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一, 四月 20, 2009

对冯翔“八个假如”的八个假想------


发表于 2009-04-21 00:16:30

 一提起儿子,冯翔就流下泪来。
谁逼死了北川县宣传部副部长

对冯翔“八个假如”的八点追问


据四川新闻网消息,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于20日凌晨2:00左右,在家中自杀身亡。记者在其博客中发现,他留下的最后两篇博文,已透露出离去的信息。
在冯翔自杀前的几个小时,他的博客一共留下两篇文字。最后一段文字这样写道:“假如,某一天,我死了,哥哥,请您担当起照顾父母的重任,我来到这个世间,本就是来体会苦难,承受苦难的……”冯翔用了八个假如就匆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冯翔生前说:“北川很多干部都有自杀倾向。没准哪一天,我也会自杀……放心!我不会自杀,我会很好活着,看看北川的未来!”
没想到,想自杀又不会自杀的人,真的自杀了。
在地震中,冯翔的家族里有八位亲人遇难,其中包括他7岁的儿子冯瀚墨。
人生如寄,活着是条鲜活的生命,死了,如烟如云,如一滴水的气化,永远无迹无踪。
也许是地震的阴影,面对那八条生命的离去,面对近8万条生命的蒸发,想一想,人生都索然无味。
但冯翔的八个假如,告诉世人的,或如阮玲玉的香消玉殒,扯着他的衣襟上天堂的,不是那先一步的八个亲人,是人间让人无法忍受的艰难?
在 另一篇“只能告诉您三点”中,他如是说,“ 第一,我本苟且偷生,不要逼我,我很少爆粗口,但是,请您,请您手下留情,不要让我无路可走,真的,我活着,只是因为我相信朋友,相信友谊,求您,不要把 我认为最美好的东西,在它背后把残忍的一面撕裂给我看。第二,不要逼我,真的,不要逼我。好不好?……朋友,您究竟要干啥?明说好吗?我连5.12,我连 最悲伤的丧子之痛,我都忍受了。您说,我还什么不能忍受?真的,我告诉您,别这样,好吗?与人宽容,也就与己宽容……”
这是近乎哀求与哭泣的文字,让人不忍卒读。
一个连丧子之痛都可以忍受的,是什么让他不能忍受,是谁在步步紧逼,最终逼出人命来。
目前一切都尚未可知。无论是谁,作为一个北川的干部,我想说的是,逼他不忍再偷生的,除了上述难以言明的某个神秘“朋友”,某种神秘力量,来自周围的种种压力,或许也不能不说是“帮凶”之一?
逝者已矣,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冯翔自己,或心愿已了,到天国与爱子与亲人相聚了。无意再让他的灵魂不安,生者痛定思痛,是为了让那些本已受地震重创的灾区人民,四川人民,以及国人,不再受这种非意外死亡的忧伤刺激。因为悲伤着他们的悲伤,在此来个几点猜想吧。

1、领导的压力?
地震过后,北川也好,映秀也好,纷纷大干快上,抢抓灾难伴生的所谓巨大知名度机遇,什么投资23亿建博物馆,要打造世界著 名景区啦,作为宣传部门的副部长,说白了,就是具体干事的宣传员,要将领导的宏图展现给世界,为招商引资鼓与呼,宣传部门是智囊团,要出谋划策,仅此,压 力可想而知。

2、媒体的压力?
人怕出名猪怕壮。北川一震给出了名,来抢新闻的记者也是如过江之鲫。且看他的 QQ签……晚中央电视台刘主任接风…… 人在京城,心在帐篷……”
报道说,“冯翔只要一到办公室,电话铃声就响个不停,某台要采访板房区的受灾群众,某台要拍摄搬新家的专题片,某报要寻找需要帮扶的孤儿。要回访北川英雄,找那个在板房开KTV的向兴勇……”
来自中外大报小报的真假记者,仅这就够他接待的了。

3、工作的压力?
配合领导,接待记者,只是其日常工作的一小项,为北川的各项外宣活动操劳,工作的大小事务,不胜枚举。仅是映秀为纪念地震 一周年,就推出了11项活动,从现在起要持续到6月份。想一想偌大的北川,更是任重道远。北川农办主任董玉飞的离去,就是“太累了,他的压力自己都能够明 白理解”。

4、丧子之痛的压力?
冯翔在生命的最后仍在怀念着地震中失去的爱子:“对整个世界而言,你只是一粒尘埃,而对我而言,你却是我的整个世界。思念你啊,我的爱子,在无数滴滴雨清晨和夜晚……”。
子已如此,父何以堪,生又何欢,死又何惧?不如到阴间与爱子团聚。


5、抑郁的压力?
北川很多干部都有自杀倾向。
大多数北川普通人一样,不愿意回想逝去的亲人。“地震后的许多北川人,对生和死有着另外一种认识,觉得它们其实可以画上等号。”活着与离开,又有何区别呢?如果离开能得到解脱,不如一死了之。


6、不被理解的压力?
北川“铁人书记”赵海清,在生的时候就想到了死,手机短信写着:“若有意外,家人要坚强。村民同意,我想呆在金鼓包,一头便能望见北川县城的亲人,也能看见付出努力的陈家坝焕新颜……”
他最终平静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不是突发,是积累。”有心理咨询师曾这样解释那些黯然离去的生命,认为这是创伤后的应急障碍。“在经历了地震浩劫的重灾区,还有多少人在积累创伤,平静下潜伏的危机是否有人发现?”

7、邪恶分子的压力?

“假如,某一天,我死了,亲爱的朋友,请你们不要忧郁,我的离去,让很多人快乐,让很多人舒服,我的存在,是他们的恐惧,是他们的对手,一个对手的离去,对于他们,是多么值得庆贺的事情啊! ”

这是冯翔生前的八个假如之一。他是谁的对手?是谁在步步紧逼?是地震阴影的梦魇?是难以战胜的心魔?是那一瞬间薄弱的意志?还是生活中的某个腐败分子?邪恶分子?

至于另外生活无绪的压力,关爱缺失的压力,就不必说了。

对那些选择离去的亡灵,且借闻一多的葬歌为你送行吧。

 

也许你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叫,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一伞松荫庇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紧闭,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冯翔自杀当夜写下遗书:很多假如 (冯翔的死让谁快乐了?)


四川新闻网绵阳4月20日讯 据悉: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于今日凌晨2:00左右,在家中去世,现年33岁。据公安部门初步勘验系自缢身亡,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冯翔同志于2008年6月11日任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在去年5.12大地 震中其8岁的儿子不幸遇难,冯翔同志忍住巨大的悲伤,全身心的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为北川的抗震救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被破格提拔为县委宣传部副部 长,并于2008年12月被组织安排到井冈山参加“灾后重建干部主题培训”并进行了心理抚慰。

 

很多假如

   假如,某一天,我死了,哥哥,请您担当起照顾父母的重任,我来到这个世间,本就是来体会苦难,承受苦难的。要不,我们怎么能以孪生兄弟的面目出现。

    假如,某一天,我死了,妻子,请你不要悲伤,抑郁,是我这三十年来,最亲近的朋友,抑郁带走了我,也就带走了所有的悲伤。

    假如,某一天,我死了,爸爸,请您不要哭泣,我真的活得太难了,人生为什么总是充满苦难,充满艰辛,充满离愁…………

    假如,某一天,我死了,妈妈,请您不要难过,短短三十年,我体会到了您对我的爱,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照,但是,我实在觉得活着太痛苦了,请您让我休息吧,真的,让我好好休息休息……

    假如,某一天,我死了,儿子,那是我最幸福的事,我会让你妈妈,把我的骨灰,撒在曲山小学的皂角树下,爸爸将永远地陪着你,不弃不离……儿子,你离开了,爸爸没有了未来, 没有了希望,没有了憧憬,与您相聚,是爸爸最大的快乐……

    假如,某一天,我死了,亲爱的朋友,请你们不要忧郁,我的离去,让很多人快乐,让很多人舒服,我的存在,是他们的恐惧,是他们的对手,一个对手的离去,对于他们,是多么值得庆贺的事情啊!

    假如,某一天,我死了,我的儿子,我还是要提到你,我们将不离不弃,永远在一起……相信一个父亲,对你最深,最深的爱……
  
    假如,某一天,我死了,亲爱的网友们,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关心、爱护,我相信,假如,我在天堂,我能够进入天堂,我会许你们,一个没有痛苦的来生,谢谢你们……谢谢……

 

来源:综合

中国官员财产公示难在哪儿?


中国官员财产公示难在哪儿?
20.04.2009

Image 奥巴马夫妇最近也公布了去年的收入

今 年两会期间,中国人民网做的两会十大关注话题民意调查显示,反腐倡廉仍是公众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山东烟台大学教授王全杰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曾 三次向全国人大提起《关于党政官员公示财产的议案和建议》。然而,中国到目前为止在公务员财产申报公示方面都没有颁布实施相应的法律。而造成这种结果的最 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既得利益者的阻碍。

在中国,要求官员财产申报的呼声其实已经持续了20多年。早在1988年就出现要求官员申报财产的立法 议案。1994年,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将《财产申报法》列入立法规划。此后又分别出台了"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规定"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家 庭财产申报规定"。

中国社会问题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在评价这两项规定时说,这些规定都还只是共产党党内的纪律规范,并没有上升 到法律层面,"这些规定的可操作性比较差,也没有后续的监督措施。也就是说,如果领导干部不申报,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惩处办法。而且也无法知道申报的准确 性。所以说,出台的这些规定很大程度上是形式上,作秀性的。没有可操作性,不可能有效果。"

2005年,中国颁布了《公务员法》。这部 《公务员法》以保护公务员隐私为由,没有对公务员是否应申报公开收入所得做出相应规定。而同一年,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根据这 项国际性反腐败公约,公务员申报个人财产增加应被视为义务,不遵从的则是违法行为。

在德国,各州颁布的《公务员法》都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收 入必须公开透明,每名公务员必须公布兼职的收入所得。如果公务员兼职收入超过一定的数额,那么这名公务员本身的工资就要被相应扣除一部分。德国科隆大学法 学教授霍伊泽介绍说:"在德国,如果一名公务员拒绝申报自己的兼职所得,那么他就必须接受纪律检查,会受到相应的惩处,甚至有可能被解雇。"

据 中国媒体报道,今年两会召开期间,《财经》杂志的记者向一位省部级官员提出有关财产公示的问题时,遭到这位官员"为什么老百姓不公布财产"的反问。针对这 一官员的"反问",宁波一位署名"天乙"的老师表示,"移风易俗从主人开始,带领公仆走向现代社会"。他在网络上公布了自己从月收入到房产,从存款到股 票,从电视大小到女友数量。这一做法引起数十位网友纷纷效仿。

中国社会问题专家胡星斗教授表示,中国的官员能反问"老百姓为什么不公布财 产"的做法是缺少最基本现代文明常识的表现,"对于官员由于手中掌握的是公权力,老百姓当然有权利来监督。如果不愿意公开财产,那么就应该辞掉官职,就不 要掌握公权力。在发达国家,公众人物无隐私。官员的隐私权受到限制。这么基本的道理,看起来很多官员都不懂。其实他们主要是害怕非法财产曝光。"

前 些时间《南方都市报》发表了一幅广州漫画人邝飚绘画的名为"脱吧,该你了"的漫画。在这幅漫画中,一群脱到只剩内裤的百姓站在一位用大衣裹得严严实实的官 员面前喊道:"脱吧!到你了!"还有一些网民将这幅漫画制成T恤衫穿在身上并在大街上宣传官员应公布财产的道理。一些学者认为类似的做法未必能对消除腐败 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胡星斗认为,"公务员的财产申报问题,在几年前恐怕普通民众很少知道。现在大多数网民都知道了。这也是解决腐败问题最重要的一招。 不管怎么说,财产申报是不得不做的工作。目前的讨论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一个思想启蒙的过程。"

作者:洪沙

责编:乐然

草庵居士:分析中国30年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后果


来源:华尔街电讯

伍凡:各位观众好,现在是独立评论时间。中国经济界最近正在讨论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30年前启动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经济的长期高增长。如何理解中国长期经济的高增长,她的现状和未来的前景如何。我们今天来讨论这个题目。

    草庵: 目前,在中国经济界讨论这个题目有三位教授的文章和演讲比较引人瞩目。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陈志武先生;清 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秦晖先生;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讲座教授郎咸平先生。这三位教授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分成两派。

  伍凡:2008-02-21秦晖在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奇迹」的形成与未来 --- 改革三十年之我见。在文章中使用「中国奇迹」这个词汇来表达中国经济长期的高增长,是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秦晖先生。他是从褒意的角度来分析30年 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可是他完全忽视了和轻视了「奇迹」的严重后果。

  草庵: 秦晖所讲的「中国奇迹」是「资本内逃」与「三顺差」。第一个顺差是贸易顺差,也就是大量的商品出口。「入世」后中国的外贸总额5年增加3倍,从2000年 的4743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 14221亿美元,2007年更达21738亿美元。而顺差2004年为320亿美元,2005年1019亿,2006年达1775 亿,到了2007年更增长到2622亿(这是中国海关的统计,美国海关的统计不同于这个数字)。2007年与2001年相比6年增长11.6倍,而最近三 年竟增加了8倍还多!

  伍凡:第二个顺差是外国资本直接投资FDI ---资本输入。流入中国的FDI则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按有的统计口径则仅次于美国)。中国加入WTO之前,双顺差总额(贸易顺差与FDI之和)经常高 于外汇储备增加额,这意味着当时存在严重的「资本外逃」,但是中国加入WTO之后,这些年情况完全倒转:尽管双顺差总额高速增长,但外汇储备的爆炸式增长 更厉害,外汇储备增加额反过来显着高于双顺差总额。这是国际投机资本(「热钱」)隐蔽地涌入中国的结果,那些非法聚敛的资本也可能仍在「外逃」——只是资 本流入额更大,这就形成了第三个顺差。「三个顺差」是指大量商品输出,大量资本输入和「误差与遗漏」顺差。

  草庵: 是甚么原因造成上面所指出的三个顺差?在文章的开头,秦晖引用了邓小平的原话。1992年开始第二波改革,邓小平谈到中国改革经验时就认为:现存体制「有 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作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也就是说,「中国奇迹」的出现是在党的统治下形成的,只顾GDP的发 展,不顾中国百姓的生活福利和社会保障。从历史上来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在斯大林和苏联共产党的专制独裁统治下,极力剥削和压榨苏联农民,获得发 展工业化的资金,高速度的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创造了「苏联奇迹」。但是这种「奇迹」没有保留下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苏联瓦解消失了。「奇迹」有甚么用 呢?我深信,「中国奇迹」也不会保留下来,因为它的根基太浅,是泡沫化的「奇迹」。

  伍凡:第二个原因在秦晖的文章中表明:「十五年来,中国藉助铁腕体制降低「制度变迁的交易成本」,避免了一些民主转轨国家疲于应付的各阶层频繁博弈的「拖 累」,实现了空前快速的原始积累」。秦晖所欣赏的藉助铁腕体制降低「制度变迁的交易成本」出现了如下的景象:「外国人一到中国来就说中国工人多么听话,土 地可以随便圈,工人可以随便使,资源环境也可以随便弄,没有国外那些NGO在那里捣乱,整个过程使得中国在全球化中成为一个资本吸纳机器,又成为一个商品 输出机器」。可见,中国工人的工资低下,掠夺农民的土地,无偿地破坏中国的生态环保。这就是秦辉所欣赏的优点,藉助铁腕体制强行霸占老百姓的利益,降低 「制度变迁的交易成本」。也就是中国是在「低人权」、「低福利」的条件下发展经济,被秦晖称之为「北京共识」,具有难以模仿的优点。

  草庵: 而事实上,中国主导下的以GDP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是付出了极大的社会成本。政府税收以每年30%的增长率在增加,超过了 GDP增长率的3倍。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估计,中国税收是4万9000亿元左右,行政收费大概1万6600多亿元,国土资源部土地出让、矿产权拍卖去 年达到1万3000 亿元,今年的土地收入大概是1万2000亿元,烟草公司上交2000多亿元的利润,再加上卖彩票的收入,估计全部收入在9万亿元以上,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 36%。中国是全世界花费成本最高的政府。中国每年因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1,000亿美元,大约是GDP的5.8%。从表面上看,被 看为「中国奇迹」的表面GDP长期增长,但实际上真正的、有效的、有功的、绿色的GDP也只是表面GDP的一半而己。这些数据表明了中国的「奇迹」,在秦 晖的文章中是没有提到的。

  伍凡:我们现在来看陈志武教授的观点。过去30年的经济成功和几年前杨小凯跟林毅夫关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争论有关。中国通过「改革」(市场 化、私有化)和「开放」充分利用了后发的「优势」部份所致。特别要强调,仅仅「改革」和「开放」是难以造成这些成就的,因为晚清、民国时期是私有市场经济 (所以,那时不需要做市场化、私有化「改革」),而且也是「开放」(尽管晚清是被迫「开放」),可是那时的「改革开放」没有产生这种经济成功。另外,单凭 中国人的勤劳不足以产生这种经济成就,因为不只是今天的中国人才勤劳,晚清、民国时期的中国人也照样勤劳,所以,勤劳是必要的、是起点,可是,单靠勤劳创 造不出奇迹。如果说今天的成功是因为「人多力量大」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也站不住脚,原因是 1830年时中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二,而今天只占五分之一。客观讲,中国经济成就至少包括两个主因:已成熟的工业技术和有利于自由贸易的世界秩序。这种 发展条件或说机遇来自于世界,具体讲来自西方,而非源自中国。「改革开放」的贡献在于让中国加入了起源于中国之外的世界潮流,让中国搭上了全球化的便车。 后发之所以有「优势」也在于这种「便车」已经存在。

  草庵: 实际上,从改革开放 30年的成就和问题中,我们更能理解几年前杨小凯跟林毅夫关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争论。「后发优势」指的是后发展的国家可以从先发达国家那里很 快模仿到技术、不用重复先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这即为优势。而杨小凯的「后发劣势」论指的是,正因为后发展国家可以轻便地模仿,一下就能快速搞经济,所 以,后发国家会缺乏动力去改革自己的制度。正由于济发展来得太轻松、能以技术替代制度变革,就没动力在根本性制度上做有利于长久发展的变革,结果牺牲了长 久繁荣的机会,后发便利反成了「劣势」。目前中国是现状正是落入了「后发劣势」的困境。

  伍凡:根据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德森 麦迪逊的估算,从公元元年到1880年左右,世界人均GDP花了1880年时间才增加了一倍。然而,从 1880年到 2000年,这短短120年里,全球人均GDP就增加了近5倍。也就是说,过去120年所完成的人均收入增幅,是1880年之前近两千年人类所完成的增幅 的5倍。这种发展发生在中国之外,在中国积极加入全球化之前,世界潮流也想把中国卷入,但中国要么拒绝、要么不情愿地介入。在毛泽东时代,中国拒绝加入世 界潮流,强迫中国百姓过得一穷二白的日子。

  草庵: 从19世纪到20世纪,为甚么会有这么大的发展?到1880年,工业革命已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全面进入新的高潮,特别是从那以后,电气技术、汽车技 术、飞机技术、电话技术相继出现,1940年代后又出现计算机和互联网,生产技术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根本性突破。工业制造技术越来越成熟,使其跨国界移植不 成问题,而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这种跨国移植又变得可行。这些发展从根本上使世界人均GDP自1880年后发生飞速增长。这是中国在1978年开放 国门,推行「改革开放」即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这种工业革命背景就不会有中国的成就。

  伍凡:从技术发展角度讲,晚清时候的中国不可能出现过去30年这种经济增长,民国时期也不可能。第二,从国际秩序变迁角度看,情况也如此。 1914年之前,全球贸易体系和世界秩序是以海军实力为基础,你没有海军势力,你就不能发展世际贸易。连当年的跨国公司也要有自己的海军。换句话说,晚清 政府即使想把当时的中国变成世界工厂,也不可能,因为先要有自己强大的海军。但是,二战之后,新的全球秩序是以规则为主体,今天美国的跨国公司要有许多律 师,而不需要养庞大的军队。这也就是为甚么1978年邓小平说让中国改革开放,在中国没有强大海军的情况下,马上就可以开展国际贸易。之所以能这样,是因 为维系全球贸易秩序和产权秩序靠的是规则,而不是靠炮舰武力。于是,即使没有强大海军,也不妨碍中国从事大规模对外贸易,让中国变为世界工厂。

  草庵: 在讨论过去30年经济增长的时候,往往只把注意力关注在中国的纵向发展上,看今天的中国跟过去比怎样,这样当然看到奇迹。但是,如果把中国过去30年的发 展、过去150年的发展放在全世界的大框架做横向比较,并考虑到同期间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国际秩序状况,我们会发现,过去30年的发展于其说是中国的奇迹, 还不如说是世界带来的奇迹。如果靠模仿也能给中国带来奇迹,那恰恰说明西方过去500年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所建立的世界秩序的厉害。

  伍凡:越是往后才加入全球贸易、资本全球化和现代科学技术行业的国家,在增长速度方面就越有优势。到目前,中国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但对科技创新的贡献、 对建立并维系世界秩序的贡献却很少,低于五分之一,但,这些并没妨碍中国利用别人建立的技术和世界秩序发展。所以,「后发优势」实在太强了,以至于变成了 「劣势」!正因为模仿也能一夜暴富,使大家容易产生错觉,好像政治改革做不做、法治有没有、国有经济比重低不低、政府干预少不少、对权力有无实质性制衡, 都不重要,因为反正经济能快速发展。甚至还推出所谓的「北京共识」。得出「北京共识」这一结论本身就足以说明「后发劣势」的严重性。

  草庵: 那些成熟的工业技术以及全球化给中国等后发国家带来的增长势头是这么强,是这么势不可挡,以至于在人们还不完全清楚为甚么的情况下中国增长的奇迹就已发生 了,以至于让「北京共识」者下结论说经济发展跟产权制度无关、跟体制改革无关、跟私有还是公有无关、跟民主无关。他们没有意识到,模仿对于一个处于初期的 后发国家来说的确能管用,但如果要靠一国经济自身持续内生出增长的推动力,仅仅模仿是不够的。如果只是靠模仿、靠出口制造来增长经济,国有企业或许也行, 过去这些年的现实表现可能是如此。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不能再依赖出口市场带动了,实际上今后的出口市场空间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无限地拓展了,必须靠内 需、靠内生的增长动力。而国有制从本质上在抑制中国内需的增长。在今天的中国,最大的资本家是谁?是国家,具体讲,是国资委和财政部。在中国经济仍然以国 有制为主体的情况下,增长的结果是,国家越来越富,而老百姓拿的是极少部份,这不仅抑制内需增长,而且扭曲产业结构。社会中的贫富差距的确在扩大,但国家 与民间之间的贫富差距以远远更夸张的速度在扩大。

  伍凡:最近对郎咸平教授作为一次演讲,他的演讲中提出一个事实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加入国际市场,在整个国际生产的链条中,中国处于最末 端的生产组装位置,这是中国「后发优势」所决定的,引进外国的低档次技术和资本,中国形成了一个世界加工厂。「那就是你在整条国际分工的产业链上,你被定 位在了价值最低的制造业。我请在座各位,你千万不要再认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这是个错误的思维。真正的制造业大国不是中国,是谁?是美国。它只是把整个制 造业产业链里面价值最差的部份给我们中国人做,这就是我们目前在干的事。我以芭比娃娃为例,芭比娃娃在去年和中国产生了严重的贸易纠纷。各位知不知道在美 国市场沃尔玛9.99元美金芭比娃娃,中国的出厂价是多少?1元美金。」

  草庵: 那么剩下的9美金是谁创造的?就是产品设计、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等大物流环境所创造的9块钱的价值。中国创造多少呢?创造1块钱价值。那 就是产业链的定位。整条10块钱的产业链,1块钱是制造业、9块钱是产品设计等软环节,1块钱是硬环节。目前,中国的经济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已生产联中间处 一个最不利的地位,这也是「后发优势」变成了「后发劣势」,是不愿意进行制度和体制的改革所造成的结果。

  伍凡:目前,中国的经济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中国两会期间出台的一个「中国制造竞争力」的调查报告,已由一些中国媒体作了简单报导。54%接受调 查的在华跨国公司认为,中国相对与其它低工资国家正在丧失竞争力。因此,有约五分之一的在华跨国企业打算撤出中国,在今后几年内迁往印度、越南等地,而且 这个数字达到了20%,。台湾企业和韩国企业等正在大举撤离中国大陆。现在,美国这个调查报告显示,美国、西欧和日本企业同样有这个动向。这些跨国企业之 所以要告别中国,原因一是中国的货币人民币太强了,二是中国的工资成本在上升。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2月份的贸易盈余从去年2月的237亿美 元下降到8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63%,是将近一年来的首次下跌。中国产品向国际市场出口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受到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引起的萧条的冲击会继续一 段时间。所以,在这种时候,中国经济以后怎么样增长,就业水平怎么样保持不出现恶化,这些最后都会涉及到中国社会的稳定以及整个经济形势。可见,中国经济 长期发展的势头已经到了转折的关头,他不可能永远长期增长上去,受到世界市场,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金融呆帐等等因素的制约,必将走下坡路。

  草庵: 上面我们对三位教授的的文章和讲话的简单分析中,可以明显地看到,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虽然有一些成就,但却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这些严重的后果正在逐渐 地扩大和加深,如果不改变「后发优势」的观念,不进行体制和制度的改革,中国将永远处于落后的「世界加工厂」的地位。如果要说甚么「中国奇迹」的话,那就 是中国严重的贫富差距,生态环境的不可逆转的破坏,大多数百姓的教育和医疗等社会保险得不到保障。所有这些严重的后果将在今年明年后年充分地暴露,将会引 起社会的大动荡。我们今天的讨论就到此为止,再见。

“吴保全案”:危机遥指人权底线


 

                                                                 搜狐评论稿件   

39岁的内蒙古男子吴保全,已被羁押狱中整整一年。 2007年和2008年,因在网上发帖揭露政府征地问题,他两度被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警方跨省抓捕,第一次被刑拘10天,第二次以诽谤罪被判刑1年。他不服 判决而上诉,在没有新增犯罪事实的前提下,刑期却从1年改判至2年。 

2009年4月17日,河南灵宝市公安局局长赴上海向因网上发帖曾被灵宝警方拘囚的王帅道歉。就在同一天,吴保全等到的消息却是:维持原判。(据4月19日南方都市报相关报道) 

在我看来,“吴保全案”中被侵犯的不止是吴保全的人身权,还有他的“清议权”。而其间,更暗藏侵犯我们所有人的“清议权”的危机。 

所谓清议,原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准公共舆论”,它起 源于两汉乡里之评(也有人认为上古哲王已“存清议于乡里”),唐后渐转入庙堂。在传统中国,清议大约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1、制度传播,以言官、言路为核 心。欧阳修说“谏官虽卑,与宰相等”,显见其醒目。2、组织传播,以学校、结社为核心。如明末的东林、复社等,黄宗羲说“天下君子以清议归于东林,庙堂亦 有畏忌”,显见其力量。3、人际传播,如晚清所谓清流之聚谈,言锋犀利,一时无两。4、大众传播,自近代报刊发轫后,知识分子常以报章为论辩往复之所,舆 论风会也由此而生。

在中国传统社会,清议的力量是卓著的,几乎可与君权、相权鼎足而三。按照学者杨国强的说法,清议天然地包含苛论,迫使握有政治权力和影响政治权力的人物群常在紧张和惕厉之中,后者由此多一点谦卑,少一点恣睢,其握有的直接、间接权力也才不会过度肆张。 

但在中国传统社会,清议只是士大夫的专利,居庙堂则为 言官,处江湖则为名士,皆属于精英而非草根的“言论政治”,且是自上而下生发。而在当代社会,尤其自网络崛起之后,清议不但包含精英的层面,也包含草根的 层面,这两个层面并且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很难说清议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生发,人们似乎进入了一个“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的大集市,而清议也成为真正 的公共舆论。换言之,在当代,“清议权”不再专属士大夫精英阶层,而属于愿意也有能力表达观点的所有民众。清议的形式与际遇也因之更加多变——普通人可能 一夜间成为清议英雄,个体发出的微弱声音也可能一夜间成为响亮清议。

不过,部分地方政府在应对当代清议时,却不够与时俱进。对传统媒体或“言官”(譬如两会代表)的清议,他们通常比较重视,但对民间草根的清议,他们通常要么假装没听见,要么删除声音,要么逮捕发声者。在“吴保全案”中,鄂尔多斯市则选择了最强硬也最恶劣的态度——逮捕。 

相比“王帅案”,“吴保全案”在侵犯公民“清议权”上 走得更远。譬如检方发明了“诽谤政府罪”,可作为政务活动主体的政府根本就不是人,怎么会有名誉权?又如在没有新增犯罪事实的前提下,对吴保全重审加刑。 更诡异的是,吴保全是在发帖半年后始被鄂尔多斯警方跨省逮捕,其中玄机,耐人寻味。 

有人辩说,侵犯吴保全的权利(颟顸地将之逮捕判刑) 是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是扯淡。诺奇克曾将边沁以幸福最大化为目标的功利主义,修正为以对权利的侵害最小化为目标的功利主义(又称“权利功利主义 ”),于我心有戚戚。事实上,并不存在“拥有整体利益的社会实体”,存在的只是个体的人,任何机构或人都没有权利以“社会的整体利益”为名侵犯个体的权利 ——其中最没有权利这样做的就是国家和政府。而在此案中,吴保全如果并未真正触犯法律,就不能以任何“稳定压倒一切”的借口,对他的个人权利上下其 手。 

有人又辩说,吴保全发帖中的叙述有捕风捉影之嫌,危 害社会秩序,应当被处罚,这也是扯淡。早在中国南北朝间,就有一种监察制度,叫“风闻奏事”,又称“闻风弹事”(据说源于东汉的“谣言奏事”),即举报人 可以根据传闻进行举报,不必拿出真凭实据,也不必署名。监察部门(御史台)接到“风闻奏事”,必须自行调查核实,再作出相应处分。古代监察制度犹能为善, 当代政府为何不能借鉴?毕竟,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所言,人民对政府的信息掌握不可能完整无缺和客观公正,因此,法律必须容忍人民对政府错误的、不公正 的批评。 

更进一步说,“吴保全案”侵犯的不止是吴保全一个人 的权利,它还暗藏着对我们所有人的“清议权”的威胁。道理很简单,尊重他人权利的习惯如种植花木,需要阳光、水、土壤,还有时间,但侵犯他人权利的恶行, 却将像最易流行的瘟疫一样迅速传染开去。如果制造此恶狱的当事者不被依法处理,陷入恶狱的受害者不获合理赔偿,如果政府始终不能建立尊重草根清议并与之和 谐共振的机制,谁能保证你我不会成为下一个吴保全?谁能保证你我都能和王帅一样幸运? 

因言获罪,且罪名为莫须有的(前面已经说过,批评政 府决不能构成诽谤罪)吴保全的权益必须被保全,文字狱的阴影必须于赤县神州彻底清除。政府应当有直面任何形式的批评与质疑的勇气,并对之正面回应,而非打 压或欺哄。惟有如此,权力与清议之间的平衡方可保持,权力因清议(当然不仅是清议,更重要的还有法制)的敲打而得到约束,清议因权力的尊重而焕发光 芒。 

在这个意义上,呼吁保全吴保全的权益,不止是为这条 血性汉子不再冤系黑狱,更是为我们所有人撑开逼仄的言论空间,争取《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中所说的“表达权”与“评论权”,从而捍卫属于 3亿网民也属于13亿中国人的“清议权”。由于“清议权”,也就是言论自由权,乃是人权中最基本的权利之一,那么也可以说,保全吴保全就是保全我们的人权 底线。

两个人民共和国间人民关系的简述



��alextyy12319
��
��  在中国大陆有两个人民共和国,一个叫中华城镇人民共和国(Urba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UPRC,一个叫中华农村人民共和国(Rural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RPRC。UPRC以工业和各种第三产业为主要产业,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强,人民生活水平高,早已跨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而 RPRC贫穷落后,经济以农牧业和一些高污染低水平的工业为主,基础设施建设匮乏,人均收入水平排在许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之后,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最不 发达的国家之一。
�� 由于两国经济差距大,所以大量RPRC籍公民涌入UPRC国打工,他们多从事UPRC国本国民众所不愿从事的高强度体力工作,被UPRC国政府称为中华农 村人民共和国工人,简称农民工。在UPRC国工作的农民工由于没有获得UPRC国籍,所以不享有公民权,因此UPRC的雇主经常会不给农民工发工资,而采 取极端方式讨薪的农民工将被视为外国恐怖分子被UPRC政府遣送回RPRC国。当然,UPRC国的领导也常常从人道主义出发颁布一些改善旅居本国的农民工 生活条件的政策,比如腾出一些地下室租给农民工居住、设立中华农村人民共和国工人子弟学校(简称农民工子弟校)等,但UPRC政府可以在任何他们认为可以 的时候取消这些政策。比如在UPRC举办诸如熬晕会之类的重大国际活动时,UPRC政府可以将农民工从地下室赶出;而当UPRC国某个文盲女校长也想建学 校时,相关单位也完全可以通过将农民工子弟校拆除来腾出地方。
�� 由于本国经济落后,且贪官污吏横行,RPRC国国民除了到UPRC国打黑工之外,也常常会想尽办法争取让自己或自己的子女加入UPRC国国籍。他们中的一 部分天天吃泡菜稀饭,倾家荡产送子女到UPRC国留学,希望子女毕业后能在UPRC国找到正式工作,名正言顺的入籍,但由于经济危机的到来,绝大部分 RPRC国留学生在毕业后都找不到工作,所以仍然只能选择留下来打黑工或者是回家锄地。他们中的另一部分则采取了到UPRC国相关部门"上访"的方式,申 请"政治避难",然而由于UPRC国奉行不干预别国内政的外交原则,所以他们也常常不能如愿。值得一提的是,尽管UPRC国政府对于RPRC国访民的要求 爱莫能助,但由于UPRC国拥有世界领先的精神病治疗水平,拥有以懦卑儿奖获得者孙西西教授为首的一大批知名精神病专家,所以常常通过将该国访民请进本国 精神病院进行精神抚慰的方式来表达本国政府在道义上对他们的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