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三, 二月 24, 2010

arnold的 Google 边栏评注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 张召忠将军:军队腐败奢华程度超过任何一

据报道中国现有公务用车六百多万辆,国家每年光养车的费用就比军费还高,是这样吗? 张召忠: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真是触目惊心啊!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一是吃饭喝酒,大摆排场。美国人均GDP是中国的十倍,可美国人公款请客不会超过四菜一汤,标准非常清楚,没有弹性空间,你愿意八菜一汤 可以,对不起,多余的部分你必须自掏腰包!美国人请我吃饭,每次总是把菜汤倒在米饭里吃掉,不浪费一粒米、一根菜,一口汤,我们的官员能够做到吗?一顿饭 能够吃掉一个大学生四年的学费,一个小学一年的经费,这样下去得了吗?当然,在经济萧条的今天,大吃大喝或许也是拉动内需的一个方面呢!你看现在经济危机 影响到餐饮业了吗?相反,却越来越红火。还有送礼的问题,托人办个事儿动辄就是几万、十几万的送,多么吓人!如果有机制,有考核,还需要这样吗?按程序办 就是了,为什么留有那么多的黑洞和暗箱操作空间?在美国,送礼可以,但必须限制在10美元以下,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涉嫌行贿受贿,受贿的要判刑,行贿 的也要判刑。美国是一个法治社会,它虽然在衰落,但值得我们学习的实在太多了。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二是楼堂馆所,极尽奢华。我去过很多国家,发现中国各级政府的楼堂馆所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奢华、豪华、壮观。在美国、在欧洲,很多国 家的市政厅、市长办公室市民都是随便进去的,没有站岗放哨、戒备森严的。我去过的一些市政厅和市长办公室都非常的简朴,从规模、豪华程度而言比不上我们有 些地方的乡镇办公条件。如果市政厅很简朴,老百姓就很容易与你来往,如果你搞得过于富丽堂皇,老百姓就感觉你是个衙门口,距离也就拉开了。再看看宾馆,我 去过以色列,他们的人均GDP一两万美元,比中国高数倍,但最好的酒店说是四星级,实际上远远不如我们的三星级。看看中国吧,在有些开放的城市,步行十分 钟的范围内,就会发现十几家五星级、超五星级豪华酒店,政府的很多会议都安排在那里召开,政府的很多官员经常在那里开房间,这样的状态怎么能够联系群众。 在我小的时候,我清晰地记得,县委书记深入到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吃饭采取派饭制度,就是今天在张家吃,明天到李家吃,那个时候农民很穷,没什么 可吃的,县委书记就跟着农民那么随便吃。住宿也是这样,与农民一起住,焦裕禄同志就是那个时期的典范。现在行吗?我实在是找不到一个类似的案例,去年终于 发现了一个典型案例,但不是在大陆,是在台湾,这个人曾经当过市长,是党的主席,他下乡的时候,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干完一天活,晚上就睡在猪圈里和牛 棚里,这个人的名字叫马英九!他现在成为台湾的领导人。
/来自中华网 社区 club.china.com/

        三是公务车越来越豪华。我在英国的时候,英国的中将以下都不配车,官员都不配车,军事院校没有一辆公 务车,都是私家车,开到伦敦郊区停下来换乘地铁进城上班。单位集体活动都是租车,租用出租公司的车,专业司机,准时准点,没有事故隐患。这样的管理,省去 了大量的司机编制,抑制了腐败,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效率,大大减缓了城市交通压力。北京市为了控制交通,采取了很多的法规,包括限行制度。但是,这些都是 制标不治本的,真正管用的措施:一是在现有公务车的基础上,同比例缩减70%以上(当然包括驻市内的军车);二是确定一个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凡是高于这 个标准的车辆,一律不得进入五环以内,严重者强行限制淘汰;三是数倍提高三环以内停车收费标准,过去一辆车停一小时花费5元,以后应该增加到15-20 元,随着时间的增加收费要呈指数增多。     英国的将军带领学员到外出参观见学,身着迷彩服,乘坐出租公司的车辆,到达战场后徒步行进。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2001年我去访问的时候,发 现包括上将、中将所有将军的车,都没有空调,车辆的级别相当于我们夏利车的水平,他们的办公室没有空调,只有电扇。相比之下,我们真是汗颜啊!GDP不算 高,国力不算强,享受方面却走在世界前列,而这种享受不是普通民众,却是民众的衣食父母。不是张口闭口就说领导就是服务吗?既然是服务就要把自己当作公务 员,而不是衙门里高高在上的官僚!我是将军,给我配有专车和专门司机,如果从我开始搞改革,我愿意带头放弃专车和专用司机,我不会有任何意见。我不是在说 空话,我是在说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立党为公,行政为民。当了官儿就一步登天,生活和物质待遇就一下子增长了那么多,那么多实惠还谈什么为人民服务啊!人民还 愿意跟你说真话、讲实话吗?

Google Sidewiki entry by arnold

作者满牛逼的:当美国人来问我国美怎么样时,我说还可以,因为我喜欢中国人赚美国人的钱。

in reference to: 黄光裕的四次豪赌 - MBA智库资讯 (view on Google Sidewiki)

边界上的周立波 周轶君

大约一年前,周立波《笑侃三 十年》正当红的时候,我说,“他走不出上海”。周围人反驳,“他普通话说得也挺好啊。”其后,周立波越来越多“开国语”,其间夹杂的上海话,倒成了糖霜, 时至今日,他更北上中山音乐堂,似乎证明我完全错了。

“走不出上海”,我说的不是语言问题,更不是北方无法欣赏海派幽默。虽然周立波自称, “喝咖啡的”(以周为代表的上海人)哪能和“吃大蒜的”(以郭德纲为代表的北方人)同台,但后来媒体报道他在北京中山音乐堂激起的笑声掌声时说,“观众是 北方‘喝咖啡的’,也就是白领阶层”——媒体认为,幽默的口味并不以地理为南北,而以阶层为分野。郭师傅也特意去后台探立波,用制造笑声者特有的雅量与促 狭问,“怎么,上海混不下去了,也到北方挣钱?”

我说的“走不出上海”是影响力边界。周立波具备典型的上海式精明——“拎得清”形势。他 没有去春晚,自称“档期排不开”,但也多次透露事不仅仅关乎技术原因,更出于“对自身战略定位的清醒认识”——“我永远是上海人民的小菜,本山才是全国人 民的水饺”。周立波在上海的剧场里尚可从容转寰,到了辐射更大的平台,就得带上镣铐起舞。

海外媒体对周立波的报道,焦点集中在“模仿秀”。 著名的“躲扔鞋”,立意歌颂我方沉着机智,但形式仍令人惊奇。那次模仿获得了宽容。

虎年新春期间,上海东方卫视“一周立波秀”通过卫星, 也成了“全国人民的元宵”。不过,看了凤凰播放的“立波秀”,才发现东方版元宵,原来是“洁本”,保证有肉没骨头(上海有“肉馅元宵”)。部分笑点被“和 谐”之后乐坏了广告商,一次广告费获得数倍播放时间。

与其说周立波触到观众“笑点”,我更愿意说他摸到“酸痛点”。过去一年中,很累很辛 苦的“房价”、“蚁族”、“钓鱼”、“拆迁”,经他点穴,无不以笑声行舒经活血之功效。其中一段笑话是这样的,一队恐怖分子潜入上海,欲行破坏,忽然旁边 一栋高楼倒下,恐怖分子的集体遗言是“啊——”谁都明白指的是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塌楼事件。但这次,得到的回应不是怨声怒气,而是响亮的笑声。

这 是被删除的一段。但是,还有比这更出色的民情疏导、政府公关吗?周立波还告诉观众,不要抱怨高房价,政府公务员都经过严格考试,智商都比我们高,“要相信 他们能解决问题”。

台湾喜剧节目“全民大闷锅”,意思是政治空气混浊,民众如活在大闷锅,需要一笑释放压力。“大闷锅”每每调侃时事,开涮 官员,逗得大家捧腹哈哈,怨气找到出口,也许就无需暴力。政治不一定要板着面孔,不一定要居高临下,娱乐无损公信与权威。

难能可贵的是,当 笑声四起,周立波仍揣着上海式精明,敬畏边界所在。“美国的同行说,我们可以拿美国总统开玩笑,我就以实际行动证明——我也能拿美国总统开玩笑。”

身 为上海人,他也许不会欣赏北风胡马的张承志,但在边界问题上,或能叹一声知音。张承志相信自己只能与世界上一部分人相遇,“我曾经觉察过自己远行的限界 ――至北不超过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北杭盖。我没有胡思乱想走遍世界,总感觉自己只能走到某种纬度和远处……去年我到了加拿大温哥华,似乎快要突破预感的北限 了,突然间对那座冷清小城以及那个国家丧失了兴趣,连多住一天都觉得味同嚼蜡。我放弃了它的签证,转身回来了。思想也许也有着限界。”

 这 样诗意浩远的文字,周立波一句话道尽:“我不是肯德基,可以满世界通吃。”

上一篇 << 达 沃斯论英雄     
  • 猪仔包 [2010-02-22 12:09:40 AM]

    上海人听海派清口 、广东人看 “栋笃笑” ,喜欢本山大叔长得很‘小品’...........说说边界问题,那个每天19:00准点的台将大家伙推向了清新的凤凰,而左审右查的凤凰网将大家的忍 耐推到了极点,好自为之吧,如此制度,对手只要‘不同不同’就可以把你毙掉

  • 登高山脚下的娃 [2010-02-22 03:12:13 AM]

    我在上海生活了2年,明白轶君所指。

  • 冰轮王子 [2010-02-22 08:20:48 AM]

    拜读了您的文章,很不错呢。

  • 长将 [2010-02-22 08:49:37 AM]

    语言艺术有其地方和观众限制,上海的滑稽戏专长小生活中见大事,观众以本地小市民为主的,谈大事就没味道了,北京人喜欢这些,去北京差 头司机最擅长的是思想工作。上海人在广州和北京之间,关心最多的是生活质量。

  • 长将 [2010-02-22 08:52:36 AM]

    周立波开始卖外国火腿了,创作上已显极限,离生活远了,滑稽戏里没有卖野人头的。

  • apple-all [2010-02-22 10:08:05 AM]

    周立波才红几年?赵本山已经红了二十多年了。等观众习惯了也就不觉得有多新鲜了!

  • smile7348720 [2010-02-22 11:02:25 AM]

    周立波是个聪明人,懂得给自己定位,能够认清自己,不像某些人,被观众的掌声拍晕了。还有很同意作者的“与其说周立波触到观众“笑 点”,我更愿意说他摸到“酸痛点”。”

  • clay摩羯 [2010-02-22 11:39:46 AM]

    如果周立波敢于在那么大的舞台上发表这么不“和谐”的言论,那么恐怕他以后就要被“和谐”了

  • 郭逸萍 [2010-02-22 12:01:55 PM]

    说实话,在所有的笑星中,我忍不住最喜欢周立波。无论是郭德刚还是赵本山,我承认他们很了不起,但他们很少能打动我,但周立波能。但是 说实话,我还是有点为他担心,虽然他算是够能把握自己,知道自己的了,但谁能抗得住“红起来”的巨大诱惑呢?!就是卓别林,也有不知所以的时候。恐怕从现 在开始就要周立波要给自己敲警钟了。

  • z4425066ty [2010-02-22 12:25:07 PM]

    听周立波的相声,正是在揭我们国民的伤疤。它正好用来医治我们的灵魂。相声艺术本来就是一门讽刺艺术而不是歌颂艺术。人们不但需要歌 颂,更需要讽刺。

边界上的周立波

上海看不到原版,实在可惜。

主旨: 边界上的周立波_轶本正经的博客_凤凰博报查看 Google 边栏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