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四, 四月 23, 2009

从独夫到伟人 ――纪念蒋经国先生百年诞辰


    
    李钟琴
    
    
    一
    
    有的政治家,生前大权在握、唯我独尊,死后却身败名裂、家人不保;有的政治家,生前仿佛是缔造历史的伟人,死后其 头上的光环却日渐暗淡;有的政治家,在台上之时风光无限,其实只不过是历史上的匆匆过客;而有的政治家,生前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死后其历史作用日益彰显, 是当之无愧的历史伟人。蒋经国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伟大人物。 ( http://www.tecn.cn )
    
    按说,蒋经国是靠其父亲才一步一步走上权力顶峰的,并非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创业之君”。在二十世纪蒋家还搞“世袭制”,蒋经国能做个“守成庸主”就不错了,离“历史伟人”相距甚远。 ( http://www.tecn.cn )
    
    而在 蒋经国离世十几年之后,他却成了海峡两岸为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历史伟人”。马英九在蒋经国逝世十五周年的时候写过一篇追思文章,文中说,“15年来,在‘ 谁对台湾贡献最大?’的民调中,蒋经国始终高居第一。”台湾《天下》杂志的民调也显示,蒋经国在去世十几年后依然被民众视为“最美的政治人物”之一。 ( http://www.tecn.cn )
    
    二
    
    2007年5月14 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了记者对蒋经国的儿媳蒋方智怡的专访,蒋方智怡说:“经国先生年轻时就完全推崇民主,他认为,主权是在民的,一切都是以人民的利益 为最大目标。所以,他晚年做那些事情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使台湾步入另外一个更好、更完美的阶段。” ( http://www.tecn.cn )
    
    中国人有“为长者讳”、“为尊者讳”的传统,而且讲究“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所以政治人物的后代对其先辈的评论,我们只作参考,不可尽信。蒋方智怡女士说蒋经国“年轻时就完全推崇民主”,就很有些靠不住。 ( http://www.tecn.cn )
    
    1925 年10月,16岁的蒋经国赴苏联留学,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用蒋经国后来的话说,他在苏联做“人质”长达十二年。在苏联的十二年间,正值斯大林执政时 期,红色恐怖无处不在。蒋经国在苏联做过苦力,备受磨难,而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可能是为了自保,他表现得非常激进,大骂蒋介石“叛变革命”,公开声明与 父亲脱离父子关系,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http://www.tecn.cn )
    
    1937年,国共合作共同抗日,27岁的蒋经国经斯大林批准,得以回国。蒋介石没有计较他在苏联对自己的谩骂,次年便任命他为赣县县长。 ( http://www.tecn.cn )
    
    在此后十余年的从政生涯中,没听说过蒋经国有什么“推崇民主”的言行。
    
    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后,戒严长达38年,只鼓励发展经济,严禁人民自由组党,严禁民间办报办刊,人民毫无民主权利, 政治改革成为禁区,台湾岛上,万马齐喑。六十年代,蒋经国长期掌控国民党情报系统,崇尚特务政治,这更与民主政治格格不入。蒋经国“年轻时就完全推崇民主 ”之语,不知从何谈起? ( http://www.tecn.cn )
    
    三
    
    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仍任“行政院长”,继任“总统”的是“副总统”严家淦。但此时的蒋经国,已经羽翼丰满,牢牢掌握着实权,严家淦有名无实,“总统”宝座已经非蒋经国莫属。 ( http://www.tecn.cn )
    
    1978年5月20日,年近古稀的蒋经国就任“总统”。
    
    在上任的最初几年里,蒋经国仍延续其父的做法,继续搞“威权政治”,是公认的台湾“政治强人”。
    
    掌握了极权,那种说一不二、一呼百应的感觉,是令人陶醉的。蒋经国如果沉浸于这种陶醉中,即使治下的台湾经济实现了腾飞,他也只是偏安于台湾一隅的政治侏儒,是政坛上的匆匆过客,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守成庸主”,离推动历史发展的伟人不啻相差十万八千里。 ( http://www.tecn.cn )
    
    在庸才看来,守住前辈留下的“基业”,这是头等大事。无论怎么说,不能做“亡国之君”啊!不能让国民党在我手里倒掉啊!退一万步讲,不能失去已经到手的权力啊! ( http://www.tecn.cn )
    
    蒋经国在掌握极权之后,不见得就没有这种想法。其实有这种想法,亦人之常情。
    在他“即位”后的七八年间,台湾仍处于“戒严”时期。蒋经国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一方面继续镇压民主派人士,禁锢言论,以巩固其“威权政治”。 ( http://www.tecn.cn )
    
    当时 的人们都认为,在蒋经国时代,关于台湾的前途,大约有两条道路可走。一条是坚持与中共“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满足于偏安一隅,将祖国 统一大业留给后人去解决;另一条是与中共合作,接受“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名义上的统一,而他继续在台湾执政。 ( http://www.tecn.cn )
    
    当然,老谋深算的蒋经国不会走后一条道路,无论大陆如何向他摇晃橄榄枝,他都不予理睬。
    
    他仍沿着老蒋定下的方略,走了第一条道路,“以不变应万变”。
    
    然而,“大贤虎变愚不测”,蒋经国在即将离世的时候,竟勇敢地走上了众人都没想到的一条新路。
    
    四
    
    到了八十年代,蒋经国开始考虑未来的接班人问题和台湾的前途问题。
    
    大凡独裁者考虑接班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其次才是自己的忠实追随者。当时台湾人曾猜测,蒋经国的次子蒋孝武有可能成为“太子”。 ( http://www.tecn.cn )
    
    蒋经国与结发之妻蒋方良有三个儿子,长子蒋孝文,次子蒋孝武,三子蒋孝勇。
    
    长子蒋孝文从小被娇生惯养,是出名的纨绔子弟、不良少年。六十年代,蒋孝文到美国留学,数次交通肇事,被美国驱逐出境。回台湾后,整天歌红酒绿,醉生梦死,并因酒后驾车将一军官轧死。这样一个臭名昭著的浪荡子,怎么能成为未来台湾的主宰呢? ( http://www.tecn.cn )
    
    所 以,朝野都认为,次子蒋孝武可能是蒋经国着力培养的接班人。因为,蒋经国似乎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二公子的身上,从1976年起便让蒋孝武进入情报部门,之后 使其担任多个部门要职,涉足了党务、军特、宣传等重要系统。为了不使兄弟争权,蒋经国没让三子蒋孝勇涉足政界,而是安排他进入商界,成了一名颇具实力的企 业家。 ( http://www.tecn.cn )
    
    但是,江南事件,却使蒋孝武身败名裂,也使蒋经国的传位计划彻底破产。
    
    五
    
    江南被杀事件,对蒋经国的影响至关重要,实是台湾民主转型的重大契机。
    
    作家江南(原名刘宜良)曾是《台湾日报》记者,后以《台湾日报》特派员身份来到美国,并加入美籍。在美国期间,江南开始撰写《蒋经国传》,并在洛杉矶《论坛报》上连载,书中透露了蒋家的不少“秘辛”,令蒋经国恼羞成怒。 ( http://www.tecn.cn )
    
    1984 年10月15日,江南在旧金山遭枪杀,此案震惊海内外。美国联邦调查局迅速侦破此案,查出了暗杀江南的三个凶手。石破天惊的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向新闻界披 露,有台湾情治人员介入江南命案,蒋经国次子蒋孝武难逃干系。顿时,蒋经国和台湾当局立即陷入了全世界正义舆论的声讨之中,在国际上名声扫地,更加孤立。 ( http://www.tecn.cn )
    
    虽然暗杀江南之事没有证据证明是由蒋经国亲自授意的,但舆论矛头纷纷对准蒋经国及其儿子蒋孝武。
    
    蒋经国之过人之处,在于处乱不惊,并勇于承担责任。他立即下令逮捕“情报局长”汪希苓、“副局长”胡仪敏、“第三处副处长”陈虎门,要求“彻查此案”。1985年1月13日,由“中央社”发布消息,承认“情报局”官员介入“江南命案”。 ( http://www.tecn.cn )
    
    如果 蒋经国继续捂盖子,封锁舆论,只会激起国际社会更强烈的谴责和制裁。他在短时间内公开承认“情报局”官员介入“江南命案”,使得舆论由对他本人的谴责,改 为要求他彻查此案,惩办凶手。虽然三个凶手和胡敏仪、陈虎门等人经审判皆被判刑,但舆论揪住蒋孝武不放,蒋经国无奈之下,只好将蒋孝武“流放”到新加坡任 “商务代表”,蒋孝武从此淡出政坛。 ( http://www.tecn.cn )
    
    此事对蒋经国打击极大。据其身边的人回忆,蒋经国一见到蒋孝武就摔东西,骂之为“蠢货”。“江南命案”之后,蒋家子弟名声扫地,蒋经国这才彻底打消了让儿子接班的企图。 ( http://www.tecn.cn )
    
    据《蒋家父子的家庭生活》一文披露,蒋介石在位时,为了防止蒋纬国与蒋经国争位子,一直让蒋纬国坐冷板凳。蒋经国即位后,蒋纬国仍受其兄压制。蒋经国晚年健康恶化,问蒋纬国:“怎么,你来接班吧!”蒋纬国回答:“太晚了,我什么班底都没有,怎么接!” ( http://www.tecn.cn )
    
    这段兄弟之间的对话,外人是如何知道的?其真实性大可存疑。
    
    但可以确定无疑的是,江南命案之后,蒋经国开始重新考虑身后问题和台湾的未来了。
    
    1985年8月16日,就在“江南命案”处理完之后,蒋经国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专访时,特别声明:“‘中华民国国家元首’依宪法选举产生,从未考虑由蒋家人士继任。” ( http://www.tecn.cn )
    
    六
    
    蒋经国在“威权政治”时代,并不想放弃国民党一党专制,并不想放开言路,并不想从上到下地搞普选,总之,并不想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政治制度。为了赢得人民的支持,他热衷于大做“亲民秀”。 ( http://www.tecn.cn )
    
    据李敖《论定蒋经国》一文统计,蒋经国从1978年到1981年的四年间,下乡197次,“与民同乐”155天。视察一条建设中的公路,竟进山21次。1980年永安发生矿难,蒋经国挨家挨户前去慰问,可谓“一生劳瘁”、“力疾为公”。 ( http://www.tecn.cn )
    
    其实这只是“为政的小道而非大道”。作为一个政权的首脑,与其到难民家中流下几滴眼泪,不如将精力和时间花在如何改良制度上,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 http://www.tecn.cn )
    
    观察蒋经国此时的所做所为,充其量只是一个“守成庸主”的形象,与大政治家无缘,更与伟人无缘。
    
    而江南命案的发生,使蒋经国认识到,他在当代的名誉声望,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因江南命案而受到毁灭性的破坏,不仅 连“守成庸主”的地位也丢了,弄不好还会被后世戴上一顶“独裁暴君”的帽子,在历史上甚至会沦为一个阴险小人的角色。而且,他数十年的“亲民秀”,他的接 班人计划,也随着暗杀江南的枪声彻底破产了。 ( http://www.tecn.cn )
    
    他一定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
    
    七
    
    “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二战之后,独裁政权成了过街老鼠,在国际上处处遭人冷眼。甚至独裁政权治下的百姓,在国际上也备受轻侮。对此,蒋经国可能有所感悟。 ( http://www.tecn.cn )
    
    专制制度的最不可靠之处,在于人治而非法治,生杀予夺皆取决于最高统治者,这使全国上下除了最高统治者之外,所有人的身家性命皆有可能被突然剥夺,上至开国元勋,下到平民百姓,概莫能外。斯大林时期的血腥暴政,足以说明问题。 ( http://www.tecn.cn )
    
    独裁 者大权在握之时,最担心的是他死后所托非人。因为独裁者掌握权力之后,就仿佛骑上了老虎。他利用强权作恶越多,越是感到骑虎难下。如果一旦他失去权力,不 仅他自己可能遭到清算,他的家人也凶多吉少。所以他所能够做的,是继续巩固强权,直到死去,他已经没有退路可走。他死去谁来接班?当然只有他的儿子才最令 他感到放心,因为只有儿子才不会清算老子。当他无子可传之时,或儿子无德无才难孚众望之时,他会选一个他信得过的人来接班。但是,千古之事,知人为难。这 个接班人掌握极权之后会做出什么事来,他肯定是不放心的,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有的独裁者还没死,就已经换了好几个接班人,很能说明问题。自古一些所谓“大 有为”的专制帝王,往往就是在选择接班人上栽了跟头,最终导致国破家亡。 ( http://www.tecn.cn )
    
    蒋 经国早年有在上海整治金融秩序、“打老虎”的经历,他对国民党的贪腐和黑暗应该有深刻认识。而且,国民党一党专政之时,党内的政治斗争比多党制国家党派间 的斗争更残酷、更血腥。所以,他到了晚年,在传位于子的努力破灭之后,可能认识到,与其将权力交给国民党内的某个人,还不如还权于民,让人民自己去选择领 导人。 ( http://www.tecn.cn )
    
    八
    
    人在没得到权力之时,是非常希望得到民主权利的;但他一旦掌握了极权,便热衷于巩固权力、享用权力,极力剥夺别人的权利。从来没有哪个独裁者会主动交出自己的权力。 ( http://www.tecn.cn )
    
    蒋经 国是聪明人,他非常明白专制制度的弊端,也非常明白民主制度的好处。蒋氏父子是亲美的,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不可能不对他们形成影响。所以说,蒋氏父子与 一般的独裁者又有所区别。有人曾说,蒋介石是“独裁无胆,民主无量”。蒋经国也是“独裁无胆”,有别于其父的是,他“民主有量”。 ( http://www.tecn.cn )
    
    蒋 氏父子经营台湾,一个极易被人忽略然而又极为重要的措施,是“封闭‘中央’,开放地方”,即蒋氏父子掌握最高权力不动摇,但允许在基层搞民主选举。这一举 措,极大激活了地方的民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地方官员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人民负责的恶政,同时,也使民众进一步发展民主制度的诉求日益高涨。进入七十 年代,台湾的民主运动此起彼伏,对蒋氏父子的独裁统治形成了有力的挑战。1977年的《美丽岛》事件,虽然被蒋经国镇压下去,但蒋经国已经不敢对施明德等 民主人士大开杀戒了,他要求法院“不得判任何人死刑”。 ( http://www.tecn.cn )
    
    美国人也不喜欢蒋氏父子搞专制,对其日益疏远,最终与之断绝关系。所以在江南命案调查中,美国人对蒋家一点情面也不留。美国人的态度,也对蒋经国造成了强大的压力。 ( http://www.tecn.cn )
    
    在蒋经国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之时,他毅然决定还权于民,让人民来选择他的接班人。
    
    九
    
    江南事件一年之后,1986年3月,蒋经国下令成立“政治革新小组”,开始研究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当年9月,蒋经 国表示将要解除实行38年的解严令,并开放党禁,开放报禁。此言一出,令台湾民众如久旱之逢甘霖。那些多年来坚持不懈为争取民主权利而斗争的人士,迫不及 待地于9月28日在台北圆山饭店集会,宣布成立民主进步党,即后来用选票打败国民党成为台湾执政党的“民进党”。 ( http://www.tecn.cn )
    
    这可吓坏了那些满脑子专制思维的国民党大员,情治部门的负责人还向蒋经国呈上了一份抓人名单。但蒋经国没有批准,他对幕僚们说:“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 ( http://www.tecn.cn )
    
    10月10日,蒋经国在庆祝“双十节”大会上发表讲话,表示要对历史、对十亿同胞、对全体华侨有个交待。随后指示立法院对“人民团体组织法”、“选举罢免法”、“国家安全法”进行修订,尽快完成立法程序,开启台湾民主宪政之门。 ( http://www.tecn.cn )
    
    次年7月15日,台澎金马地区长达38年的“戒严”宣布解除,人民可以自由组党、自由办报办刊,台湾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蒋经国也由此而完成了由独夫到伟人的跨越。 ( http://www.tecn.cn )
    
    马英 九在纪念蒋经国逝世十五周年的文章中回忆说:“当年(1987年)的12月25日,经国先生坐着轮椅出席在台北中山堂举行的行宪纪念日大会,当时民进党籍 ‘国大’代表在台下高举白布条抗议、鼓噪,经国先生不以为意,先向代表们简短致意,然后由‘国大’何宜武秘书长在喧哗声中宣读‘总统’讲词,重申民主改革 的决心。经国先生离开会场前,特别转头深深看了看鼓噪的人群一眼。当时经国先生的表情和现场情境,让英九留下永难忘怀的印象。” ( http://www.tecn.cn )
    
    半个月后,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突然吐血,与世长辞。
    
    十
    
    什么是伟人?窃以为,伟人不是毫无私欲毫无缺点的完人,不是影响巨大粉丝众多的强人,不是一人雄起万众雌伏的独 夫,更不是搞得举国若狂民不聊生的祸害。真正的伟人,必有定国安民之业,有泽被后世之功。美利坚因为有了华盛顿,才顺利走上了民主宪政之路,在短短二百年 间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华盛顿才是名副其实的伟人。 ( http://www.tecn.cn )
    
    蒋 经国身上有许多优良品质,如知人善任、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平易近人、宽容大度,等等。张学良曾赞叹道:“蒋经国这个人好厉害……到台湾后,要不是蒋经 国,蒋介石就没有了。”但是,蒋经国搞过特务政治,镇压过民主运动,搞了几十年的独裁,有情人(用现在的话说是包过“二奶”),有私生子……但这些劣迹, 相比于他对台湾民主进程所做出的贡献,已经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 http://www.tecn.cn )
    
    蒋经国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他敢想敢做,有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更有定国安民的能力。
    
    若是政治侏儒,在改革之前,一定担心会不会遭到党内势力的反对,一定担心放开党禁报禁之后会不会导致天下大乱,一定担心会不会丢掉政权,一定担心会不会就此亡党……这些责任实在是太重大了,若不是有心胸、有担当的伟人,谁敢冒此政治风险? ( http://www.tecn.cn )
    
    果然,国民党内有许多人向蒋经国提出质疑,国民党大佬、“国策顾问”沈昌焕跑来提醒蒋经国:“这样做,国民党将来可能失去政权的!” ( http://www.tecn.cn )
    
    蒋经国却淡淡地回答:“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
    
    这才是真正的“天下为公”!
    
    国民党后来在台湾失去了政权,与蒋经国放开党禁报禁肯定是有关系的,但归根结蒂,还是缘于国民党失去了人民的支持。蒋经国抛弃了一个失去民心的党派,他本人却成了人心所向的伟人。 ( http://www.tecn.cn )
    
    十一
    
    常听到有人说蒋经国选错了接班人,李登辉是个“台独分子”。正是蒋经国的错误,使得台湾与祖国渐行渐远。
    
    其实没有任何资料表明蒋经国意欲让李登辉接班。如果蒋经国有意让李登辉接班,那么他晚年何必开启政治改革的大门?何必责成“立法机关”修改“选举罢免法”? ( http://www.tecn.cn )
    
    如果不是因为蒋经国在任上去世,可以确定的是,下任“总统”,必是由民选产生。李登辉可以竞选,但不见得一定会当选。由于蒋经国突然去世,李登辉才在没有经过选举程序的情况下以“副总统”身份继任“总统”。 ( http://www.tecn.cn )
    
    不过,民主宪政之门已经由蒋经国打开,台湾已经走上了民主的不归之路。这就如大陆的改革开放之门经邓小平打开之后,已经没有谁能使中国再走闭关锁国的回头路一样。 ( http://www.tecn.cn )
    
    时势造英雄。英雄同样也造时势。
    
    狗熊与英雄,庸才与雄才,小人与伟人,有时只有一步之遥。但是,狗熊之所以是狗熊,庸才之所以是庸才,小人之所以是小人,就在于他畏首畏尾,患得患失,错失历史机遇,始终没有勇气跨出这一步。 ( http://www.tecn.cn )
    
    十二
    
    李敖在《论定蒋经国》一文中写道:“蒋经国说:‘最近我看到历史上有一位成功的伟人说过一句话,他说:“我到底做 错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人们赞扬我?”这一句话有着深刻的意义,不错,时常被别人赞扬,歌功颂德,并不就是你的成功。’——现在,在一片‘别人赞扬,歌功颂 德’声中,蒋经国死而有知,真该知道他做错什么了!” ( http://www.tecn.cn )
    
    “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人们赞扬我?”我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是哪个伟人说出来的,我猜想“伟人”说这话的时候,正是他大权在握、取得“成功”的时候。 一个人在掌权的时候,听到的一定全是赞扬声。只听到赞扬之语,听不到反对之声,千人一面,众口一词,这说明很有问题,所以“伟人”才自我追问:“我到底做 错了什么事情?”蒋经国进而说:“时常被别人赞扬,歌功颂德,并不就是你的成功。”在大权独揽的情况下,得到下面一片赞扬之声,这算什么成功呢?只能说明 在威权政治的高压之下,人们不敢畅所欲言。认识到这一点,说明蒋经国保持了一个大政治家的清醒头脑,他晚年一跃成为伟人,可见也非偶然。 ( http://www.tecn.cn )
    
    李敖却仅从字面上来解释,反而显出其浅薄与刻薄。
    
    李敖还认为:“蒋经国辣手摧花四十年,最后死前几个月才来了一点怜香惜玉的噱头,我们岂可轻予认定?”
    
    蒋经国“辣手摧花四十年”固然应该谴责,但他晚年“怜香惜玉”,并由此带来百花齐放、春色满园,当然应该予以认定。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者,其经国先生之谓乎? ( http://www.tecn.cn )

人类的星辰


人类的星辰

 

(一)

 有一天晚上,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一个陌生的男人跟我说,他是省委宣传部的。

 他说:你那儿是某某网站吗?

 我说:是。

 他说:你马上删除一个帖。

 我说:你说吧,什么帖。

 他说:就是那篇。《蒋经*国:从_独夫到伟人》。

 我说:行,马上删。

 那时,我正准备上厕所。这下屎意全无。赶快上网,删了蒋经*国了事。

 删完后,我去谷歌搜了搜,才发现转贴的文章,在搜索页面的首页,从凤凰网到腾讯,无一幸存。

 自从20多岁后,因为年龄太大了只能自动离团,我就成了无组织管理的人。成天思想觉悟不高,只知道埋头工作赚钱,买房还贷,按时上交个人所得税。忙着养儿子-培养未来祖国的花朵。

 ---------好多时候,我都以为我是犯不着组织关心的一个人。

 结果,一个电话打过来,让我明白:组织的关怀是无时无刻不在的。


(二)

 还好,这种事情不是第一回了。我已经相当适应了。

 第一次在晚上10点过的时候,接到宣传部的电话,让我的确是感到相当的震惊:他们怎么知道我家里的电话?

 转念一想:笨!连移动都知道,他们又怎么不知道!

 我粗略地统计了网监处和宣传部给我打电话,或在网络QQ上留言的次数,还是不算多的,总共就是那么几次:

 有一次,转了一篇《中国*最沉重的世界排名》,里面说中国如何如何在教育和医疗上不怎么花钱,连全世界倒数多少名的国家都不如。这对我们伟大的祖国,简直是污蔑。该删。

 还有一次,是关于成都的。说是彭州准备建一个大型的化工厂。有位诗人建议大家象厦门人那样去九眼桥“散步”,我喜欢诗歌,尤其是这句:我们不是蚂蚁。

 网监处的朋友通知我,说赶快把非法内容删了。那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知道,在网络上,“散步”是一个非法词汇。既然组织上说它是非法的,那它就是非法的。我是守法公民。删就删呗。

 最近一次删除,是关于央视大火的。题目比较让人振奋:《温家宝*问责中央电视台》。删除此文的第二天,国家安检局的局长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正在重新调查央视大火的事情。看来,香港人的报纸也不是空穴来风。

 有好几次,都让人删得心烦:哪怕你就是转载的新华网的帖子,如果要让你删除,你还是要删除。

 我问:有没有一个可以具体衡量的标准?得到的答复是:没有。让你删,你就删。

 我想明白了:我只是来打酱油的。


(三) 

 Q群里,经常会有一些年轻人,不知从哪儿转来一些反法国,反日本的爱国言论。

 有同意的,就有不同意的。两拨人一番口水激战。谁也说服不了谁。

 有时,你旁观了很久,也不知他们到底在争个什么。

 我觉得有时,爱国是一件很模糊的事情。

 爱国,是个什么概念呢?

 我觉得,只要脑袋是正常的,都可以理解:任何事情,如果包含的东西太多了。肯定就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好的一面,当然应该肯定,如果是不好的一面,当然也应该可以让人指出来,要求改进。

 你要跟我说:你就因为生在中国,所以,中国的什么玩意儿,都是好的。

 我想:这人的脑子一定有毛病。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爱国青年,他在QQ里写:10年不买法国货。我知道,他根本也买不起法国货。他这样的姿态,很容易让人感动。

 其实,我也可以在QQ上这样写:反对日本人,50年内不上火星。

 承诺一件根本不需要付出的事情,算个屁。


(四) 

 我把爱国理解得很简单。

 要爱上一个国家,可以简化成爱一些人,和去做一些事情。

 比如说,首先爱自己。学校里面就应该教育小孩首先要爱自己。别成天上什么奥数,小小年级就把身体搞垮了。按古人的说法,不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不孝。

 然后,爱自己的亲人。你的父母为了你成天上大学,那么老了,还在帮你赚钱交学费或者不得不继续腐败,你好意思吗?你花了那么多钱,还交女朋友,最后,谈崩了,还跳楼。你好意思吗?找不到工作,你还嫌卖猪肉脏?你宁愿啃老,也不愿意去打工赚钱养活自己。你好意思吗?

 连工作都没谱,个人所得税都没让政府抽过,还管法国的事情,你好意思爱国吗?

 除了日货,法国货,所有的烂货,我们也要一起反:

 我就不信,你因为生在一片神奇的土地上,就该给孩子吃三聚氰胺的奶粉。

 我就不信,你因为生在一片神奇的土地上,就该在商场里买到可以打乒乓球的鸡蛋。

 .......


 国家是什么?

 不是一团空气,它由很多故事和场景组成。那里边有很多人,也有很多的事物:

 有我们自己,我们的亲人,还有很多不相干的,朋友,或者敌人。生活中弥漫着各种气息:奥数、失业、三聚氰胺和各种各样的可以打乒乓的鸡蛋。

 国家有历史的宏伟建筑,洗雪百年耻辱的奥运会开幕式。也有地震后被遗忘的孩子的死亡清单,有数不清的逃匿到国外的官员们。

 恢弘的东西,和废墟交织在一起。希望和失望,五味杂陈。


(五)
 

《这才是美国》是一个美国知识分子写的教育和激发美国人的书,是一本高尚得有点“不切实际”的伟大作品。

 在《这才是美国》的导论里,写着这样话:

 美国是一个地域,一个国家,一个群体,同时,也是一种理念。这个理念,即是一个国家应该建立在一套普世价值上。这些价值乃是不证自明的真理,根植于我们同为人类的事实,而与血缘、地缘、肤色,财富无关。

 自由、民主、平等和正义---是无可置疑的。

 。。。。。。

 作者斯特劳说,她写作此书的目的是向她的同胞们传递这样的信息:美国式的价值观从何而来。为什么纵观历史,我们大多还远未能够践行这些价值观。

 在一个不敢奢谈自由的时代,她解释了为什么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恪守这些思想对美国公民意味着什么。


 这本书有一个副标题:如何在一个危险的世界中坚守我们的价值。

 她讲出了自己的爱国立场:

 爱国不是“爱我们的国家,无论其对错”,而是对的要保持,错的要纠正。

 她对自己的国家抛弃立国的价值观,提出了入情入理的批判。


 看完后,我在想:我的国家,有没有价值观?

 我无法回答。

总有很多东西,让人一言难尽。总有很多东西,让你欲言又止。


(六)


 20世纪,共产主义的实验失败了。21世纪刚开始,全球性金融危机,这证明了资本主义也并不完美。

 未来的道路,取决于信心,更取决于谁先回到那些基本的价值上去。那些可以迅速修复国家残疾和社会残疾的能力。

 无论何时,任何一个值得爱戴的国家,都需要一种有责任的理想,都需要一些能让人心悦诚服,不证自明的普惠大众的信念,才可以值得去尊重,值得去相信。

 是的,伟大的思想,从来都远未实现。

 但是,他们从来都是人类的星辰:虽遥不可及,但永远都带给人光明、希望、力量和勇气。

喷嚏网:原创 www.dapenti.com

央视删掉汤唯的金像奖镜头的三大原因


细心的人都不难发现,央视电影频道在4月20日晚转播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时,有关汤唯的镜头全部不见踪影,就连她颁奖的镜头都一并"消失"。

对此,电影频道表示,只是因为时长问题,对画面进行了删减而已。不过,在我看来,所谓的时长原因,其实是难以自圆其说的。道理很简单,如果是时长原 因,应该删减次要的画面,而不应该是汤唯的画面,要知道,汤唯在本届香港金像奖上是个很大的亮点,久未露面的她一袭红裙力压群芳,还是金像奖的首位颁奖嘉 宾,足见其重要性。

那么,央视为何要全部删掉汤唯的金像奖镜头呢?我揣测,可能不外乎以下三大原因:

一则,汤唯依然被央视封杀。很多人可能都还记得,汤唯因拍《色,戒》走红不久,就被央视封杀,虽然眼下汤唯正在复出,但她依然尚未在内地解禁,至少央视对她依然是"杀无赦",不会轻易给她露脸的机会。

再则,防止产生负面效应。众所周知,汤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脱成名、一夜成名的,如果过分渲染汤唯在一些公众场合上的活动,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特别 是少男少女们为了成名难免会去效仿她。而央视全部删掉汤唯的金像奖镜头,实际上是给公众一个信号:我们不提倡像汤唯那样一脱成名、一夜成名。

三则,汤唯已然成为香港人。前不久,汤唯已经通过"优才计划"成为香港人,香港娱乐圈、媒体可以捧她,内地未必一定要效仿。换言之,内地可以不歧视汤唯,但至少可以做到不捧她。

当然,央视电影频道在转播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时,不止是删掉了汤唯的镜头,还剪掉了最为搞笑的四辑新版《偷烧鸭》(1909年香港首部电影,这 次金像奖根据《无间道》、《见鬼》、《英雄本色》、《阿飞正传》四部经典港片制作了恶搞无厘头新版),还有夏文汐和叶童合作颁发的最佳编剧奖,等等。

央视删掉汤唯的金像奖镜头,也许还有其他原因,也许没有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