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DAVID BARBOZA
译者:阮一峰
魏勇(译音)在2005年返回他出生的小村庄探望77岁的母亲时,听到了大地的颤动声。村里人告诉他,有一天深夜,整个村子都在摇动,所有人都认为发生了地震。大地在颤动,房子在摇晃,土地裂开缝隙。
魏勇说,邻居告诉他,她家的墙已经塌了。姐姐告诉他,当地所有的地方都在下沉,她甚至晚上都不敢把狗放出来。
但是这不是地震。这个山西中部的小村庄旁有三个大型煤矿,它们一直在地下不分日夜地挖煤,有时甚至还要用上炸药,从地下炸开大地。
上马黄头村只是兴旺的煤炭工业正在大面积地破坏中国北部自然环境的最新一个受害者,那里储藏着这个国家最丰富的煤炭资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煤国,其中绝大多数煤炭都出自山西省,出自上马黄头所在的朔州地区。
然而,在山西省向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提供燃料时,由于煤矿对地下的破坏,导致当地土地正在大面积下沉。
此外,煤炭毫无控制地在地下自燃,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也正在给全球气候变暧"火上浇油"。
科学家们说,每年约有2亿吨煤炭因雷电和矿井事故而在地下被烧掉,这个数字相当于日本去年一年所消耗的煤炭。
环保专家称山西是一个荒原。而上马黄头村的村民,称它是个不再被珍惜的家园。
当地村民说,其实土地的晃动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忍受了多年的日渐恶劣的空气,以及由废煤和矿渣堆起的垃圾山引发的沙尘暴后,当地人说他们无法再忍受下去,他们已请愿要离开家园。
站在村里土路上的71岁老人魏阳献(译音)说:"象我这样上了年纪的人,不喜欢搬到一个新地方。可我们没有办法,我们这里没水,土地正在下沉,空气也被污染了,因为这里有一座人工造出的煤山。"
上马黄头村所面临的问题是,几个矿井已从地下的南部和北部穿过这个村子,村子西边几百米处还有一个大化工厂,污染着当地的空气,村东边那座人造的煤渣山,不断吹来沙尘。
当地一名妇女说,在她做饭时,都能从饭里找到沙子。
当地村民还说,每天晚上一整夜都能听到卡车把废弃物倒在东边的煤渣山上,白天则是运送煤炭的大卡车经过村子,卡车压坏了道路,路旁撒满了废煤。
不久前,越来越愤怒的村民,曾用障碍物堵住了道路,不让运送废弃物的卡车通过。
而当地政府却做得很少,政府发言人称,村民们想搬家是"不可能的",还说村民们的抱怨主要是想多得到一些赔偿,"我认为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钱,"发言人说。
但是,47岁的魏勇却是为了挽救这个村子而进行着抗争。他曾经当过公务员,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考上大学,第一次离开上马黄头村。
快人快语的魏勇对煤矿破坏自然环境有些了解,因为他本人曾在内蒙古搞过煤矿。
魏勇说:"我干过的最大煤矿是在内蒙古,但那里人烟稀少,而山西却遍地都是人,这里的煤矿正从人口稠密区穿过,却没有人关心这里的环境。"
魏勇说,60年代的时候,当时他还是一个小男孩,这里是一个山脚下的小村庄,住着500口人,有种植玉米和大豆的农场,一条小河从村子中央流过。
"记忆中小河里的水可以直接饮用。"魏勇说。
这里每个人都在谈论这条小河。
村长林友茂说:"我年轻的时候,这条小河非常干净。我们可以在里面抓到鱼虾,还可以在里面游泳。"
上个世纪80年代,当中国经济刚刚苏醒时,由于上马黄头所在地区被发现储藏着丰富的煤炭,这个村子立即变成了一个煤矿城。
美国著名工业家、西方石油公司创始人阿曼德.哈默(Armand Hammer)先生也就是在这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合资企业。1982年,哈默的公司签署了协议创建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随后这里便变成了中国的新能源基地。
哈默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距离上马黄头村只有几英里远。村民们回忆说,当这个项目开挖时,哈默乘坐他的私人飞机来到这里,当时的中国总理李鹏也出席了。
后来,由于对这个项目的进展感到不满,哈默就撤出了,但安太堡露天煤矿却仍在继续发展,挖出了几百万吨的煤,堆起了村庄旁边的煤渣山。
当地居民说,安太堡露天煤矿每年都在往煤渣山上倾倒大量废煤,山头每年都在升高,而且山脚越来越接近村子。整个九十年代,这座煤矿都一天24小时开工。现在,煤渣山已有500英尺高,占地面积超过30平方英里。
安太堡煤矿拥有数百辆Caterpillar巨型卡车,其中许多卡车都要比房子还大,这些庞然大物每天都排着队,从巨大的深坑中爬出来,沿着弯曲的道路,开到煤渣山顶部,将废煤倾倒在那里。
当地村民的抱怨随处可见,一位名叫刘兰华(译音)的村民将客人领到家中,指着她家新房墙壁上裂开的大缝说,"看看这些裂缝吧。"
另一位村民说,如果你们 5天前来,就能看到整个村子都被一场沙尘暴给覆盖了。
63岁的魏福堂(译音)说,美好的家园应该有山有水,一个漂亮的村子没有水可能很快就会丑陋起来。
然而,今天的上马黄头却已没有了水。村民们说村里的小河,10年前就已干涸了。现在,这里的水井也没水了。以前村民每家每户都有一口水井,如今村里只能雇一辆卡车,从几里外往回拉水。
但村民们谈论最多的还是那个巨大的煤渣山,担心有一天倒塌下来,把整个村子埋没。
1966年威尔士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故,当时巨大的矿渣场在坍塌后冲向阿伯凡(Aberfan)村中的一个小学,造成116名学生死亡。
同样的事故也曾出现有威尔士作家卢埃林 (Richard Llewellyn)1939年的畅销书《青山翠谷》中,描述了一个村庄被矿井毁掉的经过。
不过,上马黄头村的居民却不知道这些故事,可他们能够感觉到这样的悲剧将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魏勇请求他的母亲搬离这个村庄,他说:"这里周围有三个煤矿,却只有一条路通向外界。"
村长喜欢在农田里散步,观察那些大地上巨大的裂缝。他说,好几年前有个死人埋在这里,后来地裂开后,死者的亲戚赶来寻找尸体,准备将坟墓搬到更安全的地方。但是,他们再也没有找到过那具尸体。
"看看这些裂缝,"他指着四分五裂、高低不平的土地说:"二年前,这块地还是平的。可是现在,你看它是什么样。"
一年前,在一次村务会议上,村民们聚集起来,决定在村子沉入大地之前,他们必须搬离这里。
后来,一些村民提到了关于这个村子如何建立的传说。古老的传说中,这个美丽的村子依湖而建。但是有一天,一个南方人潜入村庄,偷走了村子里的青蛙,从此给这个村庄带来毁灭。
"我不相信这个传说,"林村长说:"我相信这里没有水,是因为建起了煤矿。大地就像人的身体,水就像血管中的血液。现在这里没有水了,就等于人没有血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