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和北大清华的校医院 郭凯旧文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医疗市场和很多市场确实非常非常不同,如果说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哪个市场中最严重,那毫无疑问是医疗市场。通过竞争能不能消除这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主要国家中,没有哪个国家的医疗市场是充分竞争的。所以,病人用脚投票来保证医院不会"黑"他的效果有多好并不十分明了。
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政府主导"绝对消除不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可能说医院归公家了,病人就不受医生摆布了。还不是医生说什么,病人就干什么?
"政府主导"是可以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的,这个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是我们医疗改革的唯一目的,那"政府主导"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在"政府主导"下,我们公共教育费用增长的确实非常缓慢。到医疗领域,政府一定能做得一样好。
看看北大校医院,你就知道"政府主导"为什么可以控制费用的增长了-我国家就给你北大校医院一年1000万的拨款,整个学校的病都归你看。反正你把校医院变成兽医院(校医院是兽医院这件事情在学生中间是有广泛共识的,至少在我还在北大的时候大家都这么认为,隔壁清华的同学在绝大多数问题上和北大学生都没有共识,但在把校医院称为兽医院这件事情上,两个学校几乎从来没有分歧),把学生治得半死不活,把好药都从后门给了熟人,那都是你的事。只要总额控制在1000万以内就行,多出来的你们自己负担,还有一点,不能增加病人负担,所以学生在北大校医院看病几乎是不用花钱的。这样当然可以控制住费用的增长,国家几乎可以100%的控制费用,想让医疗费用按什么速度增长,那医疗费用就可以按什么增长。如果大家喜欢在北大校医院看病的感觉,那就热烈拥护"政府主导"吧,反正我是不太喜欢。
说两件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一是我在北大的时候,每次感冒校医院给我开的药都是几毛钱一包的"甘草片"。有一次我咳嗽咳得实在难受了,想让医生开点有用得药给我,医生正儿八经的跟我说:同学,你知道吗,甘草片是上了药典的,治咳嗽就是用这个。我说:好吧,你告诉我吃什么药有用吧,我自己去药店买。那个医生毫不犹豫的给我开了另外一张药方,我自己花了几十块钱搞定。如果校医院只有"甘草片"那也就算了,其实校医院各种好药都有,都在一个所谓的"小药房"里。我原先以为"小药房"是自费的,所以在小药方买药和在外面药店买药没有区别。后来我才慢慢知道,"小药房"的药也是公费的,不过至于校医院把这些药开给谁,那就完全看你有没有门路了。北大校医院的这种经历,让我深深的怀疑,一个政府主导的体制能不能把医疗资源分配给那些最需要的人。这个看上去似乎会有利于低收入阶层的政策建议,最后伤害的最多的很可能恰恰就是低收入阶层。现在中国的现状也许是用钱说话,一个政府主导的体系会是用门路说话,我不知道哪个你会更喜欢。钱至少努力努力还能挣来,门路这东西是努力都努力不来的,所以我总觉得用钱说话比用门路说话给人的希望更大一些。
第二件事情是这样的。把长话短说,我的一个同班同学,因为北大校医院的误诊,几乎差点死掉。因为我那时是班长,我甚至已经和系领导一起去医院和他做了"临终告别"式的探望。他能活下来,完全属于命大,因为病被耽误了这么久还能救回来的,他是第一个。协和医院的医生后来告诉我们,给他用的某一种毒性很大药物,从来没有在活人身上用过那么大的剂量,换句话说,当时完全是死马当活马医了。我去医院看他的时候,他同时在吊好几瓶水,其中只有一瓶是真的治病的"毒药",剩下的药全是用来解毒的。要是没有这些解毒药,那毒药自己估计就能把他毒死了。我这位同学后来创了一个记录,他还没有出院,他的病例就已经进了协和的课堂。说这个事情的原因是,大跃进的时代我们说:我们要又好又快的建设社会主义。到头来是只快不好,最后快也快不起来了。一个"政府主导"的医疗体系,追求的目标一定包括"又好又便宜"的医疗服务。我非常担心,最后便宜是做到了,好不好就很难说了。从历史记录看来,当我们的政府同时追求两个目标的时候,一般都是牺牲那个更难衡量的目标,而换取那个更容易被衡量的目标。在好和便宜这两个标准中间,显然便宜更容易衡量,好不好就不得而知了。治死了人,医生总是有理由为自己开脱的,信息不对称嘛。
好了,语气重一点的总结一下:"政府主导"=分配不公+重量不重质。这些观点可能很偏颇,因为它们几乎完全源自我对北大校医院,这个"政府主导"医院的观察。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on 郭凯经济笔记
- Subscribe to 郭凯经济笔记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