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二, 五月 08, 2007

中国近代史上的“黄金时代”

 
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885.html

  前些天是五四,几乎没有人怀念这个节日,今天翻看了一下牛博网,发现杨支柱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想起"五四"不能不怀念北洋军阀政府》。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北洋军阀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政府之一"。
  杨支柱主要讨论的是政治方面的论据来说明这个结论的,其实从经济上讲也是有一些根据的,在我大学的历史教材中称1912年之后的十年为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我当年第一次看到这个观点也非常惊讶,因为我在接触这本教材前,从中学和小学里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竟然会是这么惊人,说到的都是社会无比黑暗,农民的破产造成萧条等等。而大学的教材却将以前的教材里说的话都推翻了,这使得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说教科书可以骗人的话,大学教材中骗人最少,小学教材则最多。不过虽然大学骗人少,但骗人却最有欺骗性,小学教材的骗人却可以一眼就识破。
  在这本《中国革命史教程》中的"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节中,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这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的惊人速度,这里我摘录一些数据:"据统计,1912年到1919年,建成厂矿470余个,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8年的增长额相当于以前的50年......1913年全国面粉53家,资本862万元,1919年增至123家,资本1500万元,1918年中国免费由入超变为出超...煤产量1913年为1337万吨,1919年则达到2005万吨,增长49%,钨矿的开采居世界第二。"
  在这些描述中,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中国啊,那时的中国的确很穷,但确是一个充满了希望和未来的新兴国家,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是全新的。而当时的统治者北洋军阀,也许并不是以前媒体妖魔化的那样独裁和腐败,至少那时候个人居然可以创办和发行杂志甚至组建政党,工人可以罢工,学生可以游行,这些都是现代人做梦也做不到的事情,因此北洋军阀不应该算最坏的政府。
  仔细想想,北洋军阀其实因为很多原因被迫不敢乱来,杨支柱分析的也有道理,一个小的政府,并且有很多外部竞争者,那么他想去变坏都不容易。
  可惜,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现在想了解真实的历史实在是太难了。


《中国近代史上的"黄金时代"》的相关评论留言

相关文章: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2006-12-13 23:16:22) 九一一事件五周年  (2006-9-11 1:13:33) 无花的蔷薇  (2006-6-4 13:10:07) 四十年前的今天和四部电影  (2006-5-16 20:33:31) 追忆四五事件  (2006-4-8 13:22:47) 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2006-3-19 14:18:39)

法国大选:年轻人的胜利.

 
http://blog.sina.com.cn/u/57340dc9010008yb

法国大选:年轻人的胜利.
 
 世人瞩目的法国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终于揭晓,右派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萨尔科奇以53%的得票率击败左派社会党候选人罗亚尔,当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
 从结果揭晓后刹那两党总部门前的气氛对比,乍一看很难分辨出孰胜孰败:落败的罗亚尔总部门前欢呼阵阵,群情激昂,获胜的萨尔科奇总部门口却秩序井然,波澜不兴。这在某种程度上恰是两位竞争对手最后冲刺阶段表现的缩影,民意指数一路领先的萨尔科奇越来越沉稳中性,从"极右化"的激进语言巅峰不断悄然后退,回归保守稳健的传统右翼立场,其最后一场竞选活动是前往东部上萨瓦省格利叶高地凭吊二战法国抵抗运动纪念碑,更是对其戴高乐派正统传人形象的进一步强化;而处于挑战地位的罗亚尔则在初选后纵横阖捭,打破惯例和已被淘汰的贝鲁电视辩论、在与萨尔科奇的公开辩论中咄咄逼人,其最后的竞选活动是不断提醒选民,萨尔科奇是危险人物,当选后将给法国社会带来动荡和割裂,结果证明,在冷静与激情、稳健与冲击之间,法国人选择了前者。
 这次选举是年轻一代的选举,这当然不仅指胜利者萨尔科奇比对手小一岁,更是指这次大选中的年轻气息:两位决选候选人都是战后一代,创造西欧战后投票率最高纪录的选民主流也同样是年轻一代。竞选结果揭晓后,两位候选人不约而同在最后演讲中向年轻选民表示敬意,事实上,正是他们在关键问题上的关键选择,让左右两派分出了最后高下:在逐渐回归传统右翼立场的萨尔科奇和"史上最右的左派候选人"罗亚尔唇枪舌剑的背后不难看出,双方在许多问题,如非法移民、欧洲一体化、非洲政策等方面立场相距不远,分歧最大、也最为普通选民所关注的在于"公平与效率"关系方面,前者主张通过对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大胆改革提高社会效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法国竞争力,后者则坚持诸如"35小时工作制"等现有制度,在不触及社会公平原则前提下稳步改革。众所周知,由于青年就业率的低下和机会的渺茫,近年来法国青年一代对效率的渴望已愈益强烈,并造成多次社会风波,此次他们终于用民主、文明的方式,把自己的选择明白地写在选票上,印在选举结果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毫不含糊地说,这次大选真正的胜利者,正是法兰西的年轻一代。
 然而法兰西的传统――理想主义、博爱和独立自主――是根深蒂固的,左右翼对峙的格局也同样稳健不拔。罗亚尔最后阶段的一些不稳健表现让选民选择了萨尔科奇,但当选后的萨尔科奇立即在即兴演说中接连三次宣称"是全体法兰西人的总统,不论倾向、阶层、肤色、族源",并特别向"弱势群体"表达了自己的关怀,并喊出"我将向每个法国人伸出自己的手"的口号,体现出他已充分意识到,在法兰西这样一个提倡包容和尊重的国度,任何变革都必须建立在各阶层的团结和公平基础上;获胜后萨尔科奇一反"亲美"的传统面孔,在重申法美伙伴关系的同时公开提醒"美国朋友":法国"并非一定在每个问题上站在美国一边",并创造性地提出"环地中海一体化"主张,声称"欧洲一体化已进行了60年之久,现在到了文化、历史渊源更深厚的环地中海地区开始一体化步伐的时候了",这个包涵三洲两洋四大宗教的广大地域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历史上几大帝国、几大文化的发源地,这样的主张和口号,无疑是法国独立自主思想和大国意识的体现,也反应了萨尔科奇继承戴高乐派衣钵,努力在世界发出"法兰西声音"的决心。
 正如结果揭晓后社会党总部前支持者气势不减所体现的,罗亚尔虽然惜败,但社会党和左翼并非一无所获:47%的支持率和1700多万张选票已是10多年来他们获得的最高票数,罗亚尔选后称,她将努力借助选举中的支持率和良好气势,推动左翼的整合和社会党的改革,并将继续活跃在法兰西政治舞台上,可以想见,不论胜利者或失利者,此次大选中脱颖而出的新一代政治家,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法国政治舞台的主角和欧洲、世界政坛中令人瞩目的明星。

今日感慨:准备与谢长廷打交道 袁岳

 
http://blog.sina.com.cn/u/489548eb010009u1

在台湾地区2008领导人初选的民进党党员投票部分,谢长廷已经战胜在组织能力与行政资源方面明显领先同时也得到陈水扁暗助的苏贞昌,由于苏游吕三大天王已经明确或等于宣布退出初选,民进党中执委已决定不举行原定的候选人民调,因此实际上谢已直接获得民进党角逐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提名人身份。虽然谢人称"民进党内最有智慧的政治家",而且在历史上一直与陈水扁在党内有所谓的"瑜亮情结",这次在背负相当部分政治丑闻的包裹同时也没有得到陈水扁奥援的前提下得以出线,还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谢长廷此人曾任民进党主席、高雄市长、台湾地区行政院院长、民进党台北市市长候选人,在卸任台湾地区行政院院长一职后曾经赴哈佛肯尼迪学院做短期访问研究。谢在地方治理方面颇有政绩,比较他在任前后的高雄市,虽牵涉市政弊案,但市政建设成就有目共睹,我隔五六年前后亲访高雄,就能感到它的发展;同时,谢在任行政院长任内提出的"和解共生"的政治方针,也被认为是积极的中间路线主张;谢本人在国际格局观上相对其他台湾政客,更具有见识与大格局观,对于台湾的国际空间的坚持也相对比较务实;在两岸关系上,谢曾于1993年访问大陆,他的两岸关系主张是绿色力量中最浅绿的一支――他曾以"宪法一中"为说辞,认为按照现在的宪法两岸属于一个中国,以此欲以高雄市长的身份访问大陆,寻求高雄与大陆的城市间交流,最终因台湾行政当局的反对而未能实现;他是民进党内对实现三通最为积极的政治家,主张高雄应该成为与大陆的直航港口之一;他也曾主张两岸合作共赢。由于谢在两岸关系上的主张,因此他在初选中一直不得不为他的"宪法一中"辩护;同时也得不到台独大佬的背书支持;与陈水扁的"一边一国"的主张也有很显著的区隔。
    在民进党的四位初选候选人中,按照在两岸关系主张上由温和至极端的分布依次是谢长廷、苏贞昌、吕秀莲、游锡�摇H绻�我们把国民党的正式候选人与可能候选人一并放入,则大致的排列依次为:马英九、谢长廷、王金平、苏贞昌、吕秀莲、游锡�摇P宦硇�持在绿蓝群众中的支持度,现在国民与民进两党均需要争取中间选民才能获得高票,因此很可能均在两岸关系上提出较为温和而非极端的选战主张,尤其是民进党本偏台独,在向温和两岸关系政策主张上移动的时候不太畏惧被"抹红",因此反而可能更为积极一些。当然个人的政治主张与最终在作为政权领导人时候的政策主张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即使谢成为了正式的领导人,他还必须通过政治妥协追求民进党的基本群众的支持,因此也不可能幼稚地想象谢当选后会很快显著地改变陈水扁的执政路线,但是如果从稍微长一点的时间来看,在他的强调维护台湾地位现状的前提下,则不乏有想象力的两岸关系操作空间。由于最终的选举就是在马谢之间进行,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一个时期,无论他们两个中谁当选,对于两岸发展相对稳定的交流关系,并让大陆赢得宝贵的和平建设空间都还是比较现在的陈水扁当局更为有利的。正因如此,在本次选战中,大陆更应采取比较置身事外的立场,对于选战争议多采尊重台湾人民选择的见解,减少对于台湾选民情绪的直接刺激。但与两党候选人的政策团队均可保持适度的沟通管道,为未来互动预留空间。
 
 本日场景:长途旅行也只是一觉,回来接着睡觉。节日最后一天:我努力希望找回来感觉,找回来梦想的快乐。
 
本日小诗
 
历险
 
你模糊的许诺,
让我们的灵魂冒尽风险。
居然还有人敢相信,
一个梦的光景,
可以延续到永远。
现在面对湖蓝的夜色,
想象那也许是,
有情人的泪水汇成的深泉。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凝汁撕肉
    猪臀部纯瘦猪肉一斤半,切成半寸见方,洗净,白水起锅煮开两分钟,在冷的清水中将烫过的猪肉块冲洗净。起油锅,放生姜片、花椒、蒜片轻炸,然后放入肉块,暴炒3分钟,放入白酒做料酒,并醋微量,并酱油与食盐酌量。放水至肉块没入水中,大火烧开,继以小火焖一小时,放入砂糖少许,再闷10分钟后,将肉块捞出放在盘中晾十分钟至干。用切菜刀在砧板上,将肉块拍散,用手分撕开,然后将撕好的肉放回锅中浸到肉汁内,小火焖五分钟。切香菜三两成碎片,铺入盆底,然后将热肉连汁浇上,可用。

龙应台文章列表

 
http://forcode.pdx.cn/blog/diary,833440.html

龙应台,作家、社会批评家、思想家。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于台湾高雄,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1982年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并任台湾中央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台北市文化局长等。现任香港大学传媒及新闻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著有《野火集》等作品多种。在欧洲、中国两岸三地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
 [image: 龙应台近照,(成都)王熙维摄]
 论文 *政治人物的人文素养 *
 *今天这一课:品格 *
 *我能不能「叛变」? *
 *你不是一个"混蛋" *
 *阳光照亮你的路 *
 *向左走,向右走 地平线有多远
 *
 *足球,少年,国家 *
 *如果你年轻却不清狂 *
 *十八岁那一年 *
 *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 *
 *政治人物的人文素养 *
 *民间力量强大才是真正国力所在
 *
 *百年大计,请从文化始 *
 *想像人文港大 *
 *当权力在手 *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
 *论公共空间的必要 *
 *稻穗丰满时,腰弯得最低 *
 *硫酸不能烤蛋糕 *
 *活过底片的世界 *
 *可以原谅,不可以遗忘 *
 *盛满"中国中国中国"的瓶子 *
 *一个美国人死了 *
 *如果文化也能长荣 *
 *中国公厕,形成舆论的公共场所
 *
 *守在狭隘的现代里 *
 *野象 *
 *满山遍野的茶树开花 *
 *咏儿和慧儿 *
 *父亲的家乡 *
 *罗素,一九二零 *
 *玉兰花 *
 *冷酷的政治盘算 *
 *阿拉伯芥 *
 *四千三百年 *
 *什么是文化? *
 *我就这样认识了广州 *
 *没有民主,不会有马英九的鞠躬
 *
 *在一个有文人的城市里 *
 *你不能不知道的台湾 *
 *走过的路 *
 *民主陷阱 *
 *别把蚕丝当铁丝 *
 *是野马,是耕牛,是春蚕 *
 *在紫藤庐和 Starbucks 之间
 *
 *五十年来家国 *
 *面对大海的时候 *
 *向核心价值迈进,超越台湾主义
 *
 *为台湾民主辩护 *
 *黑色玻璃罩 *
 *呼唤公民运动的开展 *
 *我独独看不到香港 *
 *栽培香港 *
 *民主大道四公里 *
 *香港你往哪里去? *
 *一个警察的背后 *
 *大学,如果没有人文 *
 
 

印度提供免费宽带服务的启示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3841

印度政府计划在两年内向所有印度公民提供2Mbps的免费宽带服务,届时消费者将获得巨大好处。印度政府希望利用部分电信普遍服务基金铺设全国范围的光网络,达到促进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新文化报》4月30日)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诸多领域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在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有力地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像印度这样将由政府向全民免费提供宽带服务,无疑会给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更大的推动力。也正因为如此,目前美国旧金山、法国巴黎、日本东京等城市全城免费Wi-Fi(一种短距离无线网络技术)已经展开,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活力。
    政府免费提供宽带服务,肯定会减少现有电信营运商的利润,减弱宽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但是却能极大地增加电脑的消费量,同样甚至更能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免费提供宽带服务,将会极大地推动宽带的普及,将会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从而使经济社会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政府免费提供宽带服务,固然会使少数电信营运商与政府的收益减少,但是却能换来经济社会更大的发展,这说明印度政府能够为了更多人的长远利益放弃眼前的些许小利,具有长远规划与眼光。这无疑是明智而令人敬佩的。
    当前印度电信市场已经形成较为严重的垄断现象,国内只有少数国内、国际长途电话运营商,这也导致印度宽带上网价格高出全球标准的2~5倍,而这显然不利于宽带在这样一个尚不富裕的国度的普及,因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宽带对国民经济增长所能起到的推动作用。
    另外,宽带服务价格昂贵,必然导致该项服务只能为相对少数的富裕人群所享用,这就可能因为加剧人们起点上的不平等而进一步扩大社会贫富差距。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富裕的家庭由于能给孩子提供包括宽带在内更好的成长环境,贫困家庭的孩子却可能由于学习与生活条件上的不足而更难赶上富裕家庭孩子的步伐,这样一来原本就存在的代际不公就可能进一步加剧。反之,如果政府为全民提供免费宽带服务,更多的人尤其是更多的未成年人就能受益于宽带的普及。
    印度政府计划为全民提供免费宽带服务,说明该国政府打算将宽带当做普遍服务与公共服务来提供,把免费提供宽带服务当做政府的义务与职责。这无疑能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即政府不但对于像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事关国民基本权利实现的事项应该承担责任,对于像宽带普及这样有利于增进起点平等,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事项,以及对国民富裕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的事项,也应当当做公共服务由政府免费提供,政府同样应当在这样的事项上承担起责任。
魏文彪
我国网民网费高的N个理由
"五一"前夕,世界银行在北大百年讲堂发布《中国的信息革命: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报告。报告显示,尽管近10年来,中国的信息产业以2-3倍于GDP的速度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但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正面临资费过高、法规不健全、对国外技术依赖过大以及人才缺乏等四大障碍。其中提到,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使用价格占收入水平的10%,这一比例是发达国家的10倍。   新闻一出,网民评论如潮,有指责上网费为何不讲"国际惯例",有人计算出中国上网费是韩国的135倍,有人甚至在论坛发贴呼吁全民上网免费。说实话,笔者也惊诧于中国上网费奇高,但更惊诧的是标榜关注网络民情的某些管理部门处惊不变、无动于衷的态度,几天都过去了,硬是没有一个部门出来回应一下。有鉴于此,笔者斗胆地代替有关部门向各位网民回应如下: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注意到网络上出现了我国网民上网费比发达国家高出10倍的新闻,对于这一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以及相关机构公布数据的用意我们表示怀疑。一个确切的事实是,截止目前,我们从未接到过国外哪个机构向我们传递这样的报告。请各位网民不要轻信和误传。   关于我国上网费用过高的问题,我们已经注意到并正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近年来,我们通过引入竞争、提高技术、加强管理等措施,应该说在降低网费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网民数量的增多、网络应用的普及,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农民也能上网的事实足以证明这一点。网民对于降低上网费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离开中国国情,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不能任何事情都讲国际惯例,甚至于在短时间内就要与国际接轨。应该看到,我国上网费高是有中国特色的,是立足于中国实际的。   一、中国的地理特征决定了上网费要贵些。我国国土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过多的国土面积加之地势复杂,既有高原,也有盆地,既有丘陵,也有平原,铺设网络设施的难度比其它国家要大得多,要求网络技术的精度也要高得多,因而其总成本也就高得多。从某种程度上讲,一国上网费用与其国土面积的大小、地势复杂程度成正比。国土面积世界第二的加拿大,其上网费用并不低也就是这个原因;日本、韩国等上网费低与其国土面积并不大密切相关。   二、适度抬高上网费用利于加强网络管理。目前中国网络良莠不齐的现状决定了必须通过高上网费来加强管理。当前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横行于网络,尽管我们加强了网络管理,但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向青少年渗透。许多网民上网并不是像发达国家网上那样更多地用于学习知识、交流沟通、联系业务,而是沉迷于网络色情、网络游戏等无益的网络应用。为了便于网络管理,也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认为哪怕上网贵一点,也要让网络健康一点、负面影响少一点。   三、过低的上网费用不利于节约型社会建设。根据测算,如果上网平均费用降低20%至30%,我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预计将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有可能在现有1.37亿网民基础上,每年增加2000万,到2010年网民将达到2亿。网民数量的增多,网络经济的发展,表面上看有利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其实不然。让我们循着这个逻辑推理一下:上网费下降,网民数量增多,网络设施增多,耗费电力资源增多。目前阶段,困扰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能源短缺,特别是电力紧张的矛盾依然没有缓解。在这种情况下,因上网而分散电力能源是不足取的,与节约型社会建设相悖。我们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关键处,不能因为虚拟的网络而影响了现实的经济。   当然,从历史发展趋势看,上网费要不断下降是肯定的,但期望一蹴而就甚至免费上网是不现实的。我们期待在社会的支持与网民的理解下,把中国特色的网络产业发展得又好又快。
    来源:   eNet硅谷动力

风软字幕组组长集体辞职始末

 
http://www.meijumi.com/article.asp?id=824

Campus按:文章是从天涯上转的,较早前看过一次,当时觉得有点琐碎没转过来。今天在某挨踢博客上看到提到了,就搜出来,觉得还是转过来以史为鉴吧。毕竟我曾经也在几个字幕组偶尔帮过忙(FR没有)。

我的看法:

1、电台主持人没听说过论坛管理高层的名号没什么大不了的,人越往上走应该越自谦才是。当年李�稍凇犊滴趵戳恕匪的谴卧诎滤箍ò浣崩裣壮�,汤姆汉克斯还跟她自我介绍:你好,我叫汤姆汉克斯。

2、字幕组的人才绝对是核心竞争力。几个人一起出去就是另一片根据地。就好比现在英超利物浦比艾佛顿牛。据我所知其中有几人已经被其他字幕组招募。

3、论坛管理员的决策需要从长计议。管一个论坛跟管一个公司差不多,产品、市场和行政等部门关系要处理好。某些下属可以幼稚,决策者一定要有大局观。

-------------------------以下是转载内容-------------------------

  本来想安静的就离开的,无奈兄弟姐妹们还是那样的重感情,很多人问起,所以,还是决定发个帖子,免得副主席又怪说人人都跑去问他。
  
  对这里一起熬夜一起战斗的兄弟姐妹感情是很深刻的,这本来是个没有争斗,在我下班后能摘下面具做回自己的地方。就算是再辛苦,再累都觉得很温暖。我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做很多事情都是凭着感情在做事,很多翻译也跟我一样。比如对YDY的仇恨,比如对美剧的爱,比如对字幕组的爱,比如对风软的爱。不过最近几天我过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