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kgblogger.spaces.live.com/Blog/cns!DC7527391FEBCC9B!3575.entry看到闾丘露薇写到美国人在中国推广棒球的问题,也发个言。我近来对棒球有兴趣,主要是发现在美国的日本学生和美国学生比较容易用棒球玩到一起去。棒球和美式足球在美国是地位最高的运动(其中后者是第一位的大学运动)。日本学生可以和美国学生一起看比赛、打球等。中国人则喜欢题足球、打蓝球,来美国的话就要看NBA。虽然美国人也打蓝球,但是蓝球的地位远远不如棒球。NBA的地位远远不如美式足球与棒球联赛的地位。(这还不说NBA在相当一些人眼中带有的文化、种族色彩:它是一种urban black sport,和黑人hip-hop文化,这种反社会的非主流文化相联系)。所以棒球给美国学生和日本学生的交流提供了一种便利,算是一个文化资源。日本学生成群结队的和美国学生去看波士顿Red Sox的比赛,观赏新加盟的日本著名投手松坂大�o的演出。
许多中国人过去只知道NBA,到了美国后,才发现棒球的地位在这里如此之高,首次受到棒球文化的冲击。
关于美国人想向外推广棒球,并涉及到棒球可不可能在大陆流行的问题,我的看法是,棒球不会在中国流行,推广恐怕不会成功。
不可能在中国流行的原因是,对于观赏竞技型团队运动(spectator team sports)来说,一个运动在某一个社会流行的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群众基础。群众基础又主要取决于几点。
一,一个运动的群众基础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运动在某个社会扎根、发展,是由种种的历史与文化因素决定的。棒球是一种在美国以外基本就没有人玩的运动,东亚几个国家地区算是例外。日本和韩国的棒球运动是由美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传去的,而台湾是由日本殖民者在20世纪初左右传去的。
二、青少年一代所参与的体育运动。基本上,一个国家的青少年在其小、中学阶段主要从事什么样的体育运动,那么这种体育运动也就会成为这个国家流行的运动。中学阶段的竞赛机制也尤其重要。因为它能为一个体育项目培养人才,输出人才,奠定群众基础。在美国,美式橄榄球和棒球是最主要的校园团队运动,这是这二种运动的群众基础所在。再往下,就是蓝球。足球是不可能取代这些运动的地位的。所以无论怎么在美国推广足球,也难以获得成功。而在英国,主要是足球与英式橄榄球。在日本主要就是棒球。日本更有一套极其发达的全国型棒球中学竞赛体制,吸引全国性的关注,其竞赛是每年的盛会。在中国大陆,校园团体运动就是足球和篮球,地位不可能被取代。
我们看到,在现当代社会,一个国家里团体运动的流行有相当的路径依赖性(path-dependency):一旦一个体育运动成为主流,并广泛地在青少年中、青少年教育机构中展开,其地位也就逐步巩固,形成一种垄断,很难被其他运动所动摇。所以,在英国推广篮球、棒球,在美国推广足球,在中国推广棒球或橄榄球在操作上都是不实际的。
另外,一个国家的资源有限。而团体运动一般需要相当的场地设置器材以及人员(比如足球这样的十人运动,就需要大量的人从事各个场上位置的训练,需要相当的一个人才库,占用大量人力体育资源),所以不可能同时开展太多集体运动。比方说,在一个中学,那就是建一个足球场,加几个篮球场,然后一帮孩子玩一下。不可能同时发展篮球、足球、排球、棒球、橄榄球等多项团体运动,除非这个学校非常大,有非常多的学生。
而足球和蓝球两个项目还是比较好配合的,篮球需要的场地不大,有个架子就可以打。整个球场面积也不大。足球场不一定要正规场,可以搞五人足球。棒球就需要特别的场地了,特定的面积、设置,这就会和其他运动争场地争资源。所以我看不可行。
所以,要发展棒球运动,除非是政府干预,对这个运动进行特别的政策扶植与投资――大量建造场地设施,大量开发培养基地,大量培养人才,往里面砸钱。否则的话,按照目前的自然发展,棒球是不可能在中国取代足球和蓝球的。而从教育投资的角度看。团体运动的主要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锻炼身体,另外培养团队合作的经验与意识。所以,只要有一两项就可以了,不需要重复建设。这是对资源的浪费,劳民伤财。再加上棒球并非一项国际化的运动,只不过是美国带着日本、古巴等几个国家玩一玩,没有什么实际的国际影响力。所以,要把运动和国家形象乃至政治挂钩的话,投资足球这个项目恐怕更切合实际。
中国目前是有棒球运动的。我在国内时就读的中学就有棒球队和训练项目,而且它们定期参加校际联赛。中国还有棒球国家队,甚至一套棒球职业联赛。但是棒球并没有群众基础,搞出来更像是一种纯粹的竞技体育,而不是群众参与的团体活动。比方说我中学的棒球队,只有他们队员进行这个项目的训练,占用专门场地,除此以外,所有的普通学生都只玩足球、篮球等团体运动。从这个角度上看,我觉得培养这种缺乏群众基础的竞技团体运动是一种资源浪费。
在不成熟的,落后的人才培养及竞技体系里,当然也就不太可能出现与姚明相对应的人物("棒球界的姚明",或者"中国的松坂大�o")。像松坂大�o这样的天才也是在其日本的全国中学竞赛体制里受到千锤百炼才出来的,要算做日本整个棒球体制人才培养的成功典范。
由于足球和篮球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垄断地位,有了所谓的规模效应以及相当的市场,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加之其与国际比较接轨,所以发展稳定,恐怕不会被其他运动所取代
NBA只所以能够在大陆受到如此欢迎,只能是因为篮球在中国的群众基础非常之高。它在日本的成功度就不可能达到中国的成功度。然后,反过来,NBA又进一步强化了中国青少年对篮球的兴趣爱好。总体来说,中国被纳入了世界篮球运动的体系(而美国也恰巧在这个体系之中)。
而棒球以及美式足球等等,就不在这个体系之中了。
当然,随着中国发展,资源极大丰富起来,一个拥有这么多人口的国家大概有可能支持好几种团体运动。但是即便如此,我认为下一个流行的运动大概也不会是棒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