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三, 十一月 28, 2007

谁希望中石油下跌?

 
http://yetanyetan.blog.sohu.com/71697118.html

谁希望中石油下跌? 2007-11-27 每日经济新闻
    中石油就像一面破败的旗帜,在A股上空高高飘扬。
    中石油A股股价上周五跌破35元,离开盘价下跌28%,没有感染到周边股市的热气,昨天继续带动沪综指下挫23点。这只原本被寄予垄断溢价、股市定海神针、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红利、稀缺资源、让利于民种种概念城一身的希望之股,几乎就在上市之后一路不停下跌,带动上综指跌跌撞撞往下冲,被淹没在刻薄的笑骂与愤怒的口水之中。听听下面的段子,你对中石油激起的民意愤怒就不会有任何怀疑:"中石油,疯吃天下,大晕磨托!","买了中石油,他好我也好,你就别想跑"。
    中石油暴露出中国资本市场数宗罪:第一,与H股股价距离悬殊,夺民利结境内投资者之欢心。第二,新股发行成为盘剥二级市场的利器。第三,分析师的研究报告不堪复读,从以前的40元、50元的合理估价看到了目前的30元以下,怎么说怎么有理。
    短短数天,对中石油价值的解读有天悬之隔,原因不是因为中石油本身发生了什么裂变,而是在大盘下挫、财富缩水之后,矛盾爆发,人们急于寻找一只替罪羊,中石油成为现成的目标。中石油成为双面利斧,其垄断溢价意味着社会效益的损失,股价高企意味着对人民币的大肆圈占,股价畸高畸低与油荒的时时发生意味着资金与效率的双重损耗。一利背后埋藏着一弊,利益均沾之时,可以做到相逢一笑泯恩仇,利益倾斜之时往往图穷匕首现。
    中石油暴露的问题是中国资本市场乃至中国经济结构中的积弊,是中国转型期集全民之力发展工业基础的又一次集中体现,是资本市场诚信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缺失的典型性爆发。
    即便如此,中石油也并非一面破败的旗帜,而是一面在调控之下正在收拢的旗帜。
    中石油现象并非中国独有,我们可以在国际上找到同道。以石油公司及石油相关产业为主的沙特股市从20000点的高位一路下探到7000点,引发国际投资者纷纷抛售石油股。这股"妖风"逐渐弥漫至全球,石油股估价普遍下挫。与此形成鲜明反差,国际原油一再创出新高,国际能源署引人注目的多次预警石油危机,从2007年年末之前的7个季度,中国和印度总计占全球石油消费增幅的70%左右,石油输出国组织则表示,短短7年后,全球可能面临每日1200万桶石油的供应缺口,"到那时我们可能会带着沉重的心情回顾每桶95美元的油价"。
    国际市场将这一令人困惑的现象解释为石油利润分成的变化所致,即在产油国正在兴起的国有化政策使政府拿走了大部分利润。国际能源署称,国有石油公司目前直接控制了全球37%的石油储量,到2030年时全球近四分之三的石油都将是这些公司开采的。油价大涨之时,英国石油公司等收益却低于去年。投资者弃老牌石油公司如弊屣,转而追捧能从每桶100美元油价中获益的国有石油公司,如俄罗斯政府油气收入增加了三倍。投资者从石油公司获得的收益减少了,石油美元并没有减少,中东国家的主权基金横行四海,新加坡大摇橄榄枝,中国也是石油美元的重要栖息地。同理,中国的投资者从石油公司的获利虽然可能大为减少,但政府与国有石油公司的收益并未因此减少。随着明年资源价格与国际接轨步伐的临近,以及资源税的出台,石油行业财富重新分配的趋势还将蔓延下去。
    作为中国石油行业的龙头股,中石油的地位不会动摇。国际能源署预计中国和印度2030年的石油进口总量将超过目前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量之和,生物替代能源无法取代矿物能源,据GE的能源部负责人介绍,风能等清洁能源还需要30左右的时间才能成熟。石油企业总有一天会没落,但绝不是现在,况且,中国的生物能源资源由国有石油巨头掌控。
    谁愿意看到中国资本市场的陷入深渊?是仍然在盘算着利用资本市场让符合条件的央企整体上市以便做大做强的管理层?是那些游曳于新兴市场寻找机会的国际资金?是已经入场配置的基金?是那些被套的中小股民?没有,没人希望中石油下跌。
   
    答案因此呼之欲出,中石油的调整是为了将大盘调整到管理层所认为的合适的位置,目前的下跌是经济整体调整的一环,是为了稳健上行而不是疯狂上涨或下挫。应该提醒调整者,玩得过火,除了伤及股民之外,还会伤及自身,起码信誉的损失已经无可弥补。如果继续破位下行,H股跌破14元、A股跌破33元,将会迎来资本市场的整体沉沦。果真如此,明年的货币改革、央企上市等计划将全部泡汤。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