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四, 九月 24, 2009

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潜伏巨额亏空


文章提交者:小奕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当西方国家政府为如何救活各自的金融机构争论时,由国家控股的中国各商业银行相对而言未遭全球金融动荡的打击。

一定程度上,这是因为北京在10年前决定建立四家“不良资产银行”,即资产管理公司,以管理不良资产。此举使中国各商业银行得以快速转型,成为更加市场化的机构。

信 达资产管理公司(Cinda 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总裁田国立表示,中国的银行体系非常健康,甚至经受住了如此巨大的全球金融危机。信达是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规模最大且最为成 功的。 不过,许多分析师表示,虽然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改善了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但被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已成为金融体系内部的隐性风险。当前适逢北京下令各 银行提供巨额贷款,作为旨在提振经济增长的财政刺激计划的一部分。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急剧减速。

中国银行体系的问题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中国领导人开始把金融机构当作存钱罐,让它们为自己钟意的项目提供资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项目中有许多无法偿还债务,中国的银行体系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1999 和2000年,中国最大几家银行分两批将共计1.4万亿人民币(2050亿美元)的资产,按面值全额转让给了相关的资产管理公司,多数转让所得为资产管理 公司发行的期限为10年的的债券,其年收益率为2.25%。这是一种聪明的金融炼金术,让这些银行将资产负债表上的漏洞,转化为能够衍生利息的资产。

据 官方估计,资产管理公司使最大几家商业银行的整体远超过30%的不良贷款水平降低了10个百分点,并帮助国有工业部门的资产负债率降低了30个百分点。 “这种中国模式的好处是它几乎在一夜间发生,但全部债务责任转移到了政府和纳税人头上,”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在北京的银行业分析师朱夏莲(Charlene Chu)表示。“在西方要做到这一点,政治层面上的难度会更大一些。”

在 最初的纾困后,有两个问题日益凸现。首先,需要再一次从各银行剥离大量坏账,因为它们的账目上出现了更多的不良贷款。其次,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永远无力偿 还它们向银行发行的债券的本金。“最初,人们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以为他们能够快速减小问题的规模,但他们最终意识到,那些资产的质量糟糕透了,”华盛顿 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表示。

从2003年开始,中国政府从各银行剥离了另外1万亿人民 币的不良贷款,把它们交给资产管理公司,这一次,银行得到各种政府担保的债券,其金额相对于资产面值有所折价。信达表示,该公司接收了大约1万亿人民币的 不良贷款。这家资产管理公司表示,去年该公司实现了12亿人民币的盈利,而四家“不良资产银行”共计盈利23亿人民币。

这是外界对这些实体真实财务状况的难得窥见。这些资产管理公司已多年未公开发布数据,外界很难知晓这些利润是怎样积累的,或者这些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基础是什么。

直 到3年前,这些资产管理公司还在报告20-22%上下的回收率,即按照它们接收的银行资产的面值,得到20%至22%的回报。不过,那以后它们就不太愿意 公开信息了。 “这些资产管理公司现在肯定处于严重的资不抵债状态,因为所有较好的资产都已卖掉了,而它们已将出售所得用于支付自己发行的债券的利息,”拉迪表示。

这 些债券中有许多将在未来几个月到期。不过,从数十次采访的情况看,中国官员都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即这些债券共计至少1万亿人民币的本金(据估计仍在各资 产管理公司账目上的债券面值最低总额)将如何偿还给银行。中国审计署去年在报告中表示,它担心各资产管理公司将不再有能力支付它们向银行发行的债券的利 息,更别提本金了。

当中国最大几家国有银行在2004年筹备首次公开发行时,中国财政部表示,它将担保由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债券,但相关银行在上市申报文件中都警告称,这种担保不具备法律效力。

惠誉评级将这些债券视为主权债务,并称,若计入这些债务,未清偿的中国政府负债总额将从官方估算的占国内生产总值18%,上升至接近22%。

中国尚未完全处置其上一次金融危机的后果,但分析师们表示,随着经济趋弱,一批新的不良贷款已经开始浮现。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9-9-23 20:36:36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东方纵横深度评论报导集萃 2


文章提交者:小奕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2009-09-23 13:45:57   信达改革方案获批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启动
备受关注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出现重大进展。知情人士今日透露,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方案不久前已率先获国务院批准。

根据该方案,信达将转型为股份制公司,将由建行出资237亿元增资,并按1.5倍市净率持有49%股权,财政部控股51%。这套模式有望成为华融、东方、长城等其他三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范例。

10年前,为推进国有大型银行改制,财政部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以债券为主要形式收购了四大行高达1.4万亿元的不良贷款。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06年3月,只有总值1810亿元的债券已经偿付。

如今,随着这些债券的到期,资产管理公司的未来走向再一次成为焦点。

信达是目前国内管理不良资产最多、财务指标表现最好的资产管理公司,但其政策性挂账亏损仍高达2000多亿元。巨额亏损一直阻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最大绊脚石。

在此次转型方案中,信达提出以十年时间消化巨额挂账亏损(包括政策性亏损和商业性亏损),以自身利润逐步冲销。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控股是四大公司最有可能的发展方向。实际上,多年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一系列收购,均已涉足证券、银行、信托、租赁和基金诸领域,全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团俨然成形。

资产管理公司债券相继到期

2009年9月21日,建行公告称,经财政部批准,其持有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2470亿元债券将延期10年偿付,利率不变。这是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中第一家到期的债券。

1999年,信达购入原 建设银行(行情 股吧)2500亿元的不良资产,同时以30亿元现金及2470亿元的10年期债券作为对价。

建行还表示,财政部将继续对建行持有的信达公司债券本息支付提供支持。

另据彭博社消息, 工商银行(行情 股吧)正在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就总值3130亿人民币(460亿美元)的到期债券偿付问题进行协商,这批债券将于年内到期。对此,工行董秘谷澍表示,华融尚未决定是以现金偿付或是让债券延期。

另一家从 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手中购买了坏账资产的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明年也将迎来偿付期。中行发言人王兆文昨日称,尚未接到该公司关于偿付方式的通知。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