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五, 一月 11, 2008

我们的大学:教授与女生对骂、干架

我们的大学:教授与女生对骂、干架

起哄架秧子:政法惊现最牛教授
                                      

本生花了点时间,整理了一下,但精彩的还要看视频:

 

中国大学教兽和兽生(1-5)

http://blog.dwnews.com/?author=253

观看重点小结:

1,扬帆教授在课堂上狂骂学生数十分钟;

2,冲出教室与学生对骂;

3,抓着一个要走出教室的女生对骂,直到对打,然后叫保卫处带走女学生;

4,大面积灭火,删贴删除视频,指使研究生充当五毛。

 

 

今天的情况可谓一言难尽,一波三折

杨帆盛怒的大骂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今天有好几件事惹怒了杨帆,请听下面详细介绍:

原因一:很多学生交了论文就走了,没留下来听课

由于今天是本学期最后一节课,不少学生在上课之时把论文上交后就离开了,没有留下来听课

杨帆来了之后先照着PPT讲了一会课,突然停下来,扫视了一下同学,发现人数大大不够,就把助理叫过来,嘀咕了一阵,我们就揣度着没来的人要倒霉了。。。

然后杨帆开始骂那些走了的人:(大意)那些学生不象话,把论文交了就想走,没道德欺骗老师,并声称没在的学生全部都要挂科,还要把他们的名单整理出来送到各个院,以考试作弊道德败坏处理

随即他把门锁上,说:不许进来也不许出去!!里面的人也不许给外面的发短信,凡有敲门者,一律认为里应外合,要一并处分

这时,他的助理,拿着一张纸给在场的学生签到,盯的很严,不能代签

原因二:在锁门之时有个人在外面踢门

签到过后扬帆接着讲课,门外渐渐聚集了很多问讯赶来的同学,在门口试探,片刻,门外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我为外面的人心一紧,随即观察杨帆,继续讲课,没什么反应

又过了一段时间,门外突然响起重重的踹门声,"完了。。。"

果然,杨帆不动声色地走到门口,打开门开始破口大骂:是谁踢的门给我站出来,送到保卫处去,什么学生啊,扰乱课堂,混蛋,畜生!!!给我站出来,属老鼠的啊!!王八蛋……¥……%*―……%% 由于外面有不少问讯赶来的学生,杨帆也一块骂了

大约骂了十分钟,他进来了,把门重重地关上,又接着骂,大意是要我们做人要诚实,合伙骗老师很可恶云云

他随即要求一男生自愿出来在门口守着,看谁再踢门就把他抓住,送到保卫处去

教室里同学都不敢做声,见没人上去,他生气了,拿起讲台上大家教的一骡论文往地下一仍:不讲了!!下课!刚才在外面大家都没做声,现在你们也没人出来当支援者,你们大学生到底有没有是非观啊!总想着占便宜,耍小聪明,这里欺骗那里欺骗,你们懂不懂是非啊~~~

这时有同学出来自愿去门口守着

原因三:在杨帆盛怒之时一嚣张的女生背着书包走人,并说他很无聊

杨帆就着事情接着骂,说要把今天的事情写成报告教到学校,对上课纪律做整顿,还有个人品德等等

这时一个女生背着书包从后面一路走向门口,杨帆说:你别走,没讲完呢,你干什么呀你

那女生很不以为然的说:你不觉得你讲这些很无聊吗

杨:你叫什么名字?!

女:我不是选这个课的

杨:你给我滚!

女:(很欠扁的口气)我干嘛要滚出去啊,我走着进来的就走着出去。

随即出去了,杨帆很生气的问她叫什么名字,下面沉默

杨帆大怒:下课了,散了!!!于是他站起来赶出去抓住那个女生,这段时期我们在教室,据说他们打了起来,女生还踢了他两脚

我们就出去了,他们在门卫那里,杨帆不停骂,女生笑着不以为意,杨帆要求把保卫处的叫来

然后杨帆把她推进屋里接着骂,从玻璃中看到那个女生态度依然不妥协

不久,女生哭了

这时校园110来了,把女生带走了

杨帆回到教室,依然很生气说:你们都是今天这件事情的见证者,你们回去好好讨论讨论,到底是老师不对还是学生不对!!然后离开

事情大概这样,凭记忆写的,具体语言顺序可能有颠倒

巴曙松:房市理性回归 解决深层次体制性问题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巴曙松 by 巴曙松 on 1/10/0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与其说目前房价出现"拐点",不如说是房价走向理性回归;在城市化和中国人口结构的特定阶段,扩大有效供给才是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根本举措。
  房市向理性回归
  记者:当前对房地产市场走势众说纷纭,您怎么看待今年的房市?由地价上涨等因素导致的房价上涨在今年是否会有所改变?
  巴曙松:当前的争论可归结为房地产市场是否已出现"拐点"。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个人认为,与其说是"拐点",不如说是理性的回归。2007年的一系列调控措施是对局部地区一度过于狂热的房地产投机气氛的有效降温。
  这种回归,首先是房地产行业本身的行业特性的回归。房地产本来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调控提高行业门槛,使得不少资金实力、融资能力、专业能力等相对较差的中小房地产企业不得不选择以适当的方式退出市场,房地产行业开始启动整合步伐。土地储备充足、或融资能力强的企业在整合中占据有利位置。
  其次,房地产市场从非理性的齐涨齐跌,转向基于不同地区供求关系的相对理性的差异化波动。简单加总之后说房价是否出现"拐点",容易误导整个判断。香港回归10年来,房地产价格的表现总体上很不错,但在高端房地产价格不断创出新高的同时,中低端房地产的价格大概依然只有1997年高位时的60%。因此,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可能会是一个差异化表现的市场,不同区域、定位于不同客户的产品的表现会有很大差异。
  第三,逐步恢复理性的地价,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的平稳经营以及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解决深层次体制性问题
  记者:您认为房地产行业暴露的一些问题是否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巴曙松:从积极角度看,2007年从地根到银根的调控,抑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进一步清理了交易中可能存在的价格操纵和欺诈等现象,开始探索政府与市场在解决房地产问题上的不同定位,特别是政府开始明确自身在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上的责任,积极推动中小户型、中低价房建设。
  但是,许多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例如在中低价房的建设方面,资金如何筹措,土地如何保障,如何实现良好的财务和建设方面的可持续性等。在分清市场与政府的职能方面,政府更多的应当是提供清晰、透明、良好的市场环境,而不是对市场交易过程的直接干预。
  同样需要指出的是,房地产行业目前受到广泛批评的一些问题实际上还掩盖着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问题。例如,在当前的税收结构下,地方政府的收入严重依赖土地收入,这种收入结构不改变,要地方政府坚定抑制地价上涨是有现实难度的。
  同时,目前中国内地的土地供给体制与香港类似。香港的土地一直垄断于政府手中,从历史上看,港英政府积极推动用拍卖的方式来获得最高的地价,从而支持其财政收入的增长。在这种状况下,直到目前整个香港的土地开发率只有23%,大量的土地处于未开发状态,香港的房价却居于世界前列。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这种结构可能有其合理性,但对中国内地来说,这种体制可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因为这种管理体制使得土地供给相对缺乏市场弹性,难以相对灵敏地对市场供求作出反应。
  另外,许多人也强调要注意培育多层次的市场,不要让所有的需求都转向购买新房,而是要培育二级市场、租赁市场,但是,如果控制买第二套住房,那么,让那些希望租房子的消费者找谁去租房子呢?会不会最终还是迫使这些新的消费者不得不涌向新房市场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王婷 周明)
□ @巴曙松  中国证券报
 
http://www.cfi.net.cn/newspage.aspx?id=20080111000410&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网络有了力量,然后呢?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




2008年伊始,中国互联网就祭出了第一个网络受害者。这回遭集体恶搞的不是华南虎,而是一个在官方媒体新闻批评网络不安全的小女生。

  十来岁的北京女学生在央视的访问镜头下,说她曾在上网查资料时萤幕突然弹出"很黄很暴力"的网页,吓得她赶快关掉。新闻去年底播出,主题是"净化网络视听环境迫在眉睫",显然是为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新发布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进行舆论造势。

  没想到,女学生为网络审查背书的一句话激起了网民不满。认为女生说谎协助官方媒体造假,网民将她锁定为批判目标,启动网络力量对她发出"人肉搜索"贴。

  结果,很快有匿名人士把女生的出生年月、就读学校、平日成绩以及受获奖励跟贴出来,甚至连出生医院都清楚。接着,是"狂欢式"的人身攻击席卷而至,有针对她的打油诗、恶搞帖子,还有以她的照片拼贴出的准色情漫画。那句"很黄很暴力"顿时成为热门的网络词汇,一些反应迅速的网站还围绕这一主题设立了主题贴吧。

  所幸,事件开演一个多星期后,另外一股声音也在响起。

  连续有人呼吁停止网络暴力,有评论人说,如果放肆地将暴力施加在一个未成年人身上,让网民失去原本可能的正义立场,成为明显邪恶一方,事情的焦点转移"网络暴力"的问题上,对官方媒体的批评立场反而被弱化了。

  虽然还有网民振振有词反驳说,同情"很黄很暴力",就是纵容更多的孩子撒谎,所以对她恶评恰恰是在挽救她,"让她不至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行越远,也让她知道撒谎是要付出代价的",不过那一片攻击终究是沉寂下来。一些网站把原有的贴吧取消,一些相关帖子和图像被屏蔽或删除。

  愤怒有时像传染病,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很迅速地扩散、蔓延,而且越传播越烈。舆论氛围也一样。事件涉及到网络空间的自由度,涉及到网民的切身利益;加上网民普遍对宣传式新闻反感强烈,应该是上述网络风雨的背景。网民的愤怒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泄愤行为,又再暴露了社会在当局"和谐"努力下的躁动不安。

  中国经济红火,但仍有五分之一的大学生毕业后无法在短期内就业。社科院最近的报告,2007年近500万大学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没有找到工作。这些有一定学历,但无法进入社会主流;对现实不满,但没有适当表达渠道的低层知识分子,集结成网上的不平情绪。

 一个民间观察人士很生动地描述说,中国社会现在不止有"民愤"、"毛愤",还有"右愤"。"民愤"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愤怒青年;"毛愤"是信仰传统马克思主义、强烈崇拜毛泽东的愤怒青年;"右愤"是自由派的愤怒青年,所谓各有其"愤"。而互联网的作用,是让各"愤"者得以在虚拟的世界里形成一个似乎有形的组织。在去年10月以后的华南虎事件,以及上述事件中,可以看到网络全体的力量仅仅停留在舆论层面,它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搜证"和"寻人",使影响力突破虚拟进入现实。

  华南虎事件,让互联网的威力在中国社会尤其是在网民群体中得到了强有力的验证。问题是,有了力量怎么办?显然,不受理性驾驭的力量是危险的。网民的激情会推动社会更自由开放,或者更狂热暴力,中立者的言论是否每次都能"拉"得住过分的激情?这将取决于网民素质,更取决于中国社会的整体土壤。但可预见的是,网络事件今年还会增多,网络力量对中国社会的冲击也将越来越大。

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