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日, 四月 12, 2009

中国康乾盛世还不如英国中世纪


  中国人一向有强烈的"盛世"情结。

  "盛世"应该是国力强盛之世,国力强盛的标准是什么?GDP大概算一个。18世纪的康乾时代一向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据美国经济学家 麦迪森的估算,170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22.3%,而欧洲占24.9%,中国大致与整个欧洲相当;而到了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 32.9%,超过了欧洲、美国、日本的总和。换句话说,就是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现在所有西方发达国家的总和。

  这些数字足以让人目瞪口呆,因为如果仅仅从经济总量来看的话,18世纪的大清帝国国力的强盛无与伦比,确乎可以算是"盛世"了。从这些数字中还 可以推论,大清帝国的老百姓生活是富足的,香港的张五常先生便认为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低于欧洲,大约是从乾隆退位(1795年)至鸦片战争之间这段时间开始 的,其话外之音是,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已是19世纪的事了。然而,倘若历史事实真的如此,中国在19世纪40年代的战争中何以会一败涂地?之后又为什么会 被远远地甩在后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问题在于,GDP难以作为"盛世"的标准。在我看来,"盛世"的标准,应该是普通人的权利――包括经济(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18世纪的中国甚至都不能和中世纪的英国相比,更不要说与同时代的英国相比了。

  先说经济权利。英国学者约翰?克拉潘在其《简明不列颠经济史》一书中说:"在爱德华一世时一个盖屋顶工人的助手每天约可获得1便士,至公元 1347年时他的工资仍未超过1便士。大鼠疫促使工资剧烈上升,至公元1350年他每天竟能获得2便士以上。"爱德华一世是英格兰国王,1272― 1307年在位。英国的"盖屋顶工人"在中国就是泥瓦匠,助手通常是其妻子或徒弟。1347年是英国鼠疫即黑死病暴发的那一年。在1347年以前,英国" 盖屋顶工人的助手"每天的工资大约是1便士。1300―1450年,英国小麦的平均价格是每夸特(quarter)6先令。1英镑为20先令,1先令为 12便士。1夸特小麦重480磅,约435市斤。算下来,1便士可以买6斤小麦。

  6斤小麦大约可以制作6磅面包,够两三个人一天的需要,"盖屋顶工人的助手"除了自己吃饱,养一个人是不成问题的。"盖屋顶工人的助手"由于技 术不够,工资只有"盖屋顶工人"的1/3到1/2.1347年以后,由于黑死病使很多人死亡,劳动力严重欠缺,工资也水涨船高,增加了一倍以上。英国著名 的中世纪史专家克里斯托弗?戴尔(C.Dyer)总结说,在1500年左右的英国,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每天可以获得8便士的工资,而家庭食物的支出是3 便士。因此,只要他们愿意劳动,他们就可以过上不算特别宽裕但还是衣食无忧的日子。

  那么,中国的情况怎么样呢?相比较之下,中国直到18世纪,雇工的工资看来还赶不上中世纪的英国雇工。18世纪乾隆时代的扬州是当时中国最繁华 的城市之一,大盐商们会花万两银子去建私家园林,盐商家里则要招募各类雇工为其服务,而雇工的工钱,按照当时人的说法,"不问门班厨杂楼,月工例给二钱头 ",也就是一个月二钱银子的工钱。可以认为,这是包吃之后的工钱。二钱银子在当时大概可以买一斗米(约为现在15市斤)。这就是说,作为雇工他除了自己有 一口饭吃之外,他甚至养不起一个人,因为明清时代一个普遍的说法是一个人吃饭每天需米一升,一个月需米三斗。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其经济权利还不如中世纪英 国的"盖屋顶工人的助手"。

  研究者一般认为,清代雇工工值3/4、甚至4/5以上用于饮食。清初的人说,"雇募工作,惟求一饱";康熙五十年(1711年)顺天府的一个雇 工说:"我在各处佣工,所得的钱不够吃饭。"木、石、泥、篾匠,与英国的"盖屋顶工人"身份差不多,据民国四川《合江县志》记载,光绪元年(1875年) 一天的工资仅为40文钱,而当时一升米的价格为46文(小麦价格基本相同),一天的工钱只能买约0.87升的米;到了1925年,每天的工资涨到800文 钱,但米价却涨到每升1800文,一天的工钱只能买0.44升的米了,工资赶不上米价的涨速,生存状况更趋恶化。

  从经济权利来看,明清时代中国平民的权利基本上没有什么增长,在灾荒、战乱时期更加恶化到不能生存的境地。那么,在人身权利方面又如何呢?中国 雇工的人身权利没有保障,被雇主虐待是常见的事,法律方面也缺乏保护。明代万历年间,"泰安州有一富民,奸占雇工人妻,其夫有怨言,挞之折股而死,以其妻 付人领去,将尸夜弃于壑"。清代嘉庆二十年(1815年),北京有一宗室,命令"雇工家人阎三将妻阎张氏改扮男装,送入圈禁空房与之通奸",雇工"不敢违 拗,任其奸宿"。中国雇工权利之低,没有做人的任何尊严,从以上两件事例中可见一斑。雇主可以随意责罚雇工,甚至奸占其妻女。在欧洲,哪怕是在中世纪,这 种情况都是绝不可能出现的。欧洲社会,在中世纪时人与人的权利、义务已经很明晰,哪怕是中世纪庄园里地位最低下的被称为农奴的人,他按照规定交租服役,一 旦庄园主人越过规定,他都可以到庄园法庭去控告他。1347年黑死病暴发之后由于劳动力欠缺,普通劳动者的经济权利和人身权利更是不断增长。

  正是普通人的权利不断扩展,使英国走出了中世纪,完成了现代社会转型,成为一个文明的国度,也成为强盛的"日不落"帝国。相比之下,中国普通人 的权利在所谓的"康乾盛世"里都还比不上英国的中世纪,这大概也是表面强盛的大清帝国在后来的鸦片战争中不堪一击的根本原因所在吧。民无权则国必弱,仅凭 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堆积起来的GDP不能代表国家的强盛。可惜的是,及至今日,仍有人不明白这样浅显的道理,也不明白一个现代文明国家应该具备的基本条 件。当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拿七八百万元年薪,而建筑工人却因拿不到七八百元钱的月工资而需以跳楼的极端方式讨薪的时候,当一个身体强健的高中生被传唤到公安 局就非正常死亡,而且类似的情况频繁发生的时候,中国人应该反躬自省:我们的"文明"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只要普通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那就不能算是一个 现代文明社会。改革必须不断增进普通人的权利,那它的方向就不会出现偏差,改革共识才能长期存在。(文/洪振快 历史学者)

中海油高管薪酬上涨 傅成玉超千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邓美玲 相较于中石化总裁王天普2008年仅仅84.4万元的薪酬,中海油的高管们更"高薪"。年报显示,2008年中海油的高管薪酬均有所增加,其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成玉在中海油的薪酬(酬金及股份期权收益)达1204.7万元,较2007年增加74.5万元。

中海油执行董事周守为、杨华、武广齐收入均增加,中海油"本年度应付/支付的金额"分别达516.7万、493.8万以及293万,而酬金及股份期权收益总额分别达898.4万、744.1万、543.3万。

在傅成玉的薪酬收入中,其袍金从92.9万降为84.7万,薪金津贴及福利也从334.6万降为305.1万,绩 效奖金从232.9万增加到261.6万,退休福利计划供款8.8万保持不变,股票期权收益却从2007年的461万增加到544.5万,最终使酬金及股 份期权收益达1204.7万元,较去年增加74.5万元。

谢国忠:重要的是改革,不是刺激经济



         2009-04-11 09:34:48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目前重要的是改革而不是刺激经济。仅仅再去刺激经济,只能起到一个稳定、“止疼”的作用。改革的具体内容,一个是要把中国推向世界,扩大开放;第二个是“藏富于民”,创造国内的消费需求;第三是城市化建设。应把资金主要用在国内,不要大量借给外汇储备。

作者:谢国忠   著名经济学家

一季度的宏观数据正陆续出来。我们现在所见,一季度的用电量是负增长的,出口增长从之前正的20%多到现在负的20%多。这些数据所反映的情况,不用说,大家也都可以知道是怎么样一个局面:2009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仍在硬着陆。

上月初,我在广东东莞调研时,看到一些企业的状况现在还是很困难的。此前工厂已经关了不少,活下来的工厂现在不关了,但它们的增长仍然是负的。民企的运行环境如此,我见到的很多老板都表示不想干了。他们想去搞金融投资。都不干活,都不做实体经济了,谁来创造就业呢?


在这样的局面下如果出台新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稳住,一个是增长不要断续。现在如果不刺激一下,下一步的增长就跟不上了。但是现在看,这两个出发点可能都不太合适。

我 们面临的根本问题,实际上是要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模式需要转型。目前重要的是改革而不是刺激经济。仅仅再去刺激经济,只能起到一个稳定、“止疼” 的作用,就像短期内吃片止疼药,不要让病情过于恶化。至于靠新的经济刺激计划形成新的一轮经济增长,可能未必能达到目的。振兴工业行业,并不是工业需要帮 忙,而是工业没有需求。最终我们要做的,只能是改变增长模式,创造需求。

如果希望现在吃一片止疼药,等世界经济回暖,火爆了,我们就跟上了,然后恢复过去的增长模式,这个想法我觉得风险很大。世界经济现在遇到的困难,暂时恢复不回来,几年内也难以恢复。

钱要花在刀口上面,花在改革、改变增长模式上面。如果单靠刺激经济,但经济增长模式没有改变,就只能维持。中国还是有牌可以打的。可是如果把钱花在老模式上,一旦钱花完了,就没牌了。到那时,再回头找其他出路,会很被动,很困难。

改革的具体内容,一个是要把中国推向世界,扩大开放;第二个是“藏富于民”,创造国内的消费需求;第三是城市化建设。应把资金主要用在国内,不要大量借给外汇储备。

目前中国出口下跌造成的影响暂时还无法弥补,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内需不足的问题。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老百姓手里没钱。因此,“藏富于民”将是未来必须也是首先要做的。包括我建议的把国企股票分给老百姓,就可以创造5000亿元的消费需求。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说政策应不仅是公共投资方面,还包括减免税收。减税也是一个办法,可以降低老百姓的生活负担,增加老百姓的购买力。我们的问题最终还是老百姓的财富和收入不足。

很多人把股市看得很重,可是民生问题不是把股票炒高就能解决的。如果股市吹起来就好,那全世界还会有穷人吗?

其他的新增长点,比如“新能源”等等,都是些小玩意儿。靠这些不可能改变增长模式,这是喊口号,喊口号的话和实际情况是有区别的。要看这个行业到底有多大分量,和我们30万亿人民币的经济规模相比,能起到多少有意义的作用呢?

宏 观经济硬着陆,出口和房地产下滑,下一步经济要发展,仅靠投资“刺激”是难以拉动的,最终是要在一个正确健康的发展模式下,让企业有钱赚,老百姓有收入和 财富,让中国经济出现内需增长,刺激整体经济恢复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出路。(原题:口号没用 民富要紧)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  

内部资料泄漏 温州大批官员现形


 

温州旧城领导内部购房贪污的猫腻解读(附表)


作者:kekemingtian 提交日期:2009-3-23 16:01:00 访问:52 回复:0

��温州这几年房价上升迅猛,平民倾一生所有不见得能购一套房,而有权有势者通过种种特权轻而易举地拿到好房或直接放盘赚取差价,造成很恶劣的社会影响,发表此文,希望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能关注和杜绝这些现象,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更和谐!
  
  温州旧城改建指挥部(以下简称旧城)领导利用职权将拆迁房中最好的顶层房、跃层房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为己有,主要操作如下:
  
  1、 温州市鹿城区大南门、信河街拆迁户拆迁了3-10年未安置的比比皆是,旧城对外讲安置房源不够,房子未建成,实际上旧城内部剩余房源很多,不是用来安置拆迁户用的,而是用来留给自己便宜购买的;
  
  2、 高楼大厦建成以后,先把最高、最好的房子留给自己、亲朋好友或上级领导,再把剩余的让拆迁户认购,剥夺拆迁户选购最好房源的权利;
  
   3、 在卖给自己、亲朋好友或上级领导房源时为掩人耳目叫原先直属的价格评估所(华正房产评估所)评个远低于市场的“市场价”。大南门顶跃,市场价4万元以上, 而评估价只有1万左右,如面积在300平米左右的房子,贪污的金额就等于300×(4—1)=900万,国有资产一套房子就流失900万,而给拆迁户的评 估价采用经发改委通过的真实市场价,如此2种标准处理,用这种手段欺骗上级领导和人民,一般人看不出来;
  
  4、 安置房出售给非拆迁户,旧城内部也没有一套申批制度(其他制度都很齐全),没有制度就失去监督,这是历任领导给自己留的方便之门,也是国有资产流失的大门;
  
  5、 在卖给自己、亲朋好友或上级领导房源时具体手段如下:
  
  ① A购买房子,与领导关系密切的,先付几万元订金,A再找下家B,让B出钱买房,同时把差价给A,差价少则二十万至百万元,多则百万以上,如果这些房源拿出来公开招投标,几十万上百万的国有资产就不会流失掉;
  
  ② A是领导得力“助手”,领导就专门授权A,先把旧城房源以低价假卖给B,B再把房子以市场价卖掉,B拿的差价按2:2:6分成,领导得6,A得2,B也得2,如果差价是50万,领导就得30万,A与B各得10万,如此操作20套,就有近千万收入。
  
  6、 旧城领导也很聪明,怕违规卖房时有人投诉,因此市里一些领导过来要房子,旧城领导就双手奉上,原本安置给拆迁户的房子,就成了旧城领导拍马屁的极好礼物,上级领导拿了房子,这些投诉就不会认真追究了,如此,人民群众还有什么办法呢!
  
   7、 旧城领导的聪明还体现在加强内部“团结”上,为应付上级考核,加强内部勾结,构成利益共同体。只要与领导亲近的,认真为领导服务的职工,向领导申请以“市 场价”购买一套安置房,领导会根据其对他的贡献,同意其要求,拿了房子,自然也就会维护领导的“威信”,成为利益共同体,共同打击那些刚正不阿的人。
  
  因此,旧城违规卖房不是一个独立的事情,而是旧城作为一个机构的最大腐败现象,它污染整个旧城机构,污染整个旧城队伍,污染温州市旧城中心的拆迁改造工程,是旧城国有资产流失贪污腐败的源头,是党内的毒瘤,此毒不除,人民公仆形象扫地!
  
  怎么向人民群众交代!!!
  
   这些房子不能以如此低的价格给这些腐败分子,应该拿出来公开拍卖,对已私下转手的、已入住的,可以照市场价来购买(只能给发改委下属的评估所评估,其他评估所都会被收买)   
  请各级领导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