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传奇反映中国企业家的实业与投资裂变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史玉柱传奇反映中国企业家的实业与投资裂变
2007-11-7 南方都市报
史玉柱是个传奇人物,经历过大起大落之后,他正在以自己的独特方式理解,什么叫中国式的企业资金安全保障,他也在完成从实业家到实业身与投资家双栖的蜕变。
随着11月1日巨人网络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史玉柱旗下的国内著名网络游戏商成功融资10亿美元,而持股1.4亿股的史玉柱仅其股票市值一项,其个人财富就达190亿元人民币。加上最近发布的胡润百富榜统计的280亿元财富,史玉柱的身价已达470亿元人民币,进入国内富豪十强行列。这是史玉柱巨人大厦倒塌之后重振旗鼓的标志。通过上市,造就了史玉柱团队21个亿元富翁、186个百万以上富翁。
史玉柱的成功基础一是实业,他的营销能量让人叹为观止;二是信誉,巨人倒塌之后的偿债使他在商圈中建立起百年老店的根基,信誉,使他可以继续获得产业界重量级人物一以贯之的支持;三是投资,在重新起步之后除了专注于实业营销,史玉柱分别入股民生银行与华夏银行,入股能源企业未能成功,具有投资人士的精准目光,在货币贬值风险下以金融与能源股作为保护伞。
如果说以前的史玉柱是一心一意做实业的话,现在的史玉柱就是实业与投资两条腿走路。何止史玉柱,目前我国的各大实业企业无不在投资领域长袖善舞,从宝钢、海尔到雅戈尔,大大小小企业国企、民企尽入其中。这当然是因为资本市场的重新分配、创造社会资源分配功用风头一时无二,其风险收益远远高于实业领域,如果说制造业的利润为5%,那么在今年投资收益30%以上轻松可得。
史玉柱反映了中国实业界对于资本的觊觎,成功的实业家大都成为资本市场的弄潮儿,因此都像史玉柱一样既成为实业家又成为资本家。
史玉柱对做某一实业仍然孜孜以求,他三条铁律之中有一条就是,不得盲目冒进,草率进行多元化经营。巨人网络在纽交所上市之后表示,直到退休都会专注于网络行业,史玉柱在网游方面的专注、创新与后来居上,让蓝港在线创始人王峰发出"史玉柱的成功是中国游戏行业的耻辱"的慨叹。
但经历起伏的史玉柱显然并不认为仅靠对实业的专注就能够获得安全与成功。
珠海与上海肯定让史玉柱毕身难忘,前者是从辉煌到末落的伤心地,后者让其从末落重归辉煌。珠海后遗症不仅让他落下讨厌高楼的后遗症,还让他学会两点,第一是不跟着号召走,企业不做"不该做的事";第二是规避资金风险。巨人大厦在做成大学生创业标志性建筑的外界诱惑下抽走了公司所有的资金,迫使史玉柱不得不二度创业。
在史玉柱眼中,资本市场是保护企业的金钟罩,是企业迅速做大的让芝麻开门的秘诀。他曾经表示,"中国产业倒退15年,没有哪一个没经历过风波,但是如果是上市公司,每一个波折后它都能起得来。"因为企业做大之后占据第一位的不是利润是安全,董事会与股东大会等组织安排可以逼迫企业走稳,另一方面是有强大的融资能力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加。史玉柱曾经表示持有债权和上市公司股权保持现金流的好办法,一可以迅速兑现,二可以不那么依赖于惯于锦上添花不习惯雪中送炭的银行信贷,只要有5亿的现金流趴在帐上,心里就有底了。通过掌握控制权的投资公司,通过数次资本操作,现在史玉柱不仅成为其他公司的大股东,还成为上市公司的老总,有了双重保护层。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在史玉柱东山再起的过程中,通过与段永基在香港上市的四通电子的"黄金搭挡",让史玉柱获得了重要的资金与精神支持。
企业要做大离不开畅通的融资渠道,但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实业家未必都要成为投资家,术业有专攻,社会分工细化是市场进步的标志。当史玉柱这样的企业家越来越多,当所有的企业家都象JP摩根这样实业与金融兼顾之时,当所有的企业都象通用电气一样,设立庞大的金融投资部门时,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资本市场、实业经济与中国的企业家一样,都处于分化期。原因就在于,社会还没有让市场发展出专业的公司而后进行整合的时间和空间,十几年等于其他市场两百年的神话印证了这一点。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叶檀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