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气候会议的缺陷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 |
美国在最重大问题上没有改变立场。这个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拒绝了欧盟提出的到2020年将排放量减少25%至40%的目标。在巴厘岛计划中没有设定具体目标,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缺陷,但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将其称作失败。
这次峰会绝非失败。它取得了极大进展。寄希望于美国在减排目标问题上让步,未免过于乐观。但美国政府同意由联合国牵头,就《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后续协定展开谈判,这本身就是迈出了令人鼓舞的第一步。《京都议定书》要求各国控制排放,而美国至今仍未批准该议定书。各国有意到2009年达成新协定,同样令人鼓舞。
事实上,美国已经在短时间内做出了极大改变。支持巴厘岛路线图,说明美国已经承认:关于全球变暖的科学证据是不容置疑的,如果不减排,地球可能遭遇严重问题。就在6个月前,美国给予这样的肯定还是不可想象的。
在此次峰会上,中国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不久就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长期被指对气候变化持冷漠态度。
鉴于应对全球变暖问题所需国际行动的紧迫性、规模和成本,同意启动谈判看上去也许意义并不重大。但在一个需要共识的过程中,这一谈判框架是人们所能取得的最好成果。它有足够的灵活性,可以适应2008年美国总统的变更。乔治•布什(George W. Bush)永远不会支持设定减排目标,但美国总统大选中的某些候选人也许愿意。
即便美国政府态度更加积极,在两年内签订一份有意义的协议也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只有承诺大规模减排,美国才有希望说服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发挥自己的作用。制定有效的二氧化碳价格,以及将资源转移至较贫穷国家以投资清洁能源,这两者至关重要。这也许会让污染者付出沉重代价。巴厘岛会议必然是一个中途站,其抱负一定要实现。
译者/刘红云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FT中文网 - FTChinese.com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