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四, 九月 06, 2007

另类Miserable 郭凯旧文

很想体验一下这种miserable。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郭凯经济笔记 on 9/27/06

去年,为了蹭一顿免费的Pizza,我莫名其妙的被拉入了我们系的研究生学术发展委员会学生分会。昨天下午,我们这个学生分会开了一个会,原因是学术发展委员会本学期的会议很快就要开了,我们作为学生,需要在那个会议上提出一些我们的建议。我们就是开会商量有哪些建议应该优先得到教授们的重视。
昨天我去晚了,原因是我忘记了还有这件事。但我还是在会议开始之后5分钟想起了这件事,于是冲到了会议室。比起另外以为今年要上Job Market的人完全忘记了这件事情,我还不算最差的。
我去的时候,他们正在讨论的第一个议题竟然是:需不需要将宏观经济学从研究生一年级的必修课里排除掉。我紧紧闭着嘴,避免我做出张大了嘴的惊讶样子。这些人的理由很简单,80%的经济学家都在做微观,对于博士生而言大概也是这个比例,为什么还要强制所有的人都学宏观,更何况学宏观对学微观几乎没有任何帮助,而反过来却不一样,不会微观宏观是做不出来的。
这个建议最后在一个印度女孩的强烈反对下被否决了,我猜想的原因是,这个印度女孩的丈夫是个做宏观的,也就是和我合用一个办公室的Dan. 我这还是第一次在哈佛的人群中听到众口一辞的对宏观的蔑视,一直在做宏观的人群里面混,很少能这么听到别的方向的人的想法。
更加崩溃的消息来自于之后的讨论,根据确切消息,这两年同时被哈佛和MIT录取的女生都选择了去MIT而不是来哈佛,根据各种渠道得到的解释似乎也很简单,据说哈佛经济系的生活要比MIT经济系的生活更Miserable,如果你不是一个天才。而女生更有倾向不会自认为自己是天才,所以女生比起自大的男生更不愿意来哈佛经济系。
我喜欢哈佛的原因是,这个地方充满了天才,所以我在前几年都很享受这种充满天才的氛围。我看着Andrei Shleifer用一句话就把人家辛辛苦苦做完的paper点破了,我看着曼昆用5分钟就让人家决定再也不说自己做的是货币政策了,我看着Ken Rogoff引用了Larry Summers20年前说的一句话,就让那个讲Paper的人觉得自己什么都没解释,更别说Ed Glaeser,他的语速都能让你觉得充满压力。我在这种过程中,非常享受那种智力上的快感。有时我能听懂,有时我听不懂,那都不重要。
但是,当你开始做研究的时候,向天才学习和与天才同学相处,那就是一件非常崩溃的事情了。你永远会觉得自己愚蠢至极,你永远会觉得自己在浪费对方时间,于是生活就开始Miserable了。
我真的有点明白什么叫"痛并快乐着"了,为了不抄袭别人,并显示自己海龟特色,我称这为"另类Miserable"。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