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一, 九月 21, 2009

中国重启农村土地改革时机到来

国 改革开放时期的农业政策获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功。凭借正确的激励措施,中国农民一直在提高产量,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数亿人已经脱离 了绝对贫困。但对于农业,以及仍生活在农村的7亿人而言,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依然坎坷崎岖。对他们耕作的土地缺乏法律上的强制执行权是许多农民和家庭致富, 以及走向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对那些选择留在土地上的农民而言,对他们耕种的土地缺乏法律上的执行权会阻碍他们投资可提高生产力的技 术。如果感到你的土地有一天可能会被收走,为什么还要平整土地或是投资于灌溉设施呢?对那些希望迁往城市的人来说,法定权利可以将他们的土地变为可以出售 或出租的资产,以从中获得收入。通过出租他们的土地,农民工可以获得收入流,以支持在城市中的生活,同时如果情况需要也能够重返家园,这就让土地成为了一 项保单。由于缺乏土地的法定权利,迁往城市仍是孤注一掷之举,而非有计划的迁移。

去年这个时候,胡锦涛主席在安徽省的一次讲话中暗示,政 府准备推进土地改革。当时对此存在不同意见。但是,共识逐渐形成。农民家庭对他们耕种的土地会获得更长的法定权利。加强对土地承包权的保护已使一些农民从 出租土地中受益;新的政策措施还会进一步加强这些权利。对法律的修改将使这些好处正规化,并扩大到整个农村人口中。

最 高层的政治承诺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将承诺转化为现实却从来不是件易事。土地改革可能是政府能够采取的改善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的最大一个步骤之一,但这也是备 受争议的政策。持强烈反对态度的是工业和房地产领域中的强大利益集团,他们害怕让农民获得法定权利意味着廉价开发用地的结束。地方政府也表示反对,它们担 心对农民更有力的法律保护意味着他们依靠卖地获得现金来源的做法宣告终结。最后,还有对土地改革的原则性争论,一些社会政策专家称,土地是农民和农民工抵 御失业风险的最佳保险形式。

金融危机和经济减速让争论的天平倒向了土地改革的反对者一方。中国对危机的反应是首先取消了对工业和房地产业的控制,然后推出了大规模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赋予农民权力、可能阻碍刺激计划进程的土地改革从政府的议事日程中消失了。

社 会福利论也开始兴起。有关经济放缓对农民工影响的一项最全面的独立调查显示,从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4,500万农民失去了他们的非农业就业 工作,或推迟了外出寻找工作的打算。中国科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对6个省1,200户农民的调查还显示,对那些有幸保留工作的人来说,工资平均下降了 10%。对许多失业者来说,第一反应的确是回到农村的安全环境中。

在某些方面,研究成果令人沮丧,它显示了农民工面对宏观经济动荡的脆弱 性。但其中也证明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弹性。研究结果称,到2009年8月,失去工作的农民工中有3,200万人找到了新的就业岗位,其中许多是来 到了国内其他地区或是接受了工资较低的工作。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是不利于土地改革反对者的有力论据。面对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减速,中国的绝大多 数农民工都保住了岗位,或是在失业后迅速找到了新的就业机会。土地起到了减缓经济下滑影响的作用,但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弱很多。最有效的补救办法是在城市找 到工作。

随着经济衰退的第一轮冲击逐渐退去和复苏步伐加快,中国政府有机会重新将注意力转移到长期发展上。在今后两年,土地改革应该成为 政府的战略中心。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可能是目前应对危机之举中的唯一选择,但它也促使经济进一步远离了将国内消费作为增长动力所必需的再平衡。通过提高中 国仍生活在农村的7亿农民的收入,土地改革可以比其他政策更好地为增加国内消费在GDP中的占比奠定基础。加快人口迁徙和鼓励已经进入城市的农民家庭更深 地扎根城市之中是另一个增长的动力。前总理朱�基在2002年时说,他最大的遗憾是未能提高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对于胡锦涛和温家宝而言,有效地实施土地 改革可能是他们作为中国农村经济的伟大改革家留名青史的好机会。

(编者按:本文作者Tom Orlik是SMRA China的首席经济学家,现居北京。Scott Rozelle (罗思高) 教授是美国斯坦福大学Freeman Spogli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谢国忠:香港房价明年将跌一半

]
文章提交者:牧渔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谢国忠:股市让少数人暴富 香港房价将会跌一半
2009-9-15 8:57:17 谢国忠 《环球企业家》


   国内A股市场再次崩盘,就像以往的很多次崩盘一样。这次同样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专家”们给出了大量的参考意见才把无知的散户们煽动进了股票市 场。在如今的中国,贪欲主宰了很多人的头脑,这样的故事注定将一遍又一遍的重演。等美联储真的调高利率的时候,很可能在明年,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将会崩盘; 而等到美联储的政策年利率调高到5%的时候,香港的房价会比现在低50%。
    


经济学家谢国忠(资料图)

  不要被目前的经济复苏假象所迷惑,这只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罢了

   国内A股市场再次崩盘,就像以往的很多次崩盘一样。这次同样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专家”们给出了大量的参考意见才把无知的散户们煽动进了股票市 场,然后几天的熊市之后,他们就可以走人了。在如今的中国,贪欲主宰了很多人的头脑,这样的故事注定将一遍又一遍的重演。

  股市泡 沫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因而对社会整体而言,是负收益。但是扣除掉损失之后剩下的部分,并不是完全随机分配的。很可能只有一半的股市收益算得上是在所 有投资者中随机分配的。每次股票市场的起伏周期都让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变得更穷。现行的股票市场体系利用了普通人的轻信和侥幸心理,让极少数人暴富。

   我不认为六个月前开始出现的这一轮股市泡沫已经过去了。引起这一轮股票抛售的始作俑者是信贷政策的收紧,七月份银行信贷增长放缓。政府官员照例还会出来 讲话,提振市场信心,这可能会影响到一些与政府联系密切的基金买入股票,所谓“专家”们也会发表他们的高见。他们这些做法有可能在9月起到暂时捂暖市场的 作用,但是股市已经难以回调到8月4日的高点。

  等四季度经济增长再次出现放缓迹象时候,泡沫就真的要破了。到时候地价也会下跌,这比 熊市更让政府头痛,因为土地出让金是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目前所谓的“经济复苏”始于二月份,由补充商业库存开始,借助证券市场再度繁荣的溢出效应而成了 气候。而这两大因素都难以维持到三季度之后,当市场意识到第二个经济运行低谷即将出现的时候,可能会陷入严重的全面恐慌。

  美国将在明 年一季度迎来第二个经济运行低谷,它今年二季度的经济复苏来自于补充商业库存的需求以及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但是,美国家庭已经不再钟情于寅吃卯粮的 消费方式。家庭消费需求难以在暂时的经济增长回暖中得到有效提升。到明年二季度,全世界大多数经济体都会进入第二个经济运行低谷。但到那时候,金融市场已 经崩溃了。

  中国的A股市场领跑了全世界各经济体的这一潮流。全球各国股市现在都在步中国A股市场的后尘。

  到明年春天,更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又将上演。“专家”们又会对这些计划的神奇效力大唱赞歌。只要一两个月的时间,人们就又会开始上钩了。这种市场行为就是所谓熊市里的“死猫跳”,每一次反弹回来的峰值都比上次要低一些。这种循环出现的原因就是美联储的低息政策。

  最后一次弹跳将会在美联储把利息率调高到5%或更高的时候出现。多数人都认为当美联储这么做的时候,说明全球经济已经在健康发展,所以中国出口状况将会转好,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给证券市场以坚定的支撑。

   不幸的是,这一次我们的故事将不会这样结束。美国人借钱消费,中国人出口赚钱来放贷,这是过去二十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模式,但这一模式已经被彻底打破了。 全世界的政策制定者们一直拼命地刺激经济,以图恢复增长,而没有真正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上下功夫。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量猛增会带来消费品市场的投机行 为,也会调高人们的工资预期,从而造成通货膨胀。我们正处在格林斯潘泡沫的最后阶段。

  香港的市场对美联储的政策将最为敏感。香港的投 机者把短期利率看作是资本成本。目前这一数字接近于零。当资本成本为零的时候,房产价格在理论上讲是无限的。至少在上述假设成立的状况下,房产价格可以很 离谱。这就是为什么,尽管香港的经济大幅缩水,房产价格却扶摇直上。当然,上面的假设是不成立的,短期利率不是资本成本,长期利率才是。长期利率概念的缺 失让香港成了投机的乐土,房产价格总是涨起来涨得很猛,跌起来跌得也很厉害。

  等美联储真的调高利率的时候,很可能在明年,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将会崩盘;而等到美联储的政策年利率调高到5%的时候,香港的房价会比现在低50%。

秦晖: 答相关批评


文章提交者:勒追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有一个问题是不存在争议的,就是我对低人权优势下的经济增长是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我觉得没有什么必要用低人权增长如何如何不道德来反驳我。 在这一点上没有争议。李实在上一次会的时候有一个评价就很好,他说我的意思就是中国现在的模式还不如拉美,是一种比拉美还要低一挡的模式。我觉得这就是我 的意思。至于它是不是低一档,这当然是可以讨论了。但是显然我没有肯定的意思。但这只是价值判断。 ( http://www.tecn.cn )
    如 果回到事实判断:低人权是不是对南非和中国的经济奇迹产生作用了呢?我觉得肯定不是唯一的作用。我一开始就说了,如果中国只有低人权,那就是北朝鲜,根本 不可能有高增长的。我一再强调南非也好,中国也好,都是全球化加低人权。由于低人权,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就特别有出口商品,吸引资本的优势。这一点是确凿无 疑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像中国或南非用这样的条件来招揽资本家,推出血汗工厂的商品。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我刚才已经讲了,我再重复一遍:没有全球化,中 国就是北朝鲜;没有低人权,中国就是东欧。大家知道东欧是不可能像中国一样推出血汗工厂的商品。尤其是东欧要加入欧盟。加入欧盟的成本有多大?欧盟的福利 门槛要比自由门槛高得多了。 ( http://www.tecn.cn )
    改 善人权最终来说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而且会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背景。包括现在的东欧,经济增长就非常快。而且应该说除了打仗的那些国家,经济发展普遍都 比俄罗斯快。俄罗斯现在民主倒退,所以我们特别喜欢谈俄罗斯。而那些没有倒退的国家,包括前苏联境内的比较民主的国家,波罗的海三国,普京时代的增长率都 比俄罗斯高。但是因为他们没有出现民主倒退,所以我们都不讲,只在那里讲俄罗斯的经济如何腾飞。我觉得这个是没有什么意思的。 ( http://www.tecn.cn )
    但 是,我认为在一个时期,低人权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什么作用呢?其实就是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我觉得这个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南非经济高增长的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英美大量投资。其实我觉得当然是这样的。我也提到这个问题。它和中国也是一样的,吸引外资,天下第一,或者说仅次于美国。但是为什么 会这样?为什么英美就不投资到别的国家?老实说,不也就是因为南非那种欺负劳工的方式别的国家做不到吗?这个道理是非常简单的。所以我觉得英美投资当然是 个重要因素。如果没有全球化,根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增长。在这一点上,我倒是觉得现在左派骂全球化骂得很厉害,其实全球化与中国,南非这种不道德的奇迹是 有一定的关联。但是我提出的解决方案跟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他们说经济全球化造成了这种状态,因此他们说不要经济全球化,要重新设立关税壁垒,把外资 赌出去。我觉得恰恰相反,经济全球化我们要保留,但是我们现在要推进人权的全球化。不能一直靠低人权优势来搞原始积累。这是第一点。 ( http://www.tecn.cn )
    至 于低人权,刚才有人提出让我提出具体低在哪个方面。其实我之所以说是低人权,而不是低工资,就是考虑到人们的人权观是多样的。上次姚洋就说,我用人权这个 概念是不合理的,因为人们对人权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有很大的不同。我说恰恰是因为大家对人权的理解是各种各样的。但是无论从哪样来讲,中国和南非都是低 人权。所以我才用这个名词。我们通常讲的人权无非是三层意义。 ( http://www.tecn.cn )
    一 个是左派讲的人权,实际上就是社会保障,社会公共福利,平等意义上的人权。福利国家就是高人权,自由放任国家他们认为就是低人权。但是南非和中国都是负福 利国家,就是在福利问题上比零福利还要低的。负福利国家就是用国家权利,用非经济力量增加不平等,而不是减少不平等。我们讲的福利就是在二次分配中,用政 府的力量降低不平等。从数值化的角度来讲,就是降低基尼系数。南非也好,中国也好,恰恰是一次分配的基尼系数还不是太高,二次分配以后就高起来了。这两个 国家都有这样的特点,因此我说他们是负福利国家。右派讲人权,我这里讲得右派主要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右派了,就是自由放任者。 ( http://www.tecn.cn )
    自由放任者讲的人权是契约自由权,就是对自由竞争的保持。南非和中国都是垄断很厉害的,都是国有经济占有的比重很大。实际上也没有人说他们是自由放任国家,包括南非的共产党也没有说南非是自由放任国家。 ( http://www.tecn.cn )
    第 三,左右两派都共同公认的人权,就是政治自由和公民权:言论自由、结社、杨老师提到的成立工会等等。这是左右两派都公认的。不管是保守党还是工党,都不会 认为我们要取消言论自由等。这一点至少对于南非黑人来说,和中国一样也是低人权的。所以我说在这三个方面都是低人权,因此仅仅讲低工资,这样的国家很多, 比如说印度也是低工资国家,南部非洲很多国家也是低工资国家。但是比如说集体谈判能力,它就没有像南非一样剥夺得那么厉害。到了70年代黑人工会开始崛 起,南非也在改善。 ( http://www.tecn.cn )
    有 人说中国改革也有人权进步的一面,的确是这样。我觉得中国改革的进步,要讲进步就是体现在人权的进步,也是体现在这三个方面:我们的自由虽然还很低,但是 比以前多;我们的福利虽然也很低,但是比以前多;我们的政治自由虽然也很低,但也比以前多。但是我讲的低人权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全球化过程中比其他国家 低,比如资本家到你这里投资,不到别的地方投资,就是因为你没有工会,不是为了别的,就是看中你这一点:可以圈地,没有工会,这一点就吸引了大量的资本。 至于说是不是毛泽东时代的人权比现在好?当然不是,但是毛泽东时代根本不让外资进来,根本不搞全球化。那当然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所以我觉得低人权优势的确 是客观存在的。讲得简单点,就是低人权会加速原始积累。 ( http://www.tecn.cn )
    有 人说它的长远会怎样?其实盛洪也讲到,如果我们没有对民主、自由的追求的话,仅仅从经济本身来看,我觉得在全球化过程中,如果闭关锁国,肯定不能长久,像 北朝鲜一样根本就搞不下去,但是如果你打开国门,低人权国家就有一个特点。我觉得自由经济国家和民主国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创新激励。这一点是低人权国家 不能相提并论的,包括美国南方在这一点上是不能跟美国北方叫板的。所以关起门来肯定竞争不过别人,包括美国南方如果关起门来和北方不搞经济一体化,南方不 可能有什么效率。但是问题就在于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资本可以广泛流通,那么自由经济民主制度下的创新优势就会被低人权国家接过去。接过去以后,他搞的血汗 工厂的所谓优势你又学不到,那么最终结果的确很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 http://www.tecn.cn )
    其 实国际社会对南非的制裁除了道义上的以外,还有一部分是经济上的考虑。比如说很多人就认为南非这样搞的话,英美就不会跑到南部非洲其他国家去投资。道理很 简单,南非的投资环境最好,天下第一:土地可以随便圈,劳工可以随便使唤,南部非洲哪一个国家有这样的条件。如果你真的没有民主运动、自由运动、人权运动 经济以外的追求,那么的确是很难讲。我觉得最重要的问题是市场经济要求的是全要素的自由流动。但是目前在民族国家的背景下是不可能有全要素的自由流动的。 劳工就不可能自由流动。所以的确可能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只有要求低人权国家放弃低人权优势。如果用终止市场全球化的办法,首 先损害的就是南非人和中国人。南非虽然千不好,万不好,但是南非即使是黑人还是要比其它南部非洲国家的要富。这一点是肯定的。否则就不能理解南部非洲的黑 人为什么都争先恐后地跑到南非来打工?南部非洲的黑人要到南非去打工,就像我们现在西部的人要到东部去打工。这是同样的道理,用外来工是个很普遍的现象。 ( http://www.tecn.cn )
    还 有一个我要回答问题就是所谓的动机的不同。有人说南非的低人权是基于邪恶的动机,我们的低人权是基于善良的动机,因为中国要发展,要付出一些代价。其实老 实说这个邪恶不邪恶真是很难说的。曼德拉的《自由之路无坦途》就讲汤姆林森报告就有很多动机也是很好的,讲非洲黑人要求发展的机会,这非常重要。如果没有 发展机会就不可能保障白人社会的安全。所以他讲了很多建设黑人家园要搞工业分散化,搞经济增长点,专门投资区,政府有优惠政策改善黑人就业等等。但是实际 上做得很差。我觉得主要是制度的原因。老实说很多事情并不是在制度上写一些冠冕堂皇的动机就可以解决的。 ( http://www.tecn.cn )
    关 于新农村建设,我从来没有完全否定过,而且新农村建设中的很多内容是我一直在提倡的,其中主要改善教育和卫生这两项公共服务。我一直觉得新农村建设主要就 是应该在这两个方面进行大力度的投资。但是会有很多人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中国解决城市化问题的一种替代。我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很多人就专门写过文章,说农 民进城会导致严重的问题,什么拉美病,印度病。总而言之一句话,你看看汤姆林森报告,我觉得我们应该把这个报告翻译出来。他们是怎么讲城市化和黑人进城以 后的问题的?他们讲黑人进城导致的问题跟我们今天一些人讲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几乎完全一样,说这些人会找不到工作,会导致犯罪,所以一定要把他们留在农 村。留在农村就要改善生活条件,国家就要给他们投资。而且我说了,中国给他们的投资还没有达到黑人家园的水平。要说在这点上,我们还不如他们呢,讲得简单 点就是这样。这是有数据的。我觉得就财政投入来讲,中国那么大的国家绝对量比他们多,我这里讲的是人均。 ( http://www.tecn.cn )
    还 要讲贫民窟问题。贫民窟问题最近我曾经闹出一场风波来,大家可能知道。其实我的主张很简单,就是他们进了城,除了打工以外总是要安家的,你总不能把这些人 出卖了青春就赶回去,把这个作为你的政策的出发点。道理很简单,要么就给他们提供廉租房。廉租房有什么缺点,刚才茅老师提到了。其实廉租房的缺点对于中国 来说还是一个未来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农民工来讲,更是未来的未来的未来的问题。现在还根本看不到这种影子。无非就是两个办法:一个就是通过福利来解决—— 政府给他们盖房子;一个是通过自由来解决——你让他们自己解决。我的意见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如果你不能给他们提供福利,至少你不应该剥夺他们的自由。你 不能搞到他们自由也没有,福利也没有。既是低自由,又是低福利。我觉得这就太糟糕了。 ( http://www.tecn.cn )
    关 于这一点,姚洋说,我们房改以后我们的房子就可以租给农民工住了。我不知道姚洋教授的住房是不是租给农民工住的,的确是有一些人租了我们的房子,蓝旗营的 住房现在如果出租的话,月租金可以达到八千块。农民工能租吗?关于这一点,姚洋反对贫民窟和一些左派攻击贫民窟,他们对贫民窟都持一种非常反感的态度,但 是他们的理由截然相反。左派批评贫民窟是说你对穷人不够好,没有给穷人盖好房子。而姚洋对贫民窟的那个观点是极右极右极右的观点,说穷人没有房地产跑到城 市里来就是侵犯产权。这个逻辑老实说在西方很少有人敢讲的,哪怕心里那么想都不敢讲的。西方的右派反对福利房,但是他们怎么说呢?我们不要给他们盖房子 了,他们进去了就出不来了,以后他们富了房子也收不回来。而且很难分得公平。最好的办法是给他钱,用货币补贴。第二个说法就是穷人都集中在一起会产生很多 的问题。最好是采取混合收入社区,福利房要分散地盖。这在西方就属于右派言论了。 ( http://www.tecn.cn )
    像 姚洋讲的穷人闯进城里侵犯产权,我们就把他赶走。这个说法老实说哪个右派敢这样讲?所以我说姚洋讲的很多事实我都赞成,但是我就非常奇怪,他很善于把极左 的观点和极右的观点结合在一起。老实说姚洋上次讲过中国最好的就是有一个中性政府。中性政府是怎么建立的?就是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的。就是由于其他国 家没有打土豪,分田地,所以没有中性政府。我就要问了,打土豪,分田地不侵犯产权吗?你要利用的时候,你就鼓励穷人侵犯产权。你当了富人了,你要驱赶穷人 的时候,你就要维护产权了,你就要把穷人都赶走了。老实说我刚才已经讲了,拉美和印度的确是有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穷人的圈地运动,开发商要给穷人让路。 南非和中国根本没有这种事,哪有什么穷人侵犯产权,只有国家侵犯穷人的产权。讲得简单点,他们公平合理地,完全自愿地,合理合法地租了房子,政府动不动就 把他们给推平,动不动就把他们给赶走。这根本就谈不上侵犯产权,要说侵犯产权也是政府侵犯产权,就是破坏契约自由。中国的农民哪有这个胆量?中国政府对待 穷人的态度全世界罕见,最右的国家都不可能这样做的。你还要去占地,还要去圈国家的地,这个我就不说了。中国在流动劳工这个问题上就是最右的。 ( http://www.tecn.cn )
    低 人权并不是经济发展一定要有的东西。的确是在过渡时期人权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是有矛盾的。在80年代以后,乃至过渡时期的头几年,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包 括东欧转轨以后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而且老实说南非转轨代价我觉得要比东欧高。我们现在整天讲东欧一转轨就不行了,就不说南非转轨怎么样。但是从长远观点 看,南非迈过这个坎以后,我相信它会走向一个正常的发展道路。实际上最近这些年南非的经济增长率也在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在增强。但是这个转轨其实真是 不太容易,南非现在的问题也的确是很严重,包括我讲的治安问题,甚至包括外资。尽管说南非对外资的吸引力提高了,但是那只是跟前几年相比而言,这个对外资 的吸引力实际上还是没有回复到历史上最好的时侯。我们最近不是讲竞争力排名,竞争力排名跟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不是一回事。竞争力排名南非在过渡的后期一直 是掉得很厉害。最近实际上也还是没有恢复到以前的那种状态。一个表现就是南非白人移居国外的情况还是越来越严重,实际上还是有一些白人不愿意在那里呆。南 非现在正在好起来。 ( http://www.tecn.cn )
    低 人权不是低工资。周边国家的工资可能比南非低,用温铁军先生的话讲,就是你刚才说用的不当的词,政府和企业与工农打交道的交易费用比较低,讲得简单点就是 人家的工人讨价还价的能力更低。虽然他们的工资总体水平低,但是没有像南非一样动不动就拿警察去对付黑人,讲得简单点就是讨价还价的能力。这一点我同意, 我也写过文章,这个不应该叫做交易费用,但是我们就姑妄这么说吧。包括张五常也是这样讲,社会主义如果说有点优势,那就是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并不是因为它 公平。关于这一点,的确是这样。 ( http://www.tecn.cn )
    我 觉得,中国也好,南非也好,都应该把提升人权,改变二元结构,改变制度性的歧视作为一个未来发展方向。南非过渡时期的困难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教训,能不能尽 量减少这种过渡时期的困难。但是我觉得即使有这些困难,相比起人权提高的进步而言,他们也是次要的。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克服以后,不管是南非还是中 国,都会有一个康庄大道。这就是我要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