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六, 十一月 24, 2007

高盛邓体顺:“港股直通车”开行不可避免 我说何必呢!!!

(看来有些人开始急了!!!!)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walkalone2008周维律师的博客 by walkalone2008 on 11/24/07

 

2007年11月24日 07:56: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自11月初政府层面传出将从监管和法律、对香港股市影响、对股民风险教育,以及咨询相关金融机构的意见等四个方面考虑"港股直通车"之后,市场上对"港股直通车"前景的猜测不断。

    高盛中国首席策略师邓体顺21日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港股直通车最终还是必须开放的,这个趋势不可避免。"

    邓体顺对记者表示,首先,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在经济进一步结合之后,金融、资本的连带发展必然随之而来,这是大趋势。第二,香港和内地合作是大趋势。2003年为促成两地经济合作,政府曾出台了CEPA协议。现在,两地需要在资本市场进行紧密合作,这也是一个大趋势。第三,政府和监管部门也意识到,香港和内地确实有资本流动、商业发展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个正式的渠道来进行双向交流。此外,政策需要适应经济形势的客观变化。从长期而言,"港股直通车"放开的趋势不可以避免,而政府的研究重点是研究如何开放、开放的形式等问题。

    8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行方案》(俗称"港股直通车")之后,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港股直通车"的推出时间一直充满期待。在这此后的三个月时间内,"港股直通车"的遭遇可谓一波三折。(石贝贝)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腐败最怕的“阳光法案”为何难出台

强烈要求领导干部财产公示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walkalone2008周维律师的博客 by walkalone2008 on 11/24/07

 

2007年03月10日 00:00:36  来源:新华网

【字号 】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Email推荐:

    王威   作者文集

 

    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3月7日建议用一套"阳光法案"遏制官员腐败。他建议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在参选前或任命前必须通过法定途径在媒体上公示个人财产,在任期内、任满、调任时向社会公示资产变化情况,接受选民和广大群众的质疑和监督。(3月8日《成都商报》)

 

    在2005年的全国两会上,王全杰就提出了《建立官员个人资产申报制度》议案,引起了广泛关注。随后,他应邀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参与《公务员法》(草案)的讨论。然而,该建议最终并没有被纳入到《公务员法》。去年11月,立法机关又表态称,"现阶段应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经验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积累立法经验,待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财产申报的立法问题"。看来,官员财产申报公示这个"阳光法案"的出台与实施还将有待时日。

 

    在部分领导干部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的案件屡屡发生的现状下,"官员资产申报"可以说最经济、最有效的"终极反腐"的手段。世界很多国家的经验也都证明了,腐败是最怕"阳光"的。这个"阳光法案"为何如此"千呼万唤不出来"呢?据王有杰调查,居然有97%的官员对"官员资产申报"持反对意见,这不是耐人寻味吗?不错,官员拥有财产总量等基本情况,是包含了所谓的个人隐私。但在公权力行使的过程中,官员的个人信息就自然具有了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共意义。所以,在公共利益高于个人隐私的大前提下,为保障公权力的合法使用,官员的某些个人财产信息就不该有任何不接受公众的监督和制约的理由。

 

    据悉,中共中央《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即将颁布,将对党员干部财产申报进行明确的规范,相比过去的规定,这次规定申报的财产范围不仅是"收入",还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包括股票、期权等。该项规定的颁布实施,对保证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期待尽快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使官员有关个人事项包括财产的公开法制化。对于这一点,公众和王全杰一样信心十足。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李毅中都急了:该判的为何还不判

看到地方势力是如何的强大,连李毅中也没有办法。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walkalone2008周维律师的博客 by walkalone2008 on 11/24/07

 

2007年11月24日 00:00:06  来源:新华网

【字号 】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Email推荐:

    肖 华   作者文集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再次质疑:"11·27"事故发生快两年了,移

送司法机关的10多名责任人,为何还没有得到处理?按照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如何判刑等都应该向社会公布,希望早点把处理结果透明地公布。(11月23日《工人日报》)

    2005年11月27日,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71人,伤48人。如此重大的事故,已经被国务院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2006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过这起事故处理。照理说,有了国务院的重视,相关责任人应该能很快得到处理。可事实上,事故已经过去了两年,仍有11名事故责任人还没有得到处理。

    更可怕的是,面对李毅中对11名事故责任人还没有得到处理的责问,谁都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相关人等是真不知道还是假装不知道呢?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说明在一些人眼中,事故已经过去了,是否处理责任人已经不重要了。国务院高度重视的事故处理尚且如此,我们不由得担心对其他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是不是也是不了了之?

    近些年来为什么生产安全事故接二连三,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和处理不严有关。要想惩罚得到最大效果,一是惩罚要及时,二是惩罚的成本应要大于违法所得,这是常识。可是在"11·27"事故处理中,11名事故责任人2年没有得到处理,这种做法简直等于包庇和纵容,同时也暴露了我们在处理责任上的漏洞。

    发生事故后,有关部门一般都要成立调查组。调查组往往在把责任查清,将责任人移交给当地司法机关就算完事。接下来怎么审判、什么时候审判都是当地司法机关说了算,调查组对此无可奈何。

    一些事故责任人也很清楚这一套,于是买通司法人员,或者包庇事故责任人的领导干部对当地司法人员施加影响,导致审判拖延,事故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11名事故责任人是不是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11名事故责任人没有处理,能说是正常的吗?

    事故的发生往往和官商勾结有很大的关系,而李毅中再次质疑也在提醒有关部门,事故的处理往往也能和官商勾结在一起。要杜绝这种勾结,能不能借鉴审判贪官一样,对一些重大的事故责任人,如要移交司法机关,就实行异地审判,来杜绝勾结的可能。恐怕这样,能减少事故责任人得不到及时处理的可能。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上海中石油加油站24日下午发生爆炸 4死40伤

上海中石油加油站24日下午发生爆炸 4死40伤
 新民网11月24日报道 新民网于7时53分接到新民网网友权先生报料称,在浦东新区浦三路杨高南路一家加油站刚刚传出爆炸的声音。新民网接报料后,前方报道组立刻赶赴现场。

  权先生说,他在现场看到有6辆消防队。据他介绍,他在20米外没有看到火焰,但是从加油站方向有浓烟出现,但不能肯定是否有大火。权先生还告诉新民网,路面上的车辆都受到损伤,现场一片混乱。据权先生介绍,该加油站目前正在改建。

  8时,新民网特约评论员李晓怡也向新民网报料,并发回现场照片。据李晓怡介绍,事故约在7时45分,她看到附近一栋建筑物的2、3楼玻璃已被震碎。

  新民网随即与浦东区消防支队取得联系,他们称已接到报警,现在已派出消防队赶赴现场,具体情况不明。新民网将继续关注。

草庵的最新发言

有网友留言问怎么应对目前的股市。 我的回答很简单:投资港股。

    理由:

    1.目前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要较大幅度升值。此前政府不惜代价打击两地股市是为此做准备。但现在的问题是,香港怎么办?如果人民币升值,港币还跟着美元?如果跟着美元,那么香港大通胀,以及港币流入内地资产市场,如果跟人民币,也要升值。但不管那种方式,都意味着港股都要大升。

    2.国际环境已经变化,尽管中国在最初的时候拒绝美航母停留香港,但美国心理战一开,中国政府马上又答应,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个现象已经说明政府对美国的态度。联想经济政策,与美国的关系,对中国很重要。

    3.尽管中央政府对德国政府接见西藏教宗不满意,外交上制裁,但实际上又在经济上给了好处。虽然目前还未公布,但已经看到欧洲整个外交和观念上的转变,政府有些无奈。

    4.既然通货膨胀已经定局,成为了国策。大陆的股市和房市在短期内就必然是全国百姓追求的保值商品,泡沫也无法避免。深圳的银行限额取款虽然解冻,但那是因为中央怕提前引爆金融危机和全国性的挤兑而不得已的行为,如何解决现金流量不足的问题,只有加速印发钞票一途。而事实上也证明了,在港股直通车尚未开始,国有企业和消息灵通的利益集团跑的最快,否则怎么会有三、四万亿的钱在一个月内就都悄无声息的跑了?

    5.内部博弈,利益至上。港股直通车事在必行,不过是早晚的时机而已,而这也再次证明了本居士前几天说的,港股直通车被阻,已经伤害到了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无论是谁当政,都需要利益集团的支持。港股直通车不得不再次打开,只不过是在内部政策上需要做些让步,让各个利益集团的都能利益均沾。

     6.香港不过是这次资金外流的中间站,美国是最后的目的地,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因为美元贬值的原因每月损失超过六十亿美元,一年的外汇储备损失就已经将全年的出口利润全部损失掉了,中国百姓干一年的结果是白干,还出口了更多的资源。但美元对人民币的贬值,只能引导更多的人民币流向美国,刺激美国经济发展。

    我想世界上没有傻瓜愿意将流出海外的人民币换成朝鲜货币投资朝鲜,欧盟国家对人民币升值,投资欧盟远不如投资美国更合算。但无论如何,中国资金外流,香港都是第一步,港股从长期看只升不跌。短期的浮动会有,但长期走向向上是确定的。

Fw: 温家宝发狠撂下重话 李鹏忽然跳了出来

中国总理温家宝近日藉在外访之机,主动对香港传媒批评了深圳限制每日提取现金额的做法。除此之外,这位作风温文尔雅的"人民总理"也罕有地撂下重话,警告要严办通过地下钱庄从深圳汇款出境外炒股的国企。巧合地,在此前两天,曾任中国总理的李鹏竟带同其任职国企的亲信在广东高调亮相。

现在是中国国务院换届的前夕,时机特别敏感,中国政局份外引人关注。

正在新加坡访问的温家宝19日如常在早上外出跑步健身。锻炼过后温家宝又再巧遇香港记者。温家宝,不赞成深圳限制每日提取现金额,但他指出,当局的出发点是好的,应采取更符合法律的有效措施。温家宝又语气强硬地提到,深圳打击地下钱庄,主要由于资金流量过大,强调一旦有国企涉案,政府会严格处理。

巧合地,曾于1988至1998年任职中国总理的李鹏,竟也带同其现时任职国企的亲信,于广东高调亮相。据广东官方《南方日报》11月18日的报道,1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李鹏和夫人朱琳在广州会见了来自加拿大的客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黄华华参加了会见。最诡异的是,中信集团董事长孔丹当时也在座。据说,孔丹与李鹏同属太子党,父亲孔原曾任中共调查部部长。

最近,广东彷佛特别热闹。中国中央电视台近日报道,深圳警方早前在深圳破获一间由港商开设的地下钱庄,客户包括证券投资公司.涉及资本市场的交易资金超过一亿元人民币。报道引述投资港股的中国内地股民说,将人民币存入地下钱庄;钱庄的香港代理会将外汇转入客人的港股资金账户。报道引述深圳公安指出,估计该钱庄年半来处理的交易达到43亿人民币。

可圈可点的是,香港传媒报道,这一家地下钱庄的女主持人杜玲,已经被拘半年。另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今年前9个月,深圳的现金净投放竟占全国近一半。其中不少钱,通过地下渠道套汇,到香港炒股。

既然杜玲的钱庄一早已被捣破,而今年8月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早已公布了有关消息。只是,近半年涌到香港炒股的中国内地热钱有增无减,再加上温 家宝公开宣示要严办违规汇款出境外的国企,可见中国在此时机再次公布杜玲一案,颇有向仍在运作的地下钱庄以及使用这些地下钱庄的人示警的意味。

据中国《经济观察报》11月17日报道称,中石油旗下的深圳市中油油品经销公司和中石化集团深圳石油分公司,都与8月份深圳警方查获的杜氏地下钱庄有过资金业务上的往来,两公司均是经由地下钱庄渠道收取香港一些公司支付的加油款,从而涉案。

报道引述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公布消息称,与该钱庄进行大量资金往来的公司中,"不乏国内知名大型国有企业"。据报指此次涉案的深圳中油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化深圳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观察报》表示,深圳中油公司、中石化深圳公司等之所以涉案,皆缘于与香港方面的成品油贸易。

根据中国《外汇管理条例》以及《刑法》规定,在国家规定的交易场所以外非法买卖外汇,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对单位犯罪,法律还规定,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另外,近月以来,香港股市的恒生指数由二万多点一度急升至三万多点,除了外资似乎有意炒作"港股直通车"消息外,也不排除也有部份国企。只是,若然大户待中国内地股民大量高价接货后收割走人,则中国股民随时损失惨重。因此,温家宝上次出访俄罗斯时,也对香港传媒透露了"港股直通车"要符合一定条件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消息也许都有一定敏感程度,也关键到中国内地民众的切身利益,但结果温家宝都选择向香港传媒放话。似乎,这些消息碰触到一些利益集团的利益,在国内涉及因素太多,因此温家宝只有更小心翼翼地利用言论更自由的香港。

也有另一个巧合是,外传温家宝的得意门生,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汪洋快要到广东出任省委书记。11月12日,汪洋公开指出,非公有制企业要努力走在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前列。李鹏素以保守见称,他的忽然亮相,是纯属巧合还是另有弦外之音,也许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退休的老人在敏感时刻频频亮相,对外的形象十分不好。

政治局常委会议与汪兆钧的最新说明

政治局常委会议与汪兆钧的最新说明


(记者龚诚报导)中国安徽政协常委汪兆钧上月致胡温的公开信引起了各界强烈反应和关注。据香港动向杂志引述消息报导,中共政治局常委日前就这封公开信的性质开会进行了讨论。

会上,胡锦涛似乎在给谁脸色看,三个小时,面沉似水,连茶杯都没动一下;温家宝则显得相当默契,三个小时,一句话不说,始终在笔记本记录什么,只是不时微微一笑;江系贾庆林、周永康等则显得颇有些发慌,要派人对汪兆均"做思想工作";而刚刚进常委会的习近平与李克强两位新人则似乎摸准了胡锦涛的心思,从而出言显得相当惊人的"不谨慎":"这是政治改革滞后的一种必然反应"。

今天,汪兆钧在其致胡温公开信发表一个月之际,在大纪元上发表了《关于我的公开信的说明》。

汪在说明中强调,现在"我很安全。既没有受到骚扰,更没有受到强暴。""工作、生活一切都很正常!"并认为,他的安全可以看作是中国政治的风向标。

关于其公开信目前胡温有什么表示,汪兆钧在说明中道,"我提的都是重大问题,领导人和领导层应当有考虑的时间。但是我相信:胡、温两位领袖都受过很好的中国传统教育,他们很亲民,能体察民情民意。政治局常委里的两位新秀习近平和李克强,他们是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民主运动洗礼的政治精英,他们懂得只有为中华民族建立功勋,他们才能获得中国老百姓的拥护,获得他们同时代的政治伙伴们的认可。"

梁启超论爱国/十年砍柴

>
> 梁启超论爱国
>
> 十年砍柴
>
>    戊戌变法期间,梁启超有感于中国人 一盘散沙,不爱其国,写下了《爱国
> 论》。开篇便道:"泰西人支论中国者,辄曰彼其人无爱国之心……临之以势力,则帖
> 耳相从;啖之以小利,则争趋若鹜。"
>
>   梁氏分析中国人不爱国的原因是:"后世暴君民贼,私天下为一己之产业,因
> 奴隶其民。民畏其威,不敢不屈于奴隶,积之日久,而遂忘其本来也。后世之治国
> 者,其君及其君之一二私人,密勿而议之,专断而行之,民不得与闻也。有议论朝
> 政者,则指为莠民;有忧国者,则目为越职。否则笑其迂也,此无怪其然也。譬如
> 奴隶而干预主人之家事,则主人必怒之,而旁观人必笑之也。然则虽欲爱之,而有
> 所不敢,有所不能焉。既不敢爱不能爱,则唯有漠然视之,袖手而观之。家之昌
> 也,主人之荣也,则欢娱焉,醉饱焉;家之败也,主人之中落也,则褰裳以去也,
> 此奴隶之恒性也。故西人以国为君与民之共有之国,如父兄子弟通力合作以治家
> 事,有一民则有一爱国之人焉。中国则不然,有国者只一家之人,其余则皆为奴隶
> 也,是故国中虽有四万万人,而实不过此数人也。夫以数人之国,与亿万人之国相
> 遇,则安所往而不败也?"
>
>   任公此论,和马克思所说的"工人没有祖国"道理相近,说白了,一个国家幅员
> 再大,资源再丰富,如果普通百姓没有权利去享有和处置,只有干活的份儿,那么
> 再多的财产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凭什么要去爱护,去保卫?雇工没有义务去
> 爱财主家的田地和宅院。这也是中国在甲午战争以一大国败给日本那个蕞尔小国的
> 根本原因。
>
>   因此任公认为只有尊民权,开民智,才能让普通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他说:
>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
> 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
> 民者而不务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
>    今日距梁氏写就此文已110余年,网络上各种爱国论调充斥,何谓爱国?梁先
> 生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样浅显的道理,当今仍有好多人不明白,良可叹也!
>
>
> ── 原载 大风
> Friday, November 23, 2007
> 本站网址:http://www.observechina.net

>

赵本山的“蚁力神”传销穿帮了!

(当初大连看到亲戚在养,就感觉是传销,果不其然出事了)
沈阳当局暴力驱赶进行示威的养蚁投资人
>

>
> 辽宁省沈阳市因"蚂蚁养殖"计划,持续爆发万名投资者大规模示威,当局周四派出
> 大批警员封锁现场,暴力驱散群众,警员将示威者强行带离上车,有示威者指当局
> 要求他们登记损失。市政府指投资者受骗,属商业骗案与政府无关。
>
> 沈阳市民姜先生,周五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当局周四早上派出数千名武警,封锁
> 省政府门外一带,并将示威的近万名群众驱散,现场至今仍未解封,部份示威者被
> 武警带上警车离开。姜先生说,当局已开始为示威者作登记,周围张贴告示,要求
> 养殖户从速登记。他说:市政府在街道上张贴公告,要求"蚂力神"的养殖户向当局
> 登记,包括损失几多,养殖了几多蚂蚁,以及联络方法等资料,相信是希望搜集数
> 据,协助调查工作吧。
>
> 姜先生又说,清场后市政府门外气氛大致平静下来,当地传媒并没有报导清场事
> 件,而他与示威者惟一的联络方法,是透过QQ群沟通,他得到的消息指,投资者
> 估计天玺集团欠款高达二百亿元,受害人更数以十万计,集团的负责人王奉友至今
> 失去联络,相信企业已被查封。
>
> 部份从黑龙江,内蒙等地方前来的受害人指,即使政府为他们作登记,但并没有任
> 何承诺或经济援助,现时他们都无处栖身,境况堪虞。姜先生无奈地表示,企业涉
> 及非法集资多年,当局对受害人置之不理,导致大批受害人集结在省政府门外抗
> 议,这是前所未见的,他促请当局尽快给予公众一个交待,以平息民怨。
>
> 姜先生又说,当局对有关示威活动进行严密封锁,在互联网上举凡打入"蚂力神"等
> 字句,有关文章都显示已经被删除或未经授权不得阅览。姜先生概叹指,大陆就是
> 如此封闭的一个地方,对负面消息一向封锁严谨,以极权手法阻止事件暴光。
>
> 本台致电沈阳市政府办,查问养殖户登记一事,接线的值班人员指为"蚂力神"的投
> 资者户登记损失,至于如何追讨,她表示不知情,她指投资者都是自愿参予有关投
> 资计划,受骗损失与政府无关。她说:那些不是市民关心的事,示威的都是自己投
> 资受骗的人,涉及商业骗案,与政府有何干,至于骗案,这方面省政府会彻查。
>
> 至于清场的沈阳市公安局,接线的公安否认有抓捕示威者,更指自己不清楚事件,
> 拒绝回答记者提问。
>
> 而天玺集团的所有登记电话,仍然没有人接听。
>
> 怀疑受骗的投资者在网上发出万人集会的呼吁,逾万名人周二到辽宁省政府办,抗
> 议当局不作为,誓要讨回血汗钱,投资者指当局为怕事件闹大,已将所有有关"蚂
> 力神"的消息封锁,网络上的帖子全被删除,投资者指,天玺集团的蚂蚁养殖计
> 划,养殖户向企业投资一万元,分十四期将养好的蚂蚁交回企业,可获连本带利的
> 一万三千多元,吸引数十万名投资者与企业签署合同,但上月初,陆续有投资者收
> 不到企业的分期红利,更传出企业破产,负责人王奉友失踪的消息,令大批怀疑受
> 骗的投资者血本无归,投资者估计,涉及款项多达数十亿元。
>
> 新世纪新闻网(www.newcenturynews.com)
>

日本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

(不管怎么样,小日本还是很多需要我们学习)
2007年11月21日13:54


近一段时间日本很少传出投资方面的好消息。国内政治一团混乱,经济改革放缓,走高的日圆威胁着出口商的利润。但在一片惨淡之中,人们很容易忽视一个重大的优势:这个国家极为成功地降低了对石油的依赖。在石油价格疯涨之际,这个成就将为经济带来极大的好处。

日本现在的石油进口量为每天425万桶,而1973年为500万桶。如果将石油消耗量与GDP增幅作一对比,这一变化就更引人瞩目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上世纪60年代,日本石油消费量的增长速度约为经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GDP(或实际GDP)增速的两倍。但在70年代的先后两次石油危机中,实际GDP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石油用量的增速。随后形势发生了逆转:1979至1989年间,石油使用量下降了14%,而同期实际GDP则上涨了27%。1989年后,石油用量又开始增加,但上涨幅度赶不上GDP增幅。

日本的努力节省了大量能源。如果日本退回到1975年的能效水平,维持当前的GDP每年所需能源将比实际用量高40%。如果折合成桶装石油,按当前油价计算,每年节省的能源约值16万亿日圆(合1,400亿美元)。

日本得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首先要归功于节能。具体来说,历届日本政府都致力于城市的重新规划,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和提高人口居住密度。汽车公司一直在努力开发低油耗发动机,即便在油价下跌的时期也不例外。一系列公共项目和奖励措施也促进了节油。比如1974年制定的电力供应法便加快了核电的发展。1979年的《合理使用能源法》(Law Concerning Rational Use of Energy)则促进了全面节能。

日本对石油依赖度的下降也应归因于它所用能源的多元化,这既体现为矿物燃料的多元化,也反映在矿物燃料在能源总使用量中所占比例的下降上。这一进程还额外产生了一个好处,那就是日本的核技术如今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对矿物燃料依赖度的下降以及在矿物燃料中石油不再一家独大增强了日本应对能源危机的能力。当然,所有矿物燃料的价格通常都会一起波动,但不同种类的矿物燃料在价格变动方面通常会有时间差,这就给日本经济留下了充足的调整空间。

不过,虽然取得了显着的成就,日本还没有达到安枕无忧的地步。其一次性能源仍有82%依赖进口,在35年内只下降了五个百分点。随着油价在每桶90美元左右徘徊,日本在摆脱石油方面有可能再掀高潮。自2003年底以来,汽油零售价上涨了40%左右,而小汽车的总体销量则下滑了约6%,虽然实际工资收入增加了2%。

如果历史可以为鉴,日本可能会比其他国家更好地适应高油价局面。日本的企业和政府已经显示出它们有能力采用多种替代技术。日本内阁去年5月宣称,要在未来25年内将家用电器的能效平均提高30%,并将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从目前的30%提高到40%。如果达到这些目标,就可以实现不再利用石油发电。

实施这些政策后,日本政府将能比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更轻松应对油价高涨带来的经济压力。挑战在于如何利用这一喘息空间来继续推行养老金、税收和农业政策等方面的必要改革。仅仅减少对石油的过度依赖还不足以推动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