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日, 十二月 27, 2009

今日感慨:文化人要不要掺和政治_袁岳_新浪博客

今日感慨:文化人要不要掺和政治(2009-12-27 08:52:27)
标签:杂谈

    余秋雨认为,文化人最好不要和政治扯在一起,他举唐代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例子说明,文化人其实是搞不懂政治的,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被政治捉弄。从某种 程度上,这个话是不假的,我们看很多解放前的文化人后来在反右或者文革中就全倒了霉,而且就是后来很多文化人总在政治圈或者政治框框里感到不爽。文化人似 乎对于政治的规则与现实游戏太天真或者外行了,而有名的文化人尤其会把他们的名气当成了政治实力,但是实际可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情。

 

    但绝对地这么说似乎也不完全对,历代的政治从本质上还是由文化人来做的,但是这类文化人与纯文化人似乎不同,经世致用的文化人会去学治国之术、兵法天文、 研究人的心理与民情,尤其注重历史经验与现实问题的研究,他们大概属于理性管理型的文化人,而纯文化人则多为诗书琴画这类的文化人,属于情感敏感型的文化 人。前者善策略,后者重性情,如果在一个系统的政治框架之内,前一类文化人就可能治理上了后一类人。其实,一个社会的文明与想象力的发展与感性素质的发展 很有关系,过度拘谨在一种刻板的框架内就不容易推动想象力与感性素质的发展,因此情感敏感型的文化人需要更为宽松与自由一些的环境去畅扬他们的感受,有的 时候他们如果进入体制去从事政治,则我们看到他们会很容易地去碰触到体制的忌讳甚至底线,而如果他们长期地去遵守政治为他们划定的框框,他们就很容易感到 郁闷。

 

    当然不是所有文化人都绝对地归到这两类,有些人多少在这两者间能趋于平衡,属于有才具的管理者,或者有管理意识的艺术家,但是纵然是这样的人也需要时时在 这两者间斟酌权衡,有的时候就难免感到尴尬与两难,而到了与饭碗有关的时候很多人往往更多地屈从于政治,历史上的文化人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毕竟还是少 的。所以我们考察一个时代的进步,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那些不在政治圈的性情文化人还有存活与活跃的空间,因为他们的存在导致文化人有较少受到拘束的探索, 从而保留社会文化中突破发展越轨的基因,这对于使得人们有积极创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我们这样的社会,那么大又那么复杂,需要有人不全在框架内思 考,也要在框架外探索,在体制内外形成一种比较好的共存交流模式,使得社会文化与政治的发展各自有其机会与空间。文化人不必勉强于政治中,政治也不必勉强 于文化人,如此更精彩的文化与更合理的政治可期。

 

昨日场景:参加陕西卫视《开坛》节目录制,讨论文化产业发展。晚出席新华社幸福城市颁奖活动。


吴晓灵:   调控房价要针对三类人群制定不同金融政策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

  调控房价要针对三类人群制定不同金融政策

  □ 本报记者 包兴安

    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说,调控房价应解决住房制度、土地供应制度和金融制度三方面问题。针对三类不同的人群,要制定不同的金融政策。

    吴晓灵表示,我国在1998年之前全部是福利分房,经过改革之后实行了住房商品化,但是这其中有一个缺陷,就是把所有的人都推向了市场,因此我们发现,很 多人其实无法从市场中解决住房问题,当然政府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因而政府就提出在住房制度上要有一个最低的保障功能。

  吴晓灵表示,谈到房价的问题,应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界定。首先,要使住房制度有一个好的设计,哪些人是要靠政府给予其最低保障,哪些人要通过 政府适当地补贴,解决其住房问题,而哪些人是完全可以靠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住房的问题。在住房问题上,如果把以上三类人界定清楚的话,那么就出现了一个土 地供应制的问题,我们要向保障型住房供应多少土地,向补贴型住房供应多少土地,商品房要供应多少土地?针对这三类不同的人群,要制定不同的金融政策。

     吴晓灵表示,解决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才能谈到怎样调控房价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可以用这三个制度的配套,解决好最低保障人口的住房问题和一般老 百姓的住房问题,那么再高的商品房的价格也不必进行调控,可以完全由市场来决定。房价的问题折射出的是我国的住房制度问题、土地供应制度问题和金融制度的 问题。当然在土地制度问题中,要想解决的话,最主要的还是要解决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财力划分更加对称,地 方政府的财政过多地依靠土地出让收入的话,高房价的问题也是很难解决的。

2部手机+400元人民币=5条人命(经济学问题)


文章提交者:勒追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不说人权,不谈福利。中国的人命有多贱呢?2部手机+400元人民币=5条人命(其中3个是20岁以下的身体健康的男性,一对估计25以下的 情侣)。三名犯罪嫌疑人系籍贯为江西龙南县的叶胜(20岁)、叶泽(18岁)、叶志春(16岁),涉嫌在在惠东飞鹅岭劫杀一对约会的情侣(详见本帖2楼介 绍)。

      未来几年,治安将严重恶化。不是戏言。近20年,整个过程的演变如下:

      第 一代到城市的务工者,就算被不公正对待,还愿意用自己的辛勤和忍耐去度日。弱势联合维权,现阶段是不可行的;出头者不但面对强势阶层以及整个不公正的体 制,而且还随时面对所谓“同伴”们的出卖。出头者,首先捍卫争取的,是大家的权益,其次才是自己的。可以说一点多余的好处都没有,全凭执着和热血。面对狡 猾凶残强大的敌人,另外一面,是愚昧懦弱反复无常的同盟,这个博弈不用打了,正规途径维权的道路,也基本行不通(或者说收效甚微,不经济)。

      因 此,今后为了捍卫权益而去自残的人,会慢慢减少。别人跳桥,旁人不同情也罢了,还要去推一把;别人要烧自己,旁人麻木也算了,还要乐乎乎地让别人“点 火”;对于个人权益冲突,以后会逐步转向私下采取极端措施去发泄;流氓成群结队,很强大;落单的时候,也是P一个。

      新的一代 劳动者,越来越不耐烦。个别留守儿童的状况更加堪忧。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受剥削,无论是精神上、时间上还是经济上,都无法对自己的下一代进行必要的教育。加 上现在社会日益恶化的社会生态,日益败坏的社会道德,以及日益发达的资信,对这些缺乏父母关爱和教育的新一代,价值观受到更加严重的冲击。他们的行动,未 必有很正义的理由,他们的追求,未必是自己合理应得,也不是什么公平公正。常常是因为内心的压抑、无聊、欲望,就会不计后果的行事(甚至不会仅仅从自己利 益角度去分析下风险代价),具体可见“90后3亡命徒劫杀情侣”,还有“石家庄网吧大砍刀之类”,2楼有链接。


      回到经济学本身。
      有 些网友说,西方的工会,带有流氓性质,甚至是欺行霸市,禁止竞争;有网友说,他们的福利,严重削弱效率和竞争力。没错,某种程度上说的有道理,所以,中国 的“低人权、低福利+勤勉忍耐且素质不低的劳动者”,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对吸引外资和产业链,有暂时性的优势。

      其实对西方 劳资对等谈判权、以及高福利(比中国高)的现状,应该是有内在原因的。很多人在谈比较优势,但为什么不思考一下,发达世界的肉食阶层,难道会蠢吗?当然不 蠢,他们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弱势权力,以及保障弱势的底线利益,一来是因为在时代的变迁下,弱势的博弈能力逐步增强;二来,无论强势还是弱势阶层,吸 取了过往的教训——欧洲打了2次世界大战,大半个欧洲被红潮覆盖,发达国家无一不面对过底层不满而造成的动荡,也无一不受过红潮的侵蚀。

      每 个人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大家都思维和价值利益判断也各异。但作为一个文明社会,就应该目光放得更远,不该为了眼前的片面的利益,而无视潜在的风险,而不 去考虑未来的代价。弱势阶层给强势阶层交“保护费”,本质上说,是为了养好强势阶层,因为如果它们不被侍奉好,很会采用更激烈的办法,去抢占弱势的利益, 去威胁弱势的财物甚至生命;同理,强势阶层给予弱势阶层底线的保障,从个体上看,是为了避免弱势在压力之下,跳出规则铤而走险,做极端的事情损害社会;从 宏观上看,则是为了减少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以免对现状不满的弱势在压力之下,把自发变成自觉,再加上有带头能力者振臂一呼,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冲击,构成更 大的威胁,甚至在动荡之下颠覆了强弱的位置。

      西方发达地区走到今天,为人类做了很好的示范,道理也记载的明明白白的。落后地区暂时学不来,要跌跌爬爬地前行,是一回事。但如果把现状中最缺乏远见的举措,说成是“取舍”,说成是进步,并且生出道德和智力的优越感,那么就操蛋了。

福布斯:中国经济-央行主导的庞氏骗局


    《福布斯》12月号刊登封面文章《中国泡沫》(The China Bubble)指出中国的经济现状与20年前日本股市与房地产市场崩溃前夕的状况没有什么两样,以借贷和哄抬为支撑的泡沫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泡沫迹象

    泡沫化最明显的迹象包括:政府官僚机构强迫国营企业接受银行贷款来为自己提供资金;地方政府通过向它们自己的企业索要天价变卖土地、并要求企业预付税款来满足预算;中国人民银行则往整个经济系统毫无节制的放贷;未清偿债务总额接近当年日本房市崩溃的预警水平。

    文章指出,从表面看,中国经济令世界羡慕。在发达国家竭尽全力才能勉强维持微不足道的一点增长,并试图摆脱两位数的失业率时,中国仍以8%的增长率飞奔。这个4.7万亿美元的经济体,似乎被看成世界的发动机和未来经济的原型。

    然而,如果仔细看看,中国的现状与二十年前日本在其股市和地产市场熔化式崩盘前夕的情况没有什么两样。借贷和哄抬支撑的投机式疯狂在鼓吹这个泡沫。一旦价格暴跌,后果不堪设想。

                 央行主导的庞氏骗局

    美国西北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史宗翰(Victor Shih)说:“这是中央银行领导的一个庞氏骗局,它可以印钞票。”

    美 国截止到6月底的7.2万亿债务是其GDP的50%。中国官方披露的8400亿美元公共债务不到其GDP的20%。但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很难摆脱资产负 债表之外的1.5万亿债务,这些债务正是各省、市以及它们自己控制的实体所亏欠的。而且它们还被迫承担1万亿美元的担保,即所谓“政策银行”在政府指示下 发放的贷款(包括没有任何经济意义的贷款)以及过去10年中政府帮各大商业银行抹去的不良贷款。

    将这几项加起来,那么中央政府面临的债务将等于甚至超过2009年GDP的70%。这还是没有把今年产生的任何不良贷款计算在内,要知道今年全国的债务金额增加了30%。

    和几年前的美国地产业类似,中国的大型开发商资产负债率都很高,而且依赖低利率和攀升的房价。各市政府也陷在这个资产的泥淖中,它们通过变卖土地筹集资金供养自己。

    只 要中国还在快速增长和都市化,各大城市就会不断的推出新的写字楼和豪华商场,以供多年后人们租用。比如在天津,如果按照现在的吸收率计算,目前在建的优质 写字楼空间足以供未来25年来填充。北京顺义县的一块宅地,上个月以400美元一平方英尺的价格售出,创下全国记录。竞价者绝大多数是国营公司,获胜者不 是别人,正是顺义县(政府)自己的开发商。开发商从哪儿弄来的钱尚不清楚,但顺义县将会有7.4亿美元的收入登记造册。

                       纯粹的信贷游戏

    中国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是资产泡沫的另一个贡献者。通过人为压低其货币价值,各地人们很难到国外投资,迫使大量资本人为的追逐国内投资,虚张房地产和股票价格。2007年中国曾出现过类似情况,不久其股票价格即折损2/3,但那时主要是货币紧缩引起的。

    著名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这纯粹是一个信贷游戏,比以往多次泡沫危机都要严重。

    11 月下旬,中共政治局宣布国家货币和财政宽松政策将持续到2010年。可以想像市场的反应是喜出望外。然而看到十几年前俄罗斯和巴西金融危机前夕曾出现过同 样景象的经济学家们就没有那么乐观了。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和中国经济和主权债务专家佩蒂斯(Michael Pettis)说:“资产债务表上负债越多,无论你是否看的见,借款实体受到冲击时就越脆弱。”

     尽管章家敦2001年出版的《中国即将崩溃》的预言没有实现,但泡沫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特点,就是它的持久性出乎许多观察家的意外。福布斯曾经在6年前的一篇封面文章中过早的警告美国房市泡沫将威胁经济。一旦泡沫最后破裂,往往就伴随着一声巨响。

    过 去10年的头9年当中,中国经济每增加1美元的产出,就平均增加1.5美元的信贷。但是总部位于摩纳哥的对冲基金公司Pivot Capital Management估计,今年以来,由于过多的钱追逐国内投资,这个比例跃升到:每增加1美元的GDP产出,就增加7美元信贷。PCM总结到:总而言 之,中国的信贷(包括政府和私人)和年度GDP维持在160%,到2011年将达200%,这和1991年日本的水平相当,但日本经济也正是那时靠近摇摇 欲坠的悬崖。所有这些都指向一点:那就是中国的信贷增长不可能再持续很久,否则等在前面的只能是危机。

    假如中国的审判日有一天真 的到来,很难说将会是日本式的通缩、俄国式的通货膨胀还是美国式的停滞。目前,私营、半私营和国营企业还在维持增长。据信一些资金匮乏的地方政府正要求企 业预付2010年的企业税来满足今年的预算。这种事情应该只是出现在新泽西或加州的恶作剧,而不应该发生在现金充裕的中国。

                      关联交易引发违约风险

   关联交易是另一种受欢迎的资金来源。史宗翰举例说,海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南方一家政府拥有的车队。去年借出约4,000万美元给其创始股东-- 海南交通运输厅,并将这项贷款作为到期资产放到资产负债表上。这使得海南高速公路可以从国营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新建设贷款获取更多的额外贷款,从而增加了最 终违约(不偿还贷款的)风险。

     西方和香港的投资者也几近疯狂。广州的开发商恒大地产集团最近通过在香港首次发行股票筹集到8亿美元从而摆脱亏欠的短期债务。而且这次上市给与其140亿 美元的市值。这是在和谁开玩笑呢?该公司今年60%的“利润”预计来自提高其已经编入报告的房产的价值,这种诡计正是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共同的收益来源。

    与 地产泡沫后期阶段的典型表现一样的是,很多中国投资者似乎已经抛弃用租金收益作为衡量房子价格的标准,而宁愿选择被愚弄的高价。在北京市中心,今年的写字 楼卖到每平方英尺400美元,而不管许多写字楼根本租不出去以及更多写字楼正在建设中的事实。其中占主导地位的买家是国有企业,包括银行和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