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三, 七月 18, 2007

两千多年中国,教育的大败局 黎鸣

 

要论证中国教育的大败局,首先必须说明,究竟什么是教育,尤其什么是人类教育的本质?然后,更要进一步说明,什么是教育的出发点,什么是教育的必经之途(方法、途径),什么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可以说,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对于上述关于教育的重要问题的回答,实质上全都是惟一只由孔夫子及其儒家一家所垄断,而且孔夫子两千多年来被中国人称为"圣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文化宣传之王?中国古代就有"宣传"的传统了?),实际上就是中国人永远精神上的"导师",永远垄断中国人教育的"祖师",甚至永远垄断中国人文化宣传的"祖师"。可悲的是,孔夫子及其儒家对于上述所有问题的回答全都是极端偏颇、极端错误的,甚至是完全颠倒的。正是因此,两千多年来的中国教育,乃至中国文化,实际上全都是一场场(一连串)巨大的败局。

两千多年来,中国教育巨大败局的最明显的特征,即是:中国人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来就不知道,甚至直到今天,仍旧不能清楚地知道,究竟什么才是人类应该拥有的真信仰、真知识,以及如何坚持真信仰和增长真知识。换言之,中国人几乎从来就被伪信仰和伪知识所愚弄、所宣传、所"教育",甚至一直到今天,还依然在被伪信仰、伪知识所愚弄、所宣传、所"教育",还依然没有完全真正醒悟过来。

首先,让我们来确认什么是教育以及教育的本质。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认为还必须首先确认什么是"人生"以及什么是"人生的本质"?关于这个问题,《圣经》中的《创世纪》已经有过很好的隐喻。按照这个隐喻,我认为,所谓"人生",即是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不能不同时认真呵护和培植的两棵"树"的诞生和成长:一棵是人类的生命之树,另外一棵是人类的智慧之树。而"人生的本质"即生命加智慧,更说白了,人活着就是为了不断地增进自己的智慧,或者说,智慧就是活着的人们的含金量。人们活着的含金量――智慧愈高,他(她)的生命的价值也就愈高。人类简直就是为了智慧的成长而生活着。反之,匮乏智慧的增长,人其实就是白活。

一个人的生命之树,从出生、长大、衰老到死亡,基本上是由每一个人内在基因的活动所自然地支配,而每一个人自身一般无能干预,或最多只能在能量、营养的补充方面,逃避环境的伤害方面,以及交配的遗传方面进行一些日常外部呵护的(生活)运动,当然,群体和个人的自杀应属例外。

一个人的智慧之树则不然,虽然随着生命之树的诞生,智慧之树的种子也同时就已经播下了,但智慧之树本身的成长、壮大、增高,以及最后的开花、结果,却基本上要经过人类自身主观的努力去加以培养、剪裁、嫁接、升华、发扬,例如人类小时候接受父母、师长、文化环境的集体主观的培养,日渐长大之后,更要逐渐加上自我个人主观的磨炼、追求、修养。

由此可见,人类的生命之树,应是绝对、客观、必然的自然之树;而人类的智慧之树,则应是相对、主观、自由的自主之树。关于上面的所述,希望年轻的网友能够牢牢地记住。下面,我们来定义什么是教育,以及什么是教育的本质。

关于"什么是教育?",我的回答是:伴随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生命过程,同时也需要力促自身智慧的增长,这里的"增长",不仅包括每一个人从小到大、到死的过程中智慧的自然地增长,更重要的是包括每一个人成年之后不断地对智慧的主观追求的增长,以及人类(民族)整体的智慧与时俱进的总的累积的增长,正是这种智慧增长的累积,形成了人类(民族)的文明;应该指出,智慧的增长,对于人类本身来说,不必是客观必然的,而更多的应是人类必须去主观追求的;正是这种人类在主观上力促自身智慧增长的需求以及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的追求的活动,构成了人类的教育。按照上述教育的定义,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教育的本质,即:不断增进人类(个人和整体)的智慧。换言之,亦简言之,一切涉及人类智慧之树成长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谓之教育,而增进智慧之树的高度和丰度,即是教育的本质。或更简单地说:生命在于绝对客观地养育,智慧在于相对主观地教育(更多地是人类整体和个人主观自我的教育)。

当然,上面所述又涉及到对"智慧"定义的需要。我的回答:智慧是使人类的生命富有意义(或过得充实)的方方面面,且主要分如下的三个方面:真理信仰的智慧、真实知识的智慧、真诚情感的智慧。在后面的文章中我将会对这一切均加以分析:真理信仰的智慧主要致力于发现更新的真理;真实知识的智慧主要致力于发明更新的知识;真诚情感的智慧主要致力于创造更新的思维方法、观念和逻辑。这三种智慧是永不可分、三位一体的人类全智慧的整体。

在回答了什么是教育以及教育的本质的问题之后,人们就将不能不进一步回答:什么是教育的出发点?什么是教育的必经之途(方法、途径)?什么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我下面的回答,限于文章的篇幅,暂时略去历史、逻辑两方面的论证,直接给出答案。在今后的博客文章中,我还会回过头来逐一为网友们作出分析。

一,             什么是教育的出发点?

答:教育的出发点必须且只能是先验、自然、真理的真。

二,             什么是教育的必经之途(方法、途径)?

答:教育的必经之途必须且只能是经验、自主、真实的善(效、利、好)。

三,             什么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答:教育的终极目标必须且只能是超验、自由、真诚的美。

连贯起来说,真正人类的教育,也即人类智慧之树的成长、壮大的需求,必须且只能

从自然出发,经过自主,最后走向并达到自由;或者说从真理的信仰出发,经过真实的实践,最后走向并达到真诚的情感、精神。同样是不可分的三位一体。

上述的说法涉及人类正确的自然观(宇宙观、物质观、规律观、真理观)、世界观(社会观、历史观、真实观、实践观、善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真诚观、美情观),以及最后,人类总的全思维的逻辑观、智慧观。关于所有这一切"",我均会在日后的博客文章中逐一向网友们作出我的力所能及的阐释。希望能引起网友们,尤其年轻的网友们的关注。我确信并希望,这对于你们智慧的健康的成长能有所裨益。

回到本文的宗旨:论证两千多年来中国教育的大败局

经过近四十年的研究,我认定,孔夫子及其儒家对于上述所有问题的回答,均是极端偏颇、极端错误的,而且是完全颠倒的。先看孔夫子关于什么是教育及其本质的回答。

什么是教育?

孔夫子的回答是:教人学礼乐、知礼乐、习礼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总之,普及、宣传、教导礼乐,特别是周代封建的礼乐,周公制定的礼乐,就是孔夫子教育的全部追求,也是他的最高的追求。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

孔夫子的回答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更有他的学生为他总结出来的:"学而优则仕"。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即:"一切教育为(封建)政治服务"。

跟上面我们的回答相比,显然孔夫子的回答是极端偏颇、极端错误的。孔夫子的回答与人类"智慧之树"的成长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然而,却正是孔夫子的这种对于教育的极端偏颇、极端错误的回答,乃至定位,完全主宰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全部教育。由于这种对于教育的完全错误的定位,并顽固地坚持且永远不变,终于造成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来长期历史中教育的巨大败局,甚至文化和文明的巨大败局。正是因为这种对于教育的完全错误的定位,从而完全错置和颠倒了中国人教育的出发点、必经之途和终极的目标,也即完全错置和颠倒了整个教育的全过程。我曾在过去的一篇博客文章中称孔夫子"倒栽了中国人的'智慧之树'",其根源正在这里。

正是因此,我可以断言,中国人的近两千多年的历史之路,已经基本上不是什么走向"智慧之路",而是完全相反,是走向"愚昧之路"。下面,我们不妨更深入地进行一些分析。

前面我们曾指出,人类教育的出发点必须且只能是先验、自然、真理的真。且不说孔夫子根本就无视先验、真理,更有害的是,他的"教育"完全隔绝自然。孔夫子既"不语怪力乱神",也避免谈论生死,更不关心具体的稼穑园艺农事,他惟一只关心礼乐、人事关系,提倡"克己复礼"为"仁"的"忠恕之道"(显然与老子的"道法自然"背道而驰),加上他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论,很显然,孔夫子认为,人类教育的出发点只应是真诚的情感――"诗"意的"仁者爱人"的情感。事实证明,这不仅违背逻辑,倒果为因,同样违背历史,是极其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的"乡愿"之论。这种教育的"以情感为出发点"的做法与人类智慧的成长毫无关系,或者说只有颠倒的关系,从而应该说是完全"倒栽"了中国人的"智慧之苗"。

前面我们曾指出,人类教育的必经之途必须且只能是经验、自主、真实的善(效、利、好)。且不说孔夫子根本无视经验、真实的善(效、利、好),例如他所谓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更有害的是,他要求人们完全放弃人格的自主。他要求受教育者"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在这"四勿三畏"的要求之下,学生的"自主"意识早就已经被湮灭了。这决不是力促中国人智慧的成长,而是完全相反,绝对是力促中国人愚昧的成型。

前面我们曾指出,人类教育的终极目标必须且只能是超验、自由、真诚的美。且不说孔夫子的"仁"道、真诚具有严重的"乡愿"之嫌,仅他为学生设定的"克己复礼"、"学而优则仕"的终极目标,就已经让中国人永远地丧失了追求终极智慧精神的"自由"

显然,孔夫子的教育的出发点、途径和目标全都错了,他走的完全不是从自然到自主、到自由的智慧之路,而是完全相反,他走的是从复古之情到克己复礼、到入仕当官的自我禁锢的愚昧之路,然而中国人,却把他及其儒家的这种走向愚昧之路的教育"思想"整整坚持了两千多年,一直到今天还在坚持。如此的中国教育,怎么可能不终于堕落成为历史上巨大的败局呢?而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的过程也严重地证实了这种巨大的败局: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除了涌现出了大量的帝王将相,以及少数杰出的哀怨的诗人之外,究竟为全人类整体的智慧之"树"贡献出了多少真正值得今天的人们仍然不能不深深怀念并继承的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技术发明家和艺术创新家呢?与西方人类的历史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中国人的历史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中国人的近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在全人类智慧的意义上显得多么苍白而无力的历史!简直就是一部中国人心甘情愿自愚并矢志坚持要走向人类愚昧之极的历史。这实际上也就是对中国人两千多年来不断崇拜孔夫子及其儒家,以至酿成中国教育连连不断的巨大败局的铁的证明。而愚昧之极的中国人又在拼命地叫嚣,要继续崇孔、拜孔,要重新恢复儒学、儒教了。这是中华民族多么巨大的悲哀!!!(2007,6,29。)

八宝山上看级别:死亡如何论资排辈

(这就是中国,什么都要论资排辈)
http://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blog_view.php?id=694567

八宝山上的「小中南海」:公墓也是要论资排辈  
2007/07/18 四川在线  
后来建立了骨灰堂,骨灰安放也有严格的规定。骨灰分为一、二、三、四……室,中央领导,部队兵团级以上领导,地方部级以上领导的骨灰可以安放在一室。但一室又分为正面和侧面。正面安放的是中央领导同志的骨灰,侧面则安放其他领导同志的骨灰。
八宝山也「论资排辈」
有史以来,中华民族就有重视长亲的传统。依逝者威望、声誉、资历等的不同,在丧葬的地点、规格、礼仪、墓穴的大小及耗资等诸方面有所区别。
?...

今日感慨:缺少伟大科学家的时代

(有同感,遥想当年陈望道呼吁高校取消党委领导是多么英明!)
http://blog.sina.com.cn/u/489548eb01000b9p

眼下在美国有一个当红的明星科学家――海德天文馆的馆长、被评为影响世界的100科学家之一的黑人天文物理学家泰森,除了在天文物理学方面取得公认的成就外,他也是一名积极的科普专栏作家、七本科普畅销书的作者和美国科普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我想至少,类似泰森这样的科学家的存在会激发很多孩子对于科学的兴趣与对于从事科学职业的向往。
    可惜我们中国似乎没有这样杰出而流行的科学家。我儿时不知道几个企业家(好象就只知道有一个浙江海盐衬衫厂的厂长步鑫生),而更多知道的是很多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数学家华罗庚、杨乐、张广厚;物理学家冯端、钱三强、袁家骝;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是科幻也有高士其、叶永烈这样的人物。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能记得起来的科学家大约只有一个水稻专家袁隆平、生物学家陈章良。近日在《北京科技报》做媒体定位咨询时,与会媒体专家一致感慨,中国进入到一个缺乏大科学家的时代了。
    我们之所以不再有很杰出的科学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社会推崇科学之风已为推崇财富之风替代,少年才俊中乐于从事科学研究之风日薄,孩子在选择爱好及家长在代孩子选择专业的时候,商科已显著超越了科学,纵然选择了科学学科而能坚持与耐心钻研者也少,这就注定了一个日渐稀松的科学人才基础。华罗庚那一代里有"科学救国"之远大理想者在今天已凤毛麟角。另一个原因,国家在科学研究上也不无投入,但为何科技进步奖之首奖都往往只能悬缺,部分也正是由于科研资源高度掌握在行政官员手中,这必然产生出任何一种行政管理者必有的短期、标榜政绩、以人划线、长官意志等与科学研究规律背道而驰的事情。今日之科研行政部门就是一个科研管理名义下牢固的利益集团而已。当然,实在而说,在中国今日做一科学家,要面子没多大面子,要里子没有多大里子,学问做大了,找媳妇都难,这种社会境遇,实在也不能鼓舞到更多年轻人从事科学,就算涉入科学也是以那做个起步,然后或营商、或从政。我的一位校友兼好友,从事超导研究的张荣博士,开始还甚有研究成就,居然最后跑去做了大学的党委副书记,他请我吃饭的时候,我心下其实也颇生感慨。
    社会风气的积习不容易改,依我看十年之内的中国难生科学大家,今日把诺贝尔奖获得者当作明星来捧捧固然不是坏事,但更多的是要在科学方面多投入一点什么。既然我们的财政部长金人庆先生曾说现在政府的财力甚有盈余,那么实验室的建设、科学家待遇的重大改进、学基础学科的师生待遇的调整方面是不是可以多做一点呢?给发明家、发明活动及青少年科学爱好者的鼓励是不是可以更多点呢?给基础学科研究者的支持是不是可以更多一点呢?在科幻、科普这类有助激励青年人与全社会对科学方面兴趣的社会动员上是不是能多加力一点呢?不知道有哪位高层领导人对产出相对较慢的基础科学研究会满怀热情。
 
 本日场景:到安徽庐江考察一公益项目,有些挺好玩的概念,不过也有很多问题。当然这样一个自然的地方我还是比较喜欢的。看到一天茫茫的星星,还有久违的银河,那是我儿时夏夜乡村几乎天天见的常景呢。
 
本日小诗
 
星索
 
据说一颗星是一条线索,
会系着一个湮没的传说。
默默地,
站在星空下,
猜想,
哪颗星星在为你和我闪烁?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六菇烩肉
    选鲜香菇、平菇、草菇、金针菇、猴头菇、圆菇横切成片块状。买餐馆已烧好的含汤汁红烧猪肉一份,在锅内放入六菇,小火热起,在煮开后再延续十分钟左右,翻滚后再煮五分钟可用。

为什么在韩剧里会出现汉字?

(薛仁贵东征时拿下了整个朝鲜半岛,而西征时却被吐蕃(西藏)打的大败而归;而今天朝鲜半岛却是独立的两个国家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5335

现在韩风已经吹遍中国的大江南北,走在街上会发现有许多哈韩的人,其实在韩国,自古以来就"哈中"呢。在很多风靡一时的韩剧中,如《我叫金三顺》,《大长今》,《浪漫满屋》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韩剧中的重要场合或重大事件上频频使用汉字,例如在韩国的公司里会长桌子上的名牌都是用汉字,《大长今》里的中药名称和药典书籍也都是汉字,那韩语和汉语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 在古代韩国人受中国文化影响,皇室都使用汉字。但是老百姓都不识字,韩国皇室很希望百姓也识字,所以其中的一个人看着窗户就发明了窗户字(韩国语叫窗户文字)。所以韩国语不是像别国文字是发展而来的,而是发明的。这就是韩国语很多语音多很像汉字的原因。 直到现在,韩国只有在大的场合才会用汉字。
韩国历史上一直使用汉字。直至15世纪中叶,朝鲜才发明了表音文字,当时被称为"训民正音",但当时统治阶级仍然使用汉字。韩国政府成立后,制定了《表音文字专用法》,规定政府公文全部使用表音字。但公文的附加条款中允许汉字与表音字并用。1968年,韩国总统朴正熙下令禁止公文中使用汉字,教科书中也不再使用汉字。但1972年汉字又被定为初中的必修课编入正规课程。1973年中学教科书规定重新使用汉字,1995年又将其改为选修课程。1999年2月,当时的韩国总统金大中签署总统令,批准在政府公文和道路牌中使用汉字。这个总统令的颁布,打破了韩国政府50多年来对使用汉字的禁令。现在韩国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用"新订通用汉字"为1800个,供日常生活用的"常用汉字"为1300个。
在韩国使用汉字是身份的象征。韩国人每个人生下来都有一个汉字名字。在正式场合时才会使用。比如:《我的名字叫金三顺》中三顺要改名字,添表时就要写汉字名字。韩国的重要地方的牌子也用汉字,就像古代只有皇宫中才可使用。这些看韩剧都会发现。比较典型的是《大长今》《我的老婆18岁》,中都有很多汉字。
韩语中有70%词是汉字词,而从韩国的姓氏和中国的姓氏更能说明韩语和汉字其间的联系。以韩国现有两百五十个姓氏来看,中国人流入朝鲜的姓氏占其50 %以上,这个50%又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每两个韩国姓氏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绝大部分为汉人)的后裔仍然保留着祖先的姓氏,而1985年的韩国官方统计,仍在使用中国祖先姓氏的韩国人在1000万以上(这还未算其和其他姓氏的亲缘关系),这个数字已接近当时韩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不过在韩国被称为归化姓氏)。
综上所述,在韩剧里出现汉字也就一点也不奇怪,而且在韩国到处可见中国的文字,作为中国人,你是不是也感到很骄傲呢?
来源:网上人大

俞梅荪:弗里德曼与赵紫阳江泽民的交往

 
   (没想到当年的陈希同竟然是这种人)

      弗里德曼是与凯恩斯齐名,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去世,使世界少了一位热爱且熟悉中国,并且可以及时提出批评和建议的大师,这也是中国的一大损失。

      弗里德曼因创立消费函数理论、货币历史和市场稳定政策而获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货币理论影响了尼克松以来的三届美国总统的经济政策;他提出的政府不应过度干预经济运行的自由市场理论已被发展中国家政府普遍接受。

      10多年前,我曾聆听他的讲演,使我难以忘怀的并非是见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而是被他那深入浅出的讲演及其平民气质所吸引。我从业经济立法,对经济学仅一知半解,他那高深的学问竟被其表述得如此简单明了。如果说,做学问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弗里德曼却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这才是真正的智者。多年来,我时常想起他,有时还要对人说起他,他的离去使我痛心不已。

      1988年9月,弗里德曼及其学生张五常(华人经济学家)访华,当时我国正处在价格改革闯难关的阶段,由于发生一些抢购与通货膨胀的现象,赵紫阳总书记理承受着来自各方的责难和压力。中央提出要治理整顿,改革似乎要停滞。弗里德曼曾任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重要顾问,价格改革正是他的专长所在,他为此而希望会见赵紫阳,以提供咨询意见。

      9月19日上午,弗里德曼在北京科学会堂作"市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讲演,孙尚清、陈岱荪、吴敬琏、厉以宁、杨培新、廖季立、于景元、李忠凡、金观涛、戴晴等众多学人参加,提问踊跃,达50多个,因时间有限只回答了30个问题。

      当日下午4时半至6时半,赵紫阳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弗里德曼,他先介绍了经济改革情况,着重谈了物价改革所面临的困难,认为今后的改革主要是价格改革、治理通胀、企业产权制改革。弗里德曼对此谈了看法并主张大刀阔斧的继续推行改革,解除对市场的管制。世界最大的共产党首脑与世界经济学大师之间,不但谈得投机,而且相互欣赏,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似乎在此融合了。会见结束,紫阳送弗里德曼一行出来时显得心事重重,看来他是知道这些主张虽然正确,但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却很难实施。9月30日,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

      1989年6月30日,国务委员兼北京市长陈希同在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所作《关于制止动乱和平息反革命暴乱的情况报告》中说:"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赵紫阳去年9月19日会见美国一位'极端自由派经济学家'以后,一些据称与赵紫阳'智囊团'有着密切联系的香港报刊,大肆进行宣传,透露出了'北京利用香港传媒倒邓保赵'的政治信息。"这次会见固然产生一些经济改革的思想火花,但却把其当作引发9个月之后的"反革命暴乱"根源,则无中生有。

      1993年10月,弗里德曼和张五常再次访华,会见江泽民总书记。弗里德曼在回忆录中写道:"江泽民首先要我发表评论,我对中国的金融问题、复式汇率以及提供外资过度优惠的看法讲了约10分钟。"会见时,江泽民介绍自己在上海时治理的"菜篮子工程"。

      在弗里德曼会见江泽民之前,由上海调来新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刘吉主持弗里德曼和张五常的讲座,几十位学者参加。当时的背景是,自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市场经济以来,在新的改革开放中出现了不少严峻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困难重重,中央提出抑制经济过热,经济学界面临极大的挑战。81岁的弗里德曼在简短的讲演中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希望,他用词极为通俗易懂,中肯谦和,使人折服。他个子矮小,思路敏捷,眼里充满着笑意和博爱,闪烁着智慧之光。倒是他的华人学生张五常,用英语所作的长篇大论却高深莫测,女译员翻译得很吃力,还多次被张五常用英语打断而加以纠正(看来他是掌握中文的),我则什么也没有听懂。

      1997年9月,陈希同被拘禁,以贪污和玩忽职守罪被判刑16年,真是报应啊!其实,他犯下的是更为严重的诽谤大罪呀!他对这两位世纪巨人的诬陷竟然直至他俩的身后,也不知何年方能纠正。

      2006年11月16日,94岁的弗里德曼去世,美国总统布什说,"美国失去了一名最伟大的公民。他是革命性的思想家,也是杰出的经济学家,他的工作促进了人类的尊严和自由。"
        

      注:在赵紫阳的两周年忌日之际,我有幸拜读林保华先生《佛利民与赵紫阳会晤的回忆》一文。1984至1994年,我在中南海从业经济立法,亲历了那个变革的时代,了解当时的一些人和事,引发我深深的回忆与思考,文中有一些内容是根据林保华先生的文章改写的,特致谢意!

悬崖上的中国(之二) 草庵居士

 (对于草庵居士所说的小产权房问题深有同感)

��当今中国社会困局


   很多人曾经问我:"中国进步了吗?"我的回答很干脆:"中国进步了"。但很多人会进一步问我:"既然你承认中国进步了,但为什么总批评中国"。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会反问他:"你觉得中国在哪方面进步了,进步的速度够吗?合适吗?"

   我不反对中国在政治经济上比三十年前有进步的说法,可以说进步很大,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上进步更是很大。政治上也比三十年前进步了,有着明显的变化。在三十年前,谁敢批评政府?谁敢批评国家领导人?谁敢说共产党不好?连刘少奇、彭德怀批评了一下都被整死了,百姓就更不敢了。但问题是,经济和政治上的这些进步并不意味着社会整体上的进步。这就像一部汽车,一边的车轮以每小时六十公里的速度前进,而另一边的车轮却以二十公里的速度前进,看似汽车在前进,但这个汽车是真的在前进吗?不是,虽然乘车的人感觉汽车在前进,但汽车不过是在转圈,或许两边的车轮速度差小些,但只是转的圆圈大些而已。乘车的人在转圈的时候头晕的轻些。

   中国的发展问题在哪里。地球人都知道。这就是政治与经济两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央不知道这个问题吗?胡总不知道吗?当然知道,而且比全国百姓知道的更清楚。

   在中国,经常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政策,国内百姓可能是见怪不怪,但海外的人却是非常的奇怪。譬如:新华网北京6月28日报道建设部28日下发通知,要求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该通知称,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要以保持出租汽车行业总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中心,以巩固专项治理成果、提高行业服务水平为重点,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各地区要力争在今年内理顺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切实解决一个地区内多头管理,责权不清,政出多门,政令不通等问题。通知指出,专项治理期间不得新出台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政策,继续做好清理各项收费,打击非法营运,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加强监管等重点工作,巩固和扩大专项治理成果。坚决纠正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营私舞弊行为,进一步加大力度查处公务人员私养"黑车",充当"保护伞"的案件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扣车等行为。对于工作迟缓、执行不力,以及因违法、违规行为引发出租汽车司机群体性事件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我看到这个建设部的通知就很奇怪,我怎么冥思苦想都搞不清楚建设部和出租汽车有什么关系,查阅了全部的中国法律也没有找到建设部和出租汽车之间的法律关系,并且更不明白中国设置的交通部是干什么用的。另外,该通知还一再强化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各地区要力争在今年内理顺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切实解决一个地区内多头管理,责权不清,政出多门,政令不通等问题。"我想问的是,谁给了建设部管理出租汽车的权利。而且建设部的通知还称:"进一步加大力度查处公务人员私养"黑车",充当"保护伞"的案件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扣车等行为。"这不是更离谱了吗?难道中国人大特别授予了建设部执法权?中国政府取消了检察院这个部门?中国还要警察干什么?建设部全管了不就行了吗?更为离奇的是,建设部竟然要求"专项治理期间不得新出台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政策"。经营权转让本身是个人或团体的财产之一,个人或团体的财产保护是有中国宪法保护的,特别是物权法出台之后更有明确规定。难道建设部连中国宪法和物权法都能给废止了?谁授权给建设部这样的权力?

   在最近,中国猪肉价格上涨,结果教育部出了一个《关于应对猪肉价格上涨做好高校学生食堂工作的紧急通知》,按说教育部通知各个学校搞好学生食堂是应该的,但可笑的是这个紧急通知中却又夹杂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要求各高校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加强对学校校园网的管理,及时删除有害信息,防止不负责任的炒作"。我搞不明白,搞好学生食堂和及时删除有害信息有什么关系。难道下一个通知把全国学校的网路上的有害信息全部删除,猪肉价格就会马上降下来?如果真是如此,我建议胡总和温总将全国的网路关闭一天,这样一来,什么有害信息都没有了,全国猪肉全部降价了。而且一旦猪肉价格上涨,全国的网路就全部关闭。毕竟吃猪肉的问题要比上网重要的多。

   再有,最近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上涨,结果是中央政府很生气,百姓买不起房子了,社会不稳定了,胡总和温总也着急了,要宏观调控房市。结果就有人出了一个主意,说是要查处小产权房。结果本来就糊涂的本居士就更糊涂了。

   根据中国《宪法》总纲中第十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而本居士查了一下《土地法》也是如此规定。按照这个说法,小产权房是合法的,相反政府支持的大产权房反而是违法的。我就奇怪,中央政府制定政策的人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怎么就不去查一查中国的法律呢?怎么偏做知法违法的事情呢?

   除了修建学校、公立医院、不收费的公路等公共利益设施外,农民所有的集体用地更多被征收去修建了工厂以及收费高速公路、住宅楼、水电站等盈利性设施。而企 业和开发商从这些设施中获取了大量利润,而这些并非用于"公共利益"的"大产权"竟然始终被认为是合法的,相比之下,偏偏只有农民集体自己建造的"小产 权"住房被认为是非法的。小产权房,如果符合规划,应该被视为是合法的。"在集体经济自己的土地上建造房子自己卖,同时集体中所有的人都表示 同意,这怎么能被认为是违法的呢?所谓大产权住房的存在不仅没有宪法和法律的依据,而且是严重的犯法,侵犯了百姓的利益和人权。更违反了中国《宪法》、《土地法》、《财政预算法》等诸多的中国法律。

   中国人一向自认为是聪明的民族,捍卫正义的民族。但我一旦遇到这类问题时,我就糊涂了,十三亿人民都是不懂法律的人吗?难道连这些都看不明白?连自己的法律规定的权益都不敢争,还提什么捍卫正义、帮助别人?这不全是是鬼话吗?这就如同一个英雄天天高喊着要替天行道,抱打不平,但自己遇到小偷,却连吭声的勇气都没有,这算什么英雄?连狗熊都不算,狗熊还会吼两声了呢。

台湾“解严”前被禁的书籍和作家

 
http://inn6_.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429463&PostID=10349120&idWriter=0&Key=0

�� 台湾禁书史(转载)��2007年7月16日 雨��今天是解严(解除戒严令)20周年,台湾举办了一个禁书展览,将戒严时期批判国民党的书籍将近200种一一曝光。上网浏览ESWN(东西南北)博客,读到了一篇文章,是写台湾戒严时期禁书的奇闻佚事,觉得很有趣,兹译如下:(注――原文来自台湾《中国时报》、《自由时报》和《联合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却需要从英文转译过来才能让大陆人看,是不是很好笑?)����1、当台湾左翼作家陈映真被逮捕时,审讯官问他:"你怎么会有马克吐温的书?马克吐温是不是马克思的兄弟?����2、一名游客带回了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书,但在机场被检查官全部没收,原��因是:作者的名字是马克斯,与那个马克思发同一个音。但他不知道,此马却以批判彼马著称。����3、陈映真的短篇小说集《将军族》一出版就被查禁,真正的原因至今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因为小说里描写了向日葵,这是共产党中国的国花;另一些人认为是因为小说里描写了一个年轻人,为了赶走鸟群挥舞了一下红旗。����4、法国作家左拉被禁,是因为他的中文名第一个字是"左",所有"带左"的书都被查禁。左拉的《娜娜》被禁是因为它的译者是一位共产党作家。����5、英国作家毛姆被禁,因为他的名字看起来象是"毛母(毛泽东的母亲)"。����6、中国翻译家傅雷翻译了罗曼罗兰的《让 克利斯朵夫》,但此书在台湾被禁,因为译者居住在"匪地"。因此,凡留在大陆的作家一律遭禁。但他们的著作仍通过变通的方式出版。比如,中国作家巴金翻译了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的《面包和自由》、《我的自传》,台湾出版商就把巴金的名字窜改成巴克,书就出版了。����7、英文电影如《毕业生》(因涉及学生与老女人之间的不伦之恋)、《午夜牛郎》(因涉及男妓)、《教父》(因涉及黑帮老大)的翻译也被查禁。����8、著名的武侠小说家查良庸使用金庸这个笔名写作,但为了在台湾出书,不得不使用很多化名(呵呵,好象今天网络上的马甲)。他最有名的小说是《射雕英雄传》,但由于毛泽东曾写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查良庸就成为了"共产党知识分子"。为此,台湾出版社将书名改成了"大漠英雄传"。����9、王度庐的武侠小说《卧虎藏龙》(后来被李安改编成电影拿了大奖)被禁,因为作者是共产党作家,且此书有伤社会风化。����10、孙陵的小说《大风雪》被禁,「大�雪」虽然是反共文学,但描�九一八事��的哈��,被禁的理由是「使用**��」�「描述哈��生活崇尚俄化」。不�,作者�陵不服抗�,一年後解禁,成�台�禁�史中少�的平反例子。����11、郭良蕙的情色小说《心锁》被禁,因为如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样教唆淫荡;李宗吾的《厚黑学》被禁,因为它教唆人们变得心灵邪恶和无耻。����12、张恨水的小说《金粉世家》被禁,因为鸳鸯蝴蝶派无益于社会。����13、陈水扁总统的《党外之路》被禁,因为混淆视听影响民心士气,挑拨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感情。����14、李敖一百多本�,有九十六本被查禁,他自�是「世界第一」禁�作家。但其许多评论文章与色情女郎同登封面。����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台湾人再回首这段争取言论自由的历史,一定感慨良多。今天,在我们看来,台湾二十年前的禁书理由千奇百怪,让人觉得十分荒唐可笑,而且非常的黑色幽默。可是,作为一个大陆人,我却笑不出来,因为这样的事情今天仍旧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发生着。�

上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两名中国人

(中国真正的精英在80年代末要么流亡,要么死亡)
 

��"据报载,毛泽东和那站在坦克面前的青年,被美国〈新闻周刊〉列为本世纪具有最大影响的两名中国人。
��这实在非常有趣。因为,如果不问所谓"丰功伟绩",只就内心所崇奉的政治与人生理念,比如自由、平等、人权等等而言,这两位所代表的,恰成两端――以强权剥夺个体的尊严和自由;或者,为保有内心的尊严与自由,不惜以性命相搏。"
��---转自:"记者戴晴"的博客文章《毛泽东的自由观》
毛泽东

站在坦克面前的青年

马英九首释农业利多 将推动第三阶段农地改革

同样是华人社会,我想台湾经验要相对于美国经验更有实效
 
2007年07月17日 07:11

据台媒报道,马英九昨天首度释出农业利多,表示将推动岛内进行第三阶段农地改革。

马英九昨天下午前往台湾丰原市农会农业推广活动中心,倾听台中山区基层农业人士的心声。他说,过去国民党执政期间曾经推动过第一、二次土地改革,第一阶段土地改革包含三七五减租、耕者有其田,第二阶段土地改革包含扩大农场经营规模等措施。

马英九说,他将推动第三阶段农地改革,是因为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稻田休耕面积高达22万公顷,造成农地低度利用或荒废。另外,都会区边缘农地违规利用严重,土地规划赶不上城乡发展变化。

马英九表示,未来将推动第三阶段农地改革,将编列1500亿元基金,执行"农村再生计划",照顾4000个乡村地区的农村与60万户农户。有关第三阶段农地改革,他已经有完整的构想,未来会正式公布。

Anyone reads both TIME and 南都周刊?

(看来老摇美国呆久了不领国内行情了,国内早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记得大三上一门专业课(名字已忘),有一次授课时专业课老师说课本中有个字他抄错了,当年编教材也没仔细看就直接把别人的一段文字抄了上来,我看这位老师抄错了还有点洋洋得意!)
http://laoyao91.spaces.live.com/Blog/cns!7DAF864A4CA8AA69!1784.entry

I surely don't.

But I do read TIME and surf on Chinese internet. And I happen to be very interested in the science of food. That's why I read both of these:

Cover Story of 6/11 TIME: The Science of Appetite

南都周刊:                              理性压倒食欲的科学

Click on these two and then you will see how similar they are.

Actually if you read the paper version of that TIME issue, you will see a more obvious similarity. TIME featured a really nice picture: a young lady holding some junk food in her hand, and you can see organs in her body, with captions illustrating their functions and interactions. The 南都周刊 article's picture is similar, but doesn't make too much sense since they didn't include the captions. I was wondering why that picture was there. Now I am still wondering too, but with other reasons.

Three possibilities:
1. Plagiarism
2. Authorized translation, but failed to acknowledge.
3. These two articles happen to be based on some same scientific report, written in similar style, and they both like to use that pose in pictures!

I left a message on that article to see what they say.

南京电视台:特仑苏OMP牛奶的身份受质疑

(最近老妈一直在喝特伦苏,看来要打个电话跟她讲讲换个牌子喝喝了。)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8/jiankang185.txt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特仑苏OMP牛奶的身份受质疑      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南京质量报告》 记者:张茜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这是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脍炙人口的广告语, 在其产品不断创新的同时,蒙牛集团也树立了国内乳业老大的形象,2006年推出 的特仑苏OMP牛奶更是给竞争激烈的乳业市场投进了一颗重磅炸弹,那么究竟什 么是OMP牛奶?我们先看看一段视频资料。     "蒙牛":我们自主开发出了"OMP"牛奶( 造骨牛奶蛋白)    某知名网站主持人:    我们今天请来了两位贵宾,他们是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的于小东教授,您好; 另外一位嘉宾是蒙牛乳业集团的副总裁孙先红先生,您好。    这是国内某知名网站的一次主题为改善公众营养的访谈,就是这次访谈让记 者第一次听到了来自蒙牛官方对OMP的解释。    蒙牛乳业集团副总裁孙先红:"我们这款牛奶叫OMP牛奶,实际上就是一个 英文的缩写,造骨牛奶蛋白,就是说牛奶本身当中有一种微量的活性的蛋白质, 它有助于对骨骼的密度和骨量的增加,在这款牛奶当中也增大了,我们通过自主 研发,这个我们也申请了专利,把这个量从牛奶中提取出来以后,把这个量也增 大了。"     在蒙牛特仑苏的官方网站上是这样介绍OMP发现背景的:2004年初,公众营 养与发展中心向蒙牛授予攻关科研课题――改善公众骨健康。在科研攻关过程中, 蒙牛发现牛奶中有一种微量存在的天然活性牛奶蛋白,对人体骨密度提高和促进 骨骼合成代谢具有独特机理和功效,蒙牛将之命名为OMP( 造骨牛奶蛋白). 在 克服了科学配比一系列难题后,蒙牛开发出了OMP牛奶。从此之后,蒙牛开始了 对OMP牛奶的大力宣传。( 用蒙牛广告)     "贵族牛奶"特仑苏因为"OMP"身价倍增    作为蒙牛旗下产品之一,特仑苏本身就是"贵族牛奶"的象征,这一点从它 的价格上就可以看出,一箱12包普通牛奶的价格大约在十几元到二十几元之间不 等,而一箱250ML的蒙牛特仑苏牛奶则要卖到48元,加OMP的蒙牛特仑苏则更要卖 到55元,比普通的特仑苏牛奶又贵到了7块钱每箱。那么OMP特仑苏又到底贵在哪 里呢?记者在特仑苏官方网站上发现了这样一段对OMP的特性说明:OMP是具有细 胞分化和增殖功能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液中,大部分由肝脏合成。成骨细胞 中含有丰富的OMP,它参与骨代谢的调节。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等有重要 作用。是一种含有7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649的一种蛋白质国内外已有相当长的 相关研究历史,也有很多的相关报道。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它能显著改善骨骼合成 代谢,增强骨密度,促进骨量增加,延缓骨骼衰老,使机体骨骼更健康。  著名反伪科学斗士:"OMP"其实就是"IGF―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同样是蒙牛官方网站,却出现了两种声音,一边蒙牛强调OMP是自己发现并 命名的,而另一边却介绍说,这个所谓的OMP在国内外已经有了相当长的研究历 史,如此矛盾的说法到底哪一种才是对的,OMP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呢?    国内著名的反伪科学斗士方舟子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不同的声音。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县。1985年考入中国科 技大学生物系。1990年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 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系、索尔克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 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目前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在方舟子2007年4月发布的一系列文章中,他声称蒙牛所谓的OMP其实是另外 一种国外已经研究了几十年的名叫IGF―1的物质,其证据是在蒙牛公司 2006年2 月13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批的一项专利中,提到该发明的新颖之处在于"通过 在牛奶中添加IGF-1,基本可以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能够促进人体对钙的吸 收"。该专利申请书正文中提到用这种牛奶对大鼠做的增强骨密度实验,与"造 骨牛奶蛋白( OMP)增强骨密度实验专家评审意见"中提及的由北大医学部做的 实验相同。    专利申请书正文提到IGF-1由上海通圆食品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这种新型牛 奶中含有IGF-1浓度为5.65-16.8 mg/100g。按:一般牛奶中也含IGF-1,其浓度 大约为4 ng/ml。也就是说,特仑苏牛奶中的IGF-1浓度为一般牛奶的数万倍。     专家:IGF―1长期食用有害健康!"0MP"真实身份待查    那么IGF―1到底又是什么物质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南京农业大学乳牛研究所所长王根林教授:"IGF-1是一种我们叫它胰岛素 样生长因子,它是一种蛋白质,分子量不是很大,它存在于身体各个组织器官, 都存在。人体中有,人体,动物,我们研究的家畜,甚至各个部位都存在,它是 一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主要是生长激素在发挥作用的时候,要由它来介导,所 以我们叫它生长介质,或者一种生长传导因子。"     王教授说,IGF―1作为一种激素,在我们人体中的含量大约是10 mg。一般 牛奶中的IGF-1含量与此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如果蒙牛特仑苏牛奶中的OMP真 的就是IGF-1,那么其含量比人体一天的分泌量还高。长期食用必将对人体健康 造成危害。     南京农业大学乳牛研究所所长王根林教授:"IGF-1的作用是非常非常广泛 的,我刚才前面讲过,它牵扯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都会牵扯到它, 它能够促使细胞的生长,或者是骨骼细胞,也是细胞的一种,也能够促使它的生 长,但是它这个促使它生长的作用,一定要由在生长激素以及其他的相关激素的 作用之下,通过它来起作用,这是一个,第二个,它的作用有双向性,所谓双向 性,就是说它有时候能促进正常细胞的生长发育,同时比如说象有一些,癌细胞, 肿瘤细胞,它在生长过程中间,在这种不受限制的生长过程中间,实际上它也有 IGF-1以及其他的相关的生长因子的参与,这个是它的双向性。"     而王教授也告诉记者,他到目前为止也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叫0MP。 而且他 在观看了蒙牛的官方说明之后,对其中蒙牛乳业集团副总裁孙先红先生的说法, 产生了怀疑。     蒙牛乳业集团副总裁孙先红:"我们把这个量从牛奶里提取出来,把量增 大。"     王根林教授:"一种非常微量的一种蛋白质,它的提取工艺,是非常非常复 杂的,因为在各个组织器官,它虽然存在,但是它的量是非常非常微量,它是一 种活性蛋白质,这是一个量上面的原因,难于提取,一方面由于提取工艺的复杂, 一方面量的微小,一般的单位都很难做到,只有专门的从事生化研究,才能提取 出来。"     而且王教授认为,目前活性蛋白在牛奶中的提取是一件连专业实验室都很难 做到的复杂工艺,那么蒙牛又是如何从牛奶中大量提取出OPM来上市销售的呢? 王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对于乳制品的质量标准只包括了里面正常的营养含量、矿 物质、重金属以及药物残留等指标,不包括激素类物质的检测,相比较国外,检 测标准还有待改进。      "在欧盟一些国家,这个对于激素的使用以及激素类似物的使用,是非常非 常严格的控制。据我所知在畜产品里面在欧盟国家是不允许添加任何激素或者是 类似激素的一类的物质,就是不但是产品,而且在生产过程之间,为比如说养家 畜的时候,要给它喂什么,假如你要想喂激素或者类似激素的物质,或者药那是 绝对禁止的。"     那么OMP到底是不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蒙牛公司对OMP最终又会作何 解释,本栏目也将继续为您追踪报道。  (XYS2007071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谁能落得清闲自在?(转载自《宝贝爱你》)

(最近在考虑到底什么职业最怡人,教师真的不错――一年中可能是自由支配时间最多的职业,所以现在都开始怀疑当年放弃直升华师大数学系是否正确?!)
http://okeylove.spaces.live.com/Blog/cns!F966C6C7D9D10988!598.entry

魏宁拉着我做'人物'杂志专栏人物,要写文字,如何不知道自己的虚,所以不太情愿应承,但他倒是很热心,偶必须得承认在"利欲熏心"的背景下默许了他的建议,文字他也大包大揽地接了过去,其实是自己不想写,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写,真要写的话,不是文字写不出来,是写出来怕自己说服不了自己. ? 结果他"写"了,拿我文字里的话拼凑起来的文字,看得偶怪怪的,想着也就过去了.谁知今天又发了email过来,要修改,看到那范文,心理就冷了半截,和雅客策了半天,又听他说沈老师也说杂志社有点假,其实也怪不了杂志社,是整个社会道德提倡有些假.是个教师就得有些"精神",嘿嘿,其实偶也没精神,偶就是觉得假,假得心里那个怪味!明明真实的最入人心,可偏得整个感人,反而让人看了是个笑话. ? 我不喜欢超道德超精神的宣扬,我做什么不是为了实现崇高,也不是甘于牺牲,一切很简单,因为快乐.因为我觉得很开心,生活很有意义,很充实,我不会为了工作而忽略家庭.我会天天跟我家宝贝电话,我也会在必要的时候"抛弃"工作跑回家去为了奶奶的葬事和父亲的六十大寿.我也会在周末不断地推掉监考只为了回家陪陪宝贝.工作不是我的全部,家庭,亲人比什么都重要.我之所以开始喜欢教师的工作只是因为我开始在教学中找到了真正的乐趣,它可以让我觉得幸福快乐,但这幸福快乐不是以我牺牲家庭为前提的.而是建立在家庭亲人的幸福基础上的.所以跟伟大崇高永远也挂不上勾,更不用说去感动别人了! ? 在笑雅客为自己上粉的时候,心里是漠然的难过,其实我和他和沈老师谁又脱得了干系?我们是同样陷入社会道德虚伪的导向里无力改变,也正是这最后一点私心让我觉得过于苍白而无力,谁能落得清闲自在,还自装门面?我们需要牺牲精神,我们需要伟大,我们需要崇高.但我们更需要自我,首先有我的重要,才有牺牲的前提.如果一个人的自我都无意识,自尊都得不到基本的满足,那自我责任感又依附于何处? ? 面对道德的冷漠,我们能说什么?道德的说教与练习始终是在身外,一个个体的被尊重和真实的体现那才是道德形成的开始.不要先去指责什么人,而要先问问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或者在导致这样的人的形成?

报喜还是报忧,这是个问题

(本人感觉应该是报忧不报喜,因为只有暴露问题矛盾才有可能被解决)
http://www.reportweek.com/2007/07/blog-post_17.html

  报喜还是报忧,这是个问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栏目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家都知道,西方媒体报道的跟我们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我曾经跟外国朋友也说起过,他们说我们只报喜不报忧,我们说他们只报负面的消息,其实我说我们从某种意义上都不客观,我给他们举过这么一个例子,我说我们盖十栋楼,九栋楼盖起来了,一栋楼盖塌了,我们是报九栋楼,还有一栋楼塌了我们是不报的,因为这个是非主流的,主要是在这儿,而西方报,九栋楼盖起来了,这不是事情,盖塌了是事情,他报塌的楼。西方报道它的眼光他就是盯在这个地方,如果我们通过我们的工作,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把眼光放开,看到全面,能够把一个完整的形象能够介绍出去,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王国庆的这一番话颇耐人寻味,西方新闻观与我们的新闻观不同之处就是一个报忧不报喜或少报喜、一个

  报喜不报忧或少报忧,出现两种不同的新闻观固然有对新闻规律、本质问题的不同理解,而更多是各自所处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价值观不同造成的。西方的民主制度与我国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然存在很大差异,在中国强调报喜不报忧是历史的选择、是社会稳定的选择,是出于执政党执政理念的选择,说白了,社会舆论的控制权在于执政党,无可厚非。但要想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变西方媒体的新闻观,确实是个挑战,在笔者看来,与其徒劳无功的所谓努力,不如除安全保密领域外全面开放西方媒体的采访范围,给西方媒体以更多的采访便利,让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新闻失去神秘感,对我们的新闻采访限制由负面抵触,到全面自信开放的欢迎,主动改变他们对发生新闻追求极端负面的报道需求,转而进行客观全面的报道,实现我们正确引导舆论的目的。与此同时,我们的新闻发布涉及的范围也要有大幅度的扩大,特别是一些突发事件,往往是西方媒体报道的重点,我们不妨借鉴西方的新闻发布制度,以西方媒体习惯的方式与之打交道,提高我们的引导水平,不至于用生硬的处理方式,带来他们的不理解、不全面的报道,扭曲新闻的本来面目,造成工作的被动。当然,对不怀好意、惟恐天下不乱,明显诋毁我国的所谓客观报道要坚决制止,维护我们的主权与尊严。疏与堵,两者不可偏废,而加大疏的力度,研究西方新闻观、价值观,从而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刻不容缓,不是对西方媒体被动的做工作,而是以更加开放自信的态度积极应对挑战,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诠释新闻的全貌,主动的客观全面的报道新闻,只有这样,我们的真实情况才能让世界人民了解,达到我们的目的。

  作者是山东省济宁市红星东路42号济宁日报社 杨光民

  作者e-mail:jnygm(at)sina.com

宗庆后达能就造假事件再打乒乓

(中国的成王败寇哲学遭遇西方的契约精神,更没想到宗馥莉竟为此放弃美国国籍!)
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1/116489.html

宗庆后达能就造假事件再打乒乓            文章出处: 产经・本土公司作者:王晓�发布时间:2007-7-18            如今娃哈哈和达能之间的恩怨似乎已经演变成了一场没有终局的乒乓大战。你抽我一拍,我必还你一板。继达能7月12日指责宗庆后在娃哈哈集团离岸公司文件中存在作假行为后,昨天,宗庆后对此做出回应,表示坚决否认。并称自己的女儿宗馥莉正在申请放弃美国国籍。而昨天达能方面也一改往日的作风,迅速对此做出了回应。  宗庆后表示,达能所谓美籍华人陈仲华签名被伪造事件是"没有的事";至今为止,达能并没...

携程网自办旅行社 传统旅行社不安

(今天夏天准备去一次大连,到时候看看携程旅行社的服务怎么样?)
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1/116495.html

携程遍布大小机场的发卡手可能很快会塞给你一本新的小册子,那上面写着携程网推荐的旅游线路,这和作中介卖机票和定酒店的业务可有点不同了。    从去年年底开始,携程旅行网自办的旅行社正在加速扩张,这是众多传统旅行社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掌握着庞大旅游者信息的携程网开始和他们夺食了。    海外团队游进京    6月6日,携程旅行网在北京正式宣布启动以北京为出发地的海外团队游业务,全力拓展北京中高端团队游市场。    这是携程旅行网去年12月6日在上海高调进军高端海外游市场之后,第一次将该业务拓展到上海之外...

内幕调查:手机电池生产成本2元 谁畅销就假冒谁

(真的假的?但是本人买的treo600的高仿电池还感觉不错,没了电流声,而且充电时间从原来的7小时缩短为2小时)
http://www.donews.com/Content/200707/8c2eefabd9514423b2532897041729b1.shtm

黄东坦言,生产假冒电池的厂家从一些垃圾回收站以每块不到1元的价格把那些国际知名品牌的手机旧电池买回来,找一个模具厂以每个只要0.2元或0.3元的价格买来新的外壳,进行简单拼装,加上人工费,整个成本不到2元。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知名品牌的假冒原装手机电池都是用废旧的二手电池翻新的,生产成本不到2元。

双模BlackBerry 8820正式发布

(为什么一定要上wifi呢,自己感觉现在gprs的速度对手机来说已经足够了)
http://www.tracingadget.com/50226711/blackberry_8820_106133.php

RIM公司今天正式发布了新款智能手机BlackBerry 8820,这也是RIM第一款同时支持Wi-Fi 802.11a/b/g和EDGE/GPRS/GSM网络的双模黑莓手机,预计在未来几周就开始在北美市场铺货,至少会赶上假期这段时间上市发售,合作运营商为AT&T公司。不过也有消息传闻,8820由于具有双模的特性,极有可能与一向青睐WiFi手机的电信运营商T-Mobile合作。 8820兼容WEP、WPA、WPA2等多种Wi-Fi安全协议,同时通过与网络设备巨头思科公司的合作还添加了思科兼容扩展标准

Posted in 全新志 Tracing Gadget - All about gadgets, compu...  ( 968 links from 244 sites)

巴黎市政府因建免费WiFi网络被法国电信起诉

(不太理解这条新闻,巴黎市政府是在像电信运营商一样在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wifi网络吗,好像不太可能,但如果不是,法国电信又何必去计较呢)
http://www.donews.com/Content/200707/91ab323cad454e4684e4eff955b7c7b8.shtm

用户对宽带无线接入业务的需求日益明显,尤其是对于宽带无线化以及移动化需求的增加,法国电信害怕巴黎市政府免费WiFi网络,不仅影响到其自身建网获取利益, 而且会对未来升级建设WiMAX网络造成麻烦。由于巴黎市政府违反了市政当局不能提供不公平的电信服务的规定, 法国电信日前起诉巴黎市政府,因为其推行的免费WiFi服务计划危及到法国电信的自身利益。

台湾军官升迁问题引争议 马英九:关键在人

(现在看台湾真的是很有鉴戒意义,军队的改革更是如此)

(2007-07-18 12:45 pm)

(台北讯)中广新闻消息,国民党总统提名参选人马英九上午接受媒体专访时,针对外界批评近来军官升迁,沦为酬庸,马英九表示,关键在人,人事制度有一定程序,如果常常拔擢某些人,让部属只对自己效忠,就是破坏制度。

  马英九强调,一个国家的人事制度,有一定的程序,如果常常不啻拔擢某些人,让部属只会想办法表示对自己效忠,那制度就被破坏了。

  马英九说,制度应该回归基本面,并不会影响管理、统治,他跟了蒋经国六年,只是经国先生的部属,从不认为自己是家臣,蒋经国先生也不喜欢自己的部属,在外招摇,但现在这种作法好像弥足珍贵。

  马英九说,贪污问题跟首长的决心、是否以身作则有关,新加坡是少数几个贪污可以被控制的地方,当地强调的不是严刑,而是领导人的决心,因为大家已经习惯清廉。

中共保守派和改革派 就治国方略针锋相对

 
http://www.zaobao.com/zg/zg070718_507.html

中共党内保守派和改革派近日再度摆开决斗架势,通过媒体呼吁中共高层采纳自己的治国方略,力图影响今年秋天举行的中共十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