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五, 九月 07, 2007

新台币升值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及其启示 刘云2004年的旧文

(当年的台湾的情况简直和大陆现在的情况
如出一辙,只是历史往往在不断的重演)
港 澳 台 金 融GANGAOTAIJINGONG
中国金融■半月刊
 
新台币升值对台湾经济的
影响及其启示
■ 刘 云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
 

20世纪80 年代,我国台湾地区经
济高速增长,贸易顺差大量增
加,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新台
币面临升值压力。当时台湾的贸易顺差大
部分来自对美贸易,这最终招来美国的不
满。1988 年美国《新综合贸易法》中,特
别列出超级301 条款,对因操纵汇率而形
成巨大贸易顺差的国家和地区予以报复。
当时台湾首当其冲,美方屡次指控台湾操
纵汇率,最终迫使新台币升值和台湾进行
汇率制度改革。
新台币升值的背景
20 世纪50、60 年代,台湾外汇严重
短缺,所有外汇均由"中央银行"统筹运
用。70 年代,随着台湾经济的起飞和出口
的快速扩张,台湾的经济体制和金融环境
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的资金、外汇"双
短缺"转变为资金与外汇"双过多"的状
况,外贸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迅速积
累,形成新台币升值压力。
20 世纪80 年代,台湾的储蓄占GNP
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 0 % 以上,1 9 8 6 年、
1987 年均超过38%。高额储蓄的另一面就
是贸易顺差,1986 年、1987 年台湾的经
常项目顺差分别为162 亿美元和179 亿美
元,分别比1985 年增加76.96% 和95.68%。
同时,台湾的外汇储备也由1981 年的72
亿美元增加到1989 年的732 亿美元,仅
1987 年一年外汇储备就增加300 多亿美
元。台湾大量的贸易顺差中,有80% 来自
美国,这引起了美国方面的高度关注。
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政府认
为原因之一是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对汇率
实行操纵,因此强迫这些亚洲国家和地区
让汇率自由浮动,否则将对它们实施301
条款进行报复。台湾一开始坚决拒绝美国
的胁迫。台湾认为,如果新台币汇率升至
35 元兑1 美元(20 世纪80 年代初新台币
与美元的汇率大致为40∶1),台湾的产业
出口将严重受挫,台湾经济将面临崩溃。
同时,新台币升值会使美国进口的台湾产
品价格上扬,并抬高美国消费者物价,最
终损害美国的利益。
然而,美国对此却置之不理。同时,台
湾的外汇供给不断增加,也对新台币产生
了极大升值压力。虽然台湾"中央银行"力
拒新台币升值,提出新台币兑美元汇率以
32∶1 为底线,否则台湾出口将萎缩,造
成台湾经济倒退。但负责与台湾谈判的美
国财政部副部长不为所动,仍公开宣称新
台币尚未升足,并指责台湾"中央银行"仍
在不公平地操纵汇率。此言一出又造成市
场恐慌,美元卖压涌现,推动新台币继续
升值。
面对持续的美元卖压,台湾出口商为
寻求汇率避险,纷纷与银行订立远期预售
契约,一旦收到美元货款,则立刻以合约
价卖掉。在美国的压力下,新台币兑美元
汇率最终由1982 年底的39.91:1 升至
1989 年底的26.61:1,其中1986 底至1987
年底的一年之中新台币升值接近7 元,升
幅达19.5%。
 
 台湾当局应对新台币升值的主要措施
迫于新台币升值压力,同时为解决国
际收支巨额贸易顺差带来的问题,1987 年
7 月台湾修订《外汇管理条例》,大幅放宽
外汇管理。其要点包括:第一,允许个人
及厂商自由持有、购买及运用外汇,同
时开放远期外汇市场,但对银行的外
币放款业务仍采取专案审核方式;
第二,短期资金的汇入仍予以管
制,规定每人每年汇出、汇入
限额各为500 万美元及5 万
美元;第三,《外汇管理条
例》的精神改为"原则
自由,必要时政府可以随时恢复管
制"。台湾外汇管理的自由
化架构大致为:进出口外
汇收付不再管制,劳务性
收付大多不管制,资本流动则大幅放宽管
制。
台湾是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资金流
动对台湾岛内的货币供给及金融市场稳定
影响比较明显。外汇管理放宽后,由于台
湾居民可以持有境外资产(包括境外存
款,投资境外股票、债券及其他有价证
券),因此资金流动性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另外,台湾在贸易方面也进行了相应
的改革,逐步降低关税并解除进口管制。
在利率方面,台湾于1989 年废除了《利率
管理条例》。在外汇管理方面则于1987 年
和1989 年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
 

新台币升值的影响
1985 年7 月,七国集团签署
《广场协定》之后,美元对日元
暴跌,使本来就因贸易顺差
而有升值压力的新台币对美
元的涨幅进一步扩大。当
时,台湾"中央银行" 全
力以赴,希望采取让新
台币缓慢升值的方式让
厂商及产业有一个逐步调整
的过程。为此,"央行"大力
干预外汇市场并买进外汇,但此举却造成
台湾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加。同时,新台
币缓慢升值还引起严重的投机套汇。出口
商提前押汇,进口商推迟结汇,所有的外
币存款均解约,连银行也加入了新预售外
汇的行列。这一连串的市场反应,进一步
加大了台币升值的压力,导致"央行"的
汇兑损失惨重。
新台币升值后,在当时台湾对外汇实
行的"管出不管进"的政策下,大量的短
期资金涌入台湾外汇市场,以期赚取新台
币升值的差价,结果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快
速上升, 1986 年、1987 年、1988 年的增
速分别达到51.4%、37.8% 和24.4%。这
些热钱又在台湾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中
大肆炒作,造成了股票及房地产价格飙
升,形成泡沫经济。
过多的外汇存底与相应释出的巨额货
币供给迫使台湾"中央银行"不得不考虑
改变原有的外汇管理政策。
1989 年,台湾实行汇率制度改革,由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为浮动汇率制
度,并实行外汇交易自由化。这一政策实
施后,台湾的经常项目顺差由每年100 多
亿美元逐年下降为50 亿美元,而且大部分
以民间境外资产形式存在,即所谓的资金
外流。外汇自由化后,台湾民间超额储蓄
资金(经常项目顺差)的投资管道打开,不
论是长期境外投资或是短期金融性投资均
大幅增加,不必再局限于投资新台币资
产。结果使台湾偏高的货币供给逐年下
降,房价、股市逐渐回归经济基本面,消
费物价亦逐渐趋稳。
台湾对外投资的增加,不但消除了因
超额储蓄所产生的岛内通货膨胀,而且随
着台湾企业外移,机器设备及中间原料出
口增加,台湾在新台币升值情况下仍能维
持出口适度成长。
启示
新台币迅速升值给台湾经济带来一些
 
负面影响,特别是给台湾"中央银行"的
货币政策操作带来一些困难。从台湾的经
验和教训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是要认真研究巨额贸易顺差可能引
发的问题。台湾经验表明,巨额贸易顺差
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首先,容易引起贸
易摩擦,特别是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摩擦;
其次,中央银行购汇占用大量货币容易削
弱银行的中介功能;第三,迫使货币大幅
升值;第四,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对物
价上涨形成潜在压力并最终可能导致泡沫
经济,影响经济的稳定。
二是要积极研究汇率制度改革。当国际
压力达到相当程度时,就可能出现本币被迫升
值、外汇管制放松以及汇率体制的改革。当所
有的外汇管制都被解除后,固定汇率制度就难
以为继,浮动汇率很可能就是惟一的选择。
三是金融自由化要有一定的顺序。贸易
自由化是金融自由化的前提,政府通过解除各
种贸易和非贸易壁垒减轻进出口贸易的扭曲与
失衡,然后再从事金融改革,开放银行等金融
机构的设立并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自由化。推
动利率自由化,让资金的供给与需要趋于平
衡。在这种情况下,进出口贸易自然会接近平
衡,外汇供求不平衡压力就会减轻,资本账户
也会稳定下来。接着,政府就可以放松外汇管
制,最后则是资本账户的自由化。
四是开放的时机要恰当。1987 年,台
湾处于贸易顺差时期,当时,台湾担心资
金过多流入会导致新台币升值,所以当局
选择资金可以流出去,规定每人每年可以
汇出的限额为500 万美元,而汇入限额仅
为5 万美金。1989年台币升值压力缓和后,
当局不再担心资金流入,就逐步将汇入金
额放宽至500 万美元。■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