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中国的Google CEO 施密特_数字生活主题博客_博客_财新网
Q: Google从很大程度上控制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的大部分信息由你和其他同行掌握。你们如何看待这一现状?换而言之,这一发展将会如何塑造 和改变20年之后的社会? 施密特:让我先说负面的影响。深度阅读已经逐步消失,值得担忧。我发现身边的人每天的时间都花在短节奏事务上,短信 息、短交流、不停打断。所有的分析都显示,人类并不擅长多任务工作,而是更适合先专注于一件事情,然后再做下一件,以此类推。所以我看到互联网的负面影 响。当然,我相信正面的影响更多。 首先,社会的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就是人们能互相交流,未来的5到10年间,借助互联网,任何人之间都能交流沟通。另外, 未来3年中,有10亿人会用手机上网,他们的声音从来没有进入过我们的世界,他们可能来自我从未去过的国家,我们忽略了的国家,他们的语言可能在座的没有 人能讲,而他们的数量高达10亿。他们要什么?他们和我们一样吗?我们将首次听到他们的诉求。能与此这一规模的变化相比的是,全球化在过去10年使20亿 人脱离了绝对贫困,许多人逐步进入本国的中产阶级,这在健康、教育方面是伟大的成就。 我相信我们的目标,尤其在这一地区,是宽容。要宽容首先要理解,网上的翻译、交流都有助于此。习惯于在网上生活的人, 思维方式会和其他人不同,较少民族主义、较少主观臆断、对身份政治不那么敏感。借助网络发展,你能以个人更有针对性的方式接触到他们,了解他们关心的事 情。 Q: 我的问题是,你掌握的,关于我们的所有信息,去哪里了? 施密特:Google的服务器。 Q:谁有权获取这些信息? 施密特:Google的工作人员,在非常严格的规则之下。 Q: 在座各位不觉得恐惧吗? 施密特:你宁可交给其他人(掌握)吗? (哄笑和掌声) Q: 两者都让我觉得恐惧。我害怕的是你会交给政府。 施密特: 大部分我们打交道的政府都避免这件事发生。这方面我们置于严格的监管之下,因为在大多数国家都有严格的、保护消费者信息的法案。我理解你关于个人信息安全 的担忧。可以这么讲,如果我们侵犯了你的个人信息,就违背了你的信赖,不仅你会不满,你周围的人也会丧失对我们的信任。我们的竞争对手会乘虚而入。 Q: 你说将有30亿人用手机上网,他们来自于哪里?潘多拉么?阿凡达里面的潘多拉? 施密特:我得让Jim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还不能跟他们的语言沟通,如果没有Google翻译帮助的话(笑声、掌声)。 电信技术发展和基本短信技术应用是全球范围内迄今最大的成就之一。即使很便宜的手机,比如20-30美元一个,和最基本的功能,也成为很多人生活中非常重 要的一部分。每天有大量的Google短信问讯。比如短信询问天气问题,对一个在非洲的农民而言,天气如何决定他的收成,以及家庭基本温饱。这种小社区和 基本技术所带来的巨大便利,对于此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电信技术的人来说,其重要性难于衡量。 Q: 你如何预测Google之类的技术对三方面的影响:社会改变、政治改变、解除贫困?你谈到“深度阅读”的丧失,我认为对这些问题的“深度思考”也同样严重 缺乏。 施密特:我觉得深度思考和深度阅读是相辅相成,这个由社会决定。在美国,我一直期待有一场选举是互联网主导的,而这一 希望在2006年已经实现。弗吉尼亚的参议员发布了种族主义的不当言论,被拍下视频,在Youtube上播放,造成巨大争议,使他在选举中以微弱劣势落 败,参议院由共和党多数变成了民主党多数,后面的事就是历史了。现在的政治人物都知道,他们一言一行都在显微镜下,而这一现实的政治意义不言自明。 就社会而言,变化也更多,你可以随时干很多事情:我们这一代人喜欢随时电话,现在你们可以用twitter 等等。我相信这一切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感的建立等等给我之前描述的各种技术发展赋予了意义。 Q:微软和Google等大公司都在开发云计算,但是对于本地的公司而言,如何才让这些技术不是坐等硅谷的大公司提 供,而能提高当地参与? 施密特:我不完全同意你描述的前提。可能是我们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不一样。我描述的技术,尤其是数据挖掘等,更适 合中小型的数据库。Google开发出很多新技术,但我们决定暂时不投入应用,有一次我们闲谈时说,为什么不预测股市走向,然后觉得这不合法,就放弃了。 现在你有很多方法可以处理数据,有时候我们得依赖自身的判断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