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nold的 Google 边栏评注
作者满牛逼的:当美国人来问我国美怎么样时,我说还可以,
大约一年前,周立波《笑侃三 十年》正当红的时候,我说,“他走不出上海”。周围人反驳,“他普通话说得也挺好啊。”其后,周立波越来越多“开国语”,其间夹杂的上海话,倒成了糖霜, 时至今日,他更北上中山音乐堂,似乎证明我完全错了。
“走不出上海”,我说的不是语言问题,更不是北方无法欣赏海派幽默。虽然周立波自称, “喝咖啡的”(以周为代表的上海人)哪能和“吃大蒜的”(以郭德纲为代表的北方人)同台,但后来媒体报道他在北京中山音乐堂激起的笑声掌声时说,“观众是 北方‘喝咖啡的’,也就是白领阶层”——媒体认为,幽默的口味并不以地理为南北,而以阶层为分野。郭师傅也特意去后台探立波,用制造笑声者特有的雅量与促 狭问,“怎么,上海混不下去了,也到北方挣钱?”
我说的“走不出上海”是影响力边界。周立波具备典型的上海式精明——“拎得清”形势。他 没有去春晚,自称“档期排不开”,但也多次透露事不仅仅关乎技术原因,更出于“对自身战略定位的清醒认识”——“我永远是上海人民的小菜,本山才是全国人 民的水饺”。周立波在上海的剧场里尚可从容转寰,到了辐射更大的平台,就得带上镣铐起舞。
海外媒体对周立波的报道,焦点集中在“模仿秀”。 著名的“躲扔鞋”,立意歌颂我方沉着机智,但形式仍令人惊奇。那次模仿获得了宽容。
虎年新春期间,上海东方卫视“一周立波秀”通过卫星, 也成了“全国人民的元宵”。不过,看了凤凰播放的“立波秀”,才发现东方版元宵,原来是“洁本”,保证有肉没骨头(上海有“肉馅元宵”)。部分笑点被“和 谐”之后乐坏了广告商,一次广告费获得数倍播放时间。
与其说周立波触到观众“笑点”,我更愿意说他摸到“酸痛点”。过去一年中,很累很辛 苦的“房价”、“蚁族”、“钓鱼”、“拆迁”,经他点穴,无不以笑声行舒经活血之功效。其中一段笑话是这样的,一队恐怖分子潜入上海,欲行破坏,忽然旁边 一栋高楼倒下,恐怖分子的集体遗言是“啊——”谁都明白指的是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塌楼事件。但这次,得到的回应不是怨声怒气,而是响亮的笑声。
这 是被删除的一段。但是,还有比这更出色的民情疏导、政府公关吗?周立波还告诉观众,不要抱怨高房价,政府公务员都经过严格考试,智商都比我们高,“要相信 他们能解决问题”。
台湾喜剧节目“全民大闷锅”,意思是政治空气混浊,民众如活在大闷锅,需要一笑释放压力。“大闷锅”每每调侃时事,开涮 官员,逗得大家捧腹哈哈,怨气找到出口,也许就无需暴力。政治不一定要板着面孔,不一定要居高临下,娱乐无损公信与权威。
难能可贵的是,当 笑声四起,周立波仍揣着上海式精明,敬畏边界所在。“美国的同行说,我们可以拿美国总统开玩笑,我就以实际行动证明——我也能拿美国总统开玩笑。”
身 为上海人,他也许不会欣赏北风胡马的张承志,但在边界问题上,或能叹一声知音。张承志相信自己只能与世界上一部分人相遇,“我曾经觉察过自己远行的限界 ――至北不超过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北杭盖。我没有胡思乱想走遍世界,总感觉自己只能走到某种纬度和远处……去年我到了加拿大温哥华,似乎快要突破预感的北限 了,突然间对那座冷清小城以及那个国家丧失了兴趣,连多住一天都觉得味同嚼蜡。我放弃了它的签证,转身回来了。思想也许也有着限界。”
这 样诗意浩远的文字,周立波一句话道尽:“我不是肯德基,可以满世界通吃。”
上海人听海派清口 、广东人看 “栋笃笑” ,喜欢本山大叔长得很‘小品’...........说说边界问题,那个每天19:00准点的台将大家伙推向了清新的凤凰,而左审右查的凤凰网将大家的忍 耐推到了极点,好自为之吧,如此制度,对手只要‘不同不同’就可以把你毙掉
我在上海生活了2年,明白轶君所指。
拜读了您的文章,很不错呢。
语言艺术有其地方和观众限制,上海的滑稽戏专长小生活中见大事,观众以本地小市民为主的,谈大事就没味道了,北京人喜欢这些,去北京差 头司机最擅长的是思想工作。上海人在广州和北京之间,关心最多的是生活质量。
周立波开始卖外国火腿了,创作上已显极限,离生活远了,滑稽戏里没有卖野人头的。
周立波才红几年?赵本山已经红了二十多年了。等观众习惯了也就不觉得有多新鲜了!
周立波是个聪明人,懂得给自己定位,能够认清自己,不像某些人,被观众的掌声拍晕了。还有很同意作者的“与其说周立波触到观众“笑 点”,我更愿意说他摸到“酸痛点”。”
如果周立波敢于在那么大的舞台上发表这么不“和谐”的言论,那么恐怕他以后就要被“和谐”了
说实话,在所有的笑星中,我忍不住最喜欢周立波。无论是郭德刚还是赵本山,我承认他们很了不起,但他们很少能打动我,但周立波能。但是 说实话,我还是有点为他担心,虽然他算是够能把握自己,知道自己的了,但谁能抗得住“红起来”的巨大诱惑呢?!就是卓别林,也有不知所以的时候。恐怕从现 在开始就要周立波要给自己敲警钟了。
听周立波的相声,正是在揭我们国民的伤疤。它正好用来医治我们的灵魂。相声艺术本来就是一门讽刺艺术而不是歌颂艺术。人们不但需要歌 颂,更需要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