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二, 十一月 10, 2009

中华文明的耻辱-----满清统治中国的267年(转载袁腾飞博客)


2009-08-22 16:12

    因为明朝被满清过于贬低,以至于在教科书和电视上,明朝几乎成了腐败和无能的代名词,实在令人愤懑难平。研读了诸多资料后发现,大明实在值得大书特书,满清才真的是腐败和无能,因为满清贵族的狭隘给整个华夏文明带来的耻辱已经到了登峰造极、无出其右的地步。 明 末西方传教士还在赞扬中国物产极为丰富,物质生产能力远胜欧洲,声称“大明人”是“衣饰华美,风度翩翩,富于文明和教养”,“中国人爽快的赞颂邻国的任何 德行,勇敢的自承不如,而其他国家的人,除了自己国家的东西以外,不喜欢别的东西。中国人看见来自欧洲的产品,即使并不精巧,仍然发出一声赞叹。这种谦逊 态度真值得称羡,特别表现在一个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上,对于那些有眼无珠、故意贬低所见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羞辱。”

    而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乾隆时期的出使日记中却说:“自从满洲鞑靼征服(中国)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 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衫褴褛甚至裸体”,“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 军队”,“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我们在北京的大街上行走时,竟然有个男人就在我们的面前蹲下来解大便”。〔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萌 芽》(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四章第一节〕,这就是西方史书中记载的所谓“康乾盛世”。满清对明朝的征服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宣告了中华文化的再次中断。

     一个国家保证其繁荣的盾牌是军事,是能够让它蓬勃发展的基础。能够体现宽松政治环境的则是文化,文化的发展才能使思想和科技得以进步。
    明朝 思想界之开放活跃,眼界之宏大,简直令人咋舌,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壮观景象,竟然在数千年后的中国大地上,在明朝统治下重新出现。明朝思想家远远 走在了同期西方思想家的前面,说是百家争鸣半点不夸张。而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末大思想家的出现,实在不是无本之木,甚至可以说,这三个人只不过是 明朝思想界在满清杀戮(根据满清公布的清初人口数目和大明末期的人口数目来计算,死亡人数在6000万-8000万)之后侥幸存留下来的只鳞片爪。
在 数学上,明朝的中国数学家先于牛顿发明了导数的数学工具,而这个数学典籍的意义直到最近才重新被认识到。在工业上,煤矿开采技术也领先于世界,象煤矿瓦斯 排除技术都是从中国传入西方,还有锌的发现,锌铜合金的冶炼,都是当时中国的独有技术。在科学发展上,在明末,一下子涌现出一大批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家,研 究领域也开始细化,出现了瘟疫学、地质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等。 产生出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著作,如: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 年); 朱载�《律学新说》(1584年);潘季驯《河防一览》(1590年);程大位《算法统宗》(1592年);屠本�《闽中海错疏》(1596年);徐光启 《农政全书》(1633年);宋应星《天工开物》(1637年);徐霞客《徐霞客游记》(1640年);吴有性《瘟疫论》(1642年)。
明末的一百年,在我国科学技术史上,是个群星灿烂的时期,各种科学成果异彩纷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因为1644年满清的入侵终止了明朝的科技发展,中国完全可以沿着:科技发展→重商主义→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路发展下去。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