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四, 十一月 08, 2007

专家热议国际油价上涨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FT中文网 - FTChinese.com by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实习生徐丹 on 11/8/07

"国际油价不到两个月就上涨了近20美元!年来已累计增长了40美元,远远超过过去10年的涨幅!这次油价上涨将导致国际通胀近2%的增长!"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面对高企的油价如是说。

涨,涨,涨!国际原油价格自9月13日收盘首次突破每桶80美元后,便一发不可收,近日已距每桶100美元大关咫尺之遥。不断上涨的国际油价重新引发了人们对于全球通货膨胀抬头的忧虑。

在谢国忠看来,近期油价的高速增长不可能简单地从石油供需的角度来分析,因为石油需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如此大幅的增长。

"造成石油价格过快上涨的重要原因就是金融泡沫。"谢国忠分析说。

"由于近期美国次贷危机,导致许多投资银行亏损巨大。这些银行的固定收益部门只能通过狂炒石油价格,来赌一把,他们希望在年底前能把亏损赚回来。如果大家都这么做,石油价格必然迅速上涨。"他说。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认为,长期以来,在世界经济增长较快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仍能保持较低水平主要是由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压低出口商品价格,使得世界市场供给充分,大量金融资本集中在房地产、石油等资本市场。

但由于近期美国房产市场出现危机,撤出的国际资本不断推高石油价格并引发其他产品价格上涨。"过去被抑制的通货膨胀将在短时间内得以集中释放,不可避免。"徐明棋说。

在徐明棋看来,造成这轮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国因贸易逆差而不断输出美元。由于美国国内经济前景不明,其金融资产回报率不再能够吸引大量美元重回美国市场,于是大量资金不是流向发展中国家,就是流向石油等资源性产品,导致其价格上涨。

"高企的石油价格对中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影响更大。"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由于美国、日本、欧盟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已经完成经济结构转型,制造业比例大幅下降,他们对石油等能源产品依赖降低。而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石油需求量大。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国内汽油、柴油的价格已经上调。另外,石油涨价还会增加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压缩其利润空间。"董秀成表示。不过在他看来,由于价格传导机制比较复杂,除了成本外,还要考虑市场因素。因此,高油价对其他领域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考虑到目前中国经济需求的强劲增长,石油价格上涨或许不会对中国宏观经济构成较大影响。

专家表示,考虑到伊朗、中东地区地缘政治不稳定所造成的石油供给不足,且国际油价上涨的预期已经形成,因此近期国际油价将继续上涨,突破100美元,并保持高位盘整态势。预计国际石油价格到明年才有走低的可能。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