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六, 五月 02, 2009

史上四大致命流感大揭密 西班牙流感夺命5000


http://news.tom.com 2005年10月25日23时00分  来源:  东方今报 天石/天籁

人类史上四大致命流感大揭密

  看似"小病"的流行性感冒却能给人类造成最致命的威胁。流感变异种类多,传播速度快,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严重威胁。据统计,从上世纪开始,人类历史上经历过至少四次堪称恐怖的大流感袭击。

  ★灭人5000万的西班牙流感为禽流感变异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陷入自相残杀之中,死亡者数十万,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然而,就在这场浩劫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场流感的爆发夺去了近5000万人的性命,这就是上世纪人们闻之色变的西班牙流感,或称1918年流感。今年10月5日,科学家研究发现,西班牙流感实际上就是禽流感的变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处于大动乱、大改组,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西班牙流感就在此背景下发生了。当时西班牙为中立国,首先公布了流感疫情,故称之为西班牙流感。由于此次流感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发生在1918年故也称之为1918年流感。

  这次流感是1918年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洲,很快传播至底特律等3个城市→3月美国远征军乘坐船带至欧洲前线→4月传播至法国军队,然后至英国和其他国家军队→5月达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非洲,印度孟买和各尔各答→6月由英国远征军传播至英国本土,然后至俄罗斯、亚洲达中国、菲律宾、大洋洲至新西兰→1919年1月达澳大利亚。即不到一年时间席卷全球。

  本次流感共有三个流行波:1918年4~7月为第一波,首发在法国前线,在美、法军队中爆发,当时也叫三日热,发病率高而病死率低,很快播传至欧洲其他国家;同年7~11月为第二波,席卷欧、美、亚、非各大洲,症状重,病死率高,如法国第一波病死率为0.12%,而第二波为7.7% ;1919年1~5月为第三波,流行程度轻,时间短。
 
  本次流感所造成的灾难是流感流行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也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瘟疫,估计全世界患病人数在5亿以上,发病率约20%~40%,死亡人数达4千多万,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亡总人数还多。死亡呈"W"型,年龄分布:≥70岁老年人,20~40岁,5岁以下儿童,以青壮年为主。

  美国死亡人数50万,仅10月10日费城759人死于流感;西班牙800万人患病,包括国王阿方索三世在内,马德里三分之一市民受感染,一些政府部门被迫关门,电车停运;英国乔治五世也未幸免,英格兰和威尔士死亡达20万,皇家舰队三周无法入海,影响作战;印度孟买死亡700万;一些因纽特人村遭受灭顶之灾,有一村80人死于流感73人;20%的西萨摩亚人死于流感。许多国家尸体堆山;加拿大渥太华有轨电车没有乘客;学校,歌舞剧院,电影院无灯光,游泳池和保龄球馆空无一人;南非一个小镇由于缺乏棺木,毯子裹尸体草草下葬,白天满街出殡,夜晚救护车穿梭。

  1918年西班牙流感也波及中国,3月始自广州直至东北,由上海至四川,蔓延广泛,北平警察患病过半,哈尔滨40%人被感染,学校停课,商店歇业。上海也出现过两个流行波。
然而关于西班牙流感从何而来?为何发病率和病死率为此高?为何主要侵袭青壮年人群?等一系列问题困惑了人们将近一个世纪,只到今年10月5日,科学家研究发现,1918年导致许多人死亡的疾病是一种禽流感。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已经显示,曾在1918-1919年导致5000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病毒很可能源自鸟类。美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发表的文章说,他们已经找到1918年病毒与现在亚洲出现的禽流感病毒H5N1的共同的基因变异。美国另一个研究小组也在《科学》杂志发表文章,他们已经在老鼠身上成功再造了1918年的病毒。他们发现的一些基因密码将有助于对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做出预报和准备。

  ★亚洲流感源于我国贵州西部

  人类第二次威胁性的大流感是"亚洲流感"。这次流感因首发地为亚洲而得名,应称为甲2(H2N2)亚型流感。

  此类病毒于1957年2月首发于我国贵州省西部,3-4月引起全国大流行,5-6月波及日本和东南亚各国,7-8月袭击中东,欧洲和非洲,10月蔓延至美洲。在8个月内席卷全球。发病率在15%-30%左右,病死率并不高。

  多数国家于1958-1959年出现了第二或第三个流行波。在我国有两个流行波:第一波为1957年2-5月,以城市为主,3月流行达高峰,4月开始下降,5月告终,发病率约为30%~50%,各年龄组基本相同,病死率约0.01%;第二波发生于1957年12月至1958年4月,以农村为主,发病率高,症状重,部分地区病死率高,如陕西、吉林某些地区病死率达0.6%-1.0%,死者多为老年人和儿童。

  人们很难认为H2N2毒株是由以往人群中流行的H1N1毒株演变而来,故多数人推测H2N2毒株来源于动物流感病毒。在WHO倡导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流感病毒生态学研究的高潮,然而至今,对H2N2毒株来源仍存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是H1N1人毒株与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而来;另一种认为是旧毒株的重现。H2N2毒株的出现促使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成立,将流感列为监测的传染病,我国开始研制流感病毒疫苗(主要为减毒活疫苗)。

  ★香港流感幸而杀伤力不大

  香港流感因首发于我国香港特区而得名,应称甲3(H3N2)亚型流感。此类病毒于1968年7月中旬首发于我国香港特区。传播速度和发病率均不及H2N2亚型流感。

  8月波及我国台湾省、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9月达印度、伊朗、澳大利亚及欧洲。与H2N2亚型不同点:1969年1月才波及日本,由于侵越1968年9月就至北美,美国从越南带到加利福利亚而播散,1969年中至南美和南非。在我国大陆同样有两个波:第一波发生于1969年7-9月,由南方开始向全国扩散;1970年6-12月出现第二波,此波特点为夏季南方流行,冬季北方流行。

  ★美国猪型流感令人谈猪色变

  1975-1976年美国冬天格外寒冷,公路沿线处处可见积雪冻结而成的灰色冰丘。1976年也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同年2月美国新泽西洲迪克斯堡新兵营中发生了一起猪(H1N1)亚型毒株引起的流感爆发事件,约200余人被感染,除临床症状外,抗体升高,其中10余人病情严重,一人死亡。从患者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出三株猪(H1N1)亚型病毒,为此WHO于1976年春在日内瓦总部召开国际流感会议,美国一些人认为流感病毒大流行株出现具有时间的周期性,即每隔11年出现一次,并推测1979年将会出现新亚型毒株;流感大流行株是旧毒株的重现。

  当时福特总统欲想连任,亲自批准1.35亿美元制备猪流感疫苗,用于全民免疫接种,而其他国家均持观望态度,结果美国推测失误,疫苗也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引起许多异议和诉讼。有些媒体认为福特为竞选总统而批准此冒险计划,有些养猪场提出抗议,应将猪流感改为新泽西洲流感以免居民谈猪色变。疫苗接种后出现了一些偶合病例和死亡病例以及格巴综合征,疫苗用于儿童效果也不佳。本次流调和病原学分析表明,猪型流感病毒是由猪直接传播人。(天石/天籁/徐冰川)

猪流感疫情严重程度究竟几何?

据路透报道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警告新流感可能出现"大流行",但全世界感染猪流感病毒的患者大多症状较轻,这让人不免对世卫组织警告的严重程度产生怀疑。

  猪流感在疫情最严重的墨西哥造成上百人丧生,美国也有一名墨西哥婴儿死亡。但在其他国家,感染猪流感病毒者出现的最严重问题却只是腹泻。

  随着近几天猪流感病毒在世界各地没有去过墨西哥的人群中蔓延,世界卫生组织可能会很快将警告级别上调至标志流感全面大流行的六级。

  世卫组织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应密切关注H1N1菌株,以防疫情恶化。她在世卫组织总部向记者表示:"我们从以前发生的流感疫情中吸取了经验。流感病毒是易变的,不可预测的,会出乎我们的意料。"

  但是她也承认,这种疾病致死率不高,更多的人只是身体不适,而且美国很多患者没有用药就自行康复了。

  她说:"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可能有轻重之分。我们需要继续监测以得到具体信息和数据。"

  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表示,猪流感病毒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病毒非常类似,身强体壮的成年人通常很少因此丧命,但老年人和体弱者有可能因此死亡。

  每年全世界大约有300万到500万人因季节性流感患重病,导致25万到50万人死亡。

  前景不明

  福田敬二称尚不清楚猪流感接下来会变成一场轻度还是重度大流行。但若疫情继续扩散,或气候条件变化,病毒有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影响。

  卫生专家担心,猪流感病毒可能对老年人和体弱者--尤其是有艾滋病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带来较大危害。

  缺乏医疗工作者、药品储备和诊断测试设备的贫困国家以及热带地区可能受到疫情侵扰,这也令人担忧。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家管轶称,若本次疫情蔓延至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严重的埃及或印尼,猪流感病毒可能会与禽流感病毒结合。

  "这会产生强大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人群中极易传播,那时我们就麻烦了。那会是一场悲剧。"

紧急澄清:普通口罩、八角煮猪肉不能预防猪流感


文章提交者:皇帝没穿衣裳


  这两年,中国猪都有不俗的表现。2007年猪年,出现了一位勇劫法场救夫的猪中巾帼——疯狂母猪,旋即被网友评为“感动中国十大畜生”;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一头在废墟下存活36天的公猪“猪坚强”英雄不让须眉,再次感动中国!从此,具有中国特色之猪一改固有的脏、懒、馋、蠢的负面形象,凸显了勇敢、顽强的可贵品质,成为中国世纪的一大时代特征。部分中国企业家传达出“要做猪坚强”的强烈愿望。

    但是一些官员向来认定:中国老百姓就像猪一样好养、听话,他们的智商也跟猪一样低下,随便你以什么花招都可以哄骗。他们的观念显然没有与时俱进。当然,他们可以辩称:这种理论已经实践检验,屡试不爽。比如2003年“非典”时期,一些官员就摇身一变为“专家”,声称“中药可预防非典病毒”大肆宣传,向民众兜售了大量的口罩和中草药。

  所以,今次猪流感来临之际,他们再次故伎重演。4月30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问题时表示,把猪肉和八角茴香煮在一起,肯定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一剂良方。他说,治疗流感的药物“达菲”原料是莽草酸,这原料就在八角茴香里面。

  煮八角茴香就可以煮出“达菲”吗?而且为什么要八角煮“猪肉”?煮别的不行吗?莫非挂“八角”卖“猪肉”是祖传秘方?

  笔者搜索“八角茴香”,得出如下结果:

    专家警告说,吃八角不能直接预防流感,日常饮食中盲目过量食用八角反而会导致中毒。(见附件)



  陈竺部长,你们真把老百姓当猪耍?

  中国并不只有你一个“专家”,中国猪也并不一直蠢下去。请各位注意下面报道所提供的另外的重要信息:



          专家称普通口罩不能隔绝病毒 疫情未现没必要戴
          2009年04月30日08:22  来源:四川在线  

  为防止染上猪流感可采取何种措施?昨日记者采访了非典时期华西医院的主力专家、呼吸科主任梁宗安教授。梁教授介绍说:“现在还没有必要戴口罩,第一、因为国内现在还没有疫情的出现,不要把普通的感冒当成了"猪流感",造成没必要的恐慌。

  第二、普通的口罩基本不能隔绝病毒,除非使用医学研究所专用的口罩,才能完全隔绝流感病毒。”
  记者还向梁教授咨询了板蓝根一类的常用的预防感冒的药品是否有效,梁教授解释:“严格意义上说,除了流感疫苗具有一定的作用外,普通的药品很难起到预防的效果。” 


    ——我的乖乖,“非典”时的中药钱、口罩钱白花了!这次不要再上当了!

  一些当官的要的是钱,而老百姓要的是命!废话少说,赶紧把疫苗拿出来!把口罩拿出来!向墨西哥学习,免费发放!
===================

 附:“八角茴香煮猪肉”是误会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09-05-03

  最近,甲型H1N1流感蔓延多国,引起全球恐慌。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到处都在谈论。昨日,央视的“我的今日之最”栏目请来一位卫生专家,主持人问他八角茴香煮猪肉是否能预防甲型H1N1流感,他马上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八角茴香煮猪肉能预防甲型H1N1流感”这一说法,来源于卫生部部长陈竺在4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的一段话。陈竺称,治疗流感的特效药 “达菲”,“原料莽草酸主要就在八角茴香里面,我们可以把猪肉和八角茴香煮在一起,肯定是一剂良方”。

  陈竺部长的话,我倒以为明显是开个玩笑,以说明吃猪肉不会感染流感,让大家放心食用猪肉,以消除公众的恐慌。因为医学常识告诉我们,无论哪种流感,都是呼吸道传染病,而不是消化道传染病,只要吃的是煮熟的猪肉,就绝无可能感染。

  可是,有些媒体却缺乏必要的幽默感,完全误会了陈竺部长的玩笑,煞有介事地报道“八角茴香是预防良方”,乃至去采访当地的调料市场,询问八角茴香的销量变化。

  早在禽流感流行时期,就因为有报道称“达菲”最初是从八角茴香中提取莽草酸,使不少人误以为日常饮食中多吃八角茴香也可预防禽流感。对此新华社在2005年11月10日采访了相关医学专家,专家警告说,吃八角茴香不能直接预防流感,日常饮食中盲目过量食用八角茴香反而会导致中毒。专家说,并不是将八角茴香煎汁服用就可抗击禽流感。一般来说,八角茴香在烹饪过程中产生莽草酸的几率不大。

  其实,“达菲”中的抗病毒成分是“磷酸奥司他韦”,这是一种通过对莽草酸进行12道工序转化而生成的衍生物。八角茴香在烹饪过程中几乎不可能产生莽草酸,更不可能产生磷酸奥司他韦,所以吃八角茴香对预防或治疗流感毫无所用。

  我在大学时代学过一年分析化学,对莽草酸略有所知。“达菲”中的“磷酸奥司他韦”产生非常复杂,先由莽草酸经过反应器、过滤器和干燥器后变成环氧化物,再通过原子转换变成叠氮化物,接着,叠氮化物才被制成活性成分,成为“达菲”。日常的烹饪,没有如此复杂的化学反应。否则,家里的炉灶就可以生产抗流感特效药“达菲”了。

  其实,莽草酸存在于大量高等植物和微生物中,只是由于八角茴香中莽草酸很高,“达菲”才采用八角茴香提取莽草酸。用八角茴香煮猪肉,根本不可能预防或治疗流感,相反,由于八角茴香中含莽草毒素、黄樟醚、倍半萜内酯类成分,过量服用可能抑制神经系统作用,引起麻痹,中枢抑制导致死亡。当然,日常烹饪的正常用量,绝对是安全的。

  由于八角茴香产量有限,拥有“达菲”全球专利的罗氏公司开发了不用八角茴香制造莽草酸的方法。这种新工艺通过向一种无害的大肠杆菌超量喂养葡萄糖,迫使细菌释放莽草酸。目前,罗氏公司三分之二的莽草酸取自八角茴香,余下三分之一由大肠杆菌提供。如果吃八角茴香能预防流感,岂不是吃大肠杆菌也能预防流感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粪便就含有大量的大肠杆菌,人体肠道内大肠杆菌过多,就会导致腹泻。■周筱�

评《朗读者》

(我想这应该是德国人特有的死板才会犯下的错误,放到中国,看着犯人将会被烧死而坚决不开门是不可想象的,而且这些犯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罪犯,他们只不过是犹太人)
与其说<<朗读者>>在反思历史,不如说,更多地它是试图对悲剧人物表达同情。

小说作者不幸爱上了一个有罪的女人。 他的痛苦有两层: 他不知道他是否应该原谅这个有罪的女人,他甚至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有罪; 他不知道当初这个女人到底是否爱他还是在玩弄他的感情。他有双重的无法同时满足的需要:他想原谅她,但当他试图原谅她时,他就无法谴责她;他想谴责她,但 当他试图谴责她时,他就无法原谅她。

他想原谅她,因为她是文盲。 她逃避晋升而选择做看守,只是为了掩盖她是文盲的秘密。她只是糊里糊涂做了帮凶。很多人都是这样,为了生活选择职业而没有考虑自己在为谁服务---他们以为只要不直接犯罪就行了。

他想谴责她,因为她盲从,确实介入了那个过程,而且行为特殊,她选择了病弱者,让她们为她朗读,然后把她们放逐,让她们赴死。监狱太小,新人来了看守就选 一些旧的去死---这些看守麻木不仁。但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决定,她或许想让她们死之前的那段时光更好受些。法官没问这个,她也没说。但他希望是这样。

他想谴责她,她没有为轰炸时被锁在教堂的女囚开门让她们活活烧死。但是正如她所说,她是看守,不让她们逃跑是看守的职责,而且不是她一个人的决定。"如果换了你,你又会怎么样呢?"

他不想原谅一个有罪的整体,但当他看她这个个体时,他矛盾了迷惑了。因为私情吗?也许。还因为她是生活底层的弱者,她不惜坐牢也不愿暴露自己是文盲的秘 密。人的秘密,多源于羞耻。她为掩藏一个引以自卑的秘密,而成为一个集体的罪恶的替罪羊。他愤怒于人的罪恶,更愤怒那些洗清自己转嫁责任的说谎者。

他确实很矛盾。

---当你知道你曾爱的女人有罪时,你还可以爱她吗? 当你觉得可以站出来为她洗刷她不该担的罪名但又会暴露她绝不想暴露的秘密时,你应该站出来吗?如果站出来也意味着你将暴露你和这个有罪的女人的关系时,你 有勇气暴露自己的秘密吗?如果不站出来,她将被判重刑,那么你可以心安理得吗?

---更隐秘的问题是,我还爱她吗?她爱过我吗?我们之间的关系健康吗?为什么我从不和人OPEN这段历史呢? 或许在我心灵深处,我对这段恋情也怀着罪恶感。我十五岁时,和一个三十六岁的女人发生了关系,天天发生关系!那时我是她的朗读者,然后她突然不辞而别离开 我了,把我抛到半空,再也不管了!等我再见到她时,却是在这个冰冷的法庭上!

对于自己的过去,他无法面对因此选择逃避。结婚,生子,离婚,行尸走肉的活着。

但他又不得不被动的面对过去。 想她。 想她的样子,气味,笑和呻吟,想那些洗澡阅读性交的旧时光。还有郊游,阳光,还有她在教堂泪流满面。 她曾经给他那么多的欢乐和活力。

几近中年的他又开始朗读,给狱中的她寄磁带。但她当时的不辞而别仍然是他心中的伤,他无法理解和宽恕,所以他不写信,也不探监。唉,情人都是小气的。

然后二十年过去,不得不去监狱一趟接她出来。 她关心的似乎是他们俩之间还有没有可能;他关心的是他悔改了反思了吗。 彼此都失望。

于是她选择上吊,他终于选择原谅。原谅她也原谅自己。

毕竟,她学会了阅读后其实也学会了反省。她是站在那些控诉罪恶的书上自杀的。

而他在原谅了她以后也对自己的历史和二战父辈的历史做了反思。

对于那段战争中的罪恶,他原谅了个体但(我想)没有原谅整体,虽然他努力想理解。

他知道,父辈并不都是文盲,他们在大的罪恶面前或缄默或盲从,是可耻的。 同时,他知道个体的渺小和局限,即便可耻,如果换了你,你又会怎么样呢?

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都该思考。因为罪恶就在身边,因为我们是下一代的父母。

道德可以用三个独立的标准来判断,动机,结果,和人的共性。 动机不坏就是道德的;结果好的就是道德的;人都会那么做,就是道德的。如果知道结果很坏,还可以用其它两个标准吗?

甲流杀伤力低,美专家称病毒“温和”(图)


DWNEWS.COM-- 2009年5月3日4:19:12(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香港文汇报/墨西哥前日宣布将怀疑因甲型H1N1流感(前称"猪流感")致死的人数从176人下调至101人,更引述报告指甲流致命率为1.2%,加上当地医院求诊人数近日有明显减少迹象,显示墨西哥的甲流疫情或无外界想像般严重。不过卫生部长科尔多瓦则认为,现阶段不应过分乐观和掉以轻心。(chinesenewsnet.com)

 墨西哥当局检验908宗疑似个案后,发现只有443人确诊受感染,当中16人死亡。据此结果推算,当地现有2,500宗疑似个案中,实际确诊人数可能不足一半。(chinesenewsnet.com)

很多感染者自行痊愈(chinesenewsnet.com)

 虽然在美国已有过百人确诊感染甲流,但官员仍呼吁不必恐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流感专家考克斯称甲流"温和",无西班牙流感病毒的特有基因,亦无H5N1禽流感的特有毒性。当局又指,甲流传染力虽高,但杀伤力却与季节性流感无太大分别。(chinesenewsnet.com)


韩国棒球队举办活动,队员在首尔向小朋友派发免费口罩。美联社
(chinesenewsnet.com)

 CDC署理副总监舒赫特亦指,专家分析过墨西哥、美国等地的甲流病毒基因,发现并无变种。墨西哥甲流死亡个案较多,可能是受感染人数较多,实际致命率可能与其他国家分别不大。(chinesenewsnet.com)

 墨西哥全国医药营养学会的报告指,目前当地甲流致命率为1.2%,与世界卫生组织早前估计的0.3%至1%接近。1918年导致5,000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致命率为2%至2.5%;分别在1957年及1968年爆发的亚洲流感和香港流感,致命率更只有0.5%和0.1%。美国每年就有3.6万人因季节性流感死亡。(chinesenewsnet.com)

 1930年一项研究指出,约97%在西班牙流感疫潮前出生的人都带有抗体,显示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间受感染,自行痊愈。(chinesenewsnet.com)

 CDC专家威多森指出,甲流在人口2,000万的墨西哥城传播了1个月之久,实际疫情应更恶劣,所以同意甲流危害性比西班牙流感低得多。但另一名CDC专家沃特曼警告,未来或有更多死亡个案,不应放松警觉。(chinesenewsnet.com)

墨西哥:疫情开始稳定(chinesenewsnet.com)

 世卫昨晚表示,无迹象显示甲流在北美以外地区持续扩散,但仍未能肯认墨西哥的疫情。墨西哥卫生部长科尔多瓦表示,当地疫情已进入稳定期,但仍未渡过最艰难的时刻。(chinesenewsnet.com)

 洛杉矶卫生局长菲尔丁说,甲流蔓延具有"偶然性",随著天气变暖,相信蔓延速度将会放缓。CDC署理副总监舒赫特亦指,目前确诊甲流患者大都属于相对轻微的个案。(chinesenewsnet.com)

 世卫前日指出,"大流行"是形容流感的蔓延程度而非严重性,呼吁公众不要误解其意思,亦不要太快对甲流危害性下结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总干事瓦莱特认为疫情没那么可怕,没必要过度担心,他指一般流感都会持续6至12个月时间,现在甲流仍处于3个高峰期的首阶段。 ■路透社/综合外电消息/新华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

美国一名卫生官员2日表示,不排除甲型H1N1流感源于加利福尼亚的可能性

来源:《华尔街日报》
     博讯 boxun.com)

    
    美国疾病防控中心(CDC)发言人斯科特•布赖恩对法新社的记者表示:“我们在美国进行的研究发现,在加州更早发现了病例。”
    
    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爆发前,加州就已有了几起感染病例的报道。
    
    加州3月30日发现首例病例,是一名10岁男孩。4月13日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
    
    第二起病例是一名来自加州小县的9岁女孩,她在3月28日因咳嗽和高烧接受治疗,在4月17日确诊感染甲型H1N1流感。
    
    这两名儿童并未到墨西哥旅游,也未和猪有过接触。
    
    布赖恩还指出,2005年12月至2009年1月,CDC检测的12例非典型菌株就含有这种在猪、鸟和人身上发现的致命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