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页 1) - 『此情可待』 - 石门人论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直喜欢这首苏词。"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遇艰危而不悔,处逆境而泰然,空漠淡定,令人感佩。
今天,这种境界也越来越被世人所推崇,被世人所称颂。
在董建华先生卸任特首之时,凤凰卫视的杨锦麟这样评价:"一夕之间,以往的'争议'戛然而止,多数人以平常心和宽容心看待一个老人的进退。快节奏的香港社 会,疾速行走的香港人,甚至没有更多时间为前任特首的施政功过得失,作出最起码的公正评价,或许会让外界感到这个社会过于现实,功利性太强。但这种一切如 常,也无风雨也无晴,并非政治冷感和缺乏参与的病态折射,所反映的是一个法治社会和公民社会的某种成熟。波澜不惊,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不为外人更多察 觉的境界。"悲凉之中,更多的是令人欣慰:人生一世,未必定要盖棺定论,是非成败转头皆空――人走茶凉,也许是更好的结局。
前不久"裸退"的吴仪,一生独身。她说:"我不是独身主义者,只是生活没赋予我这个机会。我没谈过恋爱,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能闯进我的生活。"对于 "流言蜚语",她常一笑置之。她说喜欢苏轼的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豁 达,让她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让她会以"希望你们完全把我忘记"的方式来告别,让她在政治生涯的最后一刻都是那么漂亮潇洒、完美无瑕。其言其行,动见观瞻。
和吴仪同时隐退的还有肖扬。他让我们看到了在当下中国顽强改革的最高法院。他逆来顺受,立志改革却无能为力。在耶鲁大学谈到当前中国司法现状时,他亦直 言,对正义执著追求的"理想主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必须让位于解决纠纷的"现实主义"。有人曾以梁启超评李鸿章的话评价肖扬:"敬李之才,惜李之识,悲李 之遇。"这样倔强坚持,行走在理想和现实边缘的人,却在"两会"之上仰天长笑,尔后无憾而退。功未成,身已退,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让人唏嘘不已,却又乐 见其成。
还有前总理朱�基,曾经那么铁碗强硬、壮志豪情,退休后却默默无闻、平静无波。有人评价他是"入世热血,出世平和"。"大鸣大放时,他耿直陈情,结果当上 右派;九十年代初,中国经济形势极其严峻,他以副总理之身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力挽狂澜;初任总理,他放出豪言壮语,'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 我都会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无后已'"。"入世时,他追求轰轰烈烈,波涛汹涌。出世后,他却一下子从公众视线中抽身,突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谁能想到, 曾经那么叱咤的风云人物,说隐就彻底隐了。" 但他并未进入深山,他仍在人间过着与世无争、自在逍遥的退休生活,不谈工作,不论政治,大隐于心。
常常感叹这些大人物的进退自若,娴静从容。相比之下,包括小邪在内,世人执着名利,纠缠世俗,因此总是患得患失,无穷苦恼。何不多向古人,多向大人物们学 习。追求之外,看淡万般结果,享受生命过程,享受内心感悟,这样才有快乐人生。浮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既然如此,何妨就把功名,换做浅斟低吟。
不觉想起杨慎的《临江仙》,与苏轼的这首《定风波》有异曲同工之妙,相得益彰。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自笑风波地,闭眼聊观梦幻身。今且记取,边走边悟,与友共勉。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