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六, 十二月 01, 2007

BlackBerry on Crack: 25 Tools to Supercharge Your Lifeline

 

Tuesday, October 30, 2007 at 2:18pm by admin

By Jessica Hupp

The BlackBerry is a useful tool on its own, but have you ever wondered if it's possible to make it even more effective? If so, you're not the only one. There are a number of tools designed to take your BlackBerry's capabilities even farther, and we've listed some of the best here.

Documents

BlackBerries are great for communication, but still have a ways to go in terms of mobile office work. Use these tools to get up to speed with reports, documents, and other mobile office gems.

  1. Cognos 8 Go! Mobile: With Cognos 8, users can access business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on the go. It's designed for groups that need to distribute reports to users on mobile devices, so it operates with remote install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2. RepliGo: View documents in a quality that rivals your desktop computer with RepliGo. Features include the ability to zoom in to see everything as well as online document storage. With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like email, fax, and printing, you can share documents easily. You'll also be able to take advantage of bookmarks, hyperlinks, and tags for quick access.
  3. MicroStrategy Mobile: Don't bother reformatting business reports to view them on your Blackberry. Use MicroStrategy to view them without having to adjust their size. You can set your own preferences for viewing, and the program integrates with existing applications like email, text, and phone.

Search & Navigation

If you're a heavy traveler, you probably want more navigation and local search than the BlackBerry currently offers. Stay on top of directions, restaurants, and traffic using these tools.

  1. Spot: This software from Skylab Mobilesystems offers GPS on the BlackBerry. Features include tracklogs, moving map navigation, waypoints, integrated GPS, Bluetooth, and more.
  2. Beyond411: Use Beyond411 for business listings and GPS search from your BlackBerry. You'll get instant access to yellow and white pages, address book integration, local prices, search, and more.
  3. Windows Live Search Mobile: BlackBerry users can find local information, navigation with turn-by-turn directions,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Internet search with Windows Live Search Mobile. Just point your BlackBerry's browser to wls.live.com to download this useful tool.
  4. Google Maps Mobile: Combine Google Maps with your BlackBerry on a corporate BlackBerry Enterprise Server, or just on your own. You can get live traffic updates, business locations, local listings, and interactive maps.

Conversion

Although the BlackBerry is a great tool for the office, it's not always easy to get information back and forth from your device to your computer. These two tools make it a breeze to do just that.

  1. ABC Amber BlackBerry Convertor: Get files out of your device and onto your computer using this handy convertor. It takes contacts, emails, calendar events, phone call logs, and lots of other items, then converts them into nearly any type of file you want, including HTML, PDF, TXT and DOC. You can even convert directly to Microsoft Outlook.
  2. BeamBerry: Have you gotten an email with an attachment your BlackBerry can't read? Use BeamBerry to make it compatible. With this software, you can view document attachments in formats like PDF, Word, Power Point, and Rich Text.

Organization

Take your mobile scheduling and organization to a whole new level with these tools.

  1. Backpack Mobile: 37signals' Backpack app is available on the BlackBerry. This web-based software makes it easy to plan, share, and remind yourself of tasks. Dave Mabe's BlackBerry Hacks book even has a chapter on "Using Backpace as Your Mobile Workspace."
  2. Mobylo! MultiAlarm: Take your BlackBerry's alarm functionality to its limit with this app. You can use Mobylo! to set multiple alarms with rules, appointments, and more. It offers holiday alarm blackouts, and loads of different ringtone options.

Money

Whether you're in the office or not, your finances still need to be managed. These tools make it convenient to stay on top of your money.

  1. Necho Expense BlackBerry Edition: BlackBerry users can utilize Necho Expense to create expense reports, review transactions, add out of pocket transactions, and upload reports for review.
  2. StockView: Staying on top of stocks while you're on the go can be difficult, but with StockView, you can stay connected to the latest stock prices. This free stock viewer sends up to date stock prices to your BlackBerry.

Collaboration & Communication

Although the BlackBerry is already a great communication tool, these resources take it a step beyond, offering translation, remote access, cheap calls, and more.

  1. BlackBerry Unite!: Groups of up to five users can share collaboration and remote access tools on their BlackBerries with BlackBerry Unite! It offers shared calendars, documents, and more. You can even remotely erase information in case a handset is stolen, and all data is backed up automatically to a desktop PC.
  2. Translator+: Get this multi-translation tool on your BlackBerry to translate words and phrases. You can integrate it with BlackBerry email and save translations to your memory. This software supports more than 10 popular languages.
  3. IM+: Stay connected to instant messaging while you're on the go using IM+. You'll get instant messaging on AIM, MSN, iChat, Yahoo!, ICQ, MySpace and more with this software. IM+ gives you several accounts in just this one app.
  4. iSkoot: If you make a lot of expensive international calls, check out iSkoot. This BlackBerry Skype client makes it easy to send and receive Skype calls on your BlackBerry handset, so you can use this service instead of racking up huge bills.
  5. Empower HTML Mail Viewer: If you prefer HTML email to the BlackBerry's stripped down view, check out this viewer. It offers true to form HTML emails with images, links, and graphics.

Security & Privacy

Whether you want to secure your passwords or just keep annoying phone calls out of your hair, these tools can make it happen.

  1. Secure Password Manager: Keep all of your passwords, credit card numbers, registration codes, and PINs handy with Secure Password Manager. You can use it to store this important data as well as generate random passwords that are hard for hackers to guess. With 256-bit Blowfish encryption, you can be sure that your data is safe, too.
  2. Black & Whitelist: If you have trouble with harassing phone calls, you can set up a black and whitelist on your BlackBerry to keep annoying callers at bay. This app detects incoming calls and rejects anyone who is blacklisted. You have the option to only accept calls from your address book for ultimate privacy.

Miscellaneous

Find even more helpful tools for your Blackberry in this section.

  1. BlackBerryTools: This open source suite of tools offers weather, a start page, backlight control, spell checking, and lots of other useful functions.
  2. Mobile Desktop: How would you like to access your desktop PC from your BlackBerry? With this piece of software, you can. Use Mobile Desktop to get wireless access to your desktop and applications, and you'll never have to worry about being chained to your desk again.
  3. digby: Order products and services online directly from your BlackBerry using digby. This tool is great for finding information on the fly. For example, if you just got a book recommendation from a friend, you can check it out right away without having to wait to get online at home or in the office. They have loads of shops, like Office Max, Barnes and Noble, and even FTD and Godiva for last-minute romantic gifts.
  4. BBTetris: Have fun with the ever-popular puzzle game Tetris, made available for BlackBerry devices.
  5. Mobile SSH: Using Rove Mobile's Mobile SSH, you can solve server problems remotely. It's a client-side application, so you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installing agents or server-side components.

Fw: 【党国太子】生财有“盗”――传江泽民之子江绵恒非法借贷五十亿

> 传江泽民之子江绵恒非法借贷五十亿
>

>
> 香港的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透露,今天被判刑十六年的前上海富商周正毅,"曾
> 与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儿子江绵恒用非法手段向上海农信社借贷人民币五十亿
> 元",这笔借贷造成的五十亿坏帐已由上海市政府出资填补。
>
> 信息中心表示,在上述借贷中,"江绵恒的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等涉及其中二亿
> 四千万元的借贷"。
>
> 据称,这笔五十亿元非法贷款成为上海农信社的坏帐,上海市政府于二零零五年五
> 月出资填补,并将上海农信社改为上海商业银行。
>
> 信息中心表示,二零零三年五月周正毅被捕后,当局想追查这笔非法贷款,但前上
> 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单独与这笔借贷的关键经手人、前上海农信社负责人郑炳麟见面。
>
> 二零零四年,郑炳麟提前退休并失踪,估计已移居海外。信息中心又说,上海市第
> 二中级人民法院今早宣判周正毅行贿及虚开发票罪名,但判决书并没有提及周正毅
> 案的核心问题,即其非法套取上海农信社二十三亿元,这笔钱"涉及到富友证券、
> 上海龙柏馆店及上海吴中路土地"等问题。
>
> 现年四十七岁的周正毅,凭借旗下四家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和房地产行业之间构
> 筑"圈地-借贷-圈钱"资金链,用银行抵押贷款收购无法完工的"烂尾楼",通过上
> 市公司来套现,将风险转嫁给银行。
>
> 由于周正毅涉嫌诈骗香港两家上市公司股东,目前仍被香港廉政公署通缉。
>

李薇--高官的公共情妇

李薇案一角
《财经》记者 罗昌平《财经》杂志 /总第199期 [2007-11-26]

原中石化集团总经理陈同海、原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与妇人李薇结成了什么样的腐败同盟?

  展开青岛地图,一片400平方公里的水域宛若一把舒展的蓝色折扇,勾联起一个"品"字形岛城。这片水域名曰胶州湾。
  从青岛城区西行,乘40分钟轮渡越过胶州湾,便到达青岛市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正是中国石化青岛大炼油项目所在地。这个原定于今年下半年投产的项目,目前已经推迟,预计延期至少六个月。
  11月14日,《财经》记者来到黄岛开发区薛家岛石雀滩,站在一块编号为HD2006-07的临海地块上,极目之处杂草丛生,开挖过半的几处基点积有雨水。该地块面积22.5万平方米,按政府规划,原计划建设高档住宅项目,并定向销售给大炼油项目的高层专家。
  大炼油项目的延期,建设地块的荒弃,种种迹象透出不寻常气氛。盖因当年大炼油项目的两位拍板者――原山东省委副书记兼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原中国石化集团总经理兼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28,香港交易所代码:0386)董事长陈同海,在前后半年间,均因牵涉腐败先后黯然"落马"。
  今年10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共十七大期间确认,陈同海目前处于被"双规"调查的阶段。中国石化则在此前的6月22日发布公告称:陈同海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和董事职务。
  更早在去年12月23日,杜世成因严重违纪被免职。据新华社今年4月27日消息,杜世成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本人或伙同情妇收受他人财物达数百万元,生活腐化。杜因此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
  《财经》记者获知,陈同海的"落马",同杜世成的检举不无关系。
  随着杜、陈两名省部级高官的案情渐次曝光,二人身后一个名叫李薇的女子也逐步浮出水面。
  李薇,1963年9月24日生,祖籍云南省昆明市,曾就读于深圳,后辗转入北京。曾与陈同海保持亲密私人关系,后经陈介绍相识杜世成,同杜之间亦建立亲密关系,并由此渗入青岛地产界。无论是大炼油项目生活基地还是奥运帆船赛事基地的商业开发,李薇均有染指。但其操控的多个项目向来低调,少为人知。
  《财经》记者获知,杜世成案发后不久,李薇即于去年12月底被有关部门监视居住;目前已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

大炼油项目"上下其手"
  青岛大炼油项目乃中国石化的一个"巨无霸工程",是中国批准的第一座一次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吨炼油能力的炼油企业。投产后可实现年加工进口原油1000万吨;生产汽油、煤油各100多万吨,柴油近500万吨,石脑油近100万吨,还有液化气等其他产品近80万吨。汽油、柴油质量均达到欧洲Ш类排放标准,年销售收入预期可达300多亿元。
  早在2001年2月,中国石化、山东省和青岛市三方即签订"关于青岛大炼油项目合作意向书"。自此长达六年间,负责此项目议谈的,正是时任中国石化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陈同海,和时任山东省副省长、青岛市代市长杜世成。两人系山东同乡,其私人关系亦随着这一项目日渐密切。
  57岁的杜世成系山东省烟台市龙口人,仕途起步均在山东。2000年10月,杜世成以山东省副省长之职兼任青岛市代市长;2002年6月,兼任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市长(参见《财经》2007年第1期"杜世成落马")。
  年长杜世成两岁的陈同海,是山东省滨州市惠民人,浸淫石化系统40余年,1998年4月任中国石化集团副总经理,2000年2月起任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2003年4月任中国石化集团总经理兼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4年6月,大炼油项目可行性报告获得国务院批复。次年6月22日,工程在胶州湾西的黄岛开发区奠基开工。距此不远,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亦在黄岛兴建。
  正是这样一个国家级重点工程,却在配套用地和资金管理方面出了问题。
  2006年3月30日,黄岛开发区拍卖位于薛家岛石雀滩路侧、编号为HD2006-07的地块,楼面地价的挂牌起始价是2500元,总面积为22.57万平方米。此次拍卖有两个限定条件:一是竞买者必须是青岛公司,二是建成的房屋只能定向销售给大炼油等项目的高层和专家。
  当年4月24日,青岛华诚石化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华诚石化)竞得该地块,成交价2633元/平方米,土地出让金为1.18亿元。但是,该地块所在的南营村村委会负责人称,同一地段当时的土地市场价每亩超过200万元,相当于2999元/平方米,成交价明显低于市场价。此外,据知情人士介绍,华诚石化实际并未足额上缴1.18亿元土地出让金,其中部分以各种项目通过隶属青岛市政府的青岛城建集团获得返还。
  工商资料显示,华诚石化成立于2003年8月8日,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其中深圳市方远信通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深圳方远)出资400万元,占80%;青岛城建集团出资100万元,占20%。
  2006年3月,华诚石化增资扩股到1000万元,两股东控股比例不变。而次月即是竞拍上述大炼油项目生活用地之时。更有意思的是,竞得土地后半年,10月24日,青岛城建集团原价退出华诚石化,深圳方远实际完全揽下上述土地。
  深圳方远的工商资料显示,其注册资本8000万元,股东为两个名为李娴和朱诚的自然人,持股比例为9∶1,李娴是绝对控股股东。不过,《财经》记者获知,现年40岁的李娴长期居于云南昆明,并不过问公司业务,也不涉足青岛。深圳方远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其姐姐、公司监事李薇的手中;而通过深圳方远,李薇又实际完全控制着华诚石化。也正是李薇,与陈同海和杜世成构成了一个利益三角。
  同在黄岛开发区,距大炼油项目不过5公里处,华诚石化还开发了一个名叫"江山苑"的小区,已建成19栋20多层的住宅。该楼盘同样是定向销售,对象是与小区仅一路之隔的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的教职工,以及青岛各级政府官员。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也是陈同海、杜世成重点推动的一个项目,旨在向青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和大炼油项目定向输送人才。
  权威部门的调查显示,陈同海涉案被查,包括大炼油项目极为混乱的资金管理问题,其中挪用资金和擅自增加名目等情况突出。
  知情者透露,由于李薇控制的华诚石化并无足够的资金实力,其定向盖房带有集资性质,包括中国石化在内的数家国企及政府部门,在项目启动之初即向华诚石化预付了巨额工程款。
  又据中国石化年报显示,截至2006年底,上市公司应收华诚石化往来款2.88亿元,但有关此笔资金的由来并无交代。

泰山地产股权变动的利益输送
  在陈同海、杜世成和李薇的利益链中,一家名叫"泰山地产"的房地产公司隐现其间。
  其间,泰山地产成立于1992年7月,前身是青岛万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由香港鹏兆发展有限公司和香港万嘉置业有限公司合作注资1000万美元,共同开发青岛市东部开发区的滨海花园项目。
  1993年6月,公司更名为青岛泰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泰山地产"正式得名。同年,香港万嘉退出,山东泰山石油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年上市定名为泰山石油,深圳交易所代码:000554)进入泰山地产,在1000万美元注册资本中持股62%,香港鹏兆持股38%。在2003年12月香港鹏兆解散前,泰山石油共持有泰山地产的75%股权,由泰安籍的邹晶、岳姗妹组建的香港泰青投资有限公司持有25%股权。
  在此期间,因国家政策调整,山东省国有资产管理局将持有泰山石油的国家股划转给中国石化。2000年6月起,公司变更为中国石化山东泰山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石化的子公司。
  根据泰山石油2004年年报,泰山地产注册资本为8065万元,资产总额为34893.47万元。2004年6月14日,泰山石油退出泰山地产,首创投资(青岛)有限公司(下称首创青岛)以12335.99万元的转让价,接手泰山石油所持的全部75%股权。而另一股东,香港泰青投资有限公司,则干脆将其所持有的25%股权无偿转让给NC国际有限公司,至今仍未变更。
  蹊跷的是,仅一个多月后,2004年7月29日,首创青岛将所持泰山地产75%的股权转让给青岛黄金海岸大酒店有限公司(下称黄金海岸),转让价高达32550万元。首创青岛进退之间,净赚2亿余元。
  需要注意的是,首创青岛,并非人们熟悉的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而是一家混用其名的独立公司。工商资料显示,首创青岛的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由深圳两家公司投资组建,而其中之一正是上文中已经介绍的李薇实际控制的深圳方远公司。更有意思的是,参与组建首创青岛的另一家公司――深圳市兴盛源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39亿元,公司架构几乎与深圳方远完全一致,股东为两个自然人,李云梅与朱诚,持股比例9∶1,但二人均不是实际控制人,公司操控同样完全掌握在名为公司监事的李薇手中。《财经》记者获知,42岁的李云梅,据称是李薇的表妹。
  工商资料进一步显示,NC国际有限公司注册地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罗德镇,其法定代表人兼董事局主席为李薇,香港地址设于香港中环干诺道中168―200号,李云梅是该公司财务经理。
  泰山石油一位前高管告诉《财经》记者,该公司退出泰山地产,实际来自其母公司中国石化的高层领导授意。该高管清楚地记得,2004年3月,履新中国石化集团总经理才一年的陈同海,曾专程召集泰山石油高层开会讨论泰山地产的重组问题。
  据泰山石油2005年年报,其转让泰山地产股份应得的12335.99万元,到2005年底仍未清收。
  以溢价2亿元绝对控股泰山地产的黄金海岸公司,曾有过青岛当地国资背景。该公司惟一法人股东青岛颐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颐中地产)成立于1998年10月,由青岛颐中烟草集团和颐中(青岛)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到2005年4月,黄金海岸的股权发生变化,由颐中地产与青岛元诚信实业有限公司各持股51.02%和48.88%,此时的颐中地产已与国企脱钩,其中5%的股权由十余名自然人持有,95%的股权由青岛颐中星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有。杜世成的亲属杜溪山担任青岛颐中星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
  2006年12月31日,也就是杜世成涉案被免职后第八天,杜溪山辞去了公司所有职务。

染指奥帆基地商业开发
  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股权变更与市场运作均显示,现年44岁的李薇在其间关系重大。但这个云南女子在青岛地产界却非常低调,甚至鲜有同行得以窥见其真容。
  在极封闭的一个小圈子内,人称李薇为"李姐"。与其有过接触的人,对其印象颇好:长脸,大眼睛,中等个头,身材匀称,平时"谈吐举止有度,话语和缓";若遇大事决策,亦可"拍案定调,雷厉风行"。
  "李姐很少来公司,她经常是通过电话遥控公司的一些重大事项,具体执行的主要是她的表妹和石化系统的人。"泰山地产一位前高管告诉《财经》记者。
  工商资料显示,李云梅曾经作为NC国际有限公司的财务经理被派往泰山地产,在2004年一段时间内曾经出任过泰山地产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李薇作为NC国际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通过李云梅控制泰山地产的财务,并对董事会有绝对控制力。
  在青岛地产界,李薇廉价拿地的能力惊人。甚至奥运帆船赛事基地(下称奥帆基地)的商业开发,对其也易如反掌。奥帆基地紧邻青岛市府行政大楼,位于市南区浮山湾畔,为原北海船厂旧址,整个工程占地45公顷,其中奥帆赛时用地约30公顷。由于老厂搬迁及新址建设总投资达32.8亿元,青岛市政府决定拍卖赛事用地之外的15公顷土地。根据规划,奥帆基地被分为39个建筑用地,其中28号至31号作为开发用地。
  2005年10月17日,青岛市国土资源局对上述土地拆合为三宗捆绑转让,其中,1号宗地由28A、29A和30号地块组成,规划建筑面积4.4856万平方米,挂牌起始价9040元人民币/平方米;2号宗地由28B、29B和31号西地块组成,规划建筑面积4.9855万平方米,挂牌起始价9130元/平方米;3号宗地是由28C、29C和31号东地块组成,规划建筑面积5.2349万平方米,挂牌起始价9360元/平方米。
  上述土地出让信息在《国土资源报》《中国房地产报》等全国媒体,及《深圳特区报》《浙江日报》等地方媒体发布。但青岛一位资深房产老总告诉记者,当年10月29日的现场拍卖并未公开,部分专程赶来竞拍的外地商家亦被拒之门外,事后成交结果从未公布。
  今年6月12日,青岛市长夏耕在接受20多家晚报集体采访时称,财政未对奥帆基地32.8亿元总投资花费一分钱,目前拍卖出让的15公顷用地共融资16.7亿元,其他建设投资将通过赛后长期经营回收。据此可推知,三块地成交价最多为16.7亿元,略略超出底价。而据事前地产界预期,是项交易的收入可望在20亿元以上。
  《财经》记者从青岛市国土资源局获知,泰山地产正是这次拍卖的最大赢家,成功拿下了上述三宗土地中的第2号和第3号,即28号B、C地块,29号B、C地块,以及31号东、西地块。其所得土地的转让价,至今不为外界所知。
  今年10月18日,基于31号地块修建的百丽商业广场,和基于28号和29号柏丽澜庭住宅小区,已正式对外销售。其每平方米外销均价,商铺为6万元,住宅为3.5万元。
  事实上,李薇在青岛地产市场游刃自如,正是得力于时任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的大力支持。权威部门内部通报揭示,杜世成案涉嫌土地违规交易、包庇身边工作人员和包养情妇等问题。《财经》记者获知,包括一位原青岛市委副书记在内的数名高层人士,曾向中央纪委实名举报杜的严重违纪问题,其中一项举报即与奥帆基地的土地转让有关。
  而消息人士透露,在杜世成目前被查处的数百万元受贿款中,部分即来自李薇所在公司。杜世成案发后,其儿子杜若飞和秘书李大良,相继涉案被查。32岁的杜若飞,专职利用父亲权势为别人跑项目、批手续、批规划等,赚取中介费用。
  《财经》记者获悉,由李薇控制的两家青岛房产公司,目前均已发生变化。华诚石化陷入停业状态,公司员工均已解职并自行择业。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曾是华诚石化的工程承包商,今年8月24日,南通二建状告华诚石化拖欠工程款的合同纠纷案,在青岛市中院开庭审理,该案目前尚未宣判。
  另一场影响泰山地产的并购正在悄然进行。10月28日,新近在港上市的远洋地产(香港交易所代码:3377)公告,以21.5亿元收购颐中地产100%的股份,后者正是泰山地产的间接股东,据称,这一收购将不晚于2007年12月31日。而李薇直接持有的泰山地产25%的股权,因案件未最终定性,尚无变动。
           *** ***
  11月21日,《财经》发稿前夕,青岛政界再起风云:青岛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40次会议决定撤销罗永明青岛市副市长的职务。这是继杜世成案发后,青岛市又一被正式免职的高官。
  《财经》记者获知,罗永明原分管青岛市的城建与规划,其涉及杜世成案从今年年初开始接受有关部门的调查。罗的免职,显然正是有关部门深查陈同海、杜世成和李薇腐败案的延续。
  随着对陈、杜、李三人腐败链的进一步深挖,链条终端将指向何方,目前尚无定论。■

  本刊记者毕爱芳、本刊实习记者苏勇鹏对此文亦有贡献

Google推出手机定位软件 用于室内精度逊于GPS

 
http://www.wujianrong.com/archives/2007/11/google_gps.html

  北京时间11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搜索巨头Google公司周三发布了一款手机软件,可以帮助没有GPS芯片的手机自动在Google地图上寻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这一定位软件的精度是400米到1200米,不如GPS。    Google这一软件名叫"我的位置"。未来,智能手机用户在Google地图上寻找位置的时候,再也不用输入街道名称和门牌号之类的信息。在安装这一软件的手机上,用户只需要长按零,用户的位置将会自动出现在Google地图上。    Google移动地图的产品经理史蒂夫・李表示,Google这一定位系统不会收集用户的电话号码或者是其他个人信息,因此用户无需担心自己的隐私遭到侵犯。另外,用户也可以选择关掉这个功能。    使用过这一软件的业界人士表示,相信普通用户会欢迎这个功能,和过去的定位相比,虽然只是一个提升,但是非常有用。     据介绍,和全球卫星定位不同,Google这一软件只能是用户在家的时候使用。另外,软件对于手机电池的消耗要远远小于GPS接收芯片。不过, Google的软件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定位并不是很精确。Google表示,在许多情况下,软件的

Google推出手机定位软件 用于室内精度逊于GPS

 
http://www.wujianrong.com/archives/2007/11/google_gps.html

  北京时间11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搜索巨头Google公司周三发布了一款手机软件,可以帮助没有GPS芯片的手机自动在Google地图上寻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这一定位软件的精度是400米到1200米,不如GPS。    Google这一软件名叫"我的位置"。未来,智能手机用户在Google地图上寻找位置的时候,再也不用输入街道名称和门牌号之类的信息。在安装这一软件的手机上,用户只需要长按零,用户的位置将会自动出现在Google地图上。    Google移动地图的产品经理史蒂夫・李表示,Google这一定位系统不会收集用户的电话号码或者是其他个人信息,因此用户无需担心自己的隐私遭到侵犯。另外,用户也可以选择关掉这个功能。    使用过这一软件的业界人士表示,相信普通用户会欢迎这个功能,和过去的定位相比,虽然只是一个提升,但是非常有用。     据介绍,和全球卫星定位不同,Google这一软件只能是用户在家的时候使用。另外,软件对于手机电池的消耗要远远小于GPS接收芯片。不过, Google的软件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定位并不是很精确。Google表示,在许多情况下,软件的

改革不到位 盐业“体制暴利”落入部分群体腰包

 
http://walkalone2008.blog.163.com/blog/static/313351422007111932434

广东省湛江市海康县国营房参盐场,昏暗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几张上世纪90年代先进生产企业的奖状。 
    白发苍苍的场长陈朋接连向《�望》新闻周刊记者诉苦:盐工每月的工资为三四百元,作为场长,他的工资为每月550元。在广东省还有这样的工资水平,低得让记者难以想象。  
    在盐业的整个产业链内,并不是所有的职工工资都这么低,事实上,广东省盐业公司一个中层干部的年薪约20万元。  
    这些年,食盐价格接连上涨,这些利润究竟流向了哪里?上面的对比账可以基本让读者得出答案。  
    由于对盐业垄断经营体制的改革不到位,食盐价格一路攀升,产业链的健康发展难题却没有得到及时破解。在这种不到位的改革中,部分人和群体获得了产业链的大部分利润,这部分高额利润,有关专家形象地称之为"体制暴利"。    资料图:盐民在收获非碘私盐。新华社记者赵颖全摄     产地贫困与"销售暴利" 
    海康县国营房参盐场办公室的旁边,就是场长陈朋的宿舍。记者看到门上的玻璃已经破碎,用麻袋塞着缝隙。隔壁是盐场会计的宿舍,屋顶有一个约1平方米的洞。陈朋说,盐场的职工宿舍先后倒了三座,但没有能力修复。  
    地方盐场效益不佳,国有盐场的经营状况也并不理想。广东四大国有盐场之一――徐闻 盐场办公室工作人员说,2006年,盐场销售收入1800万元,盈利约100万元,职工的社保费仍有欠账。另一家国营盐场雷州盐场的负责人说,盐场历史包 袱沉重,职工的医疗保险没有办理。雷州盐场那澳工区的一位老职工告诉记者,2006年盐工的工资为每月400多元,盐场还欠养老金数百万元。
    多位业内人士反映,盐场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食盐的产销定价差异过大。自1996年以来,食盐的出厂价基本没变,每吨三四百元。  
    但只要一出工厂,食盐的价格就像坐着火箭向上升。自1996年以来,大部分地区小包装食盐的零售价从当时的每吨1200元上涨到现在的2600元。  
    海盐被收购后,加碘环节是"升值"的关键环节,这也是盐业公司的"专利"。记者进入粤西一家加碘车间看到,工人把矿盐与海盐按2:1的比例进行勾兑,同时加入一定分量的"碘母盐",搅拌后进行分装,1斤装的食盐(海精盐)就这样产生了。  
    本刊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各地级市盐业公司每年向省盐业总公司上缴利润,其中广州市公司1600万元,省公司每年可上收1亿元左右。  
    盐业公司定价的"绝对权力" 
   
我国盐资源比较丰富,每年原盐生产能力约为4100万吨,其中食盐1700万吨。每年食盐计划指标约700万吨,在产大于销的格局下,计划成了食盐生产企业的"命根子"。有业内人士反映,每年的食盐计划会已演变为制盐企业的"公关大会"。  
    业内人士说,同样是氯化钠,争取到食盐计划就能"变身",卖出每吨350元左右的 价格;而作为工业盐出售,仅为每吨170元到200元。价格相差100多元,而计划指标由盐业公司"说了算",生产企业获取计划指标并不完全靠产品的质 量、成本,关键点在"跑计划、跑关系"。
    在湖北省孝感某制盐公司和某盐化公司,记者了解到,每生产一吨工业盐,亏损约10元;但如果停产,设备会腐蚀,员工工资、设备折旧等无法解决。  
    一些企业负责人向本刊记者反映,盐业公司常常以控制食盐计划分配为"筹码",在购进小工业盐时压低价格,食盐与小工业盐"搭配收购",生产企业敢怒不敢言。  
    湖北应城某制盐公司负责人说,一些食盐计划比较多的生产厂家,借食盐计划作赢利的支撑,低价倾销工业盐,以挤垮其他企业,这其实是垄断导致的不平等竞争。  
    国资委助理巡视员、原国家经贸委盐业办主任陈国卫说,计划分配没有充分引入竞争机制,盐业公司的"绝对权力"缺乏制衡,容易滋生腐败。盐业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索要回扣、变相收费、拖欠盐款等现象时有发生。  
    湖北省应城市是我国井矿盐的主产地之一。在应城市的某制盐公司,记者查看了湖北省 盐业运销公司开给该公司的结算票,不含税每吨散盐价格为296.86元。该制盐公司销售负责人说,按物价部门规定,加碘散盐不含税每吨价格应为 346.86元,但其中被分摊了50元"运费补贴",生产企业的盐价等于被下压了50元。
    一些地区私盐仍在泛滥 
    记者在广东省广州、东莞、湛江等地区调研时发现,巨大的获利空间使一些地区私盐屡禁不绝,一些人冒险购买私盐。 
    以湛江某市为例,该地区有16家集体盐场,年产量达2万多吨,但当地盐业公司的年 收购计划不到1万吨,其余则"走私"到市场上。据知情人士透露,珠三角地区的用盐企业特别是食品加工类用盐企业,用盐来源上形成了"双轨制":部分盐产品 是出高价向盐业公司购买的,部分则是以较低价格直接从生产厂家拿货。
    陈国卫说,私盐泛滥的正是改革尚未彻底的结果。"私盐"是指未进入盐业公司渠 道进行销售的盐产品。私盐的来源构成,有三分之二来自正规企业。由于盐业管理失当,堵死了"正门",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使符合国 家质量标准的产品变成了"私盐"。
    私盐泛滥在广东已被媒体多次曝光。2006年广东省的碘盐覆盖率为85%,全国倒数第四。 
    针对盐业公司垄断经营导致的巨额价差问题,中国盐业总公司新闻发言人王开文解释 说,食盐从出厂价到零售价有一个价差,但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的利润。盐业公司不但要付出仓储费用、执法成本,而且由于全省(区、直辖市)食盐销售是一个 价格,还要额外付出边远地区配送的费用,这就是"抽中补边",目的是让大家都吃上碘盐。 
    但广东省政府督察队负责人评论说,这种以碘盐覆盖率为借口阻碍盐业体制改革的意图正受到社会各界诟病。政企分开应该是改革坚持的大方向。要警惕改革在利益集团的阻力下走回头路。  
    专家再次呼吁破除"垄断" 
    业内专家呼吁,以上乱象的根子在垄断,根治的关键是国家修改或重新制定盐业的相关法规,改革当前"垄断"式的专营体制,引入市场竞争主体,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将盐业体制纳入科学管理轨道。  
    一是修改或重新制定盐业的相关法规,在食盐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废除或修改《盐业管理条例》《食盐专营办法》以及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地方性盐业 管理法规。改革食盐专营体制,允许生产企业直接销售食盐,食盐购销市场化。管理部门各负其责,如普及碘盐的行政执法和监督功能,交给工商、质检、卫生、物 价等职能部门,形成"强制加碘、严格准入、有效竞争、市场监管"的新体制。
    一些制盐企业负责人认为,即使保留计划管理模式,也要予以改进。中盐总公司作为产销一体化的企业,不适宜由其代为制定食盐计划,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直接组织人力编制。将一年一度的食盐计划衔接会开成贸易洽谈会,盐业公司和制盐企业可以协商价格、供应量。  
    二是盐业公司要转变观念,主动走向市场、适应市场,在竞争中寻找出路。 
    我国邮政体制改革对盐业体制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邮政市场放开后,受民营企业和跨 国公司的冲击,部分国有邮政企业一度亏损经营。但广东、海南等地的邮政企业利用网络和运输优势,将遍布城乡的邮政网点变成了物流领域的集散地、配送站,使 现代物流成为邮政新的业务增长点,在服务价格下降的同时,行业扭亏为盈。
    专家认为,全国各级盐业公司有40万职工,盐业体制改革后要积极解决职工的出路问题。专营被打破后,盐业公司将面临严峻挑战,但他们同样可以利用网点多、配送设备齐全等优势,和进入运销领域的其他企业展开平等竞争,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自身应有的地位。  
    三是摈弃以提高碘盐覆盖率作为专营的借口,推行科学分类加碘制度。 
    私盐泛滥、提高碘盐覆盖率,是盐业公司维护专营制度的常用说法。对此,一些专家及 制盐、用盐企业负责人认为,解决私盐问题恰恰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像改革开放初期放开原本短缺的生活资源、生产资料市场一样,允许其他企业依法销售食盐,把 目前食盐销售领域的暴利降为社会平均利润,私盐才会退出市场。
    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但仍有4亿多人口不缺碘,一些人还 生活在富碘地区。中国地方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吉祥建议,改革食盐加碘"一刀切"的做法,由卫生部门按照不同地区碘的具体分布情况,制订相应的食盐加碘标 准,并对此进行动态监控。□文/《�望》新闻周刊记者赵东辉黄玫

改革不到位 盐业“体制暴利”落入部分群体腰包

 
http://walkalone2008.blog.163.com/blog/static/313351422007111932434

广东省湛江市海康县国营房参盐场,昏暗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几张上世纪90年代先进生产企业的奖状。 
    白发苍苍的场长陈朋接连向《�望》新闻周刊记者诉苦:盐工每月的工资为三四百元,作为场长,他的工资为每月550元。在广东省还有这样的工资水平,低得让记者难以想象。  
    在盐业的整个产业链内,并不是所有的职工工资都这么低,事实上,广东省盐业公司一个中层干部的年薪约20万元。  
    这些年,食盐价格接连上涨,这些利润究竟流向了哪里?上面的对比账可以基本让读者得出答案。  
    由于对盐业垄断经营体制的改革不到位,食盐价格一路攀升,产业链的健康发展难题却没有得到及时破解。在这种不到位的改革中,部分人和群体获得了产业链的大部分利润,这部分高额利润,有关专家形象地称之为"体制暴利"。    资料图:盐民在收获非碘私盐。新华社记者赵颖全摄     产地贫困与"销售暴利" 
    海康县国营房参盐场办公室的旁边,就是场长陈朋的宿舍。记者看到门上的玻璃已经破碎,用麻袋塞着缝隙。隔壁是盐场会计的宿舍,屋顶有一个约1平方米的洞。陈朋说,盐场的职工宿舍先后倒了三座,但没有能力修复。  
    地方盐场效益不佳,国有盐场的经营状况也并不理想。广东四大国有盐场之一――徐闻 盐场办公室工作人员说,2006年,盐场销售收入1800万元,盈利约100万元,职工的社保费仍有欠账。另一家国营盐场雷州盐场的负责人说,盐场历史包 袱沉重,职工的医疗保险没有办理。雷州盐场那澳工区的一位老职工告诉记者,2006年盐工的工资为每月400多元,盐场还欠养老金数百万元。
    多位业内人士反映,盐场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食盐的产销定价差异过大。自1996年以来,食盐的出厂价基本没变,每吨三四百元。  
    但只要一出工厂,食盐的价格就像坐着火箭向上升。自1996年以来,大部分地区小包装食盐的零售价从当时的每吨1200元上涨到现在的2600元。  
    海盐被收购后,加碘环节是"升值"的关键环节,这也是盐业公司的"专利"。记者进入粤西一家加碘车间看到,工人把矿盐与海盐按2:1的比例进行勾兑,同时加入一定分量的"碘母盐",搅拌后进行分装,1斤装的食盐(海精盐)就这样产生了。  
    本刊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各地级市盐业公司每年向省盐业总公司上缴利润,其中广州市公司1600万元,省公司每年可上收1亿元左右。  
    盐业公司定价的"绝对权力" 
   
我国盐资源比较丰富,每年原盐生产能力约为4100万吨,其中食盐1700万吨。每年食盐计划指标约700万吨,在产大于销的格局下,计划成了食盐生产企业的"命根子"。有业内人士反映,每年的食盐计划会已演变为制盐企业的"公关大会"。  
    业内人士说,同样是氯化钠,争取到食盐计划就能"变身",卖出每吨350元左右的 价格;而作为工业盐出售,仅为每吨170元到200元。价格相差100多元,而计划指标由盐业公司"说了算",生产企业获取计划指标并不完全靠产品的质 量、成本,关键点在"跑计划、跑关系"。
    在湖北省孝感某制盐公司和某盐化公司,记者了解到,每生产一吨工业盐,亏损约10元;但如果停产,设备会腐蚀,员工工资、设备折旧等无法解决。  
    一些企业负责人向本刊记者反映,盐业公司常常以控制食盐计划分配为"筹码",在购进小工业盐时压低价格,食盐与小工业盐"搭配收购",生产企业敢怒不敢言。  
    湖北应城某制盐公司负责人说,一些食盐计划比较多的生产厂家,借食盐计划作赢利的支撑,低价倾销工业盐,以挤垮其他企业,这其实是垄断导致的不平等竞争。  
    国资委助理巡视员、原国家经贸委盐业办主任陈国卫说,计划分配没有充分引入竞争机制,盐业公司的"绝对权力"缺乏制衡,容易滋生腐败。盐业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索要回扣、变相收费、拖欠盐款等现象时有发生。  
    湖北省应城市是我国井矿盐的主产地之一。在应城市的某制盐公司,记者查看了湖北省 盐业运销公司开给该公司的结算票,不含税每吨散盐价格为296.86元。该制盐公司销售负责人说,按物价部门规定,加碘散盐不含税每吨价格应为 346.86元,但其中被分摊了50元"运费补贴",生产企业的盐价等于被下压了50元。
    一些地区私盐仍在泛滥 
    记者在广东省广州、东莞、湛江等地区调研时发现,巨大的获利空间使一些地区私盐屡禁不绝,一些人冒险购买私盐。 
    以湛江某市为例,该地区有16家集体盐场,年产量达2万多吨,但当地盐业公司的年 收购计划不到1万吨,其余则"走私"到市场上。据知情人士透露,珠三角地区的用盐企业特别是食品加工类用盐企业,用盐来源上形成了"双轨制":部分盐产品 是出高价向盐业公司购买的,部分则是以较低价格直接从生产厂家拿货。
    陈国卫说,私盐泛滥的正是改革尚未彻底的结果。"私盐"是指未进入盐业公司渠 道进行销售的盐产品。私盐的来源构成,有三分之二来自正规企业。由于盐业管理失当,堵死了"正门",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使符合国 家质量标准的产品变成了"私盐"。
    私盐泛滥在广东已被媒体多次曝光。2006年广东省的碘盐覆盖率为85%,全国倒数第四。 
    针对盐业公司垄断经营导致的巨额价差问题,中国盐业总公司新闻发言人王开文解释 说,食盐从出厂价到零售价有一个价差,但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的利润。盐业公司不但要付出仓储费用、执法成本,而且由于全省(区、直辖市)食盐销售是一个 价格,还要额外付出边远地区配送的费用,这就是"抽中补边",目的是让大家都吃上碘盐。 
    但广东省政府督察队负责人评论说,这种以碘盐覆盖率为借口阻碍盐业体制改革的意图正受到社会各界诟病。政企分开应该是改革坚持的大方向。要警惕改革在利益集团的阻力下走回头路。  
    专家再次呼吁破除"垄断" 
    业内专家呼吁,以上乱象的根子在垄断,根治的关键是国家修改或重新制定盐业的相关法规,改革当前"垄断"式的专营体制,引入市场竞争主体,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将盐业体制纳入科学管理轨道。  
    一是修改或重新制定盐业的相关法规,在食盐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废除或修改《盐业管理条例》《食盐专营办法》以及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地方性盐业 管理法规。改革食盐专营体制,允许生产企业直接销售食盐,食盐购销市场化。管理部门各负其责,如普及碘盐的行政执法和监督功能,交给工商、质检、卫生、物 价等职能部门,形成"强制加碘、严格准入、有效竞争、市场监管"的新体制。
    一些制盐企业负责人认为,即使保留计划管理模式,也要予以改进。中盐总公司作为产销一体化的企业,不适宜由其代为制定食盐计划,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直接组织人力编制。将一年一度的食盐计划衔接会开成贸易洽谈会,盐业公司和制盐企业可以协商价格、供应量。  
    二是盐业公司要转变观念,主动走向市场、适应市场,在竞争中寻找出路。 
    我国邮政体制改革对盐业体制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邮政市场放开后,受民营企业和跨 国公司的冲击,部分国有邮政企业一度亏损经营。但广东、海南等地的邮政企业利用网络和运输优势,将遍布城乡的邮政网点变成了物流领域的集散地、配送站,使 现代物流成为邮政新的业务增长点,在服务价格下降的同时,行业扭亏为盈。
    专家认为,全国各级盐业公司有40万职工,盐业体制改革后要积极解决职工的出路问题。专营被打破后,盐业公司将面临严峻挑战,但他们同样可以利用网点多、配送设备齐全等优势,和进入运销领域的其他企业展开平等竞争,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自身应有的地位。  
    三是摈弃以提高碘盐覆盖率作为专营的借口,推行科学分类加碘制度。 
    私盐泛滥、提高碘盐覆盖率,是盐业公司维护专营制度的常用说法。对此,一些专家及 制盐、用盐企业负责人认为,解决私盐问题恰恰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像改革开放初期放开原本短缺的生活资源、生产资料市场一样,允许其他企业依法销售食盐,把 目前食盐销售领域的暴利降为社会平均利润,私盐才会退出市场。
    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但仍有4亿多人口不缺碘,一些人还 生活在富碘地区。中国地方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吉祥建议,改革食盐加碘"一刀切"的做法,由卫生部门按照不同地区碘的具体分布情况,制订相应的食盐加碘标 准,并对此进行动态监控。□文/《�望》新闻周刊记者赵东辉黄玫

改革不到位 盐业“体制暴利”落入部分群体腰包

 
http://walkalone2008.blog.163.com/blog/static/313351422007111932434

广东省湛江市海康县国营房参盐场,昏暗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几张上世纪90年代先进生产企业的奖状。 
    白发苍苍的场长陈朋接连向《�望》新闻周刊记者诉苦:盐工每月的工资为三四百元,作为场长,他的工资为每月550元。在广东省还有这样的工资水平,低得让记者难以想象。  
    在盐业的整个产业链内,并不是所有的职工工资都这么低,事实上,广东省盐业公司一个中层干部的年薪约20万元。  
    这些年,食盐价格接连上涨,这些利润究竟流向了哪里?上面的对比账可以基本让读者得出答案。  
    由于对盐业垄断经营体制的改革不到位,食盐价格一路攀升,产业链的健康发展难题却没有得到及时破解。在这种不到位的改革中,部分人和群体获得了产业链的大部分利润,这部分高额利润,有关专家形象地称之为"体制暴利"。    资料图:盐民在收获非碘私盐。新华社记者赵颖全摄     产地贫困与"销售暴利" 
    海康县国营房参盐场办公室的旁边,就是场长陈朋的宿舍。记者看到门上的玻璃已经破碎,用麻袋塞着缝隙。隔壁是盐场会计的宿舍,屋顶有一个约1平方米的洞。陈朋说,盐场的职工宿舍先后倒了三座,但没有能力修复。  
    地方盐场效益不佳,国有盐场的经营状况也并不理想。广东四大国有盐场之一――徐闻 盐场办公室工作人员说,2006年,盐场销售收入1800万元,盈利约100万元,职工的社保费仍有欠账。另一家国营盐场雷州盐场的负责人说,盐场历史包 袱沉重,职工的医疗保险没有办理。雷州盐场那澳工区的一位老职工告诉记者,2006年盐工的工资为每月400多元,盐场还欠养老金数百万元。
    多位业内人士反映,盐场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食盐的产销定价差异过大。自1996年以来,食盐的出厂价基本没变,每吨三四百元。  
    但只要一出工厂,食盐的价格就像坐着火箭向上升。自1996年以来,大部分地区小包装食盐的零售价从当时的每吨1200元上涨到现在的2600元。  
    海盐被收购后,加碘环节是"升值"的关键环节,这也是盐业公司的"专利"。记者进入粤西一家加碘车间看到,工人把矿盐与海盐按2:1的比例进行勾兑,同时加入一定分量的"碘母盐",搅拌后进行分装,1斤装的食盐(海精盐)就这样产生了。  
    本刊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各地级市盐业公司每年向省盐业总公司上缴利润,其中广州市公司1600万元,省公司每年可上收1亿元左右。  
    盐业公司定价的"绝对权力" 
   
我国盐资源比较丰富,每年原盐生产能力约为4100万吨,其中食盐1700万吨。每年食盐计划指标约700万吨,在产大于销的格局下,计划成了食盐生产企业的"命根子"。有业内人士反映,每年的食盐计划会已演变为制盐企业的"公关大会"。  
    业内人士说,同样是氯化钠,争取到食盐计划就能"变身",卖出每吨350元左右的 价格;而作为工业盐出售,仅为每吨170元到200元。价格相差100多元,而计划指标由盐业公司"说了算",生产企业获取计划指标并不完全靠产品的质 量、成本,关键点在"跑计划、跑关系"。
    在湖北省孝感某制盐公司和某盐化公司,记者了解到,每生产一吨工业盐,亏损约10元;但如果停产,设备会腐蚀,员工工资、设备折旧等无法解决。  
    一些企业负责人向本刊记者反映,盐业公司常常以控制食盐计划分配为"筹码",在购进小工业盐时压低价格,食盐与小工业盐"搭配收购",生产企业敢怒不敢言。  
    湖北应城某制盐公司负责人说,一些食盐计划比较多的生产厂家,借食盐计划作赢利的支撑,低价倾销工业盐,以挤垮其他企业,这其实是垄断导致的不平等竞争。  
    国资委助理巡视员、原国家经贸委盐业办主任陈国卫说,计划分配没有充分引入竞争机制,盐业公司的"绝对权力"缺乏制衡,容易滋生腐败。盐业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索要回扣、变相收费、拖欠盐款等现象时有发生。  
    湖北省应城市是我国井矿盐的主产地之一。在应城市的某制盐公司,记者查看了湖北省 盐业运销公司开给该公司的结算票,不含税每吨散盐价格为296.86元。该制盐公司销售负责人说,按物价部门规定,加碘散盐不含税每吨价格应为 346.86元,但其中被分摊了50元"运费补贴",生产企业的盐价等于被下压了50元。
    一些地区私盐仍在泛滥 
    记者在广东省广州、东莞、湛江等地区调研时发现,巨大的获利空间使一些地区私盐屡禁不绝,一些人冒险购买私盐。 
    以湛江某市为例,该地区有16家集体盐场,年产量达2万多吨,但当地盐业公司的年 收购计划不到1万吨,其余则"走私"到市场上。据知情人士透露,珠三角地区的用盐企业特别是食品加工类用盐企业,用盐来源上形成了"双轨制":部分盐产品 是出高价向盐业公司购买的,部分则是以较低价格直接从生产厂家拿货。
    陈国卫说,私盐泛滥的正是改革尚未彻底的结果。"私盐"是指未进入盐业公司渠 道进行销售的盐产品。私盐的来源构成,有三分之二来自正规企业。由于盐业管理失当,堵死了"正门",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使符合国 家质量标准的产品变成了"私盐"。
    私盐泛滥在广东已被媒体多次曝光。2006年广东省的碘盐覆盖率为85%,全国倒数第四。 
    针对盐业公司垄断经营导致的巨额价差问题,中国盐业总公司新闻发言人王开文解释 说,食盐从出厂价到零售价有一个价差,但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的利润。盐业公司不但要付出仓储费用、执法成本,而且由于全省(区、直辖市)食盐销售是一个 价格,还要额外付出边远地区配送的费用,这就是"抽中补边",目的是让大家都吃上碘盐。 
    但广东省政府督察队负责人评论说,这种以碘盐覆盖率为借口阻碍盐业体制改革的意图正受到社会各界诟病。政企分开应该是改革坚持的大方向。要警惕改革在利益集团的阻力下走回头路。  
    专家再次呼吁破除"垄断" 
    业内专家呼吁,以上乱象的根子在垄断,根治的关键是国家修改或重新制定盐业的相关法规,改革当前"垄断"式的专营体制,引入市场竞争主体,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将盐业体制纳入科学管理轨道。  
    一是修改或重新制定盐业的相关法规,在食盐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废除或修改《盐业管理条例》《食盐专营办法》以及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地方性盐业 管理法规。改革食盐专营体制,允许生产企业直接销售食盐,食盐购销市场化。管理部门各负其责,如普及碘盐的行政执法和监督功能,交给工商、质检、卫生、物 价等职能部门,形成"强制加碘、严格准入、有效竞争、市场监管"的新体制。
    一些制盐企业负责人认为,即使保留计划管理模式,也要予以改进。中盐总公司作为产销一体化的企业,不适宜由其代为制定食盐计划,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直接组织人力编制。将一年一度的食盐计划衔接会开成贸易洽谈会,盐业公司和制盐企业可以协商价格、供应量。  
    二是盐业公司要转变观念,主动走向市场、适应市场,在竞争中寻找出路。 
    我国邮政体制改革对盐业体制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邮政市场放开后,受民营企业和跨 国公司的冲击,部分国有邮政企业一度亏损经营。但广东、海南等地的邮政企业利用网络和运输优势,将遍布城乡的邮政网点变成了物流领域的集散地、配送站,使 现代物流成为邮政新的业务增长点,在服务价格下降的同时,行业扭亏为盈。
    专家认为,全国各级盐业公司有40万职工,盐业体制改革后要积极解决职工的出路问题。专营被打破后,盐业公司将面临严峻挑战,但他们同样可以利用网点多、配送设备齐全等优势,和进入运销领域的其他企业展开平等竞争,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自身应有的地位。  
    三是摈弃以提高碘盐覆盖率作为专营的借口,推行科学分类加碘制度。 
    私盐泛滥、提高碘盐覆盖率,是盐业公司维护专营制度的常用说法。对此,一些专家及 制盐、用盐企业负责人认为,解决私盐问题恰恰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像改革开放初期放开原本短缺的生活资源、生产资料市场一样,允许其他企业依法销售食盐,把 目前食盐销售领域的暴利降为社会平均利润,私盐才会退出市场。
    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但仍有4亿多人口不缺碘,一些人还 生活在富碘地区。中国地方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吉祥建议,改革食盐加碘"一刀切"的做法,由卫生部门按照不同地区碘的具体分布情况,制订相应的食盐加碘标 准,并对此进行动态监控。□文/《�望》新闻周刊记者赵东辉黄玫

改革不到位 盐业“体制暴利”落入部分群体腰包

 
http://walkalone2008.blog.163.com/blog/static/313351422007111932434

广东省湛江市海康县国营房参盐场,昏暗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几张上世纪90年代先进生产企业的奖状。 
    白发苍苍的场长陈朋接连向《�望》新闻周刊记者诉苦:盐工每月的工资为三四百元,作为场长,他的工资为每月550元。在广东省还有这样的工资水平,低得让记者难以想象。  
    在盐业的整个产业链内,并不是所有的职工工资都这么低,事实上,广东省盐业公司一个中层干部的年薪约20万元。  
    这些年,食盐价格接连上涨,这些利润究竟流向了哪里?上面的对比账可以基本让读者得出答案。  
    由于对盐业垄断经营体制的改革不到位,食盐价格一路攀升,产业链的健康发展难题却没有得到及时破解。在这种不到位的改革中,部分人和群体获得了产业链的大部分利润,这部分高额利润,有关专家形象地称之为"体制暴利"。    资料图:盐民在收获非碘私盐。新华社记者赵颖全摄     产地贫困与"销售暴利" 
    海康县国营房参盐场办公室的旁边,就是场长陈朋的宿舍。记者看到门上的玻璃已经破碎,用麻袋塞着缝隙。隔壁是盐场会计的宿舍,屋顶有一个约1平方米的洞。陈朋说,盐场的职工宿舍先后倒了三座,但没有能力修复。  
    地方盐场效益不佳,国有盐场的经营状况也并不理想。广东四大国有盐场之一――徐闻 盐场办公室工作人员说,2006年,盐场销售收入1800万元,盈利约100万元,职工的社保费仍有欠账。另一家国营盐场雷州盐场的负责人说,盐场历史包 袱沉重,职工的医疗保险没有办理。雷州盐场那澳工区的一位老职工告诉记者,2006年盐工的工资为每月400多元,盐场还欠养老金数百万元。
    多位业内人士反映,盐场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食盐的产销定价差异过大。自1996年以来,食盐的出厂价基本没变,每吨三四百元。  
    但只要一出工厂,食盐的价格就像坐着火箭向上升。自1996年以来,大部分地区小包装食盐的零售价从当时的每吨1200元上涨到现在的2600元。  
    海盐被收购后,加碘环节是"升值"的关键环节,这也是盐业公司的"专利"。记者进入粤西一家加碘车间看到,工人把矿盐与海盐按2:1的比例进行勾兑,同时加入一定分量的"碘母盐",搅拌后进行分装,1斤装的食盐(海精盐)就这样产生了。  
    本刊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各地级市盐业公司每年向省盐业总公司上缴利润,其中广州市公司1600万元,省公司每年可上收1亿元左右。  
    盐业公司定价的"绝对权力" 
   
我国盐资源比较丰富,每年原盐生产能力约为4100万吨,其中食盐1700万吨。每年食盐计划指标约700万吨,在产大于销的格局下,计划成了食盐生产企业的"命根子"。有业内人士反映,每年的食盐计划会已演变为制盐企业的"公关大会"。  
    业内人士说,同样是氯化钠,争取到食盐计划就能"变身",卖出每吨350元左右的 价格;而作为工业盐出售,仅为每吨170元到200元。价格相差100多元,而计划指标由盐业公司"说了算",生产企业获取计划指标并不完全靠产品的质 量、成本,关键点在"跑计划、跑关系"。
    在湖北省孝感某制盐公司和某盐化公司,记者了解到,每生产一吨工业盐,亏损约10元;但如果停产,设备会腐蚀,员工工资、设备折旧等无法解决。  
    一些企业负责人向本刊记者反映,盐业公司常常以控制食盐计划分配为"筹码",在购进小工业盐时压低价格,食盐与小工业盐"搭配收购",生产企业敢怒不敢言。  
    湖北应城某制盐公司负责人说,一些食盐计划比较多的生产厂家,借食盐计划作赢利的支撑,低价倾销工业盐,以挤垮其他企业,这其实是垄断导致的不平等竞争。  
    国资委助理巡视员、原国家经贸委盐业办主任陈国卫说,计划分配没有充分引入竞争机制,盐业公司的"绝对权力"缺乏制衡,容易滋生腐败。盐业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索要回扣、变相收费、拖欠盐款等现象时有发生。  
    湖北省应城市是我国井矿盐的主产地之一。在应城市的某制盐公司,记者查看了湖北省 盐业运销公司开给该公司的结算票,不含税每吨散盐价格为296.86元。该制盐公司销售负责人说,按物价部门规定,加碘散盐不含税每吨价格应为 346.86元,但其中被分摊了50元"运费补贴",生产企业的盐价等于被下压了50元。
    一些地区私盐仍在泛滥 
    记者在广东省广州、东莞、湛江等地区调研时发现,巨大的获利空间使一些地区私盐屡禁不绝,一些人冒险购买私盐。 
    以湛江某市为例,该地区有16家集体盐场,年产量达2万多吨,但当地盐业公司的年 收购计划不到1万吨,其余则"走私"到市场上。据知情人士透露,珠三角地区的用盐企业特别是食品加工类用盐企业,用盐来源上形成了"双轨制":部分盐产品 是出高价向盐业公司购买的,部分则是以较低价格直接从生产厂家拿货。
    陈国卫说,私盐泛滥的正是改革尚未彻底的结果。"私盐"是指未进入盐业公司渠 道进行销售的盐产品。私盐的来源构成,有三分之二来自正规企业。由于盐业管理失当,堵死了"正门",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使符合国 家质量标准的产品变成了"私盐"。
    私盐泛滥在广东已被媒体多次曝光。2006年广东省的碘盐覆盖率为85%,全国倒数第四。 
    针对盐业公司垄断经营导致的巨额价差问题,中国盐业总公司新闻发言人王开文解释 说,食盐从出厂价到零售价有一个价差,但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的利润。盐业公司不但要付出仓储费用、执法成本,而且由于全省(区、直辖市)食盐销售是一个 价格,还要额外付出边远地区配送的费用,这就是"抽中补边",目的是让大家都吃上碘盐。 
    但广东省政府督察队负责人评论说,这种以碘盐覆盖率为借口阻碍盐业体制改革的意图正受到社会各界诟病。政企分开应该是改革坚持的大方向。要警惕改革在利益集团的阻力下走回头路。  
    专家再次呼吁破除"垄断" 
    业内专家呼吁,以上乱象的根子在垄断,根治的关键是国家修改或重新制定盐业的相关法规,改革当前"垄断"式的专营体制,引入市场竞争主体,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将盐业体制纳入科学管理轨道。  
    一是修改或重新制定盐业的相关法规,在食盐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废除或修改《盐业管理条例》《食盐专营办法》以及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地方性盐业 管理法规。改革食盐专营体制,允许生产企业直接销售食盐,食盐购销市场化。管理部门各负其责,如普及碘盐的行政执法和监督功能,交给工商、质检、卫生、物 价等职能部门,形成"强制加碘、严格准入、有效竞争、市场监管"的新体制。
    一些制盐企业负责人认为,即使保留计划管理模式,也要予以改进。中盐总公司作为产销一体化的企业,不适宜由其代为制定食盐计划,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直接组织人力编制。将一年一度的食盐计划衔接会开成贸易洽谈会,盐业公司和制盐企业可以协商价格、供应量。  
    二是盐业公司要转变观念,主动走向市场、适应市场,在竞争中寻找出路。 
    我国邮政体制改革对盐业体制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邮政市场放开后,受民营企业和跨 国公司的冲击,部分国有邮政企业一度亏损经营。但广东、海南等地的邮政企业利用网络和运输优势,将遍布城乡的邮政网点变成了物流领域的集散地、配送站,使 现代物流成为邮政新的业务增长点,在服务价格下降的同时,行业扭亏为盈。
    专家认为,全国各级盐业公司有40万职工,盐业体制改革后要积极解决职工的出路问题。专营被打破后,盐业公司将面临严峻挑战,但他们同样可以利用网点多、配送设备齐全等优势,和进入运销领域的其他企业展开平等竞争,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自身应有的地位。  
    三是摈弃以提高碘盐覆盖率作为专营的借口,推行科学分类加碘制度。 
    私盐泛滥、提高碘盐覆盖率,是盐业公司维护专营制度的常用说法。对此,一些专家及 制盐、用盐企业负责人认为,解决私盐问题恰恰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像改革开放初期放开原本短缺的生活资源、生产资料市场一样,允许其他企业依法销售食盐,把 目前食盐销售领域的暴利降为社会平均利润,私盐才会退出市场。
    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但仍有4亿多人口不缺碘,一些人还 生活在富碘地区。中国地方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吉祥建议,改革食盐加碘"一刀切"的做法,由卫生部门按照不同地区碘的具体分布情况,制订相应的食盐加碘标 准,并对此进行动态监控。□文/《�望》新闻周刊记者赵东辉黄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