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一, 四月 06, 2009

陈志武:印度比中国强在哪里



"按理说,中国有13亿人口,它的娱乐、文化市场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但事实上,不管是电视剧、电影还是文化创作,都被有关部门严加管制。"---陈志武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

中印比较的结论下得太早

可 是,比较两国的发展势头,不能简单着眼于当前的经济增长率。举例来说,美国上世纪30年代左右开始经济大萧条,西方社会在上世纪30年代普遍出现经济危 机,而苏联的经济从30年代初到50年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GDP增速比中国现在的增长速度还要高。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家普遍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状况,比信奉自由市场的西方国家好得多,于是从50年代一直到70年代,很多国家,尤其是拉美、非洲、亚洲、东欧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几乎普遍都采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这段历史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对当前的中国和印度进行比较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将两国过去十几年 或者二十几年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后就轻易得出结论,说印度的自由民主、法治、私有财产权好像反而不能让印度快速发展,而中国在不是代议制政府、法治不 健全、新闻媒体信息流通不自由等情况下,经济却增长很快。

最近一两年的迹象进一步表明,某些关于中印比较的结论下得太早了,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尤其从金融发展对社会、经济影响的角度来看,印度内在的经济增长潜力比中国大的多。

中 国前些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众多廉价劳动力,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制造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服务,生产鞋、服装、玩具、家用电器等。从国外转移到中国来的生产 技术含量并不高,即使是电脑生产,表面看来高科技的含量很高,但这些技术实际上已经非常标准化,成为简单的生产内容,利润率也并不高。

当然,这些年通过改革开放,的确使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上升到新的高度。这些转变为中国经济增长走出以简单的制造业来创造工作机会、增加收入的模式,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条件和基础。

但 是相比之下,如果中国不在契约执行架构、信息提供架构、权力制衡架构等方面做更进一步调整,如果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没有实质性进展,产权制度继续保留目前的 公有制为主导,不从公有制转变到私有制,如果仍然不能为市场交易提供更可靠的法治架构和信息架构,那么中国要在经济增加值、利润率更高的服务业、第三产业 上要超过印度,那是非常难的事。

我曾多次撰文讲述这样一个观点,服务业跟制造业不一样,服务业交易的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制造业的各 个环节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若市场上交易的内容是看得见的商品比如衣服、鞋类,这种市场的发展对于法制架构和信息架构的要求相对来说可以很低。但是若要去 发展更高端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证券业,没有相应的法治架构和信息架构是不行的,因为如果法治不可靠,老百姓所能掌握的信息很少,即使信息足够多也非常不 可靠,那么人们从事这种高端服务业交易的风险太大,人们的交易意愿自然会下降。金融业发展的核心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进而提高其使用效率,提高其价值,包 括劳动力资产的价值,制度差别的长远价值即在此。

印度的金融体系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

我最近去香港汇丰银行考察,见面那 天汇丰银行刚刚公布上一年的财务状况,上一年总运营收入大概是772亿港币,其中1/4来自香港,也就是说其中200亿港币来自香港市场。香港人口才 600万,200多亿港币除以600万,平均每个人为汇丰银行提供的收入达3000多港币。这说明香港的金融化程度是多么高。当然,这只是汇丰一家的情 况,其它银行与金融公司还不在内。香港是中国和亚太地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融市场,包括汇丰银行在内的很多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实际上不只是针对香港本 地人,它们同时也为很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等亚太各地区的客户服务。

通过举这个例子,我想说明的是,香港很小,但它的 金融化程度特别高,因此,香港有非常强的能力去配置和调动资源。金融证券业发展最大的作用是把所有不能直接流通的死的资产,包括人力资本、房地产、土地以 及未来的收入流等等,通过金融票据化的发展变成活的资产,主要形式就是进行货币化或者证券化,这样一来资源配置的增值效率就能达到人类社会此前从来达不到 的高度。这就是为什么香港每个人可以为汇丰银行贡献3000多港币的利润,这就是高度金融化所带来的奇迹。

当前,印度经济的金融证券化程 度无法和香港比,但我们至少可以将印度和中国做一个比较。印度的股票市场上所有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是其GDP的80%,而中国的流通股市值不到GDP的 10%,也就是说,印度资产和财产的股票化、证券化的程度是中国的8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印度通过民间的和证券市场的金融证券化,使得印度配置和调动资 源、利用现有资产和财富发展经济的能力比中国强很多。

具体来说,印度的银行体系中有27家政府银行,25家私人银行,46家外资银行,有 47000个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私营的。此外,还有差不多100多家商业银行,其中75%都是外资的或私营的银行。这种情况 下,印度为创业者和企业所能够提供的融资手段和渠道以及融资额,就比中国多很多。

印度银行的商业贷款中,有35%贷给国有企业,其他 65%都是贷给私人、家庭和私营企业,银行资产占GDP的比率为70%;相比之下,中国银行贷款方向刚好颠倒过来,70%贷给国有企业,30%贷给私人。 此外,中印呆坏帐的比率不一样。从贷款去向来讲,正因为印度的银行体系和整个非银行金融体系包括资本市场的私有化程度或者民营化的程度远远比中国高得多, 所以他们的贷款往往流向那些能带来更高回报的私有企业、呆坏帐比率比较低的私有企业,而不是像中国这样不断将资金送往国有企业。

印度的私 有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私有化的程度,使印度经济能够为创业者提供比中国高得多的发展资金,印度年轻人自己创业的机会,比中国年轻人好得多。印度有 47000个非金融机构,这足以为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和中年创业者的事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而在中国金融体系由国家垄断的情况下,100个年轻人里面可能有 99个只有打工的份,只能从事制造业或者简单的研究或者其他行业的工资人,而不能变成创业者,即使是孙大午这样的能人,融资也非常艰辛,逼着人们只能打 工, 没能创业……

中印两国的财富效应很不一样。金融化、证券化的程度越高的社会,越能够提供条件让大家更好地配置资源、创造财富,尤其是从事更高经济增加值的生意的机会和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那 么,为什么印度的金融证券行业比中国更发达得多呢?这涉及到我原来谈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根本上来说,金融证券整个行业平时的交易都是票据交易、契约交 易,如果没有可靠的、独立的第三方也即政府来提供契约执行的架构,也没有作为独立第三方的媒体来提供充分的可靠信息,那么诚信环境就无法建立起来,以金融 票据和金融契约交易为核心的金融证券业就不容易发展起来。

大家都在讲诚信。我认为对诚信的要求不能只是一个口号,一个愿望,而应该具体落 实到提供契约执行的架构,保证行骗者不会在没有任何惩罚的情况之下就轻而易举地逃脱责任。另一方面,如果新闻媒体等等媒介所能够提供的信息量以及所提供信 息的准确度都能提升,那么金融证券市场上人们受骗的可能性就可以大大缩小,从而使更多的投资者和金融从业者以及需要金融证券服务的人,愿意加入这些行业从 事市场交易,这样金融市场、证券市场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如果没有这些制度架构的支持,在中国目前的制度架构之下,很难让金融证券业健康和繁荣地发 展起来。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中国相对于印度的比较竞争优势也就很难产生。

全球资本在流向印度

在今天全球化的世界环境之下,竞争已经远远不只是简单的劳动力竞争。全世界共有60亿人口,60亿双手,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简单劳动力的供给量几近于无限,简单一双手的边际价值非常低,几乎等于零,因此,简单劳动力的价格自然就没那么高了。

在 这种情况下,资源上的竞争也没有太大意义,人们可以通过很便宜的轮船运输把资源从一处运到另一处。因此,今天世界的竞争主要就是制度竞争,看哪个国家更能 够为金融证券交易双方提供更好的契约执行架构和信息架构。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在这两方面做得更好,就可以更多地从事那些经济附加值更高的工作,经济增长质量 就可以更好。

过去的几个月,我在纽约等不同地方了解了美国一些投资者的取向。近来,他们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基金会和机构投资者对印 度投资的热情普遍高于对中国的投资热情,比如卡耐基基金会。就我了解,卡耐基基金会投资委员会所递交的任何一个要投资印度的项目,百分之百都会被轻松批 准,大家一致认为印度拥有民主、法治、新闻自由等各方面的制度保证,他们对印度的经济增长一点也不担心。然而,卡耐基基金会投资委员会递交的投资到中国的 项目,十个中有八、九个都会被打回来。

不仅卡耐基基金会这样,其他很多基金会也都是如此。去年,印度股市长了百分之五十几,前年涨得更 多。很多基金的钱已经转向印度的股票市场、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里昂证券本来非常关注中国,但现在它的相当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印度去了,他们无法 把注意力大量集中在中国,因为在中国证券业赚不到钱。中国市场上的投资机会很受限制,股市被政府严加管制,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股市实际不是一个真正的市 场,更多时候是一种行政安排,是行政计划场所而不是市场交易场所,这种情况下,国际资金的流向、投资意向偏好从中国转向印度是必然的。现在国内对这个趋势 的反应还迟钝,等中国反应过来时已经太晚了。

事实上很多机构现在并不放心也不太愿意把更多的钱投在中国,他们更愿意把钱投在印度,但短期 内没有办法,因此,暂时还是只能投资在中国,毕竟目前中国的劳动力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相对印度尚存在优势。我在和纽约投资机构的接触中已经很明显地感觉到这 种投资意向的变化,中国必须及早了解这种投资意向的变化,这是非常重要的、有远见和预测作用的指标。

中国应该强化激励机制

中 国表面看来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地方官员和高层官员把大量精力放在形象工程上。但我们不能只陶醉于这种表面的东西。印度与中国在进行一场龟兔赛跑,事实上, 它正在紧步追赶。中国如果继续把钱大量投入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忽略看不见摸不着的制度建设这种软的东西,是很危险的。

当然,不管 怎样,中国现在至少可以直接同印度等其他国家比较、竞争,这本身也是很有促进作用的,长此以往,将迫使中国在制度等软的方面进一步改革,使软的制度架构能 够像印度和美国那样更有利于市场交易,让人们在更可靠的契约执行架构、交易执行架构之下,勇于进行市场交易。希望中国政府更加大胆地去做出一些制度调整。 在诚信缺乏、法制不可靠、信息不畅通而且即使有信息,其内容也不那么可靠的环境之下,任何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实物的东西,都不容易在这个社会里有太大的发展 前景。

文化产业是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按理说,中国有13亿人口,它的娱乐、文化市场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但事实上,不管是电视剧、电影还 是文化创作,都被有关部门严加管制。有意思的是,很多文化界的人士呼吁把儒学变成儒教,然后进一步变成国教,要发扬光大中国的文化传统。我个人认为,在现 代社会、交通工具和市场范围都发达到当今这个程度的情况之下,恢复这些传统的文化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但即使恢复传统文化能解决问题,我认为人们需要看清楚 的是,究竟是什么东西妨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在中国自己的娱乐行业、文化创作行业、影视业都受到压制的情况下,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在 娱乐和文化消费上除了好莱坞和韩国就没有别的选择,出现这种现象,不能怪社会成员,因为人们别无选择。现有各家国内电视台的内容大同小异,即使再多添几个 电视台又能怎样?就像是又多了几栋外表漂亮的大楼,一进去看就知道,里面的管理一塌糊涂。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领域来说,没有竞争、没有激 励机制、没有创作自由,就没有创造力。现在强调自主创新,要把中国变成创新型国家,但是,如果在产权制度上仍然不能做到从国有制改为全面的私有制,中国根 本不可能变成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只能是一个梦想、一个口号。事实上中国有很多一流的工程师、一流的科学家,同时也有很多的资金,因为在国家垄断银行体 系金融体系的情况下,国有项目要资金是不成问题的。但为什么中国的科技就是发展不起来?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没有激励机制,没有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激励机 制。

文化领域也是这样。只要所有电视台都是国有的、出版社都是国有的,其他的媒体都直接间接属于国有,没有对于个人的创业激励,那么个人的创新动力自然也不会有。在没有可观的经济回报的情况之下,让人去挖空心思日日夜夜进行创造,这只能是梦想。

我 们可以看到,现在国内最可能在纽约或香港上市的行业,就是创新创业最活跃的行业,如分众、携程等等。这个现象为中国的学者和政府部门官员提供了非常明显的 启示,它说明,如果中国的投资还不对民营企业开放的话,那么整个中国经济要继续依靠外资、外贸去拉动;如果真的要把中国转变成创新型国家,若不让股市和私 有制这两个根本性的动力发挥作用,而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没什么用的。

中国历史上创意最强的时期,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个诸侯国互相 之间进行激烈竞争,孔子管子等都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但是这种繁荣景象在秦始皇统一之后就不复存在。二是19世纪末期,尤其是民国时期的上海租界,文艺创 作有一段繁荣的时光。在 1911年到1928年的17年间,中国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那段时期可谓是中国文艺创作和其他方面的发展和创新最有活力的时候,这种历史对于理解中国 的自主创新出路很有启示。

事实上,我认为,中国目前已有的一些创新动力,还得感谢美国和香港等自由世界资本市场所提供的拉动力。如果没有这些世界市场提供的拉动力,仅靠中国自己来激发这些创新激情,中国的经济可能难有现在这样的成就。

温家宝批示成立“超级智库”来头很大


参与筹建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说,"这个新智库是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成立的,整合了原来国家发改委下属的国际合作中心和对外开放咨询中心两大智库。"

从国务院副总理的职位上引退一年后,71岁的曾培炎(简历)再度"出山",这次,他有了一个新身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国经中心)理事长。

这是新近在北京成立的一家高级智库,在3月20日召开的第一届理事会上,曾当选为理事长。他的前副总理身份,以及国经中心领导层不寻常的"豪华"阵容,使得新智库备受海内外瞩目,一时有"中国最高级别智库"之称。

新智库成立之际,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方兴未艾,不明朗的形势和前景使国家宏观决策面临严峻挑战。而国内现有的高层决策咨询体系,则似乎难以有效地帮助决策层应对眼下的复杂局面。

就在曾培炎"履新"的3月份,从全国"两会"到官方媒体,针对经济学家和智库机构对经济形势判断失误的批评不绝于耳。国经中心成立前一天出版的《?望》杂志抨击一些智囊专家只会"揣摩上意"。

在此背景下出世的国经中心,因而被寄予期望。"这是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半官半民的新型高级智库的一次质的飞跃。"国经中心研究人员之一,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克崮评价说,中国智库体系的变革刚刚开始。

"超级智库"

3月20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这家"白金级酒店"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正式成立。这个新智库的领导层,摆出的是一个"超豪华阵容"----

理事长曾培炎,原国务院副总理。

执行副理事长8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王春正、经济学家厉以宁、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魏礼群。

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副理事长10人:香港国际商会主席冯国经、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中央外事办原主任刘华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 源局局长张国宝、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徐荣凯、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 理事长戴相龙。

秘书长魏建国,商务部原副部长。

常务理事中包括中钢股份董事长黄天文、中海集团总裁李绍德、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总裁王会生等大型央企负责人。

这样的人事架构,被另一家京城智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江涌评价为"阵容庞大,规格很高","几乎任何一位都是当下媒体所追逐的关键人物"。

新智库的"来头"也引人瞩目。

" 这个新智库是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成立的,整合了原来国家发改委下属的国际合作中心和对外开放咨询中心两大智库。"参与国经中心筹建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说, 温总理早在去年11月就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仅靠经验,靠少数人的智慧是很难作出正确决策的,必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加强决策的科 学化、民主化。

这事实上为新智库成立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着眼于国际经济方面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开展战略性、宏观性、前瞻性研究,不断形成一批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曾培炎在3月20日的成立仪式上说。

国经中心甫一成立,便列出了今年要重点研究的19个课题,包括金融危机第二次冲击波的可能性、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美战略经济合作、中日战略互惠 关系、中俄中亚能源资源合作研究、各国政府决策机制及智库在政府经济决策中的作用等,"都是当下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刘克崮说。

新智库成立后的首次重大活动,是计划于6月下旬在北京举办的"全球智库峰会"。这次大会将邀请200-300家全球知名智库和全球500强企业领袖,为摆脱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出谋划策。

所有这一切,都使外界对这个"中国最高级别智库"在未来高层决策中的角色充满联想。

新医改:基本药物制度改革 制药企业进退两难




2009年04月02日 15:25   来源:经济观察报   [我要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王致和德国维权案迎终审    两家制药企业负责人给牛正乾打来电话,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想法——退出基本药物目录。

    对此,他并不奇怪。自从去年10月,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布以来,便有不少电话咨询是否该进入基本药物目录,有的则是明确表示要退出目录,并希望能给予帮助。

    牛正乾并非政府官员,他的正式身份是国内某药品流通企业副总经理、营销总监。出于“个人兴趣”,他在几年前开始关注中国医改,在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期间,他参与策划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新医改”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活动,从此在业界小有名气。

    按照新医改方案,国家将对基本药物实行合理使用、微利定价等政策,这将会给药企带来什么影响,各家药企在对待基本药物目录看法上产生此前从未有过的矛盾心态。

    此时,进入还是退出便成了一个关乎企业生死的问题。

    “双刃剑”

    “我们有两个进入目录了。”

    “那你们不简单啊。”

    这是两位老总在3月15日举行的一个培训班上的对话,说着颇为自豪。按照他的说法,正在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他所在制药厂有两个品种进入目录,这让听着颇为羡慕。

    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保报销目录,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全部配备使用,因而进入目录,就意味着药品的市场覆盖面有了保证。所以这位老总说起来这些十分自豪。

    不过,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在一些企业挤着要进基本药物目录这道“窄门”的时候,还有一部分企业挤着要出来,哪怕是花钱找关系,也要退出来。

    据介绍,曾有一位医药企业负责人通过各方关系,让自己的产品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然而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布以后,这位负责人又开始托关系,希望把自己产品从目录中“捞出来”。

    类似的情况,牛正乾也遇到多起。他介绍说,前几天他又接到两个电话,是两个关系不错的制药企业老总打的,想从基本药物目录中退出来。

    基本药物目录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据了解,目录一直由相关部门在紧张制定中,先后进行了15次调整,最近的一次修订是在2月26日,入围目录的药品从700多种缩减到400多种,其中西药300多种,中成药100多种。

    在牛正乾看来,基本药物目录就好比一把“双刃剑”,使的好能受益,使的不好会伤着自己。

    由于国家对基本药物实行微利定价等原则,进入目录的药品必然要降价,利润自然会随之减少。那么,药品覆盖面增加带来的利润,能否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不得而知,正因为如此,造成了药企的矛盾心态。

    进退的学问

    基本药物目录上的药品并非由厂家申请,它是由一个专家委员会在医保目录甲类(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价格适中的药,由国家统一制定)基础上筛选而成。

    目前,国家尚未公布基本药物目录入选品种,但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可以看出,成都康弘、江中药业、北京同仁堂、天津天士力、西安正大、甘肃普安等药企均有独家产品(中成药)成为候选。

    目录中有相当部分的品种非独家生产,以板蓝根颗粒和牛黄解毒片为例,生产厂家多达400。“生产厂家有400多种的,一般是没有做工作的。”一位长期关注新医改的专家介绍说。

    在他看来,什么品种该进入目录,什么样的应该退出,这里面大有学问。

    一位医药企业人士详解了其中的“奥妙”:如果是独家品种,在政府制定该药价格的时候,企业有更大的议价能力,“可以瞒着多报点”,这样即使采取“微利定价”,也能保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

    而那样以药店销售为主、以广告效应拉动为主、以大医院为主要销售市场的品种则会选择不进入目录。将来能真正受益的则是独家品种且在医院销量不高的基本药物。

    为此,有专家给企业支招:独家品种可以放心进入,如果是非独家品种且价格高于同类产品的,应该立即退出。

    “退出相对容易,进入难些。”上述专家认为。由于基本药物目录初拟在4月份公布,目前再补进目录已不太现实,当然如果要退出的话则可以“做工作”。

    “要找对人”。上述专家提醒,有时候甚至要弄明白这个司长和某某处长的微妙关系等等。

    长期研究医药企业政府关系专家耿鸿武介绍说,当前的医药销售已经不单纯是“找市场”,而是不仅要“找市场”,还要“找市长”。

    在他看来,医药企业的政府公关应分为三个部分:招标、物价、医保三个环节至关重要,是企业发展的“第二道生命线”;公安、工商、药监、药检应该关注和重视;科研、生产、建设往往是企业忽视的,它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层。 (责任编辑:魏敏)

周洛华: 中国高等教育是“庞氏阴谋”?






我现在最揪心的不是外面行情和手里的股票,不是我电 脑上的房地产按揭贷款模型,而是楼下即将毕业的这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以前曾经就这个问题发表过看法,我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有两个原因,主要原因是中 国的经济政策鼓励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产业,导致国内需求被压制,从而使得第三产业就业机会少。次要原因是现在的大学教育体系有问题,学生们总是在准备下 一次考试,而不是在准备下一次实践,导致我们培养的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
中央电视台某个栏目的主持人曾经在节目中转述我的观点,但是他略去了我对中国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指责,而只播送了我对国内大学教育体系的批评,由于我本人现在教育机构工作,我猜想中央电视台可能是希望我多做些自我批评。
我 先来说说我今年帮学生找工作的情况。寒假期间,我去拜访我们学生所在的实习单位,听听实习单位领导对实习生的反馈意见,顺便给对方一些恭维,最重要的是推 荐我校学生,希望对方能够雇佣他们。也确实有一部分学生被录用,顺利地留在了实习单位。此外,我还有2个研究生,找了多家实习单位,四处托人,到处打电 话,上门拜访,最近终于解决了研究生的就业工作。今年的就业形势真是十分严峻,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我简直已经斯文扫地,毕竟我离开资本市场有近2年 了,这张老脸的面子还有几个兄弟认得?上海话里有一个比喻非常符合我的感受:"拿自己的热面孔去贴就业单位领导的冷屁股"。
在高校,一个导师帮学 生找工作既不能算自己的工作量,也不能作为职称聘任的依据。但是,我并不后悔自己做的这些"无用功",也不抱怨自己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的"回报"。我觉得一 个大学教师的奋斗目标不是写出大多数人看不懂的论文来,而是让大多数学生找到工作。我甚至有一个更加激进的想法:公立大学拿着纳税人的钱去培养学生,如果 最后不能培养出新的纳税人的话,我们简直就是在犯罪!从金融学的意义出发,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的财富黑洞与麦道夫的"庞氏阴谋"无异。
我曾经提议 把科研经费拿出来雇佣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一边指导他们做课题,一边给他们发工资,应者寥寥;我还曾建议把教师的职称和考核同毕业生的就业率挂钩,和者更 寡。这些建议虽然对于解决今年就业难的问题是杯水车薪,却也是苦心孤诣。我国目前的高校体制决定了我的这些建议是不会得到认同和采纳的,因为整个中国高校 的教育体制缺乏一种面向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激励机制。我们现有的激励机制是一切围绕着排名展开的,导致高校争先恐后地动用一切资源去争取更高的排名。恕我 直言,排名本身是非市场化的东西,那些标准都是人为设定的,比如论文等级和数量,引用次数,院士人数和科研经费等等。其结果就是各个大学纷纷争夺挂名的院 士,给出优厚的待遇,院士的"身价"都被炒高了。客观地说,这些钱和"公款追星"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前者是导致学术造假的外部原因之一,后者可能导致歌星 的假唱。不过,我心下切想,学术造假的危害可能远远大于歌星假唱。
我建议,我们今后只公布一种排名,其中只取三个因素,分别是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 程度、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生起薪水平。但我估计这样的做法本身很快又会鼓励一大批学校去给毕业生制造麻烦,他们会规定凡没有签约的毕业生不能领取毕业证 书,逼着学生和学生家长去造假。这些年,国家投给各个大学的经费越来越多,但是我在想如果我们把这些钱都花在学生身上,就业的情况是否会好些呢?
话 说回来,我感谢上海大学的领导们"纵容"我对原有的教学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本着"金融学没有对和错,只有输和赢"的信念,我把金融学的枯燥原理演绎 成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男女爱情故事。我在衍生品定价课上,大谈"荡妇喋血记"的创作思路,并没有让前来听课的教学督导吃惊,他反而给了我极高的评价:"难 得看到不点名的课堂后面有学生站着听课"。我尝试了"一道题"的考试,用实际案例的计算取代原有的题库。因为我不相信金融学是由10道选择题和10道是非 题构成的,要让中国资本市场来检验我的教学成果。我们的大学应该一切从实践出发教育学生,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组织资源。-我们难道不应该马上动手,落实 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吗?
就业问题看似一个毕业生个人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问题。要解决好就业问题,我们必须从教育改革开始, 还有多少教师还沉浸在自己报课题,拿项目,要经费,争职称的过程中?还有多少高校继续在追逐着更高的排名?我们的教学和科研如果全部都偏离了"培养找得到 工作的学生"这个目标,我们迟早会发现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不符合社会需要,而就业率低的问题,将最终影响我们的学生来源和质量,导致我们的生源质量的进一步 下降,这样就给将来的就业任务带来了更大的困难。这个死循环该结束了!
不过我心里也很清楚:对于这些体制性的问题,除了呼吁以外,我做不了什么 事;除了自己以外,我改变不了什么人。我记得我自己回国之后四处奔波找工作的苦闷日子,一个身体健康,心智健全,满怀理想的年轻人如果一年多没有工作,其 结果就是逐步形成一种灰色厌世的人生观。楼下这些毕业生比当年的我更加充满理想,更加富有激情。因此,我特别希望我经历过的那些难受的事情不要再发生在他 们的身上。

闾丘露薇:奇怪的“爱国作家”陶杰


文章提交者:万里如虎 加帖在 文化散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爱国作家"?

2009-04-06

版权声明:可以任意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30a0928d3da560ab


刚刚过去的星期天,上千名在香港的菲律宾佣工游行示威到政府总部,要求专栏作家陶杰为他在文章中那句"�人国家"道歉.

仔 细看过陶杰的文章,也请教过身边的西方朋友,大家觉得只不过陶杰一贯的文笔,嘲笑的不是菲律宾人,而是那些自认为很爱国的中国人,拿菲律宾佣工来当托,只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对方的反应如此激烈,要上升到限制入境的局面.也许是因为香港已经回归,菲律宾政府要给这个他们眼中的"爱国作家"一点颜色,醉翁之意 不在酒。

在这里不�论,是陶杰到底骨子里面歧视那些家庭佣工,还是菲律宾人和政府缺乏幽默感,或者缺乏对言论自由的包容心�,倒是想�论一下华人社会对陶杰这篇文章引发的后果的反应.

因 为谈到南沙问题,�且把菲律宾人称为"�人国家",加上菲律宾政府配合,宣布限制入境,马上帮助陶杰,被定义为"爱国作家".不过相信这让很多定义自己" 爱国",一直看不惯陶杰"卖国"的人很不是滋味.就在今年的报纸上,还有专栏作者这样批评陶杰,"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陶杰长期靠侮辱自己的国家、民 族、文化来卖弄其「文笔」和换取丰裕生活,吹捧英国文化、「大和魂」精神,不惜双膝发软、五体投地,本人对此还沾沾自喜、洋洋自得,旁人则早已视之为笑柄 与丑类了,如今,由「�人国家」出手来教训教训,教导「才子」什么叫做尊重与自重,「才子」应实公开道歉和感谢才是。"

不过,现在如果陶 杰道歉,肯定会有很多的爱国青年不答应了.只是看到一个"爱国作家"就这样诞生了,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不过我是陶才子的忠实读者,只不过看得多了,偶尔觉 得他有一稿多投的嫌疑,不过他中西文化的贯通,还是令人钦佩,因为这次事件能够让多一些人读他的文章,而不是钦佩于他们认为的"爱国"行为,到也是一个意 外收获。

到底有没有侮辱了菲律宾人,到底是不是爱国作家,下面是他惹祸的英文全文:

The War At Home
March 27th, 2009
The Russians sank a Hong Kong freighter last month, killing the seven Chinese seamen on board. We can live with that―Lenin and Stalin were once the ideological mentors of all Chinese people. The Japanese planted a flag on Diàoyú Island. That's no big problem―we Hong Kong Chinese love Japanese cartoons, Hello Kitty, and shopping in Shinjuku, let alone our round-the-clock obsession with karaoke.

But hold on―even the Filipinos? Manila has just claimed sovereignty over the scattered rock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alled the Spratly Islands, complete with a blatant threat from its congress to send gunboats to the South China Sea to defend the islands from China if necessary. This is beyond reproach. The reason: there are more than 130,000 Filipina maids working as $3,580-a-month cheap labor in Hong Kong. As a nation of servants, you don't flex your muscles at your master, from whom you earn most of your bread and butter.

As a patriotic Chinese man, the news has made my blood boil. I summoned Louisa, my domestic assistant who holds a degre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anila, hung a map on the wall, and gave her a harsh lecture. I sternly warned her that if she wants her wages increased next year, she had better tell every one of her compatriots in Statue Square on Sunday that the entirety of the Spratly Islands belongs to China.

Grimly, I told her that if war breaks out between the Philippines and China, I would have to end her employment and send her straight home, because I would not risk the crime of treason for sponsoring an enemy of the state by paying her to wash my toilet and clean my windows 16 hours a day. With that money, she would pay taxes to her government, and they would fund a navy to invade our motherland and deeply hurt my feelings.

Oh yes. The government of the Philippines would certainly be wrong if they think we Chinese are prepared to swallow their insult and sit back and lose a Falkland Islands War in the Far East. They may have Barack Obama and the hawkish American military behind them, but we have a hostage in each of our homes in the Mid-Levels or higher. Some of my friends told me they have already declared a state of emergency at home. Their maids have been made to shout "China, Madam/Sir" loudly whenever they hear the word "Spratly." They say the indoctrination is working as wonderfully as when we used to shout, "Long live Chairman Mao!" at the sight of a portrait of our Great Leader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m not sure if that's going a bit too far, at least for the time being.

其实在这之前有一篇差不多�容的中文报章专栏,刊登之后倒是风平浪静.

菲 律 宾 政 府 宣 布 , 南 沙 群 岛 那 几 堆 海 礁 , 是 菲 律 宾 领 土 。 马 尼 拉 的 国 会 , 还 有议 员 提 案 , 不 惜 出 动 海 军 一 战 。
消 息 传 来 , 午 饭 时 大 家 肺 都 气 炸 了 。 「 俄 罗 斯 击 沉 了 中 国 船 , 打 瓜 了 七 个 中 国人 , 中国 人 认 命 , 没 办 法 , 因 为 列 � 和 史 太 林 , 是 炎 黄 子 孙 的 白 种 爷 爷 。 」 × 君 来 自 武 汉, 是 留 学 生 , 来 香 港 两 年 , 操 带 有 普 通 话 口 音 的 粤 语 , 紧 握 着 一 杯普 洱 , 手 在 微 微发 抖 : 「 宾 佬 算 个 什 么 东 西 ? 给 你 们 香 港 人 开 车 , 他 们 的 老 婆, 给 香 港 人 洗 地 烧 饭, 妈 个 巴 羔 的 也 敢 侵 略 ? 」
「 我 已 经 � 取 了 相 应 措 施 , 」 国 难 当 前 , 至 紧 要沉 着 , 我 说 : 「 自 菲 律 宾 挑 衅之 日 起 , 我 已 经 对 家 里 的 菲 佣 , 训 话 半 小 时 , 上 地 理课 , 除 了 申 明 南 沙 群 岛 的主 权 , 还 着 令 她 星 期 天 去 皇 后 广 场 坐 在 地 上 跟 一 � 姐 妹 啃鸡 腿 的 时 候 , 把 中 国人 民 对 菲 律 宾 的 愤 怒 , 广 泛 传 达 出 去 。 香 港 人 爱 国 有 责 , 师 奶护 土 也 有 责 , 每次 批 准 你 家 的 菲 佣 上 厕 所 前 , 必 须 大 声 斥 问 : 南 沙 群 岛 是 哪 一 国 领土 ? 非 要 那位 Maria 高 声 答 : China, Madam! 才 准 她 解 决 。 」
「 有 几 个 会 那么 温 顺 呢 ? 」 秘 书 Grace 说 : 「 平 时 叫 她 少 打 两 个 钱 斧 头 , 她 都眼 瞅 瞅 , 我 家 那 只衰 � , 我 先 生 也 跟 她 讲 过 南 沙 问 题 的 , 她 一 扁 嘴 , 走 进 工 人房 不 出 来 。 」
「 那 就 快 把 熨 斗 插 上 电 掣 , 烧 红 来 侍 候 好 了 , 」 × 君 说 : 「 爱 国 无 罪 , 宾 婆 那么 � 张 , 要 予 以 制 裁 。 」
「但 香 港 的 司 法 , 不 幸 还 由 港 英 余 孽 把 持 着 , 他 们 不 会 配 合 香 港 � 主 的 爱 国 行动 的 ,」 我 沉 吟 : 「 菲 佣 说 南 沙 群 岛 是 她 的 , 你 用 热 熨 斗 烫 她 的 嘴 , 申 张 民 族大 义 , 不 是不 可 以 , 但 律 政 司 会 控 告 你 伤 人 , 法 官 夏 正 民 之 类 , 会 与 美 国 暗 相呼 应 , 重 判 我 们香 港 师 奶 同 胞 入 狱 的 。 」
「 到 底 是 香 港 人 , 」 × 君 说 : 「 就 是 畏 首 畏 尾 , 跟煲 呔 一 个 样 。 行 政 、 立 法 、司 法 , 要 互 相 支 持 , 为 国 家 主 权 服 务 , 这 是 大 原 则 嘛 。」 我 听 了 , 低 头 不 语 ,政 治 太 复 杂 了 , 我 们 香 港 人 不 懂 。
但 如 果 菲 律 宾 政 府派 海 军 在 南 沙 插 了 旗 , 香 港 � 主 非 礼 菲 佣 的 个 案 , 可 能 理 直气 壮 地 大 增 。 「 你 偷 鸡了 我 一 把 , 我 也 那 么 狗 摸 你 一 下 , 为 什 么 不 可 以 ? 」 × 君 说 , 仰 首 大 笑 , 我 也 在 一旁 陪 笑 ! 哈 哈 , 哈 哈 哈 ─ ─ 高 官 们 , 听 到 了 没 有 ?这 就 是 民 意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