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一, 八月 20, 2007

公平和更公平和什么是公平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郭凯经济笔记 on Oct 14, 2006

下午坐在办公室里改考试卷。有一份卷子是单独的-这个学生单独考试,卷子也单独列出。
原因很简单,这个学生是一个丧失了大部分视力的准盲人。
作为给所有人提供平等受教育机会的一种努力,现代的科技已经允许盲人像正常人一样学习了。通过某种我不懂的方法,这个学生身上的设备可以帮助他讲课堂上的板书和幻灯拍摄下来,然后此设备可以将拍摄下来的东西变成可以被他阅读的形式。尽管这样设备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像正常一样授课,但是我们还是被告知在板书的时候需要保证字体足够大,在考试的时候也得为这个学生专门准备一份大号字的试卷,虽然,在有电脑和打印机的时代,这些都不算什么麻烦的事情。如果稍稍有些麻烦的话,就是这个学生需要单独考试,因此必须为他一个人准备教室,还要有专门的人在场,虽然这些也都不算什么。
说这些都不算什么的时候,请大家注意我说话的前提,这是在哈佛,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学校。这个学生可以有专用的设备,所有的硬件软件设施都跟得上得前提下。我想,如果把这个学生移到北京大学或者清华大学,事情就不再这么简单了。让北大和清华接收一个基本丧失视力的学生,困难就会大很多。我无意于吹嘘哈佛,我要说的恰恰是这个事情反面,当我们把视野放到整个世界,哈佛花费很大成本接受盲人学生究竟是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甚至可以把事情问得更远一点,让哈佛这样一个学校集中这么多的资源,这么富有,究竟是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
我可以看到的是,如果把哈佛接受一个盲人的花费用在发展中国家,这些费用很可能让好几个孩子一路从小学读到高中。在这个资源有限的世界里,给一些人提供机会,就是对另外一些人的相对剥夺。哈佛的政策对盲人确实公平了,但这公平的背后还有着巨大的不公平。经济学家是天生的不擅长理解公平,但是我怀疑这大概最终是一个哲学和信仰问题。如果让我在让盲人上大学和让更多的人能读完高中之间做选择,我恐怕会选择后者。问题是,我不是在公平和不公平之间做取舍,我是在不公平和不公平之间,或者说公平和更公平之间做取舍。我相信有的人会说,让这两种人都去上学。但是不讨人喜的经济学家会站在一边说:谁出钱?经济学家没有撒谎,说的就是实话,问题是这话太冷酷。现实就是冷酷的,不是吗?
我正在非常吃力的读Rawls的"正义论",试图让肤浅的我能有一点哲学的思辩,也试图寻找一些争吵不休问题的答案。科学的尽头,最终还是哲学。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