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一月 08, 2006
中国卫生部长批医疗机构见利忘义见死不救
中央社 2006-01-08 12:48
(中央社台北八日电)中国卫生部长高强昨天出席「二零零六年全国卫生工作会
议」,批评部分医疗机构见利忘义,他要求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建立医疗救助基
金,不许见死不救,并在各地建立平价医院或病房。
综合中国媒体报导,高强在会议中表示,看病贵是造成民众看病难的一个主要原
因。他批评一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
中国卫生部为此要求公立医院运用特需医疗服务收入(中国医院走向市场化对高
端人群提供的特殊医疗服务),扣除医疗成本后建立医疗救助基金,用于解决弱势人群
的特殊困难。「对于危重病人和需要救助的病人,要坚持先救治后结算的原则,绝不允
许见死不救」。
同时也要求中国各地区选择部分公立综合医院,作为转换运行机制的试点,建立
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主要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
员、进城务工人员及老人、儿童服务。对平价医院实施预算式全额管理,收入上缴,支
出由政府核拨。
据报导,高强同时承认卫生部门监管不力是导致看病难的重要原因。他说,卫生
部门对医疗机构存在重扶持、轻监管的倾向,近几年虽有些扭转,仍不够有力。
目前,中国各级卫生部门没有专门监管医院的机构、缺乏监管医疗机构服务行为
的人才,再加上中国公立医院分别隶属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增加了卫生行
业的监管难度。中国卫生部为了统一管理并实施问责制度,于近日成立卫生监督局等相
关部门。
将“报纸会不会死”的无聊问题讨论到呕吐-几个真问题(张锐)
一、报纸目前出现的下滑趋势,是不是历史性的“拐点”?能不能反弹?
keso所说“报纸的春天不在”和南京宣言的“报纸冬天论”是两种关于报纸未来的预言。所谓冬天,那是因为还有春天,但是在一种更新的、更强大的媒介形式出现的时候,我只能赞同keso的预言。
二、所有关于报纸会不会死亡的讨论,最终只剩下一个问题:报纸何时会死?报纸死亡的条件是什么?
报纸的最大成本是纸张,占总成本的60%-80%,最大收入是广告,占总收入的70%,中国这个比例更高。
面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压力,报纸的版面数量不断加大,纸张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报纸的广告收入被互联网――尤其是门户网站大量侵吞。伴随着报纸衰败的挽歌,互联网在线广告却是全线飘红。具体数据我都懒得去找了,满世界都是。
中国报纸的广告结构中,房地产、汽车、IT、商业金融、分类广告是五大支柱。互联网在这五大支柱上的竞争力都远远强于纸媒。当互联网垂直网站和社区类网站进一步普及和加强的时候,对这五大支柱的破坏性才能明显的体现。Jupiter Research预计,到2010年,互联网广告将攻占传统纸媒的最后一个广告堡垒――分类广告。
2008年奥运会之前,北京10家综合性日报中将有3家以上消亡(我指的消亡是市场意义上的消亡,这些报纸将退出零售市场,大幅度裁员减薪,躲在党给它的报号里苟延残喘――例如曾经的劳动午保)。
2008 年之后,北京报业的奥运强心剂将彻底失效。以北京晚报大面积亏损为标志的北京报业黄金时代将彻底终结。同时,sina、sohu和一些行业垂直网站以及社区网站将在广告收入上迎来拐点性的丰收。
明年,就北京报业市场而言,随着政府对商业地产用地控制加强,房地产广告明年将进一步下滑。汽车、IT广告将进一步向互联网分流,其中品牌广告向门户网站分流,销售和促销广告将向垂直网站分流;报纸的商业广告将进一步增长。分类广告维持现有份额。如果没有政府支持和报纸因政治因素意外死亡的因素干扰,明年北京报纸的广告将会出现25年来首次负增长。
中国报业需要经过诸侯混战―― 一城一报 ―― 转型退出的改变。这个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以下因素:
1、政治形态(决定了是不是完全意义的市场化竞争)
2、互联网的内容限制能不能放宽,与传统纸媒的正常供需关系能否建立(在正常的供需关系下,纸媒将改变为出卖信息的通讯社)
3、互联网的广告发展速度
4、房地产广告的衰败速度和分流速度
我乐观的估计,10年。2015年,现有的北京10报将不复存在,或者是不以目前的形态和盈利方式存在。可能是免费报纸,可能是电子报,可能是退化为通讯社。上帝已有时间表,只是我们不知道。
在纸媒死亡的黑名单上,排在首位的综合性日报,因为其运营成本最高,人均利润最小,转型难度最大。后面依次是周报、行业类报纸、杂志、免费报纸和杂志。
三、报纸的肉体死亡不代表新闻人的死亡吗?
当然。但是新闻的操作方式会出现重大转变,重心将由发现信息转变为加工信息、分类信息和定向投递信息。
报业的死亡和个体报纸的死亡是两回事。报业的衰退不可避免,但是不否认有逆流而上的报纸出现。
报纸会死,但新闻不会死。
二、2005年上半年全国广告投放总量同比增长20%,但报纸广告仅仅增长7.08%,等于是负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在过去的20年间,报纸广告营业额平均每年递增33%,近两年开始从高位上下滑,2003年的增幅下降为23%,2004年的增幅下降为18.2%,2005年的增幅估计不到10%。
三、号称中国传媒第一股的“北青传媒”的每股盈利从去年的0.45元锐减到0.001元;塞迪传媒的净利润下降45%;
四、北京今年报纸的印量下降,今年第三季度各报摊的报纸平均销量218份,比第二季度的252份下降了14%,9月份的实销总量又比8月份减少了50份。
如果这些让人沮丧的数据是在整体传媒业萧条的大背景下得出来的,我们并不能悲观的预言报纸的末日来临。但是事实却是,整体的传媒业还是在高歌猛进。2005年第一季度的一项统计显示,电视广告同比增长23.34%,广播广告同比增长87.13%,户外广告同比增长71.16%,杂志广告也同比增长了18.74%,但报纸广告仅仅增长6.32%。
看企业如何玩弄媒体--张锐
《1984》(读书笔记0602)张锐
第42集团军
――第42集团军
第42军是人民解放军中历史最为年轻的部队,其前身为是1948年春由三个独立师改编
而成的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 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也是解放战争各野战军中唯一的第5
纵队),是在辽沈战役前才由辽南、辽东解放区的地方部队 升级组成的。说来有趣,当
时全军各大野战军中,只有东北野战军有第五纵队。原因似乎是其它野战军觉得“第五
纵队”臭名远扬,容易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挪威那个吉斯林的间谍“第五纵队”相混淆。
5纵成立后,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但都没有经历恶仗。唯一可说的是在辽沈战役打
响后,5纵在辽西阻击,强行 军280公里,截断廖耀湘兵团的退路,歼灭敌军1.7万人,
俘新1军中将军长文小山。 南下时,该军留在河南剿匪,收拾二野没扫干净的残局,打
过一个不算漂亮的新乡攻坚战,是整个第四野战军中唯 一没有渡过长江的部队。
1950年该军调齐齐哈尔准备集体转业,从事农垦。恰时朝鲜战争爆发,该军是当时东
北地区唯一的战斗机动部队, 被编入13兵团的志愿军第一批入朝部队。在朝鲜战争的
第一次战役中,该军第124师单独在东线黄草岭地区,顽强 阻击强大的美国海军陆战第
一师,完成了战役掩护任务。在第二次战役中,第42军奉命与第38军一起执行战役穿插
任务。第38军的近距离穿插十分成功,赢得了“万岁军”的美誉;但是第42军的远距离穿
插却未能完成任务,致使 敌军绕远路逃跑。在第三次战役中,该军并指挥第66军在东
线勇猛突破“三八线”,大胆于白天连续作战,给韩国 陆军第5、7两个师以毁灭性打
击,受到志愿军总部通令嘉奖。 在前三次战役结束后的总结中,第42军第124师被列为
表现最好的三个师之一(另外两个为第38军113师和第39军116 师)。第42军于1952年回
国,金日成首相曾亲自举行宴会为该军送行,回国南下路过北京时,受到朱德总司令的亲
切接见。 回国后该军调防华南地区,防范台湾蒋军的反攻大陆。1979年对越南自
卫还击作战中,第42军是东线的主攻部队, 曾在失去友邻配合的情况下,单独对越北
最大的城市谅山发起攻击,横扫越南最精锐陆军第308师的防线,追过奇 穷河,虎视河
内,震动了越南最高当局,联撤了3个将级军官,当时河内街头已经开始挖工事,42军出色
完成了西 线的主要战役任务。
在部队经商的大潮中,由于地处广东,第42军的经商规模也是全陆军最大的,押私走
私偷税漏税爆出过不少丑闻, 一个“钱”字把军民鱼水关系蜕变为“油水关系”,深
受当地人民痛恨,广东沿海地区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民谚“想 要钱就与‘死人(指42军
)’一起发(指走私、逃税等干违法勾当)”。八十年代以来华南地区军民关系的急剧恶
化第42军难逃其责,当时的军政委的就是现任总政治部主任的于永波上将,第一任驻香
港部队司令刘镇武将军也曾 担任该军军长。
在八十年代整编时,因军委确定的广州军区辖区内的快速反映部队是列编为空军的第
15空降军(军部驻湖北孝 感),第42集团军只能屈列简编乙类军。但1996年台海形势
紧张后,中央军委从战略上考虑,重新按甲类军装备第 42集团军,实行一军四师制。
现第42集团军下属:广州军区战备值班师第124机械化师(驻罗浮山飞云顶下的长宁 镇
),第125(驻惠州)、126步兵师(驻汕头),以及军属炮兵师(驻韶关市曲江县城马坝镇
,将改制成导炮 旅)、坦克旅(驻花县)、舟桥团(驻湖南)、高炮团、特种兵大队
、电子对抗分队等,还有一个在第42集团军编 成内直属总参陆军航空兵局的陆军航空
兵团,配有武装直升机和攻击直升机。 第42集团军的武器装备,已接近甲类军,具有
较强的攻击作战的能力,特别是124师的作战武器已全部实现装甲化 和摩托化,经常与
第15空降军合作空降训练;125、126师和坦克旅今年以来也与南海舰队演习了两次渡海登陆
作 战,并请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有关专家介绍自二战以来的两栖登陆战范例,开
始积累渡海作战的经验。第42集 团军的动向是台湾各媒体最想要的大陆新闻之一,今
年8月台湾TBS电视播放了一组第42军坦克旅与南海舰队登陆 舰大队在南澳岛演习两栖
登陆作战,竟使当天下午的台湾股市急挫八十多点! 可以预期未来如果发起解放台湾
战役,从第42集团军所处地理位置看,应该是充任登陆台湾南翼的主攻部队,将与 第
15空降军、第1集团军(北翼主攻)共同担当歼灭台湾陆军的重任。 今年9月下旬在广
东省阳江市海陵岛进行的三军大演习的主角,就是第42集团军。在中央电视台有选择的画面
中, 第42集团军特种兵大队攀墙走壁摧毁敌通讯指挥所的绝招,一定给观众留下了深
刻影响。从电视画面看,该军似乎 已装备了HQ-7地空导弹、HJ-8E反坦克导弹,野战攻
击装备已属国内最好水平。希望第42军的官兵们把武艺练得精 一点,在统一祖国的战
叶爱群少将,政委邓汉民少将,副军长罗来胜少将、杨凤海少将。
注:本贴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该纵队是由冀察热辽军区部分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
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冀北地区的地方部队合编为晋察冀军区第9旅。1946年7月晋察冀军区第9旅改称晋察冀军区独立第5旅。9月,在冀东、辽西地区的部分地方部队合编为冀察热辽军区第17旅。这两个旅分别在热辽和冀察(今河北省西北部)地区冀察热辽这区领导下,发动群众,保卫和开辟根据地,先后进行了宁城、赵川等战斗。
1947年4月,冀察热辽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5月,为配合东北夏季攻势,第5、第17旅参加了热河(旧省名,辖今河北东北部及辽宁西部)夏季作战。7月至10月中旬,第17、第5旅分别改称冀察热这军区独立第1、第2师;同时以热东、辽西地区部分地方部队合编成冀热字军区独立第3师。10月下旬至1948年2月,为配合东北秋季、冬季攻势,3个独立师先后参加了热河秋季作战,并向东北部分铁路线出击。3月,在辽宁朝阳成立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贺晋年任司令员,陈仁麒任政治委员,周仁杰任副司令员,杨春辅任政治部主任。3个独立师依次改称为该纵队下辖之第31、第32、第33师。全纵队3.1万余人。纵队编成后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兵。5至6月参加华北军区发起的冀热察战役,先后进行象鼻子山、隆化、昌黎等攻坚作战,配合华北野战军钳制国民党军对东北的增援。第31师副师长李荣顺在隆化攻坚战斗中牺牲。共产党员董存瑞手托炸药包舍身炸掉桥头堡,为部队扫除前进障碍,被追认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9月至11月初,参加辽沈战役,胜利完成攻占昌黎、切断北宁铁路和阻击锦西国民党军北援锦州的任务。
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第11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贺晋年任军长,陈仁麒任政治委员,周仁杰任副军长,杨春辅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何廷一任参谋长。第31师改称第142师,欧致富任师长,谢镗忠任政治委员;第32师改称第143师,李光辉兼任师长,刘禄长任政治委员;第33师改称第144师,周仁杰任师长,钟文法任政治委员,同时冀察热辽独立第8师番号撤销,部队编入第144师;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6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161师,朝霞梅村任师长,钟辉任政治委员。全军5.5万余人,隶属东北野战军。12月至1949年1月,参加平津战役,先后攻克密云、石景山发电厂、门头沟煤矿区,扫清北平(今北京)西郊国民党据点,会同兄弟部队完成对北平的包围。4月,该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建制。6月,第161师调归江西军区建制。7月上、中旬,参加湘赣战役。7月下旬至8月该军单独进行赣南战役,仅以伤亡200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军1.7万余人,解放县城22座的伟大胜利,为野战军主力进军广东创造了有利条件。9月9日,兼赣西南军区。其间,主力在赣西南、一部入粤北剿匪。
1950年12月,第143师改编为炮兵,另将原第38军第151师改为第143师调归该军建制。1952年3月,第142师改编为公安第11师,第143师调归中南军区荆江分洪工程部队司令部,第144师调归第21兵团。3月15日,第48军军部改为第21兵团兵团部,该军番号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