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三, 十二月 12, 2007

曾经~海: 也说张维迎 ;无欲则刚:张维迎和何志毅之争的真正原因

 
http://zouhengfu.blog.sohu.com/73335167.html

曾经~海 > 日志 > 经济与国事          也说张维迎   
  北大被关注是正常的,但是像光华这样内讧有些不可思议。没有研究过北大的传统,不知道像这种人士更替带来这么多的负面影响是否也是北大的传统?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中寄托了太多华人的梦想,北大其实每一步走的都很踏实,开创着自己传统但是又要与世界接轨的艰难的路。思想的包容与碰撞是必然的,但是作为传统思维模式的国人有喜欢看热闹的习惯,特别是有了网络,大家发现这边风景独好。说道不可思议,原因是作为领导者,对工作负责是全方位的,包括舆论压力,这些都是管理学大家耳熟能详的案例。想像的到,北大领导承载空间很大,所以他们依然没有用手段的做了,是洒脱?不可取,至少我这样认为,因为北大依然在中国。
  在我的心中,这种内讧应该不算民主的范畴。作为领导方,有些像没有把思想工作做到位,民主对于我党下的干部不是很会操作,因为表现形式只有很差的几种而已,像民主集中制、找个非干部了解一下意见、排位技巧......再不行就暗箱操作,而没有从体制架构本身下功夫;作为被开的方,像是不服领导,被开除的人心里有些不服气是正常的,一般时候走就走了,再找工作就是了,但是作为国人不习惯被开,一般时候"调动"就对付了,还要大吃一顿送行,心里自然还是不舒服的,但是要是自己有号召力,那就要抱怨一下,旁人附和的很多,更有能力的认识上面的人,那还要寻租一下,总之,心里不舒服还要闹一闹,有些像怨妇;作为外人,也许有些看热闹之处,但是有心人拿它当药方。
说到能力,读懂张维迎、邹恒甫......还是很多,认同他们的也很多,应该毫不抬举他们的说,他们都是经济学界的精英,都是大师级的人物,他们的建树稍微一百度就"事实确凿",不仅他们自身出色,他们为人师表也是一流的,这里不提。
本来不想说道清华的,原因是北大清华一起,大家喜欢比,感觉很多人有些别有用心,甚至居心叵测不怀好意,但是还是要例举一个事实。清华经管学院在最近几年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人事安排和表动表现出了一个组织应该有的大气和包容。自从该院84年建院,就一直是朱�基担任院长,长达17年,其副院长也一直默默但是努力的开创性的开展着工作,直到01年在朱总理一再要求辞去院长职务后,副院长才"正",在05年退休年龄才退职但是还是没有退休。在05年职位更替的还有该院的党委书记,一位很好也很得人心的老书记和副书记职务对调,这在中国人士变动中也许是很难见的,至少书记要朝上争取一个名分才肯善罢甘休。当然也许我们不知道内幕的人不了解他们在其中苦苦的挣扎,但是至少我们没有看到热闹。
标准不在我们是否有热闹可以看,而在作为领导者运作事件的能力是否被大家接受,接受了不更好么?开开心心的在学术上打猎竞技岂不爽哉!
无欲则刚 > 日志         2007-12-12 | 张维迎和何志毅之争的真正原因     标签: 张维迎  何志毅  北大  光华   

张维迎和何志毅之争的真正原因。
最近老张和老何打架,惊动了不少人。
表面上看,老张给了老何玩了一个猛的,然后老何奋起还击,两边各不退让。搞得老张骑虎难下,老何到处喊冤,北大更加尴尬。
这只是表面现象,而真实原因却是另外一回事。
首先一点,老何不缺钱,而且老何很有钱(老何原来是福建一个大型IT集团的董事长,很有钱,根本不缺光华的这点钱)。
同时,老何只是北大商业评论的执行主编,主编是厉以宁,老何是老厉带的博士后。换句话说,老何是厉家军的大将,手里头掌握着北大案例中心和北大商业评论两大块资源。这两块资源对于光华而言,太重要了。所以老厉当院长的时候,把它们放在自己的得意门生老何手里。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老张上台后,要在光华搭自己的张家军,可是北大管理案例中心和北大商业评论这两张大牌在老何这个厉家军手里。老张要在光华真正掌权,没这两张大牌不行,所以老张必须要把这两张牌攥在自己手里,可是老何一直不放手,老张想拿一直没拿到。但是,这两个资源可是老张坐稳光华院长的垫座石啊。如果案例中心和北大商业评论不在老张手里,老张腰杆就硬不起来,光华院长的位子也不会稳。因此,老张为了坐稳自己的宝座,最后采取雷霆手段干掉老何。
而老何呢,在北大案例中心和北大商业评论上面,花了7、8年时间,付出无数的心血,在老厉的支持下,硬是白手起家,把案例中心和北大商业评论干到现在这种规模,这可是亲儿子啊,老何当然舍不得放手。但是,老何却没想想,你抱着老张坐稳光华院长宝座的奠座石不放手,老张心里能愿意吗?就算你再老实,再容忍,再忍气吞声,但你不是站在老张这一队里的,老张能信任你吗?到最后,老张能不出手砍你?要知道,这可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官场问题、政治斗争啊。――所以说,老何在这件事上少了一点政治眼光,犯了典型的政治幼稚症。
记得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商业竞争的结果是胜负输赢,而政治斗争的结果是你死我活。
北大商业评论的事情,老何的确很冤枉。但为啥光华的老师们都不站出来?难道光华连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都没有吗?――非也!问题的关键不是冤枉不冤枉和正义感的问题,也不是学术问题和人品问题,而是位子问题。光华的老师都很明白,老张要的是光华院长位子,既然大家都不想去和老张争院长的位子,为什么要掺和进去呢?
所以,事件本质上是这样的:老张要坐稳院长位子,就必须要拿到案例中心和北大商业评论。老何如果不给,就必须要清除掉。结果是老何舍不得给,所以老张下狠心出刀硬砍。这就是事情的根本原因。――但是老张出手太重,没控制好分寸,一下子把老何伤的太狠了,彻底逼到绝路上。正所谓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老何被逼上绝路被迫玩命,这是老张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因此事情失去了控制。
现在呢,老张骑虎难下,老何也不得不硬挺着。因为老张给老何扣的罪名太大了,如果老何退缩了,深入追究责任,老厉是北大商业评论的主编,恐怕就得出面承担直接领导责任。这一点大家心里都清楚,但都不能挑明。如果挑明了,恐怕老厉就得站出来直接和老张打对台了。这种情况,老厉肯定不愿意,老张也不会愿意看到,同样北大也不愿意见到光华管理学院前任院长、现任院长直接PK。老何是老厉的学生,这种情况也只能忍辱负重硬挺着,一个人把所有事情都背起来。
最后说一句,老张这么做有其道理,古代中国任何一个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会这么做;但老张的问题是:缺乏宽广的心胸,做事太简单粗暴,不会玩手腕,不懂领导艺术(估计老张历史没学好,可能没听说过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不过也难怪,因为老张一向推崇西方的价值伦理,鄙视中国文化传统历史)。老何也的确冤枉,被老张扣的那些罪名其实都不成立;但老何的问题是:过份自信,缺乏政治眼光,不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
老张醉心功名,老何太过执着。
菩提不是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戒贪,戒痴。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