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三, 六月 09, 2010

三门峡工程是与非_1746171817_新浪博客

三门峡工程是与非

 

【60年语录・新中国日记】

    以今天的眼光看,黄河上的三门峡水利工程是失败的,它可能是一个水害工程。2004年1月4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在国务院主持召开的“爱一 滴水就是爱全世 界大型公益活动”新闻发 布会上表示,三门峡工程是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是我国水利工程中一个失败的记录

    黄河中游重要支流渭河变成悬河,多次发生水灾,学界早已公认其祸首就是三门峡水库。由于该水库设计上的缺陷,使得水库发电和上游泥沙淤积之间形成了尖锐矛 盾。2003年秋,陕西渭河下游5年一遇的小洪水,导致50年不遇的大洪灾。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 张光斗与水利部前部长、全国政协前副主席钱正英对此发言:祸起三门峡!三门峡水电站是个错误,理当废弃。
    遗憾是53年前最终铸就的。53年前的今天,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的三门峡工程的否定性意见未被政府接受,注定了三门峡工程只能是今天的结局。

    黄万里,1911年生于上海,是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的第三子。1932年他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1934年赴美,相继在康奈尔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伊利 诺大学学习,1937年春学成归国,倾毕生心力于国内大江大河治理。

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黄万里被调到清华大学。

    1956年,毛泽东横渡长江之后,写下了一首《水调歌头・游泳》,其中有一句是“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也就在这一年的5月,黄万里向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提出了《对于黄河三门峡水库现行规划方法的意见》,全面否定苏联专家关于三门峡水库的规划。这篇文章刊于 《中国水利》1957年第八期,并收入了《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资料汇编》(1958年4月水利电力部印)。三门峡工程是与非

    1957年6月,三门峡工程即将开工,由周恩来总理主持,水利部召集70名学者和工程师在北京饭店开会,给前苏联专家的方案提意见。几乎所有人异口同声, 赞成三门峡大坝上马,认为三门峡大坝建成后,黄河就要清水长流了。

    黄万里坚决反对上马“三门峡”工程。他说:“你们说‘圣人出,黄河清’,我说黄河不能清,‘黄河清’,不是功,而是罪。”研讨会开了10天,黄万里参加了 7天,也辩论了7天,到最后,会议就成了以他为对象的批判会。

    1958年11月25日,三门峡工程开始黄河截流。1960年6月高坝筑至340米,开始拦洪。同年9月关闸蓄水拦沙,当年潼关以上渭河大淤,淹毁良田 80万亩,一个小城被迫撤离。库内的水位在涨,库区的农民一批批挥泪踏上离乡背井之路。

    于是,三门峡工程改建的“两洞四管”方案确立。改建的四条钢管于1966年7月投入运用,增建的两个隧洞分别于1967年8月、1968年8月建成,水库 淤积开始减缓,排沙能力依然不足,潼关以上河床“翘尾巴”淤积还在继续。黄万里看到自己对三门峡的意见不幸言中,痛心疾首地反复叨念:“他们没有听我一句 话!”

    事实虽然证明真理在黄万里一边,然而手握真理的他却成为清华大学三大右派之一,于1961年起奉命到密云劳动,与昌黎民工同居同食同劳。后来,他又被下放 到三门峡水库打扫厕所。

    当校党委向他宣布划为右派分子的处分决定时,他说:“伽利略被投进监狱,地球还是绕着太阳转!”【摘自《60年语录》,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 版】

【定时录制电视节目 】索尼KLV-40V380A 论坛

定时录制电视节目

如何录制笑笑小电影
中国有线电视的普及率可以说是高得惊人,除了一天二十四小时之内,用户都有节目片可以观赏之外,频道数量繁多,更新速度之快,绝对是远超过其他并行的娱乐媒体!就连租、自行制作,甚至是最近才兴起的网络下载,根本都很难与其匹敌。
  
但是面对如此多的频道选择,再加上日益繁忙的生活型态,怎样才可以用最方便的方式就能够顺利收看到自己最喜爱的节目,相信这个问题一定常常困扰着许多的用户。
传统磁带式录像机
传统的录像机是利用磁记录原理把视频信号及其伴音信号记录在磁带上的设备,故也称为磁带录像机。1975年索尼公司开发了家用β-max型录像机,1976年日本的JVC、松下等公司推出了家用VHS型录像机。β-max和VHS是两种不同的磁记录格式,完全不兼容,因此即使磁带的尺寸相同也不能互换使用。后来,就爆发了著名的录像格式之争,最终VHS战胜β-max,成为标准的录像格式。 
  家用录像机的清晰度很低,视频信号水平分辨率只能达到230~240线。在过去的岁月中,录像机始终是普通消费者记录影像资料的最佳载体。在西方国家,20年来家用录像机有着数千万台的销售记录。就美国市场而言,即使到了2002年,仍然销售了近300万台的家用录像机。
 
就耐用性来说,录像带和录像机的磁头互相接触读写,如果用户长时间直接在磁带式录像机上,做记录/播放和剪接编辑的动作,磁头损毁的惨剧不难想 象。再加上由于走带系统在结构上非常精密,因此机器在来回卷带使用之后,势必会造成寿命缩短还有画面中带有抖动、无用信息、色斑等问题。 
光盘式录像机
 
光盘式的录像机,因为是采用非接触式的激光读写头,对碟片进行记录/播放,所以并不会对光盘和机器本身有所损害。 就使用上来说,光盘式录像机由于可以做非线性的高速搜索,解决了磁带式产品必须要花费一段时间来回滚动,才能找到目的地的宿命问题。
无论是瞬间找头、高速前进/后退等功能,样样都难不倒光盘式录像机。线性的磁带式录像机要做到这点,则必须很辛苦地才能卷到指定的位置,不但容易 磨损磁带,机器本身也容易发生故障。最重要的,不管是记录/播放甚至是剪接编辑了多少次,都不会发生因为摩擦使得磁粉掉落而导致图像品质越来越差,或者是 发生因为磁带受拉力太大而断裂、绞带等问题。 
    正因为光盘式录像机有着上述这一些性能上的巨大差异存在,因此采用了搭载了DVD±R/RW,还有DVD-RAM的录像机产品,在近年来就凭借着其所具有的种种优势性能,大举抢占民用图像记录机器的主流市场。 
以国内市场上可以看到的三星DVD- V90K为例,这款DVD-VCR录像机在国内的售价只有1900元。DVD-V90K最长录制时间可达8小时,可以录制自己喜欢的大片或者经典歌曲。并 具有多个输出、输入插孔,可以同时和两台电视连接,看影碟时可同时录下电视节目,也可同时看DVD和录像带,一举两得。
光盘式录像机的问题
    光盘式录像机受限于光盘片数据记录容量的限制,为了要能够维持图像记录上的品质,堪用的有效记录时间通常不会超过六个小时,一旦超过了这个数字,图像压缩过头,就会发生难以观赏的问题。正因为这样,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就必须得时时注意光盘片到底录完了没有,还剩余多少数据记录空间。为了看个电视经常必须要提心吊胆的,深怕因为光盘片录爆而错过想要观赏的节目。这对于日常繁忙的大多数人士来说,绝对是难以接受的 
    另外,同样由于光盘片的数据记录空间有限,除非用户一次投入众多的光盘片,并且还进行精确的录像掌控,让同样类型的节目都能够顺利的保存在一起,否则想要依序收集全套相关的影片,绝对不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在连续剧盛行的国内,相信用户显然迟早会遇到如此的问题。 
一般的光盘式录像机,不管再如何厉害,拥有多么强悍的非线性剪接编辑功能,依旧没有办法做到光盘片的复制。正由于如此,万一遇到想要把精彩的影片分享给朋友或者是亲人的时候,对于不会操作的人来说,问题可就大了。
硬盘式录像机
 
 
先前我们用户如果要观赏一个节目,除了使用录像机来记录之外,其他都是要我们用户自己用实时的方式,坐在电视机前面来进行收看。这样的方式,由于 并没有办法让用户去掉一些如广告片段、无聊区段,甚至是其他不想收看的属性,所以时间的严重浪费,在这种收看模式之下是免不了的。 那么,用录像机录下来 再观赏不就解决了?话是没有错,但是各位用户可不要忘记,就算是使用光盘式录像机,在应用上仍然是有相当多的限制的。 
? 优势一:大量节目预录的实现 
    硬盘在当前的数码数据记录领域之中,可以说是具有最强大的非线性数据访问能力,一般大家所使用的SATA系列硬盘,平均数据发送率都有超过50MB/S以上的表现,远超过采取相片化方式来进行记录的DVD-RAM、DVD±RW等光盘式系统,所具有的水准(DVD-RAM,最大数据发送速度仅约18MB/S)。 
此外,硬盘又能用很便宜的价格就可以达到高容量记录的效果,以及强大的控制性能。尤其是对于在非线性剪接编辑这个方面,由于读写头可以轻易的进行高速移动,在最重要的消去、拆分、结合,以及互换等非线性剪接编辑性能上,几乎是业界最强大的效果。 由于当前硬盘的容量,对于记录DVD等级画质的图像来说实在是绰绰有余,约120GB的硬盘,就可以让用户记录DVD最高等级画质一天以上的节目!因此在录像机搭载了硬盘之后,用户可以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图像先用硬盘保存起来,有空闲的时候再放出来观赏。 这种动作,似乎是将电视台的放送时间,整个平移一段下来,让用户在忙碌一天回家之后,可以直接选择观赏已经保存在硬盘内的大量节目,不必再苦苦等候电视台原本的默认时段。 
? 优势二:同步播放、时间平移 
早期想要录制多部影片或连续剧,只能靠多买几台机器来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时间一久机器也就堆积如山。这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是不现实的。
 
    另外一方面,同样由于硬盘的数据访问性能极为优秀,要让其同时记录/播放两个频道10Mbps前后的DVD图像数据流,可以说是相当容易的。正因为这样,硬盘录像机将能够提供用户,边录边看同一个节目的同步播放功能,以及看A节目录B频道的时间平移设计。如此一来,用户便能够在任何想要观赏影片的时候,不管录像机是不是正在进行记录,就可以直接开端使用。
东芝于2003年底发布了容量高达160G的HDD硬盘DVD机――RD-XS41。该机最多可录像208小时。可进行HDD→DVD-R的最大约24倍速的高速拷贝。高速拷贝时也可进行节目的录像和播放,还可进行录像中的段落编辑和播放一览表编辑。 
  硬盘DVD播放机从2002年起,陆续有韩国的三星、日本的索尼松下、东芝等公司在世面上出货。配置的硬盘大小早期都为40G,现在配备60G、80G甚至120G硬盘的PVR也已经开始销售。
家用闪存式录像机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现在出现了一种以闪存(SD卡和U盘)作为节目存储介质的录像机。闪存在目前已经相当普及,这种新一代录像机代表了将来家用录像机发展的趋势,甚至可以说是家用录像机的革命。
此类录像机体积小巧,大多只有旧式录像机的1/3到1/5大小,功能却不亚于硬盘录像机。家用闪存式录像机与旧式录像机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因为闪存卡本身容量的限制,节目的存储必须用到高品质的软件压缩技术,以便将较大的音视频文件压缩存放到相对容量较小的闪存卡里.
而且这类产品均支持移动硬盘,以实现海量储存电视节目。

 
优势一:使用通用价廉的闪存卡,如U盘、SD卡做为存储介质。它们可以是来自于我们的数码相机,摄像机,PMP或是MP3等,比如新达(Sandisk)的V-MATE可以接受目前市面上绝大部份的闪存卡:SD、MMC、MMCmobile、SDHC、MiniSD、MicroSD、MemoryStick、MS Pro、MS Duo、MS Pro Duo,做为存放影片的储存媒介,主要用于中小尺寸显示设备回放欣赏电视节目如手机,PSP,MP4或手提电脑等上录放电视节目,但是该产品没有通用的USB接口,不能接插U盘。相比较DVD盘片或是硬盘闪存卡硬件系统简单,没有复杂的机械传动结构,产品质量稳定。
优势二:大众化的价格,DVD画质
从最早的磁带录像机到最近的硬盘录 像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研究表明,价格的下降是普及产品的重要条件之一。闪存式录像机以其相对低廉的闪存作为存储介质,其零售价格比其它种类的录像机具 有独特的优势,市场上主流的机型零售价大多低于1000元人民币。而关系到观看质量的回放画质上,这种产品具有的标准DVD画质的特点,比如博视创 (BOSSTR)的闪存式录像机R80主要针对家用中大尺寸电视的(定时)录放需求,并对回放画质有着相对较高要求的电视节目爱好人士,而且在节目录制时 只需要2G容量的SD卡或U盘,就可保存长达4小时高画质的电视节目。但该款产品只支持主流的闪存卡如SD卡、SDHC卡及U盘。
优势三:操作简单,安装方便
 早期的录像机无论是安装还是操作使用都是很复杂,对老百姓来说,给他们的体验不好,对于大部分消费品特别是电子类产品来说,有一个原则:越简单 越好。闪存式录像机针对家用的特点,安装起来非常方便易懂,即插即用。操作简单,重要功能实现一键式操作,用户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可以轻松的观看所录制的节 目,这将带来不同以往的愉快体验。相比配合电脑使用的电视卡,或是DVD刻录机或是硬盘录像机,它们使用起来简单方便许多。
优势四:安全省电,可在其它平台播放
目前国内的一二级城市中,数字信号已经在很多用户中实现,国家将于2015年停止模拟信号的发送,但是还有许多的家庭用户还没有转到数字有线电视,但此类产品均可以在模拟有线电视环境下使用。而对于数字有线电视用户,市场上的闪存式录像机在录制节目的时候并不需要打开电脑和电视,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操作设置就可以实现定时录制,对于在喜欢观看西甲或NBA比赛的球迷来说这是一个安全省电,而不用熬夜或误工的看球好方法。由于使用的是闪存,不仅仅可以在移至电脑上播放,还可以在支持SD卡的手机中实现手机播放或PSP里播放,这无疑将带来更加丰富的观看选择。
 
具业内人士称,新一代的录像机将颠覆人们对传统录像机的理解和认识。

总结
看了这篇报道,是不是对新一代的录像机很有冲动呢?其实目前有些产品还是起步阶段。录像机能否象DVD一样的在一般的家庭里普及,还有待市场的检 验。以消费者为导向来看,只有那些更人性化的录像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未来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愉快体验的产品,最有可能成为第一选择。
                                                                   

[原创]《大秦帝国》剧,荒诞上的悲喜-(权当娱乐片)

《大秦帝国》剧,荒诞上的悲喜
文章提交者:文史哲新行人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最近《大秦帝国》热播,点开了几个频道。都看到商秧和秦孝公在晃来晃去。
笔者攻读历史专业。对秦史较熟悉。遇到了熟人,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可 是,这熟人怎么越看越陌生呢?这是历史上的商秧和秦孝公吗?

商鞅居然与秦公主结婚了,与�女结婚了,与墨家结盟了,这么重大的事迹,怎么 俺不知道呢?
至于众多平民拥戴商鞅,众多大臣支持商鞅,等等,史料上没有提及。不过没提不等于没有,姑且就算作者的合理想象吧。

可 是商秧的人生未路是史有明载的---
新君下令逮捕商秧,全城百姓�先追捕商秧。处处不收留商秧,商秧想逃到魏�避难,魏却拒绝,商秧的封邑之民也 拒绝跟他走。于是商秧力孤被擒,咸阳街头,五马分尸,全家灭门。
但在影剧里,逃窜,被擒,车裂,灭族,都不见了。我们惊讶地看到,那是商秧大义凛 然,主动入狱,拒绝救援,慷慨自杀。这哪是古代的政客,这分明是当代革命志士了。
一般认为,如果名为历史剧,则细节可虚构,但关键情节须按史料。 商秧的死法算关键史实,不宜凭想象来个天马行空。
.
然而,更令我目瞪口呆的是如下情节----
秦国老太后为保护商鞅今后的安全, 遗命杀亲生儿子公子文。
老君秦孝公为保护商鞅今后的安全,逼死其兄公子文[公子文装死才得以逃命]。
老君秦孝公为保护商鞅今后的安全,还 秘密建立商南新军,准备日后支持商秧,推翻[其亲生儿子]新君嬴泗。
这支新军既有决心又有能力拥戴商秧夺权接君位,而商秧却不肯为活命而推翻新君 嬴泗,反而主动交出新军,烧�密诏。俯首就擒全家赴死。

这些情节,不仅悖了史实,而且悖了常理。
悖不悖史实,史学家能够作出判 断,而悖不悖常理,不熟悉历史的一般读者,都可以作出判断。
读者诸君不妨套用一下,如果《三国演义》虚构曹操遗命杀曹丕,防止曹丕推翻汉献帝,如 何?可以这样虚构吗?读者会认可这样的虚构吗?
如此胡编乱造,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