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三, 七月 18, 2007

今日感慨:缺少伟大科学家的时代

(有同感,遥想当年陈望道呼吁高校取消党委领导是多么英明!)
http://blog.sina.com.cn/u/489548eb01000b9p

眼下在美国有一个当红的明星科学家――海德天文馆的馆长、被评为影响世界的100科学家之一的黑人天文物理学家泰森,除了在天文物理学方面取得公认的成就外,他也是一名积极的科普专栏作家、七本科普畅销书的作者和美国科普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我想至少,类似泰森这样的科学家的存在会激发很多孩子对于科学的兴趣与对于从事科学职业的向往。
    可惜我们中国似乎没有这样杰出而流行的科学家。我儿时不知道几个企业家(好象就只知道有一个浙江海盐衬衫厂的厂长步鑫生),而更多知道的是很多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数学家华罗庚、杨乐、张广厚;物理学家冯端、钱三强、袁家骝;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是科幻也有高士其、叶永烈这样的人物。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能记得起来的科学家大约只有一个水稻专家袁隆平、生物学家陈章良。近日在《北京科技报》做媒体定位咨询时,与会媒体专家一致感慨,中国进入到一个缺乏大科学家的时代了。
    我们之所以不再有很杰出的科学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社会推崇科学之风已为推崇财富之风替代,少年才俊中乐于从事科学研究之风日薄,孩子在选择爱好及家长在代孩子选择专业的时候,商科已显著超越了科学,纵然选择了科学学科而能坚持与耐心钻研者也少,这就注定了一个日渐稀松的科学人才基础。华罗庚那一代里有"科学救国"之远大理想者在今天已凤毛麟角。另一个原因,国家在科学研究上也不无投入,但为何科技进步奖之首奖都往往只能悬缺,部分也正是由于科研资源高度掌握在行政官员手中,这必然产生出任何一种行政管理者必有的短期、标榜政绩、以人划线、长官意志等与科学研究规律背道而驰的事情。今日之科研行政部门就是一个科研管理名义下牢固的利益集团而已。当然,实在而说,在中国今日做一科学家,要面子没多大面子,要里子没有多大里子,学问做大了,找媳妇都难,这种社会境遇,实在也不能鼓舞到更多年轻人从事科学,就算涉入科学也是以那做个起步,然后或营商、或从政。我的一位校友兼好友,从事超导研究的张荣博士,开始还甚有研究成就,居然最后跑去做了大学的党委副书记,他请我吃饭的时候,我心下其实也颇生感慨。
    社会风气的积习不容易改,依我看十年之内的中国难生科学大家,今日把诺贝尔奖获得者当作明星来捧捧固然不是坏事,但更多的是要在科学方面多投入一点什么。既然我们的财政部长金人庆先生曾说现在政府的财力甚有盈余,那么实验室的建设、科学家待遇的重大改进、学基础学科的师生待遇的调整方面是不是可以多做一点呢?给发明家、发明活动及青少年科学爱好者的鼓励是不是可以更多点呢?给基础学科研究者的支持是不是可以更多一点呢?在科幻、科普这类有助激励青年人与全社会对科学方面兴趣的社会动员上是不是能多加力一点呢?不知道有哪位高层领导人对产出相对较慢的基础科学研究会满怀热情。
 
 本日场景:到安徽庐江考察一公益项目,有些挺好玩的概念,不过也有很多问题。当然这样一个自然的地方我还是比较喜欢的。看到一天茫茫的星星,还有久违的银河,那是我儿时夏夜乡村几乎天天见的常景呢。
 
本日小诗
 
星索
 
据说一颗星是一条线索,
会系着一个湮没的传说。
默默地,
站在星空下,
猜想,
哪颗星星在为你和我闪烁?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六菇烩肉
    选鲜香菇、平菇、草菇、金针菇、猴头菇、圆菇横切成片块状。买餐馆已烧好的含汤汁红烧猪肉一份,在锅内放入六菇,小火热起,在煮开后再延续十分钟左右,翻滚后再煮五分钟可用。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