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广角]战俘遣返问题才是朝鲜战争拖延近两年的真正原因
『国际观察』 [军事广角]战俘遣返问题才是朝鲜战争拖延近两年的真正原因
![]() | 作者:richhali 提交日期:2010-3-23 10:53:00 访问:18280 回复:268 | |
“为战俘而战”的主题在当年的世界各国十分突出。那时中国和朝鲜的媒体也重点围绕战俘议题进行了强烈宣传。但朝鲜战争过去后,中国官方淡化处理了这个争 端。目前官方解释朝鲜战争拖延的说法是,因为美帝不甘心失败,还试图霸占整个朝鲜。中朝军队给与沉重打击,使其阴谋无法得逞。美帝最后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 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但这基本不是事实。联合国军的目标从开始停战谈判后就以守定38线为基础。没有打算再改变。真正造成谈判拖延达两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是 战俘,不是领土。
1999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的《党的文献》杂志上发表了该室研究人员王玉强的《周恩来与朝鲜战争战俘遣返 问题》一文。文章第一句话就说:“朝鲜停战谈判之所以拖延了两年之久,主要的障碍就是战俘遣返问题”。这是迄今所见最早承认战俘问题是朝鲜战争拖延近两年 的真正原因的中共文献。
朝鲜战争中有两次举行停战谈判的请求。第一次是联合国军发出的,第二次是中朝(苏)方发出的。
联合国军发出停战谈判请求是在1950年底。当时联合国军抵挡不住志愿军的进攻。提出举行停战谈判的倡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方面提出了停战先决条件。其中 包括联合国军撤出朝鲜,美国舰队撤出台湾海峡,让北京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等。否则就要把联合国军赶出朝鲜半岛。联合国各方讨论后觉得太苛刻,无法满 足。便于1951年初拒绝了。联合国军的这次停火请求没有成功。中朝军队马不停蹄,大举向38度线以南进攻。
但中朝军进攻不利。 第三次、四次战役受挫。第五次战役更于1951年5月完全失败。联合国军趁势向北反攻。志愿军兵败如泻,全线溃逃。连志愿军总司令部也岌岌可危。毛泽东慌 了神,急电指示当时人在莫斯科的高岗请苏联出面,在联合国提出停战谈判倡议。为了尽快达成谈判,毛泽东主动放弃了原先停战谈判的所有先决条件。他特别表示 没有兴趣参加联合国。称联合国不过是个“侵略组织”。尽管这种说法嘲笑了自己几个月前的立场,但他已经顾不得太多了。而这个180度转弯的确排除了谈判的 障碍。联合国军方面同意了,谈判在板门店开始。
联合国早就想要停火。现在中朝方也不想打了。停战协议本来可以迅速达成。但是谁也 没有想到,看上去属于小事情的遣返战俘事宜却阻挡了谈判进程。并且愈演愈烈,最后竟把战火拖延了两年。造成一场战争的三分之二竟为停战过程中“小事”而大 举厮杀的奇怪现象。这件事开始时似乎不复杂。中朝方要求把被联合国军俘虏的战俘通通要回来。这本来是以前战争的惯例。并且也符合日内瓦战俘公约的规定。联 合国军本来也打算这么办。即把中朝战俘通通送走,赶快把自己被俘的人员换回来。但出人意料的情况是,十几万中朝战俘不象历次战争的战俘那样急切地盼望回 家。相反,他们的多数竟是拚了命地要求不回家!如果硬要把他们送回家,他们宁可死在现场。
这些反共的中朝战俘豁出去了,非要挣个 鱼死网破。联合国军开始为难。因为这牵涉到西方社会的基本信念。就是个人的意志必须得到起码尊重。无视少数几个人的请求可能不太要紧。但请求者达到几万人 规模,就难以忽视了。西方媒体的舆论压力很大。联合国军不得不从“尽快达成协议换回本方战俘”的方针转为为中朝战俘争取基本人权。他们从日内瓦战俘公约上 找到了有利的条文。该条文允许交战双方在不违背战俘意志的条件下达成特别的遣返安排。他们向中朝方要求达成“依照志愿遣返”的特别安排,即让想回的战俘回 国,不想回的就不强迫送回。
自己的官兵居然拼死不肯回家。而且人数达到数万!这个情况对中朝方刺激太大了。他们无论如何不能接 受。中朝方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声称这些战俘遭到了最野蛮最凶残的屠杀和折磨,他们都是“被迫”同意不回家的。因此中朝方不想和联合国军达成什么“特别的遣 返安排”。他们只要求对方把所有战俘都送回来。别的免谈。他们坚决地表示:只要战俘不能全部回国,中朝人民就誓死打到底!打到底!!打到底!!!
战争无法停止,联合国军天天在伤亡。战争死伤数渐渐超过了他们想保护的战俘人数。美军谈判代表一度无法控制自己的挫折感,在休息室里失声痛哭:我们的人天天在死去,可我就是没法谈成这该死的停火。
联合国军方面为了说服中朝方想尽了办法。还特邀请国际红十字会在定期访问战俘营并发表报告。但中朝方根本不买账。人民日报甚至痛斥国际红十字会是美帝国 主义的走狗。联合国军方面知道中朝方是因为失面子而光火。他们觉得如果能劝说更多战俘回国的话,中朝方的面子会好看些,态度也就会缓和下来。他们自己觉 得,如果加强对战俘说服的话,应该能使大部分战俘接受遣返回国。战俘们的家庭毕竟在本国,对家庭亲人的强烈思念应该会使战俘们不顾政治上的麻烦而选择归 国。而如果联军方再表明无意把战俘转给台湾或者韩国当局的话,就相当于断了反共战俘们的退路。那大部分反共的战俘会心灰意冷而接受遣返。他们盘算,在多管 齐下后,最终拼死抗拒遣返者不会超过四分之一。算起来该有十一万左右的战俘愿意被遣返。他们觉得这数字足够保全共方的面子,有望获得共方的配合。
1952年4月1日,联军代表希克曼向中方代表柴成文提出了他们的估计数。这个数字果然令中朝方满意。柴成文于4月2日提议“双方立即展开核查名单的工 作(后来人民日报用的是“进入名单的校正工作”),此项工作完成前暂停原则性辩论”。联合国军方把这项工作称作screening ,中方翻译成“甄别”。
为了加强劝说战俘们回国,美方代表在甄别开始前提议由中朝高层方公开发表声明,赦免战俘们被俘后的行为。 因为很多战俘在被俘后表达了反共态度。一些人甚至在身上刺出反共标语。如果中朝高层能够明确表示不追究战俘们的这种行为的话,将有助于化解战俘的对抗情 绪,消除他们的疑虑,有助于他们选择回归祖国。中朝方开始拒绝了美方建议,但稍后又认为这样做很有利,就迅速起草了声明并立即转给联合国军。1952年4 月6日彭德怀金日成联名发表的《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声明》(即“四六声明”)全文如下:
“朝鲜人民军和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向主张在积极的敌对行为停止后,交战双方应迅速释放并遣返各自收容的全部战俘。这种合理主张,绝不因我方被俘人员在拘留期间,曾有一部分 人在臂上刺字,或写下某种文件,或作其他类似的行为而有所改变。我们深知这些行为绝非出于他们的自愿,不应由他们负责。我们完全欢迎我方全体被俘人员回到 祖国的怀抱。我们并已在与对方的协议中,保证全部被俘人员在遣返后与其家人团聚,参加和平建设事业,并过和平生活。”
联合国军于 1952年4月7、8两日在巨济岛战俘营区用汉语和朝语把这个声明反复广播了两天。声明的确对战俘们思想冲击很大。反共战俘控制的营区里一片吵闹叫骂声。 而亲共战俘控制的战俘营反应非常热烈。亲共战俘营长期来一直只许食物衣物生活学习用品以及工具等等运入,不允许美军监管当局人员进入。这天他们打开营区大 门,破天荒主动邀请美军广播车开进,并把全营区战俘集合起来反复听取广播。
联军主动广播彭德怀金日成联合声明,令一些中朝战俘觉得联合国军已经中朝共党妥协串通好了,早晚要把他们出卖给共产党。因此就死了抗拒的念头,表态愿意回国。
为了促使中朝战俘表态愿意接受遣返。联合国军当局继续加码,在甄别开始前又广播了言辞十分冷漠苛刻的通告,告诫战俘们认真思考不回国所面临的严重后果。通告全文如下:
“战俘们:
今后的几天里,所有战俘都将接受单独的甄别询问。通过询问来查明哪些战俘愿意被送回朝鲜人民军或者中国人民志愿军,哪些战俘强烈拒绝遣返。这项工作将加快换俘遣返的步伐。
此时此刻,我要告诫你们:你们将要做的决定是极端重要的,这可能是你们一生中最要紧的决定。你们必须最仔细地从各个方面来考虑这件事情。你们必须单独地 作决定。为了你们自身的安全,在接受甄别询问之前切勿和其他人讨论,也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的决定,哪怕他是你最好的朋友。
对于无意以暴烈方式抗拒遣返的人员,联合国军司令部保证在交换战俘时把你们送回给你方当局。你们自己的决定就是最终的决定。但对于那些抗拒遣返的人员,联合国军司令部不能担保他们的最终命运。
如果你们有谁觉得非要暴烈地抗拒遣返不可的话,一定要在做出决断之前想想此事会对你们的家人造成什么后果。你们的名册已经被通报给你们那一方的当局了, 他们知道你们在这里活的好好的。你们如果不回家,共产党毫无疑问会阻止你们的家人来和你们团聚。你们可能从此再也见不到家里的亲人了。你们必须设身处地地 从各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你们的最终还是决定要暴烈地抗拒遣返的话,则你们无疑还要被留在巨济岛上过很多个月。但是联合国军司令部不可能一直为你们提供食宿。联合国军司令部也不能担保你们的将来。特别是不能也不愿意担保送你们到某个地方去。这一点你们要考虑再三。
甄别询问将在各个营区进行以便分类编制遣返战俘的名册。各个分队人员的名单和次序已经排定。
今后几天里,会在各营区出口处一边设立甄别询问站。各分队须按照排定的名单次序整队集合。非武装的访谈人员和美国宪兵将进入营区以展开询问。被点到名的战俘必须进入询问站回答询问。个人的行李必须随身携带。
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决定,有的人要留在当前的营区,有的则要立即离开。
询问结束后,愿意遣返和抗拒遣返的战俘将分别住在不同的营区。
在询问进行的过程中,你们必须保持安静和良好的秩序。”
到了甄别现场,联军更是从严把关,进一步把战俘向回国方向赶。甄别过程所使用的问卷以及筛选标准一边倒地帮助战俘加入“回国派”。任何想回国的战俘只要 答一个字就能回国。而抗拒遣返的战俘则必须历遍所有七个问题并要表现出“宁可死”的决心才能避免被送去“回国派”营区。许多抗拒遣返态度不坚决的志愿军战 俘就被这份问卷毫不留情刷下来,送进了所谓的“小延安”。问卷的全文如下:
1.你是根据自己的意志希望回朝鲜(或者中国)去的吧?
2.你在任何情况下都反对回国去吗?
3.你充分地考虑过要是不回去会给家人带来不安和打击的这个问题吗?
4.你是否了解在希望回国的人们回国之后你可能要长期被扣留在这里呢?
5.你知道联合国军不能答应把你送到你希望去的地方去吗?
6.这样你还是不愿意回去吗?还是要暴烈地反对遣返回国吗?
7.你虽然是这样说了,假如要强制你回国,你打算怎么办呢?
对于想回国的战俘来说,只要在第一个问题上答“是”就行了。联军立即将该战俘归入“回国派”阵营。一个字也不会再多问。而对于意图抗拒遣返的战俘来说, 就必须接着往下回答所有七个问题。其中第三、五、七个问题对反共战俘的考验都十分严峻。没有做好拼死一搏打算的人很难通过询问。询问中只要战俘在回答某题 时出现犹豫动摇或者尚未考虑成熟等态度,询问立即停止。该战俘即被当作“回国派”处理。比如,如果对第三个问题回答说“没有细想过”,即算抗拒遣返的意志 不坚定,询问到此结束。该战俘被列入“回国派”。
第五个问题实际上并非故意“考验”战俘,而是那时联军真的无法承诺送战俘去台湾。日内瓦战俘公约并没有现成条文支持“不强迫/志愿遣返原则”。联合国军正和中朝方艰难地谈判。需要先和共方签订协议确认该原则,然后才能考虑把战俘送到其他地方去。
不幸的是联合国军原先严重低估了拼死抗拒遣返者的人数。甄别结果大出各方的意外。尽管联合国军当局动用了一切能用的资源来劝说战俘,包括彭德怀金日成联 合声明,但劝说的效果出奇地微弱。参加甄别大多数战俘依然铁心抗拒到底。志愿军战俘中三分之二的人强硬地表示自己大不了一死,死也不回国。甄别过程跳过了 若干亲共战俘控制的营区。因为这些营区领导人表示营区内全体战俘都要求回国,不必参加甄别。如果当局要强行甄别,他们就要用暴力抗争。联合国军监管当局明 知这些“红色营区”里控制着许多希望不被遣返的人员,但顾虑到强行甄别会导致流血冲突,给中朝方以指责的借口,就跳过了部分营区。如果所有营区都参加甄别 的话,抗拒回国的战俘比例还要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