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Stiglitz
很显然本人和stiglitz持相同观点,而且我相信有更多的人持相同观点,当然郭凯用最简单的两个公式否定了这个观点。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郭凯经济笔记 on 10/3/06
让Ken Rogoff出名的也许不是他的"保守的中央银行"模型,更不是他和Meese几乎毁了整个汇率研究的那几篇文章,也不是他和Maury Obstfeld一起开创的所谓新开放宏观经济学,当然更不是他早已被人遗忘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的头衔,而是他在IMF首席经济学家任上致Stiglitz的一封公开信。那封公开信是在世界银行的一次推广Stiglitz新书"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时当众宣读的,当时台上就坐着Stiglitz,Rogoff和主持人三个人。那封公开信几乎就是个人攻击了,原因是Rogoff认为Stiglitz在他的书中不负责任的恶毒的攻击了世界银行和IMF,开出了不负责任的药方来拯救已经过去了的金融危机。我没有读过Stiglitz的这本书,尽管这是一本在经济学家中间非常不受欢迎的书,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这本书在其它读者群中的受欢迎度。说实在话,看了"竹风"同学抱怨高科技的博客,很多情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把电脑带来的便利当作给定,因为太自然所以经常会忘记。担当电脑出问题的时候,却会反过来抱怨高科技不可靠。在很多时候,我们抱怨全球化和"竹风"抱怨高科技是一样的,Stiglitz的书很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大家的这种心理,虽然我这么说武断得很,更何况Stiglitz还是一位得过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
我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个。刚刚在曼昆的博客上看到,Stiglitz又发炮了,说解决美国贸易赤字的办法是减少政府支出和采用更加累进的税率,也就是降低穷人的税率增加富人的税率。这次连曼昆也看不下去了,但是曼昆客气的很,他说:我看不懂Stiglitz要求改变税率的逻辑。
我想说,如果不是纽约时报的编辑未经许可擅自删了Stiglitz的一些重要论述,那Stiglitz这次是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好吧,我不应该称这个叫常识,因为未必每个人都会做加减法和知道国民帐户的统计方法。
我记得国内时时还有人提出,通过降低穷人税率,增加富人税率的方法来增加内需,从而减轻我们对出口的依赖,从而减少我们对外的贸易顺差。这里面的逻辑是,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更强,多给穷人一块钱,穷人可能会消费8毛,多给富人一块钱,他们可能根本不会多花,因为他们已经吃得够撑了。国内的这种政策建议的目标是减少顺差,而Stiglitz开出了一样的药方用来减少美国的逆差,而他的理由竟然就是我前面说的这些理由。听起来经济学家们可正是够悬的。
看来我只能说Stiglitz可爱了,他提出的政策建议太有失水准了。写到这里,我又仔细看了Stiglitz的逻辑,他的逻辑如果成立,那么下面两个等式必须同时成立。
X+Y=-Z (Z>0)
X+Y=0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on 郭凯经济笔记
- Subscribe to 郭凯经济笔记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