他的学识,卖弄的痕迹可以看到,鲁迅则是个拥有卓越见识的人,两个人不能比。"
  
  不管文怀沙如何攻击钱锺书,也不管钱锺书的学问究竟有多深、多少社会价值,我们
可以负责任地断定:钱锺书是真正的学者,是学品高尚之人,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
精神,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具备知识分子品格的人,是对中国学术、中国社会有重要贡献的
人。而且终生矢志不渝,孜孜以求真学问。相比之下,文怀沙则是一个各个方面不折不扣
的投机分子。这样的人,能够依靠权贵,钻营于社会,并以"国学大师"的面目示人,且
被骗拜倒在其脚下者流不可胜数,实则是中国之不幸。
  
  1988年,一位领导曾经赠诗《致文怀沙先生》:"骚作开新面,久仰先生名。去岁馈
珠玉,始悟神交深。君自九嶷出,有如九嶷云。明知楚水阔,苦寻屈子魂。不谙燕塞险,
卓立傲苍冥。闭户惊叶落,心悲秋草零。心悲不是畏天寒,寒极翻作艳阳春。艳阳之下种
桃李,桃李芬芳春复春。哲人畅晓沧桑变,一番变化一番新。如今桃李千千万,春蕾一绽
更精神。"
  
  文怀沙已经声誉冲天,不知道他能否意识到"如今桃李千千万,春蕾一绽更精神"的
更多含义。"国学"、"国学大师"的争论可以休矣!中国的希望在于吐故纳新。当然,
文怀沙过去的历史是一笔值得保护的"文化遗产",同时,现在的他也是我们社会的一面
镜子。也许,正是他的不甘寂寞,才让我们能够同情他,理解他,与此同时,我们才有机
会进行更加深刻的反省。
本文链接: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324219

文怀沙的回应

昨晚10点左右,国学大师文怀沙通过香港某网站发表了亲笔书写的声明,算作对"炮轰事件"的首次回应,全文共200余字: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我诞生于忧患频连之己酉腊月初五,即阳历一九一零年一月十五日,其它歧说,俱不足信。后世史家当以此为据,无 劳辨析,此哀言也;亦善言也。自揆平生碌碌,泰半荒度。堪留赠后贤及我不认识之子孙,已公开刊布者有:"正清和"三十三字真经及《四部文明》二百卷(约近 一亿四千万言)。知我,罪我,有书为证,乌足道?"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如是而已。

  文章一头一尾均盖有文怀沙的印章,落款为燕堂文怀沙,二OO九年二月二十日。

在外蒙古独立问题上苏联对中国的立场(ZT)


 

16世纪开始,沙俄经营西伯利亚,与外蒙古地区开始往来。1727年中俄签定的《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界约》(合称《布连斯奇条约》),肯定蒙古属于中国。

沙俄则取得了在恰克图和外蒙古地区通商贸易的特权。

1854年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说中国一旦发生政变,也不应容许中国新政府把权力扩张到蒙古,在这种情况下,蒙古应受到俄国保护

在沙俄和清朝政府签订的多数不平等条约中,都有关于俄国在蒙古利益的条款。在这段期间,俄国极力推进和蒙古各部的经济、文化和军事交流。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之后其政府在1917年和1919年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事实上继续支持外蒙古独立。

苏维埃俄国在1919725日发表对蒙古的声明《中俄声明》。称外蒙古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要求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19117,由于俄国白军与红军均陷入苏联国内战争而无暇顾及外蒙古,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和政府首脑段祺瑞遂决定出兵外蒙,派徐树铮率兵进入外蒙古库伦,挟持内阁理巴德玛多尔济,软禁哲布尊丹巴活佛,并召陈毅回京,全面否定《中俄声明》。

同年1117日,外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呈请废除俄蒙一切条约,蒙古全境归还中国。南方孙中山护法军政府亦致电庆贺。

1122日以《中国大总统公告》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恢复旧制。同时取消《中俄声明》和《恰克图协定》,北京政府在库伦设立中华民国西北筹边使公署,由徐树铮部在外蒙古驻防。

孙文因此赞扬徐树铮:徐收回蒙古,功实过于傅介子、陈汤,公论自不可没!但此举使中国失去了外蒙古上层王公的人心。

1919年牧民出身的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寻求共产国际的帮助建立独立的蒙古国。1920年在列宁的帮助下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组建了蒙古的共产党,即蒙古人民党。

192079日,段琪瑞下台,徐树铮率军返回内地,旋遭通缉,逃入日本使馆。库仑仅留守部份兵力。1921211日,苏联国内战争期间,白俄恩琴的军队在日本关东军的支持下攻入库伦。

中国驻军撤离库伦,一部分返回内地,一部分在高在田的率领下转移到买卖城,准备再战。

318日,蒙古人民党军队在苏联红军的支持下攻占买卖城,击败了当地守军。由于中国国内处于第一次直奉战争前夕,各派军阀无暇分身,只得坐视外蒙古地区的军事冲突。

苏联红军于于525日派兵侵入蒙古,76日开入库伦,恩琴被俘。1921711日,外蒙古建立亲苏的君主立宪政府。1125日外蒙古建立人民革命政权,并与苏联在1922年订立了《苏蒙修好条约》。

北洋军阀各派系,如段祺瑞、张作霖、曹锟、吴佩孚等因忙于彼此之间的战争,无可奈何。作为一种外交形式,北京徐世昌政府发布了一份声明,谴责外蒙古企图分裂中华民国的行径,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不久,蒙古君主哲布尊丹巴活佛突然逝世。在苏联第三国际以及蒙古人民党的支持与行动下,外蒙古政府19241126日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定都库伦,改城名为乌兰巴托,以1911年作独立纪元,允许苏联驻军。但中国及英、美等当时主要国家政府皆未承认。1924年苏联签订的《中苏协定》承认外蒙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同盟国为争取苏联对日本宣战,美、英两国在未通知中国以及其他盟国之下,于1945211日与苏联签定涉及外蒙古以及中国主权的《雅尔塔协定》(又称雅尔塔密约)。

其中规定:外蒙(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应予保持。”1945年斯大林曾对蒋经国说过:老实告诉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军事的战略观点而要这块地方的。”“倘使有一个军事力量从外蒙古向苏联进攻,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

这也是他坚决要求外蒙古独立的主要原因。但美国总统罗斯福曾面请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谓在维持外蒙现状之下,中国仍有宗主权。当时中国政府亦认为中国具有对外蒙古之宗主权。

88日在德国投降正好三个月,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之后,苏联在和中国谈判成功之前,对日本宣战。一百五十万苏军在蒙古集结后进攻中国东北、朝鲜等地的日本关东军。

其间外蒙古提供后勤并派军队参加了苏军对日军在内蒙古的作战。中苏在就外蒙古问题举行谈判时,斯大林坚称外蒙今日已是人民共和国,故其现状,即是独立。

谈判开始时,中方坚拒承认外蒙独立,斯大林则称,外蒙问题如无法获致解决,则条约不能订立。

谈判中,蒋经国对斯大林说:我们的国民一定不会原谅我们,会说我们出卖了国土;在这样情形之下,国民一定会起来反对政府。斯大林回答:倘使你本国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会提出要求。今天,你没有这个力量,还要讲这些话,就等于废话!

为继续取得同盟国对中国战区的支持,以及避免苏联援助中共和在东北驻军不撤走,1945814日,经过与苏联两个多月的谈判,中华民国政府最终做出妥协。

宋子文、王世杰等在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的授权下与苏联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同意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在苏联尊重东北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内部事务;不援助中共等条件下,允许将依公正之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是否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

宋子文拒绝签字,并辞掉外交部长一职,最后该条约由王世杰签字。1949年经国共内战中华民国政府败走台湾。1950年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而废除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953年中华民国政府援引苏联并未做到不援助中共等条件,而废除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关于外蒙古的换文,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并下令把外蒙古重新纳入中华民国的版图之内。

蒋中正在国民党的 中央会议上,沉重地检讨说:承认外蒙独立的决策,虽然是中央正式通过一致赞成的,但我本人愿负其全责。这是我个人的决策,是我的责任,亦是我的罪愆

 蒋还称,放弃外蒙古实在是一个幼稚的幻想,绝非谋国之道;蒋中正还表示自己对总理、对革命、对国家和人民应该引咎自责1952年,中华民国向联合国控告苏联。

联合国大会以25票赞成,9票反对,24票弃权通过联合国大会505号决议谴责苏联。是为控苏案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一向恪守该条约产生之一切义务,但苏联却屡次背信,不但在东北强奸中国妇女,还劫掠工业设施,价值达80亿美元,超过德境三倍;并支持中国共产党。

194910月苏联公开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之建交。苏联屡次违约,但国府却为顾虑美国关系,迟未采取行动,直至1953220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对国会正式否认雅尔塔秘密协定的存在,国府才于223日宣布《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从而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225日,国府外交部正式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前即支持外蒙古独立。早在193912月,毛泽东所著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书的第一章即明确提出,正北面,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后中共也支持国民政府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9491月,毛泽东曾非正式地试图通过米高扬向苏联提出要求,希望外蒙古回归中国,但遭到拒绝。由于苏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援助者,而外蒙古也已经在事实上脱离中国的统治近三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后不久,19491016日即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建交。当时共产党的政策是支持外蒙古独立。

1950年中国政府毛泽东主席出访苏联,为争取苏联外交支持,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承认蒙古独立,保证了苏联归还

旅顺军港、大连行政权和中国长春铁路的管理权等苏联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获得的在中国东北的一切利益。

195073日,毛泽东接受蒙古人民共和国首任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呈递的国书,中蒙两国正式成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在1950年代,中国向蒙古输送了工人帮助其建设。

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归还了旅顺大连军港和东北铁路的管理权,但拒绝讨论外蒙古问题。蒙古人民共和国于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换地图,划定边界。

1960年代中苏决裂初期,蒙古人民共和国试图保持中立。后来倒向苏联一边,把大约7000名中国的援建人员驱逐回国。

据铁血论坛文章,后来邓小平曾对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过,雅尔塔协议把外蒙古从中国分割出去,……陷我们于极其不利的战略位置。

邓又在1989516日对戈尔巴乔夫说:六十年代,在整个中苏、中蒙边界上苏联加强军事设施,导弹不断增加,相当于苏联全部导弹的三分之一,军队不断增加,包括派军队到蒙古,总数达到了一百万人。……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

1980年代中期,中蒙关系缓和。1990年,一个蒙古代表团28年来第一次正式访问中国。1994年两国签订《中蒙友好互助条约》,表示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资料来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节选)     标题为蜜蜂所加

李辉:我为什么质疑文怀沙


李 辉
   自2009年2月18日《北京晚报》刊发《李辉质疑文怀沙》(拙文原题为《文怀沙的真实年龄及其他》)后,不少网民和记者都一再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 题:"你为什么现在要写这篇文章?"人们想知道,我忽然发出质疑,是否因与文先生有个人纠葛所致,文在视频谈话中,也编造一套我曾在狗年采访过他的说法, 试图将我的写作动机暗示为人际恩怨所致。人们还想知道,我公开质疑,到底是想"一鸣惊人",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因此,为使媒体同仁和公众有更深入的了解,我有必要将自己为何决定质疑文怀沙的历史缘由、写作动机和文化思考详加叙述如下。

  一,二十五年前熟知其人其事

  关于文怀沙先生的行状以及入狱原因,我不是因为突然间心血来潮,好奇所致而想到去挖掘,而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北京晚报》工作期间,就已经对此熟知,迄今已超过二十五年。

  1982年初,我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晚报》,先是担任文艺记者,后任副刊编辑。同年夏天,王戎先生从上海来北京,要我陪同 他去看望一些老朋友。王先生是我的老师贾植芳先生的朋友,四十年代在重庆从事戏剧运动,五十年代曾被打成"胡风分子",我在上海念书时就与之熟悉。在陪他 去看望胡风、路翎、牛汉等先生之后,他说:"我再带你去看几个戏剧界的朋友,你在北京以后可以得到他们的帮忙。"

  我们先去看了凤子、沙博理夫妇,然后去看望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当时人们习惯简称为"青艺")的导演石羽先生,张逸生、金淑之夫妇。 石羽是四十年代的经典影片《小城春秋》的主演之一,张、金夫妇早在抗战时期就活跃于重庆话剧界,曾参加了郭沫若的话剧《屈原》的演出。从此,我与他们开始 有了往来。来往最多的是张逸生金淑之夫妇,他们所住的青艺宿舍,在东单三条的一个不规则的四合院里,离《北京晚报》很近,我成了他们家的常客,有段时间几 乎每周都去吃饭。院子里住有好几家,记得都是青艺的人员。我去的时候,常常能碰上他们在一起聊天。

  青艺是文怀沙工作过的地方,自1953年调入,到1963年底入狱,前后达十年。正是从青艺老人那里,我第一次听到了"文怀沙"的 名字,以及他的一些事情。我随后认识的萧乾、文洁若夫妇,与牛汉先生一样,都是文怀沙五十年代初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同事,从他们那里,同样听到过关于文的 事情。 

  也很巧,那时我与卞之琳先生也有了往来,他的夫人青林即文怀沙的前妻、文斯先生的生母。我先是为研究巴金和撰写《萧乾传》而去采访 卞先生的,后来,编辑"五色土"副刊时,又请他新开"居京琐记"专栏写稿。他寄来的第一篇稿件是《漏室铭》,是为他们的房子遇到麻烦而呼吁的。他们住在干 面胡同中国社科院宿舍的顶楼,每遇下雨,房顶就往下漏水,夫妇俩不得不四处用脸盘接水。卞先生文章不温不火,改"陋室铭"为"漏室铭",把窘状描述出来, 令人同情与焦虑。文章发表后,有了很大反响,我当即与房管部门联系,他们也马上派人去楼顶重新铺沥青,从此,卞先生一家不再有漏雨之虞。为此事,卞先生专 门来信致谢。也是因为这一缘故,我去他们家的次数也更多了,我们的通信也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先生的文章手稿与书信,我珍藏至今。 

  后来,从一些文学界的前辈那里,知道青林很有才气,写过小说。自然,他们也谈到过与文怀沙相关的一些事情,如青林如何不能原谅他在她怀孕和坐月子期间做了某件事,才决定离婚……

  因此,可以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北京文化界,文怀沙其人其事广为人知,根本不需要刻意打听。不会像现在这样,一经公开,使人有"爆料 "之惊。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的这些事情,大多避而远之,当时的许多文化界活动中,也就很难见到他的身影,这一点,查阅当年的相关报道即可得知。

  虽然知道其人其事,但我从没有想到要写出来。第一,他不是我所关注的对象,我在情感上一直排斥他,从来没有把他视作一个文人;第二,在我看来,这属于个人品行,是受害者与法制部门管的事,何况他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不过,虽然我没有公开写到他,但我在自己所能影响的范围里,却尽量不让媒体朋友报道他。几年前,《南方都市报》记者来北京做一个文化老 人系列采访,请我帮忙联系周有光、杨宪益、王世襄、黄苗子、黄永玉等,名单上本来还有文怀沙,被我毫不犹豫地淘汰。吉林卫视有个《回家》文化纪实栏目,专 门拍摄文化界名人与故乡、母校的关系,从一开始我就担任这个节目的艺术顾问和策划,一次,制片人曾去联系过文怀沙,但我坚决反对:"这个系列里,不能有 他。"很高兴,他们采纳了我的意见。

  这便是我二十多年来对文怀沙先生所采取的一贯态度。

  二,十年来怀疑其真实年龄

  开始怀疑文先生的真实年龄,是在最近十年,其间他的名头越来越大、媒体曝光率越来越频繁,他已不再是二十年前的那个形象,而俨然已成显赫的公众人物。

  对其真实年龄产生怀疑,主要源于多年来我与一批"二流堂"老人的交往。

  "二流堂"是一特殊的文艺家群体,最初形成于1943年抗战期间的重庆,主要人员有唐瑜、吴祖光、吕恩夫妇;金山、张瑞芳夫妇;高集、 高汾夫妇;戴浩、盛家伦、方菁、萨空了、沈求我等。经常来此的则有丁聪、黄苗子、郁风、叶浅予、张光宇、张正宇、冯亦代等人。而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夏衍,被 他们尊为主心骨。

  五十年代初期,"二流堂"中的大多数,又相聚北京,开始几年一些人就住在东单栖凤楼的一个院子里,是为"北京二流堂"。栖凤楼往西,是青艺大院,往南又称西观音寺,与长安街相交,对面即是目前《北京晚报》所在地。

  自八十年代以来,我与"二流堂"中的不少老人有不少来往,写过其中的黄苗子郁风的传记,写过丁聪、冯亦代、吴祖光、夏衍等人的画传或评 论,还为有的人整理过日记和书信,对于他们的为人和历史,应该说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近二十年来,这些老人经常不定期聚餐,除"二流堂"老人外,还有杨宪 益、王世襄、范用、华君武、姜德明、沈昌文、邵燕祥等。随着一些老人的逐渐飘零,这一聚会的规模越来越小,但在2008年秋天黄苗子先生住院之前从未中 断。

  据我收藏的一份"文革"初期批判"二流堂"的小报专号,文怀沙也被列入"二流堂"成员之中,对他的介绍是"文化流氓、坏分子、六四 年被捕入狱"。文怀沙在五十、六十年代的确与"二流堂"有过来往,但并无过深关系。他们的回忆文章,或者闲谈,从没有正面提到过文怀沙,更不用说叙述彼此 之间往来故事。相反,如在闲聊中谈到此公,他们从来都是一种鄙视口气。对于近十年来文怀沙忽然间声名雀起,并被各种媒体冠以"大师"或者"风流"的称 谓,"二流堂"健在的老人们颇感意外和惊讶。他们感叹时代变了,对人的评判标准也变了。但是,如果有什么媒体将他们与之相提并论,他们还是会认为是对自己 的一种侮辱。譬如,前年,某电视台录制一组文化老人节目,分别有文怀沙、黄苗子等,黄苗子获知后,颇感无奈,不住地说:"真要命,怎么把我和他摆在一起 了?"

  不限于黄苗子,与"二流堂"关系密切的黄永玉,也对文怀沙持鄙视态度。2006年春节,我所在的报纸的文化新闻版发表黄永玉所画狗 年生肖漫画,同时还发表了文怀沙的迎新文章,并将两者加框放在一起。黄先生的画是我约来的,遂将报纸送去,他一看,只对我说了一句:"李辉,我该夸你还是 骂你?你们怎么把我和文怀沙放在一起了?"几天后,文化新闻版的编辑告诉我,文怀沙看到报纸后,也说了一句话:"哦,黄永玉呀?我们是老朋友了。"

  关于文先生的年龄,也是我与这些"二流堂"老人聚会时谈到的话题。有几位老人的出生年份为:唐瑜,1912年;黄苗子,1913;丁聪,1916年;郁风,1916年。属牛的黄苗子先生今年96岁整。他们的疑问是:文怀沙本来比我们小,怎么现在比我们大了呢?

  不过,这一怀疑,大家都是饭桌上议论议论而已,并没有想到要公之于众。
 三,两年前决定追寻真相

  我决定追寻文怀沙的真相,源于两年前的一次刺激。

  2007年,在郁风老人4月去世后不久,吉林卫视"回家"栏目的制片人李冬冬女士来看我。如前所述,她告诉我,她曾去找过文怀沙,想拍 一个他的专题节目,当然我不赞成。谈话中,她告诉我去见文的过程。她说,她介绍这个栏目曾经拍摄过黄苗子、丁聪、郁风等,文一听,马上就说:"哦,我和郁 风是好朋友。干校时候,她还找过我,为我画裸体像呢!"

  我一听,脱口骂了一句:"王八蛋!"我告诉冬冬:"不可能的事情。文革期间郁风一直被关押在秦城监狱,不可能去过干校!文怀沙完全是胡说八道。"

  我写过郁风老人的传记,总是以"老太太"称呼她。郁风的父亲郁华是民国大法官,叔叔郁达夫是著名作家,他们两位在抗战期间先后被日本侵 略者所杀害,是有名的民族豪杰。郁风正直,坦诚,甚至天真,她从不拿自己的家庭背景和经历炒作自己,在我们的聚会中,她永远是一个中心,以率真和爽朗的笑 感染大家,为大家带来快乐。她的去世,令我们感到难过不已,没有了她,聚会也从此少了热闹。

  这样一个让我敬重与怀念的老人,这样一个在"文革"期间真正被关押在秦城监狱遭受七年磨难的老人,刚刚去世,却让一个因"诈骗、流氓罪"入狱、自称也关押在秦城监狱的人,泼上一盆污水,她的在天之灵一定不会安宁!对如此卑劣之人,我决不能原谅!决不能漠然视之!

  这就是我决定要公开质疑的一个最直接原因。它关乎个人感情,也关乎对历史的敬畏。同时,也是本人楚人性格所致。有的读者根据我的文字, 只知道我是一个温和、行文节制的人,他们不知道,在生活中,我有时也是一个倔强、固执甚至不给人留情面的人,周围的同事和朋友,深知这一点。

  四,今年元旦,决定公开质疑

  两年来没有停止追寻,所搜集到的史料和佐证,越来越证明文怀沙的自述与光环――年龄、入狱原因、文化地位等――都存在诸多疑点,必须公开质疑,找到真相。2009年元旦前后,一个更为直接的原因,使我决定撰写《文怀沙的真实年龄及其他》一文。

  元旦之前,我所就职的报纸,连续两天刊登整版广告,突出推广"百岁国学大师文怀沙主编"之大型套书《四部文明》(每套售价数万元),声 势之大,让人惊叹。我和报社一些同仁,中午常常在编辑部咖啡厅喝茶聊天,那几日,我们谈的是文怀沙其人其事:他的历史陈迹,近年的声名鹊起,特别是他如何 已经被成功地"包装"为"国学大师"。显而易见,成为"国学大师"之后,他不仅自己四处题字、演讲带来经济效益,随着一套据说要取代《四库全书》的一套书 的推广,将一方面牟取更大经济利益。

  《四部文明》的价值和历史地位,不在我的评价之列。但是,由一个有历史劣迹且又编造个人历史的"国学大师"领衔主编,无法让人接 受。报社同仁鼓励我,一定呀把自己的追寻与质疑尽快公布于众。他们说得好――不能让文怀沙 认为神州无人;不能让世人认为媒体中的人都失去了良知;不能让 后人笑话我们这个时代的所有文化人都失去了道德标准和勇气。

  正是在他们的鼓励与催促下,我在春节之后完成了这篇质疑文章,并请这些同仁分别从法律、史学、文字表述等方面帮忙把关。可以说,质疑文章虽系我个人所写,但从另外角度说,它也是一批媒体人的情感与思考的集中体现。在此,我深深感激他们帮我完成了一个夙愿。

  五,我们失去了文化判断力和敬畏吗?

  不到十年,文怀沙忽然间被媒体和社会制造成"国学大师",足以令人们深思之。

  中国曾经历政治运动频仍、"知识越多越反动"、"大破文化命"的年代,那时,陈寅恪、梁漱溟、陈垣、冯友兰、钱锺书、沈从文等堪称文化 大师的人依然健在,但我们顾不上珍惜和呵护,却让他们不断地写思想检查,进而在放羊、种菜的劳动中消磨生命,这对于中国文化的延续和发扬光大,实在是巨大 的历史遗憾。

  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变化和国力增强,人们对文化越来越热爱,对文化人也越来越敬重,投资文化的兴趣和实力也越来越大。随 之,对文化大师的出现,也越来越渴望。特别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希望借弘扬"国学"而增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努力,也就成为了历 史的必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怀沙才有了被"塑造"成"国学大师"并以此获取最大利益的可能与空间。

  各界人士对文化老人特别是"国学大师"的尊敬、爱戴的情感,无可厚非;不明真相的人们轻信一个被称作"国学大师"的招摇撞骗、欺世 盗名也可以理解。问题是,我们的时代为何失去了文化判断力?为何失去了对大师这一称号的应有的敬畏?在"娱乐至上"的时代,我们的媒体向观众和读者推介一 个"国学大师"时,竟显得如此草率,似乎不假思索,不做研究,不要起码的学术评判标准,就可以把"大师"的桂冠轻易地戴在一个人头上,而不管对公众和历史 的责任,而没有任何一个时代都必须具有的文化敬畏。

  质疑文怀沙真相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超出我的预料。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我们的公众多么需要历史真相,多么需要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师,多么需要真正对得起后人的文化成果!

  说实话,我最担心的是,质疑文怀沙及其反响,仅仅成为媒体的一次狂欢,之后,谁都顾不上反省,又一切归于原状。 

  不管怎样,我的任务已经完成。除非有必要,我不再就此事撰文发表新的意见。我将回到既有的写作计划中。更多真相的追寻,可以由有兴趣的其他记者根据相关线索去完成。

  2009年2月24日,于北京

身家500万80后女孩破产 两手空空回家养猪



2009年02月20日08:07  来源:《重庆晚报》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061140833_3_1.html


    破产了 “百万富妹”去养猪

  金融风暴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死

  她是一名80后农村女孩,从白手起家到身家500万,只用了两年;金融风暴袭来,一夜之间,企业破产,两手空空。

  “失败不算啥,擦干眼泪,从头再来。”如今,回永川老家办养猪场的28岁女孩蒋开平,信心满满。

  如今快乐养猪

  前日中午,记者在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办事处孙家口村看到,一个占地30多亩的养猪场矗立在村口公路旁,圈舍、检疫室、办公楼……全是新建筑。

  28岁的蒋开平,身材娇小,未施粉黛。她正身着蓝色工作服,在猪舍忙碌,冲洗猪粪、替猪崽消毒、投放饲料……25公斤一袋的猪饲料,她一手拧一袋;臭烘烘的猪粪,她铲起来毫不皱眉;活蹦乱跳的猪崽,她一抓一个准儿……麻利的动作、泰然的神态,与娇柔的外表形成对比。

  “上天入地的落差,最初的确不适应,一进臭烘烘的猪舍就作呕,工作一天下来,仿佛臭味渗进了皮肤。呆久了就习惯了,现在一天不听见猪叫,心里就空荡荡的,原来觉得又脏又臭的猪,现在看起来憨态可掬,就像自己养的宠物。”蒋开平笑着说。

  曾经是个“富女”

  蒋开平出生在永川一个农民家庭。2003年,职高毕业后,父亲拿出下苦力攒的3万元钱,让她在永川城区开了一家小服装店。但生意不好。

   2006年,一位同学跟她聊天,说她有个亲戚是广州长青服装厂的高级管理人员,该厂生产的服装有一部分工序需拿到外厂加工,如绣花、缝制装饰品等。蒋开 平敏锐地嗅到商机——当地农村有大量中老年妇女,都能做针线活,要是自己把技术学会,再回来教会她们,她们不是就可以替自己打工了吗。

  随即,蒋开平只身到广州一家服装厂学艺。半年后,她学成归来,与三人合伙,在永川区来苏镇办起一个服装珠绣工厂。她负责技术出任厂长,专门承接广州长青厂业务。由于她对技术要求高,获得大量业务,厂子很快由几名工人发展到50多名。

  次年,蒋开平到厦门参加一个服装发布会。出人意料,她加工的产品吸引了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厂商青睐,并与之建立直接业务往来。

  不久,她成为工厂最大股东,并将厂子迁至四川泸州市城区,更名为俊逸服装厂,拥有工人500多名,专做外贸生意。当年,她的服装厂年产值就突破500万元。

  这个只有26岁的姑娘,由白手起家到坐拥数百万,只用了两年时间。

  企业无奈破产

  然而,正当蒋开平雄心勃勃地编织财富梦时,金融风暴来了。

   “2007年底,我们其实就有所察觉,但没引起重视。”蒋开平清楚记得,当时,厂里承接的国外订单逐渐缩水,特别是最大的客户——新加坡一家服装厂,订 单量锐减90%,交出去的货还收不到钱。去年3月,她打电话到对方公司,发现电话停机,赶到新加坡,该公司已宣布破产,且已错过法院处置资产的公示期。这 下,她的150多万元货款全没了。与此同时,厂里的国外订单全部取消,工厂苦撑两月后,被迫破产。

  她说,把工人工资及厂里债权债务清 算后,自己只拿了2万元钱回到老家。“那种感觉,就像我花几年时间做了一个梦,梦醒时分,一切都打回了原形。”蒋开平很失落,一气之下烧毁厂里所有文件、 证照、合同,在家昏睡10多天。一天,她走到老家后山,想纵身一跳,结束自己生命,所幸被父母发现。蒋母想起女儿当时的情形仍心有余悸:“她当时就像灵魂 出窍,目光呆滞,常常在一个地方一坐就是半天。为防止意外,我们24小时不离人照顾她。”

  擦干眼泪重来

  “人生总会遇到坎坷,现在国家对农民扶持力度很大,你何不在家里找门路。”一天,父亲的开导,激发了蒋开平的灵感——现在,国家正大力扶持农民养猪,不但提供免费技术,母猪意外死亡,还能得到补偿,“我何不办一个养猪场?”

  于是,蒋开平把自己开服装厂时购买的房子和车,拿到银行作资产抵押,贷款80多万元,再向亲友筹借了60万元,在老家孙家口村开办一家养猪场。

  “猪场建设初期,我真是心力交瘁。”蒋开平说,为节约成本,她白天去跑工商、税务部门,联系饲料供应商,晚上回家还要搬砖挑瓦,半夜还得记录账务,平均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她一个月下来,不但白皙的皮肤晒得黝黑,体重更降到不足40公斤。

  最终,在父母支持下,她的养猪场于去年6月建成。为节约成本,她既当老板又当员工,喂猪、消毒、做清洁……今年春节前,养猪场共出栏生猪700多头,一次性收回成本70多万元。

  “从西装笔挺的服装厂董事长,到沾满粪水的猪场清洁工……蒋开平经历的落差可想而知,但她没退缩、颓废,反而跌倒后迅速爬起来。”蒋开平曾经的合伙人刘建平以及邻居,谈起她直竖大拇指。

  “金融风暴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死。毕竟我还年轻,擦干眼泪,从头再来。”蒋开平信心满怀,她的养猪场现有猪崽200多头,母猪100头,且母猪全都怀孕,预计下月产下猪崽。今年,她的养猪场生猪出栏量预计1300多头,收回成本并赢利,指日可待。

孙中山申明要组织30万大军收复外蒙古,海参葳


文章提交者:gx1330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http://www.xooob.com/274072_298097.html
海 参崴:中国心中永远的痛!新榜网    2008-3-4 23:01:00    发布网友:新榜     访问量:1071     字体:【大 中 小】选择您喜欢的阅读模式: [翻页阅读模式]  [条目阅读模式]  [全篇阅读模式] 请选择你所要阅读的条目 NO.1 海参崴:中国心中永远的痛! NO.2 中华北疆外蒙古 NO.3 祖国最大的宝岛--库页 NO.4 伤心藏南——麦克马洪线 NO.5 历史的遗恨——琉球群岛 NO.6 海兰泡大屠杀和江东六十四屯血案 NO.7 黑瞎子岛残缺的回归 NO.8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 NO.9 唐努乌梁海 NO.10 钓鱼岛是中国不可侵犯的领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海参崴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且是在括弧内的!但对于我们的先辈来说,海参崴就象香港一样,是我们的游子,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100 多年以前这里生产海参,“崴”是洼地的意思,所以中国人称它为海参崴。 它位于绥芬河口海湾东岸,渤海的率宾府地。根据中国历史记载,元称永明城,清属吉林珲春将军管辖,本是中国固有领土。1860年俄罗斯强迫清政府签定《中 俄北京条约》,致使包括海参崴在内乌苏里江以东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俄罗斯。1862年,俄罗斯政府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翻译 成汉语就是控制东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符 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边疆区行政、工业、文化、商业中心。面积700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位于莫拉维耶夫・阿穆尔半岛之上。市内有五个区:列宁区、 五一区、别尔沃列琴斯基区、苏维埃区和费伦多斯基区。海参崴是太平洋岸畔的世界名城,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第二大城市。它濒临日本海,控制鄂霍茨克海(中国 称北海),是重要的军事要地,闻名世界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和第23空军的司令部设在这里。

海参崴是交通要塞,海陆空运输都很发达,距中国 珲春市180公里。有直达莫斯科的铁路线,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海参崴是海员城、渔业城、商业城,市内有多类企业及工厂:海洋渔业集团公司、船舶制造 厂、工具厂;各大食品加工厂:渔类加工厂、肉联厂、糖果厂、牛奶厂等。海参崴又是文化城市,市内有远东大学、工艺大学、海军学校、综合技术学校、医科大 学、艺术学院等。 被称为世界十二大奇迹之一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就在这里,它全长9288公里,是联接欧亚文明的纽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港口是这座城市的心脏,它分为军港、商港和渔港,与世界很多国家都有海运往来,如中国、日本、加拿大等。此外,城市的空中航线也是四通八达,每天这里都有飞往莫斯科等地的班机。由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日本、越南、韩国等国家都在这里设立了领事馆。  



海 参崴位于乌苏里江以东,是一个冻港,自古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准确的讲,不能把海参崴与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地区孤立起来,海参崴是这一地区的行 政中心。1856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规定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海参崴也就被“共管”了!但到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时,“共管 ”也被取消了,海参崴成了沙俄的领土,被改了一个对中国极具侮辱性的名字---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统治东方!)。

满清王朝出卖海参崴,激起了国人的愤怒。许多人民尤其是居住在海参崴的中国同胞不但痛恨沙俄,从此也开始痛恨满清王朝。但从此,他们只能做沙俄的臣民!

有人要求收复海参崴吗?有,孙中山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个。当年外蒙古闹独立时,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将愤怒发泄到沙俄身上,申明要组织30万大军,收复外蒙古,“这个30万军失败了,要再组织一个30万军,直到收复海参崴为止!”
孙中山先生把革命的最高目标定为收复海参崴,足见国家统一在孙中山革命中的意义!可惜,孙先生有生之年未能收复失土,而且至今仍未能收回,可悲啊,中国!

另一个想收复海参崴的是蒋介石,请看“国民党版”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 雅尔塔会议是未经中国叁加的,关于蒙古、克叶群岛前途维持不变,及维持当时的未独立状态,会议达成决定,该会议的所有结果都必须由中国同意,美国会后立刻 把结果秘密通知中国,重庆Z F立刻发表声明: 拒绝承认雅尔塔会议结果,拒绝苏联出兵东三省。因为苏军出兵东三省将影响中国收回蒙古、海叁威、克叶群岛(作者注;库页岛)。此时的曰军已经秘密和重庆Z F谈判,向中国投降,此时的中共把秘密情报报告苏联,协助苏联侵略中国东北。此时的毛泽东在延安发表声明,欢迎雅尔塔会议结果,欢迎苏联解放东北,支持战 后蒙古独立。后来,苏联侵略东北,全国各地学生油 衍示威反对苏联侵略中国。

2.宋子文、蒋经国和斯大林的谈判经过:   

斯大林说:我就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不让蒙古人独立。

宋子文说:蒙古成为中国领土是因为蒙古人入侵中原造成的,而不是汉人入侵蒙古造成的,这跟殖民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斯大林说:那就让蒙古人民公民表决吧......

蒋经国说:如果蒙古要公民表决,苏联境内的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加盟共和国也要公民表决。

宋子文同时提出收回大连、海叁威、克叶群岛等地的主权。

斯大林立刻威胁,如果中国坚决收回领土,苏联将协助它在中国的中共推翻中国Z F。蒋经国马上回答,如果苏联借助中共,中国将加入西方同盟,并允许美国军队进入中苏边境。

...... 最后双方终于达成“中苏加盟条约”(某些人连国民Z F和苏联签署的条约名字都搞不清楚,还在网上编种种故事。)苏联终于同意中国收回大连、旅顺,和满洲铁路(1946年),并达成协议,50年以后中国收回 海叁威,中国于1950年恢复对蒙古驻军,中国在蒙古境内实行有条件的公民表决蒙古自治(蒙古的自治,相当于现在香港的自治)。

宋子文由于没法收回克叶群岛而拒绝签字,由外长王世杰签字……

中国收复海参崴的第三条理由是:大量中国文物目前列于海参崴博物馆,只有收复它,这些文物才可能被收回。众所周知的明朝永宁寺碑、清朝吴大徽所立的兴凯湖堪界纪事铜柱都陈列于此!何时这些东西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啊!!

还有那些死难的和健在的海参崴同胞,他们的心都等碎了!他们都是来自东北和山东、河北等地的义民,他们中的许多人就是盼望着祖国有一天能收复失土,才甘愿忍受俄国佬的屈辱,在异国的军刀下做亡国奴!我们不能辜负他们,不能让死去的同胞永不暝目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海 参崴(崴在这里读作“wǎi”),俄国及中国大陆官方媒体称符拉迪沃斯托克(Владивосток, 英文拼写: Vladivostok),位於满洲东部沿海地区。海参崴之名字的由来,是由於当地曾经是盛�海参的地区,而「崴」是指洼地的意思。而俄语「符拉迪沃斯托 克」的意思是「统治东方」。

历史
历史上海参崴曾是中国的领土,自唐朝�辽�金朝起,这�已渐见人民活动。元朝时称�永明城。清朝时该地被划�吉林将军的领地内。

自 17世纪中期,沙俄皇朝伺机东侵,寻求在远东地区开拓不冻港口。沙俄和满清曾有著多次领土上的纠纷。虽然在清康熙年间清朝和沙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明 确订明海参崴属满清,但是,清朝中叶国势日衰,在1856年满清和沙俄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4年后,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又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满清政府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包括海参 崴。而在1862年沙俄便将海参崴的地名更改�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个凸显沙俄威信的名字。

随后海参崴成�沙俄在远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不过由於距离俄国本部太远,所以该地的发展缓慢。在1891年西伯利亚铁路开通至海参崴,亦开始有海运路线由海参崴往返日本神户�长崎及中国上海等地。

1904年至1905年间日俄战争中,海参崴曾被日本海军派遣的分遣舰队突袭。幸有俄军巡洋舰队负隅顽抗,使日本海军转移目标攻击辽东半岛和大连。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由於全国处於内战的混乱情况,反共�党的势力在海参崴和俄国远东地区渗入。当中包括一些外来势力如英国�美国和日本,日英联军在 1918年4月藉口当地有日资设施被袭,进驻金角湾和海参崴,1920年远东滨海地区建立「远东共和国」,持续至1922年由苏联收�。

1930年代开始,海参崴成�苏联流放政治犯的主要地点,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先后囚禁在这�的包括苏联和日本的战俘。
1954年苏共第一书记赫鲁雪夫到临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并表示符拉迪沃斯托克可以跟美国的旧金山相比,亦奠定了符拉迪沃斯托克�苏联远东地区最重点的发展城市。

在中国民间不断有声音抗议当年俄国强�海参崴,不过,在2001年7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代表中国正式透过官方文件,承认海参崴及邻近远东地区不再为中国的领土。

地理
海参崴位于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南端的佐托伊角湾(即金角湾)的北坡,呈斗圆型。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俄罗斯远东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仅次于新西伯利亚的第二大城市。

人口
根据2002年的人口普查资料,海参崴约有591,800人。

1958年至1991年间,苏联当局规定只有苏联人方可到访该城市及居住,而且需从当局取得许可证方可进入。在苏联把海参崴完全对外封锁前,该地有不少中国人及朝鲜人居住。

涅维尔斯基将军纪念碑——建於1897年,�设於该市的第一座纪念碑。
尤尔・伯连纳博物馆——是尤尔・伯连纳儿童时期的故居。
友好城市
塔科马(美国华盛顿州)
圣地牙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新�(日本)
秋田市(日本)
函馆(日本)
釜山(大韩民国)
大连(中华人民共和国)
其他
海参崴也是已故瑞士演员尤尔・伯连纳的出生地,他的童年故居得到保留,并改为博物馆。此外,台湾唱作歌手周杰伦也曾在海参崴拍摄歌曲「藉口」(与当地乐队合作)、「止战之殇」的音乐录影带。

该市的电话区号为+7 4232,如果从滨海边疆区拨出则为8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