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三, 八月 22, 2007

人民币有望自由浮动?

 
http://www.ftchinese.com/sc/story.jsp?id=001013629&pos=RSS_DAILY_NEWS&pa1=0&pa2=23&loc=RSS_EMAIL

难以想象,仅仅六年之前,中国人还担心政府让人民币汇率浮动的计划会导致人民币大幅贬值。
如今,大多数经济学家,甚至连中国政府内部的很多人士都承认,人民币被低估了。倘若在全球外汇市场自由浮动,人民币兑美元会升值20%之多。
他们提到中国庞大且不断增长的经常账户盈余(2007年上半年,经常账户盈余增长近84%,达到了1125亿美元)。同时,他们也提到中国央行对市场的不断干预(主要通过买入美元),以便让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他们希望的水平。

尽管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伙伴不断施压,但中国政府还是辩称,它不可能允许人民币迅速升值,因为这会对出口行业及其数千万雇员造成影响。

中国对资本进出实施严格控制,意味着它与全球金融市场处于隔绝状态。因此,当最近几周全球其它地方发生流动性蒸发、各国央行纷纷向全球信贷市场注入巨额资金时,中国政府却在采取相反的举动,从金融系统回笼流动性,甚至在周二晚间提高了利率。

不过,这种隔绝也意味着,通过投资和贸易顺差流入中国的资金,撤出的时候也很艰难――这给人民币进一步增添了升值压力,而且让这个经济体充满了资金。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非常严重,"摩根大通证券(JP Morgan Securities)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龚方雄(Frank Gong)表示。"这种资金必须释放,以免国内资产出现价格泡沫。"

随着通胀加剧、股价和房价飙升,中国政府周一朝着自由可兑换货币迈出了一大步,首次宣布将允许个人随意购买外币,直接投资海外证券。

直到最近,把外汇兑换成人民币要比把人民币兑换成外币要容易得多――这是因为中国政府担心,一旦允许自由兑换外汇,中国的企业和个人会宁愿把储蓄投向更加透明的海外市场。但是,周一公布的政策意味着,现在用人民币兑换其它货币也许更容易了。
摩根大通的保守估计是,明年,中国2.3万亿美元的个人储蓄中,至少有1000亿美元会离开中国;三年之内,流出量将达到5000亿美元。尽管中国政府的主要目标是鼓励资金离开中国,但它还是希望避免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的经历――当时,日本的全球采购狂潮在全世界激起了怨恨,并推高了资产价格。

龚方雄指出:"这项举措出台的时机恰逢过去几周全球市场动荡,也许并不是巧合――中国政府希望国内投资者能抓住估值相对便宜的时机。"

根据新规定,个人投资者最初只能投资于香港证券,但范围可能很快就会扩大。
从理论上讲,中国资金涌入全球应该会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并让中国政府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人民币汇率的自由浮动。不过,由于天生对一切自己不能直接控制的东西带有独裁式的担心,中国共产党会发现,很难选择最佳时机允许人民币完全可兑换。

甚至也有这种可能:五年以后,中国仍然在管理自己的货币,而人们又会再次担心贬值的问题。
译者/何黎

文人论政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断烂曹报 on Jun 27, 2007

1915120日,胡适游学到哈佛大学,老同学竺可桢在该校红龙楼宴请他。席间,两位留学生才俊把酒畅谈,指点江山。当时的场景,两人的心情,都不得而知。但根据胡适日记,可以猜想到一些,大约也类似于几个月后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新青年》创刊时的名称)"社告"中所说的----深感"国势陵夷,道衰学弊",于是乎"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

胡适留学日记记载,饭桌上,两人谈了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四个问题,包括如何创办国立大学、公共藏书楼博物馆和组织学会,还有就是"舆论家之重要"问题。胡适表示,自己理想中的舆论家,须有四项能力:须能文,须知吾国及世界史事时势,须具远识公心,须具决心毅力。值得 ...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中国的李普曼----张季鸾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断烂曹报 on Jul 03, 2007

"他并不指挥千军万马,却有着左右舆论的巨大力量。"这是传记作家斯蒂尔对美国最伟大的记者和最负盛名的专栏作家李普曼的评价。

当下中国也开始涌现一批令读者们敬爱和自豪的专栏作家了----他们并不指挥千军万马,却有着影响舆论的巨大力量。举贤不避亲,我的老朋友连岳、高超群、莫之许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不过,如果要借用这句话来评价中国的报人,我觉得最合适的莫过于张季鸾,梁启超与陈独秀还算不上。

张季鸾比李普曼大一岁,寿命却短了30多年,所写的文章也不及李普曼的一半。李普曼一生写了上万篇时政文章,其中,他在《新闻周刊》上持续了36年之久的"今日与明日"专栏文章曾在全球20 ...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蒋介石之人生观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断烂曹报 on Jul 04, 2007

在翻阅《大公报》和《季鸾文存》时,曾抄录过一些张季鸾的文字。兹奉李清晨先生之命,贴到博客,并略加注释,以奉同好。惜由于本人懒惰,所抄者多为节录,既未展张先生原作全貌,亦令读者不便,敬祈各位鉴谅。日后有机会当尽量补足贴出。

蒋介石之人生观(原载《大公报》1927122日)

离妻再娶,弃妾新婚,皆社会中所偶见。独蒋介石事,诟者最多,以其地位故也。然蒋犹不谨,前日特发表一文,一则谓深信人生若无美满姻缘,一切皆无意味;再则谓确信自今日结婚后革命工作,必有进步----反翘其浅陋无识之言以眩社会。吾人至此,为国民道德计,诚不能不加工以相当之批评,俾天下青年知蒋氏人生观之 ...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今日感慨:新起的专栏作家群体 袁岳

(到时一定买一本专栏作家的合集看看)
http://blog.sina.com.cn/u/489548eb01000c2k

专栏作家是一个新起的专业群体,他们或者是全职的,或者是兼职的,在平面媒体网络上开设专栏,发表他们对小到生活细节,大到时事政见的各类评论。专栏作家的共同特点是针对社会现象,以其敏锐的触觉、独特的视角、深透的洞察和富有个性的文字,精悍别致地形成论说之文。许多专栏作家能定时定期供稿,也有一些专栏作家只有感而发。
    在美国,专栏作家是一个重要的意见领袖群体,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职业群体中,他们能排到前十,而在最可信的影响力群体中他们能超过总统与国会议员。事实上,美国的专栏作家队伍囊括新闻、商业、学术、政治、文学艺术各界,有一些人就以专栏作家为业,为多家媒体写作专栏,也有一些人本身就是著名律师、经济学、社会学家或者媒体人。
    在上一世纪的20-40年代,包括鲁迅、胡适、周作人、夏衍、周扬这样一帮人都有他们在各类报刊上的专栏,他们很多的书都是专栏文章的汇编。但中国新专栏写作的兴起则是近7-8年的事,其中《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为开风气者,而现在的包括《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营报》、《环球时报》、《中国企业家》杂志等在内的媒体均形成了各有自己特色的专栏与专栏作家群体,当然有一些专栏作家横跨着多个媒体。现在平面媒体及网络媒体开专栏及招揽专栏作家已成一时之风,而一些专栏作家也多少已经算这一新行当里面的名角了――连岳、秋风、周其仁、张军、马少华、叶檀、王育琨、鄢烈山、乔新生、潘多拉、葛剑雄、朱学勤、赵晓、薛涌、袁晓明、贺卫华、金岩石、徐友渔、朱大可、何刚、华生、易宪容、许知远等对很多读者来说已经耳熟能详。
    我自己最早在《中国经营报》开辟有专栏,其后在《商务周刊》、《新京报》、《名牌》、《第一财经日报》、《中国企业家》、《成功营销》、《新营销》、《新商界》、《上海壹周刊》等媒体上开设专栏,也偶尔为《环球时报》、《销售与市场》等写作不定期的专栏文章。其中不少专栏文章分公共管理与营销管理两类收录在已出版的《公道》与《绝配》的书中。最近零点也将与上海三联书店合作,在中国评选出15名最有影响力的专栏作家,上海三联书店也有意将这些专栏作家的妙文汇集成册,从而让大家平时喜读的那些精短文章以这样的灿然可观的文集形式呈现出来,那样我们对这些专栏作家到底做出了怎样的成果以及他们的专栏风格就有了更为集中的感知。
    专栏作家在很大程度上是知识分子公共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他们的观点现诸文字、公诸社会,有代民立言处,也有抒其痛感处,他们的声音或偏左或偏右或居中,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事实揭示模式,你单个看他们或也仍大有偏颇之处,而当把他们当作一个群体,那么在整体上我们就能感到,他们既是我们观看复杂社会的一些透视镜或望远镜,也是一些将微观社会感受转变为具体可读可析对象的服务渠道。在今天有效地反映意见、平衡社会需求、惕励公共政策、匡正社会流弊方面,我们需要专栏作家,而且我们需要更多的优秀专栏作家。  
 
 本日场景:继续忙碌的一天。今天是以色列来得吉登和吉尔吉斯坦来的玛莎分享。耶鲁本科生院院长皮特给大家介绍了耶鲁学院的情况。印裔教授纳亚昌德做我们项目讲座的首讲――全球化。就全球化而论,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穷国均有反对之声,但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发经济体似乎受益较多。今天花五百美元买了一辆新自行车,开始我的骑车生活。
 
本日小诗
 
锦图
 
金箫芋,
梓蝉蜞,
秀风织锦里,
曙起露深相看起,
美雉鹂。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虾糯蒸藕
    用活小龙虾肉三两切碎,半个面包压碎,二两糯米饭揉柔,相互和在一起,加食盐适量。用两只藕,按节切下,从较大那头把米虾肉塞进藕孔,用蒸屉蒸至二十分,取出切片可食。

联合早报:于丹红遍日本的“太虚幻境”

 
2007年08月18日 星期六 09:26
中新网8月17日电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发文说,"于丹红遍日本"的新闻之所以被人当作笑柄,是因为普遍存在的自大又自卑心理。这种虚妄造就了对世界文明的一厢情愿心理,越是渴望被人奉承,越是表明自己的孱弱。原文摘录如下: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感叹传统文化日益消失的时候,有两条新闻格外让人提神:一是《论语心得》热销,学者于丹被捧为"女孔子"而红遍日本,她在京都举行的世界孔子学院论坛演讲时,场下鸦雀无声,"掉根针都能听见";二是五家出版社争抢《论语心得》的日文版权,不仅是普通民众,许多政治家也想借这本书分析未来中国的走向。

看到上述新闻,我似乎也看到了日本书市门前的抢购风潮,由此而想到中国文化在国外展现着无穷的魅力。如果不是看到日本媒体有关质疑,我宁愿相信这些都是事实。令人遗憾的是,日本媒体没有给中国人面子,所谓的"热销"根本不存在。而于丹的"知名度"也仅限于日本的一个小小的学术圈内,大部分民众和官员不知其为何许人也。

那么,中国的某些媒体凭什么制造出这样的"太虚幻境"?仅仅是个别日本人称于丹女士为"女孔子"吗?凡是有些社交知识的人都明白,那无非是种礼节上的客套。对于日本人来说,也许对《论语》并不陌生,但能不能接受于丹的这种"解读"尚且有待考证。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有水份的新闻竟被中国主流媒体无限放大,几乎变成一场文化狂欢。更难以理解为什么于丹被日本人称道,就有许多人沾沾自喜。

大约是中国古代文明太富有感召力,或者是"文明古国"情结在人们心中扎根太深,以致如此的吹捧都让人们深信不疑。事实上,所谓的《论语心得》说到底不过是"于丹心得"而已,如果说还有一定的价值,那就是她把古典论著用通俗方式进行了一番演绎。而文化繁荣并不取决于演绎,更不是依仗外国人的几句褒奖。

不错,《论语》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经典象征之一,以其为代表的儒教思想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所谓的"日本政治家们想借这本书来分析未来中国的走向"无疑是自欺欺人,且不说《论语》有没有预测上下5000年的神奇功效,如果把一本古代典籍当判断一个国家未来政治发展方向的依据,也未免太愚蠢了。

近年来,中国人都有一个"大国崛起"的梦想,打造"软实力"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尤其是在"复兴传统文化"的语境下,不管是旅游景点还是歌厅酒吧,到处都在打文化牌,连官方招商引资都是"文化搭台",进而导致出了形形色色貌似复兴传统文化的景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人的虚荣病态开始发作,片面认为,只要受到外国人的赞誉就是优秀文化。不知道这到底是自豪还是自卑。

众所周知,文化的传播并不只取决于国力强弱,关键在于接受人类发展的先进理念。中国的某些媒体所谓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打造了今天的日本",简直就像痴人说梦。谁不知道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因为他们感到了儒教文化的严重缺陷,才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文化的?正是"明治维新"为后来的日本进入世界强国之林奠定了文化基础。

"于丹红遍日本"的新闻之所以被人当作笑柄,是因为普遍存在的自大又自卑心理。这种虚妄造就了对世界文明的一厢情愿心理,越是渴望被人奉承,越是表明自己的孱弱。

《红楼梦》对这种浮华而奢侈、自尊而自卑现象进行过入木三分的刻画,为了让人读懂儒教文化下的中国社会真义,作者特地展现了一个"太虚幻境",其状态如同一个大大的肥皂泡,远远看去绚丽灿烂,实际上却是空空如也,并谓之"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北京心脏地区法院高官被一锅端

 
http://starwar2005.spaces.live.com/Blog/cns!10790F257CB7F180!1054.entry

随着奥运倒计时一周年来临,中国高层查处北京市腐败不得不投鼠忌器更为慎重。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市西城区法院继前院长郭生贵被"双规"之后,又有多名庭长、法官被"双规"或者接受调查,整个法院几乎关门大吉,说明其问题实在严重,中纪委不能不出重手整治。但是,这仍只是揭开北京腐败问题的一小角。   消息人士告诉多维社,59岁的西城区法院院长郭生贵于7月下旬被"双规",在他的办公室和家里翻出2000多万资产。据悉,他虽然只是局级官员,但他的案子与多维以前报导过的海淀区长周良洛一样,也是由中纪委直接抓。目前已经查明的案情显示,这又是一起与深圳中级法院类似的司法系统的典型"腐败窝案"。 该法院全体人员从7月23日到26日,被集中到郊区"培训"四天,期间所有刑事、民事审理全部暂停,只有法院的立案庭维持服务,到7月27日才恢复正常办公。多维社获悉,郭生贵被"双规"后很快被攻破心防,为立功赎罪,揭发检举出不少同事、部下收受贿赂的重要线索。这一来,让北京法院上下,及公安、检察等相关部门的许多官员都神经紧张,害怕自己的名字和"事迹"出现在郭生贵的供词里。而与该院、与郭有业务往来的律师也人人自危,该区一批开发商也感到大祸临头了。8月上旬,该院几名庭长、法官相继被"双规"或接受调查。消息人士告诉多维,如果调查人员不是顾虑到法院还得维持运转,还会责令更多的庭长、法官交代问题。涉案人数之多,令人吃惊,若同时全部查处,该院就得关门。   中国有一句俗话:"天高皇帝远",说的是远离权力中枢的偏僻地区,地方诸侯往往无所顾忌,为所欲为。而西城区法院的情况则正相反。多维曾经说过,北京的海淀区是全中国的科研中心和教育中心,那么北京的西城区就是全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党、政、军最高领导中枢――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全国政协,还有大量党政部、委、办、局,都坐落在西城区,西城区法院从院长、庭长到法官,居然就敢在中央眼皮底下胡作非为,贪赃敛财,这就验证了中国的另一句相反又相成的俗话,叫做"灯下黑"。   由于西城区位于京师核心区域,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寸土寸金,被开发商视为肥肉,有着极其巨大的寻租空间,官商勾�上下其手的机会甚多,有关拆迁的纠纷近年也时有所闻。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一些不良法官们将法律抛诸脑后。消息人士告诉多维,去年年底调离法院的郭生贵,本来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更非法律科班出身。20年前,他在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当庭长,在中国政法大学"夜大"补了一个法律大专的学历。他从北京东城区法院的审判员、庭长、副院长、作到院长。在北京市基层法院院长大对调时,他由东城区调任西城区法院院长。去年11月,他当选为西城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北京不少执业律师直接、间接地和郭生贵打过交道,据说对他的"贪"、"黑"多有切肤之痛。已查出郭的私人房产就有十几处。但因为他们不仅是郭的索贿受贿案的知情人,有的是直接参与行贿者,所以对郭被"双规",既感到解气,也感到悬心。有个律师就忧心忡忡,说郭从他一人手里接下的钱,"就够让他脑袋搬家,也够让我进大狱蹲几年的"。   据悉,郭生贵这次被"双规"的导火索是一名当事人的举报。这位当事人为打赢官司而向郭生贵行贿奉上一幅价值不菲的字画。没想到诉讼进入二审后被改判,当事人官司打输,越想越冤,向郭索回那幅字画而不得,一怒之下就举报了郭生贵。   较早前传闻西城区法院院长被拘,外界还以为是现任院长索宏钢。西城区纪委官员特地出来澄清:不是现任院长,而是另有其人。郭生贵是近年北京市司法系统最高级涉贪官员,其女儿在北京市中级法院工作,因此该案由中纪委直接立案,北京市纪委及北京市法院都未经手。   郭生贵被"双规"的消息在中国大陆许多网站一阵风似地传开,网民感到大快人心。2004年10月20日被西城法院违法强制拆迁的住户王建平,听到郭被"双规"拍手称快,在网上披露说:他和母亲两户在西城区榆树馆东里有两间正式房、两间自建房。两户给拆迁款才28万多元,西城法院不经审核西城国土局是否裁决错误就违法执行,他们要求查阅行政卷宗,一直不让查,至今上访近三年,不给解决强拆问题。"这次揪出了贪官",解决冤假错案"有盼了"。   据报导,中纪委在反腐最后限期过后,近期派出不少工作组到各地查案,许多官员惴惴不安,不少人担心自己是否"站错队"。  西城区法院过去在北京司法系统一直被视作不错的法院,中央司法系统媒体和北京市媒体经常报导他们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经验。2003年5月28日,人民网报导他们出台规定"案件执行全程公开"说:当前,有一定的当事人反映执行案件到法院后透明度不够,其无法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当事人容易对法院执行工作产生不信任及猜疑。针对这种情况,西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庭领导班子及时研究,查找对策,制定了《关于案件执行全程公开的若干规定》,要求对案件执行全程公开,实现"阳光执行"。报导还说,《规定》从执行主体的公开、执行进度的公开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这项措施"进一步增加了执行程序的透明度,更好的维护了当事人合法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人们怎能想到:郭生贵一面主持制订这类自欺欺人的"全程公开"措施,一面带头在私下贪赃敛财??

最近发生的趣事 草庵居士

最近发生的趣事

  很多年前,一位河南女孩和我的朋友结婚了,我的朋友是正宗的英国移民,如果算上最早移民的祖先,大约有二百年的历史了。从外表上看是典型的英俊白人小伙子。结婚不久久生了一个男孩,也是非常的英俊。美国人喜欢养狗,尽管中国女孩不太喜欢养狗,但还是默认丈夫的习惯,小孩子出生的第二周,就和丈夫一起买了只狗回家,说是给孩子一个伙伴。

  狗买回家了,也不过是刚出生半个月的小狗。仍需要每天喂牛奶。而且洋丈夫为了给孩子一点乐趣,天天将小狗放到孩子的床上配孩子玩。但这样让孩子整天和狗在一起,女孩当然不高兴,结果,半年后的一天两人就为了狗儿子的事情争吵起来。

  女孩的理由很简单,狗吃屎。小孩子吃喝拉撒都在床上,那天没看到,小狗就会吃孩子的屎,然后再添孩子的脸。太脏了,不卫生。洋丈夫一听很生气,谁说狗吃屎?狗才不屎,吃饼干。女孩一听,这哪对哪呀,天底下那有狗不吃屎的?本来女孩就出生在乡村,别的不知道,狗吃屎还不知道吗?于是就很硬气地对丈夫说,我们也不用吵,你把孩子拉的屎拿到院子里,然后再把狗放过去,看看狗吃不的吃屎,这狗要是不吃屎,你愿意怎么办就怎么办,要是吃屎,那就听我的。

  洋人心直,从小长大都是看着狗吃饼干长大的,从来没看见过狗吃屎。既然老婆这样说了,马上就把孩子拉屎拿到了后院,仍然后再把小狗送了过去。老婆一看丈夫真的这样试验去了,马上喊了一句,要是狗吃了屎,你给小狗洗澡刷牙才能进我儿子的房间。

  话说这洋丈夫把儿子的屎和小狗放到了后院,这小狗闻了闻马上就走开了,别说是吃,连看都懒得看。这情景可让女孩吃了一惊。心里想,难道到了美国,连狗吃屎的规矩都改了。心里布服气,就打电话问养狗的同事和朋友,结果发现,美国的狗真的不吃屎。到了后来,这件事情海真诚为了女孩心病,每遇到养狗之人就问:"你家的狗吃屎吗?"遇到华人朋友就说:"怎么中国的狗吃屎,美国的狗就不吃屎了呢?"

  狗该不了吃屎,这是中国的古话,也是真实的中国实情。昨天夜间,这种场景就又出现了一次。政府调息本来是正常德事情,但就是心虚,本来是白天正常工作日该干的工作,但偏要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公布。上次调整印花税如此,昨天调整利息也是如此。本来光明正大的事情却做的跟贼一样,这真是让海外的人笑掉了大牙。不过,这也算是好事,本来政府强大的不得了,说一不二,今天被百姓逼得走上了这条路,这实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了。看来百姓团结起来共同发出声音是对的,否则今日的政府何必心虚呢?

  这则消息是这样说:为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8月22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33%提高到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84%提高到7.0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

  我首先对这则消息中的第一句话就搞不懂了,什么叫"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是说今后政府采取通货膨胀的长期政策,而采取加息是为了稳定这个政策?本居士在美国待久了,中文水平本来就不好,看了中国官方文件更糊涂了。谁能给解释一下?做好是有中文博士文凭,有教授头衔的人来解释一下。

  加息本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中共对经济调控的手段几乎都用尽了,除去加息,提高储备金,发行外汇国债还能有什么手段呢?但加息也有副作用,这就是更加吸引海外热钱进入中国,中国人不是经常讲:"有钱不赚,王八蛋"吗?都想当个令人尊敬的人,谁想当"王八蛋"?

  本来百姓被欺骗惯了,无所谓了,可就在这些时候,政府媒体却偏偏不张眼睛,净干些让百姓和海外长见识的事情。目前在中国,你说假话,每个人都知道你在说假话,但没有人捅破你的假话,最多时百姓在私底下发发牢骚骂几句。但全国五家党报一起说假话还公然在全球发行这就有点过分了。这简直是给中央添乱,让全球看中央笑话,再造假也不能这样造假啊,这也太没有水准了,不光没水准,连幼稚园小孩的水准都不够。这世界上还有那个国家会将一天的报纸头版统一到了如此统一和谐的水准?创吉尼斯世界纪录也不能这样进行吧?

  既然连报纸都统一和谐到了这个地步,难道百姓能不和谐吗?既然政府要压制经济泡沫,百姓就一定会让经济好起来。所以,当我一听到加息在夜间公布,我就知道未来一周的股市只会涨不会跌。尽管中共为了缓解人民币外汇贮备过多的压力,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缓解通货膨胀过高的压力,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开放了企业机构和个人的外汇管制,但这个开放并不一定会缓解中国外汇储备问题,政府想"减仓"美元,将"祸水"引向海外,但这可能吗?这世界上谁不知道北京要开奥运会,中国政府要给全世界展现一个全新的中国。这种政府保证你赚钱的机会全球有史以来的唯一一次,这是你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你能错过吗?

  本来海外很多人还搞不清楚怎么将美元转到中国炒股市,房地产。既然中国开放了,这机会不就来了吗?今天早上九点一过,我的一位律师朋友就来电话对我说,赶快帮我找客户,我可以帮他们把钱合理的转进中国,让他们去发财。

  美国律师精明,其实中国官员和富商也很精明,本来就担心奥运会之后中国的经济会不会出现麻烦,如果有问题就得提前准备,地下钱庄转黑钱收费大约要百分之十以上,今天中国政府开放了,尽管天津市试点,但他没限制全国人民从天津投资海外。有钱人一旦听到风声,电脑一点,弹指之间,钱就转移走了。如此好的推身之路简直是天降神明来帮助。而原来通过地下渠道进入中国的热钱也可以在炒作中国经济之后冠冕堂皇、大摇大摆地跑会自己的国家。

  各位,你们说说,有这几样"利空"消息,中国股市和房地产能不大涨吗?今天中国股市只能涨,不可能跌,连震荡都不可能有。

  物价上涨本来人人都知道,这样的事情想遮掩了遮掩不住。但中国奇迹总是不断发生,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国内物价其实是在下降的"。他认为,判断是否出现了通货膨胀,最关键的因素是看总供给和总需求。在供求之间,是不是出现了总的供给 不够,总需求过旺;是不是有钱买不到东西了,天天物价总水平都在涨。现在不是这样,除了猪肉、鸡蛋的价格在涨以外,居民的基本生活物品当中,还有很多是在 降。例如,大商场里服装经常是跳水、打折。还有,汽车的价格也是在下降。再比如说通讯,(通过一些方式)接听电话不用付费了,这都是表明支出是在下降的。 所以应该说,目前的物价上涨不会对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构成实质性的影响,整体物价是下降了。

  今天早上,开车上班,边开车边收听新闻。几个美国电台都报道了一则重要消息,这就是中国发现日本电视台盗播中国近9000集电视。这样大规模公开进行知识产权盗窃是全球罕见的事情,几乎是引起了全球的震惊。但我这个笨人总觉得不可能,这小日本无论如何也算是文明国家了,日本人守规矩也是全球第二,仅次于德国人,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呢?

  工作再忙,总也要将这件事情搞清楚,但上网一查,把我笑死了。新闻提及的两个频道竟然是CCTV-9(央视英文频道)和东方卫视在日本的落地频道,所谓的日本电视台SKYperfecTV不过是一个卫星电视传送网络。其中一个涉嫌的频道是上海东方卫视在日本的落地频道。再看这两个频道的官方网站,CCTV-9和东方卫视台标赫然在目

  再一搜索这则新闻,竟然发现这则新闻是这样报道的:

  电视剧《苦菜花》的版权所有人北京赤东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张笑方介绍,2005年,该公司发现,在没有得到任何授权的情况下,日本SKYperfecTV 卫星公司785频道播放了《苦菜花》一剧。"赤东文化"委托了日本律师,向东京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认定,日本785频道侵权事实成立,并于2005年10 月向日本电视台下达了临时处分书。

  在日方向法庭提交的证据中,中方诉讼代表发现,在日本电视台785频道已经播放的200部电视剧 中,拿不出任何一部法律授权书;而另一个日本SKY PerfecTV卫星公司781频道,近300部已播电视剧也大多涉嫌没有授权。从2003年到 2006年,涉嫌没有授权播出的中国电视剧总数达到500部近9000集,包括《还珠格格》、《激情燃烧的岁月》、《永不瞑目》、《武林外传》等多部近4 年来国内热播的电视剧。

  张笑方在接受网易访谈时说,有了判决书以后就开始进行实质的赔偿诉讼,这是两个阶段,在开始进行实质赔偿诉讼的时候,我们当时委托的日本大伟(音)律师事务所的黑须(音)律师,在提交文件的头一天被一不明身份歹徒袭击了,所以中断了诉讼,一直到最近才重新启动。 

  有如此搞笑的新闻令我兴趣大增,继续搜索发现,SKY perfecTV是日本乃至亚洲最大的收费电视公司,同时以直播卫星及光纤网络提供收费电视服务,目前最少已有130条频道播映。作为数字电视卫 星平台,很多电视台和电视制作公司选择了这个平台来播出自己的节目,比如说BBCWORLD 在这里占据的是252频道,而美国国家地理则是741频道。

  在SKY PerfecTV的官方网站的频道列表里,781频道的名称就是"Dragon TV(东方卫视)",785频道的名称就是CCTV-9。

  原来所谓的日本电视台盗播中国近9000集电视剧原来还是中国人自己盗播自己的产权,而且还是中央直属的央视在盗窃知识产权,只不过是官司打到日本去了。

  哎,这几天有趣的事情真实太多,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人都说中国人戴三块表,看来本居士是落后了,连娱乐都跟不上形势了,看来未来能带领世界潮流的还是中国,本居士也要赶快戴三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