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三, 十二月 12, 2007

曾经~海: 也说张维迎 ;无欲则刚:张维迎和何志毅之争的真正原因

 
http://zouhengfu.blog.sohu.com/73335167.html

曾经~海 > 日志 > 经济与国事          也说张维迎   
  北大被关注是正常的,但是像光华这样内讧有些不可思议。没有研究过北大的传统,不知道像这种人士更替带来这么多的负面影响是否也是北大的传统?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中寄托了太多华人的梦想,北大其实每一步走的都很踏实,开创着自己传统但是又要与世界接轨的艰难的路。思想的包容与碰撞是必然的,但是作为传统思维模式的国人有喜欢看热闹的习惯,特别是有了网络,大家发现这边风景独好。说道不可思议,原因是作为领导者,对工作负责是全方位的,包括舆论压力,这些都是管理学大家耳熟能详的案例。想像的到,北大领导承载空间很大,所以他们依然没有用手段的做了,是洒脱?不可取,至少我这样认为,因为北大依然在中国。
  在我的心中,这种内讧应该不算民主的范畴。作为领导方,有些像没有把思想工作做到位,民主对于我党下的干部不是很会操作,因为表现形式只有很差的几种而已,像民主集中制、找个非干部了解一下意见、排位技巧......再不行就暗箱操作,而没有从体制架构本身下功夫;作为被开的方,像是不服领导,被开除的人心里有些不服气是正常的,一般时候走就走了,再找工作就是了,但是作为国人不习惯被开,一般时候"调动"就对付了,还要大吃一顿送行,心里自然还是不舒服的,但是要是自己有号召力,那就要抱怨一下,旁人附和的很多,更有能力的认识上面的人,那还要寻租一下,总之,心里不舒服还要闹一闹,有些像怨妇;作为外人,也许有些看热闹之处,但是有心人拿它当药方。
说到能力,读懂张维迎、邹恒甫......还是很多,认同他们的也很多,应该毫不抬举他们的说,他们都是经济学界的精英,都是大师级的人物,他们的建树稍微一百度就"事实确凿",不仅他们自身出色,他们为人师表也是一流的,这里不提。
本来不想说道清华的,原因是北大清华一起,大家喜欢比,感觉很多人有些别有用心,甚至居心叵测不怀好意,但是还是要例举一个事实。清华经管学院在最近几年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人事安排和表动表现出了一个组织应该有的大气和包容。自从该院84年建院,就一直是朱�基担任院长,长达17年,其副院长也一直默默但是努力的开创性的开展着工作,直到01年在朱总理一再要求辞去院长职务后,副院长才"正",在05年退休年龄才退职但是还是没有退休。在05年职位更替的还有该院的党委书记,一位很好也很得人心的老书记和副书记职务对调,这在中国人士变动中也许是很难见的,至少书记要朝上争取一个名分才肯善罢甘休。当然也许我们不知道内幕的人不了解他们在其中苦苦的挣扎,但是至少我们没有看到热闹。
标准不在我们是否有热闹可以看,而在作为领导者运作事件的能力是否被大家接受,接受了不更好么?开开心心的在学术上打猎竞技岂不爽哉!
无欲则刚 > 日志         2007-12-12 | 张维迎和何志毅之争的真正原因     标签: 张维迎  何志毅  北大  光华   

张维迎和何志毅之争的真正原因。
最近老张和老何打架,惊动了不少人。
表面上看,老张给了老何玩了一个猛的,然后老何奋起还击,两边各不退让。搞得老张骑虎难下,老何到处喊冤,北大更加尴尬。
这只是表面现象,而真实原因却是另外一回事。
首先一点,老何不缺钱,而且老何很有钱(老何原来是福建一个大型IT集团的董事长,很有钱,根本不缺光华的这点钱)。
同时,老何只是北大商业评论的执行主编,主编是厉以宁,老何是老厉带的博士后。换句话说,老何是厉家军的大将,手里头掌握着北大案例中心和北大商业评论两大块资源。这两块资源对于光华而言,太重要了。所以老厉当院长的时候,把它们放在自己的得意门生老何手里。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老张上台后,要在光华搭自己的张家军,可是北大管理案例中心和北大商业评论这两张大牌在老何这个厉家军手里。老张要在光华真正掌权,没这两张大牌不行,所以老张必须要把这两张牌攥在自己手里,可是老何一直不放手,老张想拿一直没拿到。但是,这两个资源可是老张坐稳光华院长的垫座石啊。如果案例中心和北大商业评论不在老张手里,老张腰杆就硬不起来,光华院长的位子也不会稳。因此,老张为了坐稳自己的宝座,最后采取雷霆手段干掉老何。
而老何呢,在北大案例中心和北大商业评论上面,花了7、8年时间,付出无数的心血,在老厉的支持下,硬是白手起家,把案例中心和北大商业评论干到现在这种规模,这可是亲儿子啊,老何当然舍不得放手。但是,老何却没想想,你抱着老张坐稳光华院长宝座的奠座石不放手,老张心里能愿意吗?就算你再老实,再容忍,再忍气吞声,但你不是站在老张这一队里的,老张能信任你吗?到最后,老张能不出手砍你?要知道,这可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官场问题、政治斗争啊。――所以说,老何在这件事上少了一点政治眼光,犯了典型的政治幼稚症。
记得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商业竞争的结果是胜负输赢,而政治斗争的结果是你死我活。
北大商业评论的事情,老何的确很冤枉。但为啥光华的老师们都不站出来?难道光华连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都没有吗?――非也!问题的关键不是冤枉不冤枉和正义感的问题,也不是学术问题和人品问题,而是位子问题。光华的老师都很明白,老张要的是光华院长位子,既然大家都不想去和老张争院长的位子,为什么要掺和进去呢?
所以,事件本质上是这样的:老张要坐稳院长位子,就必须要拿到案例中心和北大商业评论。老何如果不给,就必须要清除掉。结果是老何舍不得给,所以老张下狠心出刀硬砍。这就是事情的根本原因。――但是老张出手太重,没控制好分寸,一下子把老何伤的太狠了,彻底逼到绝路上。正所谓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老何被逼上绝路被迫玩命,这是老张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因此事情失去了控制。
现在呢,老张骑虎难下,老何也不得不硬挺着。因为老张给老何扣的罪名太大了,如果老何退缩了,深入追究责任,老厉是北大商业评论的主编,恐怕就得出面承担直接领导责任。这一点大家心里都清楚,但都不能挑明。如果挑明了,恐怕老厉就得站出来直接和老张打对台了。这种情况,老厉肯定不愿意,老张也不会愿意看到,同样北大也不愿意见到光华管理学院前任院长、现任院长直接PK。老何是老厉的学生,这种情况也只能忍辱负重硬挺着,一个人把所有事情都背起来。
最后说一句,老张这么做有其道理,古代中国任何一个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会这么做;但老张的问题是:缺乏宽广的心胸,做事太简单粗暴,不会玩手腕,不懂领导艺术(估计老张历史没学好,可能没听说过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不过也难怪,因为老张一向推崇西方的价值伦理,鄙视中国文化传统历史)。老何也的确冤枉,被老张扣的那些罪名其实都不成立;但老何的问题是:过份自信,缺乏政治眼光,不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
老张醉心功名,老何太过执着。
菩提不是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戒贪,戒痴。

推荐《黑金家族》(Dirty.Sexy.Money)

me too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美剧迷 Meijumi.com - 美剧资讯门户 by William <meijumi@gmail.com> on 12/9/07



一直觉得《黑金家族》(Dirty.Sexy.Money)的片名翻译的不好,没看过的人可能会以为是一部黑社会类型片子,听起来很像《黑道家族》,其实完全不是。

故事讲的是美国纽约城中一个富有家族(The Darlings)的故事,而男主角却是这个Darling家族的现任律师尼克(Nick),尼克的父亲是前家族律师,用尼克的话说父亲把这辈子最大的客户留给了尼克。

尼克原本是个宅男,和妻子过着安稳的中产阶级生活。由于父亲由于意外飞机失事而去世,为了调查父亲的死因,尼克决定接受Darling家族的创始人Tripp的邀请,出任家族律师,遇到了各种各样有趣无奈的家族问题,并且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家族中各成员的内幕和隐私,包括父亲和Tripp的妻子(Letitia)的婚外情,而Tripp早就知道了这个问题,尼克就怀疑Tripp和父亲之死有关,但是Tripp一直表现的那么温和,也协助他追查老尼克的死因,究竟飞机失事是意外还是阴谋,请继续关注。

除了以上的主线之外,Darling家族的第二代的生活可以说无奇不有,导演用写实的手法为对好奇的我们揭示了富有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布莱恩(Brian)是个受人尊敬的基督教父(Father),但是不敢面对自己的私生子,遮遮掩掩的把私生子带进了家族;帕特里克(Patrick)是参议员,正在准备竞选美国总统,但是却喜欢一个变性人,家族担心他的这段感情会毁了政治生涯,给他施加了很大压力;凯伦(Karen)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循环使用:在坎坷中前行 滑稽啊!!!

(在美国购买二手教科书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因为美国的教科书非常的贵)
http://walkalone2008.blog.163.com/blog/static/313351422007111284858584

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循环使用:在坎坷中前行    2007年12月12日 14:10:22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今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明确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全面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探索推广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各地可结合农村义务教育试行免费教科书制度,开展教科书的循环使用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作为教科书循环使用的较早      试点,山东省青州市、菏泽市东明县、临沂市临沭县在自2004年至今的几年探索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绿色教育"稳步推进      在青州市莲花盆中学校长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摞七成新的教科书,有历史、地理等,每册书上有一个固定编号,加盖着"循环使用,奉献爱心,请注意呵护"的印章。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就是学校循环使用的教科书,每一间教室都设有循环使用教科书专用书橱。      莲花盆中学是青州市两个试点学校之一。它地处山区,经济条件较为落后,贫困生较多。李玉卿、吕伟艳是该校初中三年级学生。据他们介绍,从初一开始他们就使用循环教科书,每人每年能少交六七十元,父母非常高兴。校长史云志说,节省的钱对于山区贫困家庭来说,几年下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青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王科长介绍说,2004至2005学年上学期,政府拨款30万元为试点学校购买教科书和书橱等设施,通过政府免费提供、学校低价回收、毕业生捐赠三条渠道,为试点区初中学生提供音乐、体育、美术等10个科目的免费循环教材,为小学3至6年级的学生提供劳动、健康教育等5个科目的循环教材。循环教材由学校单独登记、统一编号,学期末统一回收,进行防疫消毒后供下一届学生继续使用。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年旧书回收率在35%以上。2004至2005学年下学期开始,该市各年级少订教科书64万册,共节约资金302万元。目前青州市全部山区农村学校都已实行教材循环使用,一年可节约资金400多万元,10万名学生中估计有近4万名学生受益,大大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山东临沂市临沭县从2004年初开展试点,2004年暑假后就在全县25所中小学推广,2005年年底在全县中小学大面积推广,当年全县共回收教科书58300余册,其中政府免费提供8100余册,另外教育部门通过低价回收、学生捐献等方式,筹集50000余册,每年为学生节约50余万元。      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该县通过建立健全组织制度和督导评估机制,规范学校对教科书的征订,并且每学期进行定期检查,把专项考核成绩计入年终教育综合量化评估,作为表彰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      据了解,山东省自2004年首批三个试点取得成功后,2005年在潍坊市、菏泽市、临沂市扩大试验县(市、区)和学校,其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确定试验县(市、区)、学校,开始试验。今年,这项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绿色教育"得到的不止是"绿色"      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好处显而易见。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2.2亿人,以每年生均15册课本推算,一年就要用课本30多亿册,而印制这些教科书需消耗纸张55万吨。若以每生产1吨纸需砍伐20多棵碗口粗的大树估算,55万吨纸就得砍掉大树1100多万棵(约相当于2.2万公顷森林)。不仅如此,生产1吨纸还需消耗约100吨水、600度电、1.2吨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      其实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好处远不止于此。曾大力提倡"绿色教育"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说,对国家而言,教科书循环使用节省了教育经费,节约了资源,有利于环保,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循环经济的要旨和科学发展观;对家庭而言,可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对贫困家庭学生的作用更加明显;另外,提倡教科书循环使用还可以纯化社会风气,减少教材垄断发行过程中出现的腐败行为。      谈起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好处,青州市教育局王科长认为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为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从爱书护书当中能更好地养成勤俭节约的品德,同时学会与他人友好共处,增强集体主义观念。      "绿色教育"仍有拦路虎      "绿色教育"固然好处很多,也在一些地区取得了成功,但推广起来并非一帆风顺。      青州市教育局王科长认为,一些家长在观念上没有转变是最大的问题。这些家长认为,让孩子用旧书丢面子。再说有的旧书上面做了好多标记,肯定会影响孩子学习。一位家长坦言:"多花几十块钱没关系,耽误孩子的前途问题可就大了。"据王科长介绍,从青州的情况看,城区家长对教科书循环使用不如农村家长认可度高。他说,这不是经济承受能力问题,而是认识误区问题;同时,还存在教材编写者、出版者、发行者利益链条的因素;旧书的卫生问题也很受关注。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位资深主编表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正处于实验阶段,教材更换频繁,教学大纲一般两三年变一次,有的科目甚至一年一变,教材内容相对不稳定,也不利于重复使用。      莲花盆中学校长史云志说,教科书循环使用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习惯发生冲突也是一个障碍。传统的读书方法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批注训练,低年级教科书中有相当多描红的内容,老师很难处理这种问题。而且许多作业还要求直接做到书上,这与教科书循环使用规定有冲突。      循环的"轮"如何拨动      教科书循环使用固然存在不少障碍,但很多人依然坚信问题是可以慢慢解决的。青州市一位中学领导说,"绿色教育"首先应该得到政府的支持。青州市的教科书循环使用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首先与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山东省政府确定三个县市进行试点后,副省长王军民曾两次亲临青州调研。青州市政府成立了专班,由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亲自挂帅。"教科书循环使用是一项于国于民都有利的事,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坚持到底。"青州市副市长李端梅表示。      对于转变观念的问题,莲花盆中学的做法提供了一些经验。史云志告诉记者,为了让学生和家长自觉接受,学校探索了一系列措施。他们先将《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倡议书送到家长手中,然后在学校举行主题班会、座谈会、专题板报、"爱书护书,奉献爱心"演讲比赛等多种宣传活动,使学生及家长正确认识循环使用教科书的意义,认识提高了,参与积极性就增强了。"只要形成一种氛围,形成一种集体意识,一些家长的观念是很容易转变的。"史云志表示,最大的观念阻碍其实是决策者和执行者对此缺乏更深层的理解和认识,包括一些既得利益者。他认为,教科书循环使用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节省书费,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育人上,即让学生在循环使用中,接受"爱"的传递,这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学会与自然、与他人友好共处,无疑更有益。      周洪宇认为,教科书循环使用切实可行。他表示,在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这一理念肯定会不断深入人心。目前国家已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出"国家鼓励循环使用教科书"。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必将为这一措施的实施扫清障碍。  (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郑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