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三, 四月 08, 2009

对社会事业领域“管办分离”改革的思考



【作者: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江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干部李 强】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在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领域推行了“管办分离”改革,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管办分离”还被作为事业 单位分类改革的原则,写入了党的重要文件(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因此,总结各地“管办分离”改革的不同模式和主要做法, 分析“管办分离”改革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对于全面看待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管办分离”改革的不同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实行的是政府出资建设、政府统一管理的体制,政府主管部门既是实施全行业监督管理的公共管理者,又是举办社会事业的出资人。这 种既管又办的状况,容易造成政府职能“越位”、“缺位”的问题,不利于形成多层次、多样化、有序竞争的公益事业发展格局,无法有效满足人们的公益服务需 求。为改变政府主管部门既管又办、管办不分的旧体制,近年来,一些地区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社会事业领域推行“管办分离”改革。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根据公益 事业举办主体、举办方式的不同,主要有三类模式:

    第一类模式:“政府管、机构办”。就是将有关公益类事业单位与原政府主管部门切断隶属关系后,改由另外组建的有关机构负责举办。根据举办机构的不同组建方 式,又可细分为两小类:一类为统一组建公共事业举办机构,另一类为按行业组建公共事业举办机构。前者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代表,后者以无锡市、上海市为代表。

    第二类模式:“政府管、社会办”。就是将有关公益类事业单位与原政府主管部门完全脱钩,对其实施转企改制,主要由社会力量举办公益事业。江苏省宿迁市是这一模式的代表。

    第三类模式:“政府管、单位办”。就是强化事业单位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由事业单位自主实现其举办宗旨、独立开展业务活动、实现公益目标。深圳市正在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改革探索。

    二、对“管办分离”改革的认识和建议

    (一)社会事业领域实行“管办分离”改革确有必要,符合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方向

    “管办分离”改革是针对社会事业领域中存在问题的体制机制创新,符合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方向。从实际运行效果看,尽管改革中存在 着职能有交叉、上下不贯通等问题,但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如通过改革,截至2006年底,无锡市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由2005年的72%上升至 98.67%,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普及率达到100%,医疗纠纷投诉量下降了40%,市民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率达92%(宋林飞:“无锡市‘管办分离’试点考 察报告”,http://www.wxrb.com/pub/wxxcm/dfxw/200704/t20070423_72295.htm)。

    (二)各地“管办分离”改革模式各有利弊,要全面看待、具体分析

    首先看“政府管、机构办”模式。这种做法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但从目前各地的试点情况看,改革后除原政府主管部门外,又 增加了举办机构,加大了行政运行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若举办机构仍沿袭过去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对事业单位管得过多、过细、过死的问题就很 难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就难以在事业单位建立既能充分激发其生机与活力又能有效约束其行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管办分离”改革也就无法真正取得实效。同 时,由于事业单位专业性很强,若改革起步阶段举办机构下属事业单位过多的话,也很难实施有效管理。

     其次看“政府管、社会办”模式。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增强公益事业的运行效率和社会效益,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社会事业领域国家垄断的 格局,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公益事业,走创办主体、投资主体、出资形式、举办方式多元化的路子,共同促进社会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但根据公共产品和公益 服务的特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一些公益事业并不适合或不允许社会力量举办,政府还要负责办好部分公益类事业单位。

    再次看“政府管、单位办”模式。为落实法律、法规赋予的法人地位,更好地行使权利、承担责任,事业单位必须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为此,要进一步推进所有权和 运营权分离,充分授权给事业单位,明确事业单位的责、权、利,促使其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独立自主地开展业务活动,提供公益服务和公共产品。但由于目前 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完全实现“政府管、单位办”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三)“管办分离”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前可继续做好扩大试点工作

    “管办分离”改革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谁管、谁办;怎么管、怎么办”的问题。笔者认为,政府主管部门应依法履行行业管理职能,要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 变,从对下属事业单位微观事务的管理向定规划、定政策、定标准和抓监管等宏观管理转变,从过分关注下属事业单位向更加公平、公正地对待全社会和不同所有制 单位转变。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积极性,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坚持“保住一头、放开一片”,在保住管好必须由政府举办的公益性社会事业同时, 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力举措,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公益事业,对适合放开的领域实行社会化投资、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逐渐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长期共 存、共同发展、平等竞争的公益事业发展格局,促进各项公益事业的繁荣发展。对于一些政府举办的公益事业,要进一步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探索建立政府 出资人制度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从“政府管、机构办”逐步过渡到“政府管、单位办”。

    要合理界定政府主管部门、举办机构、事业单位各自的职责。政府主管部门主要承担政策导向、规划布局、业务指导、行业监管和营造发展环境等职责,使全社会都 能公平有效地享受公共服务。举办机构主要履行出资人职责,对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管资产、管班子、管绩效考核的责任,促进公益事业单位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举 办机构要充分放权给事业单位,真正落实事业单位在用人、分配、内部管理和自我发展等方面的自主权,逐步建立起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其 早日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面向社会自主提供公共服务的法人实体。根据积极稳妥的原则,在改革起步阶段,可按行业分别组建不同的举办机构, 但为更好地整合公益服务资源,政府出资人职能应逐步归并为一个机构承担。同时,由于政府主管部门不再直接举办事业单位,这就为进一步整合政府部门、综合设 置行政机构奠定了基础。

    对改革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如职能交叉问题,可以通过试点不断完善;如上下不对口问题,是试点过程中必然存在以及管理中心职能定位不准确造成的,应正确对 待、逐步改进。要遵循不同社会事业领域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推进改革。如在医疗领域,可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试点;在 教育领域,可充分放权给学校,扩大学校自主权,强化学校的独立法人地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要管宏观、管政策、抓监管。总之,“管办分离”改革必须在切实 转变政府职能、合理规范举办机构的职责和设置、充分给予事业单位自主权上下工夫,才能不背离改革初衷,真正取得成效。

党内关于全面评价毛的讨论


   �小平同志一九九三年一月十五日在上海西郊宾馆召开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说:"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对毛��在中�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及功过的评价,是受到 当时�内、社会上形势的局限的,部分历史是不实的。不少同志是违心地接受的。历史是我们走过来的,不能颠倒,不能改变。对毛��一生功过评价,一直是有争 论的。我对彭真、谭震林、陆定一说了:你们的意见是对的,但要放一放,多考虑当下局面,可以放到下世纪初,让下一代做出全面评价嘛!毛��的功过是摆着 的,搬不掉,改不了。有人担心对毛��全面评价,会导致中�共��的历史功绩被否定,会损害共��的领导地位。我看,不必担心。我建议,对毛��的一生评 价,可以在我们这一代走后,作全面评价。到那时,政治环境会更有利,执着意见会少些。共��人是唯物主义者,对过去的错误、过失和违心、不完整的决议做出 纠正,是共��自信、有力量的表现,要相信绝大多数�员,相信人民会理解、会支持的。"

  �小平讲话之后,江�民���在会上提出,对�小平同志这一谈话纪要及其他同志的发言纪要,作为一次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通过的议题存案,会上举手表决,一致通过。

  万里,于二��四给政治局写了八千言信,郑重提出重评毛.

  万里的信,以"在有限的晚年,有三个期待"开言。他希望:一是以法治国,树立宪法地位,过渡要坚决,要加快;二是三农问题,解决要从法制上、具体政策落实上体现;三是本著科学态度、求实精神、对历史负责,对毛��一生作出新的评价,是时候了。

  万里还引证了九七年十五大之后,�内元老、�外知名人士、民主�派,都曾向中央政治局提出要求:对毛��一生再评价;从建国、治国思想路线上,对毛��思想进行拨乱反正;改建毛��纪念堂;把毛��肖像从天安�上除下。

  彭真在�内说:毛��自己承认他不是一个�克思主义者,是�克思主义的信仰追求者。毛��承认他看的旧书要比�克思的书多千倍、万倍,称毛��是个旧民主主义革命家,是较符合的。

  中央政治局收到万里的信之后,2004年7月,胡�����偕中办主任王刚、中宣部长刘云山,登门谒见万里。对万里表态:"当年中央政治局和� 小平同志的意见、决议是存在的,我个人是理解的,迟早要解决好的。这是建国后很主要的政治问题、�的组织问题。我们这一代人或许能在没有束缚的情况下处理 好。"胡又说:"当前工作千头万绪,待解决的问题、矛盾较多,如能在较平和的政治气氛、环境下解决对毛��的一生的评价,就能有较大的共识。"

  另外,1985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决议:根据�小平同志、胡耀邦同志建议:鉴於�内对毛��有关功过的评价、对毛��作为伟大的�克思 主义者的争论,在目前政治环境下,如果争议继续,会导致�内分裂,影响�的中心工作,也难得出经受历史检验的评价,留待十五年或二十年再作结论。

  1986年7月,在北戴河中央政治局、中顾委的联席会议上,�小平同志说:"作为共��人,以�克思主义对毛��作一生政治评价,我们是违心 的,是搞了中庸,是照顾到当时的政治环境,顾及到部分同志的思想认识和情绪。我们是错的,这错误要由我们的一代来负责,主要由我来承担。但要说明,我们是 清醒的。毛��作为主席,集�政军大权于个人身上,政治生活不正常,�内机制不能正常展开,我们都有责任。毛��从部署、策划,到展开纹化大革命,到要达 到的目标,我们大多数人是不知的,连周总理都难知道。这当然毛要负很大责任。中央对纹化大革命予以全盘否定,并定为浩劫,是符合事实的、是严肃的、是尊重 科学的�克思主义作风,实际也包含了对毛的评价。�内对纹化大革命结论的争议基本没有;但对毛的评价还是有争议,这里面有多种因素。再过十五年,要不二十 年,对毛再作评价是必要的,时间成熟了。"当时,陈云提议:将�小平同志的意见,作为一项建议性决议讨论表决。出席联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中顾委常委、中 央军委委员共五十六人,表决结果:五十二票赞成,二票反对,二票弃权,通过。

  1994年仲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治研究室、中�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和国家教委联合搞了一次民意测验,就两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第一个问题是:毛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第二个问题是:毛��热是否正常?

  调查的结果如下:

  一,高级干部,百分之三十七认为毛��过大于功;百分之三十认为功大于过;百分之三十三不回答。

  二,高级知识分子,百分之六十七认为毛过大于功,百分之八认为功大于过,百分之二十五不回答。

  三,记者和理论工作者,百分之四十八认为毛过大于功,百分之十八认为功大于过,百分之三十四不回答。

  四,教职员工和学生:百分之四十认为毛过大于功,百分之三十四认为功大于过,百分之二十六不回答。

  对于毛��热的问题,百分之六十三至百分之七十二认为不正常。(《你怎么看毛��?》《中�聚焦》(China scope)一九九四年英文版第二卷第一册第三页)。

  在不回答的人中,实际上大多数人认为过大于功,只是怕明确表态有风险。

  一九九二年香港《镜报》报道,北京市某宣传机构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采用问卷笔答方法,让被调查者写出自己最尊敬的十位领导人,按获选率高,排出的前十位是:

  一,周恩来,获选率百分之百;

  二,�小平,获选率百分之九十七;

  三,邓颖超,获选率百分之九十;

  四,刘少奇,获选率百分之八十八;

  五,朱德,获选率百分之八十四;

  六,万里,获选率百分之八十三;

  七、胡耀邦,获选率百分之八十;

  八,杨尚昆,获选率百分之七十八;

  九,江�民,获选率百分七十六;

  十,彭真,获选率百分七十二。

  答卷中提到毛��的不到百分之二。

  作者:铁石

中国亿万富翁91%是高干子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两年前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研究报告曾有统计说,我国处于社会优势地位的阶层,高干子女职业继承性明显增强,"干部子女当干部的机 会比常人高2.1倍"。国务院研究室、中央党校研究室、中宣部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的最新一份关于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报告,较详细地记录了社会不 同阶层的经济收入:截至今年3月底,内地私人拥有财产(不包括在境外、外国的财产)超过5000万以上的有27310人,超过1亿元以上的有3220人。 超过1亿元以上者,有2932人是高干子女,他们拥有资产20450余亿元。而考证其资产来源,主要是依靠家庭背景的权力下的非法所得和合法下的非法所 得。

特殊阶层之"特殊",根源就在于权力,而中国经济转轨中制度的缺失,又使特殊阶层很轻易地获得巨额收入,致使社会两极化的鸿沟越拉越大。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10/20/content_5227379.htm

文革中部分名人自杀死亡名单



��
文革中部分名人自杀死亡名单

��
  1.邓拓 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2.吴晗 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
  3.范长江 名记者,曾任人民日报社长 1970.10.23 在河南确山跳井身亡
  4.翦伯赞 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5.上官云珠 著名电影演员 1968.11.22 病中跳楼身亡
  6.容国团 世界乒乓球男单冠军 1968.6.20 北京龙潭湖畔槐树上吊自杀
  7.姜永宁 乒乓球国手 1968.5.16 在拘留室上吊自杀
  8.傅其芳 国家乒乓球队教练 1968.4.16. 在北京体育馆自缢而死
  9.熊十力 国学大师 1968.5.24 绝食身亡
  10.顾圣婴 著名女钢琴家 1969.1.31 与母亲弟弟开煤气全家自杀
  11.严凤英 著名黄梅戏演员 1968.4.8 服安眠药死于医院,死后被解剖,在体内找发报机
  12.老 舍 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13.储安平 前光明日报总编、大右派 1966?67?传跳海自杀或被红卫兵打死
  14.李翠贞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 1966 开煤气自杀
  15.沈知白 音乐理论家 1968 自杀
  16.傅 雷 著名翻译家 1966.9.3 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
  17.金仲华 老报人、上海市副市长 1968.4.3 在书房上吊自杀
  18.陈梦家 新月派诗人、考古学家 1966.9.3 自杀
  19.叶以群 文艺理论家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协副主席等 1966.8.2 跳楼身亡
  20.李立三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1967.6.21 服毒身亡
  21.萧光琰 化学家 1968.12.10 被拷打后服安眠药身亡,其妻女随即同日服药自杀
  22.杨嘉仁 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 1966.9.6 与妻子程卓如开煤气自杀
  23.刘盼遂 北师大教授 时间不明 被打死后,尸体浸水缸诬为自杀
  24.闻 捷 著名诗人 1971.1.13 用煤气自杀
  25.言慧珠 著名京昆剧表演艺术家言菊朋之女梅兰芳之徒
  俞振飞之妻上海市戏曲学校副校长 1966.9.11 在浴室上吊自杀
  26.田保生 国际法学家 时间不明 不堪凌辱与妻子双双自杀
  27.高仰云 天津南开大学党委书记 1966 被红卫兵毒打后跳河自杀
  28.俞大因 北大生物系教授,丈夫曾昭伦 时间不明 不堪凌辱自杀而死
  29.周瘦鹃 鸳鸯蝴蝶派作家 1968.8.12 在苏州周家花园跳进身亡
  30.张宗燧物理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张东荪二子1969清队时因对毛的物质无限可分有异议,被迫害。北京中关村中科院宿舍中上吊身亡
  31.顾而已 著名电影导演 1970.6.18 了解蓝苹历史而备受迫害。上海天马电影厂工具棚上吊死
  32.刘绶松 武汉大学教授 1969.3.16 批斗后与妻子杨嘉仁自杀身亡
  33.罗广斌 小说《红岩》作者 1967.2 跳楼自杀,另一说是他杀
  34.冯大海 作家 时间不明 跳楼身亡
  35.许政扬 文史学者、南开大学教师 1966 不堪凌辱自沉住处旁小溪
  36.田家英 毛泽东秘书 1966.5.23 在毛泽东书房走廊上吊死亡
  37.饶毓泰 南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 1968 上吊身亡
  38.李广田 云南大学校长,著名作家。 1968 跳河身亡
  39.李 达 哲学家,中共一大代表 1966.8.24 自杀
40.谢家荣 地质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 时间不明 自杀而死
  41.赵宗复 太原工业大学教师 时间不明 跳楼身亡
  42.姚 溱 中宣部笔杆子 1966.8 康生秘书李鑫恐吓后上吊死
  43.陈笑雨 文艺评论家,笔名马铁丁 1966.8.24 游街后跳北京龙潭湖自杀另一说为投永定河
  44.王重民 史学家胡适弟子北大图书馆学系主任1975.4.16自杀
  45.海 默 电影剧作家 1967 在地下室陈尸7天被指自杀
  46.周予同 文史学者、复旦大学教授 时间不明 自杀
  47.陈又新 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 1968 跳楼自杀
  48.小白玉霜 著名平剧演员 时间不明 毒打后吞食安眠药自杀
  49.李平心 历史学家 1966.6.15 自杀
  50.周小舟 前湖南省委书记 1966.12.25 在广州被批斗后服安眠药自杀
  51.雷春国 云南德宏州副州长 1967.1.12 杀死妻子和一儿一女后自戕
  52.杨 朔 著名散文作家 1968.8.3 服安眠药而死
   53.郭世英 郭沫若之子,北农大学生 1968.4.22 说毛泽东思想也应该一分为二、八个样板戏未必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等等。一个直接的导因是他跟女朋友打电话时用了英语,当时是为了练习英语口语,结果被同学 听见,说他里通外国,把他抓了起来关押在学校里。遭批斗后从关押处跳楼身亡
  54.郭民英 郭沫若之子,音乐学院学生 1968 郭世英死后不久自杀
  55.远千里 诗人、河北省宣传部副部长 1968.6.22 关押时用刀片割颈动脉而死
  56.刘克林 《大公报》名记者 1966.8.6 在中宣部堕楼死另说是他杀
  57.孟秋江 作家,前《大公报》记者 1966 在上海跳楼自杀
  58.姚启钧 华东师大教授 1966.8.4日 跳楼身亡
  59.舒绣文 女影星 1968 在监狱中自杀身亡
  60.黄绍闳 著名民主人士 1966.8 自杀
  61.徐 冰 中共中央统战部长 1968 自杀
  62.张琴秋 中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1968.4.22 被诬蔑为叛徒跳楼自杀
  63.郭兴福 南京军区步校教员,"郭兴福教学法"创立者1969.1.30 杀死三个孩子后,与妻子双双自杀。获救后被判死刑。
  64.阎红彦 云南省委第一书记 1969.1.7 服安眠药自杀
  65.赵九章 物理学家 1967 批斗反动权威后自杀
  66.孔 厥 《新儿女英雄传》作者 1966 劳改回京跳陶然亭湖自杀
  67.赵慧深 著名表演艺术家在《雷雨》中成功饰演繁漪闻名 1967.12.4 含恨自杀
  68.马连良 京剧表达演大师 1966.12.16 在天津全副剧装服毒死
  69.应云卫 电影艺术家 1967.1.26 自杀(另一说是猝死于游斗的车上)
  70.陈 琏陈布雷女林业部教育司副司长全国妇联执委胡耀邦为她题写了"家庭叛逆,女中英豪" 1967.11.19 从十―层楼上跳楼自杀。
  71.黄国璋 陕师大地理系主任、教授 1966.8 与妻子范雪茵双双上吊自杀
  72.陈昌浩原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四方面军总政委、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马列学院副教育长、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1967.7.30 服大量安眠药自杀
  73.张绍昌 著名药理学家,曾执教哈佛。演员陈冲的外祖父 时间不明自杀
  74.张宗颖 天津工作,社会学家,张东荪的三儿子 1966年和妻子吕乃朴遭到"斗争"后一起自杀。
  75.陈同度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 1968.8.28 "清队"中,被折磨,服毒自杀了。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受虐)而死者部分名单(既有自杀,又有被虐杀或称"受迫害而死"或死因不明,但他们都是含冤、含恨离开人世的)
  
姓名 职务或职业 死亡日期
  1.刘少奇 国家主席 1969
  2.彭德怀 国防部长、元帅 1974
  3.贺 龙 国家体委主任、元帅 1969
  4.陶 铸 国务院副总理 1969
  5.张霖之 煤炭工业部部长 1967
  6.贾拓夫 原国家计委第一副主任 1967
  7.许光达 国防部副部长、大将 1969
  8.张学思 海军参谋长,张学良之弟 1970
  9.田 汉 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 1968
  10.赵树理 作家 1970
  11.邵荃麟 文学评论家 1971
  12.侯金镜 文学评论家 1971
  13.邹大鹏 中央调查部副部长 1967
  14.刘秀峰 建筑工程部部长 1971
  15.章伯钧 民盟中央副主席 1969
  16.何 伟 教育部部长 1973
  17.南汉宸 中国民主建国会副主委 1967
  18.陈正人 第八机械工业部部长 1972
  19.钱 瑛 监察部部长 1973
  20.廖鲁言 农业部部长
  21.徐子荣 公安部副部长
  22.胡锡奎 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
  23.刘锡五 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
  24.王其梅 西藏军区副政委 1967
  25.刘 仁 北京市委第二书记
  26.谢家荣 中科院地质所 1966
  27.沈知白 音乐学家 1967
  28.李嘉言 古典文学专家 1967
  29.喜铙嘉措 佛学家 1968
  30.胡先(马肃) 文学评论家 1968
  31.陶 然 文学评论家 1966
  32.陈翔鹤 小说家 1969
  33.伊 兵 戏剧评论家 1968
  34.彭柏山 小说家 1968
  35.张宗燧 中科院物理所 1969
  36.杨伟名 陕西户县城关镇七一大队农民党员 1968、5、5
  37.潘天寿 著名画家 1971
  38.盖叫天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江南第一武生 1971
  39.叶渚沛 冶金学家
  40.张家燧 昆虫学家
  41.吕 荧 美学家 1969
  42.周信芳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1975
 43.刘芝明 文艺活动家
  44.蔡楚生 电影导演
  45.杨 朔 诗人作家
  46.孙维世 导演
  47.陈翔鹤 作家
  48.郑君里 导演
  49.巴人 文艺评论家
  50.孟超 诗人剧作家
  51.焦菊隐 导演
  52.魏金枝 作家
  53.肖也牧 作家
  54.周洁夫 作家
  55.曹荻秋 上海市长 1976
  56.傅连璋 卫生部副部长 1968
  57.陶勇 海军副司令员 1967
  58.刘仁 北京市副市长 1973
  59.张国峰 山东省公安厅厅长 1968
  60.高心泰 淮北市委书记 1967
  61.刘国璋 宜宾地委组织部副部长 1967
  62.吴亚雄 南昌铁路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1968
  63.张国士 市建筑公司经理 1968
  64.刘健 上海外轮公司副经理(越剧演员傅全香的丈夫) 1968
  65.张志新 辽宁省委宣传部干部批评林彪 1975.4.4割喉枪杀
  66.遇罗克 工人 1970.3.5
  67.毛应星 教师批评文革江青 1970.4.14枪杀
  68.吴晓飞 南昌市第一中学高一学生、抨击林彪江青 1970.2.17枪杀
  69.时传祥 掏粪工,著名劳动模范 1975.5.19
  70.张坤豪 工人、为刘少奇辩护 1970、2、25枪杀
  71.忻元华 技术员、批判文革 1970、5、30
  72.官明华 云南兵团四师女医生, "文字狱",反林彪 1971、3、12枪
{樊猫}

2009年4月份的解放军为什么牛呢:不差钱!


 编辑:[今日军情关注]  http://yufu.blog.china.com
传 闻很久中国军人涨工资的消息,2009年4月终于变成了现实,综合网上这两天的各种小道信息,全军各部队,已于7日左右开始补发工资,从2008年7月补 发过来的十个月工资[新�差额],和4月份按新标准发放的工资和津贴已路续打到个人卡上.....信不信由您  呵呵


  团级军官;补发了20000多元左右


  副营级军官;补发了17000多元左右


  副连级军官;补发了15000元左右


  排级军官:补发了12800元左右


  三级士官:补发了10700元左右


  二级士官:补发了6900元左右


  就连拿津贴费的部队二年制义务士兵和军校在读学员,每人也补发了1000多元左右津贴费


  国家给军人们长工资了,军人们安心报效国家吧...明天会更好


  哈哈 2009年4月份的中国军人......不差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