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变动对本国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影响的中日比较研究 2006年
(本文反对人民币升值)
集团经济研究2006・10 月中旬刊(总第209 期)
GROUP ECONOM Y
GROUP ECONOM Y
自2005 年7 月21 日起,我国开
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
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制度。本文从跨国比较研究的角度出
发,对日本自二战以后的汇率变动历
史和经济增长过程以及进出口贸易额
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结合中日
两国实际国情的比较,对人民币汇率
升值及其影响做相应的分析及建议。
一、日元汇率变动与日本经济增
长、对外出口额变化的实证分析
二战以后,日元汇率经历了较大
的变动,这一边动大致可分为四个阶
段:第一阶段从1949 年至1971 年,日
元汇率基本稳定在1 美元兑360 日元
水平。第二阶段从1971 年底到1984
年,日元汇率逐步上升。从1971 年1
美元兑308 日元左右上升到1984 年
230 日元左右。第三阶段从1985 年至
1995 年,日元汇率大幅上升。在1985
年9 月的西方5 国广场协议后,从
1985 年平均价238. 54 日元猛升至
1995 年平均价94. 06 日元。第四阶段
从1995 年至今,日元汇率开始下滑调
整。从1995 年平均94. 06 日元下跌
到1998 年5 月16 日的146. 75 低点,
自1999 年至2003 年,日元汇率基本
在105 日元至130 日元之间起伏调
整。
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受日
元汇率波动影响,日本的经济增长也
呈现相应起伏。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初期,日元汇率稳定地维持在1
美元兑360 日元的低位,日本的经济
高速持续增长。从1955- 1973 年期
间,日本经济平均年增长超过10%,
两倍于大多数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日
本经济总量占当时的G6 集团( 美、
日、法、德、英、加)经济总量的比重,从
1955 年的3. 8% 上升到1970 年的
11%。1973- 1985 年期间,日元汇率开
始上升,日本经济增长开始减速,实际
经济增长率从1975―1980 年期间的
4. 9%逐渐下滑至20 世纪80 年代前
半期的3. 9% 。在1985 年广场协议
后,日元汇率大幅上升,日本经济增长
趋缓甚至陷入下滑。
1991―2000 年, 日本GDP 年均增长率仅
1. 3% ,被称为" 失去的10 年"。
由于先天原因,日本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
大,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基于对外贸
易尤其是出口的增长。日元汇率的高
低直接影响了日本产品出口的能力:
从上个世纪50 年代后期至80 年代初
期,较低的日元汇率使日本的出口飞
速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惊人的
15%左右,为日本的经济增长奇迹立
下汗马功劳;而随着1985 年后日元的
急剧升值,日本本土产品价格竞争力
下降,日本企业纷纷投资海外,出口疲
软甚至出现负增长。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经济
增长、对外出口额变化的实证分析
相对日元而言,人民币汇率在半
个多世纪以来的变化较平稳,一直处
于缓慢贬值的过程,只有在1993 年实
施盯住美元的浮动汇率制后有一个较
大幅度的贬值,到了1995 年以后基本
维持在8. 27~8. 30 左右,直至2005 年
七月份才微调至8. 1 左右。
正是由于人民币币值的变化相对
平稳,中国的经济增长基本上保持稳
定增长的势头。自1982 年开始,随着
人民币的逐步贬值,中国的经济增长
逐步加速,尤其在1995 年后,可以这
样认为:中国的经济年增长率能一直
稳定在7%~10%的较高速增长,稳定
的汇率环境起了重要的作用。如图1
所示。
数据来源(:人民币汇率及出口增
长率数据为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经
济增长率为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在图1 中,可以发现我国的出口
增长率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并没有明显
的线性关系。
对图1 数据作线性回归分析可得
中国出口增长率和人民币汇率的
相关度为:r= - 0. 017
说明在近20 几年我国出口与人
民币汇率之间的相关性相当弱。
三、中日汇率波动对本国经济影
响的比较分析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长期
的本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汇率的波动
对中日两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且这
一影响表现为:日元汇率的变动对日
本整体经济的增长和日本出口能力都
有着较强的直接影响;而人民币汇率
的波动对中国整体经济增长有直接影
响,但对中国的出口影响相当微弱。
就这一分析结果的解释,我们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的本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汇率的波动
对中日两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且这
一影响表现为:日元汇率的变动对日
本整体经济的增长和日本出口能力都
有着较强的直接影响;而人民币汇率
的波动对中国整体经济增长有直接影
响,但对中国的出口影响相当微弱。
就这一分析结果的解释,我们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汇率对整体经济存在影响,但
在中日两国的作用机制有较大不同。
日本的经济整体上是一种外向型经
济,日元汇率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
过对日本的进出口的直接影响体现出
来的;而在中国,人民币汇率对经济的
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进出口与国外
投资。相对较低的人民币汇率吸引了
大量的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对中国经
济的增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两国货币汇率的变动对经济
的影响规模不同。日本较早地融入了
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日元
汇率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外贸易方
面,也体现在国内货币政策和产业政
策上,这种影响的规模是非常巨大
的。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前的长时间
的封闭使得中国经济的独立性较强,
而且中国经济的腾飞与日本经济腾
飞不同,它不仅有出口增长的基础,
还有国内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和外国
投资的推进效应的基础,这就使得人
民币汇率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规模相
对较小。
3. 汇率变动对两国的出口影响
不同。日本很早就已纳入国际经济体
系中,日元汇率的变动对本国的进出
口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中国,两个非
常重要的原因使得人民币汇率对出口
的影响微乎其微:一是我国出口产品
的结构性竞争力非常强,这种结构性
的竞争力使得我国出口产品对汇率变
化的敏感度较小。二是我国的出口退
税制度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币汇率
波动对出口的影响。
四、对策建议
根据本文的上述分析,应对人民
币升值压力,笔者认为应做以下相应
对策:
1. 吸取日本汇率和货币政策的
前车之鉴,保持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基
本稳定。
同日本的汇率变动历史相比较,
中国当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背景与
日元升值的背景有着很多的相似之
处:两国都经历了20 年以上的快速经
济增长;连续的贸易顺差和高额外汇
储备等。事实证明,日元在1985 年后
的急剧升值是导致日本经济下滑的主
要原因之一。从中国当前的实际经济
环境看,我国面临着更多的不利因素。
( 1)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对
人民币构成贬值压力。我国过高的货
币存量产生了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
中国当前过量供应的货币转向了资产
市场,使得房地产为首的资产市场过
热,这也是经济过热的一种表现。当
日本在八十年代被迫使得日元升值以
后,日本出口发生了困难,于是就采用
了低利率和大量超发货币的扩张性货
币政策,房地产、股票和期货等资产价
格急剧上升,结果是在1990 年日本股
市暴跌,导致经济崩盘,进入了长达
10 年的经济萎缩期。
( 2)人民币的升值,既不能在短期
内大幅减少贸易顺差来减轻升值压
力,而且会对中国的新兴产业构成打
击。从前文分析中可以看到,由于产
品的结构性原因,即使人民币升值,短
期内贸易顺差也不会大幅下降。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整体科技水平
的提高,成为我国新的出口增长点的
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出口比例将逐
步提高,而此类产品的国际竞争非常
激烈,人民币升值首先影响的就是这
些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日本出
口的增加,主要靠本国企业的发展,而
不是主要靠引进外资,由外资企业主
导本国产品出口来实现。日本企业的
许多核心技术,都是自己开发的,这就
为日本企业日后承受日元升值带来的
压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对于大
多数中国企业来讲,在这一方面要薄
弱的多,一旦人民币升值,这些企业不
仅要承受成本压力,还要承受先进技
术外移的技术压力。
( 3)国内外投机资本对人民币升
值虎视眈眈。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的
大幅波动将给国际国内游资提供巨大
的套汇空间,进而引发金融动荡,并对
国内乃至区域经济造成严重伤害。
2. 平衡贸易收支,化解短期升
值压力。
首先是继续降低出口退税率。通
过在适当时机进一步降低出口退税
率,减少低附加值商品的出口,不仅能
使贸易顺差合理减少、减轻人民币短
期面临的升值压力,还能起到减轻财
政的负担、优化出口结构的功效。
其次是加快履行入世承诺。我国
可以加快履行入世承诺的步伐,提前
降低关税等进口障碍,同时增加战略
性物资储备的进口,这样,通过增加进
口,不仅能缓解短期升值的压力,还能
为我国在世贸组织赢得良好的声誉,
更能为未来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
源储备。
另外,由于美元在当前国际货币
体系下仍占据着强势货币的地位,美
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仍处于主
导地位。随着美国经济的明显好转,
美元汇率现已有所回升。随着美元对
欧元和日元等主要货币汇率的上升,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将随之逐渐
减轻。
3. 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
汇率的形成机制。
汇率制度的改革不能损害经济的
基本面,影响经济的稳定运行。作为经
济高速发展的大国,内部经济活动的
重要性远大于外部活动的重要性,应
当尽量减少汇率的频繁波动对内部经
济活动的扰动。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行
长周小川所说的,在汇率实现充分自
由浮动前,有三件事要做:一是贸易放
开,经营大体比较充分,服务贸易比较
开放;二是资本项目过度管制得到消
除;三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大
体迈出步伐。在这三件事未基本做好
之前,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不宜迈得
太大,否则逻辑顺序上不太合适( 作者
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他山之石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