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四, 十月 29, 2009

美《华尔街日报》:中国式山寨PK印度式创新


ugmbbc发布于 2009-10-29 12:37:35|12815 次阅读 字体: 打印预览

cnBeta 视点观察

感谢山寨尚能饭否?的投递
山寨产品热与刚刚崭露头角的印度式科技创新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二者走的却是方向截然相反的路。形象点说,山寨做的是减法,通过把复杂的东西搞简单,让寻常百姓一圆高消费之梦。而印度式创新做的却是加法,它让底层消费者在因陋就简的基础上享受高端产品和服务的实惠。

但 二者走的却是方向截然相反的路。形象点说,山寨做的是减法,通过把复杂的东西搞简单,让寻常百姓一圆高消费之梦。而印度式创新做的却是加法, 它让底层消费者在因陋就简的基础上享受高端产品和服务的实惠。比如那个浓缩为一部智能手机和一个指纹扫描仪的银行分支机构,虽然在树荫下排队存取款的农民 享受不到城里银行大厅中的冷气,但获得的银行服务却是实实在在的。

印度式创新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它致力于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满足人类尽可能高的享受。比如,三星公司日前推出了定位于顶级消费者的太阳能手机 Blue Earth。但这款手机的先驱却是该公司今年6月推出的低端手机Solar Guru,后者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售价仅为前者的1/5。虽然价格低廉,但它却满足了便捷和环保这当今消费领域的两大时尚需求,在它基础上经二次开发而 成的各档产品自然有望打动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可以说,三星在太阳能手机开发方面走的就是一条印度式创新之路。


而山寨却基本是一个毁灭的过程。山寨版无论如何精妙,它给予消费者的满足感多多少少总要打折扣。当某一热门产品降至成本新低的山寨版无法再激起消费者 的购买热情时,这款产品的山寨化进程便宣告终结。从这个意义上说,印度式创新走的是一条可无限发展之路,而中国山寨走的却是一条产品终结者之路。二者相 较,前者似乎更有市场前途。

但事情也有另外一面。印度式创新的特点是将产品对人类物质需求的满足尽可能最大化,而将产品对人类虚荣性需求的满足尽可能压缩。但人性的特点是,如果 让他们在实惠和虚荣之间作选择,大多数稍有条件的人往往倾向于迁就后者而牺牲前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旦印度的底层消费者超越仅能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阶 段,说不定山寨也能在印度遍地开花。(摘自美国《华尔街日报》作者:刘罡)(来源:世界新闻报)

上海变成名副其实的魔都


水费每单位从1元左右在半年内上涨6角;煤气费,电费,能涨的基本都涨了。说房价要下降,仍然是春天。水费上涨了;煤气费上涨了;电费上涨了;上海大规模修路,出门1站公交车要乘20多分钟。上海出租车价上涨了。汽油费全国是统一的,我就好奇了,杭州9块起


步价能活,成都6块起步价能活,北京10块也能活,怎么上海11块就活不了了?!

北 京开奥运,公交车4角,地铁2块钱随便乘。上海开世博会,出租车涨10%,地铁3块只能乘3站。公交车2块钱起步。北京就是亲娘养的? 上海就是国家后娘养的吗?上海的消费水平跟着国际走,工资水平与国际渐行渐远。上海的消费正在赶超东京,但是上海的中产阶级人均收入还没东京的一半多。

随着费用的上涨,上海的餐饮业,服务业价钱都上涨。2年前,在新东方吃饭,6块钱一盒,2个月前,故地重游,11块一盒。白领要吃个干净点的饭,没个20-30块下不来。

月薪2000-3000的,交通费,水电费,饭费一出,要积累到猴年马月可以买套天价的60年低质量的房子?中国人总说上海人有钱,富裕,看着他们的薪水,是比北京,天津等地略微高点,但是请问,你们的消费水平有我们高么?

2个月前,半夜从浦东飞机场下来到复旦大学,打个车,250块,据闻,北京,成都的机场到市中心都不用超过100元。

上海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上海了。

引 ――在上海讨生活很累心的,一天4个小时在路上,3个小时是堵掉的,定不下心,忙碌又奔波,仅供榨取的劳动者与消费者,一颗颗嵌在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器上的 螺丝钉。势利虚荣的魔都,在上只角的梧桐深处和老洋房的烘托下带出的点点人文气息,房产兴国之后,现在全是钱的味道。我有两年没在商场里买东西了,根本就 是抢钱。气候也很糟糕,夏天闷热到死,冬天阴冷潮湿。

曾经我很喜欢上海,走在路上都听得到催人奋进的曲调,而今这节奏感原来只是逼着你赶快搂钱的浮躁。上海人的好处在于积极精明的节俭勤劳,会过日子,会做生活,但是现在的富裕繁荣让人感觉少了灵魂,拼命活,拼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