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写作和成功的策划
��书评-货币战争����失败的写作和成功的策划��梁捷����最近很多人和我说起《货币战争》,它是一本"惊天巨著","揭露"最近两百年全世界政治经济运作的背后的决定性线索。也就是说,世界近代史其实完全掌握在神秘的罗斯查尔德家族手中,从美国内战,两次世界大战,东南亚金融危机一直到近年来的恐怖主义活动,完全是被一只"看不见的幕后黑手"所操控。世界上那么多著名学者研究了那么多年的历史、政治、经济学,现在要完全颠覆了。现在全世界数十亿人民抱着不同目的工作和生活,其实不过是罗斯查尔德家族手中的牵线木偶。这个阴谋论的故事很好听,这本图书的策划也很成功。��《货币战争》我是一边笑一边读完的。读完以后,对罗斯查尔德家族没什么兴趣,倒对宋鸿兵先生和他危言耸听地写作这本书的目的发生了兴趣。根据网上的介绍,宋鸿兵先生20世纪90年代初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曾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美利坚大学在中国留学生中的口碑很一般,排名大约八十到一百位。宋鸿兵作为一个美国普通大学的教育学硕士,似乎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史训练,也没有在正规的大型金融机构或者国际组织从业的经历。所谓"长期关注"只是典型的广告用语。他在许多个行业里转一圈后,终于和金融工作沾了一点边。可这位"金融爱好者"在写出《货币战争》以后,立即受到各界追捧,接受央行、银监会等有关部门轮番召见,《货币战争》更是印了数十万册,创下一个奇迹。这个关于《货币战争》的故事本身说明了什么?我们顺着宋鸿兵的逻辑玩笑性地追问,罗斯查尔德家族在这次《货币战争》事件中扮演了怎样一个角色?为什么罗斯查尔德家族要通过宋鸿兵来揭露自己的存在,并且传播怪异的"金本位"货币思想,目的何在?��《货币战争》给出一套颠覆一切现有金融乃至政治、历史知识的解释,一切都是虚假幻觉,唯有货币战争才是真相。这种逻辑让人发笑,这种自信让人佩服。现在很少有专家学者批评宋鸿兵,我猜想主要是几乎没有人能够正面地、完整地叙述全世界范围内两百年历史的来龙去脉。这对于任何一个严肃学者,几乎都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为了对付一个爱好者的谎言,这样似乎也不值得。宋鸿兵先生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完成了这个任务,可惜,这本书主要还不是他写的。��早已有许多网友罗列出宋鸿兵抄袭的主要来源:��1.专著The Unseen Head,Publius Press出版社,1985年1月,作者A. Ralph Epperson��2.专著The Encyclopedia of Conspiracy Theories,Thom Burnett编,Chamberlain Bros出版社,2005年10月,��3.记录片:The Money Masters,导演Bill Still ,1995年��前两本书是思想来源,第三部记录片是内容的直接来源,《货币战争》从结构安排到话语对白都有抄袭嫌疑。当然,阴谋论总是告诉我们事情没那么简单,要看事情背后,那么宋鸿兵先生为什么要那么拙劣地抄袭,被人一下子就看出来呢?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宋鸿兵一定没有诚实地阅读书后那么多参考文献,他只是从英文原著那里把参考文献搬过来,证明《货币战争》的学术权威,这一点弄虚作假足以否定他的学术人格。不过广大读者们似乎也不看重这一点。一个作家涉嫌抄袭,标志着他创造力的丧失,这是很严重的事情。一个社会科学爱好者的抄袭,只是表明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特定的社会效应,有些不择手段。或者他也有难言之隐,比如他渴望成功却没有专业写作的能力?��从社会效应来看,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发明出一个能够操控美国的黑手。这么多年,无论我们个人对美国抱以怎样的政治态度,都不能否认它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强势,简直无可抗拒。而宋鸿兵就找到一个比美国更强大的力量,一个不知名的家族,利用货币的权力控制美国,也控制了世界。历届美国总统都不敢提及他们的名字,因为有发行货币的把柄落在他们手里,如果得罪他们,就可能像林肯或者肯尼迪一样遭来杀身之祸。他们比卡斯特罗或者本.拉登更难对付(当然美国和这些反对美国组织的活动,本身就可能是罗斯查尔德家族导演的双簧),因为从来只有美国暗杀他国领导而极少有他国派人暗杀美国总统的事情发生。两百年来,美国总统尽管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但是对罗斯查尔德家族无可奈何。��中国人似乎从这个故事里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美国的弱点。即使我们没法打击到这些弱点,也有机会看到黑手来打击。而中国在加入WTO以后,正在逐步放开自己的金融系统,融入全球金融秩序。中国脆弱的金融系统存在大量风险,很多制度缺失,广大人民没有金融意识或者缺乏金融知识,却已经不得不面对直接的金融挑战。《货币战争》在这时出现,对我们有很大的"励志"作用,鼓舞我们抓住机会,直接提升中国金融在世界上的地位。这本书让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出尽洋相,但中国由于过去的封闭性,几乎在这个故事之外。��面对网友们的质疑,宋鸿兵先生多次表示,这本书最重要的部分已经不是前面那些历史,而是最后一章的结论:中国要恢复金本位制,不是纸黄金,而是真金白银。这一结论是《货币战争》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唯一联系。��可是这一结论实在"新颖",那么多专家学者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一点。在金本位早已消失数十年的今天,竟然还有人在重谈金本位。大家都知道,真金白银不能产生利息,不能增值财富,不能生产商品,也不能创造就业。事实上,脱离复杂经济活动的真金白银什么都不是。抱着黄金躲到乡下就能逃避金融风险,这不啻痴人说梦。金融是经济活动的衍生产品,能够利用时间-空间的转换,把财富更有效地利用起来,从而创造出更好的生活。金融与风险联系在一起,只要是现代人还过着现代生活,就不可能完全避免经济金融风险。事实上,古代那些只使用真金白银的人们,也还面临天灾人祸的风险,现代金融工具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减少这方面的自然风险,转化成为货币内在的风险。��认识货币金融问题,学习世界历史、政治知识,增强风险意识,这些无疑都是很重要的。但是通过的《货币战争》来学习,却显得有些滑稽。前面的历史是无稽之谈,后面的理论是无知之论。我从这本书中获取的最大收获是"怀疑的精神",于是忍不住怀疑宋鸿兵的教育背景,认识水平,这本书热销背后的机制,宋鸿兵与我国金融界或者媒体的关系…��中国从来不缺各式各样的"秘史""野史""珍闻""要录",长途火车上人手一册,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宋鸿兵们精心策划了至少一年,炮制出这样一个事件。我们应该对他的策划能力感到钦佩,应该继续对他的思想目的和学术水平保持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