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电影的努力到色戒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闾丘露薇 ROSE GARDEN by 闾丘露薇 on 11/27/07
终于看了我一直想看的一部美国电影,"The Kingdom",讲述的是沙特的恐怖分子袭击了在沙特的美国石油公司的雇员,死伤数百,美国FBI人员如何和沙特的警察一起缉凶的故事。之所以有兴趣,是想看看,美国的电影,如果描绘沙特这个在美国相当有争议的国家,如果描绘那些恐怖分子。因为自从看了乔治克鲁尼的"SYRIANA",加上之后的"BABEL",开始重新看待好莱坞的电影,原来除了娱乐,越来越多的编导开始涉及到政治议题,而且尝试不单单从美国人的角度,去展现其他的国家和宗教还有信仰,这一点,好莱坞编导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远远要强过那些在华盛顿的政客和决策者们。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摆脱美国式的英雄主义,FBI的四个探员身手不凡,总是能够转危为安,所以即使看到其中一个FBI探员被恐怖分子抓走,要当着镜头斩首的时候,一点点也不着急,因为知道,最后关头,他肯定是会被自己的同僚拯救的,不过还是要称赞编导对于沙特这个国家里面的人的描述,不管是王子,还是警官,还是恐怖分子,每个人做事情和决定总是会有一个原因,而更重要的是,身在华盛顿的FBI探员听到惨案发生的时候,他们的心目中的恐怖分子是一个模糊而整体的概念,但是当他们真正面对自己要缉拿的恐怖分子的头目的时候,这个概念具体化了,他同时也是一个人,他也有自己的家人,而当他当着自己的家人被击毙的时候,他的年有的孙子心目里面埋下的是仇恨的种子,对美国人的仇恨,因为他的亲爱的疼爱自己的爷爷,被美国人当着自己的面杀死了。这样的写法,在美国右派的眼中绝对是政治不正确的,但是政治正确,和现实实在是有距离。
电影小说这些文艺作品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鲁迅认为,应该有着开启民智的作用,看了一篇报道,人在香港的作家阿城认为,小说应该更多是娱乐的功能,体现世俗性。在我看来,电影小说应该是让我们看到那些,生活中已经发生,可能发生,但是却不时发生在我们自己的生活里面的事情,让我们透过这些作品,去尝试理解那些因为不在我们的生活范围内,因而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和人。而要理解这些我们没有接触过的,或者只是道听途说的事情和人,最简单的办法,是从普世的价值,把对方作为一个人来看。因为信仰,理想和价值观,正是因为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才会有冲突。正如路透社在提醒自己的记者写报道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因为一个恐怖分子,可能同时是另一些人眼中为自由而战的人。
世界是多元的,电影就是在为我们展现这种多元性。这些日子关于色戒是否宣扬汉奸文化的讨论,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那个时候,我们总是被教导,这个世界存在的不是好人就是坏人,电影里面忠奸分明,于是至少让我,在生活里面,很长一段时间,接触一个人,听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先会去下判断,是好还是坏。这样的习惯思维持续了颇长一段时间,直到生活的经历多了,自己亲眼看到和亲耳听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自己学习判断,才改掉了这样的习惯。
一开始听到这样的论调,并没有觉得很特别,还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对于一部电影的诠释和理解,每个人当然会有不同,越多的观点,越多不同的声音,越显示一个社会人们思维的多元。就好像,有大学生认为这部电影不好,意识不正确,在我看来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只是,当事情发展到,需要大家来选择是还是不是,好还是不好的时候,当有大学生写信要求停播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个问题了。
社会设定太简单的二分的标准,要求大家简单的选择站队,这不是讨论的方法。而要求用权力和行政手段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更是很蛮横的思维。就好像在博客这个世界,总是会有人站出来说,你写得不好,住口吧。这些人说的时候,却没有去想想,自己可以代表所有的人吗?自己所坚持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这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世界变成平的了,和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不同,就连流行文化也没有一个占主导位置的icon了,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大家在自己进行思考,这不是好事情吗?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闾丘露薇 ROSE GARDEN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